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长江商报
icon
搜索文档
云图控股拟投4900万参股矿业公司 一体化发展核心业务营收增21.55%
长江商报· 2025-09-24 19:18
核心交易 - 公司拟向四川马边晟隆矿业增资4900万元取得49%股权 并以其实施主体开发二坝磷铅锌矿 [1][2] - 同时提供不超过5亿元借款 期限不超过5年 利率按5年期LPR执行 用于支付矿山拍卖款及复工复产 [2] - 晟隆矿业于9月16日以7.87亿元竞得二坝磷铅锌矿采矿权及相关资产 已支付5000万元保证金 [2][3] 矿产资源详情 - 二坝磷铅锌矿磷矿保有资源量2927.10万吨 P2O5平均品位23.37% [3] - 铅锌矿保有资源量26.70万吨 含铅金属1726吨 锌金属19140吨 [3] - 该矿属高镁低硅低铁铝磷矿 可与公司现有中镁中硅磷矿搭配使用 优化湿法磷酸工艺 [6] 战略协同效应 - 交易将增加公司磷矿储备 夯实磷产业链优势 开采后优先保障公司磷矿石供应 [1][4] - 通过矿石搭配可生产精制磷酸、工业级磷酸一铵等产品 提升磷矿资源综合利用率 [6]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14亿元 同比增长3.59% 净利润5.11亿元 同比增长12.6% [1][5] - 磷复肥业务收入72.21亿元 同比增长21.55% 毛利率14.98% 同比提升0.83个百分点 [1][5] - 黄磷业务销售收入6.2亿元 毛利率19.87% 同比上升6.32个百分点 [5] 产能布局 - 拥有黄磷年产能6万吨 磷酸盐年产能5万吨 磷矿石资源储量约5.49亿吨 [6] - 阿居洛呷磷矿290万吨采选工程已于2025年3月动工 牛牛寨东段磷矿400万吨采矿工程已形成优化方案 [6] - 湖北应城70万吨合成氨项目稳步推进 未来产能释放将提高磷复肥原料自给率 [5][6]
锦浪科技拟募16.77亿加码光伏储能 现金流修复资产负债率降至56.35%
长江商报· 2025-09-24 19:18
融资计划与资金用途 - 公司计划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16.77亿元 主要用于光伏及储能产业布局和补充流动资金[1][2] - 募集资金具体分配为:分布式光伏电站项目3.55亿元 高电压大功率并网逆变器项目3.33亿元 中大功率混合式储能逆变器项目2.91亿元 上海研发中心项目2.48亿元 数智化提升项目9855万元 补充流动资金3.51亿元[2] - 本次可转债发行是公司上市6年来的第4次再融资 累计募集资金达50.79亿元[2] 财务表现与资产规模 - 公司总资产从2018年底的6.49亿元增长至2025年6月底的202.6亿元 累计增长约30.22倍[1][3]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37.94亿元 同比增长13.09% 净利润6.02亿元 同比增长70.96%[4] - 2024年受行业去库存影响业绩承压 营收65.42亿元(同比增长7.23%) 净利润6.91亿元(同比下降11.32%)[4] 产品收入结构 - 2025年上半年储能逆变器收入7.93亿元 同比增长313.51% 成为主要增长动力[4] - 户用光伏发电系统收入8.06亿元(同比增长4.12%) 新能源电力生产收入3.04亿元(同比增长0.87%)[4] - 并网逆变器营收18.2亿元 同比下降11.22%[4] 研发投入与技术发展 - 2020年至2025年上半年累计研发投入14.79亿元 其中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2.15亿元[5][6] - 产品技术已从第一代迭代至第六代平台 实现性能、功能、可靠性和性价比全方位提升[5] - 研发投入持续增加 2020-2024年分别为9432.46万元、1.73亿元、3.01亿元、3.12亿元、3.84亿元[6] 现金流与负债状况 - 2025年上半年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3.28亿元 为2018年以来首次回正[1][6] - 经营活动现金流显著改善 2024年现金流净额20.51亿元(同比增长435.3%) 2025年上半年8.11亿元(同比增长36.56%)[6] - 资产负债率持续下降 从2022年的71.55%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56.35%[1][6]
江铃汽车前8月售车逾22万辆增5.67% 拟与福特共计向子公司增资24.78亿
长江商报· 2025-09-24 19:16
公司与福特战略合作及增资安排 - 江铃汽车与福特汽车按原有持股比例共同向控股子公司江铃福特(上海)增资24.78亿元 其中公司以债转股方式出资12.64亿元 福特以现金出资12.14亿元 用于清偿子公司负债[2] - 增资完成后公司持有江铃福特(上海)51%股权 持股比例保持不变[2] - 公司委托福特汽车销售服务(上海)有限公司为福特品牌乘用车及皮卡提供全面分销服务 该安排旨在提升产品销量[3][4] 营销渠道整合计划 - 福特中国将整合江铃福特与长安福特乘用车营销渠道 由新成立的全资子公司统一管理 预计10月官宣具体方案[2][5] - 整合后两家主机厂的销售渠道将同时销售双方产品 包括海外进口的福特皮卡车辆[2][5] - 该举措旨在简化运营 消除冗余并扩大销售及售后服务覆盖面[6] 江铃福特(上海)财务状况 - 截至2024年底子公司总资产11.06亿元 净资产-14.23亿元 陷入资不抵债 2025年上半年总资产8.75亿元 净资产-14.21亿元 仍处资不抵债状态[4] - 2024年营业收入53.23亿元 净利润-6.77亿元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6.67亿元 净利润177.96万元[4]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总负债22.96亿元 其中对江铃汽车债务14.7亿元 主要源于日常经营[4] 公司经营业绩表现 - 2025年前8月销量22.65万辆 同比增长5.67% 完成全年39万辆销量目标的58%[2][9][15]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80.92亿元 同比增长0.96% 净利润7.33亿元 同比下降18.17%[8][10] - 2024年营业收入383.74亿元 同比增长15.70% 净利润15.37亿元 同比增长4.17%[7] 细分市场与出口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轻客销售4.71万辆 同比增长23.09% 市占率居行业第一 皮卡销售3.32万辆 市占率居行业第二 轻卡销售3.53万辆 同比增长21.91% 市占率居行业第七[14] - 2025年上半年出口销量6.9万辆 同比增长24.3%[15] - 2024年全年销量34.12万辆 同比增长10.06% 2025年销量增速目标为14.3%[11] 关联方福特汽车财务数据 - 福特汽车持有江铃汽车32%股权 为第二大股东[4] - 截至2024年底福特总资产2851.96亿美元 净资产448.35亿美元 资产负债率84.28% 2024年营业收入1849.92亿美元 净利润58.94亿美元[4] 长安福特经营状况 - 2025年前8月长安福特销量6.84万辆 较上年同期7.36万辆下降约7%[6] - 截至2025年上半年总资产226.66亿元 净资产24.23亿元 两年间总资产减少超89亿元 降幅约28%[6]
沃尔核材拟10亿投建新材料项目 完善产业布局净利连增六年半
长江商报· 2025-09-24 19:16
产能扩张计划 - 控股子公司上海科特拟投资不超过10亿元建设科特(苏州)新材料项目 用于动力电池热失控防护制品、耐火材料制品及电子元器件等高性能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2][3] - 项目资金分配为基建约3.6亿元、设备约2.4亿元、流动资金约4亿元 资金来源为子公司自筹 [3] - 投资旨在提升重点产品产能规模 降低厂房租赁和产能不足风险 优化生产基地布局 [4][5]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9.45亿元 同比增长27.46% 归母净利润5.58亿元 同比增长33.06% 扣非净利润5.38亿元 同比增长36.95% [9] - 归母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连续六年半保持增长 2025年上半年业绩创同期历史新高 [2][9] - 2025年上半年各业务收入:通信线缆12.46亿元(同比增62.46%)、新能源汽车产品7.12亿元(同比增26.26%)、电子材料13.33亿元(同比增12.99%)、电力产品4.87亿元(同比增15.52%) [9] 子公司运营数据 - 上海科特2024年营业收入5.06亿元 净利润5727.64万元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22亿元 净利润2242.18万元 [3] - 截至2025年6月30日 上海科特资产总额7.32亿元 负债总额3.59亿元 净资产3.73亿元 沃尔核材持股78.76% [3] 国际化战略布局 - 2024年12月计划投资不超过3亿元建设马来西亚生产基地 从事电子材料及通信线缆业务 截至2025年中报已完成审批并设立两家马来西亚子公司 [5] - 2025年5月拟发行H股于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 已提交申请并收到反馈意见 旨在推进国际化战略和拓宽融资渠道 [6] 资产与研发投入 - 总资产从2024年末102.7亿元增长至2025年6月末112.1亿元 [8] - 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2.08亿元 同比增长22.89% 研发费用率5.27% 2019年至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率均超5% [9] - 截至2025年6月30日 拥有有效专利2100余项(发明专利500余项) 注册商标800余项(境内近700项) 上半年新增专利110项(发明专利21项) 新增商标112项 [10] 业务发展历程 - 通过自研+并购完善产业布局 2007年控股上海科特 2011年设立风电公司 2013年收购乐庭电线 2016年设立新能源子公司 2019年收购长园电子75%股权 2025年实现全资控股 [8]
新华锦控股股东母公司占用4亿资金 寄望6.65亿向青岛啤酒“卖酒”还债
长江商报· 2025-09-24 19:16
资金占用情况 - 控股股东母公司新华锦集团非经营性占用公司资金余额4.06亿元[1][3] - 资金占用问题导致公司面临责令改正行政监管措施[3] - 若六个月内未清收资金将触发停牌及退市风险警示程序[3][4] 即墨黄酒股权处置进展 - 新华锦集团正推进即墨黄酒股权交割以筹措偿债资金[1][5] - 青岛啤酒拟以6.65亿元对价收购即墨黄酒100%股权[1][6] - 股权转让公告发布4个月后仍未披露进展[2][8] 即墨黄酒经营状况 - 2024年即墨黄酒主营业务收入1.66亿元同比增长13.5%[6] - 2024年净利润3047万元同比增长38%[6] - 截至2024年末总资产9.08亿元净资产2.03亿元[7] 公司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16.37亿元同比下降30.97%[10] - 2024年净利润亏损1.34亿元同比下降354.59%[10]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6.69亿元同比下降24.92%[10] - 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1286.72万元同比下降39.45%[10] 业务结构分析 - 主营业务涵盖发制品纺织服装出口和石墨深加工新材料[9] - 收入下降主因二手车业务剥离及海外市场竞争加剧[10] - 发制品业务收入同比减少5272万元下滑11.29%[10] - 电商业务收入同比减少5714万元下滑28.56%[10] 股权冻结情况 - 控股股东鲁锦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持股比例43.28%[11] - 司法冻结及标记股份合计占比99.97%[11]
甘李药业签30亿大单股价涨停 国内外市场发力中期扣非4.88亿
长江商报· 2025-09-24 19:15
国际化合作突破 - 与巴西签订10年胰岛素供应框架协议及技术转让协议 合同总金额不低于30亿元人民币[1][2][3] - 技术转让协议涉及向巴西FZ机构转移甘精胰岛素生产技术 并向BIOMM供应胰岛素产品[3] - 该合作标志着公司自主研发胰岛素生产技术将助力巴西实现南美首条本土化生产胰岛素全产业链落地[1][3] 经营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0.67亿元 同比增长57.18%[1][7] - 归母净利润6.04亿元 同比增长101.96%[1][7] - 扣非净利润4.88亿元 同比增长284.47% 半年数据已超2024年全年水平[7] 市场拓展成果 - 国内市场销售收入18.45亿元 同比增长55.28% 其中制剂销售收入18.02亿元增长57.09%[7] - 通过两轮胰岛素集采成功扩大市场份额 2024年接续集采采购协议量较上次增长32.6%[1][8] - 国际市场收入2.22亿元 同比增长75.08% 产品在马来西亚、巴基斯坦、阿根廷等地获批[4][8] 研发投入与创新 - 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5.52亿元 同比增长99.28% 占营业收入比重26.70%[1][7] - 研发投入金额从2017年1.85亿元持续增长至2024年6.46亿元[6] - 胰岛素周制剂GZR4注射液处于全球III期临床 GLP-1RA双周制剂博凡格鲁肽进入全球III期临床研究阶段[7] 股东回报 - 2025年派发2024年度股息5.98亿元 分红率高达97.21% 处于行业可比上市公司前列[1] 市场反应 - 受30亿元大单影响 9月24日公司股价涨停 收报79.34元/股 市值474.1亿元[9]
中核钛白拟1.21亿关联出售亏损资产 钛白粉价格下行半年净利降14.83%
长江商报· 2025-09-24 19:15
资产出售 - 公司以1.21亿元底价挂牌出售哈密中合钒钛100%股权予关联方盈晟实业 [1][3] - 标的公司2024年及2025年前8个月分别亏损27.28万元和25.17万元 营业收入均为0元 [1][4] - 交易后资产总额1.23亿元 评估增值率0.82% 负债总额337.73万元 [4] 战略调整 - 出售原因为产业布局优化调整 聚焦"钛化工、磷化工、新能源材料"三大核心产业耦合发展 [1][5] - 计划集中资源建设甘肃白银、甘肃嘉峪关、安徽马鞍山及贵州开阳四大生产区 [5] - 拟更名为"钛能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证券简称同步变更以匹配新战略定位 [2][6]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7.7亿元 同比增长19.66% 净利润2.59亿元同比下降14.83% [1][5] - 钛白粉主业收入30.22亿元 毛利率13.21%同比下降5.3个百分点 [6] - 第二季度净利润1.25亿元同比降27.54% 主因钛白粉价格二季度连续下滑 [5][6] 业务背景 - 哈密中合钒钛成立于2023年3月 原计划整合西北钒钛资源打造产业生态圈 [1][3] - 设立初衷为锁定上游钒钛矿资源 保障钛白粉及全钒液流电池原材料供应 [3] - 国内营业收入23.38亿元同比增长29.31% 海外收入14.32亿元增6.66% [6]
阿里巴巴重注AI宣布合作英伟达 股价翻倍“木头姐”时隔4年买入
长江商报· 2025-09-24 19:15
公司股价表现 - 港股市场股价单日大涨9.16%至174港元/股 创近4年新高 [1] - 年初以来公司股价累计涨幅达100% [1][7] - 单日市值增加2838亿港元 H股总市值达3.32万亿港元 [8] 战略投入与合作伙伴关系 - 正式宣布与英伟达开展Physical AI合作 覆盖数据合成处理、模型训练、环境仿真强化学习及模型验证测试等全实践环节 [6] - 2025年初宣布向AI领域投入3800亿元 目前正积极推进该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并计划追加更大投入 [1][6] - 2032年阿里云全球数据中心能耗规模预计较2022年提升10倍 [6] 产品与技术发布 - 一次性发布七款大模型产品 包括通义旗舰模型Qwen3-Max、下一代基础模型架构Qwen3-Next系列、千问编程模型Qwen3-Coder、视觉理解模型Qwen3-VL、全模态模型Qwen3-Omni、视觉基础模型Wan2.5-preview系列及语音大模型通义百聆 [6] - 通义千问累计开放300余个开源模型 下载量突破6亿次 [6] - 通义万象已生成超过3.9亿张图片和7000余万个视频 [6] 行业趋势与战略定位 - 公司提出大模型是下一代操作系统 AI Cloud是下一代计算机的战略判断 [1][3] - 全球AI行业最近一年投资总额超4000亿美元 未来5年累计投入预计突破4万亿美元 [3] - 超级AI云被视为下一代计算范式 需要以GPU为核心的大模型驱动计算 全球可能仅存5-6个超级云计算平台 [4] - 公司将阿里云定位为全栈人工智能服务商 提供全球AI云计算网络和开发者生态服务 [4] 资本市场关注度 - 华尔街基金经理凯茜·伍德管理的方舟投资重新买入约1630万美元公司ADR 为2021年9月以来首次布局 [1][7]
棒杰股份跨界光伏失败负债率98% 两年半亏9.1亿子公司面临破产重整
长江商报· 2025-09-24 19:15
核心观点 - 棒杰股份因跨界光伏投资失败导致重大财务及经营危机 需支付3.26亿元仲裁赔偿 两年半累计亏损9.10亿元 资产负债率高达98.48% 光伏子公司面临破产重整 [1][4][7] 仲裁赔偿事项 - 苏州仲裁委员会裁决棒杰股份需向投资方环秀湖逐光支付合计3.26亿元赔偿 源于2023年8月签署的《投资协议》及《补充协议》中未达业绩约定的回购条款 [2][3][4] - 环秀湖逐光曾向棒杰新能源投资3亿元用于光伏电池片项目 约定2024年开票金额未实现 实际主营业务收入仅4.73亿元 [4] - 棒杰新能源股权被司法轮候冻结 涉及金额8.20亿元 另因金融借款合同纠纷被财产保全4880万元 [5] 财务与经营状况 - 公司连续两年半亏损 2023年归母净利润-0.88亿元 2024年-6.72亿元 2025年上半年-1.50亿元 累计亏损约9.10亿元 [1][7] - 截至2025年6月底资产负债率达98.48% 货币资金2.53亿元 有息负债约12亿元 [1][7] - 光伏项目运营主体扬州棒杰资产总额21.58亿元 负债总额26.52亿元 净资产-4.94亿元 已被债权人申请预重整 [6] 光伏跨界投资背景 - 2022年12月宣布投资26亿元建设年产10GW光伏电池片项目 2023年5月再宣布80亿元高效电池片及硅片切片项目 半年内光伏领域投资总额达106亿元 [6] - 2022年底公司总资产仅12.91亿元 货币资金及结构性存款合计6.17亿元 有息负债1亿元 激进扩张计划曾受市场质疑 [6] 主营业务概况 - 公司原主营无缝服装业务 与Walmart、Target、Adidas、PUMA等国际品牌及爱慕、全棉时代等国内品牌保持长期合作 盈利能力稳定 每年净利润数千万元 [7]
上海绿捷涉嫌瞒报被立案侦查 学生餐资本局浮现新希望身影
长江商报· 2025-09-24 19:15
事件概述 - 上海绿捷因学生餐虾仁问题被立案侦查 公司涉嫌瞒报食品安全信息并控制相关人员[1][2] - 公司发布43字声明但未回应核心争议 被公众认为毫无诚意[1] 事件经过 - 9月15日配送虾仁中发现有虫 公司实际控制人指令对211所学校虾仁原料及菜品全部下架销毁[2] - 公司统一对外宣称下架原因为虾肠外溢有泥沙[2] - 涉事虾仁为进口冷冻南美白虾虾仁 由上海翰霖实业报关 经上海优合鲜供应链供应 生产日期2025年3月20日 保质期24个月[3] - 共向211所学校供应涉虾仁菜品 其中161所学校回收相关原料 50所学校在通知前已供餐[3] 检测结果 - 成品留样检测显示沙门氏菌 副溶血性弧菌未检出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阴性[4] - 同批次库存虾仁挥发性盐基氮检测值7.06mg/100g(标准≤30mg/100g) 磷酸盐检测值3.10g/kg(标准≤5.0g/kg)[4] - 9月22日复检挥发性盐基氮值为7.44mg/100g 未发现可见杂质霉变虫蛀[4] 处置措施 - 市场监管部门对库存涉事批次虾仁全部封存处理并立案调查[5] - 市级部门组成联合工作组入驻企业 市属国企临时接管公司运行[5] - 教育部门将加强食材供应抽检制度 邀请家长专家第三方机构参与[5] - 全面核查学校餐食供应招投标情况 将满意度纳入合同条款[5] 公司背景 - 上海地区最大学生餐供应商 业务覆盖16个区500多所中小学 日供餐量超过50万份[7] - 成立于2014年 注册资本5000万元 实缴资本1200万元 参保人数1567人[7] - 唯一股东为香港注册的GreenExpress Foods Limited[7] 资本网络 - 香港公司三名董事王航 张天笠 陈云仪同时任职厚生投资[8] - 厚生投资由新希望前副董事长王航组建 刘永好为基石投资人[8] - 张天笠王航同时担任Kilcoy Global Foods董事 刘畅同为董事 该公司2013年被新希望集团以约5亿元收购[8] - 董事长陶煦曾任新希望总裁 现任金橡树投资控股董事长 该公司唯一股东为新希望[8][9] - 总经理葛均锋关联企业最终由刘永好控制[10] - 通过资本运作 上海绿捷 厚生投资与新希望集团深度绑定[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