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设计

搜索文档
英伟达GPU定价优势或将减弱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4-04 03:46
英伟达GPU定价权问题 - 汇丰银行报告指出英伟达正在失去GPU定价权 将股价目标从175美元下调至120美元 并将股票评级从"买入"降至"持有" [1] - 英伟达GPU价格此前受技术优势 供应短缺和高制造成本支撑 但1月DeepSeek抛售事件导致市值蒸发近6000亿美元 因市场对其需求产生怀疑 [1] - 汇丰认为B200和B300 Blackwell AI GPU之间没有显著价格上涨 且下一代Vera Rubin GPU升级有限 仅依赖HBM4内存 [2] 英伟达股价表现与市场反应 - 英伟达股票是2025年表现最差之一 年初至今下跌24% 今日开盘下跌4 9% 受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影响 [1] - 汇丰降级后 英伟达股价跌幅扩大至5 34% [2] - 公司CEO黄仁勋曾为GPU高价辩护 称其能提升用户效率并节省成本 且制造复杂 [3] 行业动态与供应链 - 英伟达与台积电 富士康合作在美国本土制造GPU 但被特朗普关税政策排除在外 [3] - 公司正游说美国政府取消AI GPU销售限制 目前仅允许向18个盟国无限量销售 [3] - 英伟达系统将支持每个机架72个GPU 直至2027年Rubin Ultra产品推出 [2]
[快讯]中颖电子2024年营收13.43亿元 研发费用占比达 22.35%
全景网· 2025-03-28 12:59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43亿元,同比增长3.32%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34亿元,同比下降28.01%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净利润为1.31亿元,同比增长26.61% [1]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83亿元,同比增长717.77% [1] 产品销售与市场拓展 - 2024年芯片销量达到8.85亿颗,同比增加接近9% [1] - 增长主要得益于客户期初库存较低、外销市场恢复及国家刺激消费政策 [1] - 新增欧洲及日本客户并实现量产,巩固全球市场地位 [1] 新产品开发 - 针对家电市场开发多款32位Cortex M0+产品 [1] - 新一代变频空调双电机+高频PFC控制的单芯片方案已开始客户工程送样,预计2025年底量产 [1] - Wi-Fi/BLE Combo MCU产品已部分客户设计导入,预计2025年实现量产 [1] - 两款AMOLED显示驱动芯片通过面板厂验证,并在品牌手机客户端推进验证导入,有望2025年下半年量产 [1] 研发投入与技术创新 - 全年研发费用达到3亿元,占营业收入的22.35% [2] - 在智能家电芯片、变频电机控制、电池管理芯片、OLED显示驱动芯片及汽车电子芯片等领域持续深化技术创新 [2] - 截至报告期末累计获得国内外授权专利135项,其中发明专利133项 [2] - 报告期内新增专利授权9项 [2] 公司经营模式 - 采用无晶圆厂(Fabless)轻资产经营模式 [2] - 主要从事芯片的设计研发及销售,属于集成电路产业链的一环 [2]
复旦微电: 独立董事2024年度述职报告(汇总)
证券之星· 2025-03-25 12:28
独立董事履职情况 - 公司四位独立董事曹钟勇、蔡敏勇、王频和邹甫文均符合独立性要求,未在公司关联企业任职,与主要股东及高管无妨碍独立判断的关系 [1][2][12][13][24][35] - 独立董事积极参与公司治理,曹钟勇出席3次股东大会和8次董事会,蔡敏勇出席3次股东大会和8次董事会,王频出席3次股东大会和8次董事会,邹甫文出席3次股东大会和8次董事会 [2][13][25][35] - 独立董事通过现场考察、会议沟通等方式深入了解公司经营,曹钟勇和蔡敏勇累计现场工作15日,王频累计19日,邹甫文累计15日 [3][14][26][36] 董事会及专门委员会运作 - 报告期内董事会各专门委员会召开多次会议,包括审计委员会6次、薪酬与考核委员会3次、提名委员会2次、战略与投资委员会1次和环境、社会及管治委员会2次,独立董事专门会议2次 [2][13][25][35] - 独立董事对董事会各项议案进行认真审议,认为所有议案均未损害股东利益,全部获得审议通过 [2][13][25][35] 关联交易管理 - 独立董事审阅2023年度关联交易执行情况,认为持续性关联交易符合联交所规定,未超过授权额度,交易定价公允且符合公司及股东利益 [4][15][26][36] - 关联交易审议程序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及公司章程规定,未发现损害公司利益的情形 [4][15][26][36] 财务报告与信息披露 - 公司按时披露各类定期报告,包括2023年度业绩快报及年报于2024年2月24日和3月23日披露,2024年一季报于4月30日披露,半年报于8月29日披露,三季报于10月31日披露 [5][16][27][37] - 独立董事认为公司财务会计报告真实、完整、准确,符合会计准则要求,无重大虚假记载或遗漏,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符合法规要求 [6][17][28][38] 审计机构聘任 - 独立董事评估外部审计机构专业性和独立性后,建议续聘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为公司2024年度外部审计及内部控制审计机构 [6][17][28][38] 高管变动与董事提名 - 财务总监兼董事会秘书方静女士辞职后,由俞军卫先生代行财务总监职责,公司将尽快完成新任财务总监聘任 [7][18][29][38] - 董事会提名庄启飞、张睿、宋加勒、闫娜为非执行董事候选人,沈磊为执行董事候选人,独立董事认为候选人符合任职要求 [8][19][30][39] 薪酬与股权激励 - 独立董事审议2024年度董事、监事薪酬方案,认为薪酬实施议案符合公司绩效考核制度,实际领取报酬与批准内容一致 [8][19][30][39] - 公司2021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的归属安排和审议程序符合相关法律法规,未损害公司及股东利益 [8][20][31][40] ESG管理 - 独立董事审阅公司2023年度环境、社会与管治报告,认为报告符合港交所及上交所规定,真实反映公司ESG工作质量 [9][21][32][41] - 公司ESG目标与生产经营情况匹配,具有较好实现性,能指导未来ESG工作 [9][21][32][41] 公司治理与合规 - 独立董事关注公司对外担保、资金占用、募集资金使用、再融资、现金分红及信息披露情况,未发现违反沪港上市规则的情形 [9][21][32][41] - 董事会架构合理,成员无利益冲突,具备多样化技能和经验,能确保董事会独立性 [19][29][39]
英集芯终止收购辉芒微:交易对价分歧成并购拦路虎
新浪证券· 2025-03-25 09:48
并购终止事件 - 英集芯终止收购辉芒微控制权 交易对价等核心条款未达成一致是主要原因 [1] - 英集芯2024年归母净利润1.24亿元 同比增长322.73% [1] - 辉芒微曾两度冲击IPO(科创板及创业板)均撤回申请 [2] 公司业务概况 - 英集芯主营电源管理芯片及快充协议芯片研发销售 客户包括小米、OPPO等知名厂商 [1] - 辉芒微采用Fabless模式 具备微控制器芯片、电源管理芯片和存储芯片设计能力及量产经验 [2] 行业与市场影响 - 半导体行业处于下行周期 市场需求疲软及盈利压力增大可能影响并购决策 [2] - 并购终止使英集芯避免高估值带来的财务风险 辉芒微需寻求其他融资途径 [2] - 双方业务具互补性 原并购计划被市场看好 有助于英集芯拓展产品线及完善业务布局 [2]
皖车的“野心”:摸着RISC-V过河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3-25 01:27
文章核心观点 随着国家在RISC - V领域顶层设计出台渐近,安徽显露在汽车芯片领域押注RISC - V的野心,抢先布局以解决汽车芯片自主可控难题,RISC - V架构或为安徽破解芯片国产化困局提供机遇,有望重塑汽车半导体格局 [4][16][31] 各部分总结 清华系公司 - 安徽省汽车创新中心发布“汽车智芯工场与天才创芯家计划”,旨在5年内为安徽挖掘20位天才创芯家,打造40款创新产品,孵化10家以上科技企业 [7] - 首个入选“天才创芯家计划”的企业是“芯车无限”,该公司基于RISC - V内核推出车规级MCU芯片并即将量产,源自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处于融资前期阶段 [7] - 芯车无限联合上海清华国际创新中心成立RISC - V车载计算联盟,其股东之一奥易克斯是清华大学科技成果转化企业,奇瑞和江淮是其重要客户 [9] - 芯车无限联合创始人兼CEO程宝忠是合肥人,公司位于合肥包河区的研发中心去年8月启用,入选原因是团队能力及坚持RISC - V核心技术全栈自研 [9][10] 皖车“补芯” - “汽车与RISC - V芯片技术融合研讨会”在合肥举行,探讨RISC - V给皖车带来的影响 [14] - 安徽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百万大关达168.4万辆,出口量约95.37万辆,取代上海成汽车出口第一省,需从制造基地向研发基地转换身份 [16] - 安徽汽车芯片面临高端芯片产能不足、车规认证体系不完善、芯车协同创新滞后等挑战,RISC - V架构或提供破解芯片国产化困局的机遇 [16] - RISC - V架构有开源、可定制、架构精简、可拓展四大优势,安徽突破口可能选在车规级MCU芯片,中高端领域车规MCU国产自给率仅2% [17] - “RISC - V技术生态平台开发项目”已对外开放,安徽官宣建立“汽车智芯工场”,未来将实体化运行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17][18] 配角逆袭 - RISC - V是芯片指令集,与英特尔X86、Arm架构同类,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团队于2010年捣鼓出,诞生时无主角光环 [21] - RISC - V优势是免费与开源,可自由用于商业目的,无需支付IP授权费,而x86和ARM有使用限制 [26] - 2018年起中国RISC - V生态加速发展,阿里推出RISC - V CPU IP核玄铁C910,皖企华米科技发布全球首款RISC - V开源指令集成的可穿戴处理器 [26] - 2019年RISC - V基金会注册地转移到瑞士,2022年美国芯片出口限制凸显RISC - V对中国的意义,2025年全国两会开源指令集架构RISC - V成热议焦点 [27] 布局者 - 安徽在“汽车与RISC - V芯片技术融合研讨会”上显露在汽车芯片领域押注RISC - V的野心,要解决汽车芯片卡脖子问题 [31] - x86赶上个人PC时代建立优势,Arm在移动时代占领市场,RISC - V在AI重构计算生态下获得独特机会,电动车进入智能网联时代,车是当下计算平台 [33]
中国芯片,艰难一役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3-17 01:24
中国芯片产业现状 - 2024年中国集成电路出口2981亿块,金额达1595亿美元,成为出口额最高的单一商品 [1] - 2024年集成电路进口5492亿块,金额3856亿美元,国内销售额预测6460.4亿元,同比增长11.9% [1] - 芯片设计业集中在通信和消费电子领域,计算机领域份额仅10%,低于国际25%水平 [2] 先进芯片面临的挑战 - 生成式AI推动高性能芯片需求:2024年AI加速器市场规模210亿美元,2028年将增至330亿美元 [4] - 台积电预计2024-2029年AI加速器营收年复合增长率达45%,2025年AI加速器营收或翻倍 [4] - 美国等国家对华实施先进芯片、设备及技术封锁,导致Arm服务器芯片和GPGPU企业举步维艰 [5] - 魏少军教授建议技术创新路径:架构创新和微系统集成(三维封装技术) [6] 传统芯片竞争格局 - 传统芯片(28nm及以上制程)广泛应用于汽车、家电等领域,中国厂商在MCU、模拟器件、功率器件等细分市场崛起 [8][9] - 中国大陆成熟制程产能预计2027年占比达39% [9] - 美国启动对华传统芯片调查,TI等国际厂商通过价格战挤压中国竞争对手,部分产品售价低于成本 [9][10] 产业突围方向 - 本土企业在MCU(兆易创新、中颖)、模拟器件(纳芯微、圣邦)、射频(唯捷创芯、卓胜微)等领域已形成竞争力 [9] - 行业进入整合期,资金和技术优势企业有望通过生态体系创新突破封锁 [12] - ASML CEO指出中国科技公司仍在限制中寻找技术进步方法 [12]
突发!年薪800万!女总裁辞职!
国芯网· 2025-03-11 04:45
国芯网[原:中国半导体论坛] 振兴国产半导体产业! 不拘中国、 放眼世界 ! 关注 世界半导体论坛 ↓ ↓ ↓ 薪酬方面,汇顶科技2023年年报显示, 胡煜华报告期内从公司获得的税前报酬总额为828.46万元 。 汇顶科技成立于2002年,是一家基于芯片设计和软件开发的整体应用解决方案提供商,主要面向智能终 端、物联网及汽车电子领域提供领先的半导体软硬件解决方案,产品和解决方案主要应用于华为、 OPPO、vivo、小米、中兴、一加、魅族、Amazon、Samsung等知名品牌。 汇顶科技于2016年10月登陆上交所主板市场。截至3月10日收盘,汇顶科技股价为79.23元/股,总市值 约为366亿元。 ***************END*************** 半导体公众号推荐 3月11日消息,昨日晚间, 汇顶科技发布公告称 ,胡煜华女士因个人原因,申请辞去公司总 裁职务! 公开信息显示,胡煜华出生于1973年,硕士研究生学历,拥有香港科技大学的工商管理硕士(MBA) 学位以及南华大学计算机科学学士学位。 胡煜华于2000年加入德州仪器半导体公司(TI),历任多个不同的销售管理岗位,2015年被任命为德 ...
汇顶终止收购云英谷,英集芯收购辉芒微,新相微收购爱协生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3-04 00:53
汇顶科技终止收购云英谷 - 汇顶科技于2025年3月3日召开董事会和监事会,审议通过终止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云英谷科技100%股份并募集配套资金的议案 [2] - 终止原因是交易各方未能就交易对价等商业条款达成一致意见 [3] - 云英谷科技是一家专注于OLED显示驱动芯片研发的企业,属于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 [3] - 云英谷科技采用Fabless模式,主营AMOLED和Micro-OLED显示驱动芯片销售 [4] - 云英谷科技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7.04亿元,营业亏损1.62亿元,主要因早期研发投入大和股权激励费用摊销 [5][6] - 云英谷科技总资产12.7亿元,总负债1.7亿元 [5] 新相微收购爱协生 - 新相微电子拟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爱协生科技控制权并募集配套资金 [8] - 新相微电子是国内首批显示驱动芯片国产化企业,产品覆盖智能穿戴、手机、平板等多领域 [8][9] - 爱协生科技成立于2011年,专注于人机交互领域芯片设计,2022年营业额突破8亿元 [9] 英集芯收购辉芒微 - 英集芯科技拟以支付现金和发行定向可转换公司债券方式收购辉芒微电子控制权并募集配套资金 [10] - 辉芒微电子成立于2005年,拥有MCU、EEPROM和PMIC三大产品线 [10] - 辉芒微电子2024年末研发人员占比60%,拥有境内专利97项和美国专利14项 [11] - 辉芒微电子芯片年出货量近20亿颗,客户包括广汽埃安、小米、美的等知名品牌 [11]
台积电CoWoS扩产计划,不变
半导体芯闻· 2025-03-03 10:17
台积电CoWoS扩产计划 - 台积电CoWoS扩产计划维持不变 计划逐季增加产能至2025年12月达到每月约7万片 [1] - 英伟达2025年在台积电的CoWoS投片规划约为37万片 自2024年第四季度以来无显著变化 允许正负低个位数波动 [1] - 台积电5/4纳米制程目前保持满载 英伟达B系列及RTX50系列芯片投片量较年初明显增加 [1] 英伟达订单与市场传言 - 市场传言英伟达2025年CoWoS投片从40万片下调至38万片 与调查结果存在差异 可能源于市场对英伟达或台积电产能过度乐观 [2] - 英伟达曾要求台积电将CoWoS月产能扩至10万片 但被台积电拒绝 此类客户乐观需求可能被误读为市场传言 [2] - 台积电对产能扩张持谨慎态度 除非产业趋势急剧反转 否则显著砍单可能性低 低至中个位数变化属合理范围 [2] 产品与技术动态 - 英伟达前代Hopper GPU生命周期接近尾声 总订单量可能逐步减少 下一代产品GB300将提振需求 [1] - 英伟达B200与B300系列产品转换时间提前 可能导致生产计划调整 被误认为CoWoS订单削减 [2]
Jim Keller再入局一家RISC-V公司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2-27 01:50
公司概况 - AheadComputing是一家由英特尔前资深工程师创立的RISC-V初创公司 专注于开发"突破性"应用处理器 [1] - 公司创始团队来自英特尔高级架构开发组(AADG) 曾主导多代英特尔CPU设计 涵盖台式机 笔记本和服务器芯片 [1][3] - 四位联合创始人合计拥有约100年英特尔工作经验 CEO Debbie Marr自1988年加入英特尔 主导过386SL 奔腾Pro Nehalem等里程碑架构 [2][3] 技术方向 - 专注于RISC-V架构的CPU AI加速器和配套IP开发 旨在构建开放的创新生态系统 [1] - 重点开发每核性能卓越的处理器内核 目标应用包括AI 云计算和边缘计算负载 [2][4] - 创始成员Jonathan Pearce曾领导突破性AI/ML/HPC微架构研究项目 显示公司在AI加速领域的技术积累 [3] 融资与团队 - 本月初完成2150万美元初始融资 投资方包括Eclipse Ventures Maverick Capital及Jim Keller等 [4] - 当前员工规模约40人 计划扩大工程团队加速核心技术开发 [4] - 投资者评价团队具备解决计算行业复杂挑战的独特能力 特别强调其高性能与能效平衡的设计理念 [4] 行业影响 - 公司由传奇芯片设计师Jim Keller加入董事会 其同时担任Tenstorrent CEO 显示RISC-V生态的协同效应 [1][2] - 团队历史贡献包括开发英特尔超线程技术 以及Haswell Icelake等关键架构 技术延续性显著 [3] - 定位为开放架构创新平台 可能对现有x86和ARM主导的处理器市场形成差异化竞争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