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材料

搜索文档
超1GWh电池材料!旭派动力与派能科技达成战略合作
鑫椤锂电· 2025-09-28 08:48
战略合作 - 浙江旭派动力科技有限公司与上海派能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签署重要战略合作协议 标志着双方在新能源动力领域的合作迈入全新阶段[1] - 派能科技将向旭派动力提供1GWh以上电池材料 双方将整合优势资源 聚焦启停电池与轻型动力领域 开展技术研发与市场应用的深度合作[1] - 共同推动产品在钠电启停和锂电轻型动力等多类应用的商业化进程 并进一步构建更具韧性的可持续生态链[1]
东方电热:公司会持续巩固家电、新能源汽车电加热器业务基本盘
证券日报网· 2025-09-25 11:11
公司业务布局 - 持续巩固家电电加热器业务基本盘 [1] - 持续巩固新能源汽车电加热器业务基本盘 [1] - 积极开拓固态电池设备业务 [1] - 积极开拓熔盐储能设备业务 [1] - 积极开拓电池材料业务 [1] 经营目标 - 着力实现经营业绩逐步回升 [1]
东方电热(300217.SZ):积极开拓固态电池设备、熔盐储能设备、电池材料等业务
格隆汇· 2025-09-25 07:08
柔性织物压力传感器业务 - 柔性织物压力传感器在耐久性 精密度等方面达到客户要求 [1] 预镀镍材料业务 - 2025年上半年预镀镍材料产量处于爬坡阶段 [1] - 2025年下半年批量向国际知名电池企业交货 营收规模和毛利率预计较大幅度提升 [1] 业务发展战略 - 持续巩固家电 新能源汽车电加热器业务基本盘 [1] - 积极开拓固态电池设备 熔盐储能设备 电池材料等业务 [1] - 着力实现经营业绩逐步回升 [1]
东方电热:积极开拓固态电池设备、熔盐储能设备、电池材料等业务
格隆汇· 2025-09-25 07:06
柔性织物压力传感器 - 产品在耐久性和精密度方面达到客户要求 [1] 预镀镍材料业务 - 2025年上半年产量处于爬坡阶段 [1] - 下半年开始向国际知名电池企业批量交货 [1] - 预计营收规模和毛利率将实现较大幅度提升 [1] 业务发展战略 - 持续巩固家电及新能源汽车电加热器基本盘业务 [1] - 积极开拓固态电池设备、熔盐储能设备和电池材料新业务 [1] - 着力实现经营业绩逐步回升 [1]
中伟股份:公司与特斯拉、三星SDI等客户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5 05:42
业务布局 - 公司全面进入全球领先的锂电池产业链 在动力、储能、消费电子等领域展现出强大供给能力 [2] - 公司积极探索人工智能、无人驾驶、机器人、低空等新兴领域电池材料 提前布局抢占市场先机 [2] 客户体系 - 公司与特斯拉、三星SDI、宁德时代、ECOPRO、POSCO等国内外一流客户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 [2] - 公司建立全球化立体化的优质核心客户体系 [2]
中伟股份:9月22日召开董事会会议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2 12:00
公司治理 - 公司于2025年9月22日以通讯方式召开第二届第三十七次董事会会议 [1] - 会议审议《关于调整第二届董事会专门委员会成员的议案》等文件 [1] 财务表现 - 2025年1至6月营业收入构成:电池材料占比45.17%、新能源金属占比43.49%、其他业务占比11.34% [1] - 截至发稿时公司市值为407亿元 [1] 业务结构 - 公司主营业务由电池材料和新能源金属构成 两者合计占比达88.66% [1]
海辰药业:公司将派人参加10月合肥固态电池大会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7 08:13
公司动态 - 公司计划派人参加10月在合肥举办的固态电池大会 [2] 行业活动 - 10月合肥将举办固态电池大会 [2]
材料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关系
新华日报· 2025-09-17 00:30
材料产业历史与现状 - 材料是人类文明发展史的核心支柱 以材料命名不同文明阶段[1] - 材料是工业革命关键推动力 钢铁支撑第一次工业革命 有色金属支撑第二次工业革命 硅材料支撑第三次工业革命[1] - 中国材料产业2022年产值达8万亿元 是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1] 新材料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关系 - 新材料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引擎 与六大产业存在深度关联[1] - 高端装备制造领域遵循"一代材料一代装备"规律 航空工业以材料为基石 航天器重量优化依赖材料进步[2] - 电子信息产业依赖材料突破 美国《国家微电子研究战略》指出材料与器件设计进步为集成电路发展注入新活力[2] -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模取决于动力电池材料性能 电池性能提升是产业出现的前提条件[2] - 光伏产业成本下降85%主要来自电池材料技术进步[2] - 环保产业中膜材料技术使海水淡化耗电从10度/吨降至4度/吨[2] 新材料与未来产业展望 - 新材料被定位为未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基石和先导 对全球经济 科技 环境产生深刻影响[2] - 能源领域核聚变产业化需解决中子约束材料难题 当前尚无材料能长时间阻挡高能中子[3] - 人工智能能耗问题需通过仿生材料突破 类脑芯片采用高效离子传输材料可使能耗降低数个数量级 接近人脑20瓦功耗水平[3] - 材料科技创新是引领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要素 材料突破将直接引发产业变革[3] 专家背景与贡献 - 徐南平院士是中国陶瓷膜产业和材料化学工程学科开拓者 现任苏州实验室主任[4] - 提出"面向应用过程的膜材料设计与制备"学术思想 建立相关理论框架并实现陶瓷膜技术产业化[4] - 倡导用化学工程学科理论解决材料制备工程化问题 推动材料化学工程学科形成[4]
瑞泰新材股价跌5.08%,中航基金旗下1只基金重仓,持有84.78万股浮亏损失96.65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16 03:16
股价表现与公司概况 - 9月16日股价下跌5.08%至21.31元/股 成交额4.23亿元 换手率2.65% 总市值156.27亿元 [1] - 公司主营电池材料及有机硅等化工新材料 电子化学品业务占比99.48% [1] - 公司于2022年6月17日上市 注册地址为江苏省张家港市 [1] 基金持仓变动 - 中航新起航灵活配置混合A(005537)二季度增持31.37万股 总持股84.78万股 占基金净值3.55% [2] - 该基金当日浮亏96.65万元 瑞泰新材为其第九大重仓股 [2] - 基金规模1992.38万元 今年以来收益率88.04% 近一年收益率107.92% [2] 基金经理信息 - 基金经理韩浩任职7年279天 管理资产总规模17.88亿元 [3] - 任职期间最佳基金回报212.76% 最差回报-12.9% [3]
动力电池“退役潮”前夜,格林美拟赴港上市
36氪· 2025-08-27 02:03
公司战略与融资计划 - 公司计划启动A+H双融资模式 赴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 以推进全球化战略并提升国际竞争力 [1] - 公司已在深交所上市并于2022年发行GDR 此次赴港上市旨在利用国际资本市场多元化融资渠道 [1] - 赴港上市可提升公司国际影响力与融资能力 为拓展全球电池回收渠道及海外建厂提供资金支持 [2] 业务概况与市场地位 - 公司核心业务为电池材料与电池回收 年废旧电池处理能力达数十万吨 回收退役动力电池占中国总量10%以上 [1] - 公司年回收镍资源占中国原镍开采量20%以上 是全球最大动力电池回收企业 [1]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332亿元(同比增长8.75%) 净利润10.20亿元(同比增长9.19%) [2] - 三元材料业务营收257.62亿元(同比增长10.24% 占总营收77.6%) 电池回收业务营收74.37亿元(同比增长3.87% 占总营收22.4%) [2] 行业发展与政策环境 - 中国证监会2024年4月发布政策支持内地行业龙头企业赴港上市 港交所降低H股最低发行门槛 [2] - 动力电池使用寿命约8年 行业预计2027-2030年将迎来报废高峰期 [3] - 2024年中国废旧锂离子电池实际回收量65.4万吨 预计2030年达424.6万吨 [3] - 国家发布新版《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 欧盟电池法规已于2023年8月实施 [4] 合作拓展与行业竞争 - 公司与宁德时代、广汽集团、亿纬锂能、奔驰等电池厂商和车企达成战略合作 [4] - 动力电池回收行业存在竞争激烈和渠道拓展挑战 公司作为规模最大的正规军企业成为合作首选 [4] - 行业需提升回收拆解及再利用技术并重视安全问题 [4] 财务表现与增长目标 - 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营收94.96亿元(同比增长13.67%) 净利润5.11亿元(同比增长12.1%) [5] - 公司计划到2030年动力电池回收规模达50万吨以上 销售规模突破100亿元 [3] - 2020-2024年公司营收从124.7亿元增至332亿元 但净利润波动较大且数年出现负增长 [3] 行业资本动态 - 国内锂电产业链企业如宁德时代、欣旺达、海辰储能等均披露赴港上市计划 [4] - 赴港上市热潮反映资本市场对新能源产业长期看好 以及企业应对全球化竞争的战略需求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