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

搜索文档
公募基金规模首破36万亿年内五创新高 8月股基混基共增9608亿贡献率超八成
长江商报· 2025-09-28 23:02
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记者 潘瑞冬 2025年以来,股市表现强劲,公募基金行业同样捷报频传,规模再次创出新高。 9月25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统计数据,截至2025年8月底,公募基金总规模首次站上36万亿 元大关,实现年内第五次历史性突破,自6月底首次跨越34万亿元、7月底突破35万亿元之后,8月再迎 新的里程碑。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在股市向好的带动下,8月份股票型基金(简称"股基")规模增长6280.69亿元, 混合型基金(简称"混基")规模增长3327.04亿元。股基和混基是增长幅度最大的两类基金,共增长约 9608亿元,占8月公募基金新增量1.18万亿元的81.61%。此外,货币市场基金与QDII基金也有不同程度 增长。 不过,在多数基金类型规模扩大的同时,债券基金却出现小幅回撤。8月末债券基金总规模约为7.21万 亿元,较7月末的7.24万亿元减少285.05亿元。 资金"弃债投股" 公募基金最新规模数据出炉,截至2025年8月末,164家基金公司的资产净值合计36.25万亿元,创历史 新高,与7月底相比增长1.18万亿元。 据了解,2025年内,公募基金规模连续5个月刷新新高,2025年 ...
中国通号轨道交通领先进军低空飞行 在手订单1176亿又中标重大项目
长江商报· 2025-09-28 23:02
近期中标情况 - 2025年7月至8月公司在铁路市场中标四个重大项目 中标金额合计13.6亿元 约占2024年营业收入的4.19% [1][5][6] - 2025年1月至8月公司中标重大项目金额合计99.98亿元 其中1-2月中标34.18亿元 3-4月中标37.89亿元 5-6月中标14.31亿元 [2][7][8] 订单与合同负债 - 截至2025年6月底公司合同负债达100.25亿元 较上年同期78.93亿元增长27.01% [3][8][9] - 2025年上半年累计新签合同总额175.68亿元 在手订单1175.63亿元 相当于2024年营业收入的3.6倍 [8] 研发与技术实力 - 公司拥有5500多项注册专利 实现列车运行控制核心技术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和产品100%自主化 [3][9][10] - 2023年、2024年研发投入均超过20亿元 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8.49亿元 同比增长7.60% [3][10] - 截至2025年6月底有4927名员工从事科技研发 占员工总数25.70% [11] 市场地位与业务覆盖 - 占据国内城市轨道交通控制系统40%市场份额 业务覆盖全国80%以上已运营及在建线路 [9] - 为中国绝大部分已开通运营高铁提供核心列控技术和装备 参建国内重大高铁项目及6次国家铁路大提速 [9][10] 新业务布局 - 公司积极布局低空经济新赛道 构建低空空域管控、无人机制造、服务运营产业格局 [4][12]
A股上市银行半年赚1.1万亿不良率1.23% 国有六大行拟分红2046.6亿占比超86%
长江商报· 2025-09-28 23:02
9月以来,包括常熟银行、民生银行、苏农银行、沪农商行、长沙银行等多家上市银行实施2025年中期利润分配。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截至9月28日,包括上述银行在内,已有21家上市银行明确2025年中期分红意向,并有17家 上市银行制定分红方案,拟分红金额合计达到2375.4亿元。 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记者 徐佳 上市银行2025年中期分红正逐步落地。 其中,国有六大行继续发挥"领头雁"作用,工商银行拟分红金额503.96亿元,居上市银行中期分红榜首。建设银 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分别拟分红486.1亿元、418.2亿元、352.5亿元、147.72亿元、 138.11亿元,六大行合计拟分红2046.6亿元,占上市银行中期分红总额的比例超过86%。 其中,国有六大行计划分红2046.6亿元(含税,下同),占比超过86%。同时,招商银行、常熟银行等7家银行均 为上市后首次推出中期分红计划。 在新"国九条"等多重政策引导下,原本就是A股分红大户的银行板块明显提升了分红频率,旨在进一步增强投资 者信心。 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A股42家上市银行合计实现营业收入2.9万亿元,同比增长1%;归属 ...
中国工业经济平稳增长基本面持续 8月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20.4%
长江商报· 2025-09-28 23:01
宏观政策带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改善,成为工业经济中的亮色。 国家统计局9月2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1至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6929.7亿 元,同比增长0.9%。其中,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实现两位数的同比增长,由7月份下降1.5%转 为增长20.4%,工业企业当月利润改善明显。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近期有关部门围绕电子信息制造、电力装备、钢铁、建材、石化等多个行业,陆 续发布稳增长方案,将为下一阶段规上工业企业稳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展望后期,国家统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阶段,在外部环境严峻复杂、国内市场需求仍显不足的背景 下,要进一步扩大国内需求,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规范企业竞争秩序,为工业企业利润持续 恢复创造更多有利条件。 扭转企业累计利润持续下降态势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今年要"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做 大做强先进制造业,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新动能积厚成势、传统动能焕新升级"。 2025年以来,我国装备制造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较快增长,为制造业生产修复提供了有力支持。 从行业看,装备制造业"压舱石"作用明显。数据显 ...
永辉超市违规减持收警示函 半年关店227家调改93家
长江商报· 2025-09-28 23:00
监管合规问题 - 公司因减持红旗连锁股份时持股比例触及5%整数倍未及时披露权益变动报告书和停止交易 违反《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收到四川证监局警示函并被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数据库 [1][3] - 2025年4月21日至24日期间通过集中交易方式减持红旗连锁1360万股 持股比例由11%下降至10% 直至2025年7月21日才披露《简式权益变动报告书》 [3] - 此为年内第二次遭监管关注 3月20日上交所就公司CEO缺位及决策机制不健全等内部治理问题出具监管工作函 [1][5] 红旗连锁减持详情 - 2025年4月23日至7月18日通过集中竞价减持1077.05万股(占总股本0.79%)减持均价6.59元/股套现7097.76万元 [4] - 2025年4月29日通过大宗交易减持300万股(占总股本0.22%)减持均价5.25元/股套现1575万元 合计套现约8673万元 [4] - 4月26日红旗连锁已披露减持达1%的公告 公司通过集中交易方式减持1360万股(占总股本1%) [4]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99.48亿元同比下降20.73% 净利润亏损2.41亿元同比下降187.38% [8][9] - 2024年营业收入675.74亿元同比下降14.07% 净利润亏损14.65亿元同比下降10.26% [8] - 2021年至2023年营业收入分别为910.62亿元、900.91亿元和786.42亿元 同比分别下降2.29%、1.07%和12.71% [7] - 2021年至2023年净利润分别亏损39.44亿元、27.63亿元、13.29亿元 同比变动-319.78%、29.94%、51.90% 三年合计亏损80.36亿元 [7] - 四年半(2021年初至2025年中)净利润累计亏损97.42亿元 [2][10] 战略转型与门店调整 - 2025年上半年调改开业93家门店 截至2025年6月30日调改门店总数达124家 同期关闭227家长期亏损门店 [2][9] - 门店调改涉及歇业装修、新设备投入、旧资产报废、重开业支出及人员技能爬坡等过程 闭店产生租赁赔偿、人员赔偿及资产报废等成本 [9] - 2024年完成31家门店调改 公司称调改门店大幅提升客流和销售额但需大量人力物力投入及能力迭代时间 [8] - 商品供应链进行重大改革 完成大量供应商和商品升级汰换以建立"品质零售"商品心智 [9] - 9月26日16家"学习胖东来"调改店集中开业 9月25日至30日期间共26家调改店亮相 新品引入比例超30%部分达50%以上 商品结构接近胖东来标准80% 进口商品占比提升至10%-20% [10] 经营挑战与转型影响 - 2024年业绩未明显改善因零售行业整体挑战导致客流客单承压 更因下半年战略转型带来前期阵痛 [8] - 2025年为转型深水期和阵痛期 供应链改革、门店调改及闭店等多重因素对营收利润造成较大短期影响 [9] - 调改后门店员工数量增加 平均薪资提升 福利体系优化 新增休息室更衣室食堂等空间 [10]
雷军千亿豪赌转型硬核科技 小米“基因重塑”市值增万亿
长江商报· 2025-09-28 22:59
公司战略转型 - 2020年公司启动五年千亿研发投入计划 从互联网公司转向硬核科技公司 [2][4] - 战略调整源于外部质疑和内部焦虑 包括被指"组装厂"及面临苹果三星华为竞争压力 [3] - 重构管理团队并押注造车与造芯 雷军称押上全部身家勇往直前 [4] 芯片研发历程 - 2014年成立松果电子 2017年澎湃S1芯片仅售出五六十万台 2018年暂停SOC研发 [4] - 2021年重启芯片研发 定位高端并死磕3nm工艺 [5] - 2022年受地缘政治影响营收降14.7% 净利润骤降87.2% 芯片团队士气动摇 [5][6] - 2023年OPPO放弃造芯后 公司重申坚持芯片研发 [6] - 2024年初玄戒O1芯片投片成功 投片费超2000万美元 [7] - 2025年5月搭载自研芯片的手机平板正式发布 [8] 汽车业务发展 - 2021年9月宣布对标保时捷和特斯拉 打造全球最强纯电性能车 [10] - 2022年因资源不足暂停Ultra项目 后通过团队激励重启 [11] - SU7 Ultra电机功率达1300马力 百公里加速1.98秒 [11] - 2025年6月以6分45秒刷新纽北赛道量产车纪录 [11] 人才与组织建设 - 雷军将"找人"作为首要任务 第一年80%时间用于组建创始团队 [14] - 引进多位行业高管 包括卢伟冰等四人成为新十年合伙人 [14] - 2025年引进法拉利F1空气动力学专家及宝马工程师等海外人才 [15] - 以千万元级薪酬挖角DeepSeek-V2关键开发者 [16] - 设立百万美元技术大奖 2024年奖金升至1000万元人民币 [16] 研发与财务表现 - 截至2024年底研发人员21190名 占比48.5% 全球专利超4.2万件 [17] - 2022年启动非核心业务优化 收缩边缘产品线并减少营销费用 [18] - IoT与生活消费产品2024年收入1041亿元 同比增长30% [18] - 2025年第二季度互联网业务毛利率达75.4% [18] - 截至2025年6月底资金规模达1927.68亿元 [19] 市场价值变化 - 市值从2020年10周年时2454亿港元增至1.42万亿港元 增长超万亿港元 [2][19] - 折合人民币市值增加约1.08万亿元 [19]
天汽模五年四谋易主 陷增长瓶颈中期扣非降90%
长江商报· 2025-09-28 22:59
控制权转让进展 - 天汽模终止与安徽潮成新材料科技的控制权转让协议 原拟转让17.17%股权(约1.62亿股) 总价款约10.30亿元 因交易细节未达成共识而终止[5][6][7] - 公司立即启动新控制权转让计划 控股股东拟向新疆建发梵宇产业投资基金转让15.94%股权(1.62亿股) 转让价6.364元/股 总价款约10.30亿元 较公告日收盘价折价5%[2][8] - 若交易完成 新疆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国资委将成为公司实际控制人[2][8] 历史控制权变更尝试 - 近五年四次筹划易主:2020年拟转让予驻马店市产业投资集团(2022年终止) 2023年拟转让予淮北建久(2024年终止) 本次为第四次尝试[8] - 公告后首日股价反应积极 2025年9月26日股价涨停至7.39元/股[9] 财务表现分析 - 盈利能力长期疲弱:2011年归母净利润1.14亿元 2024年归母净利润0.95亿元 未恢复至13年前水平[3] - 2025年上半年业绩显著恶化:营收10.16亿元(同比下降15.46%) 归母净利润0.22亿元(同比下降78.72%) 扣非净利润751.50万元(同比下降91.18%)[3][12] - 上市以来累计归母净利润5.37亿元 低于累计募资金额19.01亿元[13] 业务经营状况 - 公司为全球最大汽车覆盖件模具供应商 客户覆盖国内外主流车企包括通用、福特、奔驰、宝马等[10] - 业绩下滑主因:模具终验收规模减少及冲压业务毛利率下降[12] - 营收波动显著:2018年营收22.27亿元 2020年亏损8.25亿元 2023年营收27.96亿元(历史峰值)[11]
湘财股份拟吸并大智慧将新增174亿商誉 新湖系质押率超98%“金融科技梦”承压
长江商报· 2025-09-28 22:59
重组方案核心内容 - 湘财股份拟以1:1.27换股比例吸收合并大智慧 换股后湘财股份总股本增至51.41亿股[1][3] - 配套募集资金不超过80亿元 用于金融大模型与证券数字化建设等五大项目[1][4] - 交易完成后大智慧终止上市 湘财股份承继其全部资产及负债[3] 股权结构变化 - 新湖系持股比例从40.37%稀释至22.45% 大智慧实控人张长虹方持股17.32%[2][4] - 张长虹承诺不谋求控制权 湘财股份实控人仍为黄伟[2][5] - 新湖系现有持股质押率高达98.17% 占总股本39.63%[1][8] 财务影响分析 - 大智慧2022-2025H1扣非净利润累计亏损5.61亿元[1][7] - 合并后存续公司营收预计增长32.1%至15.11亿元 净利润下降8.6%至1.29亿元[8] - 交易将新增商誉174.24亿元 占合并后总资产29.47%[1][8] 战略定位与行业对标 - 整合被视为"券商+金融科技"模式 对标东方财富成功路径[1][5] - 存续公司新增证券信息服务及大数据工程服务业务[6] - 旨在通过业务整合实现协同效应和跨越式发展[6] 历史背景与经营状况 - 大智慧2014年曾计划85亿元收购湘财证券未果[7] - 湘财股份2021年以超25亿元取得大智慧15%股权[7] - 湘财股份2025H1净利润1.42亿元 同比增长93.12%[8]
涪陵榨菜多元化欠佳净利连降两年半 经销商半年减少186家总经理赵平辞职
长江商报· 2025-09-28 22:59
人事变动 - 总经理赵平因工作调整辞职 辞去董事及总经理职务 改任公司一级资深经理[2][4] - 赵平自2011年起担任总经理 任职时间达14年零5个月 现年59岁 距离退休年龄仅一年[3][6][7] - 董事长职务已于2023年12月由周斌全移交至高翔 高翔现年44岁并兼任总经理[8][9] 财务表现 - 归母净利润连续下降 2023年8.27亿元同比下降8.04% 2024年7.99亿元同比下降3.29% 2025年上半年4.41亿元同比下降1.66%[11][12] - 营业收入增长停滞 2023年24.50亿元同比下降3.86% 2024年23.87亿元同比下降2.56% 2025年上半年13.13亿元同比微增0.51%[11][12] - 货币资金充裕 截至2025年6月底达30.53亿元 且无债务负担[3] 业务结构 - 榨菜产品仍为核心收入来源 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占比稳定在85%左右[3][13] - 非榨菜产品包括萝卜(占比约2%) 泡菜(占比约9%) 及其他产品(占比不足3%)[13] - 榨菜产品毛利率显著领先 2025年上半年为58.08% 而萝卜 泡菜 其他产品毛利率分别为22.35% 32.29% 33.28%[13] 渠道与竞争 - 经销商数量持续收缩 2024年底2632家较2023年净减少607家 2025年6月底进一步降至2446家半年净减少186家[3][14] - 市场竞争加剧 鱼泉 味聚特等品牌崛起 方便面企业推出组合装产品挤压增长空间[14] - 销售费用投入增加 2025年上半年销售费用1.95亿元同比增加0.36亿元 但同期营业收入仅微增0.07亿元[14] 战略举措 - 推进"榨菜+"多元化战略 收购泡菜企业并推出轻盐系列 但效果未达预期[3][13] - 拟收购四川味滋美食品科技51%股权 进军复合调味料赛道[13]
深康佳A逾期借款1.96亿难收回 新旧业务双双承压三年半亏73亿
长江商报· 2025-09-28 22:59
参股公司借款逾期事件 - 深康佳A对参股公司莞康宇宏提供的股东借款1.96亿元及利息逾期未收回[1][3] - 借款年化利率为8% 此前已进行两次展期(2023年8月、2024年9月)[3][4] - 逾期原因为莞康旧改项目进度不及预期且莞康宇宏资金不足[1][4] 莞康宇宏财务状况 - 截至2025年6月30日莞康宇宏资产总额3.94亿元 负债总额5.04亿元 净资产-1.1亿元 陷入资不抵债[1][5]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仅311.93万元[1][5] - 公司采取催收、资金监管及推动物业出租等措施应对风险[6][7] 深康佳A经营业绩表现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连续下降:296.08亿元→178.49亿元→111.15亿元 降幅均近40%[8] - 2022-2024年净利润持续亏损:-14.70亿元→-21.64亿元→-32.96亿元 亏损幅度逐年扩大[8]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52.48亿元(同比下降3.05%) 净利润亏损3.83亿元(同比收窄64.75%)[9] - 近三年半累计亏损达73.13亿元[2][10] 业务发展状况 - 消费电子业务持续亏损 主因行业竞争加剧、新品上市延迟及产品结构与政策不匹配[8][9] - 半导体业务处于产业化初期 MLED领域持续投入但未实现规模化效益化产出[8] - 2024年计提资产减值及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2.5亿元影响盈利[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