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长江商报
icon
搜索文档
兴发集团半年营收超146亿 8.55亿收购桥沟矿业完善产业链条
长江商报· 2025-09-18 00:02
质量荣誉与模式 - 公司凭借"一基双驱三融合"质量管理模式荣获第五届中国质量奖提名奖 该奖项为中国质量领域最高荣誉[2] - 共有78家组织获得提名奖 公司为其中之一[2][3]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46.20亿元 同比增长9.07%[2][5] - 归母净利润7.27亿元 较第二季度环比增长超30%[2] - 特种化学品板块收入26.15亿元 增长势头强劲[2][3] 特种化学品业务 - 电子化学品为核心重点 子公司兴福电子上半年营收6.72亿元 同比增长31.43%[3][4] - 归母净利润1.04亿元 同比增长22.37%[4] - 新产品包括磷化剂5000吨/年 乙硫醇3000吨/年 有机硅皮革100万米/年 有机硅泡棉15万平方米/年 市场开拓符合预期[4] - 在建项目包括次磷酸钠2万吨/年 磷系阻燃剂3.5万吨/年 五硫化二磷1万吨/年 预计成为新利润增长点[4] 磷矿资源扩张 - 以8.55亿元收购桥沟矿业50%股权 实现全资控股[2][5] - 磷矿资源储量从3.95亿吨增至5.8亿吨[2][5] - 桥沟磷矿设计产能200万吨/年 已取得采矿许可证[5] - 参股宜安矿业设计产能400万吨/年 预计2025年内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6] - 未来4-5年磷矿产能有望实现翻倍增长[6] 产业链建设 - 收购旨在完善磷化工上下游一体化产业链条[2][5] - 兴福电子推进4万吨/年超高纯电子化学品项目及3万吨/年电子级双氧水扩建项目[3] - 杨柳东磷矿探矿工作预计2025年底完成 力争明年取得采矿权证[6]
龙蟠科技获宁德时代60亿大单 加速国际化布局半年减亏超六成
长江商报· 2025-09-18 00:02
核心业务合作 - 控股孙公司锂源亚太与宁德时代签署协议 2026年第二季度至2031年期间供应15.75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 合同金额超60亿元[1][3] - 2025年1月与宁德时代签订年度采购协议 年度采购上限设为70亿元[4] - 2025年1月与Blue Oval签订供应协议 2026年至2030年期间提供磷酸铁锂正极材料[4] - 2025年5月与楚能新能源签署战略协议 合同总销售金额超50亿元[4] - 2025年6月与EveEnergy Malaysia签署生产定价协议 合同总销售金额超50亿元[4]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36.22亿元 同比增长1.49%[2][6] - 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亏损0.85亿元 亏损额同比缩小61.70%[2][6] - 亏损收窄主要得益于降本增效策略执行 行业整体处于周期底部[6] 产能布局 - 拟定向增发募集资金不超过20亿元 用于11万吨和8.5万吨高性能磷酸盐型正极材料项目[5] - 国内拥有江苏金坛 天津宝坻 四川蓬溪 山东菏泽和湖北襄阳五处生产基地[5] - 印尼生产基地一期3万吨项目2025年开始批量生产 二期9万吨项目积极建设中[5] 战略发展 - 合作协议有助于巩固海外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市场先发优势[3] - 2025年上半年与LG新能源签订长期供货协议 并与多家电池制造商锁定供应协议[3] - 产线建设优先满足第四代超高能量密度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生产[5]
北方华创业绩高增市值年涨1200亿 大基金有序退出十年扶持浮盈182亿
长江商报· 2025-09-18 00:01
股东减持与股价表现 - 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大基金)于2025年7月28日至9月15日减持北方华创259.19万股,持股比例降至4.999932%,不再是持股5%以上股东 [2][4] - 减持后大基金持股3620.39万股,按当前股价计算持股市值约140.9亿元 [8] - 尽管大基金减持,公司股价近一年上涨80%,市值增加约1200亿元至2819亿元 [3][14] 大基金投资历程与收益 - 大基金通过2016年及2019年两次定增合计出资15亿元参与北方华创融资,占两次募资总额29.24亿元的51.30% [5][6] - 2019年底大基金持股比例为10.03%,通过2020年、2023年及2025年三次减持累计套现56.10亿元 [7] - 大基金十年投资浮盈约182亿元,预计未来将继续有序退出 [3][9][10] 公司业务发展与资本运作 - 公司由七星电子与北方微电子2016年战略重组成立,成为中国规模最大、产品体系最丰富的半导体设备上市公司 [11] - 通过2016年、2019年及2021年三次定增分别募资9.24亿元、20亿元和85亿元,用于半导体装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建设 [5][12] - 主营业务包括电子工艺装备(半导体装备、真空及新能源装备)和电子元器件(电阻、电容、晶体器件等) [12] 研发投入与技术成果 - 2022-2024年研发投入连续增长,分别为35.66亿元、44.10亿元和59.51亿元 [12] - 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29.15亿元,同比增长30.01%,累计申请专利9900余件,授权5700余件 [12] - 2025年上半年立式炉、物理气相沉积(PVD)设备达成第1000台交付里程碑,刻蚀设备此前已实现同等目标 [13] 财务业绩表现 - 2017-2024年营收从22.23亿元增长至298.38亿元(累计增长12倍),净利润从1.26亿元增长至56.21亿元(累计增长43倍) [14]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61.42亿元(同比增长29.51%),归母净利润32.08亿元(同比增长14.97%) [3][14] - 公司盈利能力持续增强,营收和净利润保持两位数增速 [3][14]
华勤技术赴港上市深化全球布局 半年境外营收393.8亿占46.9%
长江商报· 2025-09-18 00:01
赴港上市进展 - 公司已向香港联交所提交H股上市申请 中金公司和BofA SECURITIES担任联席保荐人 [2][3] - 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研发投入 全球战略投资和垂直整合 营运资金补流等用途 [2][3]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839.39亿元 同比增长113.06% [6]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18.89亿元 同比增长46.30% [6] - 2025年上半年扣非净利润15.09亿元 同比增长47.95% [6] - 2024年度营业收入1099亿元 首次突破千亿 同比增长超28% [6] - 2024年归母净利润29.26亿元 创年度新高 [6] 境外业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境外收入393.8亿元 同比增加92% [2][4] - 境外收入占总收入比重达46.9% [2][4] - 境外毛利率8.39% 较境内高1.36个百分点 [4] 资产状况 - 2025年上半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资产235.93亿元 较2024年末增长4.65% [5] - 2025年上半年末总资产949.86亿元 较2024年末增长24.50% [5] - 境外资产446.24亿元 占总资产比例46.98% [5] 业务布局 - 构建China+VMI全球双循环制造布局 海外产能占比10%-15% [4] - 越南和印度实现多品类规模量产 墨西哥工厂处于最后交割阶段 [4] - 产品涵盖移动终端 计算及数据业务 AIoT 汽车电子及工业等智能产品 [4] 研发投入 - 2022-2025年上半年累计研发费用约177亿元 [7] - 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29.63亿元 占总收入3.53% [7] - 拥有超3300项国内注册专利 逾50项国际注册专利 近2000项软件著作权 [7] 产品收入结构 - 2025年上半年高性能计算业务收入506.29亿元 [7] - 智能终端业务收入268.02亿元 [7] - AIoT及其他业务收入33.15亿元 [7] - 汽车及工业产品业务收入10.4亿元 [7]
源杰科技推激励324名骨干半价买股 产品结构优化半年净利劲增3.3倍
长江商报· 2025-09-18 00:01
股权激励计划 - 公司于2025年8月29日披露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拟授予63.45万股限制性股票,占总股本0.74%,其中首次授予50.76万股(占80%),预留12.69万股 [3] - 首次授予324名骨干员工,授予价格为149.09元/股,相当于草案公告前1个交易日股票交易均价298.17元/股的50% [1][3][4] - 激励对象包括5名高管各获授1万股,1名核心技术人员获授7000股,其余318名业务骨干合计获授45.06万股 [3] 员工覆盖与股票来源 - 激励对象324人占公司员工总数600人的54% [6] - 股票来源为二级市场回购或定向发行,公司于2024年2月启动回购计划,截至2025年2月累计回购45.21万股,支付资金5540.94万元 [6] 历史激励计划 - 2024年9月以65.96元/股向176名激励对象授予45.74万股限制性股票,2025年7月向191名对象授予11.43万股预留股票 [6] - 2020年9月通过员工持股平台欣芯聚源持有公司2%股份(126万股),其中潘彦廷占11%、王昱玺占7.5%、王兴占7%出资比例 [9] - 2021年7月向106名对象授予151.15万份股票期权,行权价格51.11元/股,后因2023年利润分配调整为36.04元/股 [9] 高管持股财富 - 程硕、陈振华、陈文君各直接持有30.0825万股,按380元/股价计算持股市值达1.14亿元 [10] - 潘彦廷直接持股财富4064.48万元,通过员工持股平台间接持股13.86万股,总财富9331.28万元 [10] - 王兴间接持股8.82万股,总财富4367.72万元;王昱玺间接持股9.45万股,总财富6131.3万元 [10] 经营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05亿元,同比增长70.57% [10] - 归母净利润4626.39万元,同比增长330.31%;扣非净利润4537.74万元,同比增长379.16% [10] - 业绩增长主要受人工智能应用拉动,数据中心高毛利率业务大幅增加 [10] 股价表现 - 2025年4月9日股价低点88元/股,9月17日盘中最高388元/股,区间涨幅达3.41倍 [11] - 自2025年4月低点以来累计上涨约3.3倍 [2]
捷强装备主业承压推4690万跨界并购 标的估值溢价1656%承诺三年赚5500万
长江商报· 2025-09-18 00:01
收购方案 - 公司拟以现金4690万元收购山东碳寻新材料有限公司51%股权 交易完成后山东碳寻将成为控股子公司并纳入合并报表范围 [1][2] - 山东碳寻整体估值为1.03亿元 评估增值率达1656.72% 净资产账面值586.32万元 评估增值9713.68万元 [1][3] - 交易设置业绩承诺 2025年至2027年累计净利润不低于5500万元 且任一年度净利润不为负 [1][3] 标的公司财务与业务 - 山东碳寻主营纳米级碳材料研发生产销售 主要产品为碳纳米管导电浆料 成立于2023年 [3] - 2024年营业收入1765.27万元 净利润85.79万元 2025年前五月营业收入6410.03万元 净利润612万元 [4] - 截至2025年5月末总资产1.03亿元 总负债9718.23万元 净资产586.32万元 资产负债率94.3% [4] - 存在待清偿资金拆借1481.75万元 均与武汉碳翁关联方相关 约定2025年12月31日前清偿 [4] 收购方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07亿元 同比增长1.44% 净利润亏损868.66万元 同比下降798.61% [5] - 2020年至2024年净利润分别为1亿元/3099.48万元/-1742.56万元/-6790.42万元/-2.78亿元 三年半累计亏损3.72亿元 [1][5] - 2025年上半年核辐射监测设备销售收入7832.70万元(同比+19.5%) 生物检测设备销售收入347.82万元(同比+126.68%) 液压动力系统销售收入261.75万元(同比-89.11%) [6] 战略动机与风险 - 收购系跨界进入纳米级碳材料领域 公司原主营核生化安全装备 存在跨界经营风险 [1][3] - 公司称收购基于对纳米级碳材料前沿方向的充分调研 旨在扩大收入规模、增强盈利能力并实现资源整合 [6] - 核辐射监测产品因市场竞争激烈导致毛利率下降 液压动力系统因订单减少及价格调整导致收入与毛利大幅下降 [6]
恒为科技订单减少中期净利降75% 坚定智算升级战略拟购AI新贵突围
长江商报· 2025-09-18 00:01
收购交易概述 - 恒为科技正筹划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数珩科技75%股份 同时拟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 交易完成后数珩科技将成为控股子公司[1][5] - 本次交易预计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 公司股票自9月17日起停牌 预计停牌时间不超过10个交易日[5] - 交易对手方初步确定为张继生等7方 张继生通过持股61.40%的上海译振信息科技合伙企业控制数珩科技[6] 标的公司数珩科技背景 - 数珩科技是专注于企业级场景化AI解决方案的服务商 核心是将GPT技术应用于企业业务场景[1] - 公司核心技术为S-GPT AI超算引擎 产品包括数智人 AI陪练等八大应用 服务于快消 汽车 金融 教育等行业[7] - 曾于2024年10月获得容亿投资数千万元融资 资金用于技术研发 大模型训练及商业化[2][6] - 2022年率先训练可本地化部署的S-GPT大模型 2023年3月成功上线并完成部署[7] 恒为科技经营状况 - 2024年归母净利润2684.91万元 同比下降65.92%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1781.56万元 同比下降75.16%[3][9]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4.88亿元 同比下降23.19% 智能系统平台业务因智算订单减少收入下滑 网络可视化业务收入增长但毛利率下降[9] - 公司主营网络可视化(53.67%)和智能系统平台(46.24%)两大业务 是国内网络可视化领域技术领先厂商[8] 战略动机与行业背景 - 收购是公司应对经营压力实施的外延式并购 旨在加码AI智算布局[1][5][10] - 公司坚持智算升级战略 深化网络可视化AI技术应用 加大国产化算力一体机研发投入[9] - 在AI技术和算网协同趋势下 公司最早提出从网络可视化延伸到智算可视化 提供国产算力集群解决方案[8]
爱柯迪做强主业11.18亿重组将落地 开发新产品净利5.73亿连增三年半
长江商报· 2025-09-17 23:58
交易概述 - 公司拟以11.18亿元收购卓尔博71%股权 交易已获证监会批复并进入实施阶段 [1][2] - 标的公司评估值为15.76亿元 增值率达118.48% [3] - 配套融资不超过5.2亿元 用于支付现金对价及交易费用 [1][2] 财务影响 - 收购后预计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增长16.24%和12.02% [1][8] - 资产总额和所有者权益将达171.63亿元和10.04亿元 增幅分别为15.95%和11.78% [1][8] - 标的公司承诺2025-2027年扣非净利润合计不低于4.725亿元 [4] 业务协同 - 双方均属汽车零部件行业 卓尔博主营微特电机精密零部件 [4] - 并购可丰富产品矩阵 发挥产业资源、全球化战略及研发技术协同效应 [4] - 卓尔博2024年营收10.51亿元 净利润1.54亿元 2025年上半年营收5.6亿元(同比增21.51%) [4][5] 公司运营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收34.5亿元(同比增6.16%) 净利润5.73亿元(同比增27.42%) [1][6] - 每年开发新产品超400种 形成寿命期预测销售收入超100亿元 [6] - 月销售产品超3000个料号 设备利用率超85% 全球化布局覆盖北美、欧洲及东南亚 [6][7] 行业战略 - 并购系汽车零部件产业整合 强化新能源汽车+智能驾驶产品线 [1][4][6] - 墨西哥工厂已实现北美市场就近供应 有效降低物流成本及贸易风险 [7] - 通过全球化生产基地网络构建"战略前置、区域协同、快速响应"制造体系 [6][7]
广安爱众“0元购”奇台恒拓90%股权 标的总资产逾8亿尚无收入净利亏损
长江商报· 2025-09-17 23:58
业务拓展 - 公司拟以0元价格收购奇台恒拓90%股权以拓展风力发电业务[1][3] - 标的公司奇台恒拓主要资产为400MW风电项目 目前仍处于在建阶段且尚未产生收入[3][4] - 公司与瑞能电力将共同对奇台恒拓增资4.45亿元 并按持股比例承接原500万元注册资本实缴义务[3] 财务数据 - 奇台恒拓2025年上半年末资产总额8.17亿元 净资产498.67万元 上半年营业收入0元 净利润亏损0.13万元[1][4] - 标的公司2024年末资产总额1.58亿元 净资产-1.19万元 当年营业收入0元 净利润59元[4] - 400MW风电项目总投资控制在16.2亿元 截至2025年8月底工程进度达80%-100%[4] 公司经营 - 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14.39亿元同比下降0.32% 净利润7769.37万元同比下降35.67%[1][6] - 公司主营业务为水电气公用事业运营 新能源开发属于成长性业务[5] 重大诉讼 - 公司及子公司爱众资本一审被判向西藏联合支付股权及债权收购对价合计6.17亿元[1][8] - 诉讼源于2015年《出资协议》约定的项目收购义务 涉及甘肃地区三个能源项目[8] - 公司表示将依法提起上诉 认为收购义务不成立 最终影响取决于法院生效裁判[9][10]
广汽集团前8月仅完成销量目标44% 与华为联合打造全新品牌“启境”
长江商报· 2025-09-17 09:03
公司与华为合作 - 广汽集团与华为联合打造全新高端智能新能源汽车品牌正式定名为"启境" 近期将正式发布[1] - 华望汽车技术(广州)有限公司于2025年3月18日成立 注册资本15亿元 由广汽集团全资持股[1] - 启境汽车全系搭载华为乾昆智能技术 涵盖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等核心功能[1] - 首款产品定位30万级豪华智能新能源车 提供纯电和增程两种动力形式 预计2026年推出实车[1] - 华望汽车规划两款车型 分别为轿车与SUV 动力形式涵盖纯电与增程 预计2026年面世 整体定位高端[1] - 华望汽车为轻资产运营公司 优先利用埃安和传祺品牌产能[2] - 项目将融合华为IPD和IPMS体系经验 构建覆盖产品定义 营销及生态服务的全新流程[2] 销量表现 - 广汽集团2025年前8月售车101.05万辆 同比下降12.32%[3] - 2024年销量仅为200.31万辆 同比下降20.04% 回到2017年水平[4] - 2025年销量目标为230.35万辆 同比增长15%[4][5] - 2025年前8月仅完成全年销量目标约44% 完成目标可能性较小[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