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外卖
icon
搜索文档
音频 | 格隆汇8.11盘前要点—港A美股你需要关注的大事都在这
格隆汇APP· 2025-08-10 23:05
宏观经济数据 - 中国7月CPI同比持平 环比上涨0.4% [2] - 中国7月PPI同比-3.6% 环比下降0.2% [2] - 2024年度沪深A股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总额为2.4万亿元 较2023年度增加9% [2] 科技行业 - 美国向英伟达发放许可证 允许对华出口H20芯片 [2] - 华为即将发布AI推理领域突破性成果 或能降低中国AI推理对HBM技术的依赖 [2] - 宇树科技王兴兴表示机器人能大量干活的时代到来 大概率不会超过十年 [2] 新能源行业 - 宁德时代枧下窝采矿端确定停产 短期未有复产计划 [2] - 宁德时代江西锂矿据报停产至少3个月 [2] 消费行业 - 快手上线独立"外卖"入口 外卖商品二季度支付用户数环比增长超3倍 [2] - 农业农村部表示生猪产能偏高 引导调减百万头能繁母猪 [2] 房地产行业 - 北京宣布符合条件家庭五环外购房不限套数 [2] - 绿城中国预计中期股东应占利润下降90%左右 [2] 资本市场动态 - 上周五美股三大指数集体收涨 纳指涨近1%创收盘历史新高 苹果上周累涨13% [2] - 美银指出投资者正在从美国股市撤资 [2] - 景林香港公司美股持仓曝光 买进英伟达、亚朵、华住集团 [2] 公司公告 - 弘景光电拟15.33亿元投建研发制造总部基地项目 [2] - 吉视传媒澄清不涉及"国资云"相关业务 [2] - 金利华电终止筹划重大资产重组 [2] - 新相微终止购买爱协生100%股权 [2]
经济学家宋清辉:一场外卖大战引发的投资思考
搜狐财经· 2025-08-10 22:13
外卖市场竞争格局 - 中国外卖市场长期由美团和阿里巴巴旗下饿了么主导,形成双雄争霸格局 [4] - 美团凭借庞大用户基础、高效配送网络和多元化本地生活服务生态占据市场主导地位 [4] - 饿了么依托阿里巴巴的电商、支付和物流体系持续挑战美团市场份额 [4] - 2025年京东外卖凭借电商、物流和供应链领域积累强势入局,打破原有平衡 [4][5] 竞争升级与行业影响 - 外卖市场竞争已从份额之争升级为生态与效率之争 [6] - 京东的补贴策略迫使美团加大营销投入和用户补贴,导致核心外卖业务利润率承压 [7] - 价格战持续将考验行业整体盈利能力,并传导至资本市场 [6] - 饿了么业绩波动对阿里巴巴整体财务表现影响有限,战略意义在于本地生活服务入口价值 [7] 对A股市场的影响 - 外卖大战对A股影响主要通过间接传导和投资情绪体现 [7] - 物流和供应链环节爆发将利好A股中物流、仓储、冷链及供应链管理相关公司 [7] - 支撑外卖平台运营的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网络安全等互联网基础设施公司将直接受益 [1][8] - 外卖平台将持续加大技术领域投入,为A股相关科技公司带来更多业务机会 [1][8] 港股市场表现 - 美团股价表现与外卖业务健康度息息相关,京东入局带来新挑战 [7] - 阿里巴巴多元化业务使得饿了么波动对集团整体影响相对有限 [7]
外卖大战商家结算:月入16万一算账还亏1万
环球网资讯· 2025-08-10 11:23
外卖平台补贴大战对餐饮商家的影响 - 外卖平台在4月后掀起补贴大战 通过高额优惠券吸引用户 订单量屡破纪录 [1] - 某餐饮商家6月美团外卖订单4158单 商品总价1575488元 打包费4667元 合计营业额1622158元 [1] - 商家需承担多项费用 包括对顾客活动补贴304522元 平台佣金840981元 配送服务费2091986元 最终收入10243393元 [1] 餐饮商家的经营成本分析 - 案例店铺面积200平方米 员工11人 每月固定支出90000元 外卖业务分摊约34000元 [3] - 食材成本按50%计算为787744元 导致6月线上业务真实利润为-1034047元 [3] - 商家表示扣除房租人工水电等费用后 美团外卖订单实际亏损超1万元 处于赔本赚吆喝状态 [3]
喜茶开店蹭苹果总部热点,“其实只是开到附近商场”;国内10座荟聚购物中心要被打包出售丨Going Global
创业邦· 2025-08-10 10:17
出海四小龙 - SHEIN和Temu在南非零售、服装、纺织、鞋类和皮革(CTFL)市场合计占据3.6%份额,2024年销售额达73亿兰特(约4.05亿美元)[5] - 两家平台占据南非CTFL电商市场37.1%份额,其中SHEIN单独占据女性线上CTFL销售的28%[5] - SHEIN将于8月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开设快闪店,允许消费者试穿但不能直接购买[7] - Temu加入国际商标协会(INTA)并参与反假冒委员会,加强政策游说和合规建设[8][9] - Temu母公司拼多多一季度净利润同比下降47%至14.742亿元人民币,营收增长10%至956.72亿元人民币[10] - Temu美国市场流量回升,部分店铺7日销量从280单升至400单[10] - Temu东南亚月活跃用户达2200万,菲律宾和泰国用户占86%[10] 本地生活业务拓展 - 美区TikTok与Booking.com合作推出酒店预订功能,并启动TikTok Go推广计划[11] - TikTok去年在东南亚试水本地生活业务,目前覆盖新加坡、印尼和泰国[13] - TikTok需解决美国市场数据保护、隐私政策等合规问题[13] 中东市场动态 - 沙特商超巨头Othaim入驻阿里速卖通,提供1小时达服务[14][16] - 沙特电商市场规模达500亿沙特里亚尔(约133.3亿美元),速卖通成为访问量第二的平台[16][17] - 美团旗下Keeta覆盖沙特20个城市,合作商户7500家,市占率10%[22] - 美团计划三年内覆盖海湾六国,已在阿联酋、卡塔尔启动商户招募[24] 中国公司海外扩张 - 喜茶海外门店超100家,过去一年增长超6倍,美国门店从2家增至30余家[19][21] - 小米手机欧洲市场份额达23%排名第二,二季度增长11%[25][28] - 淘宝夏日用品跨境销量激增,便携风扇、遮阳篷和太阳镜销量破百万[29][31] - 甜啦啦在印尼签约130家门店,海外总门店超200家,计划拓展欧美及中东市场[32][34] 海外公司动态 - 英格卡计划出售中国10座荟聚购物中心,首批三座涉及资金160亿元[36][38] - 7-11母公司计划到2030财年新增1300家国际门店,目标营收11.3万亿日元[39][41] - 美国直播电商平台Whatnot 2024年GMV达30亿美元,预计2025年翻倍[42][44] - Shopee重返巴西市场,以9.4%流量份额成为第二大电商平台[45][47] 投融资事件 - 腾讯领投乌兹别克斯坦金融科技公司Uzum,估值15亿美元[50][52] - 美国AI视觉企业Luma AI寻求以32亿美元估值融资11亿美元[53][55] - 新加坡二手车平台Carro计划2026年赴美IPO,目标估值超30亿美元[56][58] - 韩国Naver拟3.77亿欧元收购西班牙二手平台Wallapop 70.5%股份[59][61] - 安踏据传已完成对锐步中国业务的收购,2024年营收突破700亿元[62][64]
每周质量报告丨外卖大战“裹挟”商家:月入16万 一算账还亏1万
新浪财经· 2025-08-10 09:25
外卖平台补贴大战影响 - 各大外卖平台自4月起展开激烈补贴战 通过高额优惠券吸引用户下单 推动订单量屡破纪录 [1] - 美团外卖6月单店订单量达4158单 商品总价1575488元 打包费4667元 合计营业额1622158元 [1] - 商家需承担多项费用 包括对顾客活动补贴304522元 平台佣金840981元 配送服务费2091986元 最终收入降至10243393元 [1] 餐饮商家经营状况 - 案例店铺面积200平方米 员工11人 月固定支出90000元 外卖业务分摊约34000元 [3] - 食材成本按50%计算为787744元 导致6月线上业务真实利润亏损1034047元 [3] - 商家反馈扣除房租 人工 水电等费用后 美团外卖订单实际处于赔本赚吆喝状态 [3]
经济观察丨外卖大战降温 专家吁多管齐下破内卷
中国新闻网· 2025-08-10 06:59
外卖平台补贴大战现状 - 外卖平台补贴大战已开始降温,此前存在0元奶茶、1元汉堡、百亿补贴等非理性促销行为 [1]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约谈美团、饿了么、京东后,三家平台承诺杜绝非理性促销 [1] - 补贴大战导致"内卷式"竞争问题,引发行业关注 [1] 补贴大战对骑手和商家的影响 - 骑手短期内订单量激增、收入增加,但面临高强度跑单导致的神经紧绷和体力透支问题 [1] - 补贴退出后,大量涌入的新骑手将承受压力 [1] - 中等档次快餐企业堂食顾客流量下降12%-15%,部分门店外卖占比从15%攀升至22% [1] - 平台要求商家再让利10%,导致部分外卖订单每单亏损约8元 [1] - 激增订单打乱生产流程,产品和服务质量出现下降 [1] - 长期来看中小餐饮企业资金链存在断裂风险 [1] 专家学者对补贴大战的分析 - 过度竞争和"内卷式"竞争会损害市场效率和公平 [2] - 补贴难以培育用户习惯或扩大整体市场规模,更多是线上对线下业务的替代效应 [2] - 补贴大战可能加速"马太效应",资金雄厚平台通过大规模补贴挤压竞争者,提升市场集中度 [2] - 平台经济"内卷式"竞争源于流量增长见顶、用户注意力稀缺和算法驱动的动态定价机制 [2] - 平台经济呈现"双重内卷":平台企业间争夺用户流量,平台内商户争夺私域流量 [2] 解决"内卷式"竞争的建议 - 政府监管建议采取柔性执法方式,如约谈提醒平台规范竞争行为 [3] - 建议善用反垄断法、电子商务法等法律工具,加强对掠夺性定价等行为的规制 [3] - 平台应避免短视补贴竞争,转向差异化发展路径 [3] - 平台应通过提升服务质量和技术创新获取竞争优势 [3]
赔本赚吆喝外卖大战“卷”坏商家 官方出手“反内卷”保护餐饮业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8-10 05:28
外卖平台补贴大战现状 - 各大外卖平台自4月起掀起"补贴大战",推出高额优惠券吸引用户下单,订单量屡破纪录[1] - 京东、饿了么、淘宝闪购等平台相继投入百亿级补贴,其中京东启动"双百计划"投入百亿补贴商家[39] - 平台补贴带动订单增长,长沙某快餐店30日内新客增加1514人,占比55.4%,营收增长17847元[29] 商家经营困境 - 宜昌茶饮店19.4元订单扣除各项费用后实际收入仅5.05元,与5-6元的成本基本持平[1] - 合肥甜品店7月京东平台营业额11207元,扣除成本后实际收益仅1039元,算上租金人工后处于亏本状态[5] - 粤菜馆6月美团外卖订单4158单,扣除各项费用后收入102433.93元,再减去固定支出和食材成本后实际亏损10340.47元[13][15] - 长沙快餐店外卖订单占总量20%,但每单利润极低,20元口味鸡丝面外卖实际收入仅10.9元[21][23] 平台机制与商家两难 - 平台抽成包含5%-10%基础佣金和1.04元保底等固定支出,商家还需承担促销活动费用[33] - 商家不参与补贴则订单被分流,参与补贴则利润被大幅压缩,陷入"不做外卖没客流,做了外卖难盈利"困境[7][37] - 堂食客流被显著分流,长沙快餐店堂食下降30%,但线上曝光依赖平台[35] - 长沙湘菜馆"满38减18"优惠中商家承担10元,按日销200单计算月成本达5-6万元[42][44] 行业影响与监管动态 - 补贴大战导致商家"为平台打工",压缩食材品质和包装成本的风险上升[54] - 市场监管总局5月、7月多次约谈平台企业,规范佣金收费行为[49] - 8月主要平台发表声明承诺抵制恶性补贴,北京市餐饮协会倡议抵制"内卷式"竞争[62] - 专家建议竞争焦点应从"卷价格"转向"卷价值"和"卷服务",共建健康行业生态[60][64]
美团更希望战争停下来
虎嗅APP· 2025-08-10 03:06
外卖市场竞争格局变化 - 美团市场份额从年初的70%下降至约50%,京东和阿里合计占比已达40%以上,形成5:3:2或3:2.9:1的新格局[6][8] - 整体外卖和即时零售日订单量从1亿单增长至2.5亿单,市场蛋糕扩大[10] - 美团面临京东、阿里通过补贴和流量攻势的冲击,15个月内可能面临消费者习惯和商家忠诚度的质变[8] 美团战略调整与挑战 - 公司原计划2025年重点投入AI、无人机和无人配送,但被迫卷入补贴大战,资源分配面临矛盾[12][14] - 配送系统和运营能力虽具优势,但需2-3年窗口期可能被竞争对手追赶[9] - 股价从1月140港元/股跌至8月122.4港元/股,反映市场对其竞争压力的担忧[9] 京东与阿里的竞争策略 - 京东将外卖视为长期投入领域,通过补贴争夺3C品类即时零售市场,形成对美团的反击[15][16] - 阿里以生态思维布局外卖,将其作为淘系电商引流工具,带动88VIP用户日活和复购率提升[18] - 两家公司持续加码消费券和流量投入,补贴力度接近时出现业务员单日12人次拜访商家的激烈场景[6] 行业生态影响 - 骑手收入因平台竞争同比增长50%,但存在补贴退坡后收入下滑的预期[20] - 餐饮商家订单量显著增长(如安徽茶饮店单量增长130%),但对补贴依赖度存忧[20][21] - 07后用户线上消费习惯加速养成,即时零售成为品牌必争渠道[21] 未来竞争趋势 - 战争演变为持久战,核心比拼平台资金储备和持续投入能力[23] - 美团需平衡补贴战与技术创新投入,京东和阿里则需维持战术连贯性[22] - 行业从单纯订单量竞争升级为生态竞争,涉及用户时长、频次等维度[6]
如何与外卖大战共存,餐饮商家也给不出标准答案
钛媒体APP· 2025-08-10 01:14
外卖市场竞争格局 - 外卖补贴大战进入平稳阶段,但平台竞争持续加剧,美团计划年底开设1万家卫星店、3年开1200家浣熊食堂,京东计划开设1万家七鲜小厨 [1] - 平台通过拼好饭与1万个品牌扩大合作,推动外卖供给形式创新 [1] - 淘宝闪购持续发券并升级会员系统,外卖作为流量来源的策略不变 [11] 外卖对商家的影响 - 外卖单量普遍增长20-30%,但客单价和毛利率下降,部分商家外卖收入到手率仅为堂食的60% [3][4] - 正餐品牌西贝因低价单涌入导致外卖微利消失,广州8家店中有6家外卖业务亏损 [3] - 湖南烤串品牌客串出品外卖单量增长20-30%,但美团单量稳定在日均200单,京东单量波动较大 [3] - 洛阳茶餐厅樺星冰室外卖占比从30%升至40%,客单价和总营业额下降 [6] 不同商家的应对策略 - 大连锁品牌如瑞幸受益于外卖补贴,Q2月均交易用户达9170万,门店净增2000家,净利率11.3% [8] - 库迪Q2单月新开门店数最高达903家,超过瑞幸的661家 [8] - 个体门店如安徽馄饨店因堂食被抢占且外卖无增量导致利润下跌 [9] - 樺星冰室通过降低包装成本、优化优惠券策略、调整菜品结构控制成本 [17] - 客串出品通过控制外卖品数量(从70个减至40个)和强化供应链优势应对外卖挑战 [21] 外卖供给创新 - 美团拼好饭通过需求集约、配送集约和供应链集约帮助商家降本增效 [14] - 美团卫星店通过提高门店覆盖率和降低租金提升单量,但需注意与品牌门店的区分 [14] - 美团浣熊食堂采用外卖集合店模式,商家入驻档口并可利用美团供应链采购 [14] - 京东七鲜小厨采用合营模式,商家提供配方并获得销售分成,但餐饮标准化难度较高 [14][15] 行业趋势与商家认知 - 商家普遍意识到线上化的重要性,部分已通过小红书等平台加强互动和传播 [21] - 餐饮行业向一人食、性价比方向进化,外卖需同时满足品质和健康需求 [22] - 商家需从整体成本、收入和利润优化角度适应市场变化,而非仅关注外卖 [22]
外卖大战降温 专家吁多管齐下破内卷
中国新闻网· 2025-08-10 00:41
外卖平台补贴大战现状 - 外卖平台补贴大战开始降温 因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约谈美团 饿了么 京东 三家平台企业8月1日发表联合声明承诺杜绝非理性促销 [1] - 补贴大战期间出现0元奶茶 1元汉堡 百亿补贴等促销手段 [1] - 补贴导致外卖订单激增 部分门店外卖占比从15%攀升至22% 但堂食顾客流量下降12%-15% [1] 补贴大战对行业参与者的影响 - 骑手短期内订单量激增收入增加 但高强度跑单导致神经紧绷和体力透支 补贴退出后新骑手将承受压力 [1] - 商家被平台要求再让利10% 部分外卖订单每单亏损约8元 生产流程被激增订单打乱 产品和服务质量下降 [1] - 中小餐饮企业长期面临资金链断裂风险 [1] 专家对平台经济竞争的分析 - 过度竞争和"内卷式"竞争损害市场效率和公平 补贴更多是线上对线下业务的替代而非培育用户习惯或扩大整体市场规模 [2] - 补贴大战加速"马太效应" 资金雄厚平台通过大规模补贴挤压竞争者 导致市场集中度提升 [2] - 竞争成因包括流量增长见顶 用户注意力稀缺 算法驱动下的动态定价机制导致的"囚徒困境" [2] - 平台经济呈现"双重内卷":平台间争夺用户流量 平台内商户为私域流量被迫参与补贴 [2] 解决内卷式竞争的建议 - 政府监管应采取柔性执法方式 如约谈提醒平台规范竞争 同时运用反垄断法 电子商务法规制掠夺性定价等行为 [3] - 平台应避免短视补贴竞争 转向差异化发展路径 通过提升服务质量和技术创新获取竞争优势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