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

搜索文档
金砖国家的“朋友圈”里,中国晒出了哪些硬核产品?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7 10:49
9月16日至17日,2025年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论坛在厦门举行,"金砖展"同期举办。"金砖展"是目前唯一一个面向金砖国家展示新工业革 命领域合作的大型综合性展会,自2021年起,连续成功举办四届,成为金砖国家展示新工业革命领域新产品、新技术、新应用的行业盛会。本 次"金砖展"室内室外展览总面积达1万平方米,设立了金砖创新基地五周年成果、创新金砖、绿色金砖三大展区。 金砖创新基地五周年成果展区是本次"金砖展"的一大"重头戏",集中展示部省市协同共建金砖创新基地取得的丰硕成果,对新能源、集成电路和 新型显示、机械装备以及人工智能4个领域29家代表性企业近两百件成果进行展示。创新金砖展区重点展示我国无人机、飞行器、人形机器人、北 斗技术与低空经济深度融合等高端创新成果。绿色金砖展区则重点展示我国风能、氢能、光能等前沿技术与应用方案。 (原标题:金砖国家的"朋友圈"里,中国晒出了哪些硬核产品?) 21世纪经济报道见习记者冉黎黎 厦门报道 ...
涨疯了!近四年新高!
格隆汇APP· 2025-09-17 10:44
今天港股科技股集体爆发,恒生科技指数涨4.22%,创下了2021年11月以来新高。 权重大的科网股表现非常亮眼,百度集团、京东集团、阿里巴巴,美团、腾讯分别上涨15.72%、 5.15%、5.28%、4.89%、2.56%。 到底发生了什么? 01 四年新高 先看盘面,科技股呈现全面爆发的姿态。 近期涨势最猛的科技股属于百度,大涨超15%,创2023年3月以来最大涨幅,月内已累涨超过45%。 催化因素有哪些?百度昆仑部门8月宣布已获得中国移动的AI服务器订单(十亿级),其合同价值超过竞 争对手。近年来该业务已完成多轮融资,以推动其人工智能芯片的研发,得到了外资机构的看好。 阿里巴巴市值重回3万亿港元,股价也创下四年新高,月内累涨也接近40%。 百度和阿里巴巴是国产算力突破的典型代表,今天从芯片到应用,AI产业链在港A市场刮起一阵涨潮。 先看芯片,中芯国际盘中涨超10%,股价再创历史新高,其港股亦大幅拉升。 据分析,芯片股的上涨主要有几个原因: 其一,今早涉及光刻机的消息刷屏,带动概念股上涨。其次,昨日在2025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上,腾 讯宣布全面开放自身AI落地能力与优势场景,全面适配主流国产芯片。此外,海 ...
人形机器人公司Figure完成10亿美元融资:估值390亿美元,英伟达与高通跟投
36氪· 2025-09-17 10:38
Figure AI融资与估值 - Figure AI完成C轮累计10亿美元融资 由Parkway Venture Capital领投 Brookfield Asset Management 英伟达 Macquarie Capital Intel Capital Align Ventures Tamarack Global LG Technology Ventures Salesforce T-Mobile Ventures和高通参投[2] - 融资后公司估值达390亿美元 较2024年初6.75亿美元融资时20亿美元的投前估值实现13倍增长[2][3] - 融资资金将用于扩展人形机器人生产制造和实际部署 加速AI平台Helix和BotQ的发展 并构建下一代GPU基础架构以支持训练和模拟[3][5][6] 人形机器人行业动态 - 优必选2025年上半年营收6.21亿元人民币 较2024年同期的4.87亿元增长27.5%[9][11] - 优必选2025年上半年运营亏损4.39亿元 较2024年同期5.3亿元收窄17.2% 期内亏损4.4亿元 较2024年同期5.4亿元收窄18.5%[11] - 优必选当前股价129.9港元 市值达613亿港元[12] - 宇树科技完成近10亿B2轮融资 投资方包括美团 金石投资和源码 老股东深创投 中网投 容亿 敦鸿和米达钧石跟投[16] - 宇树科技完成C轮融资 由中国移动旗下基金 腾讯 锦秋 阿里 蚂蚁和吉利资本共同领投 绝大部分老股东跟投 当前估值超100亿元[16] - 宇树科技自主研发AI机器人算法 在英伟达GPU加速的仿真平台下实现机器人自主学习高速奔跑和高动态舞蹈动作[14] - 智元机器人斥资21亿元买入上纬新材 拥有远征 精灵和灵犀三大机器人家族 产品覆盖交互服务 工业智造 商业物流及科研教育场景[18] 技术发展与数据收集 - Figure AI启动先进数据收集工作 包括人类视频和多模态感官输入数据 以提升机器人在复杂动态环境中的理解和操作能力[10] - 公司构建下一代GPU基础架构 为Helix的感知 推理和控制核心模型提供支持[5]
涨疯了!近四年新高!
格隆汇APP· 2025-09-17 10:33
港股科技股集体爆发表现 - 恒生科技指数单日上涨4.22% 创2021年11月以来新高 [2] - 权重科技股普涨 百度集团涨15.72% 京东集团涨5.15% 阿里巴巴涨5.28% 美团涨4.89% 腾讯涨2.56% [3] - 个股表现突出:中芯国际涨7.12% 快手涨3.51% 携程涨1.59% [4] 国产算力与AI产业链突破 - 百度月内累计涨幅超45% 主因获得中国移动十亿级AI服务器订单 昆仑部门AI芯片研发获外资看好 [8] - 阿里巴巴市值重回3万亿港元 月内累涨近40% 业绩超预期且芯片与模型进展频传 [9] - 央视报道中国联通三江源项目 涉及阿里平头哥等多家国产AI芯片厂商签约 [10] - 国产算力从芯片到应用全面突破 带动AI产业链上涨 [11] 芯片板块上涨驱动因素 - 中芯国际盘中涨超10%创历史新高 [12] - 光刻机消息带动概念股上涨 腾讯宣布全面适配国产芯片 海外AI映射提供跟涨动力 [14] - 费城半导体指数连续9日上涨 创2017年以来最长连涨 [14] 人形机器人题材催化 - 优必选涨10.18% 蓝思科技涨8% 三花智控涨5% [16] - 马斯克介绍Optimus机器人第三版突破 准备大规模量产 [17] - 国内企业获大规模订单:优必选获2.5亿元合同 星尘智能获千台订单 智平方科技获近5亿元合作 [18] - 行业从技术验证迈向市场验证 进入以订单为焦点的竞赛周期 [18] 板块估值与资金流向 - 恒生科技指数年内累计反弹超30% [20] - 南向资金年内净流入1.04万亿港元 在港股成交占比升至30% [34] - 外资8月净增持4.77亿美元 去年9月24日至今累计净流入110亿美元 [34] - 恒生科技指数市盈率21.9倍 处于5年23.9%分位水平 为纳斯达克指数和创业板指数的54% [30] 行业基本面与政策支持 - 科技板块净利润增速同比提升 市场悲观预期修正 [26] - 国内对AI、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等新质生产力政策加码 [29] - 中国企业级大模型日均Token消耗量达10.2万亿 环比暴涨363% [29] - 科技公司盈利压力逐步消化 企业扩张意愿强烈 [25] 宏观环境与流动性支撑 - 美联储降息预期强烈 市场普遍预期降25个基点 [22] - 历史表明美联储降息通常带动港股上涨 [23] - 流动性改善对科技股推动作用大于基本面 [24] - 中美经济政策迎来双宽松共振 市场风险偏好回升 [34]
“十四五”以来中央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累计投资8.6万亿元
新华社· 2025-09-17 09:43
新华社北京9月17日电(记者王悦阳、王希)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袁野17日在国新办举行的"高质量 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十四五"以来,中央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累计投 资达8.6万亿元。 袁野表示,国资央企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一项牵引性、全局性工作,深入实施中央企业产业 焕新、未来产业启航、"AI+"等专项行动,持续加强新领域新赛道布局,取得很好效果。 开展产业链融通发展共链行动,以新兴产业为重点,发布供需清单近万项;设立创投基金,聚焦科 技属性、技术价值、新兴领域,积极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AI+"专项行动落地落实,一批 通用大模型、行业模型加速应用,赋能传统产业数智化转型……随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加快布局,中央 企业发展模式也受到深刻影响。 袁野表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久久为功,将持续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力度,加快打造一 批引领未来竞争的新兴支柱产业,进一步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 从具体领域来看,集成电路、生物技术、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人形机器人、超 导量子计算等前沿领域实现突破,工业母机、新材料等领域的托底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呈现出"梯次拓 展、合力 ...
特斯联与优必选强强联手,融合打造具身智能
第一财经· 2025-09-17 08:59
战略合作概述 - 特斯联与优必选宣布达成战略合作 围绕空间智能与具身智能展开深度合作 共同推动智能体机器人全面落地[1] - 双方将开放共享空间智能与具身智能创新技术 打造以空间智能为底层的多模态训练全新范式[1] - 合作源于对彼此技术实力与产业价值的高度认可 旨在构建通用AI的全新通路[3] 技术协同优势 - 优必选具备全栈式人形机器人技术能力 包括硬件与控制技术 人工智能技术 机器人与人工智能融合技术及操作系统应用框架[3] - 特斯联构建三层战略体系:AIoT基础设施层提供混合推理智算平台 支持多元异构算力统一调度 已完成对十余种国产主流信创芯片兼容适配[4] - 特斯联AIoT领域模型层具备多模态融合及推理能力 能处理重力 摩擦力 三维空间关系等物理规律[4] - 特斯联AIoT智能体层具备类人思考 长时记忆 高维感知与团队协作四大能力 与优必选群体智能系统高效协作[5] 产业应用价值 - 空间智能让机器人理解物理世界规律 解决具身智能在复杂非结构化场景中的泛化挑战[4] - 人形机器人作为实时感知与交互终端 在物理场景中持续验证增强空间推理模型性能[5] - 机器人运行生成的多模态交互数据反哺优化空间推理能力 推动系统持续进化[5] - 特斯联累计拥有近万空间智能项目案例 优必选为全球极少数具备人形机器人全栈式技术能力的公司[3] 资本市场动态 - 特斯联港股IPO正在进行中 此次合作对业务升级及全球化市场拓展构建更大想象空间[5]
制造成长周报(第28期):骨文RPO增至4550亿美元,特斯拉正敲定OptimusV3设计-20250917
国信证券· 2025-09-17 08:53
事件 1-AI 算力:1)甲骨文上调云基础设施收入预期。据华尔街日报 2025 年 9 月 10 日消息,甲骨文 FY1Q26 云基础设施营收 33 亿美元,同比增长 55%;云业务待履约订单(RPO)达 4550 亿美元(较去年底增加 3170 亿 美元),同比增长 359%;订单增长主要源于客户数据中心相关订单,包 括 OpenAI、xAI、Meta、NVIDIA 等客户。公司上调 OCI 增长预期,预计 2026 财年 Oracle 云基础设施 IaaS 收入增长 77%达 180 亿美元,后续四 年分别增至 320 亿、730 亿、1140 亿及 1440 亿美元。 点评 1:甲骨文上调云基础设施收入预期,反映了当前 AI 驱动下云基础设施 需求持续旺盛,我们认为 AI 算力仍然是需求确定性高增长的投资主线,建 议重点关注未来 1-2 年基本面斜率最大的 AI 液冷环节,其余关注 AI 数据中 心用电的燃机环节和制冷环节:1)AI 液冷:【飞荣达】【高澜股份】【同 飞股份】【南风股份】;2)燃机环节:【应流股份】【豪迈科技】【联德 股份】;3)制冷环节:【汉钟精机】【冰轮环境】。 证券研究报告 | 2 ...
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 “十四五”以来中央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累计投资8.6万亿元
新华社· 2025-09-17 08:24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持续投入,有效拓展了企业发展空间。"袁野说。 新华社北京9月17日电 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袁野17日在国新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 题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十四五"以来,中央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累计投资达8.6万亿元。 袁野表示,国资央企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一项牵引性、全局性工作,深入实施中央企业产业焕 新、未来产业启航、"AI+"等专项行动,持续加强新领域新赛道布局,取得很好效果。 从具体领域来看,集成电路、生物技术、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人形机器人、超导量 子计算等前沿领域实现突破,工业母机、新材料等领域的托底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呈现出"梯次拓展、 合力并进"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数据显示,2024年中央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营业收入突破11万亿元,近两年营收贡献度提升8 个百分点,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等5个领域的收入均超过万亿元。 开展产业链融通发展共链行动,以新兴产业为重点,发布供需清单近万项;设立创投基金,聚焦科技属 性、技术价值、新兴领域,积极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AI+"专项行动落地落实,一批通用 大模型、行业模型加速应用,赋能 ...
央企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 ,“十四五”以来累计投资8.6万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9-17 07:01
中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成效 - 中央企业在"十四五"期间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全局性工作 实施产业焕新、未来产业启航、"AI+"等专项行动[3] - 中央企业聚焦9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和6个未来产业进行系统化布局 累计投资达8.6万亿元 较"十三五"时期大幅提升[3] - 在集成电路、生物技术、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在人形机器人、超导量子计算等前沿领域实现突破[3] 产业格局与保障能力 - 工业母机、新材料等领域托底保障能力不断增强 形成"梯次拓展、合力并进"的产业发展新格局[3] - 中央企业新能源累计发电并网装机容量约占全国50% 工业软件市场规模占全国超20%[4] - 2024年中央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营业收入突破11万亿元 近两年营收贡献度提升8个百分点[4] 新兴产业发展规模 - 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等5个领域收入均超过万亿元[4] - 中央企业设立创投基金总规模近千亿元 聚焦科技属性、技术价值和新兴领域[4] - 通过产业链融通发展共链行动发布供需清单近万项 有效促进供需对接[4] 创新发展模式 - "AI+"专项行动推动通用大模型和行业模型加速应用 赋能传统产业数智化转型[4] - 创投基金采取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策略 形成产融结合新模式[4] - 通过供需对接和产业合作形成新兴产业发展的创新模式[4]
特斯联与优必选达成战略合作:让机器人更容易“看懂”世界
证券时报网· 2025-09-17 05:10
战略合作内容 - 特斯联与优必选宣布围绕空间智能与具身智能展开深度合作 彼此开放并共享创新技术 打造以空间智能为底层的多模态训练全新范式 [1] - 合作依托特斯联空间智能感知 推理及行动技术闭环与优必选人形机器人全栈式自研能力 共同推动智能体机器人全面落地 [1] - 双方通过空间智能与具身智能深度融合 旨在打造物理世界中具备高度自主化与交互能力的下一代智能体机器人 [2] 技术协同价值 - 优必选具备行业领先的机器人硬件与控制技术 人工智能技术 机器人与人工智能融合技术及机器人操作系统应用框架 [1] - 特斯联空间大模型及高质量空间数据为机器人训练提供支持 与优必选机器人核心优势相互赋能 [1] - 人形机器人作为实时感知与交互的智能终端 在物理场景中持续验证并增强空间推理模型性能 [3] 企业技术布局 - 特斯联自2015年起深耕空间智能领域 累计拥有近万空间智能项目案例 [2] - 特斯联构建以AIoT基础设施 AIoT领域模型 AIoT智能体为核心的三层战略体系 [2][3] - 特斯联三层架构包括AIoT领域模型 AIoT基础设施层和AIoT智能体层 使机器人能够理解物理世界 [3] 行业技术意义 - 空间智能是机器人与物理世界交互的重要支撑 需融入对环境语义和动态规律的理解 [1] - 具身智能结合会思考的大脑与能感知行动的身体 但面临真实场景中光线变化 物体遮挡等泛化挑战 [2] - 人形机器人为空间智能打通落地最后一公里 其运行生成的多模态交互数据可反哺优化空间推理能力 [3] 战略发展影响 - 合作基于双方对彼此技术实力与产业价值的高度认可 超越简单技术互补 [2] - 特斯联港股IPO进程中进行 即将成为AIoT第一股 与优必选合作构建业务升级及全球化市场拓展空间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