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胶:八年轮回,起伏机遇
2025-09-28 14:57
橡胶:八年轮回,起伏机遇 20250926 天然橡胶产业链结构是怎样的? 天然橡胶产业链包括三个环节:橡胶树种植和原料贸易、橡胶加工及下游消费 领域。橡胶树从种植到产胶需 5-7 年时间,经济寿命 25-30 年。割橡获得初级 原料——胶水,中游加工得到烟片胶和乳液,再进一步加工得到标准胶和混合 胶。下游消费主要集中在工业领域,包括轮胎、鞋类和手套,其中轮胎占比超 过 70%。 国内天然橡胶供需情况如何? 国内天然橡胶供给依赖进口,自给率仅 14%,年进口量超 500 万吨,主要来 源国为泰国、科特迪瓦、越南、缅甸和马来西亚,占进口总量 80%以上。这导 摘要 云南、海南新一轮割胶季叠加泰国、越南全面开割,新胶集中上市,供 应增量预期增强,对橡胶价格形成压制。 国内天然橡胶供给高度依赖进口,自给率仅 14%,主要进口国为泰国、 科特迪瓦、越南和缅甸,定价权较弱,需求端则占全球 45%的消费量。 天然橡胶兼具农产品与工业品双重属性,种植周期长达 6-8 年,短中期 供应刚性,易形成中长期大行情。 全球天然橡胶供给格局变化:东南亚传统产区收缩,非洲新兴产区增长, 但面临可可价格上涨的竞争,欧盟零毁零法规可能影响中 ...
低利率下的宏观分析框架与债券定价
2025-09-28 14:57
低利率下的宏观分析框架与债券定价 20250926 摘要 中国房地产投资占 GDP 比重显著下降,从 14%降至 7%,住宅投资降 至 3.3%,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表明房地产不再是宏观经济的核心驱动 因素,需调整分析框架,转向消费等其他驱动因素。 房地产投资下降导致储蓄剩余,资金流向制造业投资和政府债券,理解 资金流向是宏观分析的关键,需关注储蓄和消费之间的动态变化,以及 工业和服务业的相对变化。 中国消费率相对较低,提升消费率是一个长期过程,面临收入分配和消 费者倾向较低的挑战,不能简单照搬美国消费驱动型模式,需具体情况 具体分析。 新兴市场高消费率往往与高通胀相关,并非健康的消费驱动型经济,温 和通胀环境更有利于维持稳定健康的消费者行为,中国应避免高通胀或 低通胀。 房地产融资下降,政府债券融资快速增长,实体企业融资保持较高水平, 社融结构变化降低了社融指标对宏观经济的指引作用,未来金融对实体 经济的作用可能更多依赖于利率。 Q&A 传统的宏观分析框架及其对债券定价逻辑的影响是什么? 传统的宏观分析框架在很大程度上以房地产作为核心。过去,房地产在中国经 济中的占比非常高,对经济波动有着显著影响。例如,房地 ...
西子洁能20250926
2025-09-28 14:57
**西子洁能电话会议纪要关键要点**</think> 公司概况与股权结构 - 西子洁能员工持股计划第三期解锁期启动 利润指标接近4亿元 第三期和第四期归母净利润考核目标分别为3亿元和4亿元[2][4] - 可转债转股工作全部完成 大股东和实际控制人持股约55% 杭州市国资委下属杭州之实业投资集团持股12% 社会公众股比例从20%增至33%左右[3] 财务与订单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约28亿元 新增订单约27.84亿元 与去年同期持平[4][10] - 6月中标订单约11亿元 主要为国内外燃机项目 预计第三季度确认收入[4][10] - 销售毛利率回升至20.55% 扣非归母净利润1.29亿元 显示订单盈利能力修复和订单质量管控加强[5] - 下半年订单预计加速增长 整体呈现底部向上趋势[11] 传统锅炉业务 - 国内燃机项目中标率超50% 今年5个GW项目中标5个 主要客户包括华电等大型电力企业[6][11] - 干熄焦市场占有率超60% 产品盈利能力较好[6] - 产品线丰富 在天然气发电、钢铁、建材等高耗能行业余热回收利用方面具竞争优势[6] 光热发电业务 - 参与青海省三座350兆瓦独立光热电站建设 度电成本降至0.50元/千瓦时左右 目标进一步降至0.46元/千瓦时[7][12] - 设备端技术壁垒高 塔顶吸热器和熔盐换热器毛利率超25% 整体项目打包后综合毛利约25%[18] - 光热电站核心设备价值量占比15%-20% 公司在光热项目中市占率约1/3[17] - 行业目标"十五五"期间将成本降至0.40元/千瓦时[12] 核电业务布局 - 2019年获民用核二三级制造许可 每年参与中广核项目供应 单台核电机组可参与价值量约5亿元[7] - 成立西子核能科技子公司(上市公司占60%) 作为拓展核电市场的重要平台[9][13] - 预计2026年落地3-5亿元核电订单 未来5年提升至20亿元体量[9][13] - 产品包括压力容器、储罐、热交换器等 并积极拓展核工业体系其他标的[13][14] 新任董事长影响 - 王科飞董事长明确发展方向 加大对火电加储和核电竞争力投入[8] - 挖掘管理团队潜力 提高工作效率 重视市值管理和投资者交流[15] - 投入70%时间进行核电市场开拓[15] 新兴领域布局 - 积极布局可控核聚变领域 与中国巨变和成都西物院沟通 争取真空室等设备零部件加工订单[4][16] - 计划利用余热锅炉技术优势 满足核聚变项目对换热器需求[16] 行业竞争格局 - 光热发电领域主要竞争对手包括可胜技术(占一半以上市场份额)、东方锅炉等[18] - 公司凭借标杆性项目交付经验保持市场优势[18]
亨通光电20250926
2025-09-28 14:57
纪要涉及的行业或者公司 * 亨通光电 一家专注于通信网络和能源网络领域的上市公司 在光纤光缆 海洋通信 海底电缆 海洋工程等方面有重要布局[1] * 行业涉及通信网络基础设施 数据中心 AI算力 海洋经济 海上风电 海洋油气 跨洋通信系统等[3][5][21]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通信网络技术布局与突破 * 搭建新一代超低损耗光纤制备平台并扩能提产 瞄准数据中心 高速互联和国家干线网络传输战略需求[2] * 开发OM4 OM5多模光纤和高密度MPO光缆及其组件 广泛应用于大中型数据中心项目[2] * 在空心光纤技术上取得突破 突破了一些关键技术[3][4] * 突破165微米细径超抗弯系列核心技术 有很好的抗弯曲特性及深海环境适应能力[17] * OMF与OFS多模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大型数据中心项目[17] * 启动AI先进光纤材料研发制造中心扩展项目 预计2026年2月竣工 聚焦超低损耗空心光纤 多芯光纤及高性能多波段多模光纤等特种光纤的生产[3][19] * 积极布局CPO等先进封装能力[3][20] 能源网络与海洋经济成就 * 持续中标国内外海洋能源项目 截至2025年上半年能源互联领域订单金额约200亿元[2][5] * 形成从产品到系统解决方案再到工程运维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具备完善的海上风电和海洋油气系统解决方案及服务能力[2][5] * 覆盖从海底电缆研发制造 风机基础施工 风机安装到风场运维的完整产业链[5] * 2025年上半年中国海洋生产总值约为5.1万亿元 同比增长5.8%[21] * 全球海上风电装机容量预计翻倍 到2027年增长至24GW 是2024年的三倍 未来十年(2025-2034)预计全球新增装机容量超过350GW 总容量将超过441GW[21] * 2024年中国新增海上风电装机量为404千瓦 同比减少36% 但占全球新增装机容量的50.47% 截至2025年4月中国沿海省份在建项目规模达11GW 已核准未开工项目34GW 各省重大项目名单中总计接近50GW[22] * 2025年上半年全球新增并网容量249万千瓦 同比增长200% 中国再生能源学会预测25年的新增装量将在1,000万至1,500万千瓦之间[23] * 加快推进江苏射阳和揭阳两个生产基地的一期二期产能提升 揭阳基地聚焦于软管 电缆等产品[24] * 积极发展跨洋通信系统集成业务 截至25年上半年签约交付里程数累计突破108,000公里 在售订单金额约75亿元[24] * 投资的P10跨洋通信系统于24年底全面投产 总长度超过22,000公里 为沿线20多个国家提供国际带宽资源[24] * 计划建设1,100公里长的PC跨洋延伸段 将于26年第3季度登陆阿联酋和阿曼[25] 全球化布局进展 * 通过并购华为海洋和PT BOX等举措大力推进全球化布局 2020年收购华为海洋51%的股权 2023年收购运营上市公司PT BOX[2][6] * 业务覆盖150多个国家和地区 拥有12座海外产业基地及40多家海外技术服务公司[2][6] * 在欧洲 南美 南亚 非洲及东南亚等地区进行通信网络布局 并通过收购德国Jefe公司获得其近40年的特种光纤研发和制造经验[20] * 面向算力中心应用场景提供从10G到400G全系列AOC产品及高速光模块 多款超低功耗AOC产品助力国内超算中心建设[20]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320.49亿元 同比增长20.42% 归母净利润19.03亿元 同比增长0.24%[2][7] * 2025年第二季度营收187.8亿元 同比增长26.64% 环比增长41.55% 归母净利润10.56亿元 同比减少3.63% 但环比增长89.74%[2][8] 行业趋势与市场机会 * 全球AI算力发展推动多模光纤 空芯光纤等低损耗光纤需求快速提升 预计未来五年全球算力规模将以超过50%的速度增长[3][9] * 美国四大科技巨头2025年将在AI建设上投入超过3,500亿美元 我国四大互联网云厂商预计资本开支合计将超过5,000亿人民币[9] * 全球数字化进程加速 预计23年至27年光纤复合增长率约为4% 到27年底将超过6.5亿公里新铺设里程 Postman预计2030年全球市场规模将达到111.8亿美元 实现9.3%的收入复合增长率[3][13] * 微软部署新一代空心光纤 传输速率提高约47% 2024年11月宣布未来24个月计划部署15,000公里通信光纤[10] * 2025年5月中国移动启动混合光缆采购 包括652D及空心光纤共32皮长公里 6月中国电信采购空气光纤里程长度较5月份增长超过4倍 7月中国移动在广东开通首条反谐振空心光纤商业路线[11] * 空心光纤广泛应用于金融高频交易 分布式计算中心 实验敏感场景 海底互联和海底光缆大容量运输场景 以及工业与医疗激光量子通信等高功率特殊场景[12] * 预计2030年通信光纤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05亿美元 年复合增长率约为7.5% 全球高密度MPO连接器市场规模预计到2029年将从2023年的18亿美元增长到60亿美元 年复合增长率达22%[12] * AI模型催化光模块需求 23年至25年的400G以上全球出货量分别为640万个 2040万个和3,190万个 高盛预测25年至26年的800G模块销量分别达到1990万个和3,350万个 比以前预测上调10%和50% 25年至26年的市场规模总值分别达到127.3亿元和193.7亿元 同比增长60%和52%[14] * 硅基解决方案正向低功耗方向发展 20年至26年的市场份额持续提升 从20亿美元左右预计增至80亿美元 占比从25%提升至50%[15] * 数据中心液冷方案快速发展 以满足算力中心发展的背景需求[16]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公司专为数据中心布线设计开发了高密度MPO组件[18] * 在空间领域突破关键技术 实现批量交付能力 为未来多场景应用奠定坚实基础[18] * 政府报告首次将海上风电纳入年度规划 并推动深海科技 新兴产业的发展 深海科技涵盖深海通信 材料 新基建 油气资源开发 智能装备及生态监测与国防安全等领域[21] * 公司旨在推动成为全球信息与能源互联解决方案服务商[25]
迈瑞医疗20250926
2025-09-28 14:57
公司及行业 迈瑞医疗 医疗设备行业[1] 核心观点和论据 **国内市场表现与因素** - 2025年第三季度市场表现出现显著改善 标志重要拐点[4] - 国内医疗设备招标活动从2024年12月开始复苏 但收入确认周期显著拉长 去年上下半年收入基数分布失衡 导致三季度国内市场改善不明显[2][4] - 公司加速进口替代并提高行业集中度 以提升市场份额[2][4] **未来发展战略** - 战略聚焦数字化 流水化和国际化[2][5] - 数字化侧重设备加AI及IT模式 帮助医院解决临床问题并增强设备粘性 公司推出多个AI大模型 有望创造更多收益[2][5] - 流水化聚焦耗材业务 包括体外诊断试剂 微创手术耗材及心血管耗材 作为未来核心增长点[2][5] - 国际化通过推进本地化建设并复制成功经验 以维持和提升国际市场表现[5][6] **高潜力业务发展状况** - 微创外科硬件系统国内市占率超10% 仅次于两家进口品牌 产品覆盖4K 3D及荧光技术 成功入围集采 未来市占率有望提升[2][7] - 动物医疗已配齐三大产线所需大部分动物产品 提供完整数字化解决方案 今年上半年国际收入占比超80% 增长强劲[2][7] - 心血管领域通过收购惠泰进入 保持其独立性并提升运营效率和规模管理 惠泰电生理事业部成立 DBA RFA等产品进入临床阶段[7][9] **国际市场措施与表现** - 复制成功经验并深入推进本地化建设 扩展销售团队和渠道 加速微创外科等流水型业务放量[8] - 动物医疗领域不断丰富产品组合 突破海外高端宠物医院市场 上半年国际收入占比超80% 显示强劲增长势头[2][8] **收购企业惠泰的贡献** - 惠泰通过独立运营 引入MPI开发流通体系 提升3D电生理系统产品注册准入及临床性能[3][9] - DBA RFA等产品进入临床阶段并开展房颤消融手术 为迈瑞心血管业务注入活力与竞争力[3][9] 其他重要内容 - 医保深化改革和医疗行业整顿等多重因素对国内市场增长的影响逐渐减弱[4] - 公司正加速进口替代并提高行业集中度以提升市场份额[2]
全球内存:前所未有的超级周期-Global memory_ Unprecedented super-cycle
2025-09-28 14:57
**行业与公司** - 行业:全球内存行业(DRAM、HBM、NAND)[1] - 公司:三星电子(Samsung Electronics,005930 KS)、SK海力士(SK Hynix,000660 KS)、美光(Micron,MU US)[1][4] **核心观点与论据** **1 行业需求与超级周期** - 2026年预计出现DRAM、HBM和NAND三重超级周期,受AI服务器和传统服务器投资推动[1] - 美国科技巨头资本开支2026年预计达5266亿美元(同比增长30%),其中AI服务器及基础设施投资3651亿美元(同比增长35%)[13] - 传统服务器内存需求(DDR4/DDR5)2026年预计增长50%,企业SSD需求预计翻倍(增长100%)[2] - NAND位需求同比增长至少50%,因传统/AI数据中心存储需求强劲且HDD供应短缺[2] **2 盈利与利润率展望** - 大宗DRAM营业利润率目前40-50%,2026年预计恢复至70%(接近2017年峰值)[3] - NAND营业利润率目前盈亏平衡,2026年预计达30-40%[3] - HBM利润率分化(30%-70%),三星进入HBM3E/HBM4市场后差距可能缩窄至45-65%[3] - 三星2026年营业利润预计90万亿韩元(原预测47.9万亿),2027年130万亿韩元(原预测68.4万亿)[5][30] - SK海力士2026年营业利润预计72万亿韩元(原预测50万亿),2027年88万亿韩元(原预测66万亿)[5][90] **3 产能与扩张计划** - 三星凭借平泽4/5工厂空置洁净室拥有最高产能灵活性[4] - SK海力士M15x工厂两年仅扩张9万片(总产能45万片),龙仁工厂最早2028年贡献产能[4] - 美光新产能预计2028年投产[4] **4 技术竞争与客户谈判** - 三星2026年可能通过HBM4进入英伟达供应链[30] - 英伟达要求HBM4速度超10Gbps,三星(1C纳米技术)、SK海力士和美光均能供应[8] - 英伟达CPX方案可能增加GDDR7需求,减少HBM需求,但中长期或刺激AI需求增长[9] - HBF(高带宽闪存)方案研究中使用堆叠NAND替代HBM以提升成本效率[10] **5 目标价与估值调整** - 三星目标价上调45%至12.3万韩元(原8.4万),基于1.8倍2026年市净率[5][32] - SK海力士目标价上调50%至54万韩元(原36万),基于2.5倍2026年市净率[5][92] - 三星2026年ROE预计18.5%(原11.4%),2027年23%(原14.7%)[32][33] - SK海力士2026年ROE预计42.5%(原32.1%),2027年35.3%(原30.8%)[93] **其他重要内容** - 三星晶圆代工业务美国工厂成本高40-50%,盈利贡献不确定[31] - SK海力士净现金超30万亿韩元后可能增强股东回报(预计2026年三季度达成)[92] - 内存行业资本开支增长加速,投资持续至2027-2028年,随后可能下行[2][4] - 三星QLC NAND存在质量问题,但整体NAND价格上升推动利润率改善[30] **数据引用** - 美国科技巨头2026年资本开支:5266亿美元(同比+30%)[13] - 企业SSD需求2026年增长:100%[2] - 大宗DRAM利润率2026年预期:70%[3] - 三星2026年营业利润:90万亿韩元(原47.9万亿)[5][30] - SK海力士目标价:54万韩元(原36万)[5][92]
医疗器械深度:行业拐点已至,创新并购出海造就全球性龙头
2025-09-28 14:57
行业与公司概述 * 纪要涉及的行业为中国医疗器械行业 包括高值耗材 医疗设备 体外诊断 IVD 低值耗材等多个细分领域 [1] * 纪要涉及的公司包括惠泰医疗 微创医疗 乐普医疗 迈瑞医疗 联影医疗 美好医疗 亿瑞科技 新产业 英科医疗 南微医学 安杰思 华大智造 瑞迈特 时代天使 春立医疗 三友医疗 海得星光 依瑞科技 美豪医疗 维力医疗 万孚生物 雅惠隆 安图生物 圣湘生物 鱼跃医疗等 [1][5][19][21][22][23][24][36] 行业整体趋势与拐点 * 2025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迎来重要拐点 过去四年因政策压制业绩承压 但短期多个细分赛道出现复苏迹象 [3] * 长期来看 国产替代和渗透率提升是主要成长路径 部分赛道国产化率仍有提升潜力 [1][3] * 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约为5800多亿美元 2016至2023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6% 中国市场规模约为1万亿人民币 2016至2023年CAGR超过15% 全球市场约为中国的4至5倍 [12] * 中国医疗器械企业凭借强大的创新能力 工程师红利和完整产业链支持 正逐步开发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产品 [1][4] 细分领域投资机会与公司表现 * **高值耗材领域复苏明显** 骨科 神经介入 眼科 电生理等赛道存在投资机会 相关公司如惠泰医疗 微创医疗 乐普医疗展现出良好增长潜力 [1][5] * **医疗设备上游板块迎来拐点** 美好医疗通过CDM胰岛素笔等产品放量 并切入脑机接口和人形机器人赛道 亿瑞科技依托AI眼镜产业链 有望在2026年实现收入大幅增长 [1][6] * **体外诊断IVD板块** 受政策影响量价齐跌 但预计2026年情况将改善 新产业作为龙头 2025年四季度国内收入有望迎来正增长 [1][7] * **低值耗材领域** 虽大盘承压但仍具增长潜力 英科医疗凭借低估值和全球龙头地位具备性价比 [8] * **创新技术领域** 如AI医疗 脑机接口 外骨骼机器人等是投资热点 AI技术在医学影像 IVD 手术机器人 健康管理方面提升性能与效率 [29][30] 中国脑接口技术全球领先 是第二个进行侵入式脑接口人体临床植入实验的国家 [31] 外骨骼机器人向便携式发展 应用于消费及工业场景 [32] 企业战略调整与核心竞争力 * 中国医疗器械企业积极进行战略调整 包括降本增效 技术创新 转型消费型业务以降低对医保依赖 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及通过并购打开新增长曲线 [1][9] *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强大的研发能力与优秀产品力 实现从性价比优势到性能优势的跃迁 [14] * 创新是行业发展的基石 应关注有新产品催化的公司 如联影医疗的光子CT 奥华AQ400等 [26] * 医保政策支持创新器械发展 如DIP支付体系下更重视对创新技术的支持 [27] 国际化与出海战略 * **出海动因** 内因是研发能力提升 产品性能比肩全球头部公司 海外品牌认可度建立 外因是国内市场竞争加剧 国际市场规模更广阔 欧美市场支付能力强但门槛高 [11] * **出海模式多样** 包括海外业务主导型 出海潜力高型 业绩贡献弹性型 国际化刚起步型 具体路径有自主销售 代工 外延并购等 [13] * **国际化能力建设** 需要依托研发创新 临床注册 专利布局等综合能力 不同领域有特定要求 医疗设备需完善维保体系和专利布局 [14][15] IVD领域需注重代理商质量与维保能力 并可能需布局海外产能 [16] 高值耗材需应对专利诉讼和多样化销售模式 [17] * **销售模式** 主要包括ODM OEM 自主产品销售和License out 自主产品多以经销为主 部分建立直销网络 [18] * **公司出海表现** 迈瑞医疗2024年海外收入占比达45% 增速超20% 联影医疗2024年海外业务占比超20% 增速超30% 华大智造海外业务占比超30% 瑞迈特海外业务占比超60% [19][20] 并购的重要性与案例 * 并购是全球器械龙头公司快速获取技术 拓展产品线的重要成长方式 [10][33] * 全球公司如飞利浦 西门子 美敦力 强生 波士顿科学通过并购成为市场领导者 [34][35] * 国内企业如迈瑞医疗自2008年以来进行十多次并购 通过纵向整合和横向扩展成长 联影医疗 南微医学 安图生物 圣湘生物 鱼跃医疗等也通过并购拓展产品线或海外市场 [33][36] 地缘政治风险应对 * 为应对地缘政治风险 中国企业开始建设境外生产基地 如海得星光将成品转移至泰国生产 时代天使在巴西和美国建设产能 维力医疗在墨西哥及东南亚进行产能建设 南微医学 安杰思在泰国建立生产基地 [25] 政策支持与新兴方向 * 政策支持创新医疗技术发展 如2020年立项指南新增人工心脏 脑接口等项目 各地出台政策鼓励创新医疗器械 [27] * 新兴投资机会包括医学影像 家用呼吸机 手术机器人 电生理监测设备 CGM 外周血管介入设备 神经介入设备 IVD中的化学发光和伴随诊断等 [28]
3D打印行业深度汇报:消费级需求方兴未艾,重点关注高性价比PLA耗材
2025-09-28 14:57
3D 打印行业深度汇报:消费级需求方兴未艾,重点关注高 性价比 PLA 耗材 20250926 摘要 全球 3D 打印市场持续扩张,预计 2034 年市场规模将超 1,100 亿美元, 未来十年复合增长率达 18%,材料端增速或超 20%。2024 年市场规模 约为 219 亿美元,其中打印服务占比最高(46%),设备端占比 27%,材料端占比 20%,软件端占比最小(6%)。 消费级 3D 打印市场增长迅速,2020 年至 2024 年市场规模从 15 亿美 元增至 41 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约 28%,预计未来五年将超过 30%。入门级消费级 3D 打印机(售价低于 2,500 美元)是唯一出货量 增长的品类,2024 年同比增长 26%。 消费级 3D 打印行业受益于价格下降和 AI 技术驱动的建模软件门槛降低。 主流品牌售价相较三年前下降 60%,集中在 2000-3,000 元人民币,AI 技术大幅降低建模难度,消费级 3D 打印已进入需求爆发拐点。 PLA(聚乳酸)是消费级 3D 打印中最常见的耗材,环保无毒且形变小, 适合初学者。预计 2024 年底中国国内 PLA 需求将达 12 万吨,同比 ...
有机硅:供需格局持续改善,行业景气有望底部反转
2025-09-28 14:57
DMC 产能,这将进一步减少欧洲市场供应。国内方面,自 2019 年起,有机硅 产能增速加快,从 2020 年至 2024 年实现翻番。然而,由于盈利能力下降, 当前企业普遍处于亏损状态,因此今明两年内没有确定性新增产能投放。 有机硅:供需格局持续改善,行业景气有望底部反转 20250926 摘要 全球有机硅产能主要集中在中国,占比高达 75%,海外产能持续缩减, 陶氏计划 2026 年关停部分产能,进一步减少欧洲供应。国内产能虽快 速增长,但受盈利能力影响,未来两年新增产能有限。 有机硅需求快速增长,年均表观消费量增速超 10%,主要驱动力来自电 子、电力新能源和建筑领域,合计占比约 60%,其中电子领域需求最大, 受益于有机硅的优异性能。 预计 2026 年全球有机硅供应将因海外产能退出和国内新增产能受限而 收缩,有望支撑价格上涨,改善企业盈利。中国作为主要生产国,产业 协同减产挺价能力强。 有机硅需求增长受益于下游应用多元化和渗透率提升,从传统地产建筑 向电子电力新能源领域拓展。硅橡胶是主要应用,室温胶用于建筑和光 伏,高温胶用于电子电缆,液体胶用于医疗日用品。 电子电器和家居护理是新兴需求增长点,尤其 ...
深信服20250927
2025-09-28 14:57
**公司概况与核心业务** - 公司为深信服 成立于2000年 从VPN产品起步 逐步扩展至网络安全 云计算 基础网络与物联网业务[6][7][8] - 创始团队为何朝曦 熊武 冯业 均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合计持股45.27%[10] - 核心业务包括网络安全(市场领先地位) 云计算(超融合 私有云解决方案) 基础网络与互联(由子公司信锐网科经营)[7][8][12] **财务表现与预测** - 2025年上半年营收30.09亿元 同比增长11.16% 海外收入2.54亿元 同比增长35%[2][5] - 二季度首次实现盈利 亏损收窄至2.28亿元[2][5] - 预计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为84.24亿(+12%) 94.67亿(+12%) 106.99亿元(+13%)[4][9] - 预计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13亿(+109.7%) 5亿(+42.7%) 7.52亿元(+27.7%)[4][9] - 毛利率整体呈下降趋势 但2025年上半年同比增加0.75个百分点[12] **业务板块进展** - 云计算业务2025年上半年收入近14亿元 同比增长26% 为自2022年以来最高增速[2][3] - 网络安全业务受行业政策推动(如网络安全法 等保2.0/3.0) 预计未来三年增速3%-4%[14][19] - 基础物联网业务2025年预计小幅下滑 2026年起企稳[21] - 云计算业务占比持续提升 即将超过安全业务成为第一大业务[12] **AI与技术创新** - 推出安全GPT并迭代至第四版 已应用于400余家企事业单位[2][3] - 在AI技术赋能网络安全测试中报送三个项目全部夺冠[3] - 推行"AI first"战略 通过AI提升产品能力(如Security GPT AICP加HCI产品)[16] **市场与渠道策略** - 90%以上销售通过渠道实现 现金流表现优秀[2][17] - 积极拓展直销项目开发KA客户 实现销售模式多元化[2][17] - 海外市场以东南亚为主 欧洲(意大利)和南美(墨西哥)建立渠道体系 2024年海外增速42% 2025年增速35% 预计未来三年维持30%-40%增速 2027年海外收入有望突破10亿元[18] **行业与宏观环境** - 全球网络安全市场2023-2028年增速11.92% 中国为9.2%[14] - 云计算市场增速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受数字基础设施政策推动[15] - Deepseek等大模型降低AI算力门槛 促进中小型企业部署云计算和AI设施[3][20] **费用与运营效率** - 销售费用率和研发费用率均下降 受益于人员调整和费用控制[4][13][22] - 经营现金流表现优秀[4][13] **风险与挑战** - 网络安全行业过去两年景气度不高 但2025年上半年已企稳[19] - 云计算毛利率较低(预计2025-2027年提升至45% 46% 47%)[20] - 基础物联网业务持续承压[21] **其他关键信息** - 公司通过超融合产品替代博通VM永久许可证客户 已完成约12,000家客户替换[3] - 云计算核心客户群体中腰部客户占比约5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