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国信证券(002736)
icon
搜索文档
股指分红点位监控周报:IC及IM主力合约深度贴水-20250910
国信证券· 2025-09-10 14:51
量化模型与构建方式 1. **模型名称:股指分红点位测算模型**[41][42][44] * **模型构建思路:** 精确预测股指期货合约存续期内,其标的价格指数因成分股分红除息导致的点位自然下滑,以准确计算期货合约的升贴水幅度[12][41] *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 模型核心是计算从当前时刻t到期货合约到期日T期间,指数所有成分股分红所导致的总分红点数。具体流程如下[41][42][44]: 1. **数据准备:** 获取指数成分股列表及精确的日度权重数据(非月末估算值)[47][48]。 2. **个股分红金额判断:** * 若公司已公布分红金额,则直接采用[44][49]。 * 若未公布,则需预测。分红金额由预测的净利润乘以预测的股息支付率得到,即:分红金额 = 净利润 × 股息支付率[49]。 3. **净利润预测:** 采用基于历史净利润分布的动态预测法[52]。 * 若公司已发布年报、快报或业绩预告,直接采用其数据(业绩预告取上下限均值)[50]。 * 若未发布,则根据其历史季度盈利分布稳定性进行分类预测:盈利稳定的公司按历史规律预测;盈利不稳定的公司采用上年同期值[52]。 4. **股息支付率预测:**[53][55] * 若公司去年分红,则采用去年股息支付率。 * 若去年不分红,则采用最近3年股息支付率平均值。 * 若从未分红,则默认今年不分红。 * 若预测值>100%,进行截尾处理。 5. **除息日预测:** 采用基于历史间隔天数稳定性的线性外推法[53][58]。 * 若已公布除息日,直接采用。 * 若未公布,则根据公司是否已发布预案、所处阶段(预案/决案),利用历史公告日到除息日的间隔天数的稳定性进行线性外推预测。 * 若无可靠历史数据,则根据日历采用默认日期(7月31日、8月31日或9月30日)[58]。 6. **计算总分红点数:** 汇总所有在(t, T]期间内有除息日的成分股的分红贡献。单个成分股的分红点数为:$$\text{分红点数} = \sum_{n=1}^{N} \left[ \frac{\text{成分股分红金额}}{\text{成分股总市值}} \times \text{成分股权重} \times \text{指数收盘价} \right]$$ 其中要求个股除权除息日满足 $t < \tau_n \leq T$[41]。 模型的回测效果 1. **股指分红点位测算模型**,2023年预测误差:上证50指数和沪深300指数误差约5点,中证500指数误差约10点[63] 2. **股指分红点位测算模型**,2024年预测误差:上证50指数和沪深300指数误差约5点,中证500指数误差约10点[63] 量化因子与构建方式 1. **因子名称:年化已实现股息率**[3][17] * **因子构建思路:** 计算指数中已实施现金分红的成分股所带来的股息收益占指数市值的比例[17]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 $$\text{已实现股息率} = \sum_{i=1}^{N_1} \left[ \frac{\text{成分股i已分红金额}}{\text{成分股i总市值}} \times \text{成分股权重} \right]$$ 其中,$N_1$ 代表指数中已现金分红的公司数量[17] 2. **因子名称:年化剩余股息率**[3][17] * **因子构建思路:** 计算指数中尚未进行现金分红的成分股,其预测分红金额所带来的股息收益占指数市值的比例[17]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 $$\text{剩余股息率} = \sum_{j=1}^{N_2} \left[ \frac{\text{成分股j预测分红金额}}{\text{成分股j总市值}} \times \text{成分股权重} \right]$$ 其中,$N_2$ 代表指数中尚未现金分红的公司数量[17] 因子的回测效果 1. **年化已实现股息率因子**,截至2025/9/10取值:上证50指数 2.15%[3][17],沪深300指数 1.75%[3][17],中证500指数 1.14%[3][17],中证1000指数 0.85%[3][17] 2. **年化剩余股息率因子**,截至2025/9/10取值:上证50指数 0.61%[3][17],沪深300指数 0.45%[3][17],中证500指数 0.17%[3][17],中证1000指数 0.10%[3][17]
国信证券:维持中创新航“优于大市”评级 动储电池市场份额稳步提升
智通财经· 2025-09-10 07:50
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计为13.76亿元、21.18亿元、30.2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3%、54%、43% [1] 公司2025年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4.66亿元,同比增长87% [1] 公司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164.19亿元,同比增长32% [1] 公司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含少数股东权益)为7.53亿元,同比增长81% [1] 公司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为17.53%,同比提升1.91个百分点 [1] 公司2025年上半年净利率为4.59%,同比提升1.24个百分点 [1] 动力电池业务表现 公司2025年上半年动力电池业务实现营收106.62亿元,同比增长10% [2] 公司2025年上半年动力电池装车量达21.8GWh,同比增长23% [2] 公司在全球动力电池市场出货排名第四,国内排名第三 [2] 公司2025年7月单月国内乘用车市场市占率达8.25% [2] 公司2025年上半年国内新能源商用车电池装机量同比增长超310% [2] 公司2025年上半年实现新能源商用车新车公告230款以上,同比增长33% [2] 公司与大众、现代、丰田、奥迪、小鹏、零跑、长安等国内外头部企业深入合作 [2] 公司与欧洲Volvo、奇瑞、吉利、徐工、三一等客户合作密切 [2] 储能业务发展 公司2025年上半年储能系统产品及其他业务实现营收57.57亿元,同比增长110% [3] 公司储能电芯出货量进入全球前四 [3] 公司314Ah电芯产品实现大批量稳定交付 [3] 公司392Ah电芯已实现批量交付,作为6.25MWh系统最优解决方案 [3] 公司新一代600Ah+储能大电芯能量密度达440Wh/L以上 [3] 公司20尺集装箱带电量为6.8MWH+,将于2025年第四季度实现量产 [3] 公司与国家电投、中核汇能、中节能等国内客户深化战略合作 [3] 公司积极与海外头部集成商、开发商及业主方多维合作 [3] 全球化布局与技术研发 公司泰国基地已顺利建成投产 [3] 公司欧洲基地已于2025年第一季度开工建设 [3] 公司已完成高性能固态电解质等核心材料的自研开发 [3] 公司全固态硅基体系电池能量密度达430Wh/kg [3] 公司已完成全固态电池产线建设 [3]
国信证券:维持中创新航(03931)“优于大市”评级 动储电池市场份额稳步提升
智通财经网· 2025-09-10 07:46
核心财务表现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76亿元、21.18亿元、30.28亿元,同比增长133%、54%、43% [1] - 预计2025-2027年EPS分别为0.78元、1.20元、1.71元 [1] - 2025H1实现营收164.19亿元,同比增长32% [1] - 2025H1归母净利润4.66亿元,同比增长87% [1] - 2025H1净利润(含少数股东权益)7.53亿元,同比增长81% [1] - 2025H1毛利率17.53%,同比提升1.91个百分点 [1] - 2025H1净利率4.59%,同比提升1.24个百分点 [1] 动力电池业务 - 2025H1动力电池业务营收106.62亿元,同比增长10% [2] - 2025H1动力电池装车量21.8GWh,同比增长23% [2] - 全球动力电池市场出货排名第四,国内排名第三 [2] - 2025年7月国内乘用车单月市占率达8.25% [2] - 与大众、现代、丰田、奥迪、小鹏、零跑、长安等国内外头部企业深入合作 [2] - 2025H1国内新能源商用车电池装机量同比增长超310% [2] - 2025H1实现新能源商用车新车公告230款以上,同比增长33% [2] - 与欧洲Volvo、奇瑞、吉利、徐工、三一等客户合作密切 [2] 储能业务 - 2025H1储能系统产品及其他业务营收57.57亿元,同比增长110% [3] - 储能电芯出货量进入全球前四 [3] - 314Ah电芯实现大批量稳定交付 [3] - 392Ah电芯作为6.25MWh系统最优解决方案已实现批量交付 [3] - 新一代600Ah+储能大电芯能量密度达440Wh/L以上,助力20尺集装箱带电量为6.8MWh+,将于2025Q4量产 [3] - 与国家电投、中核汇能、中节能等国内客户深化战略合作 [3] - 积极与海外头部集成商、开发商及业主方多维合作 [3] 全球化与技术布局 - 泰国基地已顺利建成投产 [3] - 欧洲基地已于2025Q1开工建设 [3] - 已完成高性能固态电解质等核心材料的自研开发 [3] - 全固态硅基体系电池能量密度达430Wh/kg [3] - 已完成全固态电池产线建设 [3]
国信证券:维持阿里巴巴-W“优于大市”评级 聚焦消费和云+AI战略
智通财经· 2025-09-10 02:02
核心观点 - 维持阿里巴巴"优于大市"评级 公司聚焦AI+云为核心的科技平台与购物及生活服务融合的大消费平台两大战略 管理团队趋于稳定 以年轻化心态开启"重新创业" [1] - 预计2026-2028财年收入分别为10643/11817/12866亿元 经调整净利润分别为1266/1670/1938亿元 2026财年净利润预测下调6% 主要因投入增加 [1] 战略与组织 - 管理团队以蔡崇信 吴泳铭 蒋凡为核心 组织架构趋于稳定 战略目标明确 [1] - 2026财年起业务重划分为四大板块 饱和式投入两大历史性战略机遇 [1] 电商业务 - 电商竞争环境激烈 转向GMV增长优先策略 逐步放弃低价策略 扶持优质品牌并拓展外部流量 [2] - 通过全站推产品和技术服务费及即时零售协同效应 短期货币化率保持提升趋势 带动CMR实现约10%增长 [2] - 因需持续补贴商家和用户以实现GMV增长 利润率可能延续下滑趋势 [2] 即时零售 - 即时零售市场2030年规模有望突破3万亿元 占电商大盘超16% [3] - 短期投入可能导致2026财年亏损超700亿元 但中长期可提升零售市场份额和竞争力 未来GMV贡献有望超1万亿元 [3] - 需关注即时零售与电商业务协同效应 以及用户结构 订单结构 履约效率等方面的UE优化 [3] 云与AI业务 - 2024年全球云市场规模约8200亿美元 中国公有云占比约5.6% [4] - AI和大模型发展推动海外云需求强劲 算力供不应求 亚马逊 微软 谷歌等巨头持续上修资本支出并争夺份额 [4] - 阿里云占据国内约三分之一市场份额 收入逐季加速 AI时代市场集中度持续提升 龙头公司受益 [4] - Qwen系列模型领跑国产模型 应用端推动淘宝 夸克 钉钉 高德等核心产品AI化 实现2B2C场景全面布局 [4]
国信证券:维持阿里巴巴-W(09988)“优于大市”评级 聚焦消费和云+AI战略
智通财经网· 2025-09-10 02:01
核心观点 - 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公司聚焦AI+云为核心的科技平台与购物及生活服务融合的大消费平台两大战略 饱和式投入开启重新创业 [1] - 预计2026-2028财年收入10643/11817/12866亿元 经调整净利润1266/1670/1938亿元 2026财年投入幅度较高致净利润预测下调6% [1] 组织架构与战略 - 管理团队以蔡崇信 吴泳铭 蒋凡为核心趋于稳定 业务战略清晰 [1] - 2026财年起业务重划为四大板块 明确消费与AI+云两大战略目标 [1] 电商业务 - 核心电商转向GMV增长优先 放弃低价策略 扶持优质品牌并拓展外部流量 目标保持与行业大盘接近增长 [2] - 全站推产品和技术服务费及即时零售协同效应推动货币化率短期持续提升 带动CMR实现约10%增长 [2] - 激烈竞争环境下连续多季度利润率下滑 需持续补贴商家及用户以优先保障GMV增长 利润率或延续下滑趋势 [2] 即时零售 - 2030年即时零售市场规模有望突破3万亿元 占电商大盘超16% [3] - 短期投入致26财年亏损超700亿元 中长期可提升零售市场份额与竞争力 未来GMV贡献有望超1万亿元 [3] - 需关注电商协同效应优化及用户结构 订单结构 履约效率等UE优化节奏 [3] 云与AI业务 - 2024年全球云市场规模约8200亿美元 中国公有云占比约5.6% [4] - AI与大模型发展推动海外云需求强劲 算力供不应求 亚马逊 微软 谷歌持续上修资本支出并争夺份额 收入加速增长 [4] - 云业务具规模效应与稳定现金流优势 AI进一步促进云化与数据化 拉动传统模块需求并提升利润率 [4] - 国内Deepseek引发云需求持续增长 阿里云占约三分之一市场份额 收入逐季加速 [4] - AI时代对产品丰富度要求更高 云计算市场集中度持续提升 龙头充分受益 [4] - Qwen系列模型领跑国产模型 推动淘宝 夸克 钉钉 高德等核心产品AI化 实现2B2C场景全面布局 [4]
国信证券:维持快手-W“优于大市”评级 可灵跻身全球第一梯队模型
智通财经· 2025-09-09 02:56
核心观点 - 国信证券维持快手-W"优于大市"评级 预期2025-2027年经调整利润202/238/281亿元 复合年增长率15% 对应市盈率14/12/10倍 [1] - 公司通过特别股息和回购实现股东回报率约2% 并拥有强劲资金实力支持AI业务发展与股东回报 [1] - 快手广告业务占比超50% 单位时长广告变现能力存在较大提升空间 [1] - 快手AIGC产品可灵处于全球第一梯队 商业化进展领先 年收入有望超1.25亿美元 [2] - AI技术驱动主业增长 包括推荐算法优化带来的用户时长增长及广告投放效率提升 [2] 财务表现与股东回报 - 预期2025-2027年经调整利润分别为202亿元/238亿元/281亿元 同比增长11%/18%/18% [1] - 2025年第二季度首次派发特别股息每股0.46港币 总额20亿港元 [1] - 结合回购计划 当前股东回报率约2% [1] - 截至2025年6月 可利用资金总额1019亿元 净现金897亿元(剔除借款) [1] 广告业务发展 - 广告业务营收占比超50% [1] - 2024年单位时长广告变现能力为0.23元/小时 存在较大增长空间 [1] - 通过组织架构调整提升运营效率 包括结束双头治理及电商与商业化业务融合 [1] - AI技术提升广告点击率与转化率 推动2025年第二季度广告业务实现低单位数增长 [2] AIGC业务进展 - 可灵AI全球创作者超4500万人 累计生成超2亿个视频和4亿张图片 [2] - 产品迭代超30次 已建设为一站式AI生产力引擎 [2] - 年收入有望超1.25亿美元 海外收入占比超70% [2] - 2025年5月全球AI视频使用市场份额达30% [2] - 中短期全球市场需求超200亿元 长期市场规模预计达千亿美元 [4] 技术优势与竞争地位 - 跻身全球AIGC第一梯队厂商 [1] - 可灵AI在写实风格视频生成效果与可控性方面持续迭代 [4] - 兼具C端生态优势与B端业务积累(短剧、广告方向) [3] - OneRec推荐算法推动用户数与单用户时长保持个位数增长 [2] 未来关注点 - AI算法优化对广告等主业的提升效果 [1] - 可灵收入增速及全球AIGC发展态势 [1]
国信证券:维持快手-W(01024)“优于大市”评级 可灵跻身全球第一梯队模型
智通财经网· 2025-09-09 02:51
核心观点 - 国信证券维持快手"优于大市"评级 预期2025-2027年经调整利润202/238/281亿元 复合年增长率15% 对应市盈率14/12/10倍 [1] - 公司2025年第二季度首次派发特别股息每股0.46港币 总额20亿港元 叠加回购使股东回报率约2% [1] - 截至2025年6月 公司可利用资金总额1019亿元 净现金897亿元 为AI业务发展和股东回报提供资金支持 [1] - 快手跻身全球AIGC第一梯队 建议关注AI算法优化对广告业务的提升及可灵收入增速 [1] 财务与股东回报 - 2025-2027年经调整利润预期202亿元(同比增11%)/238亿元(同比增18%)/281亿元(同比增18%)[1] - 2025年第二季度派发特别股息每股0.46港币 总额20亿港元 结合回购使股东回报率约2% [1] - 截至2025年6月 可利用资金总额1019亿元 净现金897亿元 [1] 广告业务与运营优化 - 广告业务占比营收超50% 单位时长广告变现能力为0.23元/小时(2024年)存在增长空间 [2] - 公司补齐运营能力:2021年结束双头治理 2022年程一笑兼任电商负责人 商业化和电商事业部融合 数据打通 [2] - 广告技术提升和中小商家扶持持续推进 [2] AI技术赋能主业 - OneRec推荐算法升级推动用户时长个位数增长 [3] - AI提升广告点击率和转化率 带动广告业务低单位数增长 [3] - AIGC降低广告素材制作成本 使商家营销预算更充裕 增加广告投放 [3] 可灵AI业务发展 - 可灵AI处于全球AIGC第一梯队 2025年7月全球创作者超4500万 生成视频超2亿个、图片超4亿张 [4] - 产品迭代30余次 初步建成一站式AI生产力引擎 [4] - 年度收入有望超1.25亿美元 海外收入占比超70% [4] - 2025年5月AI视频使用市场份额达30% 全球排名前列 [4] 行业竞争与市场机会 - 全球AI视频竞品分C端型(如Veo3依托Google生态)和B端型(如Runway深耕影视垂直领域)[4] - 快手作为国内第二大短视频平台 兼具C端生态优势和B端业务积累(短剧、广告方向)[4] - AI视频商业化场景包含广告制作、影视特效等 全球创作者突破1亿人 长期市场规模预计千亿美元 [5] - 可灵AI中短期全球市场需求超200亿元 [5] 技术优势与产品迭代 - 可灵AI写实风格视频表现优异 持续优化生成效果和可控性 [5]
国信证券:发行股份购买万和证券96.08%股份完成资产整合
华尔街见闻· 2025-09-08 12:50
交易基本情况 - 交易方式为发行股份购买资产[1] - 标的资产为万和证券96.08%股份[1] - 交易价格为51.92亿元[1] - 发行价格为8.25元/股[1] - 发行数量为6.29亿股[1] 交易实施进展 - 资产过户于2025年8月26日完成[1] - 新增注册资本6.29亿元已完成验资[1] - 新增股份登记申请已由中登深圳分公司受理[1] - 新增股份上市时间为2025年9月10日[1] 股权结构变化 - 发行后总股本增至102.42亿股[1] - 深投控持股比例从33.53%稀释至31.47%[1] - 控股股东仍为深投控[1] - 实际控制人仍为深圳市国资委[1] 对公司影响 - 有利于完善跨区域布局[1] - 可把握海南自贸港政策优势[1] - 资产、收入、净利润均实现增长[1] - 资产负债率有所下降[1] - 每股收益因股份稀释短期内下降[1] 限售安排 - 新增股份限售期为12个月[1] - 全部为有限售条件流通股[1]
国信证券:持股5%以上股东持股比例变动超过1%
新浪财经· 2025-09-08 11:49
股东持股变动 - 深圳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持股比例由33.53%被动稀释至31.47% [1] - 华润深国投信托有限公司持股比例由22.23%被动稀释至20.87% [1] - 云南合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持股比例由16.77%被动稀释至15.74% [1] 变动原因 - 持股比例变动是由于国信证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所致 [1]
国信证券(002736) - 关于持股5%以上股东持股比例变动超过1%的公告
2025-09-08 11:47
市场扩张和并购 - 公司发行629,313,683股A股股份购买万和证券96.08%股份[2] 数据变动 - 发行后总股本由9,612,429,377股增至10,241,743,060股[2] - 深投控持股比例由33.53%降至31.47%,减少2.06%[3] - 华润信托持股比例由22.23%降至20.87%,减少1.36%[7] - 云南合和持股比例由16.77%降至15.74%,减少1.03%[9] 时间相关 - 新增股份2025年9月10日在深交所上市[2] - 公告发布于2025年9月9日[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