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银行(601398)

搜索文档
工商银行:公司章程修订获核准并撤销监事会
新浪财经· 2025-09-25 10:39
公司治理结构变更 - 工商银行于2025年6月27日股东年会审议通过公司章程修订议案 近日获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核准 [1] - 修订后公司章程及议事规则同步生效 可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与公司官网查阅 [1] - 自章程核准之日起监事会及监事依法撤销 相关议事规则同时废止 [1] 人事变动 - 黄力 张杰和刘澜飚三位监事不再任职 与公司确认无任何不同意见或需通知股东及债权人的事项 [1] - 公司对三位监事在任职期间的贡献表示感谢 [1]
工商银行:推动公益慈善事业和科技发展同频共振|2025华夏ESG实践人力与公益标杆案例
华夏时报· 2025-09-25 10:39
公司背景 - 中国工商银行成立于1984年1月1日 2005年10月28日整体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 2006年10月27日在上交所和香港联交所同日挂牌上市 [2] - 公司向全球超过1205万对公客户和7.40亿个人客户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 [2] ESG实践举措 - 创新慈善模式 依托私人银行客户"慈善账户"创建"工银i豆"助力模式 开展"君子伙伴•青山行动"通过线上线下一体化运营鼓励客户参与三江源生态林建设 [2] - 通过慈善信托综合顾问服务支持野生动物救助和公益生态林建设项目 助力三江源生态保护 [2] - 支持乡村振兴领头雁计划 两期项目累计惠及超过4万名"新农人" 为乡村人才振兴提供专业赋能 [2] - 持续支持四川帮扶四县的学校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当地儿童就学条件 [3] - 向甘肃积石山地震和华北特大洪涝受灾地区捐赠客户善款 开通救灾绿色通道惠及数千名受灾群众 [3] 战略定位 - 公司将金融使命与社会责任深度融合 形成"慈善捐赠-学科建设-科技创新"良性循环机制 [3] - 实现公益慈善事业与科技发展同频共振 彰显国有大行以金融温度助力美好生活的担当典范 [3]
工商银行(01398) - 关於公司章程修订获核准及不再设立监事会的公告


2025-09-25 10:36
公司治理 - 2025年6月27日股东大会批准修订公司章程及撤销监事会议案[2] - 近日收到总局核准修订后公司章程批复[2] - 自核准日起监事会及监事依法撤销[3] 人员变动 - 黄力、张杰和刘澜飈不再担任公司监事[3] 公告信息 - 公告刊发日期为2025年9月25日[6] - 公告刊发日董事会执行董事有廖林等[6] - 公告刊发日董事会非执行董事有卢永真等[6]
9月25日银河99(000959)指数跌0.09%,成份股山东黄金(600547)领跌
搜狐财经· 2025-09-25 09:45
银河99指数表现 - 指数报收7671.42点 单日下跌0.09% 成交额3590.77亿元 换手率0.46% [1] - 成份股中37家上涨 浪潮信息领涨9.99% 60家下跌 山东黄金领跌4.75% [1] 十大成份股详情 - 农业银行权重11% 最新价6.61元 上涨0.61% 总市值23133.88亿元 银行行业 [1] - 工商银行权重10.25% 最新价7.38元 下跌1.20% 总市值26302.78亿元 银行行业 [1] - 中国石油权重9.03% 最新价8.14元 上涨0.12% 总市值14897.91亿元 石油石化行业 [1] - 中国银行权重7.38% 最新价5.24元 下跌0.76% 总市值16883.93亿元 银行行业 [1] - 中国建筑权重4.08% 最新价5.47元 下跌1.08% 总市值2260.23亿元 建筑装饰行业 [1] - 招商银行权重3.49% 最新价40.82元 下跌1.21% 总市值10294.74亿元 银行行业 [1] - 中国平安权重3.33% 最新价55.09元 下跌0.36% 总市值9975.50亿元 非银金融行业 [1] - 工业富联权重3.33% 最新价68.46元 下跌0.25% 总市值13594.91亿元 电子行业 [1] - 贵州茅台权重2.70% 最新价1439.00元 下跌0.21% 总市值18020.17亿元 食品饮料行业 [1] - 兴业银行权重2.52% 最新价20.21元 下跌0.15% 总市值4277.01亿元 银行行业 [1] 资金流向分析 - 指数成份股主力资金净流入4.93亿元 游资资金净流出27.37亿元 散户资金净流入22.45亿元 [1] - 浪潮信息主力净流入17.57亿元 占比16.97% 游资净流出10.17亿元 占比9.82% 散户净流出7.40亿元 占比7.15% [2] - 新易盛主力净流入12.34亿元 占比5.92% 游资净流出8.49亿元 占比4.07% 散户净流出3.86亿元 占比1.85% [2] - 宁德时代主力净流入11.39亿元 占比6.24% 游资净流出3.41亿元 占比1.87% 散户净流出7.98亿元 占比4.37% [2] - 赛力斯主力净流入10.72亿元 占比11.72% 游资净流出8.86亿元 占比9.69% 散户净流出1.86亿元 占比2.03% [2] ETF产品表现 - 食品饮料ETF(515170)近五日下跌2.03% 市盈率20.26倍 份额减少6300万份至86.4亿份 主力净流出1972.9万元 估值分位18.99% [4] - 游戏ETF(159869)近五日上涨0.06% 市盈率47.76倍 份额增加1900万份至58.7亿份 主力净流出669.1万元 估值分位70.35% [4] - 科创半导体ETF(588170)近五日上涨13.01% 份额增加1.5亿份至9.6亿份 主力净流出8789.1万元 [4] - 云计算50ETF(516630)近五日上涨5.99% 市盈率125.24倍 份额增加300万份至3.6亿份 主力净流出1077.1万元 估值分位91.75% [5]
China's banks face their 'Japanification moment', S&P report warns
Yahoo Finance· 2025-09-25 09:30
核心观点 - 中国银行业正面临"日本化时刻" 即长期低增长和弱盈利状态 主要因多年利润让利支持经济导致系统盈利能力薄弱且更易受信贷冲击影响 [1][2] 盈利压力 - 净息差预计从2024年1.52%降至2027年1.27% 前提是政策利率调整结束且GDP增长趋稳 [6] - 央行将一年期和五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降至历史低位 进一步挤压银行盈利能力 [3] - 与其他银行系统通过收入多元化和成本控制应对低利率环境不同 中国银行机构可选方案较少 更依赖降低信贷损失维持盈利 [2] 政策导向 - 监管要求银行向弱势借款人提供贷款并实施优惠措施 包括疫情期间小微企业收费减免政策以及降低基金和保险产品收费 [4] - 增长保障和社会稳定目标优先于银行利润 成为政策制定的核心考量 [3] 市场表现 - 银行股自2023年起出现反弹 因政府债券收益率下降推动保险机构等投资者寻求更高回报 [6] - 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从2023年6月2.64%暴跌至2024年6月1.64%的历史新低 近期回升至1.9% [7] 国际扩张风险 - 地缘政治紧张限制银行在某些海外市场的扩张机会 [4] - 国际扩张可能延缓净息差下降 但代价是未来可能面临更高的信贷损失 [5]
工行武汉洪山支行:接力复原跨越23年的“时光账簿”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9-25 08:37
核心事件概述 - 中国工商银行武汉洪山支行成功追溯并还原客户23年前的交易明细 [1] - 该行通过跨部门协同攻克历史数据查询技术难题 完整提供原始取款凭证复印件 [1][2] 服务实施细节 - 查询涉及2002年资金去向 需从早期备份资料中查找复原 [1] - 武汉分行运行管理部成功打通旧系统数据查询通道 精准提取交易明细信息 [1] - 汉阳支行运管专业人员赴档案库在海量凭证中逐一查找原始取款凭证 [1] 客户反馈与品牌影响 - 客户对工行专业服务表示高度认可 称"工行真是值得信赖的银行" [2] - 该案例体现工行"在您身边 值得信赖"的服务承诺 [2] - 分行将继续提供有温度有担当的金融服务 用心守护客户信任 [2]
国有大型银行板块9月25日跌0.45%,邮储银行领跌,主力资金净流出7979.31万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09-25 08:37
板块表现 - 国有大型银行板块整体下跌0.45% 邮储银行领跌1.32% [1] - 上证指数微跌0.01%至3853.3点 深证成指上涨0.67%至13445.9点 [1] 个股涨跌 - 农业银行逆势上涨0.61%至6.61元 成交额30.43亿元 [1] - 建设银行下跌0.23%至8.73元 成交额10.02亿元 [1] - 交通银行下跌0.44%至6.85元 成交额8.93亿元 [1] - 中国银行下跌0.76%至5.24元 成交额12.79亿元 [1] - 工商银行下跌1.20%至7.38元 成交额23.81亿元 [1] - 邮储银行下跌1.32%至5.98元 成交额7.82亿元 [1] 资金流向 - 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出7979.31万元 游资净流出2.41亿元 散户净流入3.21亿元 [1] - 农业银行获主力净流入1.17亿元(占比3.86%) 游资净流出1.48亿元 [2] - 建设银行主力净流入3537万元(占比3.53%) 游资净流出1.12亿元 [2] - 邮储银行主力净流出5336.01万元(占比-6.82%) 游资净流入2845.18万元 [2] - 工商银行主力净流出1.52亿元(占比-6.35%) 散户净流入1.33亿元 [2]
遵义金融监管分局核准张丽娜中国工商银行遵义分行副行长任职资格
金投网· 2025-09-25 03:23
人事任命 - 核准张丽娜担任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遵义分行副行长职务 [1] - 任职资格自行政许可决定作出之日起3个月内需到任 否则批复失效 [1] - 要求相关人员持续学习经济金融法律法规并强化风险合规意识 [1] 监管合规 - 中国工商银行遵义分行需确保任职人员严格遵守金融监管总局规定 [1] - 到任后需按要求及时向遵义金融监管分局报告到任情况 [1] - 分行需督促任职人员熟悉岗位职责并忠实勤勉履职 [1]
工商银行跌2.01%,成交额10.35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1.40亿元
新浪财经· 2025-09-25 02:34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9月25日盘中下跌2.01%至7.32元/股 成交额10.35亿元 换手率0.05% 总市值26088.94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1.40亿元 特大单买卖占比分别为20.59%和29.25% 大单买卖占比分别为25.78%和30.60% [1] - 年内累计上涨10.71% 近5日/20日/60日分别变动+0.41%/-0.81%/-2.07% [1] 股东结构与机构持仓 - 股东户数67.37万户 较上期减少4.81% 人均流通股增至472,389股(+5.82%) [2] - 香港中央结算公司持股24.85亿股(第五大股东) 较上期增加9811.28万股 [2] - 三大ETF集体增持:华夏上证50ETF持股6.87亿股(+4567万股) 华泰柏瑞沪深300ETF持股6.23亿股(+4936万股) 易方达沪深300ETF持股4.45亿股(+4414万股) [2] 财务与分红数据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1681.03亿元 同比减少1.39%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15252.88亿元 近三年累计分红3271.45亿元 [2] 业务构成与市场分类 - 公司金融业务占比45.91% 个人金融业务40.54% 资金业务12.60% [1] - 所属申万行业为国有大型银行 概念板块包括长期破净、破净股、低市盈率、中特估等 [1]
季末高息大额存单闪现 利率超2%产品上演“手速大战”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5 00:42
季末高息大额存单市场动态 - 季末银行揽储竞争加剧 部分银行推出利率超2%的大额存单产品 引发市场抢购 但产品额度有限且多为季节性供应 [1] - 存款利率整体下行趋势不变 国有大行及股份制银行大额存单年利率普遍进入"1"字头区间 [1] 民营银行高息产品具体案例 - 苏商银行推出2年期和3年期大额存单 起存金额20万元 年利率分别达2.1%和2.3% [2] - 上海华瑞银行18个月期和2年期产品年化利率分别为2.15%和2.35% 起存20万元且限定上海地区购买 其中18个月期已售罄 [2] - 众邦银行3年期和5年期产品利率分别为2%和2.05% 支持当日转让 [2] - 富民银行和三湘银行等民营银行也有利率超2%的产品 部分显示售罄 [2] 国有大行产品利率对比 - 交通银行山东省分行1年期和3年期大额存单利率分别为1.4%和1.65% 起存20万元 [2] - 工商银行和农业银行1年期、2年期和3年期年化利率分别为1.20%、1.20%和1.55% [3] - 招商银行在售大额存单最高利率仅为1.40% [3] 产品供需与市场特征 - 高息大额存单普遍采取限量销售策略 上架后迅速售罄 [3] - 银行压降存款利率导致3年期、5年期产品基本下架 中长期产品一单难求 [3] - 民营银行通过高利率策略吸引对收益敏感的储户群体 作为差异化竞争手段 [3] 行业趋势与专家观点 - 定期存款短期化成为未来趋势 银行主动调节期限结构与客户流动性需求双向作用 [4] - 2025年下半年至2026年高息存款到期后 产品续接将面临困难 部分银行可能供给不足 [4] - 大额存单相比定期存款具有转让灵活性优势 能防范流动性风险 [4] - 银行调整利率和产品结构的核心逻辑是控制负债端成本 [4] 银行净息差现状与分析 - 商业银行净息差降至1.42% 处于低位水平 [5] - 2025年上半年上市银行净息差约1.33% 同比下降13个基点 降幅较去年同期19个基点收窄 [5] - 国有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息差分别边际变动-2bp、0bp、-1bp、-1bp至1.31%、1.55%、1.37%和1.58% [5] - 2025年降息仍有空间 资产端承压但负债端成本压降将缓解息差下滑速度 [5] 头部银行案例与长期展望 - 招商银行净息差1.88% 较行业平均高40多个基点 因其活期存款占比超50%且高成本存款控制严格 [6] - 零售业务占比超50%带来较高收益 但需求不足时对贷款收益影响更大 [6] - 经济增长确定性增强、消费刺激政策及对称降息等因素可能缓解息差压力 [6] - 长期需通过改善社会分配关系、提升劳动力单位产出和高附加值服务业占比来改善净息差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