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外卖
icon
搜索文档
“外卖大战 配送慢”上热搜,“15分钟达”订单最终可能要30多分钟?
第一财经· 2025-08-18 16:23
外卖行业竞争态势 - 外卖平台补贴大战降温后,用户对配送时效和服务能力的敏感度显著提升,近期社交媒体关于配送慢的吐槽帖超90篇,涉及美团、饿了么、京东等多个平台[2] - 行业竞争焦点从价格战转向服务能力比拼,履约配送成为核心战场,高峰期配送混乱现象频发,低价促销曾掩盖部分履约问题[2][3] 平台运力投入与挑战 - 饿了么骑手月活数量整体增长181%(众包骑手增长236%),7月收入超1万元骑手达去年2.8倍,8月骑手总量为去年3.5倍[3] - 京东二季度日订单达2500万单,与超15万名全职骑手直签劳动合同[3] - 运力区域性分布不均、高峰期系统调配能力不足、新骑手/商家适配问题成为配送时效的主要瓶颈[3][4] 配送时效升级趋势 - 美团试点"15分钟达"配送服务,实际体验中商家出餐3分钟+骑手配送10分钟可完成,但系统仍将预计时间放宽至20分钟以降低违约风险[5] - 部分"15分钟达"订单实际配送超30分钟,反映时效承诺与落地能力存在差距[5] 行业竞争格局演变 - 用户端从增量博弈转向存量博弈,提升用户黏性和消费份额成为关键[6] - 商家端竞争从线上实物商家向本地生活服务商家扩展[6] - 运力端骑手资源争夺成为独特挑战,需构建订单生态综合能力而非单纯资本投入[6]
“配送慢”上热搜,外卖战降温配送压力反变大了吗?
第一财经· 2025-08-18 14:50
行业竞争态势转变 - 外卖行业从价格战转向服务能力比拼 进入履约配送深度竞争阶段 [1][2] - 补贴降温后用户对配送时效和履约敏感度上升 配送慢问题引发社交媒体热议 近一周相关吐槽帖超90篇 [1] - 高峰期配送混乱现象频发 包括订单超时 无骑手接单 配送时间超一小时等问题 [1] 平台运力投入现状 - 饿了么骑手月活数量整体增长181% 其中众包骑手增长236% [2] - 7月收入超1万元骑手数量达去年2.8倍 8月7日整体骑手数量达去年3.5倍 [2] - 京东二季度日订单达2500万单 与超15万名全职骑手直签劳动合同 [2] 配送体系面临挑战 - 区域性和时段性骑手密度不均 高峰期系统调配能力承受考验 [3] - 系统性问题影响时效 包括预订单时间显示不一致 导航路线不合理等技术问题 [3] - 新骑手和新商家大量涌入 对平台系统成熟度和精细化运营要求提高 [3] 未来竞争焦点 - 配送时效和履约能力将成为行业核心竞争维度 [4] - 平台需持续优化配送体系成熟度 维持骑手激励措施可持续性 [2] - 运力资源调配和系统优化成为平台需要重点投入的"细活" [3]
“配送慢”上热搜,外卖补贴战降温,配送压力反变大了?
第一财经· 2025-08-18 13:22
行业竞争态势转变 - 外卖行业竞争从价格补贴转向服务能力比拼 用户对履约和配送时效敏感度上升 [1] - 近一周内社交媒体出现超90篇配送问题吐槽帖 涉及京东 美团 淘宝闪购等平台 主要反映一小时以上配送 订单超时和无骑手接单等问题 [1] - 低价促销曾掩盖用户对履约不满 但反内卷趋势下服务能力成为新焦点 [1] 平台运力投入与增长 - 饿了么骑手月活数量整体增长181% 其中众包骑手增长236% 7月收入超1万元骑手数量达去年2.8倍 [2] - 截至8月7日饿了么骑手整体数量达去年3.5倍 京东二季度日订单达2500万单 与超15万名全职骑手直签劳动合同 [2] - 运力投入成为平台竞争重心 但补贴降温后配送资源调配和激励措施可持续性面临挑战 [2] 配送系统优化需求 - 区域性和时段性骑手密度差异考验系统调配能力 预订单时间显示不一致和导航路线不合理等技术问题需优化 [3] - 新骑手和新商家大量加入对平台系统成熟度要求更高 需要更精细化的运营管理 [3] - 配送时效和履约能力在未来竞争中的重要性将进一步增强 [3] 时效竞争与实操差距 - 美团推出"约15分钟达"配送服务 部分店铺通过快速出餐和骑手配送实现十分钟内送达 [5] - 实际支付页面将预计送达时间放宽至20分钟 部分订单实际送达时间达30多分钟 存在宣传与实操差距 [5] - 行业同时面临攻坚高时效和补足全面能力的矛盾 竞争焦点集中在用户价值挖掘 商家拓展和运力生态构建 [5]
内卷式竞争:怎么看,怎么办?
经济观察网· 2025-08-18 09:13
行业竞争现状 - 美团、饿了么与京东三大平台同步发声抵制恶性竞争并限制补贴 被视为行业告别"内卷"的重要起点 [1] - 新能源车、光伏组件、外卖平台、电商等领域普遍陷入"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价格战 [1] - 电动车行业2023年爆发价格大战 特斯拉率先降价后比亚迪、蔚来等本土品牌跟进 行业整体利润率显著下滑 [3] - 光伏组件行业2023年下半年价格战激烈 组件价格从每瓦1.8元跌至1.1元 跌幅超30% 部分企业被迫停产 [3] 内卷式竞争分类 - 横向内卷式竞争表现为同行价格战 企业将价格压至成本线以下 行业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 [3] - 纵向内卷式竞争指产业链主导企业通过压价、延迟付款等方式将成本转嫁中小企业 形成"低质-低价-低效"循环 [4] - 外卖行业曾同时出现横向价格战与纵向压榨商户现象 平台补贴与强制商户让利并存 [5] 内卷式竞争成因 - 内外部需求收缩 中美贸易摩擦与疫情后供应链重构压缩海外市场 国内人口负增长与消费降级趋势加剧竞争 [6][7] - 地方产业政策推动 地方政府以GDP为导向扶持新能源等产业 诱导企业"以销量论英雄"牺牲利润 [8][9] - 超大规模市场诱导"赢者通吃"逻辑 企业采取压价促销、亏本扩张等激进策略抢占全国份额 [10] - 规模经济与网络效应推动 龙头企业通过低价实现规模优势后 迫使其他企业加入价格战 [11] - 金融估值扭曲 一级市场"增长性优先"逻辑诱导企业补贴换数据 对赌条款迫使管理层短期扩张 [12] - 传统文化影响 "薄利多销"理念演变为价格战惯性 "勤劳神话"掩盖效率问题 [13][14] 应对措施 - 培育内外部需求 通过需求侧改革激发银发经济等新兴消费 深化"一带一路"市场本地化 [16][17] - 重构产业政策 改革政绩考核机制为高质量导向 建立全国产能预警和产业协同机制 [18] - 重塑统一市场 引入技术成熟度等非价格竞争维度 强化反不正当竞争执法 [20] - 引导规模效应 健全反垄断体系防止平台经济"赢家通吃" 鼓励多样化技术路线 [21] - 改革金融估值 引导投资机构转向价值创造驱动 强化对赌协议监管 [22] - 强化文化引导 推动"高质量增长"理念进入企业决策 构建长期绩效激励体系 [23][24]
智氪|京东外卖的三笔账
36氪· 2025-08-18 07:55
核心财务表现 - 公司2025年第二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566.6亿元,同比增长22.4% [2] - 归母净利润为61.78亿元,同比下滑约51%,主要受外卖业务补贴影响 [2] - 若不考虑外卖业务,京东零售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0.6%,经营利润同比增长37.9% [2] 外卖业务财务影响 - 外卖业务被归类至新业务口径,导致新业务营收同比激增199%至138.52亿元 [5] - 新业务经营亏损同比扩大至147.77亿元,其中外卖业务推测亏损约130亿元 [5][7] - 经营费用同比激增756%至144.48亿元,主要因营销开支同比增长128%至270.13亿元 [8][10] - 外卖业务营业成本(144.05亿元)高于营业收入(138.52亿元),毛利为负 [12] 业务协同与用户增长 - 外卖业务带动活跃用户数同比增速超40%,用户总数创新高 [13] - 平台用户购物频次同比提升超40%,PLUS会员购物频次同比超50% [13] - 公司已建设交叉购物算法系统,三季度将上线相关工具 [14] 零售业务细分表现 - 京东零售营收3100.75亿元,同比增长20.6%,经营利润率提升至4.5% [15] - 3C家电收入1789.82亿元(同比+23.4%),日用百货收入1034.32亿元(同比+16.4%) [18] - 物流及其他服务收入同比增长34.3%至457.39亿元,推测包含外卖业务收入 [17] - 平台及广告服务收入285.07亿元(同比+21.7%),创历史新高 [21] 行业竞争与战略布局 - 外卖行业处于三足鼎立格局,短期难以削减营销开支 [24] - 公司通过自营外卖"七鲜小厨"尝试差异化竞争,计划3年开设1万家门店 [24] - 日用百货业务增速跑赢行业大盘(京东16.4% vs 行业10.81%) [19]
外卖大战,打到了体育圈
36氪· 2025-08-18 07:49
核心观点 - 外卖平台通过签约体育明星代言人提升品牌形象和用户信任度 重点推广低价和即时配送业务以扩大市场渗透率 [1][2][9][11][13] 美团战略部署 - 任命孙颖莎为美团美味生活代言人 重点推广拼好饭业务 该业务采用外卖团购模式提供实惠选择 [2][3] - 24小时内在各大商圈密集投放地面广告 体现对体育商业价值的高度信心 [5] - 拼好饭业务瞄准对价格敏感的全年龄段用户 尤其针对下沉市场及40岁以上人群 这些群体当前在外卖用户中渗透率较低 [5] - 通过宣传片将体育精神与餐饮需求关联 推出6.9元大牌餐抽奖活动 挑战低价低质偏见 [9] - 任命樊振东担任美团闪购生活方式代言人 其可靠形象与品牌精神高度契合 [11] 行业竞争态势 - 京东秒送2024年邀请刘翔担任时效见证官 将12.88秒世界纪录与平均1288秒送达服务关联 [10] - 京东外卖业务于2025年2月正式上线 加剧行业竞争 [10] - 淘宝于2025年5月6日签约吴艳妮担任闪购品牌大使 借助田径竞速元素强化极速送达形象 [10] - 美团于22天后(2025年5月28日)签约樊振东 打破行业优先选择竞速项目运动员的惯例 [11] - 平台通过百亿级福利补贴和运动员流量曝光 培养用户消费习惯 [11] 体育代言商业逻辑 - 运动员具备公信力和国家滤镜优势 公众对其有无条件信任 [13] - 体育明星刻苦训练形象易引发共情 例如孙颖莎的韧性可转化为用户对拼好饭业务的尝试意愿 [13] - 相比同质化娱乐代言 体育明星具有独特故事性和更高品牌匹配度 [13] - 运动员代言覆盖全年龄层国民受众 信任驱动消费的转化率高于粉丝经济效应 [15] - 2024年8月以来体育商务合作活跃 案例包括王曼昱代言小度耳机 汪顺代言一汽奥迪A5L [13] 市场数据洞察 - 外卖用户主体为一线及新一线城市年轻群体 下沉市场和中老年群体渗透不足 [5] - 拼好饭业务核心优势在于吸引价格敏感型全年龄段用户 [5] - 孙颖莎凭借澳门世界杯和多哈世乒赛背靠背夺冠 登顶多平台热度榜首 [6] - 其线下赛事座无虚席 证明极高人气和号召力 [6]
乘AI东风,抢占中国科技核心资产的全球重估红利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8 05:33
市场表现 - 恒生指数午盘上涨0.62%至25426.53点 恒生科技指数上涨1.96% 恒生中国企业指数上涨1.01% [1] - 半日成交额达1719.54亿港元 [1] - 蔚来-SW大涨8.04% 京东健康攀升6.94% 商汤-W上扬5.20% [1] - 华虹半导体下挫5.89% 舜宇光学科技走低2.39% [1] 行业估值 - 港股科技板块估值压力充分释放 风险情绪改善与流动性充裕奠定上涨基础 [1] - 恒生指数PE从7.5倍震荡上行至11.6倍 与近十年均值相当 较2018年初和2021年初高位仍有提升空间 [2] - 算力供给释放 AI算力需求激增 AI模型迭代加速 外卖行业补贴降温等多重利好推动科技板块系统性估值重塑 [2] 市场结构 - 科技和消费产业市值占据港股半壁江山 取代金融地产主导格局 [1] - 大量投资美元资产的资金有回流诉求 外资长线资金关注中国 [1] - 港股市场迎来优质企业上市潮 优质中国资产支撑可持续走牛 [2] 资金流动 - 南下资金涌入推动港股估值持续修复 [2] - 海外资金配置中国资产比例处于时间序列相对低位 [2] - 港股市场作为中国资产桥头堡 有望首先受益于海外增量资金流入 [2] 投资机遇 - 港股通科技ETF基金(159101)发行 提供一键布局港股科技龙头机会 [2] - 去美元化和全球资产再配置尚未结束 港股市场中期仍具吸引力 [1] - 全球资本再配置使中国资产成为逃离美元资产的避风港 [2]
财报“敲响警钟”!摩根大通:京东三季度或退出价格战,阿里或继续,美团挑战严峻
美股IPO· 2025-08-18 03:54
外卖行业竞争格局 - 中国外卖市场竞争激烈程度超预期,三大巨头面临分化命运 [8] - 京东二季度外卖投资损失达130亿元,超出摩根大通预期的100亿元30% [2][6] - 阿里巴巴三季度外卖损失预期被大幅上调至300亿元以上,远超此前预测的170亿元 [2] 京东 - 京东二季度新业务板块收入同比飙升198.8%,主要由外卖业务驱动,但运营亏损从去年同期的7亿元扩大至148亿元 [4] - 京东二季度每单外卖亏损约为10元 [7] - 摩根大通预计京东可能率先在2025年三季度取消价格补贴,因财务压力较大 [11][13] - 摩根大通预测京东2025年四季度调整后每股收益比市场一致预期高122% [14] 阿里巴巴 - 阿里巴巴准备打持久战,将继续投资外卖业务并探索闪购机会 [14] - 外卖闪购投资加码后,淘宝日活跃用户、用户参与度及商家线下成交额均出现增长 [14] - 摩根大通测算阿里巴巴三季度外卖损失可能超过300亿元,假设日均订单量为7000万单且每单亏损为京东的一半 [7] - 阿里巴巴预计每单外卖亏损为1.87元 [10] 美团 - 美团作为传统霸主面临最严峻挑战,市场份额和利润双重下滑风险突出 [1] - 过去美团获得了绝大多数行业利润,但市场份额结构变化对其构成重大挑战 [14] - 长期投资可能改变消费者行为并降低行业平均订单价值和GMV,进一步压缩行业利润池 [14] 财务数据预测 - 摩根大通预测京东2025年外卖闪购投资财务影响:二季度-135亿元,三季度-144亿元,四季度-94.5亿元 [9] - 阿里巴巴预测:二季度-56亿元,三季度-169亿元,四季度-161亿元 [9] - 美团预测:二季度-27亿元,三季度-57亿元,四季度-37亿元 [9] - 日均配送订单量预测:京东二季度15百万单,三季度20百万单;阿里巴巴二季度60百万单,三季度100百万单;美团二季度90百万单,三季度120百万单 [9]
快手联手美团上线外卖入口,采用轻资产模式突围
搜狐财经· 2025-08-18 03:01
业务布局 - 快手在App首页团购板块上线独立"外卖"入口 采用"美团供应链 + 自有商家"的轻资产模式 [2][3] - 外卖服务主要依托美团商家的兑换券 用户需跳转至美团小程序完成核销 配送由美团或第三方服务商负责 [5] - 该频道约90%商品来自美团供应链 10%为快手本地生活商家自配或第三方配送商品 [9] - 2024年推出团购配送到家业务 允许商家在团购套餐中添加"仅外送"标签 [8] - 2022年成立独立本地生活事业部 启动"千城计划"重点布局新线城市 [6] - 2023年在试点城市验证商业模式 通过补贴和达人探店吸引商家 [7] 竞争格局 - 电商GMV增速从2021年78%降至2024年17% 规模1.39万亿元 落后抖音3.43万亿元 [16][17] - 2025年5月月活跃用户5.95亿 同比增长8.7% 低于抖音10.22亿和13.55%增速 [17] - 新线城市用户占比超62% 下沉市场用户基础为其优势 [10] - 抖音与饿了么合作未达预期 业务范围持续收缩 [9] - 面临小红书、视频号等玩家的快速追赶 [17]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收1268.98亿元 同比上升11.83% 归母净利润153.35亿元 同比大涨139.76% [13] - 线上营销服务营收724.19亿元 同比增加20.09% 占比57.07% [14] - 直播业务营收370.61亿元 同比减少5.1% 占比下降至29.21% [15] - 第一季度本地生活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倍 新线城市贡献超65%GMV增长 [18] - 联合创始人宿华、程一笑身家较2021年分别缩水941亿元、730.4亿元 [18] 运营数据 - 2025年Q1日活用户达4.08亿 [10] - 第二季度本地外卖商品支付用户数环比增长超3倍 [11] - 新线城市用户消费潜力与美团、饿了么形成错位 [10]
快手的“叛逆”期到了
36氪· 2025-08-18 02:23
行业竞争格局 - 外卖行业竞争进入减速阶段 美团 淘宝闪购 京东 饿了么集体呼吁抵制无序竞争并强调反内卷 [1] - 抖音生活服务明确表态聚焦到店业务 没有自建外卖打算 与快手形成战略差异 [5] - 全球在线外卖平台2024年预测利润率在1.5%至3.3%之间 算术平均值仅2.2% 行业整体盈利困难 [10] 快手战略布局 - 快手在本地生活页面开设独立外卖入口 采用第三方小程序完成交易配送 不涉及自建店铺和配送团队 [2][5] - 与美团续签三年合作计划打造百城万店 同时接入饿了么广告链接 采取多平台合作模式 [5] - 通过外卖业务实施流量留存策略 使用户点外卖时不离开平台 区别于淘宝京东的引流打法 [15][17][18] 用户与流量分析 - 快手2025年Q1平均日活跃用户4.08亿 月活跃用户7.12亿 用户总使用时长同比增长5.9% [12] - 月活跃用户同比增长仅0.15亿 增速明显放缓 同期抖音月活已突破10亿形成流量压制 [12][13] - 失去周杰伦独家账号影响用户多元化破圈机会 加剧流量焦虑 [13] - 快手电商用户月均复购率达4.2次 社区黏性显著高于行业水平 [20] 财务表现 - 2025年Q1营收326亿元同比增长10.9% 净利润39.79亿元同比下降3.4% [25] - 线上营销服务收入占比55.1% 但增速从13.3%降至8% 核心盈利项目增长乏力 [25][28] - 本地生活GMV快速增长 收入同比增长2倍 但基数较低 占总收入比例不足15% [24][25][26] 业务创新探索 - 推出快手官方自营旗舰店 认证企业注册资本1000万元 探索自营电商模式 [30] - 借鉴京东七鲜小厨模式 投入10亿招募菜品合伙人并计划开设万家门店 布局纯外卖店领域 [33][34] - 利用直播优势探索明厨亮灶模式 通过地域集中特性(如辽宁朝阳市日活渗透率超60%)开展试点 [37][39][40][41] - 基于用户数据定制区域化菜谱 结合探店直播活动强化线上线下交互 提升社区黏性 [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