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恒力石化(600346)
icon
搜索文档
24岁,中国女首富的儿子出山了
华尔街见闻· 2025-08-16 10:27
恒力集团及*ST松发资本运作 - 恒力集团2023年以8715亿元总营收位列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3位,仅次于华为[3] - *ST松发提前近三年启动董事会换届,新提名9名董事中包括24岁的陈汉伦(创始人陈建华之子),原董事会成员无一人留任[3][4][5] - 陈建华、范红卫夫妇以1250亿元身价位列2024年全国富豪榜前20,并保持江苏首富地位(持股市值801.2亿元)[6][7] 家族接班布局 - 创始人子女已进入核心管理层:女儿陈逸婷(1993年生)任恒力石化国际总裁及集团副董事长,儿子陈汉伦(2001年生)任集团副总裁[10] - 陈汉伦拥有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应用金融硕士学历,曾任职普华永道新加坡税务咨询[10] *ST松发资本运作历程 - 2018年恒力集团以8.2亿元收购*ST松发29.91%股权(单价21.91元/股),精准规避30%要约收购红线[14][15] - 原控股股东林道藩家族2018年出让股权时市值5.5亿元,交易溢价49%[14][15] - 2024年启动"类借壳"重组:剥离亏损陶瓷业务(2024年亏损0.77亿元),装入估值80亿元的恒力重工,并配套募资40亿元[23][27] - 重组后股价上涨14.7%,市值从401亿元升至460亿元[12] 恒力系资本运作模式 - 恒力石化借壳*ST大橡塑上市:2016年完成更名,累计融资6987.28亿元,市值从45亿元最高涨至3300亿元[19][21] - 采用"先借壳后注资"策略:2017年将亏损的恒力石化注入上市公司,2019年完成更名[20] - 恒力重工收购STX(大连)船厂耗资21.1亿元,延伸至造船业以协同化工运输需求[26] 行业背景与战略 - 恒力从纺织向上游拓展至炼化全产业链:2010年建PTA基地,2014年启动原油炼化项目以解决PX进口依赖(80%靠进口)[17][18] - 造船业务与化工形成协同:特种船舶运输石化原料,装备制造技术互通[26] - 采用"并购六条"新政后首单跨界重组案例,配套融资获瑞银等19家机构认购[27]
恒力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全资子公司之间吸收合并的公告
上海证券报· 2025-08-15 19:21
吸收合并情况概述 - 恒力石化董事会审议通过全资子公司恒力炼化吸收合并恒力化工的议案,旨在优化管理架构、提高运营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2] - 吸收合并完成后恒力炼化存续经营,恒力化工注销,其全部资产、负债及权利义务由恒力炼化承继 [2] - 本次合并不构成关联交易或重大资产重组,无需提交股东大会审议 [2] 吸收合并双方基本情况 吸收方(恒力炼化) - 注册资本1759.633亿元,2024年末总资产11347.167亿元,负债8022.836亿元,净资产3324.332亿元 [3][4] - 2024年营业收入22696.919亿元,归母净利润198.181亿元 [4] - 经营范围涵盖原油仓储、危险化学品生产、发电供暖等许可项目及石油制品制造等一般项目 [3] 被吸收方(恒力化工) - 注册资本457.495亿元,2024年末总资产7057.817亿元,负债6049.023亿元,净资产1008.795亿元 [4] - 2024年营业收入4210.814亿元,归母净利润236.914亿元 [4] - 主营业务为石油制品制造及化工产品销售 [4] 吸收合并具体安排 - 合并基准日为2025年7月31日,合并方式为恒力炼化承继恒力化工全部权利义务 [5][6] - 合并程序包括签署协议、资产移交、税务及注销登记手续办理 [6] - 董事会授权管理层具体执行合并事宜 [7] 吸收合并对公司影响 - 预计将提升管理效率与资源配置协同效应,但不会对合并报表范围及经营成果产生重大影响 [9] - 因合并双方均为全资子公司,不涉及中小股东利益损害 [9] 董事会决议 - 董事会全票通过合并议案,战略与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已前置审议 [10][11][12]
恒力石化:第九届董事会第三十次会议决议公告
证券日报· 2025-08-15 12:47
公司公告 - 恒力石化第九届董事会第三十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全资子公司之间吸收合并的议案》[2]
恒力石化: 恒力石化关于全资子公司之间吸收合并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8-15 09:17
吸收合并方案概述 - 恒力石化董事会于2025年8月15日批准全资子公司恒力炼化吸收合并恒力化工 旨在优化管理架构、提高运营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并促进资源整合 [1] - 吸收合并完成后 恒力炼化存续经营 恒力化工依法注销 其全部资产、负债及权利义务由恒力炼化承继 [1] - 本次合并不构成关联交易或重大资产重组 无需提交股东大会审议 [2] 合并双方财务及经营状况 - 吸收方恒力炼化注册资本1759.633亿元人民币 2024年末总资产11347.167亿元 净资产3324.332亿元 年度营业收入22696.919亿元 归母净利润19.818亿元 [2] - 被吸收方恒力化工注册资本457.495亿元人民币 2024年末总资产7057.817亿元 净资产1008.795亿元 年度营业收入4210.814亿元 归母净利润23.691亿元 [5] - 两家公司均为恒力石化全资子公司 财务数据均经审计 [2][5] 合并实施安排 - 合并基准日确定为2025年7月31日 合并后将办理工商注销、资产权属变更等法律手续 [5] - 公司管理层获授权具体办理吸收合并相关事宜 并履行法定程序 [1][5] 合并对公司的影响 - 通过整合子公司资源 预计将提升运营协同效益 优化资源配置结构 [1][5] - 因合并双方原已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 本次吸收合并不会对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重大影响 [5]
恒力石化(600346) - 恒力石化2025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会议材料
2025-08-15 09:00
股东大会信息 - 股权登记日为2025年8月14日[6] - 现场会议2025年8月21日14:00召开,网络投票8月21日进行[11] - 现场会议地点为苏州市吴江区盛泽镇南麻工业区恒力路一号[11] 制度修订 - 拟修订《公司章程》及其附件,生效后不再设监事会[15] - 修订《独立董事工作制度》《关联交易管理制度》《对外担保管理制度》[17][18][19] 董事会情况 - 董事会换届,由八名董事组成,任期三年[20][25] - 第十届董事会独立董事津贴20万元/年(含税),非独立董事不领津贴[16] 人员持股 - 范红卫直接持有公司股份791,494,169股[21] - 李晓明持有公司5,900股股份[21] - 李峰、柳敦雷、龚滔、刘俊、薛文良、邬永东未持有公司股份[22][23][25][26][27]
恒力石化(600346) - 恒力石化第九届董事会第三十次会议决议公告
2025-08-15 09:00
会议信息 - 恒力石化第九届董事会第三十次会议于2025年8月15日召开[1] - 应出席董事8名,实际出席8名[1] 议案内容 - 会议通过全资子公司吸收合并议案,恒力炼化吸收合并恒力化工,恒力化工注销[1] - 授权公司及子公司管理层办理吸收合并相关事宜[2] 表决结果 - 吸收合并议案表决结果:同意8票,反对0票,弃权0票[2]
恒力石化:8月15日召开董事会会议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5 08:51
公司治理动态 - 公司第九届第三十次董事会会议于2025年8月15日以通讯方式召开 [2] - 会议审议《关于全资子公司之间吸收合并的议案》等文件 [2] 业务结构分析 - 2024年1至12月石油化工行业营收占比92.23% [2] - 其他业务营收占比7.72% [2] - 其他业务收入占比0.05% [2]
恒力石化(600346) - 恒力石化关于全资子公司之间吸收合并的公告
2025-08-15 08:48
公司数据 - 恒力炼化注册资本1,759,633万元[3] - 2024年末恒力炼化资产11,347,167.42万元,负债8,022,835.61万元,净资产3,324,331.81万元[4] - 2024年恒力炼化营收22,696,919.18万元,归母净利润198,181.39万元[4] - 恒力化工注册资本457,495万元[5] - 2024年末恒力化工资产7,057,817.33万元,负债6,049,022.63万元,净资产1,008,794.70万元[6] - 2024年恒力化工营收4,210,814.44万元,归母净利润236,913.53万元[6] 市场扩张和并购 - 2025年8月15日审议通过恒力炼化吸收合并恒力化工议案[2] - 合并基准日为2025年7月31日[7] - 吸收合并不构成关联交易和重大资产重组,无需股东大会审议[2]
恒力石化:全资子公司恒力炼化吸收合并恒力化工
新浪财经· 2025-08-15 08:29
公司重组事项 - 恒力石化全资子公司恒力炼化吸收合并恒力化工 合并基准日为2025年7月31日 [1] - 恒力炼化存续经营并承继恒力化工全部资产、债权、债务等权利与义务 恒力化工依法注销 [1] - 本次吸收合并不构成关联交易或重大资产重组 对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无重大影响 [1] 财务影响 - 两家子公司财务报表均已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 合并后不会改变现有财务结构 [1]
行业深度报告:PTA:行业扩产或接近尾声,需求稳步增长,产品有望迎来向上拐点
开源证券· 2025-08-15 08:15
投资评级 - 行业投资评级为"看好"(维持)[1] 核心观点 - PTA行业扩产接近尾声,2025年新增产能预计870万吨,2026年及以后规划产能800万吨但存在较大不确定性[4][19] - 供给端格局优化:产能CR7达76%,龙头企业具备定价权,老旧装置(占比46.2%)或面临出清[4][15][20] - 需求端持续增长:2019-2024年PTA表观消费量CAGR达9.13%,2024年出口量441.8万吨(占产量6.3%)[5][29][31] 供给端分析 - 产能扩张:2019-2024年有效产能从4669万吨增至8427.5万吨(CAGR 12.5%)[12][14] - 集中度高:恒力石化(18.7%)、荣盛石化(11.6%)等CR7企业合计占比76%[15][17] - 产能结构:2.6%装置超20年、6.2%超15年、37.4%超10年,1148万吨产能处于停车状态[20][25] 需求端分析 - 下游应用:98%用于PET,其中聚酯纤维(71%)、瓶片(23%)、薄膜(7%)[26][28] - 消费增长:2024年表观消费量6558万吨(2023-2024年增速18.39%/11.32%)[28][30] - 进出口变化:2024年进口量降至1.8万吨,出口量441.8万吨(2020-2024年CAGR 51.2%)[29][31] 重点公司 - 推荐标的:恒力石化(1660万吨产能)、荣盛石化(1031万吨)、新凤鸣(770万吨)[32][38] - 受益标的:东方盛虹(640万吨)、三房巷(560万吨)[33][38] - 估值水平:恒力石化2025E PE 11.5倍,桐昆股份2026E PE 8.2倍[39] 行业数据 - 开工率:2025年1-7月维持75%-80%合理水平[18][21] - 新增产能:2025年东方盛虹/三房巷/新凤鸣分别新增250/320/300万吨[19][20] - 价差表现:2022年起PTA加工价差持续承压[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