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国际(00981)

搜索文档
全球芯片涨价潮:台积电或上调50%!中芯国际涨超4%,科创芯片50ETF(588750)涨近2%,昨日强势吸金超1.7亿元!AI驱动芯片供求紧平衡
搜狐财经· 2025-09-24 02:19
全球半导体行业涨价潮 - 台积电某制程明年价格提高逾50% 初期产品以AI和高效运算芯片为主 明年底手机芯片将陆续量产[1] - 三星大幅上调内存和闪存产品价格 DRAM产品涨幅高达30% 交期从单月延长至半年以上 美光和闪迪等竞争对手同步跟进涨价[2] - 美光上季营收劲增46% 本季营收指引空间为122-128亿美元 创历史新高[2] AI驱动半导体需求增长 - AI成为半导体核心增长动力 推动模拟芯片周期触底、数字芯片AioT需求爆发、功率半导体盈利改善、制造稼动率回升、设备业绩强劲[3] - DeepSeek等开源模型降低部署门槛 推动SoC芯片需求 TWS耳机和智能手表算力需求提升[3] - DDR4短期紧缺 Q2价格季增18-23% AI驱动HBM和DDR5需求增长[3] 国产AI芯片突破进展 - 多家国产AI芯片性能和商业化落地进程亮眼 加速追赶英伟达高端芯片[3] - 科技大厂自研芯片产品性能及商业化落地表现出众 某科技龙头公布未来三年芯片路线[3] - 昆仑芯凭P800芯片拿下中国移动AI推理设备采购多标包高份额 在互联网和金融等领域落地 阿里芯片显存和带宽超英伟达某芯片 拿下联通三江源智算中心大单[3] 科创芯片指数表现 - 科创芯片50ETF(588750)9月24日深V反转涨1.76% 昨日吸金超1.7亿元[4] - 成分股沪硅产业涨超6% 中芯国际涨超4% 澜起科技、晶晨股份、华虹公司等涨超1% 海光信息、东芯股份等涨幅居前 芯原股份跌超4% 寒武纪、中微公司等跌幅居前[4] - 科创芯片指数聚焦芯片核心环节 "含芯量"更高 弹性强 成长性高[5] 科创芯片指数编制特点 - 选样空间为科创板 近3年芯片上市公司中超九成选择在科创板上市 平均市值占比达96%[6] - 行业分布聚焦芯片"高精尖"上游中游环节 核心环节占比高达95% 高于其他指数[7] - 采用季度调仓 能更敏捷反映芯片产业链发展趋势[8] 科创芯片指数与其他指数比较 - 成分股数量固定50只 行业分布集成电路占77.5% 半导体设备占14.1% 半导体材料占3.4%[9] - 相比中证全指半导体(成分股87只)、国证芯片(30只)和中华半导体指数(50只) 科创芯片指数更聚焦核心环节[9] - 从科创板选取业务涉及半导体材料和设备、芯片设计、芯片制造、芯片封装和测试的证券作为样本[9] 科创芯片指数业绩表现 - 2025年H1净利润增速高达71% 全年预计归母净利润增速高达100% 大幅领先同类[10] - 向上修复弹性在同行业指数中最强 924至今最大涨幅高达186.5% 夏普比率和最大回撤表现更优[10] - 涨跌幅弹性高达20% 覆盖芯片产业链核心环节 具备高纯度、高锐度和高弹性特点[11]
港股半导体股盘初拉升,中芯国际涨超3%,股价再创历史新高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4 02:05
港股半导体股表现 - 港股半导体股盘初拉升 [1] - 中芯国际股价涨超3%并再创历史新高 [1] - 华虹半导体股价涨超2% [1]
创业板跌0.5%,芯片半导体拉升,中芯国际再创新高,恒科指涨0.4%,科网股回升,国债跌,商品涨
华尔街见闻· 2025-09-24 02:01
A股市场表现 - 上证指数上涨0.23%至3830.55点[1] - 深证成指下跌0.16%至13099.28点[1] - 创业板指下跌0.41%至3101.66点[1] - 科创50指数表现突出上涨0.77%至1418.17点[1] - 北证50指数领涨主要指数涨幅达1.08%[1] 港股市场表现 - 恒生指数上涨0.31%至26239.23点[2][3] - 恒生科技指数上涨0.30%至6185.40点[2][3] - 恒生中国企业指数上涨0.49%至9336.03点[3] 债券市场表现 - 国债期货全线下跌30年期主力合约跌0.26%[3] - 10年期国债期货主力合约跌0.02%[3] - 5年期国债期货主力合约跌0.01%[3] - 2年期国债期货主力合约持平[3] 商品期货表现 - 集运指数大涨5.16%领涨商品市场[4] - 燃油期货上涨3.99%[4] - 玻璃期货上涨1.35%[4] - 焦煤期货上涨1.12%[4] - 豆粕期货下跌0.95%[5] - 烧碱期货下跌0.94%[5] 半导体设备行业 - 长川科技大涨9.89%[6] - 京仪装备上涨8.49%[6] - 芯源微上涨5.39%[6] - 北方华创上涨4.52%[6] - 半导体设备股集体活跃多只个股创历史新高[5] AI硬件行业 - 天孚通信下跌6.48%[8] - 光库科技下跌9.28%[8] - 中际旭创下跌4.23%[8] - 新易盛下跌3.41%[8] - AI硬件股集体调整CPO概念板块领跌[7][10] 存储芯片行业 - 通富微电涨停[9] - 京仪装备涨超7%创新高[9] - 存储芯片概念股持续活跃[9] 开盘表现 - 上证指数低开0.45%[12][13] - 创业板指低开0.79%[12][13] - 恒指低开0.33%[14][15] - 恒生科技指数低开0.54%[14][15]
科创芯片ETF指数(588920)开盘跌0.46%,重仓股中芯国际跌1.27%,海光信息涨0.52%
新浪财经· 2025-09-24 01:46
科创芯片ETF指数表现 - 9月24日开盘跌0.46%至1.520元 [1] - 近一个月回报率达16.96% [1] - 成立以来累计回报率为52.79% [1] 成分股价格变动 - 中芯国际跌1.27% 海光信息涨0.52% 寒武纪跌1.51% [1] - 澜起科技跌1.04% 中微公司跌2.81% 沪硅产业持平 [1] - 芯原股份跌2.78% 恒玄科技持平 华海清科涨0.45% 思特威跌0.71% [1] 基金产品信息 - 业绩比较基准为上证科创板芯片指数收益率 [1] - 管理人为鹏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1] - 基金经理为罗英宇 成立日期2025年7月16日 [1]
信息技术ETF(159939)开盘跌0.77%,重仓股立讯精密跌2.24%,中芯国际跌1.27%





新浪财经· 2025-09-24 01:40
信息技术ETF表现 - 9月24日开盘价0.908元 单日跌幅0.77% [1] - 近一个月回报率达13.71% 成立以来累计回报82.60% [1] 成分股涨跌情况 - 立讯精密跌2.24% 中芯国际跌1.27% 寒武纪跌1.51% [1] - 北方华创涨0.76% 海光信息涨0.52% 中科曙光涨0.31% [1] - 京东方A跌0.48% 科大讯飞跌0.77% 豪威集团跌0.70% 海康威视跌0.36% [1] 基金基本信息 - 跟踪标的为中证全指信息技术指数 [1] - 管理人为广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基金经理霍华明 [1] - 成立日期2015年1月8日 [1]


双创50ETF(588380)开盘跌1.10%,重仓股宁德时代涨0.77%,中芯国际跌1.27%
新浪财经· 2025-09-24 01:40
双创50ETF表现 - 9月24日开盘价0.902元 较前日下跌1.10% [1] - 成立以来累计回报率为-9.01% 近一个月回报率达21.02% [1] - 跟踪标的为中证科创创业50指数收益率 由富国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运作 [1] 成分股涨跌情况 - 中际旭创跌幅最大达4.21% 新易盛次之跌2.54% [1] - 寒武纪下跌1.51% 中芯国际下跌1.27% 澜起科技下跌1.04% [1] - 宁德时代逆势上涨0.77% 海光信息上涨0.52% [1] - 汇川技术微涨0.02% 迈瑞医疗下跌0.39% 阳光电源下跌0.09% [1]
智通港股沽空统计|9月24日
智通财经网· 2025-09-24 00:22
沽空比率排行 - 新鸿基地产-R(80016)和友邦保险-R(81299)沽空比率均达100% 为当日最高水平 [1][2] - 比亚迪股份-R(81211)以84.08%的沽空比率位列第三 沽空金额达211.85万元 [1][2] - 前十名沽空比率均超过64% 包括安踏体育-R(83.05%)、华润啤酒-R(75.33%)等公司 [2] 沽空金额排行 - 阿里巴巴-SW(09988)沽空金额40.52亿元居首 沽空比率21.31% [1][2] - 百度集团-SW(09888)和美团-W(03690)分列二三位 沽空金额分别为17.58亿元和16.15亿元 [1][2] - 腾讯控股(00700)以11.87亿元沽空金额位列第四 沽空比率12.24% [2] 沽空偏离值排行 - 阿里巴巴-SWR(89988)偏离值达32.37% 为最高水平 其沽空比率为66.93% [1][2] - 日清食品(01475)和中国旭阳集团(01907)偏离值分别为31.05%和26.53% 分列二三位 [1][2] - 友邦保险-R(81299)虽沽空比率100% 但偏离值为25.88% 位列第四 [2] 人民币-港币双柜台交易特征 - 带"-R"后缀的股票为港币柜台 沽空比率普遍较高 如新鸿基地产-R、友邦保险-R均达100% [2] - 主要科技公司如阿里巴巴、腾讯等采用-SW后缀 为人民币柜台 沽空金额较大但比率相对较低 [2]
价格最大涨幅超50%,全球晶圆代工龙头或再上调报价,行业“通胀正在发酵”
选股宝· 2025-09-23 23:44
半导体代工行业价格趋势 - 台积电3纳米制程CPU价格比前代上涨约20% [1] - 台积电2纳米制程将于2025年售价增加逾50% [1] - 台积电2026年5/4/3/2纳米制程晶圆代工报价涨幅约5%-10% [1] 半导体产能与需求增长 - 全球半导体晶圆厂月产能将从2024年3150万片(8英寸当量)增长至2025年3370万片 [1] - AI产业推动高端消费电子及算力需求增长 [1] - 晶圆代工行业受AI/汽车电子需求推动 先进制程未来几年保持增长 [1] 成本优势与产业布局 - 中国大陆晶圆代工产业相比海外企业具备30-40%成本优势 [1] - 地缘政治因素加速海外企业布局国内产能 [1] 主要代工企业动态 - 中芯国际实现90nm到14nm量产 N+1工艺接近7nm水平 [2] - 高盛将中芯国际A股12个月目标价从160.1元上调至182.8元 [2] - 燕东微以6/8英寸特色工艺为主 光通信产品进入样品试制阶段 [2] 供应链与市场环境 - 内存及硬盘等半导体组件出现供不应求状况 [1] - 台积电涨价涵盖5nm/4nm/3nm/2nm等全系列先进制程节点 [1]
2025上海百强企业榜单发布:总营收再超10万亿元 新兴产业引领增长新格局
上海证券报· 2025-09-23 18:04
上海百强企业总体表现 - 2024年上海百强企业营业收入总额达10.03万亿元 连续三年超10万亿元[3] - 净利润总额6655.7亿元 同比增长24.84%[3] - 资产总额突破49万亿元 入围门槛提升至107.3亿元[3] 行业分化特征 - 电商 海洋运输 集成电路制造 智能终端制造等行业营收或净利润增长幅度较高[3] - 拼多多 中远海运 中国太保等龙头企业贡献显著[3] - 黑色冶金 传统汽车制造等行业业绩出现下滑[3] 新兴产业百强表现 - 新兴产业百强营业收入达2.2万亿元 首次突破2万亿元[4] - 净利润1953.7亿元 同比增长72.47%[4] - 营收超100亿元企业35家 超千亿元企业4家 资产超1000亿元企业9家[5] 信息技术产业引领增长 - 信息技术产业47家企业合计营收1.5万亿元 增长率19.14%[5] - 净利润1918.4亿元 增长率达88.25%[5] - 成为拉动新兴产业百强整体业绩增长的主要动力[5] 细分领域差异化发展 - 集成电路制造企业营收上升超20% 研发强度不减[5] - 智能终端产品制造企业营收增长率达25.72% 实现营收净利润双增长[5] - 海工装备公司转型后业绩回升 2024年营收802.6亿元 增长率11.13%[5] 民营百强企业突破 - 民营百强营业收入首次突破3万亿元 达3.3万亿元 同比增长9.26%[5] - 净利润2245.5亿元 增幅达69.50%[5] - 净利润增长额前10名企业合计净利润1684.1亿元 增幅高达169.56%[6] 民营经济增长动力 - 新兴产业企业成为净利润增长主力军[6] - 零售电商头部企业推动整体利润规模扩大[6] - 民营经济为上海注入新的活力[6] 先导产业重点企业 - 集成电路领域的中芯国际 生物医药领域的上海医药等企业上榜[3] - 机器人 具身智能等前沿方向企业涌现[3] - 体现上海在培育新质生产力方面的成效[3]
南向资金今日成交活跃股名单(9月23日)

证券时报网· 2025-09-23 15:05
市场表现 - 恒生指数9月23日下跌0.70% [1] - 南向资金全天成交总额1495.15亿港元 其中买入727.23亿港元 卖出767.92亿港元 净卖出40.69亿港元 [1] - 港股通(深)成交536.33亿港元 净卖出17.47亿港元 港股通(沪)成交958.82亿港元 净卖出23.22亿港元 [1] 个股交易活跃度 - 阿里巴巴-W成交额122.19亿港元居首 净买入16.73亿港元 股价上涨0.13% [1][2] - 中芯国际成交额93.53亿港元 净买入5.03亿港元 股价下跌1.02% [1][2] - 山高控股成交额74.98亿港元 股价大幅上涨22.25% [1][2] - 盈富基金净卖出32.71亿港元 股价下跌0.59% [1] - 恒生中国企业净卖出9.93亿港元 泡泡玛特净卖出3.75亿港元 [1] 资金流向连续性 - 阿里巴巴-W获连续23天净买入 累计净买入621.16亿港元 [2] - 中芯国际获连续3天净买入 累计净买入9.14亿港元 [2] - 腾讯控股成交48.02亿港元 净卖出2.22亿港元 股价下跌0.86% [2] - 美团-W成交28.80亿港元 净卖出4226.54万港元 股价下跌2.79% [2] 其他活跃个股表现 - 康方生物净买入2.20亿港元 股价上涨4.27% [1][2] - 大众公用净买入1.91亿港元 股价大幅上涨8.99% [2] - 晶泰控股净买入1.59亿港元 股价上涨2.54% [2] - 华虹半导体净卖出2.33亿港元 股价下跌2.48% [2] - 国泰君安国际净卖出1821.35万港元 股价大幅下跌11.57%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