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银国际
icon
搜索文档
福莱特(601865):“反内卷”号召下玻璃减产,盈利修复可期
中银国际· 2025-09-08 06:57
投资评级 - 报告对福莱特维持增持评级 原评级为增持 目标价格未明确提及[2][4] - 行业板块评级为强于大市[2] 核心观点 - 光伏玻璃行业积极响应反内卷号召 国内十大光伏玻璃厂商决定集体减产30% 公司2025年6月末在产产能减少至16,400吨/天 较年初产能减少15%[9] - 玻璃价格出现上涨 8月底2.0mm单层镀膜玻璃报价提升至12.5-14.0元/平 9月新单价格较8月初上调2元/平 涨价趋势有望推动公司2025年下半年盈利修复[9] - 公司2025年二季度业绩环比显著改善 归母净利润达1.55亿元 环比增长46.02%[9]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77.37亿元 同比减少27.66% 归母净利润2.61亿元 同比减少82.58%[9] - 2025年上半年综合毛利率14.05% 同比下降9.73个百分点 综合净利率3.44% 同比下降10.59个百分点[9] - 调整后盈利预测:2025-2027年每股收益分别为0.29元、0.50元、0.63元(原2025-2026年预测为0.80元、1.00元)[6] - 对应市盈率63.8倍、36.7倍、29.2倍[6] 估值指标 - 当前股价18.28元 总市值428.29亿元[2][4] - 预测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72亿元、11.67亿元、14.67亿元[8] - 预测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83.01亿元、197.81亿元、218.10亿元[8] 股价表现 - 绝对表现:1个月11.6%、3个月25.5%、12个月3.4%[3] - 相对上证综指表现:1个月6.5%、3个月14.0%、12个月-31.9%[3]
莱特光电(688150):业绩稳健增长,OLED终端材料持续发力
中银国际· 2025-09-08 05:48
投资评级 - 报告对莱特光电维持增持评级 原评级也为增持 市场价格为人民币24.82元 板块评级为强于大市[1][5][7] 核心观点 - 公司业绩稳健增长 主要受益于OLED终端材料销售收入增加以及降本增效措施 25H1营收2.92亿元同比增长18.84% 归母净利润1.26亿元同比增长36.74%[5][10] - 看好下游OLED面板渗透率提升和OLED材料国产化率提高带来的发展机遇 智能手机 IT领域和车载显示领域OLED渗透率均稳步提升 25Q1全球AMOLED智能手机面板出货量约2.1亿片同比增长7.5% 中国厂商出货量份额占比50.8%[5][10] - 公司OLED有机材料收入2.76亿元同比增长29.95% 毛利率77.90%同比增加5.81个百分点 其中OLED终端材料销售收入2.62亿元同比增长31.63%[10] 财务表现 - 25H1毛利率74.72%同比提升8.52个百分点 净利率43.34%同比提升5.68个百分点 期间费用率23.88%同比下降0.29个百分点[10] - 25Q2营收1.47亿元同比增长11.73%环比增长1.37% 归母净利润0.66亿元同比增长33.93%环比增长7.75% 毛利率76.71%同比提升10.02个百分点环比提升4.00个百分点 净利率44.66%同比提升7.40个百分点环比提升2.65个百分点[5][10][12] - 调整后盈利预测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86亿元/4.38亿元/6.12亿元 每股收益分别为0.71元/1.09元/1.52元 对应PE分别为34.9倍/22.8倍/16.3倍[7][9] 业务进展 - 既有量产产品Red Prime及Green Host稳定量产供应并持续升级迭代 预计25H2出货量进一步提升 新产品Red Host向规模化量产迈进 Green Prime处于量产测试阶段有望年内批量供货 蓝光系列及其他材料客户端验证进展顺利[10] - 积极布局蓝色磷光 叠层器件连接层CGL材料 窄光谱高色域MRTADF材料等前沿技术[10] - 客户拓展方面与京东方 天马 华星光电 信利等全球知名OLED面板厂商保持长期稳定合作 并成功拓展硅基OLED等新兴领域客户 多支材料已通过国兆光电 观宇 创视界等客户的量产测试[10] 中间体与新材料业务 - 中间体业务涵盖OLED中间体与医药中间体两大板块 25H1重点推进氘代类产品研发[10] - 成功与SOLUS P&HTech SFC等多家国际知名终端材料企业达成合作 累计启动数十个合作项目 部分项目已通过验证测试进入量产测试阶段[10] - 医药中间体方面与佐藤制药 正大天晴制药等知名新药公司开展深度合作 钙钛矿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 2款添加剂产品客户端测试结果较好[10] 公司基本信息 - 总股本402.44百万股 流通股179.34百万股 总市值9,988.50百万元人民币 3个月日均交易额101.98百万元人民币 主要股东王亚龙持股49.52%[4] - 2025年中期利润分配方案为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人民币1.8元含税[5]
中国石化(600028):经营业绩短期承压,炼化产业转型深化
中银国际· 2025-09-08 05:41
投资评级 - 报告对600028 SH中国石化维持买入评级 原评级为买入 [2] - 板块评级为强于大市 [2] 核心观点 - 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14090 52亿元 同比降低10 60% 归母净利润214 83亿元 同比降低39 83% [4] - 第二季度营业收入6736 96亿元 同比减少14 31% 归母净利润82 19亿元 同比减少52 73% [4] - 炼化业务结构持续优化 新材料布局提速 [4] - 基于国际油价震荡下行和国内成品油消费量下滑等因素 调整盈利预测 预计2025 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47 92亿元 493 14亿元和555 40亿元 [6] - 对应EPS摊薄为0 37元 股 0 41元 股和0 46元 股 当前股价对应市盈率为15 4倍 14 0倍和12 4倍 [6]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经营收益334亿元 同比降低34 5%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2 61% 同比下降1 76个百分点 [9] - 分板块经营收益 勘探及开发事业部236 38亿元 同比降18 9% 炼油事业部35 35亿元 同比降50 4% 营销及分销事业部79 59亿元 同比降45 7% 化工事业部亏损42 24亿元 同比增亏10 60亿元 [9]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610 16亿元 同比增长44 4% 资产负债率54 10% 同比增长0 15个百分点 [9] - 2025年上半年原油平均实现销售价格3415元 吨 同比降低12 9% 自产天然气平均实现销售价格1830元 千立方米 同比降低3 4% [9] - 油气当量产量262 81百万桶 同比增长2 0% 其中天然气产量7362 8亿立方英尺 同比增长5 1% [9] - 油气现金操作成本718 0元 吨 同比降4 7% [9] 业务运营 - 2025年上半年炼油事业部加工原油及原料油12094万吨 同比下降5 5% [9] - 汽油 柴油销量同比下降 煤油和化工原料类销量增加 [9] - 单位现金操作成本206 5元 吨 同比增长5 7% [9] - 2025年下半年计划加工原油1 30亿吨 [9] - 炼油板块灵活调整产品结构和成品油收率 增产航煤 推进低成本油转化 高价值油转特 增产高端碳材料 润滑油脂等适销产品 [9] - 勘探方面 海域油气 四川盆地超深层页岩气等勘探取得重大突破 [9] 资本与分红 - 2025年上半年资本支出438亿元 公司决定下调全年资本支出计划5%左右 [9] - 2025年上半年派发中期股利每股0 088元 总金额106 70亿元 股利支付率49 67% [9] - 未来更加注重转型升级与创新驱动 加快战新产业发展 超前布局未来产业 打造第二曲线 [9] - 瞄准国产大飞机 新能源汽车 机器人等新兴产业和化工新材料研发 加强新能源电池 合成生物学 人工智能应用等新技术布局 [9] 盈利预测调整 - 调整后2025 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分别为447 92亿元 493 14亿元和555 40亿元 [8] - 原归母净利润预测为548 66亿元 590 86亿元和645 94亿元 调整幅度分别为 18 36% 16 54%和 14 02% [8] - 2025 2027年营业收入预测分别为29138 59亿元 28043 82亿元和27579 81亿元 增长率分别为 5 2% 3 8%和 1 7% [8] - 2025 2027年EBITDA预测分别为1792 25亿元 2000 82亿元和2235 38亿元 [8]
京新药业(002020):二季度业绩环比改善明显,地达西尼逐步进入快速放量阶段
中银国际· 2025-09-08 05:38
投资评级 - 京新药业投资评级为买入 目标价未提及 当前市场价格为人民币20.66元[1] - 板块评级为强于大市[1] 核心观点 - 二季度业绩环比改善明显 二季度单季实现收入10.60亿元 同比减少2.64% 但较一季度环比增长10.92% 归母净利润2.25亿元 同比下滑2.74% 但环比增长37.54% 扣非归母净利润2.14亿元 同比增长20.36% 环比增长45.51%[8] - 地达西尼逐步进入快速放量阶段 该产品于2024年11月纳入国家医保目录 上半年新增400多家重点医疗机构准入 累计覆盖1500多家医院 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5500万元[8] - 研发投入持续增加 上半年研发费用1.85亿元 在精神神经、心血管及消化疾病等重点领域取得阶段性进展[8] 财务表现 - 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17亿元 同比减少6.20% 归母净利润3.88亿元 同比减少3.54% 扣非归母净利润3.60亿元 同比增长7.78%[3] - 分业务看 上半年成品药收入11.75亿元 同比下降9.68% 原料药收入4.53亿元 同比下降9.59% 医疗器械收入3.49亿元 同比增长12.01%[8] - 预测2025年归母净利润8.43亿元 2026年9.65亿元 2027年10.58亿元 对应EPS分别为0.98元、1.12元、1.23元[5] 估值指标 - 当前股价对应2025年PE为21.1倍 2026年18.4倍 2027年16.8倍[5] - 预测2025年营业收入45.35亿元 同比增长9.1% 2026年50.74亿元 同比增长11.9% 2027年55.98亿元 同比增长10.3%[7] - 预测2025年毛利率55.6% 2026年55.4% 2027年54.9%[11] 研发进展 - 精神分裂症治疗领域 JX11502胶囊完成II期临床试验 盐酸卡利拉嗪胶囊提交上市申请[8] - 心血管疾病领域 LP(a)机制降脂新药进入I期临床 盐酸考来维仑片提交上市申请[8] - 消化疾病领域 康复新肠溶胶囊II期临床试验已完成[8] 股价表现 - 今年至今绝对收益67.2% 相对深圳成指超额收益42.3%[2] - 1个月绝对收益8.7% 相对深圳成指超额收益-4.6%[2] - 3个月绝对收益53.9% 相对深圳成指超额收益30.6%[2] - 12个月绝对收益80.6% 相对深圳成指超额收益28.0%[2] 公司基本信息 - 总市值177.89亿元 发行股数861.03百万股 流通股723.97百万股[2] - 3个月日均交易额4.98亿元[2] - 主要股东吕钢持股比例20.77%[8]
聚和材料(688503):铜浆业务稳步推进,积极布局非光伏浆料业务
中银国际· 2025-09-08 05:26
投资评级 - 报告对聚和材料维持"增持"评级 原评级亦为"增持" [1][3] - 板块评级为"强于大市" [1] 核心观点 - 公司光伏导电浆料出货保持稳健 2025年上半年销量超930吨 市场份额稳定 [3][8] - 持续推动光伏铜浆产业化 针对不同技术路线和客户诉求定制开发 预计25Q3推出第二代产品 [3][8] - 积极布局非光伏浆料业务 构建第二成长曲线 覆盖射频器件、片式元器件、PDLC等多维度电子浆料产品 [3][8] 股价表现 - 绝对收益表现:今年至今25.1% 1个月15.7% 3个月71.2% 12个月88.3% [2] - 相对上证综指表现:今年至今9.6% 1个月10.6% 3个月59.6% 12个月53.1% [2] 公司基本信息 - 发行股数242.03百万股 流通股180.66百万股 [3] - 总市值13,190.83百万元人民币 [3] - 3个月日均交易额393.84百万元人民币 [3] - 主要股东刘海东持股11.20% [3] 财务预测调整 - 下调2025-2027年每股收益预测至1.67/2.04/2.63元 原2025-2026年预测为2.94/4.03元 [5][7] - 下调幅度:2025年下调43.15% 2026年下调49.36% [7] - 对应市盈率32.7/26.7/20.7倍 [5] 2025年上半年业绩表现 - 营业收入64.35亿元 同比减少4.87% [8][9] - 归母净利润1.81亿元 同比减少39.58% [8][9] - 扣非归母净利润1.56亿元 同比减少52.66% [8] - 2025Q2归母净利润0.91亿元 同比减少59.22% 环比增长1.51% [8] - 毛利率6.89% 同比下降4.01个百分点 净利率2.74% 同比下降1.67个百分点 [9] 业务发展情况 - 2025Q2导电浆料出货接近490吨 出货量环比增长 [8] - 受益于导电浆料下游电池开工率提升和市场份额提升 [8] - 全面掌握铜浆产品材料配方、设备匹配、工艺参数的Know-how [8] 长期财务预测 - 主营收入预测:2025年14,192百万元(+13.6%) 2026年14,940百万元(+5.3%) 2027年15,755百万元(+5.5%) [7] - 归母净利润预测:2025年403百万元(-3.5%) 2026年493百万元(+22.4%) 2027年638百万元(+29.2%) [7] - EBITDA预测:2025年504百万元 2026年603百万元 2027年685百万元 [7]
电力设备与新能源行业9月第1周周报:亿纬锂能固态电池下线,欧盟发布核聚变投资计划-20250908
中银国际· 2025-09-08 03:53
行业投资评级 - 维持电力设备与新能源行业"强于大市"评级 [1] 核心观点 - 新能源汽车销量预计保持高增长,2025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高增,带动电池和材料需求增长 [1] - 固态电池产业化趋势明确,亿纬锂能"龙泉二号"全固态电池下线,能量密度达300Wh/kg [1][2] - 光伏行业"反内卷"政策持续推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财经委员会明确治理低价无序竞争,推动落后产能退出 [1] - 储能行业招标高景气,2025年1-7月我国储能系统招标53.1GW/208.6GWh,同比增长181%,电芯和系统出现涨价迹象 [1][2] - 核电领域获欧盟支持,54亿欧元直接用于聚变能源开发,重点支持ITER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40亿欧元)和聚变研究(14亿欧元) [1][2] - 氢能领域国家能源局开展绿色液体燃料技术攻关和产业化试点,绿电-绿氢-绿色燃料产业关系逐步理顺 [1][2] 行情回顾 - 本周电力设备和新能源板块上涨7.39%,涨幅高于上证综指(下跌1.18%) [10] - 细分板块表现:光伏板块上涨14.51%,锂电池指数上涨9.20%,新能源汽车指数上涨3.68%,风电板块上涨3.67%,核电板块上涨1.49%,发电设备上涨0.43%,工控自动化下跌2.15% [2][13] - 涨幅前五个股:先导智能(51.51%)、杭可科技(49.73%)、上能电气(42.47%)、亿纬锂能(36.39%)、阳光电源(35.52%) [13] 锂电市场价格 - 主要锂电池材料价格环比变化:NCM523正极材料下降1.69%至11.65万元/吨,NCM811下降1.02%至14.55万元/吨,磷酸铁锂动力型持平于3.43万元/吨,电池级碳酸锂下降4.46%至7.50万元/吨 [14] - 隔膜基膜(9μm)湿法上涨1.82%至0.7元/平方米,电解液动力三元上涨0.47%至2.14万元/吨,磷酸铁锂电解液上涨0.56%至1.8万元/吨,六氟(国产)上涨1.25%至5.65万元/吨 [14] 光伏市场价格 - 硅料价格:致密料上涨4.35%至48元/kg,颗粒硅上涨2.17%至47元/kg [21] - 硅片价格:N型单晶182mm/130μm持平于1.25元/片,210mm/130μm持平于1.60元/片 [21] - 电池片价格:TOPCon电池片182mm上涨1.69%至0.3元/W,210mm上涨1.72%至0.295元/W [21] - 组件价格:中国分布式项目TOPCon组件上涨1.45%至0.7元/W,海外市场如欧洲TOPCon组件持平于0.085美元/W,美国市场持平于0.27-0.28美元/W [19][20][21] - 辅材价格:EVA粒子上涨2.16%至10850元/吨,光伏玻璃3.2镀膜上涨5.26%至20元/平米,2.0镀膜上涨18.18%至13元/平米 [23] 储能市场价格 - 锂矿及锂盐:锂辉石精矿(SC6)CIF价格下降11.05%至845美元/公吨,电池级碳酸锂下降11.90%至7.4万元/公吨 [25][28] - 储能电芯:方形铁锂储能电芯100Ah上涨1.37%至0.37元/Wh,280Ah上涨1.02%至0.298元/Wh,314Ah上涨1.02%至0.298元/Wh [26][28] - 储能系统:直流侧液冷2h系统持平于0.4元/Wh,交流侧液冷4h系统上涨4.65%至0.45元/Wh [27][28] 行业动态 - 新能源汽车交付数据:小鹏汽车8月交付3.77万台(同比增长169%),蔚来交付3.13万台(同比增长55%),领跑交付5.71万台(同比增长超88%) [2][31] - 亿纬锂能固态电池进展:成都量产基地揭牌,全部投产后年产能近50万颗电芯,一期项目预计2025年12月投产(60Ah电池制造能力),二期预计2026年12月具备100MWh年产能交付能力 [2][31] - 政策动态: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印发《电子信息制造业2025-2026年稳增长行动方案》,依法治理光伏等产品低价竞争 [2][31] - 国际项目:习近平宣布未来5年同上合组织国家实施"千万千瓦光伏"和"千万千瓦风电"项目 [2][31] 公司动态 - 晶科科技:2025年8月收到可再生能源补贴资金6.46亿元,其中国家可再生能源补贴资金6.33亿元 [33] - 正泰电器:终止分拆子公司正泰安能至上交所主板上市 [33] - 爱科赛博: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提前终止减持计划 [33] - 弘元绿能:披露2025年员工持股计划草案 [33] 上市公司估值 - 正泰电器:评级买入,股价28.98元,市值622.77亿元,2025年预计市盈率13.48倍 [34] - 爱科赛博:评级增持,股价38.30元,市值44.19亿元,2025年预计市盈率57.16倍 [34] - 弘元绿能:未有评级,股价23.61元,市值160.32亿元,2025年预计市盈率787倍 [34] - 晶科科技:未有评级,股价4.60元,市值164.26亿元,2025年预计市盈率32.28倍 [34]
中银晨会聚焦-20250908
中银国际· 2025-09-08 01:59
核心观点 - 美元面临由强转弱拐点 关注全球资产再平衡带来的中国科技资产系统性重估机会 [4] - 电力设备行业受益于"反内卷"政策推动硅料价格显著提升 相关企业利润有望修复 [7][9] - 商贸零售行业短期承压但中长期积极进行业态调整 奥莱业务表现坚挺 [15][16] 策略研究 - 长波萧条期下美元面临由强转弱拐点 美国双赤字压力缓解需要弱美元环境 中欧两大经济体开启财政扩张步伐削弱美国经济比较优势 [4] - 美元由强转弱不同阶段资产表现各异:拐点期风险资产触底反弹 避险资产持续走强;趋势下行阶段商品与非美资产走强;低位震荡阶段非美金融资产优于商品 [5] - 弱美元与美联储降息周期同步环境下 新兴市场权益资产表现亮眼 黄金迎来牛市 非美货币普遍升值 [5] - 中国科技资产有望受益于人民币资产重估 A股和港股或成为全球资产再平衡核心受益资产 科技股有望成为弱美元周期下受益资产 [6] 电力设备行业 - 通威股份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405.09亿元 同比减少7.51% 归母净利润-49.55亿元 亏损同比扩大 但Q2环比减亏至-23.63亿元 [7] - 公司形成高纯晶硅年产能超90万吨 太阳能电池年产能超150GW 组件年产能超90GW 多晶硅销售16.13万吨全球市占率约30% 电池销量49.89GW保持全球第一 [8] - 新技术方面HJT组件1GW中试线量产平均功率超过755W N型TBC电池研发批次效率达到26.87% [8] - "反内卷"政策推动硅料价格从2025年6月底3.5万元/吨升至8月底4.6万元/吨 涨幅显著 预计2025年下半年公司利润有望修复 [9] - 宇邦新材2025年上半年收入15.18亿元同比减少9.77% 归母净利润0.36亿元同比增长0.18% 但Q2净利润环比减少92.94%至0.02亿元 [11][12] - 公司毛利率于2024年三季度见底至4.08% 之后总体呈现上升趋势 主要因组件强化焊带质量标准 光伏焊带合格率从2024年10%提升至2025年57% [12] - 信用减值影响利润释放 2025年一季度冲回信用减值0.09亿元 二季度计提0.18亿元 [13] - 公司焊带产品线覆盖HJT、XBC等技术路线 随着光伏新技术升级迭代 新型焊带出货量有望提升 [13] 商贸零售行业 - 王府井2025年上半年营收53.61亿元同比减少11.17% 归母净利润0.81亿元同比减少72.33% 扣非后归母净利润0.28亿元同比减少91.33% [15] - 分业态表现:奥莱业务营收11.88亿元同比增长4.20% 毛利率65.60%同比提升4.12个百分点;百货/购物中心/专业店/免税业务营收均下滑 [16] - 王府井喜悦购物中心转型新国潮购物中心 2025年上半年销售额同比增长近48% 客流量突破610万人次同比增长近30% [17] - 免税业务有序推进 武汉市内免税门店已启幕 长沙市内首家免税店预计9月25日开业 [17] 市场表现 - 主要指数表现:创业板指涨6.55%至2958.18点 深证成指涨3.89%至12590.56点 上证综指涨1.24%至3812.51点 [3] - 行业表现:电力设备涨7.19%领涨 通信涨5.49% 有色金属涨4.39% 电子涨4.35% 银行跌0.99%表现最弱 [3] 9月金股组合 - 组合包含10只个股:京沪高铁、桐昆股份、雅克科技、宁德时代、恒瑞医药、三友医疗、北京人力、菲利华、兆易创新、鹏鼎控股 [1]
中银量化多策略行业轮动周报–20250904-20250908
中银国际· 2025-09-08 01:41
核心观点 - 中银多策略行业配置系统当前重点配置有色金属(15.3%)、非银行金融(12.9%)、综合(7.3%)等行业,采用七种量化策略复合配置,通过负向波动率平价模型动态分配策略权重[1][55][56] - 行业轮动复合策略年初至今累计收益20.2%,超越中信一级行业等权基准2.3个百分点,其中S2隐含情绪动量策略超额收益达8.9%表现最佳,S6财报因子失效反转策略表现最差(-5.8%)[3][61] - 本周市场表现分化显著,电力设备及新能源板块上涨2.4%领涨,国防军工板块大跌11.9%领跌,30个行业平均周收益率为-3.0%[3][10][11] - 估值预警系统显示商贸零售、传媒、计算机和国防军工四个行业PB估值处于过去6年95%分位点以上,触发高估值预警[15][16] 近期行业表现回顾 - 本周收益率前三行业:电力设备及新能源(2.4%)、食品饮料(0.8%)、医药(0.5%);表现最差行业:国防军工(-11.9%)、计算机(-9.8%)、电子(-9.7%)[3][10] - 近一月平均收益率3.1%,年初至今平均收益率17.9%[3][10] - 年初至今收益率前三行业:通信(55.7%)、有色金属(49.3%)、传媒(30.0%);表现最差行业:煤炭(-4.6%)[11] 行业估值风险预警 - 采用滚动6年PB数据(剔除前10%极值)计算分位数,超过95%分位点触发高估值预警[14][16] - 当前高估值预警行业:商贸零售(100.0%)、传媒(100.0%)、计算机(100.0%)、国防军工(95.9%)[16] - 估值较低行业:食品饮料(9.5%)、交通运输(23.6%)、建筑(21.7%)[16] 单策略表现与配置 S1高景气行业轮动策略(周度) - 当前推荐前三行业:有色金属、非银行金融、农林牧渔[18] - 年初至今超额收益5.1%,近一周收益-2.1%[3][60] - 基于盈利预期原值、斜率和曲率三个维度构建多因子模型[17] S2隐含情绪动量策略(周度) - 当前推荐前三行业:通信、有色金属、电子[22] - 年初至今超额收益8.9%,近一周收益-6.9%[3][60] - 通过剥离"预期内情绪"获取"未证伪情绪"构建动量因子[20][21] S3宏观风格轮动策略(月度) - 当前推荐前六行业:综合金融、计算机、通信、国防军工、电子、传媒[25] - 年初至今超额收益-3.7%,近一周收益-8.8%[3][60] - 基于经济增长、通货膨胀等宏观指标预测四种风格多空情况[23][24] S4中长期困境反转策略(月度) - 当前推荐行业:综合、钢铁、基础化工、医药、农林牧渔、电力设备及新能源[28] - 年初至今超额收益7.5%,近一周收益-3.6%[3][60] - 结合2-3年反转、1年动量和低换手率三个因子构建[28] S5资金流策略(月度) - 当前推荐行业:煤炭、综合金融、综合、纺织服装、交通运输[32] - 年初至今超额收益-3.8%,近一周收益-2.6%[3][60] - 基于机构单净买入和尾盘资金流向两个维度构建[31][32] S6财报因子失效反转策略(月度) - 当前推荐行业:非银行金融、国防军工、汽车、煤炭、有色金属[38] - 年初至今超额收益-5.8%,近一周收益-4.6%[3][60] - 利用长期有效因子阶段性失效后的均值回复特性构建[36][37] S7多因子打分策略(季度) - 当前推荐行业:电子、电力设备及新能源、有色金属、家电、非银行金融、银行[42] - 年初至今超额收益6.4%,近一周收益-2.8%[3][60] - 从动量、流动性、估值和质量四个维度优选因子[40][41] 策略复合与配置 - 采用负向波动率平价模型分配策略权重,当前权重最高为S1(21.4%),最低为S2(6.0%)[3][56] - 复合策略行业配置前五:有色金属(15.3%)、非银行金融(12.9%)、综合(7.3%)、农林牧渔(7.1%)、电子(6.8%)[57] - 本周调仓动向:加仓上游周期和医药板块,减仓TMT、消费和中游周期板块[3] - 复合策略近一周收益-4.1%,超额基准-1.1个百分点[3][60] 历史业绩表现 - 2014年以来复合策略累计超额收益显著,各单策略中S2和S4表现持续领先[61][65] - 2020年以来复合策略在波动市场中保持稳定超额收益[66][68] - 策略换仓频率结合周度、月度和季度调仓,采用分层资金分配机制[45][46][48]
美国就业数据爆冷、财政变数增加
中银国际· 2025-09-08 01:4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美国就业增长放缓,经济失速风险增加,美联储9月降息概率高,年内降息超50BP可能性提高 [2][10] - 美国财政平衡变数增加,关税政策不确定性大,美最高法院裁决及后续关税授权过程不明,对美债需谨慎 [2][12][13] - 预计美联储降息周期重启初期,4%对美国国债10年期收益率是重要关口,长期美债不宜追高 [2][1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高频数据全景扫描 - 美国6 - 8月非农就业同比增速连续低于1%且减速,就业增长到敏感节点,经济增长失速风险高 [2][10] - 本周多项高频数据有变化,如农业部猪肉平均批发价环比降0.26%,同比降27.00%等 [2] 高频数据和重要宏观指标走势对比 - 展示了铜现货价同比、粗钢日均产量同比等高频数据与工业增加值同比、PPI同比等重要宏观指标走势对比图表 [26][34][39] 美欧重要高频指标 - 呈现美国周度经济指标和实际经济增速、美国首周申领就业人数和失业率等美欧重要高频指标图表 [93] 高频数据季节性走势 - 给出粗钢(旬度)日均产量、生产资料价格指数等高频数据季节性走势图表 [99] 北上广深高频交通数据 - 展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地铁客运量同比变化图表 [155][158]
A股市场缩量调整,融资增速接近历史高点
中银国际· 2025-09-08 01:41
根据研报内容,以下是关于量化模型与因子的总结: 量化因子与构建方式 1. **因子名称:成长风格因子**;因子构建思路:通过国证成长指数与万得全A指数的相对表现来捕捉市场的成长风格收益特征[27][28];因子具体构建过程:以2016年1月4日为基准日,计算国证成长指数的每日收盘点数除以基准日收盘点数得到累计净值,再将此净值除以同一交易日万得全A指数的累计净值,得到成长风格相对于万得全A的累计超额净值[119];因子评价:该因子近期表现占优,但其拥挤度处于历史极低位置,表明交易并不拥挤,可能仍具备配置价值[35][36]。 2. **因子名称:红利风格因子**;因子构建思路:通过中证红利指数与万得全A指数的相对表现来捕捉市场的红利(价值)风格收益特征[27][28];因子具体构建过程:构建过程同成长因子,最终得到中证红利指数相对于万得全A的累计超额净值[119];因子评价:该因子近期表现弱势,其拥挤度处于历史较低位置[35][36]。 3. **因子名称:小盘风格因子**;因子构建思路:通过巨潮小盘指数与万得全A指数的相对表现来捕捉市场的小盘风格收益特征[27][28];因子具体构建过程:构建过程同成长因子,最终得到巨潮小盘指数相对于万得全A的累计超额净值[119];因子评价:该因子近期表现弱势,其超额净值及拥挤度均处于历史低位[39]。 4. **因子名称:大盘风格因子**;因子构建思路:通过巨潮大盘指数与万得全A指数的相对表现来捕捉市场的大盘风格收益特征[27][28];因子具体构建过程:构建过程同成长因子,最终得到巨潮大盘指数相对于万得全A的累计超额净值[119];因子评价:该因子近期表现占优,其拥挤度处于历史较高位置[39]。 5. **因子名称:微盘股因子**;因子构建思路:通过万得微盘股指数与万得全A指数的相对表现来捕捉市场的微盘股风格收益特征[27][28];因子具体构建过程:构建过程同成长因子,最终得到万得微盘股指数相对于万得全A的累计超额净值[119];因子评价:该因子长期超额收益显著,但近期拥挤度下降至历史均衡位置[41]。 6. **因子名称:基金重仓因子**;因子构建思路:通过基金重仓指数与万得全A指数的相对表现来捕捉机构重仓股的收益特征[27][28];因子具体构建过程:构建过程同成长因子,最终得到基金重仓指数相对于万得全A的累计超额净值[119];因子评价:该因子近期表现弱势,其超额净值持续处于历史低位,但拥挤度近期上行至历史极高位置,交易较为拥挤[41]。 7. **因子名称:动量因子**;因子构建思路:以“长江动量”指数表征A股市场中动量特征强的股票整体走势,其成分股选择标准为最近一年股票收益率减去最近一个月股票收益率(剔除涨停板)[28];因子具体构建过程:综合选择A股市场中上述动量指标强且流动性相对较高的前100只股票作为指数成分股[28]。 8. **因子名称:反转因子**;因子构建思路:以“长江反转”指数表征A股市场中反转效应强的股票整体走势,其成分股选择标准为最近一个月股票收益率[29];因子具体构建过程:综合选择A股市场中最近一个月收益率作为筛选指标,选择反转效应强、流动性较好的前100只股票作为指数成分股,并采用成分股近三个月日均成交量进行加权[29]。 9. **因子名称:风格拥挤度因子**;因子构建思路:通过计算各风格指数换手率与市场整体换手率的偏离度,并在历史时间序列上计算分位值,来衡量特定风格的交易拥挤程度[35][118];因子具体构建过程:将各风格指数的近63个交易日(近一个季度)的日均换手率在历史时间序列(滚动6年窗口)上进行z-score标准化,并与万得全A的标准化结果作差,最后计算该差值的滚动历史分位值[118]。 10. **因子名称:机构调研活跃度因子**;因子构建思路:通过计算板块、指数或行业的机构调研次数与市场整体水平的偏离度,并在历史时间序列上计算分位值,来衡量机构关注度的热度[102][120];因子具体构建过程:分为长期和短期两个口径。长期口径:将板块(指数、行业)的近126个交易日(近半年)的“日均机构调研次数”在滚动6年的历史时间序列上进行z-score标准化并与万得全A的结果作差得到“机构调研活跃度”,最后计算其历史分位数。短期口径:n取63(近一季度),滚动窗口为3年[120]。 因子的回测效果 1. **成长较红利因子**,近一周超额收益1.1%,近一月超额收益17.1%,年初至今超额收益20.6%[27]。 2. **小盘较大盘因子**,近一周超额收益-1.3%,近一月超额收益-0.8%,年初至今超额收益7.1%[27]。 3. **微盘股较基金重仓因子**,近一周超额收益1.8%,近一月超额收益-10.3%,年初至今超额收益34.2%[27]。 4. **动量较反转因子**,近一周超额收益-2.5%,近一月超额收益5.2%,年初至今超额收益25.4%[27]。 模型与因子的指标取值 1. **成长风格拥挤度因子**,本周末历史分位14%[35]。 2. **红利风格拥挤度因子**,本周末历史分位33%[35]。 3. **小盘风格拥挤度因子**,本周末历史分位22%[35]。 4. **大盘风格拥挤度因子**,本周末历史分位66%[35]。 5. **微盘股风格拥挤度因子**,本周末历史分位17%[35]。 6. **基金重仓风格拥挤度因子**,本周末历史分位8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