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流量思维
icon
搜索文档
餐桌当日达:三元食品的“保鲜战”
36氪未来消费· 2025-09-22 07:40
核心观点 - 公司以"送奶到户"模式为核心竞争力 通过重资产布局和深度本地化运营 在即时零售时代强调"高质量送达"而非单纯追求速度 构建品牌护城河 [4][7][12] - 公司依托全产业链闭环管理及本地奶源优势 实现产品新鲜度与品质升级 并通过战略聚焦京津冀市场 强化品牌情感价值与文化认同 [14][26][28] - 行业低温鲜奶细分赛道保持增长 公司通过产品创新与组织改革应对竞争 未来或通过深度运营与上游溯源建立长期优势 [32][34][38] 业务模式与竞争优势 - 送奶到户业务从牧场到餐桌最快仅需12小时 依托百公里低温冷链实现"保鲜通道" [8][9] - 公司拥有29座现代化奶牛场和10.5万头荷斯坦奶牛 日供鲜奶1700吨以上 100%采用北京本地奶源 [14] - 建立远超欧盟标准的全程可追溯养殖体系 实现从种植到销售的全链路闭环管理 [14] - 瀛海智能化生产基地通过中央控制系统降低人为干预风险 保障产品稳定鲜纯 [14] 产品创新与升级 - 三元北京鲜牛奶蛋白质含量从3.0g/450ml提升至3.5g 保质期严格控制在7-9天 [15] - 在鼓楼东大街开设"北京市牛奶公司"实体店 销售现打鲜奶等产品 吸引年轻及老年客群 [19][20] - 通过西客站专卖店将产品定位为"北京礼物" 结合文旅地标强化文化属性 [27][28] 市场战略与改革 - 战略聚焦京津冀市场 因品牌渗透率高且渠道投入产出比最优 [26][27] - 精简SKU并优化营销资源分配 通过总部与事业部协同提升效率 [35] - 重新启用葛优作为品牌代言人 强化品牌情感记忆与北京基因 [24][28] 行业背景与趋势 - 低温鲜奶赛道2025年渗透率增速达4.1% 社交媒体主动搜索增速超108% [32] - 行业整体从"量价齐升"转向"量稳价弱" 同质化竞争倒逼乳企产品创新 [31][33] - 低温鲜奶成为少数增长细分领域 但头部企业与区域乳企价格竞争加剧 [32][33]
美团的“护城河”去哪了?
虎嗅· 2025-08-28 06:53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二季度经营利润为2.26亿元 同比大幅减少98% 利润率仅0.2% [3] - 核心本地商业收入环比增长仅1.6% 较2024年第二季度11.1%的增长率显著放缓 [5] 行业竞争态势 - 外卖行业竞争激烈导致利润承压 公司预计第三季度核心商业业务将出现重大亏损 [3][4] - 京东与阿里通过价格战策略有效冲击美团市场份额 单月行业最高消耗达250亿元 [7][11] - 阿里拥有显著资金优势 现金及短期投资储备超过3600亿元 [10] 商业模式分析 - 电商平台切入外卖业务的核心逻辑是通过高频消费带动低频电商业务 [12] - 外卖业务具有强即时满足特性 与电商平台的流量转化存在本质差异 [14][15] - 价格战难以形成长期竞争优势 历史案例显示补贴结束后市场将回归常态 [13] 竞争壁垒评估 - 美团核心优势在于线下基础设施 包括数据算法系统及下沉市场覆盖能力 [17] - 具备行业最高精度的线下店铺运营能力 可实现精准营销与用户引导 [18][19] - 外卖属于精细化运营的低利润率业务 需长期投入维持竞争优势 [19]
“外卖大战”仍在持续:“卷”的是谁,又困住了谁?
搜狐财经· 2025-08-19 02:25
行业竞争态势 - 平台累计投入近千亿资金进行补贴 订单量屡破纪录 [1] - 补贴大战从营销策划演变为持久战 正在改变餐饮市场格局 [1] - 市场竞争方式加速消费者线上订餐习惯养成 为行业带来可观增量市场 [3] 商家经营影响 - 中小商家面临不对等竞争环境 陷入参与补贴侵蚀利润或不参与被边缘化的两难境地 [3] - 商家付出利润成本却难以形成稳定用户忠诚度和品牌资产 [3] - 激增的低利润订单加大经营压力 营收过度依赖单一平台限制经营自主性 [3] 市场结构变化 - 行业利润空间持续压缩使竞争优势向具备规模效应和供应链优势的大型连锁品牌倾斜 [3] - 以独特口味和服务个性化的特色小店可能因无法维持盈利而退出市场 [3] - 市场多样性降低 消费者选择更多局限于大型品牌提供的标准化产品 [4] 行业生态发展 - 餐饮零售体系抗风险能力可能因商家高度依赖少数平台而降低 [4] - 平台需要从流量思维向共生思维转变 构建让各类商家健康成长的良性循环 [5] - 平台成功需与整个经济生态繁荣紧密相连 打破内卷并为高质量发展带来新增量 [5]
快手的“叛逆”期到了
36氪· 2025-08-18 02:23
行业竞争格局 - 外卖行业竞争进入减速阶段 美团 淘宝闪购 京东 饿了么集体呼吁抵制无序竞争并强调反内卷 [1] - 抖音生活服务明确表态聚焦到店业务 没有自建外卖打算 与快手形成战略差异 [5] - 全球在线外卖平台2024年预测利润率在1.5%至3.3%之间 算术平均值仅2.2% 行业整体盈利困难 [10] 快手战略布局 - 快手在本地生活页面开设独立外卖入口 采用第三方小程序完成交易配送 不涉及自建店铺和配送团队 [2][5] - 与美团续签三年合作计划打造百城万店 同时接入饿了么广告链接 采取多平台合作模式 [5] - 通过外卖业务实施流量留存策略 使用户点外卖时不离开平台 区别于淘宝京东的引流打法 [15][17][18] 用户与流量分析 - 快手2025年Q1平均日活跃用户4.08亿 月活跃用户7.12亿 用户总使用时长同比增长5.9% [12] - 月活跃用户同比增长仅0.15亿 增速明显放缓 同期抖音月活已突破10亿形成流量压制 [12][13] - 失去周杰伦独家账号影响用户多元化破圈机会 加剧流量焦虑 [13] - 快手电商用户月均复购率达4.2次 社区黏性显著高于行业水平 [20] 财务表现 - 2025年Q1营收326亿元同比增长10.9% 净利润39.79亿元同比下降3.4% [25] - 线上营销服务收入占比55.1% 但增速从13.3%降至8% 核心盈利项目增长乏力 [25][28] - 本地生活GMV快速增长 收入同比增长2倍 但基数较低 占总收入比例不足15% [24][25][26] 业务创新探索 - 推出快手官方自营旗舰店 认证企业注册资本1000万元 探索自营电商模式 [30] - 借鉴京东七鲜小厨模式 投入10亿招募菜品合伙人并计划开设万家门店 布局纯外卖店领域 [33][34] - 利用直播优势探索明厨亮灶模式 通过地域集中特性(如辽宁朝阳市日活渗透率超60%)开展试点 [37][39][40][41] - 基于用户数据定制区域化菜谱 结合探店直播活动强化线上线下交互 提升社区黏性 [42][43]
为什么深度内容是未来的趋势?
搜狐财经· 2025-08-17 07:44
信息获取方式对内容行业的影响 - AI技术和便捷信息获取方式导致用户思考能力退化、判断力缺乏和深度学习能力下降 [1] - 短视频等短平快内容形式通过多巴胺刺激提高大脑阈值,使用户对深度内容感到无聊和难受 [2][3] - 注意力缺失直接影响主动创造财富的能力,注意力价值大于时间大于金钱 [4] 深度内容创作策略与价值 - 长文内容具有筛选读者群体的作用,能吸引有真需求的精准用户而非随便看看的流量 [13][16] - 深度内容虽然前期流量表现不佳,但能建立长期价值资产而非消耗性流量 [14][15] - 优质长文需要1500字以上的合理篇幅保证信息密度和逻辑严谨性,避免无意义的字数堆砌 [8][21][22] 内容创作与用户需求匹配 - 有效内容创作需要明确定位目标人群、深挖核心痛点和精准交付解决方案 [26] - 观众只愿为对自己有用的内容买单,创作者需避免自嗨式内容 [25][28] - 结合个人成长、心理知识和赚钱思维等领域输出方法论和行动建议能吸引精准用户 [27] 深度内容的商业价值与变现路径 - 深度长文具备可积累、可复用、可垄断和可交换的生产资料属性 [30] - 长尾效应强的长文内容能在多年后持续带来精准付费用户,如公众号和知乎平台案例 [31] - 深度内容可拆解为付费产品或出版书籍,实现知识变现,如九边等作家的成功路径 [32] 平台生态与内容趋势 - 主流平台算法基于用户留存率判断内容质量,导致专业深度文章推荐量低 [11] - 抖音推出精选版、小红书推出长文模式,平台方鼓励长内容以提升用户停留时长和粘性 [36][37] - 长内容能提升平台内容质量、广告投放空间和用户付费意愿,拓展商业化空间 [38][39] 创作者发展路径 - 起步阶段可平衡热点话题与内容质量,通过解决特定群体刚性需求获得基础流量 [12] - 持续行动、快速试错和定向优化相结合提高成功概率,需确保赛道选择正确 [34] - 深度内容创作是门槛较低的生产资料建设路径,不需要外部许可只需时间投入 [33]
Labubu崩盘启示录:一夜暴富梦,终究只是泡沫
新浪财经· 2025-06-21 17:25
Labubu价格崩盘事件 - Labubu隐藏款价格从4600元高点跌至2547元 普通款从400元暴跌到99元 [2] - 价格崩盘直接原因是泡泡玛特6月18日突然开启全球预售 大量补货导致稀缺性丧失 [4][5][6] - 更深层次原因包括盲盒热潮退却 消费者趋于理性 市场竞争加剧 IP泛滥分散注意力 [7][8][9][10] 潮玩行业现状 - 行业存在明显投机属性 买家动机从喜爱转变为投资获利 [11][12] - 与历史上炒鞋 炒手表 NFT炒作模式高度相似 都遵循限量+明星效应的套路 [13][14][15][16] - 真正喜爱Labubu的粉丝占少数 多数消费者受FOMO情绪驱动购买 [17] 泡泡玛特公司分析 - 截至6月19日公司市值达3612亿港元 创始人曾提出成为"中国迪士尼"的目标 [32] - 但公司IP开发模式与迪士尼存在本质差异 缺乏故事性和文化内涵支撑 [33][34][35][36][37] - 当前仍采用流量思维运营 依赖话题炒作而非品牌价值建设 [38][39][40][41] 消费者行为分析 - 主要购买群体为Z世代年轻人 存在收入与消费不匹配现象 [18] - 消费动机包括身份认同焦虑 稀缺恐慌 投资幻觉和情绪价值寄托 [19][20][21][22][23][24][25][26][27][28][29][30] - 健康收藏文化应基于喜爱而非投机 但目前市场环境扭曲了消费本质 [48][49][50][51][52]
哪吒2的“泼天流量”接住了!蒙牛CMO亲授IP营销的破局法则
混沌学园· 2025-03-13 11:38
票房与IP价值 - 《哪吒之魔童闹海》全球票房突破149亿人民币,成为动画电影票房冠军[1] - 《哪吒2》的成功不仅体现在票房,还引发了IP价值的"掘金热潮"[2] - 蒙牛通过与《哪吒2》的深度联名合作,带动产品成为爆款,例如哪吒定制纯牛奶6天售罄[2] IP营销模式转变 - 品牌IP营销从"蹭流量"转变为"价值为王"[2] - 流量思维是瞬间引爆但难以留下痕迹,价值思维注重长期沉淀和资产累积[3] - 蒙牛将"要强事事牛"打造成每年春节档的符号和资产,实现可复用的品牌符号[3] 创意营销策略 - 蒙牛与电影导演共创"番外级"广告,首创"电影贴片新模式"[5] - 广告内容与电影剧情深度融合,如哪吒喝奶粉"长肉"的剧情既搞笑又传递产品功能[5] - 营销3.0时代强调"共情+高频",通过多种形式占领用户心智[6] 前瞻性洞察 - 蒙牛通过前瞻性洞察预判大赛道与大热点,提前锁定春节档营销计划[8] - 在《哪吒2》上映前就已开始IP营销动作,通过"四波战役"精准踩中消费者心智[8][9] - 品牌需要培养敏锐的洞察能力,抓取数据背后消费者的关注点[9] 营销效果 - 蒙牛联名视频覆盖人次达20.66亿,热搜上榜1400+次[2] - 充分利用春节"思乡+团圆+祈福"情绪,让品牌成为春节情绪容器[5] - IP营销最高境界是让用户忘记这是广告,只记得"这是我的故事"[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