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金融科技
icon
搜索文档
360亿券商股吸并细节公布,股价半年涨超84%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8 14:57
交易方案核心细节 - 湘财股份拟以换股方式吸收合并大智慧 湘财股份换股价格为7.51元/股 大智慧换股价格为9.53元/股 换股比例为1:1.27(每1股大智慧兑换1.27股湘财股份)[3][8] - 换股后湘财股份总股本增至51.41亿股 大智慧终止上市并注销法人资格[3][8][9] - 同步推出不超过80亿元配套融资 拟向不超过35名特定投资者定增[3][11] 资金投向规划 - 配套募资80亿元中25亿元投向金融大模型与证券数字化建设 10亿元用于大数据工程及服务网络建设 15亿元用于财富管理一体化项目 10亿元用于国际化金融科技项目 20亿元补充流动资金及偿还债务[11][12] - 项目总投资额82.32亿元 配套募资覆盖80亿元[12] 股权结构变化 - 交易后大智慧原控股股东张长虹及一致行动人持有湘财股份8.91亿股(持股比例17.32%)成为重要股东且承诺不谋求控制权[9] - 湘财股份控股股东新湖控股及实控人黄伟持股比例由40.37%降至22.4%[9] 财务数据影响 - 2025年1-6月备考营业总收入151.13亿元 较交易前114.40亿元增长32.1%[18] - 2025年1-6月备考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1.29亿元 较交易前1.42亿元下降8.6%[18] - 2024年度备考营业总收入295.74亿元 但备考净利润亏损8416万元[18] - 交易后资产负债率从51.73%降至31.12%(2025年6月)[18] 业务协同效应 - 合并后湘财股份新增金融信息服务业务 形成"券商+金融科技"业务格局[16] - 大智慧拥有超亿级注册用户 月活用户1258.53万人(2025年8月) 在证券APP中排名第三[28] - 双方早于2020年展开合作 已共同推出"湘财智投"APP 整合行情数据与交易功能[26][27] 交易进度与市场反应 - 自2025年3月16日披露并购计划至9月26日 湘财股份股价累计上涨84% 市值达363亿元[4] - 交易需双方股东大会审议 并需上交所及证监会批准[4][8] - 从披露预案到进入审批阶段仅用不到半年 节奏远超市场预期[20] 行业定位与对标 - 交易完成后湘财股份有望成为继东方财富、指南针后A股第三家互联网券商[6][25][26] - 东方财富2025年8月月活用户1790万人 同花顺3673万人 大智慧1258万人[28] - 2025年上半年"湘财+大智慧"合并营收规模预计处于行业30名开外 东方财富排名第12位[28]
360亿券商股吸并细节公布,股价半年涨超84%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8 14:49
交易方案核心细节 - 湘财股份拟以换股方式吸收合并大智慧 湘财股份换股价格为7.51元/股 大智慧换股价格为9.53元/股 换股比例为1:1.27(即每1股大智慧股票可兑换1.27股湘财股份股票)[3][8] - 换股实施后湘财股份总股本增至51.41亿股 拟发行股份数量合计22.82亿股[3][8] - 同步推出不超过80亿元配套融资方案 拟向不超过35名特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股票[3][11] 交易进度与市场反应 - 交易已进入股东会审批与监管审核关键阶段 需双方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及上交所、证监会批准[1][5][8] - 自2025年3月16日披露并购筹划至9月26日 湘财股份股价累计上涨超84% 市值达363亿元[5] - 9月26日交易草案披露后 湘财股份盘中最高涨超7% 大智慧一度涨超4%[5] 资金投向与战略规划 - 配套募资80亿元具体投向:金融大模型与证券数字化建设25亿元、大数据工程及服务网络建设10亿元、财富管理一体化15亿元、国际化金融科技10亿元、补充流动资金及偿还债务20亿元[11][12] - 交易完成后湘财股份将新增金融信息服务业务 形成"券商+金融科技"业务格局[15][16] - 目标成为行业领先的数字化金融机构 响应证监会"推动证券业数字化转型"政策导向[12][13] 股权结构变化 - 交易后大智慧原控股股东张长虹及一致行动人持股17.32% 成为重要股东且承诺不谋求控制权[9] - 湘财股份控股股东新湖控股及实控人黄伟持股比例由40.37%降至22.4%[9] - 交易不导致湘财股份控制权变更[9] 业务协同效应 - 大智慧拥有超亿级注册用户和成熟金融数据平台 月活用户达1258.53万人(2025年8月数据)[22][24] - 双方此前已合作推出"湘财智投"APP 整合行情数据与交易功能 大智慧APP内置湘财证券开户入口[22] - 存续公司业务规模指标将提升 但利润指标短期波动明显(2024年度交易后出现亏损)[17] 行业定位与竞争格局 - 若交易完成 湘财股份将成为继东方财富、指南针后A股第三家互联网券商[6][22] - 2025年上半年湘财股份营收11.44亿元(同比+4.63%)、净利润1.42亿元(同比+93.12%) 大智慧营收3.79亿元(同比+13.19%)、亏损347万元[24] - 合并后营收规模行业排名预计30名开外 与东方财富(行业排名12名)不在同一梯队[24] 历史背景与交易进程 - 双方合作渊源长达十年 2015年曾计划由大智慧收购湘财证券但因监管调查终止[19] - 湘财股份2020年起入股大智慧 2023年曾减持至12.66%并计划清仓 但2025年3月突然转为吸收合并[19][20] - 从披露预案到草案仅用不到半年 节奏远超市场预期[18][19]
逐浪香港!今年,内地VC/PE机构很忙
证券时报网· 2025-09-28 13:17
得益于香港特区政府对科创发展的持续深耕与大力扶持,当地科创氛围日渐浓厚,资金、人才、项目正 形成集聚效应。证券时报记者观察到,内地VC/PE机构已然成为这场科创浪潮中的"赶潮人":一方面, 众多投资人正紧锣密鼓筹划赴港申请牌照、设立基金;另一方面,香港科创生态持续完善,高校的创新 资源、引导基金的资本支持等多方联动,为市场注入源源不断的"活水"。从募资布局、项目投资,到助 力企业出海,内地创投机构布局香港的逻辑虽各有不同,但都在为行业开辟新的发展赛道。 内地VC/PE机构赴港设公司热情高涨 往返于广州与香港之间,对接同行、了解创投动态、咨询牌照办理细节……华南一家几十亿元规模的 VC机构募资负责人吴爽(化名)今年始终为一件事忙碌——在香港设立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香港这两 年发力科创,还推出了引导基金,我们想来实地探探机会。"吴爽向记者解释道。 资金层面,香港近两年也拉开了"基金招商"序幕,推出香港版的政府引导基金。去年12月,创新科技署 推出"创科创投基金"优化计划,开放基金管理人申请通道,政府将投入最多15亿元与业界共同设立联合 基金,重点投资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生命健康科技、先进制造与新能源科技三大策略性 ...
湘财吸收合并大智慧,80亿募资能否复制东方财富“神话”?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8 13:13
交易方案核心细节 - 湘财股份拟以换股方式吸收合并大智慧 湘财股份换股价格为7.51元/股 大智慧换股价格为9.53元/股 换股比例为1:1.27(每1股大智慧兑换1.27股湘财股份)[1][3] - 换股实施后湘财股份总股本增至51.41亿股 大智慧终止上市并注销法人资格[1][4] - 同步推出不超过80亿元配套融资方案 拟向不超过35名特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股票[1][4] 资金投向规划 - 金融大模型与证券数字化建设项目拟投入25.86亿元[4][5] - 大数据工程及服务网络建设项目拟投入10.14亿元[4][5] - 财富管理一体化项目拟投入15.84亿元[4][5] - 国际化金融科技项目拟投入10.48亿元[4][5] - 补充流动资金及偿还债务拟投入20亿元[4][5] - 总投资规模达82.32亿元[5] 股权结构变化 - 交易完成后大智慧原控股股东张长虹及其一致行动人将持有湘财股份8.91亿股 持股比例17.32% 成为重要股东且承诺不谋求控制权[4] - 湘财股份控股股东新湖控股有限公司及实际控制人黄伟持股比例由40.37%降至22.4%[4] - 交易不会导致湘财股份控制权变更[4] 市场反应表现 - 9月24日湘财股份涨停报收 大智慧当日涨幅超5%[2] - 9月26日湘财股份最高涨超7% 大智慧一度涨超4%[2] - 截至收盘湘财股份股价12.68元/股 总市值362.55亿元 大智慧股价15.73元/股 总市值312.89亿元[2] 业务协同效应 - 交易完成后存续公司新增金融信息服务业务 形成"券商+金融科技"业务格局[8] - 大智慧在金融科技行业深耕二十余年 拥有业内完整产品组合 境外业务辐射东亚及东南亚多个国家[7] - 湘财股份核心为全资子公司湘财证券 1999年获批成为首批全国性综合类证券公司[6] 行业地位比较 - 交易完成后湘财股份将成为继东方财富和指南针后A股第三家互联网券商[3][15] - 大智慧8月活跃用户1258.53万人 在证券APP中排名第三 东方财富月活1790.22万人 同花顺月活3673.03万人断层领先[17] - 2025年上半年湘财股份营收11.44亿元(同比增长4.63%) 归母净利润1.42亿元(同比增长93.12%) 大智慧营收3.79亿元(同比增长13.19%) 亏损347.01万元[17] 历史合作渊源 - 双方合作始于2020年 合作开发智能投顾工具、机构客户专属交易平台[15] - 2023年末合作推出"湘财智投"APP 整合大智慧行情数据与湘财证券交易功能[15] - 2015年湘财证券曾计划被大智慧收购 后因大智慧信息披露违规告吹[11] 监管政策背景 - 2025年证监会多次提出"推动证券业数字化转型" 鼓励券商与金融科技公司依法合规合作[5] - 配套募资投向符合《推动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等政策鼓励方向[6]
“老登”起舞,“小登”回调!节前资金调仓忙,金融科技、人工智能、创新药等ETF被逢跌抢筹
新浪基金· 2025-09-28 11:57
周五(9月26日),A股震荡调整,沪指跌0.65%,深成指跌1.76%,创业板指低开低走跌2.60%。两市缩 量成交2.15万亿元,全市场超3400只个股下跌。市场热点较为杂乱,以地产、白酒、银行为代表的"老 登"板块逆市活跃,以AI算力、半导体、机器人等为代表的"小登"板块回调。 地产逆市表现,聚焦龙头房企的地产ETF(159707)场内逆市涨逾1%创年内新高,资金抢筹2350万 份;百亿银行ETF(512800)场内逆市收涨,资金近10日加码超10亿元;临近十一长假,食品ETF (515710)全天溢价活跃,或有资金提前埋伏布局; | 序号 代码 类型 名称 | 涨跌幅 ▼ 成交额 | | --- | --- | | 1 159707 · 行 地产ETF | 1.15% 7970.43万 | | 159220 2 | | | 3 516020 主 化工ETF | 0.55% 8913.69万 | | ব 512800 行 银行ETF | 0.13% 9.96亿 | | 5 159296 | 0.10% 359.27万 | 下跌方面,人工智能、金融科技等高人气板块回调,资金逢跌抢筹。连涨五日后,重点布局光模 ...
《企业降低融资成本白皮书(2025)》
搜狐财经· 2025-09-27 22:52
今天分享的是:《企业降低融资成本白皮书(2025)》 报告共计:45页 企业降低融资成本 自皮书 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 清华大学五道口 金融学院金融安全研究中心 《企业降低融资成本白皮书(2025)》聚焦中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系统剖析融资成本高企的成因与解决方案。 中小企业作为国民经济重要力量,贡献超60%GDP与税收、80%就业及70%技术创新成果,但长期面临"融资鸿沟",信息不对 称、尽调成本与贷款规模错配、优质抵押品缺乏及信用体系不完善是核心症结。融资渠道方面,传统银行仍占主导,国有大 行加大普惠金融投入,城商行与农商行依托地缘优势服务区域企业,同时非银渠道如融资租赁、商业保理等发挥补充作用, 金融科技更是重塑融资生态,大数据征信、区块链供应链金融等技术突破传统模式局限,如奇富科技"AI审批官"将房贷审批 时效从"T+3"缩短至"T+0"。创新融资模式不断涌现,供应链金融借助区块链实现核心企业信用全链条穿透,知识产权质押融 资盘活科技企业无形资产,绿色金融通过ESG评估降低企业融资成本(ESG评级每升一个标准差,债务融资成本降约 5.17%),数字资产融资探索数据要素价值化。专精特新企业作为重 ...
【锋行链盟】港交所分拆子公司上市核心要点
搜狐财经· 2025-09-27 16:19
监管框架 - 分拆需严格遵守香港联交所《上市规则》第15项应用指引(GL15)要求 [2] - 分拆后母公司需保留足够业务运作及资产 维持上市地位 通常要求母公司剩余业务市值不低于分拆前总市值的10% [2] - 子公司业务需与母公司明显区分 避免同业竞争 管理层及财务需独立 [2] - 母公司股东需通过实物分派或现金方式获得公平对待 通常享有优先认购权 [2] - 需向联交所提交详细分拆方案 经上市委员会审批后方可推进 [2] 战略动机 - 释放子公司估值溢价 金融科技及数据服务等业务在合并报表中可能被低估 [2] - 拓宽子公司独立融资渠道 支持技术投入或业务扩张 [2] - 分拆后母公司可更专注证券及衍生品交易等核心业务 [2] - 子公司独立后可优化股权激励机制 提升团队积极性 [2] - 案例显示曾探讨分拆伦敦金属交易所(LME)或数据业务 [2] 结构设计 - 需明确业务边界 技术系统及客户资源需独立运营 避免利益冲突 [2] - 资产与负债剥离需清晰界定知识产权及客户合约等 避免法律纠纷 [2] - 母公司通常保留50%以上控制权 或引入科技公司等战略投资者提升估值 [5] - 需确保供应链中采购及清算等后台操作独立 符合反洗钱等合规要求 [2] 财务影响 - 母公司剥离资产可能减少合并报表收入及利润 但释放商誉或投资账面值 [5] - 子公司分派股息或股权出售可补充母公司现金流 [5] - 市场将重新评估母公司控股平台价值 叠加子公司独立估值产生加总效应 [5] - 子公司独立后可按科技股PS倍数等行业逻辑定价 融资规模取决于业务成长性 [5] 市场影响 - 分拆公告初期母公司股价可能因价值重估上涨 若协同性担忧或短期承压 [5] - 子公司上市表现强劲可提振母公司市场形象 [5] - 需关注市场对双上市主体的估值反馈 [4] 风险挑战 - 涉及数据安全等敏感领域可能面临香港证监会等跨境监管审查 [5] - 分拆后技术及客户资源共享受限 可能增加运营成本 [5] - 新兴金融科技业务可能面临市场理解不足导致的估值低于预期风险 [5] - 部分股东可能因协同效应削弱反对分拆 需通过沟通调整方案 [5]
金融助力服务消费需更加精准有效
证券日报· 2025-09-27 15:46
服务消费一头连着民生福祉,一头牵着经济转型,是衡量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品质的重要标尺。在推动 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更大力度提振服务消费,离不开金融的强力支撑与深度赋能。 不过,服务消费领域的经营主体,普遍具有"轻资产、缺抵押、融资急"的特点,传统信贷模式往往难以 有效覆盖其融资需求。这就造成了巨大的市场潜力与金融支持不足之间的矛盾。笔者认为,为有效破解 这一矛盾,金融机构应主动作为,将信贷资源精准投向服务消费领域。这既是响应国家战略、服务实体 经济的责任担当,也是优化信贷结构、培育新增长点的内在要求。 首先,创新信贷产品,应实现"量体裁衣"。金融机构须摒弃"一刀切"的惯性思维,深入调研不同细分行 业的特点,开发出更具适配性的金融产品。如针对知识付费、在线服务等轻资产企业,可探索以知识产 权、订单数据等为授信依据的信用贷款。 其次,深化科技赋能,提升服务效率与风控水平。金融机构应积极拥抱金融科技,利用大数据、人工智 能、云计算等技术,为缺乏传统抵押物的消费服务企业精准画像,大幅提升融资效率,降低企业融资成 本。同时,科技赋能也能帮助金融机构更有效地识别和管控风险,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 最后,优化服务模式,不断延 ...
农行山西阳泉分行 多措并举助力制造业焕新升级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9-27 15:39
■本报记者 王磊 2025年5月份,当得知该公司有国内非融资性贸易履约保函业务需求时,农行阳泉分行迅速行动,凭借 高效专业的服务,顺利为其办理了相关业务,助力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抢占了先机。 "农行的服务就像一场'及时雨',总能在我们最需要的时候出现,解决我们的难题。"杨亚蓉感慨地说。 近年来,农行山西阳泉分行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主动担当作为,以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服务,为阳泉 制造业的发展注入强劲金融动力,助力传统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 多产品破解企业融资难题 阳泉阀门股份有限公司有着百年历史,如今已成长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我国大口径阀门 生产的重点企业。 该公司负责人杨亚蓉告诉记者,2023年,公司在农行阳泉分行开立一般存款账户,开始了紧密合作。 2024年,为满足公司提升员工福利待遇需求,农行阳泉分行积极与公司对接,向公司相关负责人详细介 绍企业年金业务,经过多次深入沟通,成功推动"农银2号"企业年金受托业务落地,惠及190名员工,年 缴费规模达70余万元,提升了员工的幸福感和归属感。 截至2025年6月末,农行阳泉分行制造业贷款余额44.41亿元,较年初净增25.2亿元。这些资金 ...
这场大赛干货满满!创业孵化基地助项目从蓝图走向市场
南方都市报· 2025-09-27 10:25
9月27日,粤港澳大湾区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在广东省佛山市举行。本次大赛真正的价值远不止于赛场 上的名次角逐。在赛场之外,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以其强大的"一站式"孵化能力和资源整合优势,将大赛 的竞技场转化为创业项目的"落地加速器",成为推动优秀创业梦想从蓝图走向市场的关键力量。 在全国总决赛开幕式上,香港数码港首席企业发展官朱美恩表示,数码港作为香港数码科技旗舰及创业 培育基地,至今已成功汇聚超过2200家科技企业,这些企业累计融资总额已达462亿港元。数码港致力 于全方位孵化创新企业及推动研发成果转化,积极发挥"超级联络人"的角色。展望未来,朱美恩强调, 数码港将继续聚焦金融科技、智慧生活、智慧城市及数码娱乐等重点领域,为香港科技创新发展注入持 续动力。她表示,"决赛的舞台已经点亮,期待携手创新企业,共同书写更多精彩故事。" 统筹:尹来 游曼妮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程安 孙小鹏 杨晓彤 杨丽云 李文 摄影:钟锐钧 视频:马强 香港智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香港数码港成功孵化的项目之一。在全国总决赛当天,香港智学科技股份 有限公司创始人田皓博作为香港数码港的参展企业代表来到现场,他感慨道:"这次大赛极具专业性和 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