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通证券

搜索文档
7月美国通胀数据解读:关税影响温和
财通证券· 2025-08-13 02:22
通胀数据概览 - 7月CPI同比增速持平于2.7%,环比增速放缓至0.2%[4][6] - 核心CPI同比升至3.1%,环比增速0.3%为近6个月新高[4][6] - 能源项同比增速-1.6%,汽油项同比大幅下降1.2个百分点至-9.5%[11] 商品通胀分析 - 核心商品同比上升0.5个百分点至1.2%,二手车价格环比飙升1.2个百分点至0.5%[4][12] - 家具物资价格环比增速下降至0.7%,显示关税冲击温和[4][12] - 曼海姆二手车指数预示未来3个月价格将大幅波动[4][16] 服务通胀动态 - 核心服务同比持平于3.6%,医疗服务同比上升0.9个百分点至4.3%[4][15] - 住房通胀稳定,业主等价租金同比微降0.1%至4.1%[15] - 交通服务受夏季旅游推动,机票价格环比转正至4%[15] 市场预期与政策 - 市场预期美联储9月降息概率升至94%,年内平均降息2.4次[6][18][21] - 密歇根1年通胀预期下降0.5个百分点至4.5%,5年预期降至3.4%[15][20] - 布伦特原油均价71.1美元/桶,能源通胀或维持低位震荡[11][14]
两地上市转债会有条款上的问题吗
财通证券· 2025-08-13 02:0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历史上境外有股票上市的转债极少下修,2016年至今36只相关转债仅2家下修,分别是华友转债(瑞士GDR上市)和电气转债(港股上市) [4] - 目前转债市场9只转债在A股外有股份流通,港股上市5家,有瑞士GDR发行4家 [4] - 港股/美股上市后,因外资投资者反对,转债下修或有阻碍,但结合电气转债情况,若控股股东境内境外股权多且转债可投票仍有下修可能 [4] - 近期提交港股上市计划发行人增多,港股上市后转债条款处理复杂,部分低剩余期限标的或有博弈条款机会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历史上境外有股票转债下修情况 - 目前转债市场9只转债在A股外有股份流通,港股上市5家,有瑞士GDR发行4家 [7][8] - 2016年至今36只境外有股票上市的转债,仅2家下修,约16个标的触发过下修,福莱、华友、电气3只提议下修,福莱下修失败,13只中7只已退市,6只未退市 [8][9] 上海电气:AH两地开股东会,H股25%反对 - 电气转债2015年上市2021年退市,2018年董事会提议下修,AH两地开临时股东大会,A股近100%赞成,H股75%赞成,25%反对,最终下修提案通过,仅下修这一次,最终到期退市 [11][12] - 从2018年持有人结构看,无法确定大股东是否参与投票,但实控人应参与了投票,控股股东港股总持股占比10%,外资投资者持股1.89亿股,均无一票否决权 [15] 华友钴业:GDR不单独开股东会,类似A股外资 - 华友钴业GDR发行,下修表决仅召开一次A股临时股东大会,参与投票股权5.6亿股占总股本33.4%,大股东未参与投票,反对票约10% [20] - 华友钴业GDR占总股本不到6%,仅开A股股东大会时外资话语权少 [20] 总结:筹划港股上市对转债来说是“或有变局” - 港股/美股上市后转债下修或有阻碍,但仍有下修可能,需控股股东境内境外持股多且转债可投票 [22] - 2025年以来提交港股上市计划发行人增多,港股上市后转债条款处理复杂,部分低剩余期限标的或有博弈条款机会,但H股上市后条款博弈机会或更少,建议关注“或有变局” [22]
7月车市运行日益平稳,理想首发VLA大模型
财通证券· 2025-08-12 08:32
核心观点 - 7月车市呈现"前低中高后平"走势,零售182.6万辆同比增长6.3%,累计零售1,272.8万辆同比增长10.1% [3][7] - 反内卷浪潮推动车市降价减少,7月仅17款车型降价,市场运行趋于平稳 [3][7] - 7月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达54.0%,纯电动同比增长24.5%,插混同比下降0.2% [15] - 2025年6月乘用车智能化指数达35.6,环比提升1.8个单位,智能驾驶指数表现突出 [22][23] 车市运行分析 - 7月乘用车零售182.6万辆,同比增长6.3%,环比下降12.4% [3][7] - 1-7月累计零售1,272.8万辆,同比增长10.1%,增速较1-6月的10.8%有所回落 [3][7] - 自主品牌表现强劲,7月零售121万辆同比增长14%,市场份额达65.9% [19] - 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57.2%,环比上升0.6个百分点,市场热度有所下降 [19][21] 智能化发展 - 理想汽车发布VLA司机大模型,可实现语言指令驾驶,i8车型售价32.18-36.98万元 [32][33] - 小鹏X9增程版亮相工信部公告,计划第四季度推出 [34][35] - 新势力及自主品牌OTA更新频繁,6月7家新势力和13家自主品牌推送升级 [24][25] - 合资品牌OTA频率仍较低,6月仅4家推送更新,豪华品牌更新节奏更慢 [28][29] 投资建议 - 建议关注在汽车智能化领域具有优势地位的公司,包括锐明技术、道通科技、华测导航等 [38] - 重点关注软件能力领先的企业,如德赛西威、均胜电子、中科创达等 [38]
医药生物行业投资策略月报:2025年7月原料药相关价格情况更新-20250812
财通证券· 2025-08-12 08:32
核心观点 - 报告维持医药生物行业"看好"评级 显示行业近12个月表现优于沪深300指数 涨幅达32% [1][2] - 激素类原料药价格整体平稳 但地塞米松磷酸钠同比暴跌84.22% 显示部分品种面临严重价格压力 [3][6] - 抗生素中间体价格普遍下行 其中6-APA和青霉素工业盐同比降幅达45%和41.67% 反映产能过剩局面 [3][10][12] -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呈现分化 头孢克肟价格同比逆势增长6.12% 而阿莫西林价格同比暴跌35% [15][17] - 心血管类原料药价格最为稳定 仅缬沙坦同比微降1.54% 其余品种价格同比持平 [19][20] 激素类价格分析 - 2025年7月黄体酮、醋酸甲地孕酮等激素类原料药价格环比持平 但同比呈现分化 [6] - 地塞米松磷酸钠价格同比降幅高达84.22% 氢化可的松系列产品同比降幅在12-14%区间 [6] - 价格走势图显示激素类原料药自2019年以来整体呈下降趋势 其中地塞米松磷酸钠跌幅最为显著 [8][9] 抗生素类价格分析 - 抗生素中间体普遍降价:6-APA环比降8.33% 青霉素工业盐环比降7.89% [10] - 同比数据显示6-APA和青霉素工业盐价格腰斩 降幅分别达45%和41.67% [11][12] - 价格走势图显示抗生素中间体价格自2021年起进入下行通道 目前仍未见底 [13][14] β-内酰胺类价格分析 - 头孢类抗生素价格分化:头孢克肟同比上涨6.12% 而头孢克洛同比下跌12.2% [15][17] - 阿莫西林价格异动:环比骤降11.36% 同比暴跌35% 显示市场竞争激烈 [15][17] - 价格走势图显示β-内酰胺类抗生素价格自2023年起加速下行 [18][19] 心血管类价格分析 - 心血管原料药价格最为稳定:所有品种环比持平 仅缬沙坦同比微降1.54% [19][20] - 价格走势图显示心血管类原料药自2022年以来维持窄幅波动 波动率显著低于其他品类 [22] - 阿托伐他汀钙等品种价格连续三年保持稳定 显示其市场竞争格局较好 [20][22]
德赛西威(002920):半年度业绩超预期,智驾业务持续高增
财通证券· 2025-08-12 08:23
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为增持(维持) [2] 核心观点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4644亿元同比增长2525%归母净利润1223亿元同比增长4582%基本每股收益221元同比增长4636% [7] - 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2033%与去年同期持平净利率843%同比提升119pct [7] - 2025年二季度营业收入7852亿元同比增长2990%归母净利润640亿元同比增长4115% [7] - 2025年二季度销售费用率126%同比+035pct管理费用率147%同比-049pct研发费用率855%同比-011pct [7] 业务表现 - 智能座舱业务收入9459亿元同比增长1876%毛利率1975%同比+015pct [7] - 智能驾驶业务收入4147亿元同比增长5549%毛利率1974%同比+080pct [7] - 网联业务等收入1038亿元同比减少211%毛利率2792%同比-133pct [7] 盈利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4604亿元42856亿元52517亿元 [7]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676亿元3377亿元4190亿元 [7] - 2025-2027年对应PE估值分别为22x17x14x [7] 财务数据 - 2025E营业收入34604亿元同比增长253%归母净利润2676亿元同比增长335% [6] - 2026E营业收入42856亿元同比增长238%归母净利润3377亿元同比增长262% [6] - 2027E营业收入52517亿元同比增长225%归母净利润4190亿元同比增长241% [6] - 2025E EPS482元PE220xPB54x [6] - 2026E EPS609元PE174xPB45x [6] - 2027E EPS755元PE140xPB37x [6] 成长性指标 - 2025E营业收入增长率253%净利润增长率335% [6] - 2025E ROE244%同比+36pct [6] - 2025E毛利率205%同比+06pct营业利润率81%同比+05pct [6] 运营效率 - 2025E固定资产周转天数27天同比-3天 [8] - 2025E应收账款周转天数106天同比-3天 [8] - 2025E存货周转天数55天同比-2天 [8]
洁美科技(002859):离型膜进展顺利,复合集流体+载体铜箔弹性巨大
财通证券· 2025-08-12 02:11
投资评级 - 维持"增持"评级 [2][6] 核心观点 - 离型膜业务进展顺利:MLCC离型膜在国巨、华新科、风华高科、三环集团等客户稳定出货,并完成村田、三星验证与批量供货,韩系客户海外基地通过认证测试,高端MLCC离型膜取得突破 [6] - 复合集流体业务快速拓展:控股子公司柔震科技与4家客户签订技术协议,完成11家客户供应商导入,实现3家客户批量出货,订单数量同比增长超40%,覆盖消费/动力/储能电池领域 [6] - PCB载体铜箔研发成功:联合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开发出可用于PCB的载体铜箔,已送样至终端评估,未来业绩弹性可期 [6] 财务数据 - 2025年上半年营收9.62亿元(同比+14.68%),归母净利润0.98亿元(同比-18.78%),毛利率33.40%(同比-3.12pct) [6] - 2Q2025单季度营收5.48亿元(同比+15.19%/环比+32.41%),归母净利润0.65亿元(同比-4.69%/环比+92.03%),毛利率34.29%(同比-0.16pct/环比+2.07pct) [6] - 分产品表现:电子封装材料收入8.08亿元(同比+9.97%),毛利率37.85%(同比-3.35pct);电子级膜材料收入1.16亿元(同比+61.29%),毛利率12.03%(同比+8.86pct) [6] 盈利预测 - 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2.92/4.36/6.36亿元,对应EPS 0.68/1.01/1.48元 [6] - 2025-2027年营收增长率预测:15.7%/24.9%/28.3%,净利润增长率预测:44.5%/49.2%/46.0% [6] - 2025-2027年PE估值:39.32/26.35/18.05倍,ROE预测:9.1%/12.2%/15.4% [6] 业务亮点 - 电子封装材料保持高品质及高市占率,优化海外产能布局 [6] - 复合集流体+可剥离铜箔技术打开长期成长空间 [6] - 高端服务器市场增长带动PCB载体铜箔需求 [6]
协创数据(300857):2Q2025超预期,静待算力租赁花开
财通证券· 2025-08-12 00:07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2] 核心观点 - 1H2025收入49.44亿元同比增长38.18% 归母净利润4.57亿元同比增长27.68% [7] - 2Q2025营收28.67亿元同比增长57.6% 归母净利润2.88亿元同比增长46.9% 超预期增长 [7] - 增长驱动因素:AI服务器及算力业务/物联智能终端新品/服务器再制造业务整合/存储业务协同 [7] - 总资产150.4亿元较期初增长105.95% 主要因算力业务投入增加 [7] - 启动香港联交所上市筹备 2024年境外收入占比50.59% [7] 财务数据 盈利预测 - 2025E营收110.07亿元(+48.5%) 净利润11.62亿元(+67.9%) EPS 3.36元 PE 22.94倍 [6] - 2027E营收181.29亿元(+21.4%) 净利润23.69亿元(+27.4%) EPS 6.84元 PE 11.25倍 [6] - 毛利率从2023年13.5%提升至2027E 21.6% [8] - ROE从2023年11.85%提升至2026E 29.31% [6] 运营指标 - 2025E固定资产周转天数19天 较2023年29天显著改善 [8] - 存货周转天数稳定在93-99天区间 [8] - 资产负债率从2023年52.4%优化至2027E 45.1% [8] 业务布局 - 重点发展算力租赁(Fcloud)/AI(CreaFlow/Qbeats/Mobile AI Agent)/具身机器人(Ominibot) [7] - 服务器再制造业务整合深化 存储业务与算力协同发展 [7]
保利发展(600048):销售排名稳居榜首,一二线投资占比超九成
财通证券· 2025-08-11 14:35
投资评级 - 报告对保利发展维持"增持"评级 [2] 核心观点 - 2025年7月公司签约金额180.1亿元,同比减少28.9%,签约面积91.0万平方米,同比减少37.2%,降幅与同梯队房企基本一致 [7] - 2025年1-7月累计签约金额1631.9亿元,同比减少17.9%,销售排名稳居行业榜首 [7] - 2025年1-7月销售均价20260元/平方米,同比增长12.1% [7] - 2025年1-7月公司累计获取27宗土地,一二线城市投资额占比超90%,投资强度为31.8%,较去年同期的13.8%大幅提升 [7] 盈利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1.9/56.2/60.2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43/0.47/0.50元 [6][7] - 2025-2027年PE分别为18.5X/17.1X/16.0X [6][7] - 2025年营业收入预计为2870.45亿元,同比减少7.9% [6] - 2025年净利润增长率预计为3.81% [6] 财务指标 - 2025年ROE预计为2.59%,PB为0.48 [6] - 2025年毛利率预计为14.0%,营业利润率为5.0% [8] - 2025年资产负债率预计为73.4%,流动比率为1.71 [8] - 2025年股息收益率预计为2.7%,分红比率为0.50 [8] 市场表现 - 最近12个月保利发展股价表现优于沪深300指数和房地产开发行业指数 [4]
医药生物行业投资策略周报:重视幽门螺杆菌疫苗胃癌防治的作用-20250811
财通证券· 2025-08-11 14:30
核心观点 - 胃癌在全球癌症死亡原因中高居第五位,尤其在亚洲、拉丁美洲以及部分非洲国家疾病负担沉重,亚洲预计将有超过1060万例胃癌病例占全球总数68%,其中中国和印度合计超过650万例占全球42% [6][7] - 全球约76%胃癌病例可归因于幽门螺杆菌感染,非洲女性归因比例达82%,亚洲男性为71%,实施有效筛查和治疗策略有望减少60%-75%病例 [7][8] - 幽门螺杆菌疫苗研发和普及是降低胃癌负担的重要方向,目前少数疫苗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8] 行业数据 - 截至2025年8月8日医药生物行业TTM-PE为50.25倍,相对沪深300溢价率278%,高于过去十年平均估值溢价率37个百分点 [11] - 2025年8月4日-8月8日医药生物板块下跌0.84%在27个子行业中排名第27位,仅医疗器械子板块上涨2.70%,医疗服务(-2.22%)和化学制剂(-2.04%)跌幅较大 [16][20] - 个股表现中海辰药业(41.29%)、诚意药业(35.81%)涨幅居前,奇正藏药(-16.11%)、海特生物(-14.61%)跌幅较大 [22][23] 投资机会 - 创新药海外BD趋势和国内政策新增量共振将提升产业链地位,重点关注三类机会:真创新能力新药公司、CXO等上游周期性回暖、AI医疗β机会 [9] - 具体标的包括舒泰神、恒瑞医药、信达生物等38家创新药械企业,覆盖小分子药物、生物制剂、抗体药物等多个细分领域 [9][10] 行业动态 - 阿斯利康C5补体抑制剂瑞利珠单抗获批NMOSD新适应症,每8周给药1次 [26] - 礼来小分子GLP-1R激动剂orforglipron治疗肥胖Ⅲ期研究显示36mg剂量组体重减轻12.4% [33] - 晶泰科技与DoveTree签订58.9亿美元合作协议,涉及肿瘤和代谢领域AI药物发现 [34]
英伟达野望:以Lepton打造全球算力聚合平台
财通证券· 2025-08-10 11:15
核心观点 - 英伟达通过收购Lepton AI打造全球算力聚合平台,旨在构建从硬件到终端客户的闭环AI算力生态[5][8] - Lepton平台采用轻资产模式,通过整合第三方GPU云服务商资源为开发者提供增值服务[8] - 该战略使英伟达从芯片供应商转型为算力服务商,掌握终端客户并开辟持续性收入来源[5][27] 英伟达收购Lepton的战略意图 - 2025年4月斥资数亿美元收购成立仅两年的Lepton AI,5月推出NVIDIA DGX Cloud Lepton平台[5][8] - Lepton在Semianalysis评级中位列黄金级,与Nebius、Oracle、Azure同级,仅次于CoreWeave[8][9][10] - 平台采用"高德打车"模式,聚合20余家GPU云服务商包括AWS、CoreWeave等[8][24][25] - 黄仁勋称目标为"打造行星级AI工厂",连接全球GPU提供商与开发者[5][8] Lepton平台的三方价值网络 对开发者的价值 - 提供统一开发环境,集成CUDA、NIM等英伟达软件栈,降低学习成本[14][16] - 支持跨云服务商自由切换,实时比价优化成本,避免供应商锁定[18][20] - 提供GPU全生命周期监控,节点健康状态可视化,集成预训练模型等工具[21][22][23] 对云服务商的价值 - 为中小云商提供分销渠道提高GPU出租率,合作伙伴包括AWS等20家厂商[24][25][27] - 大型云商面临"囚徒困境",担忧被排除在生态外导致客户流失[26][27] 对英伟达的价值 - 终端客户需注册英伟达账户,实现从芯片供应到客户直达的转变[27][28] - 开辟软件服务收入提升估值确定性,毛利率高于硬件销售[27][29] - 通过平台数据洞察AI开发趋势,优化芯片和生态产品[30] 行业投资建议 海外标的 - 核心关注NVIDIA、台积电、博通、AMD等算力基座厂商[5][31] 国内方向 - 液冷技术链:英维克、曙光数创等[5][31] - 电源设备:欧陆通、麦格米特等[5][31] - GPU/CPU厂商:海光信息、寒武纪、摩尔线程等[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