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短期纯债基金
icon
搜索文档
债基全解析:从分类到风险,一文读懂“稳健投资”的真相!
搜狐财经· 2025-09-24 02:41
"债基不是号称'稳稳的幸福'吗?怎么最近我的基金账户反而亏了?"这是许多投资者在2023年债券市场调整后的真实困惑。作为资产配置的"压舱石",债券 基金以低波动、收益稳定著称,但若忽视其分类差异与潜在风险,也可能面临净值波动甚至亏损。 关键提醒:混合债基的收益与股市表现高度相关。例如,2022年沪深300指数下跌21.6%,偏债混合基金平均收益为-3.5%,而纯债基金平均收益为2.1%。 3. 债券指数基金:低成本复制市场的"工具侠" 本文将用通俗语言拆解债基的三大类型,并揭秘债基下跌的四大核心原因,助你从"债基小白"升级为"理性投资人"。 债券基金的核心差异在于资产配置比例与投资策略,根据风险收益特征可分为纯债基金、混合债券基金和债券指数基金三类。 1. 纯债基金:100%聚焦债券的"稳健派" 纯债基金将全部资金投资于债券市场,不参与股票、可转债等权益类资产,是债基中风险最低的类别。根据债券期限长短,又可细分为两类: 适用场景:纯债基金适合风险偏好极低、追求稳定收益的投资者,或作为资产配置中的"防守仓位"。 短期纯债基金:主要投资剩余期限1年以内的债券(如国债、政策性金融债、企业短期融资券),流动性高,适合 ...
永赢基金|了解固收基金 树立正确投资理念
新浪基金· 2025-09-19 09:37
基金指数表现 - 短期纯债型基金指数2024年收益率为3.03%,最大回撤为-0.36% [5] - 中长期纯债型基金指数2024年收益率为4.59%,最大回撤为-0.67% [6] 纯债基金特征 - 短期纯债基金主要投资剩余期限不超过3年的固定收益证券,包括国债、央行票据和金融债 [5] - 中长期纯债基金投资范围与短期纯债基金基本相同,但无明确期限限制 [6] - 纯债基金无法投资股票和权证,具有风险较小、收益相对稳定的特征 [5] 债券基金收益来源 - 票息收入来自持有债券产生的利息收益 [6] - 资本利得来自债券价格波动产生的价差收益 [6] - 杠杆策略通过借入低成本资金进行高收益投资 [6] 债券基金风险类型 - 信用风险指债券违约导致本金和利息无法兑付 [6] - 利率风险指市场利率上行导致债券价格下跌 [6][7] - 流动性风险可能导致债券无法及时变现或以不利价格变现 [8] 基金选择标准 - 根据风险偏好和资金期限选择产品类型,短期纯债适合低风险承受能力投资者,中长期纯债适合能承受较高波动的投资者 [9] - 年化收益率反映基金历史收益能力 [10] - 最大回撤指标越低越好,卡玛比率越高代表风险调整后收益越好 [11] - 正收益占比越高表明基金业绩稳定性越强 [11] 基金管理要素 - 应选择从业年限长、历史业绩稳定、具有穿越牛熊周期经验的基金经理 [12] - 固收大型基金公司通常具备更完善的投研体系和风险控制能力 [12] - 可通过定期报告查看前五大重仓债券的信用评级,优先选择高评级债券占比高的产品 [13] - 基金规模应适中,避免规模过小带来的清盘风险 [14]
8月金融数据及公募降费解读
2025-09-15 01:49
**8月金融数据及公募降费解读关键要点总结** **一、8月金融数据表现** * **社融与信贷增长疲软** * 8月社融增速年内首次环比下行 下降02个百分点至88% 主要因政府债券同比少增2500亿元[3] * 信贷同比少增3100亿元 余额增速降至68% 反映经济恢复不佳[1][3] * 企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仅81% 处于历史低位 实体经济需求疲弱[1][6] * **居民贷款持续低迷** * 零售贷款表现差 主要因商品房销售低迷 一线城市成交面积同比明显减少[7] * 居民短期贷款余额增长几乎为零 消费性贷款需求极度疲弱[7] * **存款活化与资金入市趋势增强** * M1增速连续四个月上升至6% 较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 显示存款搬家趋势[4][8] * 居民户存款同比少增6000亿 非银存款显著增加 本月新增11万亿 同比多增5500亿 资金或流入券商保证金账户[8][9] * 非金融机构存款增速达16% 高于上月的14% 资金入市趋势增强[10] * 居民超额储蓄约5万亿 受债市波动和银行利率下降影响 A股TTM收益超20%驱动资金入市[12] * 预计9月M1数据将进一步上行至65%-7%左右[12] **二、基金降费政策主要内容及影响** * **降费政策核心内容** * 第三阶段降费政策旨在让利投资者300亿元 主要影响销售服务费和认申购费[1][15] * 销售服务费降低154亿元 占比最大 4057只基金份额超销售服务费用上限 规模占比达61%[15] * 收取销售服务费的产品(包括C类基金和货币基金)总规模约17万亿[1][15] * 新规统一赎回费安排 持有期7天以下赎回费率15% 7天到1个月为1% 一个月到6个月不低于05%[14] * 延长免赎回费持有期 对短债基金行业生态产生较大影响[1][14] * **对机构收入的影响** * 降幅最大的机构是三方机构(债基与货基占比高且收入来源单一) 其次是银行(降幅13%)和券商(降幅11%)[16] * 三阶段降费合计使各类机构受影响程度在20%-30%之间 但相对于整体收入降幅不致命(例如银行2024年全行业收入57万亿 降费110多亿仅占02%)[16] * **对产品与投资者的冲击** * 持有期延长至6个月 对规模达11万亿的短期纯债基金冲击较大 理财子公司等机构投资者可能撤出(理财子公司持有2800多亿短期纯债 占该类别总规模40%-50%)[1][18][19] * 债基总规模约11万亿 机构投资者持有比例高达83% 短期纯债部分(6000亿)受冲击较大[19] * 固收加类基金的波段操作模式受限 险资依赖此类产品进行波段操作分享权益收益的模式难以维系[18][21] * 新规后 持有6个月及以上投资者净收益率将提升 但持有3个月以下投资者净收益率会明显下降(例如债券型基金平均净收益率下降41个基点)[23] **三、潜在行业格局变化** * **公募基金竞争力可能被削弱** * 新规可能改变资管财富生态竞争格局 公募基金面临较高监管透明度及合规成本 而银行理财、私募、券商资管、保险信托等不受此限制[2][17] * 渠道资源可能向佣金率更高的产品倾斜 削弱公募基金在零售负债端的竞争力[17] * **机构与投资者行为调整** * 公募机构可能调整产品布局(例如开发创新产品或转向固收加权益方向) 中小机构可能面临生存压力(销售费用降低后难以提供足够渠道激励)[25] * 投资者可能转向货币型、同业存单、理财子公司产品或ETF等高流动性替代品 高净值客户可能考虑私募作为替代[25]
债基短期大跌,专家支招避险
搜狐财经· 2025-08-21 13:55
股市表现 - A股自8月4日以来持续上涨 沪指创近十年新高 A股总市值创历史新高[1] - A股交投活跃 连续7个交易日成交额突破2万亿元 沪指冲上3700点后继续创新高[2] 债市表现 - 债市出现短期急跌 长期国债收益率一路上行 30年期国债期货自8月7日起连续调整[1][2] - 8月18日30年期国债期货单日大跌1.33% 10年期 5年期 2年期国债期货全线下跌[2] - 3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从低点1.95%附近最高突破2.1% 10年期从1.68%附近逼近1.79%[2] 债券基金表现 - 截至8月20日超600只债基8月收益告负 其中86只净值亏损超1%[1][3] - 8月18日10只债基单日净值跌幅超1% 最高跌幅达1.63%[1][2] - 部分债基不到1个月亏掉年内全部收益 中长期纯债基金亏损较严重[3] 影响因素 - 股市走强加剧股债跷跷板效应 资金从债市流向股市[1][5][6] - 资金面紧张 降息预期削弱 国债利息恢复增值税担忧等因素叠加导致债市情绪悲观[1][5][6] - 机构行为出现分化 基金和券商自营成为净卖出主力 大行和险资增配利率债[6] 市场展望 - 债市最剧烈调整或已结束 但要完全企稳需等待资金面宽松信号或股市情绪降温[1][6] - 短期内市场或以区间震荡为主 长端利率债依然不够稳固[4][6] 基金类型表现差异 - 中长期纯债基金亏损较严重 短期纯债基金亏损数量和幅度相对较小[3] - 可转债基金全部实现当月正收益 混合型债基出现亏损[3] 投资建议 - 建议缩短久期抵御波动 优选中短债基金[7] - 可配置固收+基金通过股债搭配增强收益弹性[7] - 优先挑选组合久期小于两年 以利率债为主 少配置信用债的基金[7]
债基短期大跌,专家支招避险 →
搜狐财经· 2025-08-21 13:49
股市表现 - 自8月4日以来A股持续上涨 沪指创近十年新高 A股总市值创历史新高 [1] - A股交投活跃 连续7个交易日成交额突破2万亿元 沪指冲上3700点后继续创新高 [2] 债市表现 - 债市出现短期急跌 长期国债收益率一路上行 30年期国债期货8月18日单日大跌1.33% [2] - 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从1.68%上行至1.79% 3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从1.95%突破2.1% [3] 债券基金表现 - 截至8月20日超600只债基收益告负 其中86只净值亏损超1% [1] - 8月18日10只债基单日净值跌幅超1% 最高跌幅达1.63% [5] - 中长期纯债基金亏损较严重 短期纯债基金亏损较小 可转债基金当月收益全部为正 [7] 影响因素 - 股市走强引发股债跷跷板效应 资金从债市流向股市 [8] - 资金面紧张 降息预期削弱 国债利息恢复增值税预期加剧债市调整 [8] - 机构行为分化 基金和券商自营减持超长债 大行和险资增配利率债 [8] 市场展望 - 债市最剧烈调整或已结束 完全企稳需等待资金面宽松信号或股市情绪降温 [9] - 短期内市场或以区间震荡为主 建议投资者缩短久期 优选中短债基金或固收+产品 [9]
贵金属ETF收益反弹
国投期货· 2025-08-11 14:3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中信五风格-周期★☆☆,一颗星代表偏多,判断趋势有上涨驱动,但盘面可操作性不强 [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截至2025/08/08当周,通联全A(沪深京)、中证综合债与南华商品指数周度涨跌幅分别为1.94%、0.03%、 -0.36%;公募基金市场近一周指数增强策略收益领先,周度涨幅达1.65%;权益类产品中市场中性策略整体涨多跌少;可转债收益回升,短期与中长期纯债基金涨幅放缓;商品类基金中能源化工ETF延续弱势,贵金属收益反弹,白银ETF净值显著上行3.84% [4] - 中信五风格上周五风格指数收涨,周期风格收益领跑,涨幅为3.49%;风格轮动图显示金融与周期风格小幅回升,指标动量层面五风格均走强;消费风格基金超额回暖,周度超额收益率为1.06%,周期风格基金平均收益未跑赢基准;部分消费风格基金向成长风格有所偏移,市场拥挤度位于历史偏高拥挤区间 [4] - 近一周ALPHA因子收益表现较优,周度超额收益率为0.34%,估值与残差波动率因子收益转弱;反转类因子边际走强,盈利与流动性因子小幅走低;本周因子截面轮动速度环比回升,位于历史偏低分位区间 [4] - 根据风格择时模型评分结果,本周周期与金融风格环比回升,消费风格回落,信号偏向周期风格;上周风格择时策略收益率为0.77%,对比基准均衡配置超额收益率为 -1.02%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近期市场收益 - 展示通联全A(沪深京)、中证综合债(净)、南华商品的周度、月度、季度、半年度收益率数据 [6] - 展示近一年公募基金产品成立规模的单月数据及月度环比数据 [6] - 展示公募基金主要策略指数近三月最大回撤和周度收益率数据 [6] 中信风格指数相关 - 呈现中信风格指数(金融、周期、消费、成长、稳定)净值走势 [8] - 给出中信风格指数相对轮动图及各风格近一周、上一周、近一月、近三月、近六月、近一年的相对强弱和相对强弱动量数据 [10] 基金风格指数相关 - 展示基金风格指数(美部、周期、消费、成长)近一周、上一周、近一月、近三月、近六月、近一年的超额收益表现 [12] - 呈现基金风格拥挤度数据(周期、成长、消费、金融) [13] Barra因子相关 - 展示本周Barra单因子风格偏好(金融、周期、消费、成长、稳定) [14] - 给出Barra单因子风格策略近一周、上一周、近一月的超额收益表现(估值、成长、盈利等因子) [15] - 呈现今年以来Barra单因子风格超额净值走势(估值、成长、盈利等因子) [16]
「固收+」品种,为啥是当下稳健投资的好选择?
银行螺丝钉· 2025-08-11 04:01
债券基金类别与特点 - 短期纯债基金波动非常小,一般回撤在1%以内,长期收益比货币基金略高 [1] - 长期纯债基金波动在百分之几,期限越长波动风险越大,20-30年期国债波动堪比低波动股票基金 [2][3] - 「固收+」基金包括二级债基、偏债混合基金等,大多数配置债券,少部分配置股票、可转债等资产 [4][5] - 普通投资者可重点了解短债基金、长债基金和「固收+」基金 [6] 利率对债券基金的影响 - 利率下降对应债券价格上涨,长期纯债基金净值表现良好 [8] - 2021-2024年长期纯债基金出现长达3年的牛市行情 [9] - 2024年底人民币长期纯债、存款利率较低,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仅1.6%-1.7% [12] - 2025年长期纯债基金低迷,波动明显增大 [10][13] - 利率=利息/价格,利率下行通常体现为债券价格上涨 [17] - 2025年7月29日10年期国债收益率在1.74%上下 [18] 利率走势的决定因素 - 影响利率长期走势的最主要因素是经济增长速度 [20] - 通货膨胀影响利率的短期走势 [20] - 国内通货膨胀率较低且经济增长放缓,人民币利率逐渐下降 [23] - 当人民币10年期国债收益率在一点几的阶段,长期纯债性价比不高 [24] 不同债券基金受利率影响程度 - 货币基金几乎没有波动,收益与利率正相关 [26] - 短债基金受利率变动影响较小,利率上行周期波动在百分之零点几到1% [27] - 长债基金受利率波动影响更大,利率上行周期波动可能达3%-5% [28] - 短债基金波动小,目前还可投资 [29] - 90天投顾组合年化收益率2.46%,最大回撤仅0.26% [30][31] 「固收+」基金的特点与优势 - 「固收+」由低风险债券类资产和股票、可转债等高风险资产组成 [36] - 利用股债负相关性减少波动风险,获取更好长期收益 [39] - 短期涨跌受股票部分影响更大,股市波动时波动加大 [43] - 受益于存款利率下降,2024年至今是债券基金中规模增长最快的 [46][48] - 2025年8月股票市场在4.6星级位置,「固收+」类品种仍可投资 [50] 「固收+」基金的挑选与收益来源 - 根据股票比例判断风险承受能力,股票比例越高波动风险越大 [51] - 目前中短债为主的「固收+」类品种仍可考虑 [51] - 优先考虑自带「低买高卖」再平衡策略的品种 [51] - 365天组合股票比例约15%,债券比例约85% [53] - 月薪宝组合股票比例约40%,债券比例约60% [53] - 收益主要来自股票部分、债券部分和再平衡带来的低买高卖 [58] 当前债券基金投资价值 - 「固收+」是当下稳健投资的主要选择,牛市进可攻,熊市退可守 [62] - 短债基金如90天组合波动很小,目前还可投资 [62] - 长债基金因利率处于低位,投资价值不高 [62]
[7月25日]指数估值数据(债券基金下跌,还能投资吗;港股指数估值表更新;抽奖福利)
银行螺丝钉· 2025-07-25 13:58
市场表现 - 大盘整体微跌,收盘时仍处于4.7星级水平 [1] - 沪深300等大盘股下跌,中小盘股微涨,价值风格相对抗跌 [2][3] - 医药板块表现坚挺,港股医药指数今年以来比A股医药指数多上涨近50%,且港股医药已进入高估区间 [4][5][6] - A股医药近期开始复苏,港股整体下跌但收盘时跌幅缩小 [7][8][9] 港股估值数据 - H股指数市盈率14.32,市净率1.37,股息率2.77%,近十年市盈率分位数93.91% [11] - 恒生指数市盈率13.91,市净率1.39,股息率3.04%,近十年市盈率分位数72.53% [11] - 香港中小指数市盈率20.52,市净率1.52,近十年市盈率分位数98.20% [11] - 恒生科技指数市盈率22.19,市净率2.77,近十年市盈率分位数4.75% [11] 债券市场分析 - 今年股票市场强势,债券市场相对低迷,不同债券基金表现差异较大 [13][14] - 短期纯债基金波动小,回撤一般在1%以内,长期收益略高于货币基金 [16] - 长期纯债基金波动较大,20-30年期国债波动堪比低波动股票基金 [19][20] - 固收+基金(如365、月薪宝组合)配置债券和股票,自带再平衡策略,今年表现优异 [21][22][23][26][27] 利率与债券投资价值 - 2021年长期纯债利息收益率达3-4%,降息周期推动债券价格上涨,形成3年牛市 [28][29][30][31] - 2024年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仅1.6-1.7%,长期纯债吸引力下降,资金转向红利指数、REITs和固收+基金 [32][33][34][35][36] - 10年期国债收益率低于2%时长期纯债投资价值有限,超过3%时吸引力显著提升 [40][41][42][43] - 当前低利率环境下,固收+品种仍具性价比,月薪宝和365组合可通过再平衡自动调整股债比例 [45][46] 指数估值数据 - 中证价值市盈率10.95,市净率1.72,股息率3.95% [55] - 中证800市盈率15.32,市净率1.76,股息率2.19% [55] - 中证消费市盈率27.80,市净率3.47,股息率3.12% [55] - 恒生指数市盈率13.77,市净率1.38,股息率3.07% [55] - 10年期国债收益率1.74%,30年期国债收益率2.00% [55][58]
流动性主导跷跷板行情
中国证券报· 2025-07-24 21:10
股债市场表现 - 上证指数7月24日收盘站上3600点,自4月上旬年内低点反弹逾16% [1] - 30年期国债主力合约下跌0.92%至118.250元,10年期国债主力合约下跌0.29%至108.220元,5年期国债主力合约跌0.21%至105.585元,2年期国债主力合约跌0.07%至102.304元 [1] - 10年期、30年期国债收益率纷纷上行 [1] 债券基金动态 - 本周前三个交易日3182只中长期纯债基金中2905只下跌,375只跌逾30个基点,跌幅最高超过1% [2] - 912只短期纯债基金中769只下跌,88只跌逾10个基点 [2] - 本周已有10余只债基因大额赎回提高净值精度,7月24日单日5只基金集中出现此情况 [2] - 兴银中债优选投资级信用债指数基金C类份额、泰信汇盈债券型基金、金鹰添福纯债债券型基金C类份额等均公告发生大额赎回 [3] 资金流动与配置 - 本周前三个交易日债券型ETF合计吸引资金净流入75.46亿元,博时上证30年期国债ETF净流入30亿元,鹏扬中债-30年期国债ETF净流入17.84亿元 [6] - 富国中债7-10年政策性金融债ETF、天弘深证基准做市信用债ETF等中短期国债ETF出现净流出 [6] - 去年9月至10月股市大涨期间,债基、保险、理财等流出到权益市场的规模约8600亿元,当前流出压力相对有限 [4] 市场驱动因素分析 - 本轮股强债弱格局主要由流动性变化驱动,不同于传统增长预期驱动的"股债跷跷板"效应 [1] - 股市上涨由银行股与小微盘品种驱动,小盘风格跑赢大盘,反映流动性主导而非增长预期 [6] - 经济复苏早期阶段可能出现股债双繁荣,债市短期情绪宣泄带来潜在博弈机会 [2] - 股市上涨更多是估值回升驱动,需低利率环境配合,可能形成"股债双强"格局 [7] 机构观点 - 国联基金认为债市调整源于商品上涨、权益周期板块大涨引发物价担忧,海外扰动预期改善及短期资金面收紧 [2] - 国盛证券指出理财产品未现大规模破净,债基以机构投资者为主,赎回压力相对有限 [4] - 中金大类资产研究团队提出本轮"股债跷跷板"更接近"股牛债平",流动性是核心矛盾 [6]
短期纯债基金二季报分析:业绩回暖驱动,数量规模双升
国信证券· 2025-07-24 13:3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2025年二季度短期纯债基金数量和规模双升,平均杠杆率上升,净值增长率回升;资产配置上债券资产占比最高且回升,券种配置有变化;回报率最高的两只基金重仓金融债和企业债且久期环比下降 [53][54] 按照相关目录总结 2025年二季度短期纯债基金基本情况 - 债基个数: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发行在外的短期纯债基金共363只,占全基金市场2.80%;二季度发行17只,较去年同期回升 [1][9] - 债基规模: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已披露半年报的短期纯债基金总资产和净资产分别为12345亿元和10770亿元,较上季度末分别增加2002亿元和1536亿元;平均总资产和净资产分别为37亿元和32亿元,较上季度末分别回升6.2亿元和4.7亿元 [1][10] - 杠杆率:2025年二季度末,整体法口径下短期纯债基金平均杠杆率为1.15,较上季度末上升0.04;平均法口径下平均杠杆率为1.15,较上季度末上升0.03 [1][14] - 净值增长率:2025年二季度短期纯债单季平均净值增长率为0.66%,较上季度回升;披露业绩的336只基金中,335只净值增长率为正,占比99.7%,较上季度上升;二季度净值增长率主要分布在[0,1)和[1,2)之间,占比分别为92.9%和6.5% [1][20] 2025年二季度短期纯债基金资产配置 - 大类资产配置: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债券资产占比97.9%,较上季度回升0.5%;买入返售资产占0.9%,较上季度回落0.4%;银行存款和其他资产分别占0.7%和0.5%,占比分别较上季度变化0.0%和 - 0.1% [2][26] - 券种配置: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主要持仓债券类型为利率债、金融债(剔除政金)和企业发行的债券,分别占债券总资产的14.0%、19.2%和62.8%,同业存单、资产支持证券和其他债券分别占3.3%、0.4%和0.3%;相较于上季度末,利率债、金融债和企业发行的债券占比分别变化1.0%、3.8%和 - 4.8%,同业存单占比变化 - 0.1%,其他债券和资产支持证券占比与上季度基本持平 [2][29] 2025年二季度表现优异的基金分析 - 净值回报第一本季度久期下降,重仓企业债和金融债:A基金二季度久期、杠杆均环比下降,净值增长率为1.36%;主要配置企业债、金融债、政策性金融债,少量配置国债,各类型债券配置变动较小;二季度末久期从3.5下降到2.5,杠杆率从133.2%降至124.1% [38] - 净值增长第二本季度维持高杠杆,重仓金融债和企业债:B基金二季度久期环比下降,但采用激进杠杆策略,净值增长率为1.30%;主要配置金融债、企业债、政策性金融债以及少量同业存单,并小幅增配金融债至57.1%;杠杆率从137.7%小幅抬升至139.9%,贴近监管上限;二季度久期从3.6回落至3.0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