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机动车检测
icon
搜索文档
半导体公司,各寻出路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8-13 01:38
半导体行业现状与挑战 - 行业正经历多重压力考验,包括IPO通道收紧、资本退出路径受限、竞争白热化及市场下行,腰部中小企业面临生存挑战 [2] - 2022年下半年起行业进入下行周期,企业业绩承压、上市难度攀升,一级市场投资不确定性加剧,步入"资本寒冬" [2] - 中低端芯片市场沦为恶性竞争红海,缺乏核心竞争力的小型企业逐渐"暴雷" [2] 企业突围策略 - 腰部企业通过开源节流储备资金,并探索"抱团取暖",与上市公司或跨界企业开展资本合作 [3] - 被并购、跨界合作、"借壳上市"成为行业新趋势,矽睿科技、万通发展、绿通科技等案例凸显转型路径 [4][13][22] 矽睿科技借壳上市案例 - 多次IPO未果后,通过收购安车检测6.43%股份并获13.57%表决权委托,以3.22亿元成本控股市值60亿元上市公司 [4][5][7][8] - 公司为MEMS智能传感器企业,产品覆盖智能汽车、消费电子等赛道,但未盈利且两度IPO失败 [9] - 此前以6.83亿元转让子公司股份缓解资金压力,此次借壳旨在解决投资人退出诉求并抢占车规MEMS市场先机 [10][12] - 安车检测2024年营收4.48亿元(同比降3.05%)、净亏2.27亿元(同比降幅超200%),为矽睿科技提供低价入主机会 [10] 万通发展跨界布局芯片 - 拟投资8.54亿元控股数渡科技62.98%,切入高速互联芯片赛道,标的公司PCIe5.0交换芯片填补国内空白 [13][17] - 数渡科技2024年营收3238万元、净亏1.3788亿元,但所处全球PCIe交换芯片市场规模预计2030年达135.3亿美元 [18] - 万通发展2024年净亏4.57亿元,传统地产业务承压,此次交易为其向数字科技转型关键一步 [19][20] 绿通科技收购大摩半导体 - 以5.3亿元收购大摩半导体51%股权,切入半导体前道量检测设备领域,标的2024年营收2.78亿元、净利6491万元 [22][26] - 大摩半导体客户包括中芯国际、台积电等,产品支持14nm制程,契合国产替代需求 [26][27] - 绿通科技2024年营收8.31亿元(同比降23.15%),收购旨在突破主业困局,交易含三年累计净利不低于2.4亿元业绩承诺 [26][28] 行业整合趋势与挑战 - 跨界收购兴起反映半导体技术应用拓展,催生多行业融合创新,但同行整合屡屡失败(如英集芯收购辉芒微等) [31][32] - 同行整合折戟主因估值分歧(如辉芒微高估值要求)、行业周期风险及技术协同难题 [34] - 跨界整合需平衡估值、周期风险与协同价值,技术融合与资源整合成关键挑战 [35][37]
A股罕见,IPO公司谋控上市公司,安车检测能否终结连亏?
36氪· 2025-08-12 11:59
收购交易结构 - 矽睿科技通过"股权收购+表决权委托"组合模式以3.22亿元取得市值60.73亿元安车检测控股权[1][2][3] - 具体操作包括协议收购原控股股东贺宪宁6.43%股份(每股21.84元)及接受13.57%股份表决权委托[2][3] - 交易完成后矽睿科技合计控制20%表决权 上市公司将变更为无实际控制人状态[3][4] 股价市场反应 - 安车检测停牌前一日(7月29日)股价放量上涨11.87%至26.01元 创2025年新高[2] - 复牌首日(8月6日)出现20CM涨停 但随后四个交易日累计下跌15.75%(跌幅分别为7.34%/6.74%/0.11%/1.56%)[2] - 收购作价较停牌前股价折价约16%(21.84元/股 vs 26.01元/股)[2] 双方业绩表现 - 安车检测2022-2024年营收停滞在4.48-4.62亿元区间 归母净利润连续三年亏损且扩大(-3140.55万元/-5852.20万元/-2.13亿元)[5] - 2025年Q1营收1.15亿元(同比下滑8.23%) 归母净利润亏损403.48万元[5] - 矽睿科技2022-2024年营收持续增长(4.89亿元→6.37亿元→8.46亿元) 归母净利润2024年扭亏为1.54亿元(前两年亏损2.51亿/3.60亿元)[6] 战略意图与协同效应 - 矽睿科技作为国内传感器龙头企业 产品覆盖MEMS传感器、汽车电子模组等领域 与安车检测机动车检测业务存在汽车电子应用场景协同可能[6][7] - 收购方拟通过产业规划与投资管理优势提升上市公司经营效率 可能推动新增业务板块[7] - 矽睿科技股权结构涵盖上海联和投资(国资平台9.471%)、云锋基金(6.755%)、小米产业基金(5.066%)等明星股东 具备产业资源整合潜力[7] 资本运作背景 - 矽睿科技自2021年起两度接受IPO辅导 目前仍处辅导阶段 本次收购为其提供借壳上市替代路径[3][4][7] - 此案例与智元机器人收购上纬新材(股价月涨800%)形成连续非上市公司反向收购上市公司市场现象[1][2] - 资产证券化"双轨并行"策略在A股市场较为罕见[1][4]
矽睿科技3.22亿元入主安车检测,股价恐难复制“上纬新材”行情
华夏时报· 2025-08-08 04:52
上纬新材与安车检测的反向资产注入案例 - 上纬新材因智元机器人资产注入20个交易日股价暴涨15倍成为A股最大"妖股",但创110 48元历史高点后出现跌停[1] - 安车检测因矽睿科技反向资产注入复牌当日涨停报31 21元/股,次日冲高33 65元后回落至28 92元[1] - 矽睿科技计划分三阶段收购安车检测:首期3 22亿元收购6 43%股份,后续通过表决权委托控制20%股份[7][8] 矽睿科技背景与资本运作 - 公司2012年成立聚焦智能传感器,产品覆盖智能汽车等三大万亿级赛道,股东含上海联和投资、小米长江产业基金等[3] - 2021年和2023年两度接受IPO辅导,最新辅导进展包括完善募投项目等事宜[3][4] - 2023年以6 83亿元转让麦歌恩微电子68 28%股份给纳芯微[5] 安车检测基本面 - 公司2016年上市主营机动车检测服务,2022-2025Q1持续亏损累计达3 07亿元[5] - 本次收购后因矽睿科技无实控人导致上市公司变更为无实控人状态[8] 市场反应与案例分析 - 上纬新材暴涨因智元机器人整体注入且股东人数少,安车检测因标的资产价值仅前者1/7且股东分散难复制行情[2][7] - 类似案例中中旗新材公告后两月涨近3倍,永安行获5涨停但十日跌回原点[9] - 上纬新材2025H1营收7 84亿元同比增12 5%,净利润2990万元同比降32 91%[9]
安车检测拟易主矽睿科技或借壳 连亏三年股东减持套现近18亿
长江商报· 2025-08-08 00:07
公司控制权变更 - 控股股东贺宪宁分两步转让控制权 第一步转让6.43%股份(对价3.22亿元)并委托13.57%表决权 第二步再转让13.57%股份 [1] - 交易完成后矽睿科技成为新控股股东 合计控制20%表决权 公司变为无实际控制人状态 [2][8] - 股权转让价格21.84元/股 较停牌前收盘价26.01元折价16.03% [7] 经营业绩表现 - 公司连续三年亏损 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亏损0.31亿元、0.59亿元和2.13亿元 累计亏损3.03亿元 [3][5] - 营业收入持续下滑 2021-2024年营收介于4.48-4.73亿元 2025年一季度营收1.15亿元(同比下降8.23%) [5] - 历史业绩显示2020年归母净利润达1.89亿元峰值 2021年骤降至1025.6万元(同比下降94.57%) [5] 股东减持与资产状况 - 2017-2022年股东通过二级市场累计减持套现17.95亿元 涉及中洲创投、华睿环保等机构 [3][6] - 公司货币资金加交易性金融资产合计12.26亿元 基本无债务负担 [9] - 2020年曾计划3.02亿元收购临沂正直70%股权 并通过定增募资11亿元 [4] 战略转型与业务布局 - 公司从机动车检测设备供应商向检测服务运营商转型 2018年起参与设立德州常盛新动能、临沂新动能等机构 [4] - 2021年完成定增募资11.49亿元 收购临沂正直、中检汽车等多家公司 [5] - 2021年与平安智慧城市合作 拓展智慧城市、二手车服务及汽车后市场领域 [5] 借壳上市预期 - 矽睿科技为国产传感器龙头 产品覆盖智能汽车、先进制造等领域 股东含上海联和投资、国家大基金等知名机构 [10] - 公司2021年起两度启动IPO辅导 市场预期可能通过入主安车检测实现借壳上市 [11][12] - 安车检测被视作理想壳资源 营收规模较小、股权分散且资产结构清晰 [9]
20cm涨停只是开始?矽睿科技“买壳”安车检测,年内翻倍风险水位已高
搜狐财经· 2025-08-06 13:37
公司股权变动 - 矽睿科技拟协议收购安车检测实控人贺宪宁持有的6.43%股份,并将在剩余13.57%股份解禁后完成收购,最终持股比例达20%成为控股股东 [2][4] - 交易完成后矽睿科技将获得安车检测20%表决权,为自身核心资产登陆资本市场铺路 [2] - 贺宪宁当前持股25.72%且44,167,264股为限售股,摩根大通等机构投资者合计持股约5.5% [5] 收购方背景 - 矽睿科技为上海MEMS传感器企业,六轴IMU产品已在无人机领域放量,融资估值达60亿元但两度IPO未果 [2] - 公司2024年剥离磁传感业务回笼现金近7亿元,股东包括上海联和投资(上海市国资委全资)、国家大基金参与的超越摩尔基金等 [6][7] - 尚未实现盈利但身披智能汽车、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等热门概念 [2][10] 被收购方现状 - 安车检测因机动车检测政策放宽及新能源车冲击,股价从2015年高点79.63元跌至8.15元,转型新能源检测设施未达预期 [7][9] - 停牌前一日股价大涨11.87%,复牌后20cm涨停,年内股价已翻番 [2] 行业格局与业务前景 - MEMS传感器在汽车领域占比超40%(高端车配备30-50个),消费电子占23%,医疗占17% [12] - 2024年全球MEMS行业收入154亿美元(+5%),出货量310亿颗,2030年预计达192亿美元(CAGR 3.7%) [15] - 意法半导体近期以68亿元收购恩智浦MEMS车规业务,催生全球第二大MEMS企业 [12] - 行业面临竞争加剧压力,龙头纳芯微毛利率从2022年48.5%下滑至2024年28% [15] 市场反应与估值 - 安车检测PE(ttm)已超越龙头纳芯微,概念热度推动涨停但高估风险显现 [3] - 矽睿科技业务高增长需验证,赛道天花板有限 [3]
这家公司控制权将被转让,拟IPO企业收购上市公司越来越多了?
第一财经· 2025-08-06 12:07
收购交易结构 - 矽睿科技分两阶段收购安车检测控制权 第一期以每股21.84元协议收购6.43%股份(1472.2万股)总价3.22亿元 第二期拟收购13.57%股份(3107.5341万股)[3] - 第一期交易后矽睿科技通过直接持股6.43%及表决权委托控制13.57% 合计控制20%表决权 使安车检测变为无实际控制人状态[3] - 第二期交易设置1.35亿元保证金及股份质押担保机制 约定于2026年1月至6月期间完成股份转让[4] 收购方背景 - 矽睿科技为传感器产品企业 自2021年起两度启动IPO辅导 2023年1月进入第二轮辅导 截至2024年7月仍处于备案阶段[1][4] - 该公司2024年6月将子公司麦歌恩微电子62.68%股份转让给纳芯微 交易预计2024年12月完成工商变更[5] 被收购方状况 - 安车检测为机动车检测服务商 2016年上市 2022-2025年一季度持续亏损 净利润分别亏损3140.55万元、5852.20万元、2.13亿元及403.48万元[5] - 业绩下滑主因行业竞争加剧及检测政策导致市场需求增速放缓[5] 行业并购趋势 - 拟IPO企业收购上市公司案例频现 包括深蕾科技(曾申报深市主板IPO)收购线上线下13.32%股份 智元机器人收购上纬新材控制权等[1][6][7] - 哈啰集团子公司上海哈茂收购永安行控制权 永安行2022-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连续亏损 2025年上半年预亏6200万至8000万元[6] - 非上市公司收购案例增加 如星空科技收购中旗新材29.98%股份 智元机器人计划通过两步收购获取上纬新材63.62%股份[7] 交易动机与市场影响 - 专家认为中短期类似收购案例将持续增加 长期趋势取决于IPO市场恢复进度[2] - 智元机器人收购上纬新材引发市场对"具身智能机器人第一股"的预期 可能成为科创板首单具身智能企业收购案例[7]
3亿“撬动”70亿安车检测控股权,矽睿科技加速资本运作
环球老虎财经· 2025-08-06 08:43
股权交易核心条款 - 矽睿科技通过协议转让方式收购贺宪宁持有的1472万股安车检测股份 每股作价21.84元人民币 第一期转让价款总额3.22亿元人民币 [1] - 交易同步签署表决权委托协议 贺宪宁将剩余3107万股股份表决权全权委托矽睿科技行使 并承诺在限售解除后转让该部分股份 [1] - 权益变动后矽睿科技合计控制4579万股表决权 占总股本20.00% 成为控股股东 但因矽睿科技无实际控制人 安车检测变更为无实际控制人状态 [1] 市场反应与交易标的背景 - 公告后首日复牌股价触及涨停板 报收31.21元 市值达71.47亿元人民币 [2] - 安车检测主营机动车检测系统与联网监管系统 系检测站上游供应商 2024年末资产总额25.3亿元 净资产17.93亿元 全年营收4.48亿元 归母净利润亏损2.13亿元 [2] 收购方产业背景与资本动态 - 矽睿科技系中国半导体MEMS十强企业 专注传感器产品设计与制造 拥有智能运动感知系统等六大核心产品矩阵 [2] - 股东包括上海联和投资 国投创业 超越摩尔投资 云锋麒泰投资 小米长江产业基金等知名机构 [2] - 2024年6月以6.83亿元转让上海麦歌恩微电子68.28%股份予纳芯微 且2021年起两度接受上市辅导 2023年启动的第二轮辅导持续进行中 [2] 战略协同预期 - 本次交易可能为安车检测注入新动能 形成半导体与机动车检测领域的跨界联动 [3]
300572,实控人拟变更,复牌!
中国基金报· 2025-08-05 13:18
控股股东变更 - 矽睿科技拟收购安车检测控股股东贺宪宁持有的6.43%股份(第一期标的股份)[4] - 贺宪宁将13.57%股份对应的表决权委托给矽睿科技行使,并在解除限售后转让该部分股份(第二期标的股份)[7] - 权益变动后,贺宪宁持股比例从25.72%降至19.29%,表决权比例从25.72%降至5.72%;矽睿科技持股6.43%,表决权比例达20%[8] - 公司控股股东变更为矽睿科技,实际控制人变更为无实际控制人[2][8] 交易细节 - 交易通过《股份转让协议》和《表决权委托协议》分两阶段实施[4][7] - 本次权益变动不触及要约收购,亦不构成关联交易[8] - 公司股票自2025年8月6日上午开市起复牌[9] 矽睿科技背景 - 成立于2012年,专注于传感器产品设计、制造及增值服务,产品包括MEMS传感器(如六轴IMU、加速度计等)[9] - 主要覆盖智能汽车、先进制造、消费电子三大领域,并布局智慧医疗、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等新兴领域[9] - 股东包括上海联和投资(持股9.69%)、国投创业(8.12%)、超越摩尔投资(7.78%)、云锋麒泰投资(6.91%)和小米长江产业基金(5.18%)[10] 安车检测业务概况 - 专注于机动车检测行业,提供机动车检测系统和联网监管系统[10] - 通过收购兼并、新建检测站等方式切入下游检测运营服务,实现产业链延伸[10] - 停牌前一交易日股价大涨超11%,总市值达60亿元(股价26.01元/股)[11]
300572,实控人拟变更,复牌!
中国基金报· 2025-08-05 13:10
控股股东变更 - 矽睿科技拟收购安车检测控股股东贺宪宁持有的6.43%股份(第一期标的股份)[4] - 贺宪宁将13.57%股份对应的表决权委托给矽睿科技行使,并在限售解除后转让该部分股份(第二期标的股份)[6] - 权益变动后,贺宪宁持股比例从25.72%降至19.29%,表决权比例从25.72%降至5.72%;矽睿科技持股6.43%但表决权达20%[7] - 公司控股股东变更为矽睿科技,实际控制人变更为无实际控制人[8] - 公司股票自2025年8月6日起复牌[9] 矽睿科技背景 - 成立于2012年,专注传感器产品设计、制造及增值服务,覆盖智能汽车、先进制造、消费电子三大领域[11] - 产品包括MEMS传感器(如六轴IMU、加速度计等),并布局智慧医疗、人形机器人等新兴领域[11] - 股东包括上海联和投资(9.6897%)、国投创业(8.1234%)、小米长江产业基金(5.183%)等机构[12][13] 安车检测业务 - 主营机动车检测系统及联网监管系统,为检测站上游供应商[14] - 通过收购和新建检测站切入下游运营服务,优化收入结构[14] - 停牌前股价大涨11%,总市值60亿元(股价26.01元/股)[15]
集信国控(08629.HK)拟1257.09万元收购一间机动汽车检测检验服务供应商
金融界· 2025-08-05 09:28
收购交易 - 公司收购信宜市荣利机动车检测全部股权 总代价为人民币1257.09万元 [1] - 交易对手方为信宜市财政局 交易通过股权转让协议完成 [1] - 交易时间为2025年8月5日 交易附有条件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