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锂电

搜索文档
英联股份拟定增15亿加码双主业 8亿追投复合集流体项目占比过半
长江商报· 2025-09-16 23:12
融资计划 - 公司拟通过定增募资不超过15亿元 用于复合集流体项目 罐头易开盖制造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1] - 复合集流体项目拟使用募集资金8亿元 占总募集资金的53.33%[2] - 罐头易开盖制造项目拟投入募集资金4亿元 占总募集资金的26.67%[2] - 剩余3亿元募集资金拟用于补充流动资金[2] 业务布局 - 公司旨在深化"快消品金属包装+新能源材料"双主业布局[1] - 金属包装业务是传统主营业务 几乎贡献了全部营收[1] - 2023年通过控股子公司江苏英联投资建设复合集流体项目 拓展到新能源锂电行业[2] - 复合集流体项目规划总投资30.89亿元 达产后年产能预计达到1亿m²复合铝箔 5亿m²复合铜箔[2] 项目进展 - 截至2025年半年度末 已累计投入复合集流体项目资金约8.1亿元[2] - 已在复合集流体业务方面获得某家韩国客户小批量生产订单[2] - 与广州某知名汽车公司研究院就下一代动力电池技术合作开发复合集流体一体化新型材料达成协议[2] - 罐头易开盖制造项目投资总额达9.18亿元[3] 传统业务表现 - 罐头易开盖产品是公司最大的收入来源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7.69亿元 营收占比为38.12%[3] - 2025年上半年罐头易开盖营业收入为4.67亿元 营收占比为43.25%[3] - 2024年罐头易开盖业务产能利用率达到88.01%[3] - 截至2025年上半年罐头易开盖产能利用率已达94.78%[3] - 下游市场需求保持较快速度增长 公司急需扩充产能以应对订单快速增长[3] 财务业绩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20.18亿元 同比增长15.51% 创历史新高[4] - 2024年归母净利润为-3967.26万元 再次由盈转亏[4]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0.81亿元 同比增长10.97%[4]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2517.78万元 同比增长404.18%[4] - 2025年上半年扣非净利润1961.63万元 同比增长727.92%[4] - 2022年受消费疲弱影响出现首次亏损 归母净利润为-4313.86万元[4] - 2023年归母净利润扭亏为1421.19万元[4] 业绩变动原因 - 2024年亏损主要由于原材料价格震荡上行导致部分产品毛利率下降[4] - 复合集流体业务投入增加但经济效益尚未显现[4] - 纳税调整和递延所得税资产转回影响净利润[4] - 2025年上半年业绩好转因快消品金属包装易开盖板块营收规模稳中有进 经营效益大幅改善[5] - 本期确认增值税加计抵减损益对净利产生正面影响[5]
这家锂电企业IPO终止!
起点锂电· 2025-08-26 09:47
钠电行业活动 - 第八届起点钠电高峰论坛将于2025年8月28日在深圳举办 主题聚焦全链条技术产能跃升和GWH级出货"真"元年 活动规模超600人 [2] - 论坛由金钠科技总冠名 天能钠电协办 赞助及演讲单位包括维科技术、众钠能源、易事特钠电等20余家企业 [2] 福建德尔IPO终止 - 福建德尔科技于2025年8月22日主动终止沪市主板IPO 结束了长达两年的上市进程 [2][3] - IPO募资金额从原计划30亿元大幅缩水35%至19.45亿元 募投项目从7项削减至3项 [8] 财务表现恶化 - 公司净利润从2022年2.21亿元骤降至2023年1.19亿元 跌幅近50% [4] - 2024年归母净利润仅1.31亿元 为2022年巅峰时期的六成 扣非净利润8618万元未达主板隐性1亿元门槛 [4] - 2022-2024年累计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5.87亿元 符合主板新规2.5亿元门槛要求 [4] 业务结构变化 - 新能源电池材料业务收入占比连续下降 从2022年39.73%降至2024年12.28% [7] - 六氟磷酸锂产品2022-2024年平均售价从27.73万元/吨暴跌至4.64万元/吨 毛利率从44.84%骤降至7.95% [6] - 原材料氟化锂采购单价从68.96万元/吨降至13.14万元/吨 但销售单价降幅高于采购单价降幅 [6] 产品与产能布局 - 当前六氟磷酸锂年产能5475吨 在建产能10000吨 [8] - 开发新型锂盐添加剂、阻燃添加剂、含氟溶剂等新产品 包括二氟草酸硼酸锂、二氟双草酸磷酸锂 [5] - 拟建项目转向新型锂盐、钠盐添加剂(六氟磷酸钠)、电子级硫酸锰、碳纳米管等材料 [5] - 最终募投项目完全剔除新能源材料 聚焦含氟半导体材料和电子级三氟化氯生产线 [8][9] 行业周期影响 - 六氟磷酸锂价格从2022年2月59万元/吨峰值跌至2024年11月5.4万元/吨历史低位 2025年8月仍处于5.44万元/吨底部 [6] - 行业产能过剩导致价格大幅波动 市场格局向头部集中 中小企业被淘汰出局 [5][7] - 公司称新能源材料周期为5-6年 目前处于底部盘整阶段 [8]
珠海国企改革3.0:重构1.3万亿资产 向未来产业集结
证券时报· 2025-05-28 17:50
珠海国企改革重组 - 5月15日注册资本500亿元的珠海科技产业集团成立,标志珠海国企改革进入新阶段 [1] - 本轮重组涉及三大调整:华发与格力共建珠海科技集团、大横琴集团划转至珠光集团、珠免集团控股权划拨至华发集团 [1] - 华发集团和格力集团分别持股珠海科技集团60%和40%,整合后间接控股6家上市公司(航宇微、华金资本等)[3][6] 三轮改革进程 - **第一轮(2020年)**:16家市属企业整合至12家,按五大板块消除同质化竞争 [2] - **第二轮(2024年)**:13家减至10家,华发整合九洲控股,组建交通控股集团,海洋集团整合涉海资源 [2] - **第三轮(2025年)**:锚定新质生产力,珠海科技集团聚焦"3+2"产业(新能源、半导体、医疗健康、人工智能、智慧家居)[4][5][6] 珠海科技集团战略布局 - 整合华发科技(投资400+项目,100+公司上市)和格力金投(管理766亿元基金,943个项目)资源 [6] - 覆盖领域包括宇航电子(航宇微)、光电子器件(光库科技)、锂电(科恒股份、珠海冠宇)、医疗器械(阳普医疗)等 [6] - 目标构建"产业+资本"协同模式,加速新能源等产业集群发展(如高景太阳能与珠海冠宇协同)[7] 华发集团核心地位 - 资产总额超7200亿元,占珠海国资近1.3万亿元总资产的半壁江山 [8][9] - 三轮重组中持续扩张:第一轮整合城建/安居集团,第二轮并入九洲控股,第三轮主导珠海科技集团并接收珠免集团 [10] - 旗下控股/参股企业包括华发股份、珠免集团、6家上市公司及多家港股公司,2025年一季度经营指标居珠海国企第一 [10][11] 改革目标与城市战略 - 珠海市委书记提出向新兴产业集结,发展新质生产力以赢得发展先机 [5] - 珠海科技集团旨在成为科技产业发展平台,推动经济增长第二曲线 [5] - 华发集团力争进入世界500强,弥补格力电器近年落榜的空缺 [9][11] 行业专家观点 - 盘古智库江瀚指出重组可优化资本布局、提高资源效率并减少管理层级 [4] - 上海国资研究院田志友强调需聚焦核心赛道、错位发展及协同联动 [7][12]
遭遇诉讼!“宁王”违约?
中国基金报· 2025-05-23 13:52
诉讼事件 - 瀚川智能起诉宁德时代及其子公司时代电服等,涉案金额合计6087.99万元,称对方未按合同约定履行付款义务,构成严重违约 [2] - 诉讼涉及换电站设备采购合同,瀚川智能已履行交货、安装、调试等义务,但宁德时代方面将设备投入运营后未付款 [2] - 宁德时代被指通过拖延验收、实际投入使用但不出具验收证明等方法阻挠债权实现 [4] - 其中对时代电服的诉讼请求包括支付货款本金3768.48万元及逾期付款损失240.49万元,合计4008.97万元 [6] 合同细节 - 2022年3月至2023年11月,时代电服与瀚川智能签订17份换电站设备采购订单,累计金额8178.78万元 [6] - 时代电服已支付3886.90万元货款,但仍有应付款项未及时支付 [6] 业务影响 - 换电业务是宁德时代重点发展方向,计划2025年建成1000座换电站,中期目标1万座,最终目标3万座 [7] - 瀚川智能2024年营业收入同比下降64.61%,主要因汽车装备业务交付量及验收进度低于预期,同时对新能源业务进行战略性收缩调整 [7] - 公司新能源电池装备和充换电装备业务发展不及预期,显著影响利润和现金流,2024年归母净利润亏损11.03亿元,同比扩大1204.76% [9] 公司背景 - 瀚川智能2019年在科创板上市,为汽车、新能源等领域提供自动化装备、核心零部件和工业软件整体解决方案 [7] - 宁德时代当前市值1.22万亿元,市盈率21.80,5月23日股价下跌1.25%至266.99元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