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icon
搜索文档
小米、格力争“老二”,关键不在国内
小米与格力空调市场份额争议 - 小米与格力就2025年7月线上空调市场份额排名爆发争议 双方高管隔空论战 小米称其线上市占率16.71%超越格力位居第二 格力质疑数据真实性并出示相反证据[6][9][12] - 奥维云网数据出现前后矛盾 5月数据显示小米市占率18.02%高于格力的17.08% 但6月格力以17.32%反超小米的17.04% 7月格力16.41%进一步领先小米的13.50%[13][14] - 数据争议源于统计口径调整 奥维云网作为商业机构同时服务小米和格力 公信力受质疑 该机构2024年曾引发美的与格力"第一之争"[15][16] 空调行业格局变化 - 线下渠道维持美的、格力、海尔三强格局 线上渠道被小米等新兴品牌蚕食 2025年二季度小米空调出货量同比大增60% 格力消费电器业务出现负增长[7][18][30] - 全渠道市场份额仍由传统三强主导 2025年7月奥维云网数据显示美的29% 格力17% 海尔15% 小米10%位居第四[25][26] - 线上渠道销售额占比持续提升 2022年起稳定超50% 2025年1-5月接近60% 渠道变革对格力构成挑战[27] 企业战略与业绩表现 - 格力面临增长压力 2024年营收1900.4亿元同比下滑7.3% 空调业务占比仍达78.54% 多元化进展缓慢[20][21] - 小米采取低价策略和生态联动 空调价格较格力低25%(1800元 vs 2400元) IoT业务2025年二季度营收387亿元同比增长44.7%[24][31] - 美的2024年营收4090.8亿元增9.5% 海尔营收2859.8亿元增4.3% 两者空调业务占比分别为65.9%和17% 多元化程度更高[20][21] 行业发展趋势 - 空调行业面临产能过剩 2024年中国产量超2亿台 占全球70%-80% 低价化成为行业共识[29][31] - 出海成为关键增长路径 美的海外收入占比超40% 海尔超50% 格力仅15% 小米处于起步阶段[32] - 区域性需求波动显著 2025年二季度东北高温带动黑龙江线下空调销售额周增817.68% 吉林增788.4%[29]
前CFO怒喷斑马网络“圈钱上市”,阿里托举也止不住亏损?
股权结构与业务依赖 - 公司股权高度集中 阿里持股44.7% 上汽持股34.3% 形成双重绑定格局 [7] - 收入端严重依赖上汽集团 2022-2024年上汽收入占比分别为54.7% 47.4% 38.8% 2025年Q1回升至47.8% [10] - 采购端依赖阿里 2022至2025年一季度向阿里采购金额占比常年超50% [10] 财务表现与盈利能力 - 2022至2024年累计净亏损超26亿元 2025年一季度再亏15.82亿元 同比扩大7倍 [15] - 毛利率持续下滑 从2022年53.9%降至2024年38.9% [15] - 研发费用高企 2022-2024年研发投入分别为11.11亿 11.23亿 9.80亿元 占收入比例达137.9% 128.8% 118.9% [17] - 现金流紧张 截至2025年3月底现金及等价物约3.2亿元 全年研发运营消耗近10亿元 [15] 市场地位与竞争环境 - 在软件为核心的智能座舱解决方案领域市占率7.8% 收入7.41亿元 车载平台服务领域市占率11.2% 收入0.82亿元 均列行业第一 [16] - 行业前五合计市占率仅26.9% 市场高度分散 [16] - 智能座舱渗透率超75% 行业进入价格战阶段 硬件与软件利润率持续下滑 [17] 治理争议与用户口碑 - 前CFO夏莲公开质疑公司业务发展 称技术无门槛 上市动机为圈钱 并指责高管品行 [12] - 用户普遍反映系统卡顿 OTA升级失败 语音助手反应慢 导航崩溃等问题 [12] - 管理层分歧公开化引发投资者对公司治理与战略共识的担忧 [12] 业务规模与发展瓶颈 - 累计装机超800万辆 合作主机厂超60家 包括上汽 福特 东风等 [7] - 近三年收入徘徊在8亿元左右 规模效应未形成 [20] - 面临车企自研趋势挑战 德赛西威 中科创达等竞争对手已形成稳固护城河 [16]
易会满出事,涉及工行的两桩往事
核心事件 - 原工商银行董事长、原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因严重违法违规行为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调查 [4] - 调查直接关联康得新财务造假案及温州金融改革过程中的腐败问题 [4][5][9] 康得新案关联细节 - 康得新创始人钟玉通过工银系公司申请资金出境 结汇环节实际动用中植系资金并安排结构性融资 [5] - 因融资性质类似高利贷 钟玉与中植系产生债务纠纷且无法按期偿还 [5] - 中植系要求以康得新股权抵债 钟玉坚持借款对象为工商银行而非中植系 [6] - 工商银行与中植系存在长期合作关系 易会满在任期间试图保障中植系利益 [7] - 易会满通过居中布局促使康得新质押股权划转 间接导致该公司资金链断裂 [8] - 康得新及钟玉于2024年12月因多项罪名被判刑 包括欺诈发行证券罪、骗购外汇罪及背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罪 钟玉获刑15年并处罚金2020万元 [8] 温州金改腐败关联 - 温州金融改革过程中出现大规模寻租现象 [9] - 工行浙江省分行原行长沈荣勤及浙江省原副省长朱从玖案件与温州金改腐败直接相关 [9] - 相关资金安排与易会满主政工商银行时期的业务体系存在交集 [9]
泸州老窖“主动降速”,存货5年翻了3.6倍
白酒行业整体表现 - 2025年上半年A股20家上市白酒企业中仅5家实现营收正增长 仅5家实现净利润正增长 [5] - 营收和净利润同时正增长的企业仅3家 分别为贵州茅台 天佑德酒和五粮液 [6] - 行业调整自2024年开始 去年四季度半数酒企出现营收下滑 山西汾酒下滑10.24% 今世缘下滑7.56% 迎驾贡酒下滑5% [16][17] 泸州老窖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64.54亿元 同比下降2.67% 实现归母净利润76.63亿元 同比下降4.54% [11] - 二季度单季营收下滑7.97% 净利润下滑11.1% 较一季度下滑幅度加大 [18] - 销售回款179.5亿元 较去年同期201.62亿元减少约22亿元 经营现金流净额60.64亿元 低于同期净利润 [35] - 合同负债余额连续三年增长 从2023年上半年19.34亿元增至2025年上半年35.29亿元 [27] 盈利能力变化 - 毛利率在2024年上半年达到88.57%顶峰后开始下行 [21][23] - 净利率出现连续两年下滑 [23] - 销售期间费用率持续下降 [24] 存货与周转情况 - 存货规模从2020年6月末38亿元暴增至2025年6月末137.85亿元 五年增长3.6倍 [30] - 存货周转天数达1152天 [32] - 中高档酒类营收150.48亿元 同比减少1.09% 销量2.41万吨 同比增长13.33% 呈现量升价跌态势 [39] 产品与渠道策略 - 推出28度国窖1573应对低度化需求 布局高增长光瓶酒赛道 [41] - 国窖1573为核心高端产品 特曲系列腰部产品更适应当前消费环境 [39] - 经销商数量1791家 远低于山西汾酒3166家和舍得酒业2585家 [41] 历史业绩与目标对比 - 2023年设定营收增长15%目标并超额完成 2024年设定相同目标但实际仅增长3.19% [11] - 2025年经营目标改为"营业收入稳中求进" 未设具体数字 [11] - 2024年季度营收增速呈现高开低走态势 四季度同比下滑16.86% [13]
中国太平为何踏空“牛市”?
投资表现显著落后同业 - 2025年上半年年化总投资收益率仅为2.68% 同比下降2.59个百分点 净投资收益率3.11% 位列上市险企尾部 [5] - 综合投资收益率未年化口径为1.86% 同比下降3.72个百分点 [6] - 对比中国平安年化综合投资收益率接近6.2% 新华保险年化总投资收益率达5.9% 太平收益能力不足同业一半 [7][8] 权益投资策略执行偏差 - 宣称坚持"高股息+高成长"杠铃策略 但实际配置偏离银行股等高分红利基 错失结构性行情 [9] - 权益类资产占比含股票和基金从2024年底13.0%降至2025年6月底12.6% 同期新华保险达18.6% 中国人寿达13.6% [10][11] - 二季度市场波动中错误减仓 错过后续反弹 导致收益大幅落后 [10][12] 资产管理规模与结构变化 - 集团第三方委托管理规模下降5.3% 从2024年底1,022.50亿元降至2025年6月底968.69亿元 主因主动压降低费率业务 [9][10] - 集团内保险资金资产增长7.8% 从1.56万亿元增至1.68万亿元 但固收类配置占76.5% 权益类暴露不足 [10][11] 管理层频繁变动与组织挑战 - 2024年底以来集团管理层大幅调整 董事长更替为尹兆君 总经理李可东执掌财险与养老板块 [15] - 太平人寿核心管理层三个月内两度变更 原总经理程永红退休 赵峰接任两月后调离 由王旭泽临时负责 [15] - 太平资产2023年职工薪酬福利费用降至3.73亿元 较2022年4.49亿元下降17% 连续三年递减影响团队稳定性 [16][17] 投资体系与决策机制问题 - 人事频繁变动导致投资决策效率下降 新领导风格与投资理念磨合期拉长 [15][18] - 薪酬激励缺乏竞争力 投研人员流失风险上升 风险偏好趋于保守 市场反应速度落后 [17][18]
关于阿里造芯,有资深投资人是这样看的
文章核心观点 - 阿里造芯若定位为保障云业务供应链安全则可持续 若定位为独立盈利芯片业务则前景不乐观 [2][22] 阿里芯片发展历程 - 2018年收购中天微成立平头哥半导体 启动从架构设计到应用落地的完整自研路线 [8] - 2019年推出含光800AI芯片 宣称ResNet-50推理任务达78,563 IPS 能效500Ips/W 达业界第二名4倍和3.3倍 [9] - 2021年推出倚天710服务器CPU 采用128核Armv9架构 在SPECint2017测试中获得高分 [10] - 2026财年Q1前夕测试新款国产代工AI推理芯片 定位补齐大模型推理与云计算供给缺口 [4][5] 技术性能与生态挑战 - 含光800在杭州城市大脑项目中用4片替换40片GPU 延迟从300ms降至150ms [9] - 业内指出基准测试属针对性优化 无法等同多样化生产负载长期表现 [10] - 倚天710在部分数据库和Web服务测试中表现较好能效比 但全维度性能与生态完整度仍需时间 [16] - 缺乏成熟软件支持难成行业方案 需化解ISV与主流框架适配迁移成本 [17] - 英伟达优势在于CUDA生态与无缝兼容层 阿里玄铁IP更多面向物联网与边缘计算 [19] 投入与商业化定位 - 过去四个季度AI基础设施及产品研发投入超1000亿元 部分用于芯片研发 [6] - 未来三年将投入3800亿元建设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 包括芯片研发 [6] - 财报未单列芯片业务收入与投入 定位偏向战略储备而非市场扩张 [21] - 核心价值体现在为阿里云降低算力成本 提升供给稳定性 获得战略缓冲 [22] 制造与供应链 - 新款推理芯片选择国内晶圆厂代工 旨在对冲风险降低依赖 [15] - 代工产能充足性 良品率稳定性 与数据中心部署节奏匹配度决定商业化前景 [15]
桥水变成了中国的金融爱马仕
桥水在华业务表现 - 桥水在华对冲基金人气极高 富有的投资者需通过主要私人银行注入数十亿元资金才能获得购买资格 [2] - 多家银行要求客户至少持有1000万元(约140万美元)资产才能购买桥水产品 且可购金额仅占银行资产一小部分甚至无法购买 [2] - 2024年桥水在华基金回报率突破35% 管理资产规模去年增长约40%突破550亿元 [2] 产品策略与业绩 - 桥水采用"全天候增强策略" 结合创始人瑞・达利欧的风险平价策略与主动管理 [2] - 2024年前七个月在岸基金回报率达18% 自2021年成立以来年化回报率接近20% 最大回撤仅6.6% [10] - 主要投资中国本土资产 在股票、债券和大宗商品市场多元化布局 2023年黄金上涨带来助力 [10] 市场竞争地位 - 在岸管理资产规模突破600亿元 与中国最大量化对冲基金相当(如浙江九章资产) [10] - 竞争对手德劭集团和双西格玛管理规模仅50-100亿元 不足桥水零头 先锋集团已退出中国市场 [6] - 截至2024年7月31日 管理规模超100亿元的对冲基金平均回报率达18% 本土公司纷纷推出"全天候"主题基金 [11] 品牌与分销渠道 - 瑞・达利欧几十年频繁访华并看好中国投资潜力 使桥水在中国具有高品牌认可度 [7] - 产品通过招商银行、平安银行、中信银行及中信证券分销 成为吸引高净值客户的重要工具 [11] - 2024年某月新基金计划募资25亿元 招商银行获得15亿元销售额度 其余由三家机构瓜分 [11] 客户需求案例 - 中信银行客户需存入500万元才能获得购买200万元桥水基金的资格 部分客户转走存款表达不满 [3] - 招商银行部分客户即便提升资产至1亿元 最多也只能申购200万元桥水基金 额度较以往大幅降低 [11] - 投资者认为桥水基金"回撤低、收益稳" 能同时规避亏损风险和投资机会缺失 [12]
资金缩水超百亿,蔚来“降价保命”能盈利吗?
导语:"降价换销量" 已成为众多车企应对竞争的常规策略,这条路对有些车企是康庄大道,对其他车企也可能是走不通 的死胡同。 新能源汽车行业渗透率突破 45%、市场从 "增量争夺" 正在 转向 "存量博弈","增量抢食"的好日子彻底结束了。 现在车企想多卖几台车,最直接的办法就是降价,但这条路对蔚来 而言 , 是康庄大道还是羊肠小路,还要看市场 竞争的结果。 中期财报里,蔚来交了份 "表面好看" 的成绩单:二季度交付 7.2 万辆,同比涨了 25.6%;营收 190 亿元,同比 也有 9% 的增长。 可扒开数据细看,这些增长" 含金量"略显不足。不仅 上半年 继续亏损 ,汽车毛利率 也 只剩 10.3%,比去年同期 少了近 2 个百分点, 不到 特斯拉、理想 等车企的一半 。 蔚来的困境,其实是整个新能源行业陷入 "以价换量" 泥潭的缩影 , 车企们都在 "不降价丢份额、降价丢利润" 里 挣扎 。 而蔚来的问题在于,它既没特斯拉、比亚迪的规模成本优势,又丢了曾经引以为傲的品牌溢价,这场降价游戏,它 玩不起也输不起。 销量涨了, 但李斌 "食言"了 蔚来二季度的交付数据确实亮眼,环比激增 71.2%,但只要稍微了解 ...
神车停产,又一汽车巨头扛不住了!
日产GT-R停产与日系车衰落 - 日产GT-R正式停产 长达18年的生产周期结束 总产量近4.8万台 [4][5][13][18] - 该车型曾创下50场连胜纪录 被誉为"东瀛战神" 在《头文字D》和《速度与激情》等影视作品中具有标志性地位 [6][14][17] - 日产汽车最新季度全球销量同比下滑10% 连续4个季度亏损 上半年本土市场被铃木超越跌出日系车前三 [18] 日系车企集体业绩下滑 - 日本七大汽车制造商2025财年预计总营业利润下降约36% 损失约2.7万亿日元 [21] - 丰田汽车归母净利润同比暴跌36.9%至8413亿日元 本田汽车利润同比减幅达50.2% [20][21] - 日产汽车净亏损1157.6亿日元 三菱汽车退出中国市场 斯巴鲁和本田分别停产WRX STI和NSX车型 [18][21][24] 中国市场日系品牌销量萎缩 - 2025年上半年本田在中国市场销量31.52万辆 同比下滑24.2% 日产销量27.96万辆 同比下降17.6% [23] - 日系车面临技术代差扩大和用户心智迁移问题 市场份额持续萎缩 [24] 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爆发式增长 - 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1286.6万辆 同比增长35.5% 连续10年全球第一 [9] - 2025年1-7月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1087.3万辆 同比增长24.4% 市占率达68.6% [9] - 2025年7月新能源汽车销量126.2万辆 同比增长27.4% 渗透率达48.7% 1-7月累计销量822万辆 同比增长38.5% [28] 中国车企销量表现 - 比亚迪2025年1-8月累计销售286.39万辆车 同比增长23% 8月海外销售80464辆 同比增长146.4% [29] - 奇瑞集团8月新能源汽车销售7.12万辆 同比增长53.1% [30] - 零跑汽车8月交付57066辆 同比增长超88% 小鹏汽车交付3.77万台 同比增长169% 蔚来交付3.13万辆 同比增长55.2% [32] - 小米汽车8月交付持续超3万辆 理想汽车交付2.85万辆 岚图汽车交付13505辆 同比增长119% [32] 行业转型与技术变革 - 传统豪华品牌如沃尔沃、奔驰、奥迪重新调整电动化战略 转向与华为等中国科技企业合作 [27][28] - 新能源汽车行业从"烧钱竞赛"转向"质量生存"阶段 新势力品牌进入盈利攻坚期 [33][34] - 中国汽车工业告别"以市场换技术"时代 在电动化和智能化赛道建立技术壁垒 [11][24][26]
改造小微基金
以下文章来源于阿尔法工场DeepFund ,作者基哥 阿尔法工场DeepFund . 专注基金行业事件、产品和人物故事,探究背后的深层逻辑。 导语:业内已出现"内部招标""定制化策略转型"两种模式。 在公募基金行业中,小微基金始终是一个棘手的存在——这类规模长期保持在5000万元以下的基 金产品,不仅持续消耗着行业资源,更成为各家基金公司管理上的难点。 具体来看,这类基金大多存在三个典型特征:首先,成立之初募集规模有限;其次,后续业绩表 现平淡;再者,受投资者赎回影响,规模持续萎缩。 中小基金公司则普遍采用另一种打法——"定制化策略转型",其主要服务对象是保险机构。 对保险机构来说,参与这类定制合作具有明显吸引力:一方面,可直接介入投资策略的设计,明 确投资方向与操作规则,掌握更强主动权;另一方面,小微基金规模较小,通常在几千万元级 别,资金进出灵活,不仅能够快速应对市场变化,也更适合机构进行小规模资产配置,避免大额 资金对市场产生冲击。 而从中小基金公司的角度来看,它们在大规模产品管理上往往不具优势,但在提供灵活、高效的 定制化服务方面却潜力突出。因此,不少公司主动将"定制化策略转型"作为盘活存量小微基金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