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流动性风险
icon
搜索文档
基本功 | 债市波动大,为啥会放大流动性风险?
中泰证券资管· 2025-09-25 11:30
扫码进入基本功专栏 基本功的基,就是基金的基。 做好投资、买对基金, 从夯实投资基金的基本功开始。 1分钟GET一个知识点, 起步更轻松。 债市波动大 为啥会放大流动性风险? 可能会触发债基下跌→抛售 →流动性枯竭→进一步下跌 的恶性循环。 首先,当债市大幅下跌,持有人(机构/个人投资者) 为了止盈/止损,进行较为 集中的赎回。基金管理人 2 中泰证券资产管理 本材料不构成投资建议,观点具有时效性。本公司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 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投资有风险,基金过往业绩不代表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基金 的业绩不构成对其他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投资者投资基金时应认真阅读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基金产 品资料概要等法律文件。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资者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请投资者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 选择适合自己的基金产品。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
债基全解析:从分类到风险,一文读懂“稳健投资”的真相!
搜狐财经· 2025-09-24 02:41
"债基不是号称'稳稳的幸福'吗?怎么最近我的基金账户反而亏了?"这是许多投资者在2023年债券市场调整后的真实困惑。作为资产配置的"压舱石",债券 基金以低波动、收益稳定著称,但若忽视其分类差异与潜在风险,也可能面临净值波动甚至亏损。 关键提醒:混合债基的收益与股市表现高度相关。例如,2022年沪深300指数下跌21.6%,偏债混合基金平均收益为-3.5%,而纯债基金平均收益为2.1%。 3. 债券指数基金:低成本复制市场的"工具侠" 本文将用通俗语言拆解债基的三大类型,并揭秘债基下跌的四大核心原因,助你从"债基小白"升级为"理性投资人"。 债券基金的核心差异在于资产配置比例与投资策略,根据风险收益特征可分为纯债基金、混合债券基金和债券指数基金三类。 1. 纯债基金:100%聚焦债券的"稳健派" 纯债基金将全部资金投资于债券市场,不参与股票、可转债等权益类资产,是债基中风险最低的类别。根据债券期限长短,又可细分为两类: 适用场景:纯债基金适合风险偏好极低、追求稳定收益的投资者,或作为资产配置中的"防守仓位"。 短期纯债基金:主要投资剩余期限1年以内的债券(如国债、政策性金融债、企业短期融资券),流动性高,适合 ...
永赢基金|了解固收基金 树立正确投资理念
新浪基金· 2025-09-19 09:37
基金指数表现 - 短期纯债型基金指数2024年收益率为3.03%,最大回撤为-0.36% [5] - 中长期纯债型基金指数2024年收益率为4.59%,最大回撤为-0.67% [6] 纯债基金特征 - 短期纯债基金主要投资剩余期限不超过3年的固定收益证券,包括国债、央行票据和金融债 [5] - 中长期纯债基金投资范围与短期纯债基金基本相同,但无明确期限限制 [6] - 纯债基金无法投资股票和权证,具有风险较小、收益相对稳定的特征 [5] 债券基金收益来源 - 票息收入来自持有债券产生的利息收益 [6] - 资本利得来自债券价格波动产生的价差收益 [6] - 杠杆策略通过借入低成本资金进行高收益投资 [6] 债券基金风险类型 - 信用风险指债券违约导致本金和利息无法兑付 [6] - 利率风险指市场利率上行导致债券价格下跌 [6][7] - 流动性风险可能导致债券无法及时变现或以不利价格变现 [8] 基金选择标准 - 根据风险偏好和资金期限选择产品类型,短期纯债适合低风险承受能力投资者,中长期纯债适合能承受较高波动的投资者 [9] - 年化收益率反映基金历史收益能力 [10] - 最大回撤指标越低越好,卡玛比率越高代表风险调整后收益越好 [11] - 正收益占比越高表明基金业绩稳定性越强 [11] 基金管理要素 - 应选择从业年限长、历史业绩稳定、具有穿越牛熊周期经验的基金经理 [12] - 固收大型基金公司通常具备更完善的投研体系和风险控制能力 [12] - 可通过定期报告查看前五大重仓债券的信用评级,优先选择高评级债券占比高的产品 [13] - 基金规模应适中,避免规模过小带来的清盘风险 [14]
*ST天茂信披违规遭立案调查,拟启动主动退市程序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1 14:28
深交所受理终止上市申请 - 深圳证券交易所于2025年9月10日正式受理公司主动终止上市申请 公司部函〔2025〕第281号 [2] - 公司已于2025年9月4日向深交所提交终止上市申请 依据《深交所股票上市规则》相关规定 [2] 年报延期披露及市场反应 - 2025年4月29日公司公告无法按期披露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 原定披露日为4月29日 [3] - 延期原因为"涉及的部分信息需进一步补充完善" 且提示可能无法在4月30日法定披露期限前完成 [3] - 公告后股价出现连续多个一字跌停 反映投资者对公司信息披露问题的深切担忧 [3] 经营业绩与流动性风险 - 2024年全年预计亏损5亿元至7.5亿元 主因子公司国华人寿增加计提准备 [4] - 国华人寿2023年退保金达206亿元 2024年前三季度赔付支出大幅攀升至218.22亿元 [4] - 公司99%营业收入依赖国华人寿 高额退保金与赔付支出叠加导致流动性压力显著 [4] 主动退市决策及安排 - 2025年8月14日公司公告计划主动申请终止上市 原因为业务结构调整存在重大不确定性 [5] - 退市决策经董事会审议通过 旨在维护中小股东利益 [5] - 终止上市后计划申请转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退市板块进行股份转让 [5]
涉诉超亿元! 天宜新材及两子公司成被告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7 12:01
诉讼概况 - 天宜新材及全资子公司绵阳天宜和天力新陶因金融借款合同纠纷被江油农商行起诉 涉诉金额10002.27万元 案件已进入司法程序但尚未开庭审理 [1] - 诉讼案由为天力新陶未偿还江油农商行借款本金9995.43万元及利息罚息6.84万元(截至2025年8月26日) [2][3] - 江油农商行要求对绵阳天宜抵押的18处不动产进行拍卖变现 并要求天宜新材作为担保人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2][3] 借款合同细节 - 天力新陶于2023年8月与江油农商行签订流动资金借款合同 借款金额1亿元 期限两年(2023年8月至2025年8月) 年利率3.08% 逾期利率上浮50% [2] - 绵阳天宜于2025年2月以18处不动产提供最高额抵押担保 天宜新材于2023年8月提供1亿元连带责任保证担保 [2] - 江油农商行已按约发放贷款 但借款期限届满后天力新陶尚欠本金9995.43万元未偿还 [2] 公司经营状况 - 公司2025年半年度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7.26% 但利润总额和净利润同比减亏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大幅改善 主要因库存消化、应收款管理加强及政府补贴增加 [6] - 光伏行业周期性下行导致资金短缺成为主要矛盾 公司面临多家金融机构及供应商提起的法律诉讼 部分账户被查封冻结 存在资产被强制执行风险 [6] - 本次诉讼可能对公司资产负债表和盈利能力产生直接影响 具体影响需待法院最终判决 [4][6] 公司应对措施 - 公司已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应诉 致力于维护公司和股东利益 [4] - 公司明确表示目前无法预估本案对本期及期后损益的具体影响 [1][4]
中国太保: 中国太保:太平洋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偿付能力季度报告摘要节录
证券之星· 2025-08-29 17:12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全称为太平洋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注册资本为36亿元人民币 开业时间为2014年12月 经营区域包括上海市 北京市 广东省和四川省 [1] - 公司控股股东为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股权结构为100%内资法人持股 报告期内无股权转让情况 [2] - 公司联营企业为上海质子重离子医院 持股金额1亿元 持股比例20% 投资完成于2016年1月 [12] 董事会及管理层 - 董事会由7名董事组成 包括董事长马欣 董事马波勇 尹艳玲 张远瀚 张卫东 周燕芳和陶蕾 所有董事对本报告投赞同票 [1] - 高级管理团队包括总经理尚教研 副总经理李洁卿 宋全华 郭超和尹艳玲 以及首席风险官李洁卿 总精算师尹艳玲 审计责任人孙敏等 [7][8][9][10] - 管理层成员多数拥有硕士以上学历和专业资格 如精算师 经济师 审计师等 并具有丰富的保险行业从业经验 [3][4][5][6][7][8][9][10] 偿付能力指标 - 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79% 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18% 均远高于监管要求 [12] - 实际资本为446,794.41万元 较上季度增长3.8% 最低资本为204,529.29万元 较上季度增长10.7% [12][18] - 核心一级资本为336,406.04万元 核心二级资本为29,387.21万元 附属一级资本为77,131.16万元 附属二级资本为3,870.00万元 [12] 流动性风险指标 - 报告期实际净现金流为19,627.84万元 经营活动净现金流为35,959.83万元 [12] - 基本情景下未来3个月流动性覆盖率为147% 未来12个月流动性覆盖率为113% 必测压力下未来3个月流动性覆盖率为515% 未来12个月流动性覆盖率为156% [12] - 现金及流动性管理工具占比为4.96% 综合退保率为0.44% 季均融资杠杆比例为1.75% [12] 经营业绩表现 - 本季度保险业务收入为215,023.39万元 本年累计保险业务收入为452,478.17万元 [13] - 本季度净利润为2,062.00万元 本年累计净利润为3,866.60万元 [13] - 投资收益率为本季度1.19% 本年累计2.07% 综合投资收益率为本季度1.43% 本年累计2.30% [13] - 近三年平均投资收益率为3.33% 平均综合投资收益率为3.58% [14] 风险管理能力 - 公司2022年度SARMRA监管评估得分为80.15分 其中风险管理基础与环境16.29分 保险风险管理7.98分 市场风险管理8.14分 信用风险管理8.13分 [15] - 2024年4季度和2025年1季度风险综合评级均为AA类 表明公司偿付能力达标且各类风险水平较小 [15] - 公司建立了全面的风险限额体系 覆盖各类风险及业务全流程 2025年2季度未发生重大风险事件 [14][16][17][18] 资本与风险结构 - 认可资产为1,331,381.54万元 认可负债为884,587.13万元 认可资产较上季度增长5.1% [12] - 最低资本构成中 寿险业务保险风险最低资本170,897.09万元 非寿险业务保险风险最低资本81,383.18万元 市场风险最低资本36,535.08万元 信用风险最低资本30,678.39万元 [19] - 可资本化风险分散效应为93,958.90万元 控制风险最低资本为1,547.93万元 [12][19]
广发聚源LOF: 广发聚源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LOF)2025年中期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29 09:57
基金基本信息 - 广发聚源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LOF)由广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管理,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托管,报告期为2025年1月1日至6月30日 [1] - 基金运作方式为上市契约型开放式,基金合同生效于2013年5月8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上市日期为2013年7月10日 [2] - 报告期末基金份额总额为12,822,007,459.38份,其中A类份额3,746,478,561.93份,C类份额389,111,796.39份,B类份额8,686,417,101.06份 [2] 投资策略与目标 - 投资目标是在严格控制风险基础上,通过主动投资管理获取高于业绩比较基准的收益,主要投资固定收益类品种,不直接买入股票、权证和可转债等权益类资产 [2] - 投资策略通过对宏观经济、利率走势、收益率曲线和信用风险等因素综合分析,决定组合久期、期限结构和类属配置,实施积极债券投资组合管理 [2] - 业绩比较基准为中债总全价指数收益率,风险收益特征显示其长期平均风险和预期收益率低于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高于货币市场基金 [3][4] 财务表现 - 本期已实现收益A类63,388,704.71元,C类8,174,702.29元,B类168,333,682.59元;本期利润A类20,800,429.93元,C类530,390.56元,B类51,968,608.72元 [4] - 报告期末基金资产净值A类4,503,643,502.30元,C类455,766,105.57元,B类10,447,663,002.99元;份额净值A类1.2021元,C类1.1713元,B类1.2028元 [4] - 份额净值增长率过去六个月A类0.59%,C类0.39%,B类0.59%,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0.65% [6] 投资组合与资产配置 - 报告期末交易性金融资产为19,157,604,614.17元,全部为债券投资,无股票、基金等其他资产 [15] - 货币资金为386,308.85元,应收申购款8,928,931.90元,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款3,741,172,021.56元 [15] - 债券投资成本18,912,183,022.05元,应计利息202,651,614.17元,公允价值变动42,769,977.95元,公允价值19,157,604,614.17元 [24] 基金经理与运作 - 基金经理吴迪自2021年4月8日任职,古渥自2024年9月12日任职,吴迪还管理多只其他债券型基金 [8][9] - 基金管理人拥有公募基金管理、社保基金投资管理、QDII等多项业务资格,产品覆盖主动权益、固定收益、海外投资等多类别 [7] - 投资运作中注重公平交易制度执行,报告期内无损害持有人利益行为,无不公平交易和利益输送的异常交易 [10][11] 市场回顾与展望 - 上半年债券市场波动加大,利率曲线平坦化,信用债ETF成份券表现较好,组合通过调整持仓结构、杠杆和久期管理,加强流动性管理和信用风险控制 [11][12] - 展望下半年,中美关税不确定性仍存,稳增长政策预期下债市或延续震荡格局,组合将跟踪基本面、政策信号和机构需求,优化持仓结构并严控风险 [12] 费用结构 - 本期管理费22,437,673.33元,托管费7,479,224.44元,销售服务费416,991.44元(全部为C类份额) [27] - 管理费按前一日资产净值0.30%年费率计提,托管费按0.10%计提,C类份额销售服务费按0.40%计提 [27]
ST华闻持续亏损三年半,资产负债率达82%
贝壳财经· 2025-08-26 07:33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约1.35亿元,同比下滑22.5% [2] - 2025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7640.88万元,同比下滑26.09% [2] - 三年半累计亏损超过25亿元 [2]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约-6367.99万元,同比下滑418.79% [2] - 分产品业务中信息传播服务业、印刷、视频信息服务、网络游戏、销售硬件和软件及提供服务、综合体管理服务、休闲观光旅游活动、大宗贸易、其他业务的营业收入同比全面下滑 [3] 债务状况 - 负债合计超过20亿元,资产负债率82%,比去年年底增长3.03% [2] - 2017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据、2018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据逾期,累计未偿付金额约5.69亿元 [2] - 银行借款逾期未偿付本金约1.29亿元 [2] - 公司需支付相关债务孳生的利息及违约金 [3] 资产受限情况 - 资产受限总额超过18亿元 [2] - 受限货币资金期末账面价值合计898.94万元,主要为子公司涉及诉讼而被冻结银行账户 [3] - 受限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账面价值合计8377.56万元,主要为质押东海证券股份且被司法冻结 [3] - 受限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期末账面价值合计3000.50万元,主要为湖北资管股权及爱玩网络股份被司法冻结 [3] - 受限固定资产期末账面价值合计14351.60万元,主要为自用房产抵押贷款 [4] - 受限无形资产期末账面价值合计13598.04万元,主要为土地抵押贷款 [4] - 受限投资性房地产期末账面价值合计54879.54万元,主要为待售或出租房产抵押贷款 [4] - 受限长期股权投资期末账面价值合计91927.29万元,主要为股权质押贷款 [4] 历史违规与处罚 - 公司采用总额法确认互联网广告代充值业务收入,造成虚增营业收入、营业成本 [8] - 2021年年度报告、2022年半年度报告、2022年年度报告虚增营业收入金额分别占当期披露营业收入的18.15%、15.86%、23.62% [8] - 公司被处以250万元罚款,相关人员被警告并处以不同金额罚款 [8] 经营风险与重整进展 - 公司面临流动性紧缺、业务发展不及预期、新增融资受限、融资渠道受阻等风险 [2][6] - 2024年10月海口中院决定对公司进行预重整,并指定临时管理人 [6] - 海口中院是否受理公司重整及公司是否能进入重整程序尚存在不确定性 [6] - 公司还面临业务经营风险、新项目发展不及预期的风险、业务整合风险等 [7]
我国债券市场流动性风险分析——基于多级交易网络的视角
搜狐财经· 2025-08-22 15:58
债券市场对金融稳定的重要性 - 债券市场已发展成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支柱,规模位居全球第二,政府债券与企业债券余额占社会融资规模存量比重近三成[2] - 债券市场一级市场发行总量达79.6万亿元,余额177万亿元,分别为10年前的7.3倍和5倍;二级市场现券和回购交易总金额2058.5万亿元,是10年前的7.8倍[3] - 债券市场期限错配现象加剧,现券买卖加权期限约7年,而回购交易期限集中在1天,金融机构普遍采用"借短钱买长债"策略[4] - 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将进一步拉长可交易债券期限,加剧期限错配,使债券市场成为金融稳定核心领域[5] 流动性在债券市场中的定位 - 流动性定义从传统货币功能拓展至批发市场范畴,涵盖回购协议、大额存单等非传统融资工具[7] - 流动性具有"价"(利率、汇率)和"量"(规模、分配均衡性)双重特性,现代金融体系中"量"的维度与金融稳定直接相关[8] - 历史金融危机表明流动性风险是金融不稳定重要来源,包括拉美债务危机、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及硅谷银行事件均体现融资来源受限的破坏性[9][11] - 债券市场稳定性评估需重点关注各参与主体短期资金来源稳定性,尤其是回购交易等融资渠道[11] 债券市场交易网络结构特征 - 银行间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商业银行、证券公司、资管产品现券买卖和质押式回购结算量合计占比达92.8%[12] - 大型、中型、小型商业银行现券买卖和质押式回购成交金额比例为1:0.52:1.1,显示交易活跃度分层[12] - 商业银行负债端嵌套资管产品资产端,非银同业存款余额达31.2万亿元,形成跨市场流动性传导链条[13] - 回购市场存在明确流动性传导路径:中资大型和中型银行为主要资金融出方,小型银行、证券保险机构及资管产品为融入方[14] 多级网络结构的风险传导机制 - 三横三纵网络结构横向涵盖大银行、小银行、非银机构三类主体,纵向覆盖债券现券、同业存款、回购三大市场[16][17] - 金融机构存在显著顺周期行为:债券价格上涨时通过回购和同业存款扩表,价格下跌时主动去杠杆加剧下跌[19] - 质押率自2024年起持续走高,单只债券融入资金量增加,回购市场杠杆率呈现顺周期上升特征[19][20] - 外部冲击通过层级网络传导:货币政策调整通过"大银行→小银行→非银机构"路径影响流动性供给,财政政策发债需央行逆回购配合缓解资金紧张[23][24] - 非银同业存款利率调整案例显示短期利率与长期债券利率出现倒挂:DR007由1.6%升至1.8%,R007由1.7%升至2.0%,同时10年期国债收益率破2%下行至1.7%[25] 市场脆弱性与政策建议 - 非银机构成为流动性传导薄弱环节,资管产品债券配置占比高(公募基金38.62%,私募资管65.29%),银行理财43.5%资产配置为债券[30] - 需完善分机构、分市场实时监测体系,设计动态预警指标捕捉流动性风险信号[27] - 应加强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与金融规则协同,优化宏观审慎工具设计弱化顺周期风险累积[27] - 鼓励市场参与主体培育成熟债券投资管理模式,提升整体风险管理能力[27]
流动性风险显现?美财政部加大发行短期国债 资金撤离美联储逆回购工具
智通财经· 2025-08-15 23:14
市场流动性变化 - 美国财政部加大短期国债发行力度以满足融资需求,导致资金从美联储隔夜逆回购工具(RRP)流向国库券市场 [1] - RRP使用规模大幅下降,从2022年12月的2.6万亿美元降至本周四的288.2亿美元,创2021年4月以来新低 [1] - 7月美国财政部发行2120亿美元净新增国库券,其中约三分之二被货币市场基金承接 [1] 国库券市场动态 - 本月初财政部创纪录发行1000亿美元4周期债和850亿美元6周期债,后者收益率比隔夜逆回购高出5个基点 [1] - 花旗策略师预计RRP余额将在本月底逼近零 [1] - 第三季度已有61.4亿美元资金流入国库券相关ETF,几乎是去年同期的两倍 [3] 潜在风险因素 - 若RRP资金枯竭,下一个潜在资金来源将是银行存在美联储的3.32万亿美元准备金 [2] - 花旗预计今年底银行准备金将降至2.8万亿美元,美联储理事沃勒认为可能进一步降至2.7万亿美元 [2] - 未来六周美元回购市场面临关键考验,9月中旬企业缴税期间可能出现超2600亿美元净新增国库券供给 [2] 市场反应与观点 - 摩根大通认为货币市场基金资产规模仍可继续扩大,能够消化更多短期国债 [3] - 德意志银行警告若融资市场持续受压,可能波及美股与企业债市场 [3] - 花旗利率研究员指出1年期国库券招标需求疲弱是流动性减弱的早期迹象 [2] 政策应对 - 财政部表示将密切监控市场状况并适时调整发行计划 [2] - 财政部计划在10月进一步加大国库券拍卖规模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