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

搜索文档
半年报出现乱码 瑞丰银行回应:系不同设备PDF阅读器差异
经济观察报· 2025-08-27 11:57
半年报文件技术问题 - 瑞丰银行2025年半年度报告在多个平台出现显示异常 包括手机端Wind 新浪财经和巨潮资讯网等第三方平台下载的PDF文件出现几十页乱码 [2][5] - 公司解释异常可能源于设备自带PDF阅读器兼容性问题或第三方平台通过爬虫技术抓取文件时格式转换错误 并非文件本身问题 [4][5] - 公司已采取解决措施 将原文字型PDF替换为图片型PDF文件 并排除上交所后台及文件本身问题 [9] 主要财务指标表现 - 基本每股收益0.45元/股 同比增长4.65% 稀释每股收益同步增长4.65%至0.45元/股 [6] - 扣非后基本每股收益0.44元/股 较去年同期0.39元/股大幅增长1282% [6] - 年化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9.30% 较去年同期10.84%下降0.54个百分点 扣非后年化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8.05% 较去年同期8.08%下降0.03个百分点 [6] 资产质量与风险指标 - 不良贷款率0.98% 较2024年末0.97%微增0.01个百分点 [7][8] - 拨备覆盖率340.28% 较2024年末320.87%提升19.41个百分点 显著高于150%的监管标准 [7][8] - 拨贷比3.34% 较2024年末3.10%上升0.24个百分点 [7] 资本充足水平 - 资本充足率14.11% 一级资本充足率12.93%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2.92% 均远高于10.5% 8.5%和7.5%的监管标准值 [8] - 流动性比例73.90% 显著高于25%的监管要求 存贷比79.64% [8] - 单一最大客户贷款比率2.37% 最大十家客户贷款比率22.81% 均低于10%和50%的监管上限 [8]
美团退款的钱去哪了?
经济观察报· 2025-08-26 15:04
退款问题类型 - 退款失败类订单用户可手动重新发起退款 [1][5] - 数年前订单仍显示退款中或审核中状态 [1][5] - 显示退款完成但退款金额为0 [1][5] - 显示已退款至原支付账户但实际未到账且时间戳完全一致 [1][5] 事件背景与影响范围 - 事件于8月24日在社交媒体爆发 用户发现多年未到账退款 [2] - 涉及2014年至2019年订单 2020年后亦有少量案例 [3] - 覆盖美团及大众点评App的餐饮、酒店、票务等业务 [3] - 用户反映人工客服排队达99+ 追回金额最高超4000元 [5][6] 平台回应与解释 - 官方称问题源于信息展示更新不及时或支付渠道异常 [3] - 部分退款因渠道异常转入美团余额 [3][6] - 系统存在历史遗留问题 可能因支付路径或第三方SDK漏洞导致 [9] - 2017年前余额记录无法查询 业务系统优先级偏向交易环节 [9] 典型案例细节 - 用户追回9年前退款 金额1000多元 [5] - 同一订单退款金额显示差异(254元与336元) [5] - VIP7级用户发现80多笔未退款订单 金额超4000元 [6] - 过期自动退团购券为重灾区 涉及2016年推出的服务 [6] 支付体系历史问题 - 2015年已有用户反馈退款被转入未获牌照的美团钱包 [10] - 2016年2月上线美团支付后遭监管举报 [10] - 2016年9月收购钱袋宝获取支付牌照 [10][12] - 曾因"二清"问题将资金划转至无资质关联公司 [11] 系统机制与溯源难度 - 退款流程涉及用户申请、第三方银行接口及状态更新 [9] - 资金与订单状态不同步导致溯源困难 [10] - 历史退款至余额记录出现数据变更(6笔减至1笔) [12]
科兴生物法律战复盘:两轮双头董事会七年之争
经济观察报· 2025-08-26 11:56
公司治理争斗背景 - 科兴生物因280亿元巨额分红和董事会纷争成为财经热点 公司2021-2022年营收超1300亿元 净利润超960亿元 并计划进行四轮分红总额超780亿元人民币[2][4] - 公司注册于安提瓜和巴布达 属于英美法系避税天堂 不对当地注册公司征收所得税[5] - 创始人尹某东长期实际运营公司 参与研制SARS灭活疫苗和新冠疫苗 李某强为医学博士出身的投资人[4] 第一轮双头董事会风波(2016-2025) - 2016年公司筹划私有化 出现两拨争夺方:潘爱华与李某强组合 vs 尹某东与赛富基金组合[7] - 2018年2月李某强方通过二级市场买入持股达32.3%成为第一大股东 提出新董事会5人名单并获得多数票[7] - 尹某东方在美国法院提起毒丸计划诉讼 争议持续7年直至2025年1月英国枢密院司法委员会终审裁定李某强方董事会有效[7][9] - 2019年因治理失效问题 公司股票被纳斯达克停牌 股价锁定6.47美元/股 错过2020-2022年疫苗股暴涨窗口[8] - 2025年2月新董事会名单调整 李某强担任董事长 奥博资本代表替换原董事成员[9] 第二轮双头董事会风波(2025年7月) - 赛富基金(持股18.87%)提议召开特别股东大会 选举新10人董事会 罢免李某强等董事[12] - 新董事会选举阎焱为董事长 尹某东任执行董事及CEO 李某强方拒绝承认合法性 宣布继续治理公司并探索香港上市[12] - 争议焦点在于股东大会主持权:李某强以法院禁令为由宣布休会 赛富基金主张由董事卢毓琳代为主持完成表决[13][14] 股东资格与投票权争议 - 尚珹资本与维梧资本(2018年7月由尹某东引入)的股东资格受质疑 被禁止行使投票权及获得分红[16] - 安提瓜法院颁布临时禁令禁止两家基金投票 但东加勒比上诉法院在股东大会前推翻禁令 允许其参与投票[16][17] - 李某强方以程序瑕疵质疑法院裁决有效性 但未提供实体理由推翻裁判结论[18][19] 公司治理法律机制分析 - 安提瓜公司法允许董事会出现空缺时由董事会自行任命新董事 无需经过股东大会投票[10] - 股东大会代为主持机制需满足:明确替代身份 短时间间隔 严格按原议程进行 不能临时增加审议事项[14] - 英美法系临时禁令机制用于叫停即将发生的行为 但时间敏感案件审理速度较快[16][18]
杀入新消费!舍得酒业低度酒新品未发先火,半年度业绩显韧性、近期股价暴涨
经济观察报· 2025-08-26 11:56
核心观点 - 公司业绩超预期复苏 净利润大幅增长 经营韧性显著 股价表现强劲 [1][2] - 公司推出首款低酒度畅饮型老酒新品 切入新消费赛道 获得市场高度关注 [1][6][7][8]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7.01亿元 归母净利润4.43亿元 [2] - 第二季度营业收入11.25亿元 同比基本持平 归母净利润9717万元 同比增长139.5% [2] - 公司成为贵州茅台之外又一家在二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正增长的白酒上市公司 [2]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大幅增长427.77% [3] - 总资产达124.07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5.12% [3] - 管理费用同比下降19.49% [3] 业务运营 - 电商渠道销售收入达3.36亿元 同比增长31.38% [4] - 互联网专属产品销量占比大幅增长 团购直销规模已超越2024年全年 [4] - 普通酒业务实现销售收入4.45亿元 同比增长15.86% [5] - 产品已登陆全球40个国家和地区 [4] - 东南亚市场销售收入同比增长50% 动销规模同比增幅达120% [4] 战略举措 - 2024年超前布局 通过主动去库存、稳价格等举措保障渠道健康与品牌价值 [3] - 推动渠道立体化拓展 加强数字生态营销体系建设 [4] - 聚焦价格管理 强化市场基础动作 稳固核心大单品价盘 [5] - 战略单品"沱牌特级T68"表现突出 在基地市场、省外重点市场位列高线光瓶酒品类前三 [5] - 以品味舍得、舍之道等产品为抓手 紧抓宴席动销 [5] 产品创新 - 计划于8月30日推出首款低酒度畅饮型老酒——舍得自在 [7] - 通过"基酒风味靶向遴选""高端老酒风味回填"等关键技术 实现"降度不减风味" [8] - 产品主打"轻负担、高风味"特性 契合当代消费者低度化、利口化需求 [8] - 产品打破"低度酒必寡淡"的固有印象 获得行业意见领袖高度评价 [8] 市场反应 - 自8月15日以来 公司股价在近7个交易日内累计涨幅达25.05% [8] - 8月25日公司股价盘中强势封板涨停 年内累计涨幅转正 [2] - 东吴证券、信达证券、国金证券等多家机构均对公司给予"买入"评级 [2][5] 行业背景 - 白酒行业正经历深刻的结构性变革 进入政策调整、消费结构转型与分化、存量竞争深度调整的"三期叠加"局面 [3] - 行业从"规模扩张"迈向"价值重塑" 中长期结构化升级趋势明确 [7] - 大众愈发追求"喝好酒"的消费趋势 [7]
动力电池“退役潮”前夜 格林美拟赴港上市
经济观察报· 2025-08-26 11:56
公司赴港上市计划 - 格林美正式启动H股上市筹划工作 计划开启"A+H"双融资模式[2] - 赴港上市主要目的是满足全球化发展需求 提升国际品牌形象和融资能力[2] - 公司2020年-2024年营收从124.7亿元增长至332亿元 但净利润波动较大[5] 财务业绩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332亿元 同比增长8.75% 净利润10.20亿元 同比增长9.19%[4] - 三元材料业务收入257.62亿元 同比增长10.24% 占总营收77.6%[4] - 电池回收业务收入74.37亿元 同比增长3.87% 占总营收22.4%[4] - 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94.96亿元 同比增长13.67% 净利润5.11亿元 同比增长12.1%[6] 电池回收业务 - 年废旧电池处理能力达数十万吨 回收处理退役动力电池占中国总量10%以上[2] - 年回收镍资源占中国原镍开采量20%以上 为全球最大动力电池回收企业[2] - 计划到2030年动力电池回收规模达到50万吨以上 销售规模突破100亿元[4] - 已与宁德时代 广汽集团 亿纬锂能 奔驰等多家电池厂商和车企达成战略合作[5] 行业背景与政策环境 - 2024年中国废旧锂离子电池实际回收量65.4万吨 预计2030年将达到424.6万吨[4] - 政策层面支持内地行业龙头企业赴香港上市 港交所降低H股最低发行门槛[3] - 国家发布新版《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 加强动态监管[6] - 欧盟电池法规第八章已于8月18日正式实施 对回收行业提出更高标准[6] 行业竞争格局 - 国内动力电池回收行业乱象丛生 鱼龙混杂[5] - 格林美作为规模最大的正规军企业 成为电池企业和车企合作的首选[5] - 行业主要挑战在于拓展回收渠道 提升回收拆解及再利用技术 并高度重视安全问题[5] 产业链上市热潮 - 除格林美外 宁德时代 欣旺达 海辰储能等多家锂电产业链企业均披露赴港上市计划[6] - 赴港上市热潮是产业资本战略和全球能源变革需求共振的结果[6] - 既反映资本市场对新能源产业的长期看好 又体现企业应对全球化竞争的主动出击[6]
深圳45岁:从华强北“一米柜”到全球“智造推手”
经济观察报· 2025-08-26 11:56
深圳产业转型与新一代企业战略 - 深圳企业从依赖"快"的资源整合和响应能力转向"快慢结合"模式 既要快速迭代又要深度创新 重新定义产业和自身定位 [1][5][29] - 华强北从"一米柜台"模式转型 从单纯贸易和价格竞争转向设计和服务竞争 高峰期单个柜台日资金流水达数百万元 曾诞生50多位亿万富翁 [2][9] - 深圳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突破2.5万家 机器人产业聚集超过7.4万家企业 总产值超2000亿元 南山区形成10公里长的"机器人谷"产业集群 [7] 新一代企业案例与业务模式 - 优必选工业人形机器人Walker S2仅用9个月完成迭代 依托深圳供应链可实现上午提出需求下午加工出零部件 与特斯拉等全球对手竞争 [7][8] - 酷赛智能为海外本土品牌提供手机全流程服务 利用深圳全球最密集电子元器件供应商和开模厂商 实现小批量定制和柔性制造 [9][19] - 嘉立创提供EDA/CAM工业软件到PCB制造一站式平台 采用自建自产重资产模式 自研AI订单系统使交付周期从数周压缩至12小时 打样成本从数千元降至几十元 [11][12][26][27] - 道通科技在深圳 越南和美国建生产基地 墨西哥工厂筹备中 汽车诊断设备全球市占率超越博世 家用充电桩获亚马逊加拿大站销冠 [3][18][24] - 欧冶半导体聚焦汽车主控芯片 龙泉560系列NPU计算效率比国际厂商高50% 工布565系列可将整车线束从3-5公里缩短至1公里内 [19][22][23] - 深元人工智能发布全球首个L4级智能体母体系统MasterAgent 坚持全链路国产化 支持自然语言生成多智能体协作 [3][24][28] - 智平方选择工业半结构化场景切入具身智能 避免复杂人机交互 聚焦机器人"打工人"定位 [15][16] 技术创新与研发投入 - 企业普遍放弃概念炒作 选择解决实体经济具体问题 从数字世界转向物理世界介入制造业 能源和交通领域 [15][22] - 研发投入持续增长 酷赛智能2024年研发投入增幅超40% 采用双轨策略分底层技术和新业务研发 研发人员数量接近生产工人 [25] - 产品力被视为核心竞争力 道通科技强调产品力是1渠道力和品牌力是0 资源向研发倾斜 [24] 全球化战略与市场定位 - 全球化模式从征服式转向赋能式 酷赛智能帮助海外品牌造手机 道通科技多国建厂贴近市场降低地缘风险 [19][24] - 市场选择聚焦海量车型 欧冶半导体覆盖90%年出货量2000多万辆中30万元以下车型 不做高端车高算力芯片 [20] - 技术路线坚持长期主义 欧冶要求芯片定义符合10-20年汽车智能化趋势 不做短期产品 [20]
合法合规享受税收优惠 维护公平竞争税收秩序
经济观察报· 2025-08-26 08:56
税收公平与营商环境 - 税收公平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基石和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1][2] - 打击骗享税收优惠旨在维护公平正义并推动统一大市场建设 [1][2] 税务执法行动 - 国家税务总局曝光4起骗享税费优惠违法案件 涵盖小微企业税收优惠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 涉农税费优惠和拆分收入骗享小规模纳税人优惠等类型 [2] - 税务部门常态化依法查处各类违规享用和恶意骗享行为 以维护公平竞争的税收秩序 [2] - 税务部门运用税收大数据进行精准监管 使得骗取税费和偷逃税款违法行为难以遁形 [2] 税收优惠政策与滥用 - 税收优惠政策作为国家宏观调控工具 旨在扶持特定行业 领域或群体发展并优化经济结构 [3] - 骗享税收优惠行为导致国家税款大量流失并侵蚀市场公平竞争基石 [3] - 骗享行为具有隐蔽性和欺骗性 如企业经营业务与优惠资质不符或夸大享受优惠范围 [3] 执法成效与数据 - 2021年至今年上半年全国累计新增减税降费9.9万亿元 预计到年底达10.5万亿元 年均新增超2万亿元 [2] - "十四五"以来税务部门共查处违法纳税人6.21万户 曝光典型涉税案件超1500起 [3] 政策部署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提出全面落实税收法定原则和规范税收优惠政策 [2]
拼多多发布Q2财报,“千亿扶持”生态效用显现,供需两侧实现高质量发展
经济观察报· 2025-08-25 12:02
财务表现 - 公司2025年第二季度营收1040亿元 同比增长7% [1][2] - 营收增速放缓主要由于高质量发展战略投入加大 [1][2] 战略举措 - 推出"千亿扶持"新战略 将惠商投入提升至千亿级别 为电商行业首次 [1][2] - 在"百亿减免"基础上升级 该政策推行一年已为千万商家节省上百亿推广费用 [3][4] - "电商西进"行动免除西部物流中转费 西部订单量同比增长超40% [4] - 专项团队深入农产区与产业带 实施定制化扶持 [5][6] 业务成效 - 农产品销量同比增长47% 时令水果增长51% 海鲜水产增长48% [6] - 00后农产品商家数量增长超30% [6] - 西部日用百货订单量翻倍 潮玩宠物用品订单增长60%以上 [4] - 618大促期间百亿补贴活动单日订单量超376万单 [10] 产业影响 - 云南昭通土豆加工成网红薯片 带动1.1万户农民增产增收 [1][6] - 义乌小商品通过平台数据支持实现单品利润4-5倍增长 [9] - 助力传统国货品牌完成年轻化战略转型 [9] - 第五届农研科技大赛吸引全球46支团队参赛 推动AI种植等前沿技术落地 [12] 管理层表态 - 公司坚持长期主义 专注高质量发展与生态建设 [2][12] - 短期业绩波动属正常 更注重长期价值创造 [2] - 将持续投入提升用户体验和产业升级 [12]
科技金融战略成效突显,华林证券2025上半年实现净利润3.36亿元,同比增超172%
经济观察报· 2025-08-25 12:02
核心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8.35亿元,同比增长35.15%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3.36亿元,同比增长172.72% [1] - 第二季度营业收入环比增长超57%,净利润环比增长超226% [1] 财富管理业务 - 财富管理业务营业收入5.03亿元,同比增长34.92% [2] - 线上财富管理业务收入同比增长超47% [3] - 权益基金销售额同比增长113.75%,受益于智能推荐算法对用户风险偏好与产品特性的精准匹配 [3] - 通过客户分层模型实时捕捉用户多维画像与动态需求意图,延长客户生命周期并提升黏性 [2] - AI股票组合优化、实时舆情追踪等技术实现毫秒级响应,大数据波动预测优化智能化风控体系 [2] 自营业务 - 自营业务收入2.20亿元,同比增长19.57% [3] - 依托自研金融大模型准确把握行业景气度与个股估值情况 [3] - 借助量化数据分析工具精准把握择时与做市交易机会,系统化捕捉债券市场交易机会 [3] 科技战略转型 - 以人工智能技术升级为核心发展主线,深耕数智化金融产品创新 [1] - 通过专利矩阵强化技术优势,围绕智能投研、量化交易等场景形成核心专利 [2] - 启动"全国菁英招募计划",覆盖30余个城市超20类核心岗位,为科技转型提供人才保障 [3] 未来发展规划 - 持续深化AI大模型在投研、服务、风控等领域的能力迭代 [4] - 探索联合科技公司、高校院所共建"金融AI联合实验室"攻克技术难题 [4] - 与同业机构共享合规框架与数据标准,推动行业科技应用规范化发展 [4]
赖清德进退失据,朱立伦以退为进
经济观察报· 2025-08-25 12:02
台湾地区政治动态分析 - 民进党在7月26日和8月23日两轮"立委"罢免中遭遇全面溃败 31名国民党籍立委全部过关且剩余任期内免于罢免挑战 [2] - 民进党党主席赖清德在败选后仅推出小幅人事调整 被批评为"不换纱布、不清伤口、不贴膏药"的摆烂行为 [5] - 国民党党主席朱立伦在罢免胜利后宣布交棒 并公开呼吁台中市长卢秀燕参选党主席但遭婉拒 [6] 主要政治人物表现评估 - 赖清德被评价为台湾地区历届领导人中水平最差 标签为"志大才疏" 在失败后表现为进退失据且不敢撤换行政团队 [1][8] - 朱立伦的公开呼吁行为被质疑为政治策略 旨在影响国民党主席选举进程 其是否恋栈将在9月5日前见分晓 [6][9][10] 媒体反应与舆论导向 - 绿营媒体《自由时报》社论承认民进党面临"严酷挑战" 并使用"全面溃败"表述 [3] - 蓝营媒体《联合报》发表社论严厉批评赖清德人事布局 认为其改革措施缺乏实质意义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