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恒力石化(600346)
icon
搜索文档
规划产能规模惊人 赛道拥挤的碳酸二甲酯行业亟待整合
行业供需与价格动态 - 7月以来国内碳酸二甲酯(DMC)价格从3800元/吨涨至4200元/吨 累计涨幅约11% 主要因装置停车检修供应紧张及锂电池电解液需求增加 [1] - 2024年DMC全年均价3780元/吨 较2021年8233元/吨下跌54% 2025年月均价从3800元升至4100元以上 [6] - 行业产能利用率大幅下滑 2024年下半年全行业进入亏损状态 部分装置被迫停车缓解压力 [2] - 2025年DMC扩能持续 供需错配加剧 价格竞争激烈 但需求稳健增长下行业供需格局有望向紧平衡转变 [7] 产能扩张与竞争格局 - 最近4年国内DMC产能复合增长率28% 2024年底总产能达356.5万吨 [2] - 目前行业有33家企业 华鲁恒升以60万吨/年产能居首 利华益维远化学32万吨 恒力石化30万吨 浙石化20万吨 14家企业产能低于8万吨 [3][4] - 7家企业在建装置合计产能65万吨 计划年内投产 包括山东德普20万吨项目(采用国际领先的二氧化碳转化技术) [4] - 西北西南富煤地区规划超大规模装置 陕煤榆林化学规划50万吨 贵州毕节项目规划100万吨产能 [5] 工艺盈利与成本结构 - PO酯交换法2021年年均利润6738元/吨 2024年亏损202元/吨 跌幅103% [6] - EO酯交换法2021年年均利润3879元/吨 2024年亏损155元/吨 跌幅104% [6] - 甲醇氧化羰基化法2021年年均利润3815元/吨 2024年盈亏平衡 跌幅100% [6] - 利润压缩主因新产能集中释放而终端需求跟进一般 以及下游议价压制价格 [6][7] 下游应用与出口表现 - 聚碳酸酯(PC)占DMC下游需求50% 电解液溶剂占比46% 但电解液需求增速放缓 [2] - 2024年PC出口量同比增长148% 受国内价格下行刺激 [2] - 石大胜华因部分产品价格下跌及新产能未达产 预计2025年上半年亏损 [7]
恒力石化(600346)8月14日主力资金净流出4480.01万元
搜狐财经· 2025-08-14 15:32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2025年8月14日收盘价14.96元 单日下跌0.8% 换手率0.28% [1] - 成交量19.47万手 成交金额2.93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4480.01万元 占成交额15.29% 其中超大单净流出2172.13万元(占比7.42%) 大单净流出2307.88万元(占比7.88%) [1] - 中单净流出1938.97万元(占比6.62%) 小单净流入2541.04万元(占比8.67%) [1]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总收入570.46亿元 同比减少2.34% [1] - 归属净利润20.51亿元 同比减少4.13% [1] - 扣非净利润12.39亿元 同比大幅减少31.88% [1] - 流动比率0.603 速动比率0.390 资产负债率76.55% [1] 公司基本情况 - 成立于1999年 位于大连市 从事专用设备制造业 [1] - 注册资本703909.9786万元人民币 实缴资本438404.9774万元人民币 [1] - 法定代表人范红卫 [1] 企业经营活动 - 对外投资13家企业 参与招投标项目75次 [2] - 拥有专利信息119条 行政许可8个 [2]
24岁,中国女首富的儿子出山了
创业家· 2025-08-14 10:12
恒力集团资本运作与家族接班 - 恒力集团2023年以8715亿元总营收位列民营企业500强第3位,仅次于华为[5] - 创始人陈建华、范红卫夫妇以1250亿元身价跻身2024年全国20大富豪家族,持股市值801.2亿元保持江苏首富地位[5][6] - 00后继承人陈汉伦(2001年生)首次亮相A股,位列*ST松发新提名董事第二位,拥有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应用金融硕士学位及普华永道工作经历[5][8] - 家族接班布局已启动:女儿陈逸婷(1993年生)2023年起担任恒力石化国际总裁及集团副董事长[8] *ST松发资本重组 - 董事会提前三年换届,原9名董事全部更换,新提名9人[5] - 股价在公告后5个交易日内从401亿元市值上涨至460亿元,涨幅14.7%[13] - 完成"类借壳"操作:剥离原陶瓷业务,装入估值80亿元的恒力重工资产,并募集40亿元配套资金[24][26] - 2018年以8.2亿元收购29.91%股权(单价21.91元/股),精准规避30%要约收购红线[15][16] 恒力系资本运作历史 - 核心资产恒力石化(600346 SH)通过借壳*ST大橡塑上市,市值从45亿元最高涨至3300亿元[19][20][22] - 借壳上市后累计融资6987亿元,资产负债率长期超70%(2025Q1为76.55%)[22] - 2017年将亏损的化工资产恒力石化注入上市公司,2019年完成更名[20] - 造船业务恒力重工2022年以21.1亿元收购STX大连船厂,形成化工产业链协同[26] 业务转型与产业布局 - 从纺织(1994年收购织造厂)向化纤(全球最大工业丝生产商)、PTA、炼化(2014年启动)全产业链延伸[18][19] - 恒力重工定位化工上游,解决原油运输(油轮)和化工设备制造需求[26] - *ST松发原陶瓷业务连续三年亏损,2024年亏损0.77亿元[22] - 2023年曾尝试收购锂电池企业安徽利维能未果[23]
反内卷是关乎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答题,化工ETF(159870)今日申购超1亿份
新浪财经· 2025-08-14 09:06
指数表现与成分股 - 中证细分化工产业主题指数(000813)成分股涨跌互现 金发科技领涨3.68% 杭氧股份上涨2.62% 华鲁恒升上涨1.73% 宏达股份领跌 [1] - 化工ETF(159870)最新报价0.62元 当日盘中净申购1.05亿份 [1] - 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43.54% 包括万华化学、盐湖股份、巨化股份等头部企业 [2] 行业供应事件影响 - 海沧新阳中坤化工厂爆炸涉及DHM(二氢月桂烯)产能 其全球市占率达22% [1] - 短期供应收缩5%-8% 行业库存仅能支撑2-3个月 预计Q3价格涨幅达20%-30% [1] 反内卷与供给侧改革 - 化工行业面临严重内卷 企业陷入增收不增利或亏损状态 产业生态持续恶化 [1] - 反内卷成为行业可持续发展必选项 关键举措是通过减产限产优化产能 [1] - 部分化工品价格价差趋近历史低位 反内卷行动将推动新一轮供给侧改革 [2] 投资策略与标的 - 自上而下关注扩产变化小、开工率高、价格价差分位数低的子行业 [2] - 自下而上优选十二大细分子行业投资机会 化工ETF紧密跟踪细分化工产业指数 [2] - 指数样本从细分产业选取规模大、流动性好的上市公司证券 [2]
24岁,中国女首富的儿子出山了
36氪· 2025-08-14 00:00
恒力集团概况 - 恒力集团成立31年,2023年以8715亿元总营收位列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3位,仅次于华为[5] - 创始人陈建华、范红卫夫妇为知名"夫妻档"企业家,陈建华任集团董事长兼总裁(54岁),范红卫任核心上市公司恒力石化董事长(58岁)[6] - 家族第二代开始接班:女儿陈逸婷(1993年生)2023年起任恒力石化国际总裁及集团副董事长,儿子陈汉伦(2001年生)2024年3月任集团副总裁[7] 资本运作事件 - *ST松发(原松发股份)提前三年启动董事会换届,新提名9名董事含24岁的陈汉伦,原董事会成员全部更换[5] - 该变动关联恒力重工"类借壳"收官:通过资产置换及发行股份装入估值80亿元的恒力重工,并募集40亿元配套资金[24][26] - 恒力系2018年以8.2亿元收购松发股份29.91%股权(规避30%要约收购线),此后该公司陶瓷主业持续亏损,2024年亏损0.77亿元[12][22] 资本运作历史 - 恒力石化2016年借壳*ST大橡塑上市,上市公司累计融资达6987亿元,2024年净利润70.53亿元,市值从45亿元最高涨至3300亿元[19][22] - 恒力重工2022年成立,以21.1亿元收购大连STX船厂,业务与化工产业链协同(特种船舶及装备制造)[25] - 本次重组为2024年"并购六条"政策后首例获批跨界并购,配套融资获瑞银等19家机构认购[26] 家族财富与产业布局 - 陈建华夫妇2024年以1250亿元身家跻身全国富豪榜前20,2022年范红卫曾以89.5亿美元成中国女首富[6] - 产业延伸路径:从纺织(1994年收购织造厂)→化纤(全球最大工业丝生产商)→PTA/PX(2010年)→原油炼化(2014年)→造船(2022年)[16][17][25] - 恒力重工制造的超大型油轮已于2025年6月举行命名仪式,二代成员陈汉伦、陈逸婷公开亮相[28]
国内最大的己二腈项目启动
DT新材料· 2025-08-13 16:03
己二腈生产技术与项目进展 - 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高端新材料项目中的25万吨/年己二腈装置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生产装置,采用丁二烯直接氢氰化法工艺技术 [2] - 该工艺由浙江智英联合清华大学等高校开发,具有产品收率高(未披露具体数据)、能耗低、工序稳定性强等优势,催化剂性能优且环保成本控制好 [2] - 当前己二腈工业生产三大方法中,丁二烯法占比达66.6%,因其反应温和、能耗低且产品质量好,是主流工艺路线 [2] 浙江石化高端新材料项目概况 - 项目包含18套生产装置,涵盖尼龙66产业链(己二腈25万吨/年、己二胺28万吨/年、尼龙66切片50万吨/年)和聚烯烃产业链(POE弹性体4×10万吨/年、LDPE/EVA70万吨/年) [3] - 配套建设关键原料装置包括氢氰酸15万吨/年、丙烯腈66万吨/年,以及硝酸40万吨/年、己二酸45万吨/年等基础化学品产能 [3] - 项目涉及新材料领域包括α-烯烃35万吨/年、合成氨60万吨/年等特种化学品 [3] 高分子产业年会活动 - 2025年9月将在合肥举办高分子产业年会,设置政策发展、市场分析、投融资等主题板块,同期举办"新塑奖"评选 [5][8][11] - 专题论坛覆盖新能源材料(电池系统、高压充电)、工程塑料、电磁复合材料(5.5G/6G应用)及航空航天材料(旋翼叶片、减震部件)等领域 [6][10] - 终端用户覆盖eVTOL、人形机器人、光伏新能源等新兴行业,配套设置科研成果展示与企业产品展区 [9][13] 行业发展趋势 - 高分子材料应用向新能源(光伏胶膜、聚合物电解质)、智能制造(AI服务器材料)、生物医疗(电子皮肤)等高端领域延伸 [10] - 特种材料研发聚焦轻量化结构件、谐波减速器等机器人核心部件,以及特种聚烯烃、弹性体等高性能材料 [10] - 行业平台整合产学研资源,形成从关键单体到终端应用的产业链协同创新模式 [13][14]
基础化工行业周报:聚合MDI、代森锰锌价格上涨,反内卷有望带动化工景气反转-20250811
国海证券· 2025-08-11 14:29
行业投资评级 - 基础化工行业评级为"推荐"(维持) [1] 核心观点 - 反内卷行动有望带动化工行业景气反转,重点关注四大投资机会:低成本扩张标的、景气度提升标的、新材料标的和高股息率标的 [7][8][9] - 中国化工龙头企业已进入业绩长周期向上阶段,全球竞争力稳固 [7] - 聚合MDI、代森锰锌等产品价格上涨,显示行业供需格局改善 [2][11] 行业表现 - 基础化工行业近1月/3月/12月相对沪深300收益分别为6.3%/11.4%/32.4% [5] - 国海化工景气指数为92.86,较前周下降0.20 [6][40] 重点产品价格变动 - 聚合MDI价格上涨325元/吨至16250元/吨 [12] - 代森锰锌因出口订单支撑和原料成本上涨而价格强势上行 [11] - 电池级碳酸锂价格上涨3000元/吨至7.15万元/吨 [24] - 制冷剂R32价格大幅上涨2500元/吨至58500元/吨 [14][122] 重点公司跟踪 - 万华化学:纯MDI和聚合MDI价格分别上涨300元/吨和325元/吨 [12] - 玲珑轮胎:泰国至美西/美东/欧洲海运费分别为4600/4100/3200美元/FEU [13] - 振华股份:氧化铬绿和金属铬价格持稳于31500元/吨和72000元/吨 [14][121] - 恒力石化:涤纶长丝POY价格下降100元/吨至6650元/吨 [15][124] 投资建议 - 重点关注聚氨酯、民营炼化、低碳烯烃、煤化工、磷化工、农药、铬盐等细分领域龙头 [7] - 新材料领域推荐电子化学品、氟冷液、吸附材料、PI膜等方向 [9] - 高股息策略推荐中国石油、中国海油、中国石化等央国企 [9]
恒力石化(600346)8月11日主力资金净流出1402.80万元
搜狐财经· 2025-08-11 10:55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2025年8月11日收盘价15.27元,单日上涨0.07% [1] - 换手率0.26%,成交量18.46万手,成交金额2.82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1402.80万元,占成交额4.98%,其中超大单净流出1209.46万元(占比4.29%),大单净流出193.34万元(占比0.69%) [1] 资金流向结构 - 中单资金净流出4007.19万元,占成交额14.23% [1] - 小单资金净流出2604.39万元,占成交额9.25% [1]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总收入570.46亿元,同比减少2.34% [1] - 归属净利润20.51亿元,同比减少4.13% [1] - 扣非净利润12.39亿元,同比大幅减少31.88% [1] 财务健康状况 - 流动比率0.603,速动比率0.390 [1] - 资产负债率76.55% [1] 公司基本信息 - 成立于1999年,位于大连市,从事专用设备制造业 [1] - 注册资本70.39亿元人民币,实缴资本43.84亿元人民币 [1] - 法定代表人范红卫 [1] 企业投资与经营动态 - 对外投资13家企业,参与招投标项目75次 [2] - 拥有专利信息119条,行政许可8个 [2]
中国- 脉冲式结构改革还是温和通胀-China Sustainability_ Pulse_ structural reform or soft reflation_
2025-08-11 02:58
行业与公司分析 **涉及行业** - 太阳能行业(光伏)[1][3] - 基础化工行业(锂、化肥、炼化等)[1][4] - 清洁能源技术相关领域(电池、绿色氢能)[4] **核心政策动向** - 中国反内卷政策:监管机构批评太阳能、锂、基础化工等行业的价格战和产能过剩,转向强调“有序竞争”和“高质量扩张”[1] - 工信部(MIIT)呼吁“理性产能规划”[1] - 发改委(NDRC)限制未充分利用的太阳能级多晶硅产能投资[1] - 政策目标:通过价格纪律修复利润率、提振私营部门信心、遏制地方政府对过剩产能领域的投资[2] 行业影响与投资机会 **太阳能行业** - 现状:价格战和产能过剩持续,政策推动行业整合(质量优先于规模)[3] - 推荐标的: - **GCL Technology (3800.HK)**:颗粒硅技术领先[3] - **通威股份 (600438.SH)**:垂直整合优势[3] - **隆基绿能 (601012.SH)**:资产负债表稳健[3] - 风险:长期定价权依赖国内外需求复苏[3][11] **化工行业** - 现状:因产能过剩面临通缩,政策聚焦高附加值应用和绿色生产[4] - 推荐标的: - **华鲁恒升 (600426.SH)**:化肥领域受益于反内卷政策[4] - **恒力石化 (600346.SH)**:炼化行业整合潜力[4] - 风险:需求复苏取决于汽车、农业、电子等终端市场[4][10] 关键数据与风险提示 **宏观背景** - PPI仍处于通缩,CPI增长乏力,政策倾向于结构性改革而非大规模刺激[2] - 短期政策驱动的产能削减可能改善利润率,但长期需依赖下游需求恢复[5][8] **风险因素** - **太阳能行业**:全球需求放缓、技术进展不及预期、价格竞争加剧[11][12] - **化工行业**:国际油价波动、宏观经济不确定性、新产能投放超预期[10] - **恒力石化**:PX行业基本面恶化、高油价挤压炼化利润、销售渠道效率风险[13] 后续关注点 1. 行业政策细则(如太阳能和化工产能控制)[5] 2. Q3-Q4的CPI/PPI环比动能[5] 3. 出口需求信号(尤其对价格敏感的光伏组件、电动车、电池材料)[2][5] 估值与评级(截至2025年8月7日) | 公司 | 代码 | 评级 | 目标价 | 当前股价 | |---------------------|------------|--------|--------------|-------------| | GCL Technology | 3800.HK | 买入 | 1.90港元 | 1.13港元[25]| | 恒力石化 | 600346.SH | 买入 | 20.60人民币 | 15.11人民币[25]| | 华鲁恒升 | 600426.SH | 买入 | 32.00人民币 | 23.71人民币[25]| | 隆基绿能 | 601012.SH | 买入 | 19.60人民币 | 15.84人民币[25]| **数据来源**:UBS Global Research,LSEG Eikon[25][29][32][36][39]
韩国韩华化学15万吨装置停产,全球TDI供给收缩,化工ETF(159870)红盘向上
新浪财经· 2025-08-11 01:59
行业供给动态 - 全球TDI供给收缩 韩国韩华化学15万吨装置因换热器泄漏全面停产 年内已发生四起重大TDI断供事件 累计削减全球产能15% [1] - 装置老化叠加集中度高 亚太现货供应再收紧 [1] 市场表现 - 中证细分化工产业主题指数(000813)上涨0.35% 成分股盐湖股份上涨4.00% 圣泉集团上涨2.04% 恩捷股份上涨1.66% 天赐材料上涨1.63% 蓝晓科技上涨1.48% [1] - 化工ETF(159870)上涨0.16% 最新价报0.62元 [1] 投资策略 - 基础化工行业估值处在2014年以来偏低水平 具有中长期配置价值 [1] - 关注三条投资主线:西部大开发推进带来的民爆板块机会 供给侧扰动增多的周期弹性机会(TDI/有机硅/涤纶长丝) 新材料国产替代提速机会(成核剂/电子级PPO/COC/COP/高性能PI薄膜) [1] 指数产品结构 - 化工ETF紧密跟踪中证细分化工产业主题指数 该指数从细分产业选取规模较大、流动性较好的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样本 [2] - 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43.54% 包括万华化学、盐湖股份、巨化股份、藏格矿业、华鲁恒升、宝丰能源、卫星化学、恒力石化、云天化、龙佰集团(截至2025年7月31日)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