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可穿戴产品

搜索文档
601138 成交额A股第一!
上海证券报· 2025-09-22 05:02
市场整体表现 - A股三大指数窄幅震荡 上证指数报3822.59点涨0.07% 深证成指涨0.17% 创业板指跌0.09% [2] - 全市场半日成交额13556亿元 较上个交易日同期缩量1552亿元 [2] 芯片与算力产业链 - 国产GPU公司摩尔线程科创板IPO将于9月26日上会 相关概念股大涨 盈趣科技 东华软件 和而泰 联美控股等涨停 [4] - 芯片产业链走强 芯原股份盘中触及20%涨停 德明利2连板续创新高 [4] - 算力 液冷维持强势 英维克 超讯通信涨停 [4][13] - 液冷服务器指数报3879.24点 涨3.24% [14] - 华为公布昇腾未来算力芯片及集群发展路线图 阿里云栖大会将聚焦算力方向 [14] - 英伟达向英特尔注资50亿美元 合作数据中心x86 CPU及集成GPU的x86 SOC [15] 消费电子板块 - 消费电子板块活跃 鸿富瀚20%涨停 国光电器 盈趣科技 立讯精密 和而泰等多股涨停 [6][8] - 立讯精密与美国PIMIC达成战略合作 共同开发基于边缘AI芯片的智能可穿戴产品 [10] - 中信建投称消费电子旺季叠加端侧AI新品发布 驱动行业基本面向好 [11] - 中信证券看好AI行情从云侧向端侧延伸 带来端侧设备 算力芯片 通信模组机会 [11] 个股表现 - 工业富联涨8.25%报71.55元/股 成交额120.84亿元位居A股第一 总市值1.42万亿元 [4][9] - 泰慕士盘初快速跳水上演天地板行情 跌幅3.24% 此前收获5连板 [4] - 消费电子个股涨幅显著 思泉新材涨10.01%报263.8元 立讯精密涨10%报60.95元 和而泰涨10%报50.17元 [8] 液冷技术发展 - 中金公司认为液冷凭借散热效率优势正加速替代风冷 2026年全球AI液冷市场规模有望达86亿美元 [15] - 中国信通院测算2024年我国智算中心液冷市场规模达184亿元 较2023年增长66.1% 预计2029年达1300亿元 [15]
奋达科技涨2.06%,成交额4.07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入1035.53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22 02:48
股价表现与资金流向 - 9月22日盘中股价上涨2.06%至7.93元/股 成交额4.07亿元 换手率3.38% 总市值142.32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入1035.53万元 特大单买入占比4.09%卖出占比4.43% 大单买入占比17.78%卖出占比14.89% [1] - 今年以来股价累计上涨27.08% 近5日/20日/60日分别上涨3.12%/10.45%/17.13% [1] - 年内3次登上龙虎榜 最近3月24日净买入2.21亿元 买入总额3.70亿元占比11.71% [1]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2.60亿元 同比减少10.68% [2] - 归母净利润1708.75万元 同比大幅下降80.16%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3.62亿元 但近三年未进行分红 [3] 股东结构与机构持仓 - 股东户数20.61万户 较上期减少10.02% [2] - 人均流通股7435股 较上期增加10.36% [2] - 南方中证1000ETF持股1325.93万股 较上期增持378.19万股 [3]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退出十大流通股东名单 [3] 公司基本概况 - 主营业务为消费电子产品及其核心部件研发设计生产销售 [1] - 收入构成:电声产品46.73% 健康电器31.58% 智能门锁8.76% 可穿戴产品4.76% [1] - 所属申万行业为电子-消费电子-零部件及组装 [2] - 概念板块涵盖智能穿戴、增强现实、智能音箱、阿里概念、传感器等 [2]
A股异动丨与OpenAI达成合作,立讯精密涨停
格隆汇APP· 2025-09-22 02:34
股价表现 - 立讯精密股价涨停 报价60.95元 创2021年1月以来新高 [1] 与OpenAI合作 - OpenAI与公司达成协议 共同生产未来OpenAI设备 [1] - 公司获得至少一款OpenAI设备组装合约 [1] - 消费级设备处于原型开发阶段 预计能与AI模型深度协作 [1] 与PIMIC战略合作 - 9月17日公司与美国边缘AI芯片企业PIMIC正式达成战略合作 [1] - 基于PIMIC先进边缘AI芯片技术开发新一代智能可穿戴产品 [1] - 合作强化公司创新声学解决方案能力 显著优化超低功耗和机械布局紧凑性 [1] - 联合技术将应用于无线耳机 AI/AR眼镜及AIoT设备等可穿戴产品 [1]
OpenAI、立讯精密,牵手
上海证券报· 2025-09-21 11:20
OpenAI消费级硬件合作 - OpenAI与立讯精密签署协议共同开发消费级设备 目前处于原型阶段 预计能与人工智能模型深度协作 [1] - 歌尔股份或被邀请为OpenAI首款消费级硬件产品提供扬声器模块 该公司为苹果代工AirPods/HomePod/Apple Watch组件 [1] - OpenAI于2025年5月以近65亿美元估值全股票交易收购苹果前设计官乔纳森·艾维创办的AI设备初创公司io [1] - 2025年至少有25名苹果前员工加盟OpenAI 拥有人机交互设计/音频/可穿戴设备/规模化制造等背景 [1] - 2024年11月OpenAI聘请Meta猎户座AR眼镜项目前负责人接手机器人和消费类硬件工作 [1] 立讯精密AI/AR领域布局 - 立讯精密9月17日与美国边缘AI芯片企业PIMIC达成战略合作 共同开发新一代智能可穿戴产品 [2] - 合作将整合PIMIC人工智能解决方案 优化超低功耗要求和机械布局紧凑性 强化创新声学解决方案能力 [2] - 联合技术将应用于无线耳机/AI-AR眼镜/AIoT设备等可穿戴产品 践行从创新到市场战略 [2] 歌尔股份AI/AR领域布局 - 歌尔股份9月13日向歌尔光学增资2亿元 认购新增注册资本5564.06万元 持股比例增至38.57% [2] - 增资旨在加强虚拟-增强现实/智能眼镜等产品相关的精密光学领域发展 [2] - 香港歌尔泰克8月9日向Haylo提供不超过1亿美元有息借款 期限五年 用于收购Plessey 100%股权并增资 [3] - Plessey将使用资金购买Micro-LED相关固定资产及补充营运资金 [3] - 公司预期AI智能眼镜和AR产品将带动声学/光学/传感器/结构件等精密零组件业务成长 形成新增长点 [3]
奋达科技(002681) - 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20250917
2025-09-18 07:14
国际化布局与应对措施 - 公司2019年战略性布局首个越南生产基地(占地面积约8千平方米),2024年实现首次盈利 [2][4] - 2025年3月启动越南北宁第二个生产基地(占地面积约1.2万平方米),6月底投产,8月实现盈利,总人数近千人 [2][4] - 计划将电声产品及美发电器产品30%业务转移至越南生产基地 [4] - 越南产业链不完善导致物料采购成本及运输时长高于国内,9月起新园区运行趋于稳定 [4] - 未来将持续优化海外产业链布局,寻找受关税影响小且劳动力优势国家 [2][3] 机器人业务进展 - 下棋机器人与桌面陪伴机器人处于稳定出货状态,高尔夫球车机器人、网球机器人项目积极推进中 [6] - 与汤姆猫、福莱新材签署战略协议,在消费级AI智能陪伴机器人领域深度合作 [6] - 与北京某头部机器人企业建立初步合作意向,围绕整机生产制造开展合作 [6] - 子公司威尔新动力为机器人关节电机产品研发打样及测试评估 [6] - 机器狗电机零部件通过测试并产生小批量订单 [6] - 委托清华大学研发人形机器人灵巧手、电机电控等关键零部件,第一代灵巧手已交付 [6] 电机技术优势 - 轴向磁场电机具有质量轻、提升轮胎耐久性、降低噪音、散热节能续航优越等特点 [6] - 与全球头部电机厂商相比具备较高性价比 [6] - 电机运行稳定且使用寿命长,帮助客户降低维护成本 [6] - 电机业务被视为公司"第二增长曲线" [6] 研发投入与成果 - 研发投入常年稳定在营收占比5%以上 [7] - 截至2025年上半年拥有专利及软件著作权共1,285项 [7] - 电声产品及健康电器研发投入占比相对较低 [7] - 智能可穿戴、智能家居及机器人等新产品研发投入力度较大 [7]
奋达科技9月12日获融资买入7665.95万元,融资余额7.47亿元
新浪证券· 2025-09-15 01:23
股价与交易表现 - 9月12日公司股价上涨0.92% 成交额达10.08亿元[1] - 当日融资买入7665.95万元 融资偿还8502.91万元 融资净流出836.96万元[1] - 融资融券余额合计7.51亿元 其中融资余额7.47亿元占流通市值5.44% 处于近一年90%分位高位水平[1] 融券交易情况 - 9月12日融券偿还6400股 融券卖出2200股 卖出金额1.69万元[1] - 融券余量44.18万股 融券余额338.42万元 超过近一年80%分位水平[1] 股东结构变化 - 截至6月30日股东户数20.61万户 较上期减少10.02%[2] - 人均流通股7435股 较上期增加10.36%[2] - 南方中证1000ETF持股1325.93万股 较上期增加378.19万股 位列第十大流通股东[3]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退出十大流通股东行列[3]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1-6月营业收入12.60亿元 同比下降10.68%[2] - 归母净利润1708.75万元 同比大幅下降80.16%[2] 分红政策与历史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3.62亿元[3] - 近三年累计派现0.00元[3]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位于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 成立于1993年4月14日 2012年6月5日上市[1] - 主营业务为消费电子产品及其核心部件的研发、设计、生产与销售[1] - 收入构成:电声产品46.73% 健康电器31.58% 智能门锁8.76% 其他8.17% 智能可穿戴产品4.76%[1]
两部门:推动5G/6G关键器件、芯片、模块等技术攻关
财联社· 2025-09-04 06:36
政策导向与产业升级 - 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印发《电子信息制造业2025-2026年稳增长行动方案》 [1] - 聚焦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 统筹专项资源提升电子产品供给水平 [1] - 推动整机和零部件迭代升级 包括手机 个人计算机 家庭网关设备 视听设备 服务器等 [1] 人工智能与终端创新 - 促进人工智能终端迈向更高水平智能创新 制定人工智能终端智能化分级方法和标准 [1] - 鼓励各地推动人工智能终端创新应用 [1] - 推动智能体与终端产品深度融合 [1] 新兴产品与技术发展 - 打造新型显示 智能安防 车载计算 智能可穿戴 智慧健康养老 智慧家庭等新兴产品 [1] - 研发高性能轻量级扩展现实(XR)等新型终端设备 [1] - 持续提升打印机 复印机 扫描仪等计算机外设可靠性 [1] 技术攻关与储备 - 加快提升新一代整机装备供给能力 [2] - 推动5G/6G关键器件 芯片 模块等技术攻关 [2] - 加强6G技术成果储备 [2] 产品创新与品牌建设 - 鼓励创新产品形态 提高质量水平 培育高端品牌 [1]
奋达科技股价跌5.07%,南方基金旗下1只基金位居十大流通股东,持有1325.93万股浮亏损失556.89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8-29 07:14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8月29日股价下跌5.07%至7.86元/股 成交额14.80亿元 换手率12.11% 总市值141.06亿元 [1]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成立于1993年4月14日 2012年6月5日上市 总部位于深圳市宝安区 [1] - 主营业务为消费电子产品及核心部件的研发、设计、生产与销售 [1] - 收入构成:电声产品46.73% 健康电器31.58% 智能门锁8.76% 其他(补充)8.17% 智能可穿戴产品4.76% [1] 机构持仓情况 - 南方中证1000ETF(512100)位列十大流通股东 二季度增持378.19万股 [2] - 当前持有1325.93万股 占流通股比例0.87% [2] - 按当日跌幅测算 该基金单日浮亏约556.89万元 [2] 相关基金产品表现 - 南方中证1000ETF最新规模649.53亿元 今年以来收益率26.28% [2] - 近一年收益率68.19% 成立以来收益率11.75% [2] - 基金经理崔蕾管理规模949.76亿元 任职期间最佳回报127.15% 最差回报-18.32% [3]
研报掘金丨国盛证券:维持歌尔股份“买入”评级,盈利水平提升明显,持续受益AI赋能
格隆汇APP· 2025-08-22 07:08
财务表现 - 上半年归母净利润14.2亿元 同比增长15.7% [1] - 第二季度单季归母净利润9.5亿元 同比增长12.1% 环比增长102.2% [1] 业务动态 - 智能声学整机项目受产品迭代周期影响导致整体营收略有下滑 [1] - AI智能眼镜与智能可穿戴产品线业务进展顺利 [1] - 公司具备从精密零组件到智能硬件整机的垂直整合能力 [1] - 深度绑定大客户实现共同成长 [1] 技术布局与行业前景 - 光波导、微显示、系统级封装技术趋于成熟 [1] - 相关软件应用发展推动AI眼镜和AR产品持续快速成长 [1] - XR声光学领域市场先发优势显著 [1] - 精密零组件业务(声学/光学/传感器/结构件)将受益于终端产品增长 [1]
“深圳人工智能第一股”来港股了!还在亏损中!
搜狐财经· 2025-07-31 09:03
公司背景与市场地位 - 公司成立于2014年8月 是中国领先的人工智能公司 专注于AI推理芯片的研发设计及商业化 提供企业级 消费级 行业级三大类应用场景的NPU驱动AI推理芯片相关产品及服务[4] - 以2024年中国市场相关收入统计 公司是排名前三的全场景AI推理芯片相关产品及服务提供商 在NPU驱动的AI推理芯片相关产品及服务提供商中排名中国前二[4] 上市历程与市值表现 - 公司于2023年4月4日在科创板上市 发行价43.92元 发行8878.343万股 募资总额39亿元 超募9亿元[5] - 科创板上市首日总市值一度达到约430亿元 收盘总市值369.73亿元 涨幅137.04%[6] - 截至2025年7月30日收盘 公司总市值202亿元 相比高峰下跌超过53%[6] 财务表现与亏损情况 - 2022年-2024年收益分别为5.46亿元 5.06亿元 9.17亿元 经调整亏损分别为3.13亿元 3亿元 3.83亿元 累计亏损9.96亿元[6] - 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2.64亿元 经调整净亏损5951万元 经营活动净现金流持续为负[7] - 2024年亏损扩大主要系研发投入和股份支付所致[7] 业务构成与收购动态 - 2025年第一季度收入构成:企业级场景1.25亿元占比47.3% 消费级场景1.12亿元占比42.5% 行业级场景2679万元占比10.2%[7] - 2024年以1.8亿元收购智能穿戴设计企业岍丞技术 新增消费级场景业务 已支付6000万元 剩余1.2亿元待分批支付[7] - 2024年消费级场景业务营收4.04亿元 占总营收比例高达44%[8] 行业市场规模与增长 - 中国AI推理芯片相关产品及服务行业市场规模从2020年113亿元增长至2024年1626亿元 复合年增长率94.9%[4] - 预计2024年至2029年以53.4%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 2029年将达到13830亿元[4] 股权结构与控制权 - 陈宁控制公司约25.01%的投票权 包括直接实益拥有约23.32%及通过明德致远实益拥有约1.7% 为公司的单一最大股东群体[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