比亚迪(BYDDY)

搜索文档
比亚迪推出e-Bus平台3.0,破局道路客运电动化
经济观察报· 2025-09-16 15:39
公司技术发展 - 公司2009年开发电动大巴K9 经过多年技术积累和乘用车技术溢出效应 客车技术迭代加快 [1] - 公司发布e-Bus平台3.0 标志客车技术进入新阶段 该平台经过三次迭代:1.0阶段解决有无问题 2.0阶段解决安全可靠 3.0阶段实现电比油强 [1] - 自2008年启动新能源商用车研发以来 公司已深耕17年 累计投入超140亿元 研发人员超过7000人 [1] 平台技术创新 - e-Bus平台3.0采用正向开发模式 与行业普遍采用的油改电方案存在根本差异 [1] - 平台具备多项全球首创技术:全域1000V高压架构 1500V碳化硅功率芯片 1000V电驱桥 CTC电池底盘一体化技术 七合一多热源耦合式热管理系统 [2] - 新一代电子电气架构实现底盘驱动车身高效协同 首推客车云辇A控制系统 客车iTAC智能扭矩控制系统 高速爆胎稳行系统 驾驶员失能辅助系统2.0 [2] 产品性能表现 - 基于e-Bus平台3.0的C11客车满载开空调工况续航达400公里以上 安全性高效性舒适性全面超越燃油客车 [2] - 公司是客车行业唯一掌握三电一芯核心技术且长期专注新能源商用车的企业 [1] 市场战略布局 - 平台化电动客车旨在加速道路客运电动化转型 当前公交车市场已全面电动化 但通勤接驳和中长途旅游大巴等领域电动化渗透率仍较低 [2][3] - 公司选择先突破技术和产品 后续跟进基础设施建设和客户服务 以全面推动客车电动化发展 [3] - 商用车全球累计销售新能源商用车16.5万辆 其中新能源客车8.9万辆 连续两年获新能源客车出口冠军 覆盖全球六大洲70多国400多城市 [3]
比亚迪:接受受邀投资人28人调研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6 14:57
公司投资者关系活动 - 公司于2025年9月14日17:30-19:30接受28位受邀投资人调研 董事会秘书及投资处总经理李黔与腾势汽车销售事业部副龙梅参与接待并回答问题[1] 公司财务结构 - 2025年1至6月营业收入构成中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占比81.48% 日用电子器件制造业占比18.52% 其他业务占比0.01%[1] 公司市值情况 - 截至发稿时公司市值为9828亿元[1]
调研速递|比亚迪接受28家机构调研 聚焦竞争应对与海外布局等要点
新浪财经· 2025-09-16 14:27
公司战略与竞争定位 - 面对白热化的中国汽车行业竞争 公司坚定发展战略 强化核心技术自主可控 提升产品竞争力 推进多品牌矩阵建设[1] - 作为龙头车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维护市场环境 保障消费者利益 通过技术升级实现高端化 智能化与全球化发展[1] - 应付账款及应付票据周转天数处于行业较低水平 且2025年上半年较2024年同期进一步下降[1] 海外市场拓展 - 海外汽车市场空间巨大 公司自创立就开启全球化进程 今年加速乘用车业务全球化[1] - 2025年1-8月海外乘用车及皮卡销售累计超63万辆[1] - 2025年下半年将凭借技术与产品优势扩展产品线 完善产能与销售网络 构建供应链 搭建自有运力[1] - 推进高端品牌腾势与仰望出海[1] 品牌高端化发展 - 围绕颠覆性技术打造高端品牌内核 以市场需求完善产品矩阵 优化销售渠道与营销方式[1] - 腾势品牌以优雅之势为设计理念 定位科技安全新豪华 覆盖多车型 推进高端市场布局[1] - 坚守以用户为中心理念[1] 研发投入与技术创新 - 2025年半年度研发费用达308.8亿元[1] - 今年发布天神之眼智能化战略 未来将持续加大研发满足消费者需求[1] - 推动全球绿色可持续发展[1] 市值管理与投资者回报 - 通过做大做强主业 提升规范运作水平 以投资者需求披露信息 合理股份回购等方式回报投资者[1] - 实施现金分红 推进2025年度员工持股计划 截至2025年5月23日买入1,071.499万股 金额约39.87亿元[1] - 高管与核心人员于9月1-11日增持48.82万股 金额5,232.7816万元[1] 新兴业务布局 - 凭借新能源产业链 技术创新及场景应用优势关注具身智能机器人领域[1] - 通过与业内头部企业多维度合作培育新业态 新模式与新动能[1]
比亚迪唐DM-i加推175公里长续航版,17.98万元起
凤凰网· 2025-09-16 14:17
产品更新与定价策略 - 公司正式推出唐DM-i智驾版175km纯电续航版本 包含三款配置 官方指导价17.98万元至19.98万元[1] - 对现有产品线进行价格调整 115km尊贵型指导价下调1万元至16.98万元[1] - 推出限时置换政策 10月底前提供1万元厂商置换补贴 置换购车用户入门价格可低至15.98万元[1] 市场表现与里程碑 - 比亚迪唐系列车型累计销量正式突破80万台 成为首个达成此销量高度的中国品牌中大型SUV[1] 产品性能与配置升级 - 新车型亏电状态下百公里油耗为4.7升 满油满电综合续航里程达1240公里[1] - 新增银砂黑车色及黑化轮毂运动套件 内饰增加红色选项[1] - 配备6.9升车载冷暖冰箱 支持制冷制热及延时断电功能[2] - 采用后五连杆独立悬架 标配云辇-C智能阻尼车身控制系统及TBC高速爆胎稳行系统[2] 智能化技术配置 - 搭载"天神之眼"高阶智能驾驶辅助系统 支持高快领航功能[2] - 配备DiLink系统及15.6英寸自适应旋转悬浮Pad作为交互核心[2]
比亚迪(002594) - 2025年9月14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9-16 13:54
竞争策略与产业链协同 - 强化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并提升产品竞争力以应对行业竞争 [2] - 优化账期管理,应付账款及应付票据周转天数处于行业较低水平且2025年上半年同比进一步下降 [3] - 与供应商、经销商等多方协同营造互利共赢局面 [3] 海外市场拓展 - 2025年1-8月海外乘用车及皮卡累计销售超63万辆 [4] - 通过扩展产品线、完善产能与销售网络、构建全球化供应链及搭建自有运力深化海外布局 [4] - 高端品牌腾势、仰望陆续在海外市场亮相并逐步上市 [4] 高端化与品牌建设 - 以颠覆性技术打造高端品牌内核,满足消费者安全、智能、环保等多样化需求 [5] - 腾势品牌定位科技安全新豪华,覆盖MPV/SUV/轿车/跑车四大车型 [6] - 坚持长期主义与用户中心理念,通过产品规划、渠道布局及人才引进巩固高端市场地位 [6] 研发投入与技术创新 - 2025年半年度研发费用达308.8亿元 [6] - 投入领域包括天神之眼智能化战略、灵鸢车载无人机和超级e平台技术 [6] - 持续推动产业核心技术变革与绿色可持续发展 [6] 市值管理举措 - 2024年度分红方案:每10股派现39.74元(含税)并送红股8股,资本公积金每10股转增12股 [6] - 2025年员工持股计划累计买入1,071.499万股(占总股本0.3526%),成交金额39.87亿元 [7] - 高管及32名核心人员于2025年9月增持48.82万股,金额5,232.78万元 [7] 前沿领域布局 - 积极关注具身智能机器人领域,凭借新能源产业链优势布局未来产业 [7] - 通过股权与业务合作实现资源协同,培育新业态与新动能 [7]
比亚迪第三代客车平台发布!首款C11车型有多强大?
新浪财经· 2025-09-16 06:53
行业现状与痛点 - 纯电动公交已近乎100%电动化 但座位客车电动化率未突破30% 主要因续航不足、安全疑虑及整体体验不及燃油车 [1] - 行业存在充电设施不足、续航焦虑等痛点 [3] 比亚迪电动客车发展历程 - 2009年通过收购长沙三湘客车厂获得客车生产资质 2010年推出首款纯电动大巴K9(e-BUS平台1.0)实现从0到1突破 [2] - 创新"深圳模式"(融资租赁、车电分离、充维结合) 2011年K9在大运会实现规模化运营 最远行驶里程突破59万公里 [2] - 2017年深圳成为全球首个公交全面电动化城市 累计推广纯电动公交1.6万辆 商业模式推广至全球70多国400多城 [2] - 新能源客车销量超16.5万台 出口连续两年位居第一 [2] e-BUS平台3.0技术突破 - 采用全球客车行业首创的CTC电池底盘一体化技术 电池与底盘深度融合 提升整车刚度且实现更高电量、更低自重、更大空间 [3][4] - 12米公交侧倾角提升至44度(全球最高) 底盘扭转刚度提高4倍 电池侧碰能量降至原五分之一 [4] - 12米低地板公交可布置509度电(全球最高) 旅游客车释放510升行李舱空间(相当于15个登机箱) [4] - 搭载行业唯一TBC高速爆胎稳行系统 100公里时速下可实现爆胎稳行 [5] - 新开发客车专用刀片电池 具备十层防护 通过50吨重卡碾压及超四倍国标挤压测试 [3] C11产品特性 - 采用龙颜前脸造型与C形贯穿式尾灯 提供四种自然灵感配色 五层油漆工艺营造高级质感 [5] - 内饰提供鎏金岁月和星际航线两种主题 配备乘用车级环绕氛围灯 [5] - 行李舱空间达7立方米(可容纳105个20寸行李箱) 上下车台阶低至185毫米(较竞品低45毫米) 通道宽度600毫米(同级最大) [5] - 车身采用3纵9横封闭环设计 高强钢比例100% 国内首个通过六维电安全认证(充电/电磁/功能/高压/电池/消防) [6] - 标配TBC系统、驾驶员失能辅助、BSIS侧向盲区监测及MOIS前方盲区监测系统 [6] - 搭载云辇A智能车身控制系统 配备20多项降噪技术及无菌空调 [6] - 最大电池容量593度电 续航达730公里 爬坡度超25% 首创满电辅助制动技术解决山区刹车过热问题 [6] 战略意义与行业影响 - e-BUS平台3.0标志着从"解决有无"(1.0)、"安全可靠"(2.0)到"全面超越燃油车"(3.0)的迭代 [3] - C11作为平台首搭车型 旨在突破座位客车电动化率瓶颈 证明"电比油强" [5][7] - 比亚迪商用车17年发展成为中国新能源客车行业缩影 从被质疑到成为全球"中国智造"名片 [7]
斯特兰蒂斯CEO赞零跑在德销量超比亚迪 后者回应——
中国经济网· 2025-09-16 06:41
核心观点 - 斯特兰蒂斯CEO菲洛萨公开称零跑汽车在德国销量超过比亚迪 但实际数据表明其言论仅适用于8月纯电动车细分领域且需结合具体定语[1][2][3] - 比亚迪通过详实销量数据回应 强调其2024年1-8月在德国整体销量及细分市场均领先零跑汽车[2] - 双方竞争反映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在欧洲市场的加速扩张及直接竞争态势[3][4] 销量数据对比 - 2024年1-8月比亚迪德国新车注册量8610辆 零跑汽车为3536辆[2] - 同期比亚迪纯电动车注册量5852辆 混动车型2757辆 零跑纯电动车3088辆 混动车型448辆[2] - 2024年8月零跑纯电动车注册量领先比亚迪32辆 但比亚迪当月总注册量1114辆高于零跑的826辆[2] 企业合作与市场策略 - 斯特兰蒂斯2023年投资零跑汽车15亿欧元获取20%股权 2024年5月成立合资公司"零跑国际"(股比51%:49%)[3] - 零跑汽车借助斯特兰蒂斯渠道优势加速欧洲市场开拓 比亚迪则通过自建销售网络及技术积累扩张海外市场[4] 行业背景与影响 - 欧洲新能源汽车需求快速增长 成为中国车企重点竞争市场[3] - 中国品牌海外竞争引发行业关注 专家警示需避免"内卷"风气影响国际市场增量空间[4]
比亚迪:支持拥护整治行动坚决抵制网络乱象
新浪财经· 2025-09-16 04:40
专项整治行动响应 - 公司对六部门汽车行业网络乱象专项整治行动表示"好事 支持 拥护"并第一时间发声 [2] - 专项整治行动为企业轻装上阵稳健发展增添坚实底气 [2] 网络恶意攻击类型 - 虚假信息造谣和恶意剪辑抹黑 [2] - 黑公关矩阵化传播和竞争对手刻意拉踩 [2] - 竞品经销商罔顾事实向消费者传播不实信息 [2] 具体攻击案例 - 机场比亚迪车辆短视频被恶意传播"刹车失灵"谣言 最终证实为司机个人行为 [2] - 方程豹品牌油耗测试被自媒体博主操纵 结果显示高达18升 后经调查发现测试者故意长时间怠速不开窗开空调 [3] 公司应对态度 - 保持开放理性态度 明确区分正常监督批评与恶意抹黑诋毁 [3] - 接受基于客观事实的报道或批评 能接受不了解情况的误解性发布 [3] 沟通机制建设 - 积极与各类媒体 行业机构和消费者建立沟通渠道 [3] - 与长期关注且客观报道的自媒体保持密切联系 鼓励在关键节点发声 [3] - 内部建立完善反馈机制 将合理建议和批评及时传递至相关部门研究改进 [3] 法律维权行动 - 坚决通过法律武器维护合法权益 让恶意侵权者受到惩罚 [3] - 自媒体"龙猪-集车"因长期发布不实及侮辱诋毁信息 一审判决构成侵权 判令赔礼道歉 删除侵权内容并赔偿损失 [3] 行业环境建议 - 指出部分网络平台对涉企负面信息真实性不加甄别 放任第三方投诉机制被滥用 [3] - 结合自身经历为净化汽车行业网络环境提出相关建议 [3]
新能源产业重塑:中国500强比亚迪首超上汽,宁德时代排名下滑
贝壳财经· 2025-09-16 04:22
2025中国企业500强汽车行业排名变化 - 比亚迪以7771亿元营收位列总榜第26位 首次取代上汽成为汽车行业榜首[1][6] - 上汽集团以6275亿元营收位列总榜第36位 排名连续3年下滑[1][7] - 吉利集团从2023年第68位升至2025年第39位 取代一汽成为前三强[8][9] 新能源与智能化转型成效 - 新能源车型销量占比提升 奇瑞从2023年17%升至2024年35%[12] - 电池、电驱和智能系统在新能源汽车价值占比超60%[9] - 电子电气架构、操作系统、自动驾驶算法成为新竞争焦点[10] 新兴车企表现突出 - 奇瑞控股排名从2023年176位跃升至2025年58位 上升118个位次[1][11] - 赛力斯首次上榜位列总榜第190位 2025年8月新能源车销量43262辆同比增19.57%[14][16] - 蔚来首次上榜位列第367位 2025年8月交付量31305辆同比增55.2%[14][16] 产业链企业排名变化 - 宁德时代位列总榜第77位 较去年下降10位[1][19] - 欣旺达电子首次上榜即位列第440位[20] - 阳光电源排名从落榜升至第318位 宁波均胜电子从第475位升至第442位[20][21] 行业转型趋势 - 传统车企数量减少 广汽从第49位滑至第65位 东风从第58位滑至第73位[18] - 先进制造业入围企业数量从23家增加到32家[23] - 汽车产业进入深度整合期 市场集中度有望提升[24]
比亚迪发布e-Bus平台3推动电动客车实现“电比油强”
格隆汇· 2025-09-16 03:58
公司技术发布 - 公司于9月15日在杭州举行"比亚迪e-Bus平台3.0发布暨全新客车上市"发布会 [1] - 公司正式揭幕第三代电动客车技术平台并推出电动客车首个千伏平台 [1] - 公司同步推出基于该平台打造的全新电动客车C11 [1] 公司研发投入 - 公司自2008年启动新能源商用车研发至今已17年 [1] - 公司累计投入研发资金超140亿元 [1] - 公司目前研发人员规模已超7000人 [1] 行业影响 - 公司通过千伏平台技术推动实现"电比油强"的行业目标 [1] - 全新电动客车C11将加速道路客运电动化进程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