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虎嗅APP
icon
搜索文档
耳机半永久,怎么成了年轻人的新社交雷区?
虎嗅APP· 2025-08-28 10:15
文章核心观点 - 演员张维伊在真人秀中持续佩戴耳机的行为引发公众对"耳机礼仪"和当代社会耳机依赖现象的广泛讨论 [5][8][9] - 耳机已从功能性设备演变为职场工具、时尚配饰和心理依赖品 反映现代人社交习惯和消费趋势的变化 [16][22][34] 耳机佩戴现象的社会观察 - 张维伊在见岳父母、讨论生育问题及家庭聚会等亲密场景中持续佩戴耳夹式耳机 引发网友对其礼貌性的质疑 [5][8][9] - 《华尔街日报》报道显示医疗场所出现患者戴耳机就诊现象 BuzzFeed2019年文章指出服务业者面临与戴耳机顾客沟通的困境 [11][12] - 沃尔玛禁止面向顾客的员工佩戴耳机 但员工通过留长发等方式规避该规定 [14] 职场场景的耳机功能需求 - 约76%的职场人使用耳机屏蔽无效社交并保持情绪稳定 形成"社恐隐身衣"的职场文化现象 [16] - 研究表明听音乐可使软件开发者工作质量和效率提升约30% 同时显著降低压力和焦虑水平 [16][17] - 加州大学研究指出人类认知只能专注单任务 戴耳机听音乐实际是在不断转移注意力而非真正多任务处理 [18] 耳机产品的时尚属性演变 - AirPods从2016年初发布时被嘲讽为"塑料耳环" 发展为好莱坞明星和NBA球员使用的时尚单品和身份符号 [22] - 2024年2月米兰时装周出现模特佩戴装饰性耳夹式耳机现象 钻链和蝴蝶造型等元素使电子产品融入时尚领域 [27] - 耳夹式耳机在时尚博主测评中重点展示潮流属性而非性能 形成"先耳夹再耳机"的产品定位转变 [27] 耳机技术发展趋势 - AirPods Pro 2重量从5.3克降至AirPods 4的4.3克 产品设计强调"无感佩戴8小时"的舒适性 [32] - 主流蓝牙耳机搭配充电盒续航达30小时 单次充电聆听时间标准提升至5小时以上 [33] - 降噪技术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实现有选择性的环境音调节而非完全隔绝 [33] 健康与实用性的平衡 - 临床研究显示长期佩戴耳机可能导致噪声性耳聋或耳鸣 耳道感染风险增加约40% [31] - AirPods Pro 2新增临床级助听功能 可服务于轻度至中度听力损伤用户群体 [18] - 产品设计增加防尘、抗汗、抗水功能 扩展使用场景至健身房和雨天等环境 [32]
买蒙牛,不止在超市
虎嗅APP· 2025-08-28 10:15
核心业绩表现 - 上半年实现收入415.7亿元 经营利润35.4亿元 同比增长13.4% [2] - 经营现金流同比增长46.2% 经营利润率提升1.5个百分点至8.5% [2] 产品创新战略 - 推出超百款新品 覆盖常温奶/低温酸奶/鲜奶/冰淇淋/功能牛奶/婴儿配方奶粉全品类 [4][5] - 常温板块推出72款新品强化基础营养 高端鲜奶"每日鲜语"推出HMO儿童奶及零乳糖双蛋白产品 [6] - 特仑苏推出A2β-酪蛋白新品及沙漠有机纯牛奶 冠益乳推出"健字号"保健酸奶 优益C推出活性益生菌柠檬茶 [6] - 瑞哺恩婴儿奶粉采用母源MLCT技术 DHA含量提升48%且吸收率翻倍 [6] - 妙可蓝多推出奶酪小三角/云朵芝士/涂抹奶油奶酪 冰淇淋板块推出近20支新品 [8] - 获得中国专利银奖及2025年世界乳品创新奖 HMO自主研发技术国内领先 [10] 渠道升级策略 - 重构RTM模式 实现传统与新兴渠道无缝衔接 [13] - 会员店渠道推出定制化新品 冠益乳早8吨吨桶在山姆成爆款 特仑苏200ml装月销破1亿元 [13] - 成人奶粉线上份额第一 儿童奶粉稳居成长赛道首位 通过直播电商实现渠道突破 [15] - 与咖啡/茶饮/烘焙头部品牌战略合作 提供专业乳品解决方案 [15] - 应用经销商智能管理系统及"物码营销"技术 实现费用精准管控和产品流向追溯 [17] 品牌营销创新 - 联动《哪吒2·魔童闹海》全系产品 合作《长安的荔枝》/B.DUCK等IP实现跨界引流 [8] - 酸酸乳携《歌手》引发怀旧风 冰+品牌硬广投放NBA总决赛驱动销售转化 [8] - 特仑苏通过沙漠治理打造"种养加、草牧奶"产业链故事 有机系列实现逆势增长 [19][20] 可持续发展与管理 - MSCI ESG评级连续两年AA级 建成37座绿色工厂 承诺"零毁林"并开展包装回收项目 [22] - 持续推进精益化管理 在分红回购基础上开展新一轮回购计划回报股东 [22] - 坚持"消费者第一第一第一"价值观 推进"一体两翼"战略强化全产业链建设 [22]
00后,还有什么时代红利吗?
虎嗅APP· 2025-08-28 00:25
以下文章来源于星海情报局 ,作者星海老局 星海情报局 . 关注国产替代和中国品牌出海,每年写100个中国品牌案例,见证中国产业崛起!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星海情报局 (ID:junwu2333) ,作者:星海老局,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古话说"光看贼吃肉,没见贼挨打。" 这句话,放在现在也很适用,比如讨论"时代红利"的时候。 当我们讨论"时代红利",很多情况下,我们说的其实是"发展机遇"——也就是"贼吃肉"。 但也请别忘了,人这一辈子,想要发展,首先要学会在这个社会上生存。 "发展机遇",其实并非"时代红利"的全部,因为你还需要考虑到比较糟糕的那种情况:万一自己没有 赶上时代风口,是否还有机会过上体面的生活——这就是"贼挨打"了。 很多人认为过去的发展空间比现在大,这我不否认。 但要知道,过去的日子也是比较难过的。 以80/90年代来说:学校里,高等教育录取率仅有30%上下,算上中考筛选的话,如果你在90年代读 书,连续通过中考、高考筛选上大专、大学的概率其实不超过10%。 社会上,抢劫、强奸等恶性案件犯罪屡见不鲜,食品安全问题、环保问题、恶性事故层出不穷..... 同样都是失业,今天没工作了好歹可以送外卖、 ...
单季盈利“一键清空”,美团被迫亏损持久战
虎嗅APP· 2025-08-28 00:25
以下文章来源于海豚投研 ,作者海豚君 海豚投研 . 有灵魂的思考,有态度的研究!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海豚投研 ,作者:海豚君,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外卖大战三傻"中的第二家——美团于8月27日港股盘后也发布了2季度业绩,本季实际经营利润仅 仅2亿,远远低于预期。 外卖大战的影响远比预期更大,核心要点如下: 1. 补贴冲减配送收入: 本季度配送收入同比增速大幅跳水至仅2.8%。虽然对商家/消费者运费的减免 会体现为配送收入的减项市场已有预期,实际下滑幅度高于预期。 根据海豚的初步测算,本季的单均配送净收入环比应当下滑了1元以上。 这体现了大量补贴导致单量暴增后,为了确保有骑手完成配送,必须大幅增加骑手配送收入,这也会 体现到毛利率的明显下降上。 虽然营收规模加速增长,但本季新业务的亏损则让人意外地不增反降。其中除美团优选退出的利好 外,应当是"被迫"缩减了在新业务上的投入,以集中资源 应对 更关键的核心主业竞争。 5. 配送成本大涨,毛利率下降: 本季毛利率仅为33.1%,同比大幅下降8pct,导致毛利润额仅304亿 元,收入增长的同时毛利润同环比却都在下滑。 2. 到店并非无忧: 本季度本地商业的佣金和广 ...
早报 | 英伟达Q2营收467亿美元;美团利润大跌89%;日本辟谣将城市送给非洲国家;自闭症男童遇难机构首次正面回应
虎嗅APP· 2025-08-28 00:25
英伟达财报表现 - 2026财年第二季度营收467亿美元 同比增长56% 超出市场预期的460.58亿美元 [2] - 数据中心业务营收411亿美元 同比增长56.5% 超出市场预期的409.11亿美元 [2] - 净利润264.22亿美元 同比增长59% 大幅超出市场预期的234.65亿美元 [2] - 公司批准额外600亿美元股票回购计划 [3] - 首席执行官黄仁勋表示中国市场年增长率约50% 预计带来500亿美元商机 [27][28] - 公司强调提供的是复杂产品系统而不仅仅是芯片 具有能效优势 [31] 美团业绩与竞争态势 - 第二季度营收918.4亿元 同比增长11.7% 但经营利润大幅下滑89%至2.26亿元 [5] - 核心本地商业业务经营利润同比下降75.6%至37亿元 经营利润率下滑19.4个百分点至5.7% [5] - 销售成本增加27% 主要由于骑手补贴增加 [6] - 销售及营销开支增加51.8% 主要由于外卖和闪购业务的推广和用户补贴 [6] - 首席执行官王兴表示坚决反对行业内卷 强调坚持保证优质供给、稳定履约和合理价格 [30] 寒武纪市场表现 - 股价超越贵州茅台成为A股第一高价股 [11] - 上半年营业收入28.8亿元 同比增长4347.82% [11] - 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38亿元 成功扭亏为盈 [11] OpenAI架构重组 - 与微软的谈判陷入关键分歧 重组计划可能推迟至明年 [8] - 正修改原定持续至2030年的商业合同 旨在让投资者从利润分享转为持股模式 [8] - 若年内未能达成协议 软银可能取消100亿美元投资承诺 [8] 苹果产品定价 - iPhone 17系列起售价799美元 iPhone 17 Air起售价949美元 iPhone 17 Pro起售价1049美元 iPhone 17 Pro Max起售价1199美元 [9] - iPhone 17 Air和Pro型号较上一代溢价50美元 而基础版和Pro Max价格保持稳定 [9] 美国政府产业政策 - 考虑入股军工企业 特别点名洛克希德·马丁公司 [7] -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73%净销售额来自美国政府 其中65%来自美国国防部 [7] 娃哈哈股权变更 - 宗庆后直接持有的29.4%股权由宗馥莉100%继承 已完成工商变更登记 [10] 行业重要会议 - 2025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在贵阳举办 主题为"数聚产业动能 智启发展新篇" [26] - 华为和三大运营商等375家企业参展 聚焦数字基建、AI大模型和数据安全领域 [26]
查癌症也要看脸了?
虎嗅APP· 2025-08-27 13:37
文章核心观点 - AI驱动的无接触式健康检测技术,特别是基于面部等体表特征进行疾病筛查和预测的“AI相面”技术,正在医疗健康领域快速发展,中国公司爱云医在该领域展现出全球领先的潜力 [8][9][10] - 该技术结合了中医诊断原理与现代AI模型,旨在通过分析用户上传的面部、手部、舌部等照片和视频,实现多种疾病的早期发现和健康监测,覆盖超过110种肿瘤和1700多种其他疾病 [5][14][16] - 尽管技术应用前景广阔并已获得一定市场验证,但其在数据偏见、临床有效性验证、用户隐私保护以及跨文化/种族适用性等方面仍面临根本性挑战 [23][26] 公司技术与业务 - 爱云医的AI云诊平台是一种无接触式AI癌症筛查系统,用户需上传12张特定部位照片、一段30秒面部视频和一段语音自述,即可在24小时内获得健康检测结果 [5] - 该平台声称覆盖超过110种肿瘤和1700多种其他疾病,检测准确率可达80%到90%甚至更高,并能通过对比不同时段结果实现全生命周期健康数据实时监测 [5] - 平台技术基于中医“望诊”原理,将人脸、耳朵、舌头、手拆分为10万个位点,通过AI比对用户特征与患者数据库中的阳性特征来评估健康风险 [14][16] - 在AI云诊3.0版本中,公司可为使用者定制3D数字心脏,清晰显示心脏形态和血流情况,用于监测房颤、慢性心衰等问题 [10] - 公司业务已拓展至全球38个国家和地区,为超过120万人提供健康检测,去年收入超300万元,预计2025年业绩有望超过1亿元 [22] - 公司正在推进AI云诊系统作为二类医疗器械的注册事宜,其“猝死监测”工具已被保安公司等跨界企业应用 [25][26] 技术原理与比较 - 爱云医的技术原理锚定中医“望诊”,强调面诊、手诊、问诊、耳诊、舌诊五诊合一以形成交叉印证,每种疾病有单独模型 [16] - 监测急病时,模型会将视频每一帧画面放大100倍以分析皮下血流特征和流速,还原心脏跳动节奏,这被视为一种改变了形式的中医脉诊 [16] - 与之相比,哈佛医学院等机构的研究更侧重于生物统计学和衰老特征分析,使用FAD作为生物标志物 [16] - 哈佛团队开发的FAHR-FaceSurvival模型在癌症患者死亡风险预测中显示,风险最高组有50%患者在90天内死亡,风险最低组仅有2%患者死亡 [10] 行业应用与潜力 - AI“相面”技术被认为对医疗健康行业有颠覆性影响潜力,能够极大促进疾病早期发现 [7] - 该技术可将糖尿病发现时间提早5到15年,冠心病发现窗口提前5到25年 [10] - 早期发现癌症可大幅提升生存率,例如早期胰腺癌5年生存率可提高至70%以上,早期乳腺癌甚至可治愈 [11] - 诊断被视为医疗大健康的入口,由此可能开启万亿级市场 [25] 技术挑战与局限 - 技术在黑人等肤色较深人群中误差较大,主要因系统80%依赖图像识别且难以获取相关临床数据 [23] - AI模型多采用判别模型而非生成模型,导致泛化能力和可解释性相对较弱,在缺少数据的疾病和人群中表现欠佳 [23] - 面部整容等技术会影响结果准确性,例如鼻部矫正可能导致估算年龄平均偏高1.11年 [22] - 面部信息叠加健康数据,一旦泄露后果严重,存在隐私保护的重大挑战 [23][24]
中国四大巨头,加起来比不过日本制铁,凭什么?
虎嗅APP· 2025-08-27 13:37
中国钢铁行业产量与全球地位 - 2024年中国粗钢产量10.05亿吨 占全球总产量53.38% 连续5年成为十亿钢铁大国 [4] - 全球粗钢产量TOP10企业中 中国钢企独占6席 [4] 中国钢企盈利能力的挑战 - 中国最赚钱的四家上市钢企(宝钢、中信特钢、南钢、华菱钢铁)2024年净利润总和不及日本制铁一家 [4] - 宝钢股份净利润3.02亿元 南钢股份净利润16亿元 中信特钢净利润22.61亿元 华菱钢铁净利润20.32亿元 [6] - 日本制铁2024年归母净利润约合人民币164亿元 [6] 日本钢铁产业发展历程 - 日本钢铁产业在1946~1973年间爆炸式增长 1973年产量达1.19亿吨 [11] - 日本制铁经历多次合并重组 2019年由新日本制铁更名为日本制铁 [11] - 日本钢铁企业曾经历产能过剩阶段 2018年出现严重亏损 [7] 日本钢铁企业扭亏为盈的策略 - 深度介入铁矿石资源投资 与必和必拓、力拓、淡水河谷签订长期供应协议 [17] - 关停4座高炉 调整生产线 员工规模从1992年3.73万人减少至2015年1.43万人 [19][20] - 人均粗钢产量从约677吨/人提升至约2000吨/人 [20] - 优先生产高附加值钢材 如电工钢、镀锌板、镀锡板等 [17][21] - 2020年日本特殊钢产量占比20.96% 中国仅12.31% [25] - 与客户协商提高长期协议钢材价格 [25] - 2019财年亏损4061亿日元 2020财年扭亏为盈实现利润113亿日元 2021财年利润达8409亿日元 [26] 中国钢铁行业现状与挑战 - 2024年中国出口钢材1.107亿吨 平均价格755.4美元/吨 [29] - 呈现"量增价跌"态势 出口量增长但总金额下降 [31] - 严重依赖进口铁矿石 2024年进口铁矿砂及其精矿12.37亿吨 平均价格106.9美元/吨 [31] - 铁矿石前三大来源国为澳大利亚、巴西和南非 [31] 中国钢铁行业转型升级举措 - 宝武集团参与西芒杜铁矿项目 预计提高高品位矿石自给率3%~5% [33] - 成功突破技术壁垒 生产LNG船用殷瓦钢、圆珠笔钢、航母甲板钢等高附加值钢材 [33] - 国家持续推进供给侧改革 帮助钢铁企业转型 [33]
当上市公司决定拿全部身家理财炒股,说明什么问题?
虎嗅APP· 2025-08-27 13:37
公司投资决策与战略调整 - 公司宣布拟使用不超过120亿元进行委托理财和不超过18.3亿元进行证券投资,两项合计超过138亿元,但公司最新总市值仅为136亿元,投资总额超过市值[2] - 公司终止锂离子电池电解液项目,该项目总投资约16亿元,年产量40万吨,预计年均销售额超150亿元,净利润7.9亿元,曾被公司视为第二增长极[2] - 公司后续终止了原拟投入15亿元设立子公司进行证券投资的计划,并披露高额分红政策,未来三年拟每年进行2至3次分红,现金分红比例由原不低于可分配利润的10%提升至40%[6] 业务结构与经营表现 - 公司主营业务包括纺织品外贸(供应链服务)和新能源材料,2024年总营收389.56亿元,其中供应链服务业务占比94.38%,化工新能源业务占比5.4%[4] - 供应链服务业务以纺织服装出口为主,占供应链营收83%,覆盖轻工、五金、化工等贸易品类[4] - 2025年半年报显示营业收入185.97亿元,同比增长5.48%,归母净利润5.45亿元,增长10.85%,但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11.06亿元,同比下降31.06%[4] 行业环境与挑战 - 纺织品出口业务面临美国"对等关税"计划影响,2024年美国市场营收同比降低3.2%,且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复杂多变[5] - 新能源板块受锂电材料价格下跌影响,2024年营收同比减少43.46%,电解液价格下行,行业价格战激烈,盈利空间受压[5] - 公司证券投资累计公允价值变动损失超7000万元,在沪指上半年上涨2.76%的背景下仍录得亏损,投资能力遭质疑[5] 治理与战略问题 - 公司投资理财决策被质疑偏离企业核心使命,治理能力存在短板,不符合ESG治理原则要求的清晰战略定位和透明资本使用[5] - 公司行为被批评为短视化治理,资源从创新和主业转型转移至金融投机,可能削弱长期产业升级和核心竞争力[9] - 作为国内最大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生产企业,市场占有率居行业首位,其资本运作可能被业内视为风向标,引发误导效应[10] ESG评级与长期价值 - 多家评级机构给予公司低ESG评级,妙盈评级为C,商道融绿评级为B-,国证指数评级为B,反映公司在战略前瞻性、透明度和可持续治理方面的不足[12] - 公司需关注技术研发投入以提升能源效率、降低碳排放,并通过强化合规、开拓新市场稳定就业和客户信任,而非依赖金融投机[13]
新一轮智驾PK,迈入实战时刻
虎嗅APP· 2025-08-27 13:37
新一轮智驾竞赛集中爆发原因 - 监管加强和舆情事件拖后部分公司既定节奏[10] - 各家公司智驾技术底层依赖AI创新突破 时间起点相近[10] - AI底层技术套用于智驾需大量训练和调整 时间周期相对固定[10] - 公司担忧竞对优先发布技术 选择先发布基础版再优化策略[10] VLA模型技术突破 - VLA模型去掉规控时代多环节划分 实现从传感器到控制端单一完整模型[7] - 模型底层从CNN升级为Transformer 大幅提升对人类大脑模仿学习能力[7] - VLA模型下限已超过端到端模型上限 未来持续优化[6] - 相比VLM模型 VLA增加历史状态输入并输出可执行动作 应用于机器人控制和人机交互等领域[8] 思维链能力提升 - VLA通过语言媒介模仿人类思考模式 将驾驶决策分解为连贯推理步骤[11] - 分步推理提升复杂路况处理可靠性 例如识别校车后减速并检测儿童横穿风险[15] - 决策依据以可理解语言展现 增强系统可解释性和事故追溯能力[15] - 模型通过海量数据学习推理逻辑 获得泛化能力处理未知新场景[15] 实际道路表现 - 在立交桥下辅道人车混行场景 持续自我推理并将车速降至绝对安全范围[16] - 视线被遮挡路口感知对向电瓶车时 决策从控速升级为主动降速预留反应空间[18] - 丁字路口汇入前提前分析识别 降速后再汇入车流避免被迫变道[20] - 复杂十字路口综合天气和行人动态推理风险 以缓慢安全方式通过[22] 行业发展趋势 - VLA模型成本差异主要在芯片 15万元以上车型可适配 10万元级别车型通过优化有望搭载[26] - 智驾芯片将加强对Transformer支持 尤其在FP4和FP6精度算力优化[26] - 自研辅助驾驶系统需经历规则算法、端到端1.0到VLA过程 无法完全跳过发展阶段[26]
损耗降三成,物美Agent破解“生鲜出清”难题
虎嗅APP· 2025-08-27 09:36
AI在零售运营的应用实践 - AI系统自动为剩余商品定价 如西红柿7折 菠菜不打折 鳕鱼段8折 深入零售运营的补货、出清、门店管理等环节 [2] - 生鲜出清依赖人工经验 "一刀切"式打折如晚上八点统一五折 损失毛利且难以精细化管理 流程繁琐低效 [3] - 生鲜品类高频刚需 有POS、库存、会员等大量数据沉淀 流程改善价值立竿见影 是小而有价值的AI切入点 [4] AI动态出清体系实施 - 基于历史销量、实时库存、保质期和销售速率 叠加行业经验 AI模型自动计算最优折扣 实时生成促销单 [4] - 以肉品、叶菜、净膛鱼等日清商品和高客流门店试点 数据验证效果后小范围应用 复盘优化再扩大范围 [5] - 覆盖285家门店 实现实时数据跟踪 流程从巡店、拍照、审批、打印、贴标简化为仅需人工堆头摆放 [8] - AI"幻觉率"控制在千分之二以内 试点门店整体损耗率下降超过30% 员工投入服务顾客和优化陈列等高价值工作 [8] AI落地关键要点 - 数据是AI基础 解决数据孤岛高效方法是AI进行原始数据理解 大模型通过推理理解异常数据和行业知识 降低数据准备成本 [9] - 理解AI边界 不神化AI 选对场景获得十倍以上效率提升 AI优势在于理解业务数据和行业知识 [9] - Agent落地需打破现有SOP 以模型为中心重构流程 AI分担重复性工作 [9] - 业务团队高度参与 行业知识充分"喂"给AI 模型理解业务逻辑 团队从"人做事"转向"人监督AI+AI执行" 组织架构调整 [9] 具体场景解决方案 - 短保商品动态出清 按进货次数和销售反推剩余可售量 员工鲜度折损估算写成自然语言规则喂给模型 [10] - 结合库存、损耗、实时销售、剩余保质期等数据 AI每30分钟更新折扣策略 对比实际售罄与预测结果持续校正学习 [10] - AI出清策略达最佳员工70~80分水平 [10] - 多模态模型稳定性低于大语言模型 复杂动作识别准确率不高 提升多图数据准确率可单独描述再汇总或多图拼接输入 [11] - 多模态模型适合货架缺货巡检等简单二分类场景 带时序的复杂动作识别需下一代模型升级 [12] - 新品补货找过往"相似品"参照 业务专家预测经验写成提示词给AI 结合数据给出决策参考 据实际销售数据滚动修正 [13] - 爆品补货引入社媒抖音、小红书等热度数据 发现搜索量、点击率飙升品类 综合门店实时反馈、关联品类销量等数据做短期销量跳跃预测 [13] - 预测结果叠加到补货模型 给出靠谱补货决策参考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