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华金证券
icon
搜索文档
国能日新(301162):功率预测主业高增,创新业务构筑新动能
华金证券· 2025-08-27 09:34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2] 核心观点 - 功率预测主业高速增长,创新业务构筑新增长动能,公司受益于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和电力市场化改革推进 [1][4][5] 财务表现 - 2025H1营收3.21亿元,同比+43.15%,归母净利润0.46亿元,同比+32.48%,扣非归母净利润0.43亿元,同比+53.52% [4] - 2025Q2营收1.76亿元,同比+45.74%,环比+21.08%,归母净利润0.29亿元,同比+31.32%,环比+76.82% [4] - 预测2025-2027年收入7.12/8.98/10.83亿元,归母净利润1.21/1.52/1.91亿元,对应EPS 0.91/1.15/1.44元 [5] - 2025H1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21.77%/6.89%/13.81%,同比分别下降4.98/2.31/4.69个百分点 [4] 主营业务表现 - 功率预测产品收入2.05亿元,同比+55.14%,占整体营收63.96%,毛利率61.58%,同比-11.91个百分点 [4] - 服务新能源电站数量增至5,461家,净增1,116家,细分行业市占率保持领先 [4] - 2025年5月对自研"旷冥"新能源大模型迭代发版,在部分区域风电/光伏功率预测精准率提升1~1.5个百分点 [4] 创新业务进展 - 创新业务收入0.16亿元,同比+1.53%,重点布局四大方向:电力交易、储能、虚拟电厂、微电网能源管理 [4] - 电力交易托管服务已在山西、山东、甘肃、广东和蒙西等地实现业务布局 [4] - 储能业务引入人工智能算法优化运营策略,拓展海外储能项目 [4] - 虚拟电厂持续签约工业负荷、电采暖、中央空调、充电桩等可控负荷资源用户 [4] - 微电网能源管理产品在国内多个园区级光储协同项目中落地,完成多个国外大容量并离网切换型微电网项目 [4]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取得发明专利108项,软件著作权131项 [4] 运营与投资 - 全资子公司日新鸿晟运营的新能源资产规模持续增长,相关资产运营收入3,263.38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65.96% [4] - 参股投资"西藏东润数字能源有限公司"、"天津驭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公司,强化新能源信息化领域产业链布局 [4] 估值指标 - 当前股价54.21元,总市值7,187.36百万元,流通市值4,620.08百万元 [2] - 对应2025-2027年PE 60/47/38倍,PB 5.8/5.4/5.0倍 [5][7]
长电科技(600584):25H1营收创同期新高,持续加大先进封装投入
华金证券· 2025-08-23 15:18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3] 核心观点 - 2025年上半年营收创同期新高达186.1亿元 同比增长20.1% 其中二季度营收92.7亿元 同比增长7.2% [5] - 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24.0%至4.7亿元 主要受在建工厂产品导入期未量产、财务费用上升及材料价格上涨影响 [5] - 先进封装业务表现突出 Chiplet高密度多维异构集成工艺进入稳定量产阶段 [6] - 预计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为410.98/461.99/516.10亿元 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9.06/24.34/31.82亿元 [6] 财务表现 - 2025H1毛利率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5]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20.5%至9.9亿元 [5] - 预计2025-2027年EPS分别为1.07/1.36/1.78元 对应PE为36.5/28.5/21.8倍 [7] 业务板块分析 - 运算电子业务收入同比增长72.1% 工业及医疗电子增长38.6% 汽车电子增长34.2% [5] - 长电先进营收10.1亿元 同比增长37.89% 净利润2.8亿元 同比增长136.47% [2] - 长电韩国营收9.16亿美元 同比增长6.33% 但净利润亏损221.12万美元 同比由盈转亏 [2] - 星科金朋营收8.52亿美元 同比增长1.33% 净利润0.72亿美元 同比下降7.6% [2] 产能建设进展 - 汽车电子(上海)车规级芯片封测基地完成建设 将于下半年通线投产 [5] - 长电微电子微系统集成制造基地稳步释放产能 2025H1营收0.43亿元 净利润-1.28亿元 [2][5] - 启动"启新计划"设立长电科技(江阴)有限公司 聚焦系统级封装业务 [5] 行业背景 - 2025H1全球半导体销售总额同比增长18.9%达3460亿美元 存储器、AI加速芯片及先进封装增长突出 [5]
半导体系列深度报告:走向更高端,国产掩膜版厂商2.0时代开启
华金证券· 2025-08-20 13:08
行业投资评级 - 领先大市(维持)[1] 核心观点 - 掩膜版是微电子制造过程中的图形转移母版,是平板显示、半导体、触控、电路板等行业生产制造过程中重要的关键材料,其精度和质量水平直接影响最终下游制品的优品率[3] - 2019年半导体晶圆制造材料市场规模达322亿美元,其中掩膜版占比约13%[3] - 中国大陆平板显示产能超过全球60%,但掩膜版仍被美国和日韩厂商垄断,国内清溢光电、路维光电处于追赶阶段[3] - 预计2025年国内半导体掩膜版市场规模约为187亿人民币,其中晶圆制造用掩膜版预计为100亿元人民币[3] - 国内厂商掩膜版营收体量相对较低,正处于技术升级、新产能释放、渗透率提升阶段[3] 掩膜版技术壁垒 - 掩膜版生产涉及CAM、光刻、检测三个主要环节,包括版图处理、图形补偿、曝光、显影、刻蚀等多项复杂工艺[106] - 光刻工艺是半导体制造的核心流程,通过一系列流程将光刻胶图形转移到衬底上[13] - 掩模版在光刻工艺中起到"底片"作用,其品质直接关系到最终产品的质量与良率[16] - 随着芯片关键尺寸缩小,掩模版复杂度大幅提升,需要应对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26][28] - 光刻增强技术(RET)是掩模版演进的核心技术,包括OPC、PSM等方法[39][38] - 计算光刻技术在90nm以下节点被广泛应用,包括OPC、SMO、MPT、ILT等技术[44] 市场格局与规模 - 2021年掩模版占半导体材料市场规模约12%,仅次于硅片和电子特气[74] - 掩膜版下游应用中,半导体占60%,LCD占23%,OLED占5%,PCB占2%[76] - 2024年全球半导体材料市场收入规模达675亿美元,同比增长3.8%[79] - 预计2025年全球半导体掩膜版市场规模为89.4亿美元,中国市场规模约187亿人民币[80][82] - 全球半导体掩模版市场,晶圆厂自建工厂占比65%,独立第三方占比35%[83] - 国产半导体掩模版厂商渗透率很低,主要厂商包括清溢光电、路维光电、龙图光罩等[86] 国产厂商发展 - 清溢光电2024年半导体芯片掩膜版营收1.93亿元,同比增长33.98%[126][127] - 路维光电半导体掩膜版项目布局至28nm,2024年6月完成主厂房封顶[132] - 龙图光罩珠海项目2025年上半年投产,90nm节点产品已完成量产跨越[133] - 国内厂商正通过技术升级、产能扩张提升市场份额,但高端产品仍依赖进口[120] 下游需求驱动 - 半导体芯片产能向中国大陆转移,2024年中国大陆晶圆月产能达860万片,全球占比42%[92] - 先进封装需求推动掩膜版需求提升,单套项目所需掩膜版数量从2-3张增至5-10张[94] - 中国大陆AMOLED/LTPS制造商持续扩大投资,预计2025年有25条生产线[98] - LTPO背板工艺所需掩膜版比传统LTPS增加至少4层,达到13-17层[98]
短期慢牛持续,聚焦成长和补涨
华金证券· 2025-08-17 06:32
历史复盘与驱动因素 - 2005年以来上证综指PE分位数突破60%共7次,其中6次继续上涨,平均持续2-4个月[6] - 驱动上涨的核心因素:5次制造业PMI上升、3次工业企业利润增速回升[6] - 政策刺激案例:2009年"四万亿"政策推动上证上涨72.12%[9] 当前市场趋势 - 7月出口同比增速7.2%,超预期回升[11] - 基建和制造业投资保持韧性,增速分别为7.3%和6.2%[11] - 全A盈利增速从2024H1的-3.32%回升至8.39%[12] 政策与流动性 -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覆盖5万元以下消费及重点领域[18] - 7月美国核心CPI同比升至3.1%,但美联储9月降息概率仍高[19] - 8月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回收流动性9445亿元[19] 行业配置建议 - 低估值补涨行业:大金融中的银行、周期中的交运/煤炭/石化[26] - 高性价比成长行业:汽车(PE分位数73.2%)、传媒(52.7%)、机械设备(74.9%)[29] - 消费行业推荐:农林牧渔(PE分位数3.9%)、食品饮料(12.2%)、家用电器(26.2%)[32] 风险提示 - 历史经验可能不适用未来市场[2] - 政策变化可能超预期[2] - 经济修复进度存在不及预期风险[2]
中芯国际(688981):25Q2营收、毛利率环比优于指引,模拟芯片需求增长显著
华金证券· 2025-08-10 14:53
投资评级 - 中芯国际(688981 SH)投资评级为"买入"(维持)[3] 核心观点 - 25Q2营收22 09亿美元 环比下降1 7%(指引为QoQ -4%至-6%) 优于预期 主要因渠道补库存及政策变化推动出货[6] - 25Q2毛利率20 4%(指引18%-20%) 环比下降2 1pcts 主因产品组合变化导致平均销售单价下降6 4%[6] - 25Q2产能利用率92 5% 环比提升2 9pcts 其中8英寸 12英寸产能利用率均提升[6] - 预计25Q3收入环比增长5%-7% 毛利率指引18%-20%[6] - 2030年中国大陆或占全球晶圆代工产能30% 成为最大代工中心[6] 财务表现 - 2025Q2销售片数环比增长4 3%至239万片(折合8英寸晶圆)[6] - 按应用分类:智能手机25 2% 计算机与平板15 0% 消费电子41 0% 互联与可穿戴8 2% 工业与汽车10 6%[6] - 汽车电子收入稳步增长 主要来自模拟电源管理 图像传感器等芯片[6] - 模拟芯片需求显著增长 图像传感器平台收入环比增超20% 射频收入亦有较高增幅[6] 行业分析 - 2024年中国大陆占全球晶圆需求5% 但拥有21%代工产能 美国需求占57%但产能仅10%[6] - 中国台湾控制全球23%代工产能 但需求仅4% 主要服务美国Fabless厂商[6] - 韩国产能与需求份额均为19% 主要满足国内需求[6] 财务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为671 64 771 20 876 37亿元 同比增16 2% 14 8% 13 6%[6]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49 71 60 82 69 35亿元 同比增34 4% 22 4% 14 0%[6] - 预计2025-2027年毛利率20 6% 21 7% 22 2%[8] - 当前股价86 66元 总市值6920 95亿元 流通市值1723 11亿元[3]
华虹公司(688347):25Q2主要运营指标持续改善,产能爬坡有望带动业绩改善
华金证券· 2025-08-10 14:33
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为"买入"(维持) [2] - 当前股价为64.75元(2025-08-08) [2] - 总市值111,983.54百万元,流通市值26,401.81百万元 [2] 核心观点 - 预计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为169.94/198.53/229.04亿元,同比增速18.1%/16.8%/15.4% [1][5]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93/11.89/15.38亿元,同比增速82.1%/71.6%/29.3% [5] - 2025Q2销售收入达5.66亿美元,同比增长18.3%,环比增长4.6%,毛利率10.9%优于指引(7%-9%) [4] - 2025Q2产能利用率达108.3%,付运晶圆1,305千片(折合8寸),同比增长18% [4] 运营与财务表现 - 2025Q2中国区收入占比83%(4.70亿美元),同比增长21.8%,主要来自电源管理、超级结及模拟产品需求 [4] - 功率器件收入1.67亿美元(同比+9.4%),模拟与电源管理收入1.61亿美元(同比+59.3%) [4] - 预计2025Q3营收6.2-6.4亿美元,毛利率10%-12% [4] - 2025E毛利率18.8%,2027E提升至21.7% [5] 产能与技术 - 上海三座8英寸厂月产能17.8万片,长期超负荷运转(2024年利用率均超100%) [4] - 无锡两座12英寸厂规划月产能17.75万片(华虹无锡9.45万片/华虹制造8.3万片),当前处于爬坡阶段 [4] - 工艺覆盖0.35μm-40nm,专注嵌入式存储、功率器件、模拟与电源管理等特色工艺平台 [4] 市场与战略 - 产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工业智造、物联网等领域 [5] - 协同国际客户需求,推进12英寸产线产能爬坡以实现技术生态升级 [4]
生益科技(600183):AI浪潮下,PCB、覆铜板业务有望持续增长
华金证券· 2025-07-30 14:57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生益科技,给予“增持”评级 [2][9][1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生益科技在汽车领域深耕二十余年,产品全系列/全方位覆盖,随着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发展,车用 PCB 价值量增长,公司有望受益 [2][7] - 覆铜板营收增加和子公司生益电子业绩大幅增长,共同促进公司业绩提升,2025H1 公司归母利润和扣非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 [6] - 覆铜板为 PCB 重要组成,公司已有 GPU/AI 相关产品批量供应,受益于 AI 等技术驱动,服务器市场需求带动高端 PCB 产品市场增长 [6] 各目录总结 财务数据与估值 - 预测 2025 - 2027 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 255.10/307.47/354.39 亿元,增速分别为 25.1%/20.5%/15.3%;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8.32/36.97/45.03 亿元,增速分别 62.9%/30.5%/21.8%;对应 PE 分别 35.5/27.2/22.3 倍 [8][9][15] 盈利预测核心假设 - 公司主要业务为设计、生产和销售覆铜板和粘结片、印制线路板,产品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 [10] - 预计 2025 - 2027 年公司覆铜板和粘结片业务营业收入为 183.75/216.61/245.31 亿元,印制线路板业务营业收入为 59.00/78.16/97.71 亿元 [11][12] 可比估值 - 选取南亚新材、胜宏科技、沪电股份、生益电子、景旺电子为可比公司,生益科技 2025 - 2027 年 PE 分别为 35.47/27.17/22.31 倍,与可比公司均值有一定比较关系 [14][17] 财务报表预测和估值数据汇总 - 给出 2023A - 2027E 年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相关数据,以及主要财务比率和每股指标、估值比率等数据 [18]
WAIC盛况空前,关注AI算力与应用
华金证券· 2025-07-29 07:5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领先大市(维持) [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国产算力芯片性能提升,华为展示的CloudMatrix384AI超节点算力和推理吞吐量提升,支持多种模型推理,应用效果显著 [1] - 数据中心电力消耗攀升,面临供电稳定性、成本控制和碳排放管理挑战,需算电协同 [1] - AI技术从参数竞赛推进到应用端,B端和C端应用场景不断丰富,全球AI产业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2] - AI技术推动车端智驾能力和机器人具身智能水平提升,应用场景不断拓展 [5] 相关目录总结 算力芯片 - 华为CloudMatrix384AI超节点算力提升至超节点300pFLOPS,单卡推理吞吐量提升至每秒2300token,支持混合专家MoE大模型推理,算力有效使用率提升50%以上 [1] - 该超节点在新浪、硅基流动、中科院、面壁智能、360、讯飞等应用中助力推理交付效率或性能大幅提升 [1] 算电协同 - 数据中心能源管理面临供电稳定性、成本控制和碳排放管理三重挑战,传统能源使用方式难以满足需求 [1] - 重构电力供给侧引入新能源,挖掘算力需求侧负载灵活性,实现算电深度协同 [1] AI应用 - B端AI在内容生成、营销等传统应用场景有实质性推进,C端未来将加速出现新消费场景 [2] - 内容生成与营销方向应用普及,内容流量平台创作者和内容产量增速提升,AI与终端结合将带来更多业态增长 [5] 智能驾驶与机器人 - WAIC大会众多具身智能机器人和智能驾驶厂商参展,展示智能交互、运动控制和智驾方案 [5] - AI技术赋能智能驾驶算法迭代,智能辅助驾驶系统更智能安全,搭载车型增多;赋予机器人具身智能,应用场景泛化,成本降低,即将高速增长 [5] 投资建议 - 看好国内算力市场,关注进入国内产品供应链或有相关技术储备厂商,如寒武纪 - U、海光信息等;PCB厂商如胜宏科技、沪电股份等 [6] - 看好AIDC算电力协同、构网型技术等方向应用,关注国能日新、双杰电气等公司 [6] - 关注AI + 应用相关公司,包括蓝色光标、浙文互联等传媒互联网公司 [6] - 关注率先布局智能驾驶的整车车企,如比亚迪、吉利汽车等;零部件关注智能化、国产替代及机器人等成长赛道公司,如电连技术、耐世特等 [7]
反内卷下周期行情短期可能持续
华金证券· 2025-07-24 13:51
报告核心观点 - 政策导致基本面预期改善、部分行业估值较低使当前周期板块大幅上涨,反内卷政策力度较强,周期行情短期可能持续,建议关注汽车、电新、化工、建筑、煤炭等行业 [1][3][4] 政策导致基本面预期改善、行业估值较低导致周期上涨 - 反内卷政策使周期行业基本面预期改善,7月1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释放“反内卷”信号,7月以来相关商品和股票价格明显上涨,截至7月24日,碳酸锂、多晶硅等商品期货价格分别上涨达22.3%、63.6%等,截至7月22日,钢铁、煤炭等指数分别上涨达19.3%、8.7%等 [2] - 行情开启时部分周期行业估值较低,以2025年7月1日收盘价计算,农林牧渔、有色金属、电力设备近十年来PE分位数较低,分别为6%、23%、32%,而钢铁、建筑材料、煤炭PE分位数相对偏高,分别为81%、72%、70% [2] 周期行情短期可能延续,关注汽车、电新、化工等行业 行情持续性 - 政策力度可能较强,相关周期行业基本面预期可能持续改善,复盘历史,2016年和2020年供给侧改革政策均通过去产能提升产品价格,政策力度强、出清效果好的行业直接受益,当前本轮反内卷政策力度可能较强,相关行业基本面预期可能持续改善,发改委重点提及的十大行业基本面改善预期可能较大 [3] - 当前部分周期行业估值仍有上升空间,历史经验上,周期大行情中行业估值可上升至70%以上的历史分位的高水平,当前部分周期行业估值历史分位数仍在30%以下,仍有较大的上升空间 [3] 关注汽车、电新、化工、建筑、煤炭等行业 - 汽车行业中新能源车整治升级有望稳定市场价格体系,汽车零部件反内卷有助于改善资金状况、提升产品质量 [31] - 电新行业中光伏板块是反内卷重点针对领域,风电、电网设备等国产化率高、产业链完善,基本面有望进一步改善 [31] - 化工行业产品价格走弱、产能利用率走低,反内卷政策可能带动塑料等相关化工原料价格修复 [31] - 建筑行业存在低价中标等问题,行业倡议抵制内卷式竞争 [31] - 煤炭行业供需形势宽松、价格下行,国家能源局将开展煤矿生产情况核查工作,促进供应平稳有序 [31]
电连技术(300679):汽车连接器国产替代先锋,智驾平权与消费复苏双轮驱动增长
华金证券· 2025-07-24 12:06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首次) [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汽车产业向电动化、智能化深度转型 汽车电子化水平提升 公司汽车连接器产品有望持续景气;消费电子复苏态势下 公司消费电子连接器产品业务或稳中向好;公司还积极开拓连接器产品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应用 为持续性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预计2025 - 2027年营业总收入分别为59.09亿元、73.98亿元、90.43亿元 同比增速分别为26.8%、25.2%、22.2%;对应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98亿元、10.12亿元、12.70亿元 同比增速分别为28.2%、26.8%、25.5%;对应EPS分别为1.88元、2.38元、2.99元 首次覆盖 给予“买入”评级 [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电连技术 - 公司专业从事微型电连接器等产品的技术研究等服务 提供电子、电路连接产品及互连解决方案 产品广泛应用于智能移动终端、汽车等新兴产品中 在我国射频连接器行业处于领先地位 进入全球主流智能手机品牌和国内主要汽车厂商供应链 软板产品客户结构合理 行业地位稳步提升 [9] 基本财务状况 - 2022 - 2024年公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9.70亿元、31.29亿元、46.61亿元 YOY依次为 - 8.51%、5.37%、48.97%;实现归母净利润4.43亿元、3.56亿元、6.22亿元 YOY依次为19.27%、 - 19.64%、74.73% 2025Q1公司实现营收11.96亿元 同比增长15.02%;实现归母净利润1.23亿元 同比下滑23.80% [10] 投资亮点 - 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发展加速 我国汽车连接器市场需求大 公司汽车电子连接器产品主要为射频和高速类 已导入国内头部整车厂并量产交付 未来将强化以太网产品布局 加强合作 提升产能和技术积累 扩大市场份额 [11][14] - 消费电子领域企稳复苏 公司消费电子连接器业务增长 手机端已进入主流品牌供应链 射频连接器市场份额稳定;非手机端电磁兼容件毛利稳定 拓展有进展 BTB业务收入扩大 预计2025年LCP连接线等产品营收增长 公司将扩大产能并成立BTB事业部 [2][15] - 公司积极拓展产品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应用 高频、高速连接器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应用前景好 公司计划与相关厂商合作;AI数据中心和服务器数量将增长 高速线束产品应用广 公司将加强研发协同 拓展数据中心连接领域应用 [16] 盈利预测核心假设 - 消费电子连接器业务2025 - 2027年预计收入分别为12.32亿元、14.32亿元、16.57亿元 同比增速分别为18.50%、16.20%、15.70%;毛利率分别为41.00%、40.70%、40.30% [17] - 汽车连接器业务2025 - 2027年预计收入分别为23.67亿元、35.03亿元、47.99亿元 同比增速分别为62.00%、48.00%、37.00%;毛利率分别为39.75%、39.90%、39.50% [18] - 电磁兼容件业务2025 - 2027年预计收入分别为9.86亿元、10.55亿元、10.97亿元 同比增速分别为8.00%、7.00%、4.00%;毛利率分别为28.00%、28.50%、27.00% [18] - 软板业务2025 - 2027年预计收入分别为5.86亿元、6.33亿元、6.84亿元 同比增速分别为9.00%、8.00%、8.00%;毛利率分别为16.00%、15.00%、15.00% [19] 可比公司估值 - 选取中航光电、徕木股份、维峰电子、华丰科技、鼎通科技为可比上市公司 与同行业可比公司均值相较 公司的估值暂时较低 [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