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数字芯片
icon
搜索文档
电子行业跟踪报告:SW电子2025H1业绩向好,关注自主可控与AI算力双主线
万联证券· 2025-09-17 07:52
行业投资评级 - 强于大市(维持) [4] 核心观点 - SW电子行业2025年上半年业绩向好 营收18,460.95亿元 同比上升19.10% 归母净利润840.40亿元 同比上升29.29% 毛利率15.68% 净利率4.45% 同比上升0.44pct 期间费用率10.62% 同比下降0.65pct 盈利能力提升 [1][11] - 行业受自主可控与AI算力双主线驱动 多数板块营收及归母净利润实现正向增长 [3] - 建议关注PCB 模拟芯片设计 数字芯片设计 集成电路制造 面板等业绩强劲子板块 [3][35] 细分板块表现 半导体板块 - 营收3,141.20亿元 同比上升15.53% 占行业总营收17.02% 归母净利润234.69亿元 同比上升32.69% 毛利率26.57% 净利率7.25% 同比分别上升1.63pct/1.28pct [19] - 半导体设备子板块营收同比+32.10% 数字芯片设计子板块营收同比+24.75% [19] - 模拟芯片设计子板块归母净利润同比+280.49% 分立器件子板块同比+83.86% 集成电路制造子板块同比+44.65% [19] 消费电子板块 - 营收8,821.73亿元 同比增长24.74% 占行业总营收47.79% 归母净利润327.64亿元 同比增长15.33% 毛利率11.22% 净利率3.83% 同比分别下降0.82pct/0.24pct [21][22] - 品牌消费电子子板块营收同比+0.11% 归母净利润同比-33.95% [22] - 消费电子零部件及组装子板块营收同比+27.14% 归母净利润同比+25.20% [22] 光学光电子板块 - 营收3,610.51亿元 同比增长5.92% 占行业总营收19.56% 归母净利润64.07亿元 同比大幅增长85.93% 毛利率14.75% 净利率1.04% 同比分别+0.29pct/+0.65pct [25] - 面板子板块归母净利润从2024H1的14.25亿元增至2025H1的41.81亿元 同比大幅增长193.31% [25] 元件板块 - 营收1,588.76亿元 同比上升24.05% 占行业总营收8.61% 归母净利润157.79亿元 同比增长46.62% 毛利率22.70% 净利率10.06% 同比分别上升1.79pct/1.62pct [28] - 印刷电路板子板块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58.89% [28] 电子化学品板块 - 营收299.97亿元 同比上升8.01% 占行业总营收1.62% 归母净利润30.35亿元 同比上升12.23% 毛利率29.37% 净利率10.91% 同比分别上升0.69pct/0.24pct [29] 其他电子板块 - 营收998.78亿元 同比上升34.70% 占行业总营收5.41% 归母净利润25.84亿元 同比上升29.69% 毛利率8.78% 净利率2.63% 同比分别下降1.17pct/0.16pct [31] 季度表现 - 2025年Q2营收9,866.75亿元 环比增长14.81% 同比增长20.25% [17] - 2025年Q2归母净利润477.35亿元 环比增长31.48% 同比增长28.87% [17]
芯片大战,再次爆发
水皮More· 2025-09-15 09:26
中美芯片领域博弈事件 - 美国商务部将23家中国企业列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 其中13家为半导体与集成电商相关企业 包括复旦微电子 上海华岭集成电路 吉姆西半导体科技 楠菲微电子等[4][7] - 被列入清单的半导体企业无法获得海外相关产业链供应 涉及3家生物技术企业 2家航天遥感量子相关研究所 2家工业软件和3家供应链企业[8] 中国反制措施 - 商务部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模拟芯片启动反倾销调查[11] - 模拟芯片处理连续变化的模拟信号 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 汽车 5G 工业自动化等领域 与数字芯片追求先进制程不同 更看重可靠性 稳定性和低功耗[11] - 中国每年进口模拟芯片超过3000亿元 从美国进口占相当比例 主要生产商包括德州仪器 ADI 安森美等[11] 行业影响与机遇 - 反倾销调查叠加"流片地"认定规则 抬高了美国模拟芯片进口成本和门槛[11] - 为国内模拟芯片企业提供市场切入机会和发展窗口期 可能利好圣邦股份 南芯科技 卓胜微 艾为电子 思瑞浦 纳芯微 希荻微 芯朋微等企业[12] - 晶片代工企业如中芯国际 华虹公司 积塔半导体 粤芯半导体也可能受益[12] 产业发展趋势 - 核心科技领域脱钩替代是大趋势 中国开始具备反击能力 从被动受制转向主动反制[12] - 预计10年内中国在半导体芯片领域可能平视美国 人工智能和云基础设施使用的非自主可控芯片将逐步被替换[12] - 100%自主可控芯片需满足自主设计且自主可控企业生产 台积电代工产品不符合要求[12] 中美经贸谈判进展 -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 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将于9月14日至17日率团赴西班牙与美方举行会谈[14] - 双方将讨论美单边关税措施 滥用出口管制及TikTok等经贸问题[14][15]
中美在西班牙举行经贸会谈
环球网· 2025-09-15 01:24
中美经贸会谈背景 - 中美经贸会谈于9月14日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 讨论议题包括美单边关税措施、滥用出口管制及TikTok问题 [1][2][3] - 会谈旨在延长贸易战休战期 两国8月12日宣布关税休战再延90天至11月到期 [3] - 西班牙政府将此次会谈视为提升其国际地位和作为中美沟通桥梁的机遇 [2] 美国对华制裁措施 - 美国商务部9月12日将32个实体纳入出口管制清单 包括23个中国大陆实体 其中13家为半导体和集成电路相关实体 [1][4] - 美国对先进芯片和芯片设备对华出口实施更严格限制 针对英伟达和超威半导体公司的人工智能芯片 [4] - 美国总统特朗普敦促北约国家对中国商品征收50%至100%关税 并曾敦促欧盟征收100%关税 [4] 中国反制措施 - 中国商务部就美国对华集成电路领域相关措施发起反歧视立案调查 [1][4][5] - 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相关模拟芯片发起反倾销立案调查 [1][6] - 调查涉及使用40nm及以上工艺制程的通用接口芯片和栅极驱动芯片 美国生产商包括德州仪器、ADI、博通、安森美 [6] 芯片行业影响分析 - 2022年至2024年申请调查产品自美进口量累计增长37% 进口价格累计下降52% [6] - 通用接口芯片倾销幅度达302.41% 栅极驱动芯片倾销幅度达458.51% [6] - 美国相关模拟芯片在中国进口中占比持续上升:2022年47.81%、2023年53.06%、2024年62.14% [7] - 2022-2024年合计进口数量持续增长:11.59亿颗、12.99亿颗和15.90亿颗 [6] 产业损害评估 - 美国低价倾销压制中国模拟芯片产业发展 国内产业生产经营和财务状况受到冲击 [7] -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模拟芯片消费国 在模拟芯片领域已有长足进展 [7] - 美国采取差别化策略:对高端数字芯片实行出口封锁 对模拟芯片采用低价倾销 [1][7]
芯片大战,再次爆发
搜狐财经· 2025-09-13 14:22
中美芯片领域博弈事件 - 美国商务部将23家中国企业列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 其中13家为半导体与集成电商相关企业 包括复旦微电子 上海华岭集成电路 吉姆西半导体科技 楠菲微电子等[4] 这些企业将无法获得海外产业链供应[5] - 被列入清单的企业还包括3家生物技术企业 2家航天遥感量子相关研究所 2家工业软件企业和3家供应链企业[6] 中国反制措施 - 商务部依据对外贸易法对美国集成电路领域相关措施发起反歧视立案调查 认定美方采取歧视性贸易限制措施[8] - 针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模拟芯片发起反倾销调查 模拟芯片处理连续变化信号 应用于消费电子 汽车 5G 工业自动化等领域 采用成熟制程且生命周期长达10年以上[10] - 中国每年进口模拟芯片超过3000亿元 美国主要生产商包括德州仪器 ADI 安森美等 反倾销调查将抬高美国模拟芯片进口成本和门槛[10] 行业影响与机会 - 反倾销调查为国内模拟芯片企业提供市场切入机会 可能利好圣邦股份 南芯科技 卓胜微 艾为电子 思瑞浦 纳芯微 希荻微 芯朋微等企业[11] - 晶片代工企业如中芯国际 华虹公司 积塔半导体 粤芯半导体也可能受益[11] - 核心科技领域脱钩替代成为大趋势 中国开始具备反击能力 为国内企业争取更多发展机会[12] 中美经贸谈判安排 -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 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将于9月14日至17日率团赴西班牙与美方举行会谈 议题包括美单边关税措施 滥用出口管制及TikTok等经贸问题[13] - 预计两国最终会达成贸易协议[14]
半导体二季度业绩综述暨9月投资策略:经营情况继续好转,持续看好AI和国产替代双机遇
国信证券· 2025-09-04 11:38
核心观点 - 半导体行业经营情况继续好转 收入连续八个季度同比增长 盈利能力同环比提高 [5][11] - 持续看好AI和国产替代双机遇 AI是半导体增量重要来源 国产替代处于加速期 [11] - 全球半导体销售额连续七个季度同比增长 2Q25达1797亿美元创季度新高 [7][11] 行情回顾与持仓分析 - 2025年初至8月31日半导体(申万)指数上涨36.66% 跑赢沪深300指数22.38pct [3][16] - 子行业表现分化 数字芯片设计(+56.50%)和分立器件(+32.30%)涨幅居前 集成电路封测(+8.68%)涨幅居后 [3][16] - 截至8月31日半导体指数PE(TTM)为111x 处于2019年以来87%分位高位 [3][17] - 2Q25主动基金半导体持仓比例10.1% 环比下降0.5pct 超配5.6pct [3][36] - 前二十大重仓股出现调整 纳芯微、思瑞浦新进入 取代峰岹科技、翱捷科技 [3][38] - 被动基金持股比例自2022年底持续高于主动基金 2025年中20家龙头公司中有15家被动持股占比更高 [4][40] 财务数据分析 - 2Q25半导体收入同比增长15.2% 环比增长14.4% [5] - 数字芯片设计收入同比+28.4% 环比+29.5%表现最佳 [5][45] - 2Q25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0.3% 环比大幅增长56.7% [5] - 分立器件净利润同比+142.5% 模拟芯片设计环比+409%增幅显著 [5][48] - 盈利能力持续改善 毛利率27.2%(环比+0.8pct 同比+1.3pct) 净利率8.3%(环比+2.0pct 同比+0.9pct) [5][57] - 营运效率提升 存货周转天数175天(环比下降6天)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64天(环比下降3天) [6][75] - 146家半导体公司中45%在2025年创季度收入新高 仅10%公司毛利率处于历史低位 [41] 行业季度数据 - 2Q25全球半导体销售额1797亿美元 同比增长19.6% 环比增长7.8% [7][91] - 1Q25全球半导体设备销售额321亿美元 同比增长21% [8][91] - 2Q25全球半导体硅片出货面积33亿平方英寸 同比增长9.6% 环比增长14.9% [9][91] - 产能利用率显著提升 中芯国际92.5%(环比+2.9pct) 华虹半导体108.3%(环比+5.6pct) [10][91] 投资策略 - AI领域重点关注算力和端侧芯片企业 包括寒武纪、澜起科技、翱捷科技、杰华特、兆易创新等 [11] - 国产替代机遇下推荐模拟芯片企业 圣邦股份、杰华特、思瑞浦、南芯科技、纳芯微等 [11] - 在地化生产趋势中推荐生产链企业 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北方华创、中微公司、拓荆科技等 [11] - 政策支持力度加大 美国发布AI行动计划 中国要求2027年人工智能与重点领域深度融合普及率超70% [11]
嘉实基金陈俊杰:我国半导体行业龙头潜力与发展机遇凸显
中证网· 2025-08-26 13:53
行业现状 - 半导体行业发展势头迅猛 已构建相对完备产业链 涵盖上游材料设备 中游生产制造封装测试 以及模拟芯片数字芯片等产品领域设计与生产 [1] - 行业进入新阶段 焦点转向垂直领域培育具备全球竞争力龙头企业 [1] 发展潜力 - 部分相关公司展现强劲发展潜力 股价为投资者带来可观回报 [1] - 拥有得天独厚工程师红利 工程化落地能力全球首屈一指 为产业进一步突破奠定坚实基础 [1]
突发,跳水跌停!
中国基金报· 2025-08-18 08:19
股价表现与市场反应 - 万通发展8月18日开盘跳水并触及跌停板 收盘报9.58元/股 跌幅9.96% 总市值181亿元 [2] - 当日成交量达406.07万手 成交额39.49亿元 换手率21.48% [3] - 成为当日全市场唯一非ST跌停股 盘中3.32万人加自选 [2][3] - 股价异动期间多次打开跌停 最低价9.58元与跌停价一致 [3] 跨界收购交易细节 - 公司拟投资8.54亿元通过增资及股权转让获取数渡科技62.98%股权 交易完成后将其纳入合并报表 [6] - 目标公司数渡科技近年来持续亏损 收购商业合理性引发上交所问询 [6] - 公司称交易系落实数字科技领域发展目标 切入高价值数字芯片领域的关键举措 [7] 战略转型意图 - 公司计划将战略重心由房地产行业逐步转向数字科技板块 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7] - 此次收购旨在开辟新质生产力领域的第二增长曲线 优化资源配置 [7] - 近期股价曾多次涨停 8月15日出现回调跌幅2.83% [7] 股东结构数据 - 截至今年3月末 A股股东户数为68,613户 户均持股市值15.95万元 [9]
65页PPT,彻底看懂数字芯片设计!
芯世相· 2025-08-15 09:54
芯片设计基本概念 - 芯片设计是将电子系统转化为物理集成电路的复杂过程,涉及多阶段协作与严格验证,整体过程非常复杂且存在一定风险[11] - 芯片设计根据对象可分为数字芯片设计和模拟芯片设计,本PPT主要介绍数字芯片设计[11] - 芯片设计层级包括系统层、寄存器传输层(RTL)、门级层、晶体管层、布局布线层和掩模层,其中RTL层是寄存器传输层,门级层由晶体管搭建,掩模层是最底层[11][12] - 芯片设计最终产物是掩模(光掩模版),用于光刻机完成最重要的光刻步骤[17] - 早期芯片设计采用自底向上(Bottom-Up)思路,工程师直接绘制物理版图;目前主流是自顶向下(Top-Down)思路,先宏观再微观[18][24] - 芯片设计分为四个阶段:规格定义、系统设计、前端设计(逻辑设计)和后端设计(物理设计)[25] - 前端设计关注功能正确性和逻辑优化,输出门级网表和验证报告;后端设计关注物理实现和工艺约束,输出GDSII版图和物理验证报告[28][29] - EDA(电子设计自动化)工具贯穿芯片整个研发和生产周期,能显著提高设计效率、精度和成功率[33] - 全球EDA行业第一梯队是Synopsys、Cadence和Siemens EDA,市场份额超过70%;国内企业如华大九天市场份额较小[38] - 2020至2024年全球芯片设计市场复合增长率9.8%,2024年市场规模突破4800亿美元;中国市场占比从19%提升至28%[39] - 芯片设计难度取决于芯片种类、功能和性能,高端数字芯片(如CPU、GPU)需数百至数千人团队,耗费上亿甚至上百亿美元资金;简单芯片设计周期1-1.5年,资金耗费百万至千万级[40] - IP核是预先定义、经过验证且可重复使用的模块化功能单元,分为硬核(版图形式)、固核(网表形式)和软核(HDL语言形式)[42][43] 规格设计 - 规格设计是芯片设计第一步,团队与客户沟通确定芯片功能、环境、算力、成本、功耗、接口和安全等级等需求[47] - 需求转化为芯片基本参数,最终以Spec(芯片规格说明书)文件记录[47] 系统设计 - 架构工程师根据规格Spec设计具体实现方案,包括芯片架构、业务模块、供电、接口、时序、性能指标、面积和功率约束等[48] - 复杂芯片可能采用多核架构或异构集成架构,架构师需优化功能模块连接方式、数据通路和创新计算模式[48] - 架构师决定哪些功能用软件实现、哪些用硬件实现,以及哪些部分采购IP核或自主开发[48] 前端设计(逻辑设计) - 前端设计将功能需求转化为可实现的电路逻辑,确保功能正确性,不考虑物理实现细节[29] - 主要步骤包括HDL编码、仿真验证、逻辑综合、静态时序分析(STA)和形式验证[51][66] - HDL编码使用Verilog或VHDL语言进行RTL级别代码描述,Verilog代码常被称为RTL代码[52][56] - 仿真验证(前仿真)在理想状态下进行,通过输入激励检测输出波形是否符合预期,工具包括VCS、Qustasim和Verdi[57] - 逻辑综合将RTL代码翻译成门级网表,包括翻译、优化和映射三个步骤[57] - 静态时序分析(STA)验证时序特性,检查建立时间和保持时间违例,确定芯片最高工作频率和时序约束满足情况[62] - 形式验证通过数学手段验证逻辑综合后网表的功能等效性,包括等效性检查和覆盖率评估[68] - 前端设计输出门级网表和验证报告,关键工具包括HDL仿真器和逻辑综合工具[28][66] 后端设计(物理设计) - 后端设计将前端网表转化为物理版图,专注于物理实现,考虑制造工艺约束、信号完整性和功耗管理[29][72] - 主要步骤包括可测性设计(DFT)、物理布局、寄生参数提取、信号完整性分析、静态时序分析(STA)、形式验证、后仿真、物理验证、功耗分析和工程变更(ECO)[71][87][88][90][91][95][96] - 可测性设计(DFT)插入扫描链、内建自测试(BIST)等架构,提升电路内部信号控制与观测能力[76] - 物理布局包括布局规划、布局、时钟树综合(CTS)和布线,需平衡空间利用率、总线长度和时序[77][83][84][85] - 布局规划需结合晶圆厂PDK(工艺设计套件)资料,安排宏单元模块、核心区域和电源网络[78] - 时钟树综合(CTS)构建时钟网络,使时钟延迟差异最小,偏差控制在时钟周期10%以内[84] - 布线需满足工艺规则和电性能约束,连接各单元和I/O pad[85] - 寄生参数提取和信号完整性分析解决导线电阻、互感和耦合电容引发的噪声、串扰和反射问题[89] - 后仿真(时序仿真)验证真实工艺条件下的时序、功耗和信号完整性,关注建立时间、保持时间和物理效应[93] - 物理验证包括LVS(版图对原理图)、DRC(设计规则)和ERC(电气规则)检查,确保版图正确性和一致性[97] - 功耗分析确保PPA(性能、功耗、面积)平衡,分析IR drop和电迁移,工具包括Redhawk、Voltus和Ptpx[98] - 工程变更(ECO)局部修改单元位置或布线,解决STA或后仿真发现的违例问题[99] - 签核(Sign-off)是流片前最后一道关卡,包括物理验证、STA、功耗和可靠性分析,需所有检查通过[104] - 后端设计输出GDSII版图和物理验证报告,关键工具包括布局布线工具和物理验证工具[28][103] 流片(Tape-out) - 流片名称源于历史上设计数据写入磁带传给工厂,现指物理版图以GDSII文件格式交给晶圆厂试生产[108] - GDSII文件包含层次结构、几何信息、特殊功能区域和材料属性信息[109] - 光刻掩模版制造过程包括无掩模光刻机曝光、显影定影、铬层刻蚀和清洗,形成透光和不透光区域[110] - 流片成功后进行批量生产,失败则评估降级使用或重来[115]
云汉芯城IPO:电子元器件B2B龙头,破解“小单困境”加速国产化进程
梧桐树下V· 2025-08-08 12:14
公司IPO进展 - 云汉芯城IPO注册生效 [1] 行业地位与业务模式 - 电子元器件分销渠道占我国采购金额的56%,99%以上电子产品制造商采用此方式采购物料 [2] - 公司B2B销售占比超99%,覆盖半导体器件、被动器件及连接器三大产品矩阵,并延伸至技术方案设计、PCBA制造等领域 [2] - 在中国本土电子元器件分销商排名中,公司从2020年第23位跃升至2022年第15位,稳居线上分销第一梯队 [4] 财务表现与增长驱动 - 2020-2022年营收从15.34亿元增至43.33亿元,年复合增速68.08% [3] - 2023年营收26.37亿元,调整幅度与行业趋势同步 [3] - 2024年扣非归母净利润8,407.68万元,同比增长19.77% [3] - 供应商数量从2022年1,587家增至2024年2,627家,注册用户突破69.65万家,累计服务企业客户超15.89万家 [3] 数字化与供应链创新 - 通过API/EDI接入全球超2,500家供应商数据,日可售SKU达2,799.24万 [6] - 智能数据中台实现"一片起订、2小时交付",整合9,302.31万条参数替代关系、107.79万型号报关数据 [6] - PCBA智能工厂满足6小时紧急出货需求,专注于中小批量生产与研发打样 [6] 国产化战略与募资用途 - 与超500家国产器件厂商合作,累计助力4,000余家制造企业完成国产化替代 [9] - 构建78.22万条国产化关系数据库,提供智能替代方案 [9] - 拟募资5.22亿元,投向大数据中心升级、协同制造服务平台及智能共享仓储建设 [9][10] 行业前景 - 全球半导体器件2024年销售额6,276亿美元(同比+19.12%),预计2025年达6,971亿美元(同比+11%) [8] - 5G、AI、IoT技术驱动国产化加速,本土厂商在成本、质量、性能上缩小国际差距 [8]
半导体8月投资策略:看好本土制造产业链和周期性复苏的模拟芯片
国信证券· 2025-08-07 07:04
核心观点 - 看好本土半导体制造产业链和周期性复苏的模拟芯片领域[1] - 半导体行业呈现结构性增长机会,重点关注AI驱动和国产化替代[6][7] 行情回顾 - 2025年7月SW半导体指数上涨3.08%,跑输电子行业3.51pct,跑输沪深300指数0.46pct[3][14] - 子行业表现分化:分立器件(+8.21%)、半导体设备(+3.75%)涨幅居前,半导体材料(+0.94%)涨幅居后[3][14] - 截至7月底SW半导体指数PE为87.13x,处于2019年以来67.15%分位,半导体设备子行业估值处于26.16%低分位[3][25] 基金持仓 - 2Q25主动基金半导体重仓持股比例10.1%,超配5.6pct[4] - 持仓结构变化:纳芯微、思瑞浦进入前二十大重仓股,取代峰岹科技、翱捷科技[4][44] 行业数据 - 6月全球半导体销售额599.1亿美元(YoY +19.6%),连续20个月同比正增长[5] - 存储价格持续上涨:6月DRAM合约价环比上涨23.8%,NAND Flash环比上涨6.8%[5][52] - 3Q25存储价格预测:DRAM环比增10-15%,NAND Flash环比增5-10%[5][52] 产业链动态 - 2Q25全球硅晶圆出货面积33.27亿平方英寸(YoY +9.6%),连续四个季度正增长[6] - 台积电上调2025年收入增速预期至30%,反映AI需求强劲[7] - 中芯国际1Q25产能利用率89.6%,环比提升4.1pct[58][59] 投资建议 - 本土制造链推荐: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北方华创、长电科技等[6][8] - 模拟芯片推荐:圣邦股份、思瑞浦、杰华特、纳芯微等[6][82] - AI产业链推荐:寒武纪、澜起科技、兆易创新等[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