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搜索文档
只打开“算法黑盒”还不够,货拉拉负责人又被约谈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2025-09-24 00:07
以下文章来源于一只传奇的狐狸 ,作者十尾狐 一只传奇的狐狸 . 专注于经济、历史,以及个人成长。 导语:当平台的"最优解"和司机的"生存需求"发生冲突时,谁该让步? 市场监管总局的官网挂出一条消息,说最近把货拉拉的负责人叫去谈了谈。 这事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毕竟货拉拉现在是咱们城市里拉货搬家的头号选手,几乎家家户户都用过。 但监管部门亲自出面约谈,而且点名要它遵守《反垄断法》,这背后的信号,值得咱们掰开揉碎了好好聊聊。 先说说约谈本身。 这不是货拉拉第一次被叫去"喝茶"。 往前捯饬几年,交通部门就因为它搞"一口价"把运费压得太低,让司机师傅们赚不到钱,狠狠批评过一顿。 这次换成了市场监管总局,规格更高,关注点也从"司机赚不赚钱"升级到了"市场公不公平"。 派单的算法到底偏不偏心? 核心就一句话:你货拉拉别仗着自己块头大,就搞些小动作,把同行挤兑得没活路,把司机和用户都当韭菜割。 这话听着有点重,但放在今天这个环境下,一点都不意外。 这几年,从网约车到外卖平台,再到现在的货运平台,监管的思路越来越清晰: 平台经济不是法外之地,你做大了,就得担起更大的责任,不能光想着自己赚钱,把上下游都搞得怨声载道。 那么,货 ...
负债逼近500亿,格林美赴港IPO:扩产还是“豪赌”?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2025-09-24 00:07
公司融资与资本运作 - 公司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书 开启新一轮资本动作[3] - 公司曾获中植系投资 2014年斥资24.17亿元认购6068万股 占比约4.16%[8] - 中植系于2022年初清空持股彻底退出股东名单 双方明确无股权、无业务、无利益往来[8] - 公司2022年7月于瑞士证券交易所发行GDR募资3.81亿美元(约24亿人民币)[18] - 此次港股上市拟募资用于金属资源产能建设、海外研发创新、全球营销中心建设及补充营运资金[10] 财务表现与债务状况 - 公司总负债从2022年232.6亿元飙升至2025年上半年486.5亿元 资产负债率从52.7%爬升至66.01%[13] - 一年内到期短期债务从141.62亿元攀升至258.97亿元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仅54.49亿元[1][13][14] - 营收从2022年293.32亿元增长至2024年332亿元 但净利润从2022年12.96亿元波动至2024年10.2亿元[9] - 毛利率2022年14.54% 2023年12.24% 2024年15.29% 2025年上半年跌至12.5%[9] - 新能源材料板块毛利率2025年上半年同比下滑3.58个百分点[9] 业务优势与市场地位 - 高镍前驱体2024年8系/9系出货12.66万吨 全球市占37.4% 为特斯拉4680电池、宁德时代麒麟电池核心供应商[15] - 电池回收2024年第三方回收35.9万吨(中国第一) 镍钴回收率超98%(行业平均90%)[15] - 城市矿山业务年处理电子废弃物100万吨 提炼钴相当于中国原生矿3.5倍 钨占国内开采量6%[15] - 与全球前十电池厂深度合作 包括宁德时代邦普循环、韩国ECOPRO(2024年采购额占比15.1%)、三星SDI(高镍前驱体独家供应商)[2][16] - 与特斯拉签订2026-2030年50万吨前驱体长单 牵手大众共建欧洲回收基地[16] 碳业务与ESG表现 - 2024年获得欧盟碳积分收入1.2亿欧元 占当年海外营收1.5%[17] - 制定2025年目标 计划将碳交易收入占比提升至5%[17] - 为每块退役电池建立碳账本 特斯拉退役电池回收可减少2.3吨CO₂排放(相当于种植127棵树)[17] - 碳足迹数据达国际车企供应链准入标准 未来或成欧美市场门票[17] 公司治理与股权结构 - 创始人许开华现任执行董事、董事长兼总经理 妻子王敏担任执行董事[17] - 许开华侄子许定邦任职副总经理 负责业务发展、销售及营销活动[18] - 许开华夫妇通过深圳汇丰源合计持有公司16.5%股份 已建立93家子公司[18] - 印尼子公司青美邦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持股63%[18] 关联交易与监管关注 - 2024年和2025年上半年前五大客户中有四家是供应商 交易额占当期总采购额比例分别为6.3%和2.7%[18] - 2022-2024年向Morowali集团采购镍矿28.7亿元 销售MHP41.2亿元[19] - 定价机制在LME镍价基础上浮动3%-5% 同期市场价波动达20%[19] - 深交所曾发函质疑是否存在低价买矿、高价卖货的利益输送[19] - Morowali持有公司印尼子公司25%股权 青山系为镍矿巨头[20]
短剧双“疯”:美国主妇疯狂氪金,中国团队疯狂“烧钱”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2025-09-24 00:07
海外短剧市场概况 - 2025年8月美国短剧市场收入达1.02亿美元,环比增长4.48% [5] - 中国公司包揽2025年上半年海外短剧收入前三:ReelShort(2.64亿美元)、DramaBox(2.33亿美元)、GoodShort(1.04亿美元) [9] - 行业预测海外短剧为"百亿美金蓝海"但依赖用户新鲜感和冲动消费 [4][34] ReelShort平台表现 - 以29.13%市场份额稳居美国短剧市场榜首 [5] - 连续38天霸榜美国Google Play娱乐应用免费榜 [6] - 2025年8月单月通过付费点播和会员订阅获得超5000万美元净收入 [21] - 上半年双端下载量达7764万次,行业排名第二 [21] 枫叶互动财务数据 - 2025年上半年营收27.60亿元,同比增长154.14% [9][37] - 从2024年同期盈利2293.34万元转为亏损4651.15万元 [9][37] - 2024年全年营收29.10亿元,净利润791.17万元,同比增长超3138% [13][14] - 2023年营收6.86亿元,净利润仅24.43万元 [14] 商业模式与运营策略 - 采用"中国内核+美式制作+快进快出"模式 [5] - 单部剧制作成本控制在30万美元以内,制作周期3个月 [20] - 通过Instagram、YouTube、Facebook投放广告获客 [21] - 目标用户为18-45岁女性,特别是全职妈妈群体 [21] - 建立好莱坞制作团队,故事背景完全美国化 [33] 行业竞争格局 - 2024年18款中国厂商APP跻身海外短剧投放TOP20 [23] - ReelShort上半年投放13.7万组素材,月均2.3万条 [22] - 点众科技旗下DramaBox月投放量达9万+ [22] - 枫叶互动被点众科技指控侵权 [39] 内容制作与创新 - 采用完全本土化制作策略,欧美口音和演员 [33] - 原创剧《The Quarterback Next Door》获Telly Awards戏剧类奖 [33] - 开始尝试互动剧、校园题材等新形式 [35] - 计划推出首部韩国本土自制剧 [36] 国内短剧市场对比 - 2024年国内短剧市场规模504.4亿元,同比增长34.90% [25] - 预计2025年达677.9亿元,2027年突破千亿 [25] - 红果短剧采用免费观看+广告变现模式 [27] - 红果短剧45岁以上用户占比超50% [28] - 2024年国内免费短剧市场规模约250亿元,同比增长150% [31] 成本与费用结构 - 2024年销售费用下降3.38%,研发费用下降28.61% [15] - 枫叶互动2024年销售费用约1624万元,研发费用约2468万元 [15] - 2024年短剧投流规模约330亿元,占收入65% [31] - 预计2025年投流规模接近400亿元 [31]
又一董事长突遭留置,臻镭科技股价大涨、净利暴增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2025-09-24 00:07
网易财经 . 有态度的中国财经门户。 以下文章来源于网易财经 ,作者网易财经 导语:刚套现4.4亿。 臻镭科技 董事长被留置 臻镭科技 9月21日晚间在 上交所 发布公告称,公司于9月21日从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长郁发 新家属处获悉,郁发新被 黄石市监察委员会 实施留置措施,暂不能履行董事相关职责。截至公 臻镭科技 表示,截至公告披露日,公司未收到相关机关对公司的任何调查或者配合调查文件,公 司亦未知悉留置调查的进展及结论,公司将持续关注上述事项的后续情况,并及时履行信息披露 义务、提示相关风险。 臻镭科技 称,上述事项不会对公司正常经营产生重大影响,董事长无法履职期间由董事张兵代为 履行公司董事长的相关职责,其他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均正常履职,公司及子公司各项生产经营 情况正常,资金账户正常。 据 臻镭科技 2024年年度报告披露, 郁发新,1975年3月出生,中国国籍,无境外永久居留 权,博士研究生学历,教授。2002年6月至2005年12月,担任 UT斯达康公司 高级研发工程 师;2006年1月至今,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教授;2017年5月至今,担任公司董事,股份公司 改制后至今,担任公司董事长。2024 ...
“固收+”的同质化困局,终于被量化撕开了一个口子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2025-09-23 02:39
以下文章来源于阿尔法工场DeepFund ,作者基哥 阿尔法工场DeepFund . 专注基金行业事件、产品和人物故事,探究背后的深层逻辑。 导语:追求绝对收益的"固收+"管理理念与量化策略对应的收益稳定性不谋而合。 种种迹象表明,"固收+"基金正受到越来越多投资者的喜爱。 根据前期披露的二季报基金规模数据显示,"固收+"基金存量规模达万亿,环比扩张 2.7%,其中二级债基的环比增幅达到4.7%。另外根据近期披露的中报数据,纯债基金的机 构持有份额较2024年末出现下滑,而"固收+"基金的机构持有份额明显上升。 "固收+"基金受到热捧的背后,与投资者在震荡市中对稳健收益的强烈需求有关。 近年来,A股市场波动加剧,银行理财打破刚兑,存款利率持续下行,传统低风险投资工具 的吸引力逐渐减弱。与此同时,权益市场的高波动性也让部分风险偏好较低的投资者望而却 步。 不过,在"固收+"基金规模和数量同步扩容的过程中,一个新的问题也随之浮现——多数基 金在设计思路、配置逻辑上高度趋同,同质化现象愈发明显。 如何在同类竞争中突围,成为摆在各家基金公司面前的一道难题。 当量化策略遇上"固收+" 事实上,今年以来,除了"固收+"基 ...
始祖鸟捅了“篓子”,遭殃的却是安踏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2025-09-23 02:39
核心事件与市场反应 - 始祖鸟在喜马拉雅山举办烟花秀引发舆论危机 品牌与艺术家蔡国强于9月21日分别发表道歉声明 但海外社交媒体版本被质疑态度不诚恳[4][5] - 事件导致安踏体育股价于9月22日大幅低开4.6% 盘中一度暴跌7.28% 收盘仍下跌2.22% 次日开盘继续下跌[6] - 安踏持有始祖鸟母公司亚玛芬体育39.5%股份 此次事件反映并购品牌管理风险[6] 公司并购战略与成效 - 2009年以3.32亿元收购斐乐中国业务 该品牌2014年扭亏为盈 2020年营收达174.5亿元(占安踏总营收49.1%) 2021年增至218亿元[11][13] - 2015年起加速并购:收购Sprandi(2015)、合资运营迪桑特中国业务(2016年出资1.5亿元)、收购可隆(2017)、牵头财团以46亿欧元收购亚玛芬体育(2019)、收购MAIA ACTIVE 75.13%股权(2023)[13] - 并购推动营收从2008年46.27亿元增长至2024年708.3亿元 16年增幅超15倍 净利润从2008年8.95亿元增至2024年156亿元[14] 业务结构与增长挑战 - 2023年安踏主品牌与斐乐合计营收554.09亿元 占总营收88.9% 其他子品牌仅贡献11.1%[16] - 2024年上半年营收385.4亿元(同比增长14.26%) 但净利润70.31亿元(同比下跌8.94%) 为近年首次半年度利润下滑[19][20] - 新收购品牌如MAIA ACTIVE在业绩与品牌影响力方面未达预期 与对标品牌Lululemon存在显著差距[18] 战略转型与国际化布局 - 2021年发布新十年战略 从"单聚焦、多品牌、全渠道"转向"单聚焦、多品牌、全球化"[21] - 海外扩张举措:2022年成立东南亚分公司 2023年在新加坡、泰国开设门店与子公司 计划一年内在泰国新增超10家门店 截至2023年11月 在菲律宾与马来西亚各有40家门店 新加坡4家[22] - 当前营收仍主要依赖国内市场 海外布局尚未形成显著贡献[22]
绝味鸭脖财务造假:卖鸭脖的靠装修赚钱了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2025-09-23 02:39
核心观点 - 绝味食品因2017-2021年未确认加盟门店装修业务收入导致财务信息披露违规 被实施ST 监管对财务信息失真行为采取"零容忍"态度 无论虚增或虚减均同等处罚 [4][5][7][8] - 公司加盟体系出现系统性收缩 门店数量减少超5000家 单店盈利恶化 营收和净利润大幅下滑 面临基本面困境 [13][14][16][17] - 部分投资者认为ST可能导致超跌机会 但公司商业模式面临结构性挑战 需区分价值陷阱与困境反转 [15][17][19] 财务违规事件 - 2017-2021年未确认加盟门店装修业务收入 少计营业收入占对应年度营收比例分别为5.48%、3.79%、2.20%、2.39%、1.64% 累计金额达数亿元 [4][10] - 通过员工个人银行账户走账 装修费游离于上市公司体系之外 时任董事长戴文军和财务总监彭才刚被处以罚款 [5][7][8] - 湖南证监局对公司处以400万元罚款 对戴文军罚款200万元 对彭才刚罚款150万元 合计850万元 [8] 监管环境变化 - 四家上市公司同日因财务造假被ST 反映监管对信息披露真实性要求趋严 注册制下"零容忍"成为新常态 [5][6][8] - 无论虚增或虚减收入 只要财务信息失真即实施ST 处罚执行机械化 没有通融空间 [6][7][8] - 东方通因连续四年虚增收入4.32亿元被强制退市 康美药业造假890亿元仍存活的旧标准已改变 [6] 加盟行业装修业务潜规则 - 装修费是特许经营模式中比加盟费更大的利润来源 行业普遍通过指定装修公司获取20%-30%差价 [10] - 许多加盟品牌将装修公司放在体外由实控人运营 利润不进上市公司体系 绝味装修业务在体内但收入未确认 [10] - 装修款由加盟商委员会支付 被视为加盟商互助行为而非上市公司经营业务 绝味招股书未列示该收入类别 [11] 公司经营状况恶化 - 2025年上半年营收28.2亿元 同比下滑15.57% 净利润1.75亿元 同比下滑超40% [16] - 在营门店10838家 较2023年底15950家减少超5000家 加盟体系系统性收缩 [13][14] - 单店月均销售额从高峰期3万多元下降至2万元左右 大量加盟店处于微利或亏损状态 [14] - 合同负债1.43亿元 同比下滑9.4% 加盟商管理收入2712万元 同比下滑明显 反映加盟商拿货积极性下降 [14] - 毛利率29.92% 低于周黑鸭58.6%和煌上煌31.96% 全品类收入下滑 禽类制品收入15.91亿元同比下滑20.8% [16] 投资者分歧与战略问题 - 部分投资者认为ST摘帽后股价有修复空间 当前市值92亿元较高峰期600亿元下跌85% 社保基金持仓1000万股 [15][17] - 公司坚持"万店战略"疯狂扩张 导致供应链与资金链承压 疫情期间未像竞争对手那样关店提质或开发新场景 [18] - 股权投资持续亏损 2022年亏损9421.85万元 2023年亏损1.16亿元 2024年亏损1.6亿元 [18] - 高营销投入未扭转颓势 上半年广告宣传费9231万元同比增加1420万元 销售费用率从8.9%攀升至10% [14]
背靠腾讯却被围剿10年,转转关了“自由市场”业务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2025-09-23 02:39
公司战略调整 - 转转宣布自9月22日起逐步关停C端自由市场业务 全面转向官方验业务模式[6] - 公司2019年转向C2B2C模式 导致C2C业务份额降至不足3%[23][24] - 新战略聚焦线下二手奢侈品交易 过去5年创造营收250亿元[9][40] 市场竞争格局 - 中国二手市场规模超3万亿元 闲鱼月活突破2亿 爱回收营收达163.3亿元[6][40] - 闲鱼2019年交易额1894亿元 同比增长94% 爱回收估值超25亿美元[26] - 抖音快手等新玩家入局 行业竞争持续加剧[6] 流量转化困境 - 尽管获得腾讯流量入口支持 但用户转化效率低下[19][33] - 注册用户超4亿但实际交易活跃度存疑 缺乏有效变现能力[11][15] - 对比测试显示闲鱼成交率显著高于转转[17][18] 母公司协同效应缺失 - 58同城缺乏电商基因 用户规模远逊于阿里京东[33] - 母公司2024年被曝裁员上万人 与头部互联网公司差距拉大[35][36] - 无法像闲鱼-阿里 爱回收-京东形成生态协同转化[33] 财务表现分析 - 2021-2025年累计营收超250亿元但未披露利润数据[9][10] - 2019年曾面临资金链断裂危机 仅能维持6个月工资发放[32] - 线下二奢业务虽规模较小但保证公司持续运营[40][41]
用户量大降约4800万,腾讯加持的轻松健康还“轻松”吗?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2025-09-23 02:39
核心观点 - 公司剥离轻松筹业务后用户量大幅减少近4800万 保险业务营收占比显著下降 正通过AI医疗转型寻求港股上市但面临毛利率下滑及技术产出不明朗等挑战 [2][5][6][8][9][10][18] 用户与流量变化 - 活跃用户数量从2022年7050万降至2025年6月2270万 减少4780万 降幅67% [6][7] - 用户流失主因是剥离轻松筹业务导致流量入口缺失 且用户分散于微信等多平台 [6][7][8] - 公司定义活跃用户为年度内登录、浏览或完成交易的用户 认定标准较宽松 [7] 财务表现 - 营收从2022年3.94亿元增长至2024年9.45亿元 2025年上半年达6.56亿元(同比增长84.7%) [10] - 净利润波动显著:2022年亏损910万元 2023年盈利9720万元 2024年盈利900万元 2025年上半年盈利8600万元 [10] - 毛利率持续下滑:2022年82.6% 2023年79.9% 2024年38.3% 2025年上半年32.5% [10] - 毛利率下降主因综合健康服务包毛利率从93.6%降至40.4%(外包服务采购增加)及筛查服务毛利率从93%降至51.6%(现场执行成本上升) [11] 业务结构转型 - 保险业务营收占比从2022年81.5%降至2025年上半年22.9% [14] - 数字综合健康服务成为新重心 产品包括数字医疗研究协助和综合健康服务包 [15] - 保险业务年化保费总额下降:2022年13亿元 2023年12亿元 2024年10亿元 2025年上半年5亿元 [16] - 截至2025年6月 合作58家保险公司 覆盖2620万投保人及2920万被保险人 总保费收入54亿元 [16] AI技术投入与产出 - 研发投入金额从2022年5281.7万元增至2024年7203.7万元 但研发占比从13.4%降至2025年上半年5.4% [9] - 研发团队90人 占员工总数43.3% 已注册58项发明专利和39项软件著作权 6个算法完成备案 [9] - 技术实际产出情况未明确披露 市场对技术投入产出比存疑 [9] 客户集中度与风险 - 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2022年75.4% 2023年71.7% 2024年65.6% 2025年上半年65.9% [15] - 最大客户收入占比2022年35.1% 2023年25.3% 2024年22.9% 2025年上半年25% [15] 战略与资本运作 - 为符合外资准入政策 2024年6月剥离轻松筹业务至非上市主体 转型AI+健康服务赴港上市 [5][6] - 2025年1月回购Genesis和阳光人寿股份 代价分别为350万美元和684.77万美元 [15] - 股权结构为创始人控制38.94%投票权 IDG持股17.75% 阳光人寿持股10.56% 腾讯持股0.91% [15] - 计划通过战略联盟、投资和收购推动海外扩张 重点关注大湾区及东南亚市场 [16][17] - 收购标的标准为年营收5000万元至5亿元或拥有技术/跨境优势 已筛选超十家公司但未确定具体目标 [17] 行业背景 - 互联网健康平台因业务合规性及外资结构倾向境外上市 如同业水滴公司(美股)和平安健康(港股) [5] - AI医疗市场前景被看好但集中度较低 需尽早抢占市场份额 [4]
骗贷超12亿,世纪华通董事邵恒为何“免罚”?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2025-09-22 00:07
案件概述 - 华能信托与徽商银行、深圳人保合作的"信保贷"业务涉及17亿元骗贷案,实际控制人迟金龙认罪认罚,案件于2025年7月进入庭审尾声[4][5] - 世纪华通原董事邵恒团队通过冒用人头方式骗取贷款12.7亿元,造成金融机构实际损失4.2亿元,但邵恒于2025年7月获不起诉决定[5] - 骗贷案暴露行业漏洞与监管难题,涉及央企信托、上市银行和头部保险企业[5] 业务模式与利益输送 - "信保贷"业务模式为华能信托通过金盈系列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募资,徽商银行负责贷款管理,深圳人保承担违约赔付责任[7] - 徽商银行业务负责人张川、刘成辰收受迟金龙476万元贿赂后放弃风控职责,未核实借款人真实身份与借款意愿[9] - 深圳人保车险直属支公司总经理邓椿默许迟金龙获取公章,为伪造保单提供便利,形成完整利益输送链条[9] 骗贷操作与资金挪用 - 迟金龙以年利率7.5%成本获取资金,加收0.5%-3%手续费转贷赚取利差,首笔人头贷伪造321名借款人,获取2512余万元贷款[11] - 邵恒团队通过员工支付好处费购买人头信息,收集200余人身份资料,为关联企业骗取贷款12.7亿元,仅归还本金8.3亿元和利息0.2亿元[11][12] - 迟金龙采取以新还旧策略,重复使用信贷人员信息申请新贷,甚至安排下属冒充深圳人保工作人员掩盖风险[12] 案件暴露与司法处理 - 骗局于2021年11月暴露,华能信托金盈30号第49期信托计划5亿元本金无法兑付,引发投资者集体诉讼[12] - 2023年4月警方立案侦查,迟金龙、张川、刘成辰等人被刑事拘留,迟金龙当庭认罪认罚,检方建议判处有期徒刑6年6个月[13][14] - 邵恒因自首、认罪认罚、退缴赃款4亿元(其中1.5亿元已发还华能信托)及名下3.4亿股世纪华通股票被冻结获不起诉决定[14] 机构风控与违规问题 - 徽商银行2021至2024年累计收到28张行政处罚单,罚没总额2279万元,2024年罚没金额达2135万元[17] - 2025年截至8月新增19张罚单,罚没金额超500万元,信贷风控漏洞突出,包括信贷资金违规回流、贷前调查不审慎等问题[17] - 数据治理问题显著,淮北分行因监管数据不真实、不准确被罚41万元,反映数据管理环节内控失效[18] 高层腐败与治理混乱 - 徽商银行三任董事长接连被查:戴荷娣收受财物超1500万元被判12年,吴学民因权钱交易致国有资产损失被查处,李宏鸣非法收受财物9085万元被判14年6个月[19] - 前副行长高广成因涉嫌受贿、违法发放贷款罪受审,进一步揭示治理层面系统性混乱[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