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银行金融

搜索文档
非银行金融:国新办发布会点评-政策精准发力,全面完善资本市场机制
山西证券· 2025-05-07 12:2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领先大市 - A(维持)[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政策落实相关会议精神为资本市场建设指明方向,通过投资端改革构建长钱长投政策体系,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4][5] - 完善科技创新债券支持机制服务新质生产力,后续改革政策将提升资本市场服务能力,促进新质生产力提升 [5] - 资本市场流动性改善及宏观政策托底经济,风险偏好有望回升,证券公司受益,建议关注证券板块投资机遇 [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加大宏观调控力度 - 降准降息,降低存款准备金率 0.5 个百分点,预计提供长期流动性约 1 万亿元;下调政策利率 0.1 个百分点,7 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从 1.5%调降至 1.4%,预计带动 LPR 同步下行约 0.1 个百分点 [2] - 资本市场支持工具扩容,互换便利和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两项工具贷款总额度 8000 亿元合并使用,互换便利由 20 家扩大到 40 家,回购增持再贷款期限由 1 年延长到 3 年,自有资金使用比例由 30%下降到 10% [2] - 创设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央行提供低成本再贷款资金,可购买科技创新债券,提供多样化增信措施支持科创企业和股权投资机构融资 [2] 完善科技创新服务机制 - 出台深化科创板创业板改革政策措施,增强制度包容性和适应性,推动典型案例落地 [3] - 推动并购重组,发布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完善并购六条配套措施,发挥资本市场并购主渠道作用 [3] - 大力发展科技创新债,发布相关公告支持多类机构发行,鼓励长期限,优化发行注册流程,纳入评估,鼓励地方支持,提升债券市场服务科技创新能力 [3] 完善资本市场“引长钱” - 完善公募基金收费管理,发布行动方案,优化主动权益类基金收费模式,浮动管理费收取,设立业绩比较基准,明确三年以上考核权重不低于 80%,纳入投资者盈亏等指标 [4] - 扩大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试点范围,引入增量资金,降低股票投资风险因子,支持稳定和活跃资本市场 [4] 事件点评 - 政策吸引增量资金,培育“长钱长投”政策体系,推动资金向价值投资转变,与长期资金入市形成良性循环,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5] - 政策精准发力培育新质生产力,完善科技创新债券支持机制,后续改革政策将提升资本市场服务能力,促进新质生产力提升 [5] - 目前互换便利工具操作总金额 1050 亿元,超 500 家上市公司及股东公告贷款回购增持股票金额约 3000 亿元,打通额度提升政策工具便利性和灵活性,拓宽范围提升使用效能,降准降息释放流动性,资本市场风险偏好有望回升,证券业务有望改善,建议关注证券板块 [6]
非银行金融行业研究:国新办新闻发布会利好频出,看好券商与金融科技板块
国金证券· 2025-05-07 12:09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看好券商及金融科技板块,因券商板块高盈利能力与当前较低估值错配,且政策与并购主题有望成催化剂,高市场活跃度下金融科技板块有望成贝塔放大器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事件概况 2025年5月7日上午9时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负责人介绍“一揽子金融政策支持稳市场稳预期”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1] 事件点评 - 资金面迎利好:央行降准0.5个百分点,提供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降低政策利率0.1个百分点;证监会支持中央汇金发挥类平准基金作用;优化两项支持资本市场货币政策工具,额度合并为8000亿元,为资本市场创造良好流动性环境,提升市场情绪 [1] - 改革端有深化: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落实《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发布新修订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利于提升业绩长期稳定性,促进资本市场稳定、基金公司高质量发展和投资者回报 [2] - 板块端有驱动:25Q1 42家上市券商净利润合计同比增长83%,4月IPO单月上会数量超一季度总数,一、二级市场回暖;年初多家公司宣布收并购进展,收并购主题热度不减;年初以来券商板块跑输主要指数及其他金融子板块,当前PB估值1.2倍,位于十年18%分位,存在补涨空间 [3] 投资建议 看好券商及金融科技板块 [4]
非银行金融国新办发布会点评:政策精准发力,全面完善资本市场机制
山西证券· 2025-05-07 11:5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领先大市 - A(维持)[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政策落实相关会议精神,为资本市场建设指明方向,推动长期资本培育,构建长钱长投政策体系,完善机构行为管理,引入增量资金,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4][7] - 完善科技创新债券支持机制,服务新质生产力,后续资本市场改革政策将提升服务新质生产力能力 [7] - 改善资本市场流动性,提升政策工具效能,释放流动性,资本市场风险偏好有望回升,证券公司业务有望改善,建议关注证券板块投资机遇 [8] 相关政策措施总结 货币政策措施 - 降准降息,降低存款准备金率 0.5 个百分点,提供长期流动性约 1 万亿元;下调政策利率 0.1 个百分点,7 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从 1.5%调降至 1.4%,带动 LPR 同步下行约 0.1 个百分点 [2] - 资本市场支持工具扩容,互换便利和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两项工具贷款总额度 8000 亿元合并使用,互换便利机构由 20 家扩大到 40 家,回购增持再贷款期限由 1 年延长到 3 年,自有资金使用比例由 30%下降到 10% [2] - 创设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央行提供低成本再贷款资金,提供多样化增信措施,支持科创企业和股权投资机构发行科创债券融资 [2] 科技创新服务机制完善措施 - 出台深化科创板创业板改革政策措施,增强制度包容性和适应性,推动典型案例落地 [3] - 推动并购重组,发布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完善并购六条配套措施 [3] - 大力发展科技创新债,发布相关公告,支持多类主体发行,鼓励长期限,优化发行注册流程,纳入评估,鼓励地方支持,加快债券市场科创板建设 [3] 资本市场“引长钱”措施 - 完善公募基金收费管理,发布行动方案,优化主动权益类基金收费模式,明确业绩比较基准和考核权重,纳入投资者盈亏指标 [3] - 扩大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试点范围,引入增量资金,降低股票投资风险因子,支持稳定和活跃资本市场 [3] 政策工具实施情况及影响 - 互换便利工具开展 2 次操作,总金额 1050 亿元,超 500 家上市公司及主要股东公告使用贷款回购增持股票,贷款总金额约 3000 亿元,校正市场超调,稳定市场预期 [8] - 打通额度提升政策工具便利性和灵活性,拓宽机构和抵押品范围,提升政策使用效能 [8] - 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利率和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释放流动性 [8]
德国联邦金融监管局(BaFin)局长:仅仅因为我们迄今为止已成功应对了局势动荡,并不能排除非银行部门的问题可能对银行产生影响的可能性。
快讯· 2025-05-07 08:05
德国联邦金融监管局(BaFin)局长:仅仅因为我们迄今为止已成功应对了局势动荡,并不能排除非银 行部门的问题可能对银行产生影响的可能性。 ...
瑞银策略:A股盈利加速增长,建议战术上平衡价值与成长
智通财经· 2025-05-07 01:12
中国股市策略 - 建议战术上平衡价值与成长风格以应对多重不确定性 [1] - 短期内大盘股因盈利能见度高可能优于小盘股 行业选择侧重政策利好领域 [2] - 市场波动下关注国内消费 自主可控 高股息和国防主题 对出口放缓行业持谨慎态度 [3] 2025年第一季度A股盈利表现 - A股整体盈利同比增长3.5% 非金融行业同比增长4.2% 结束连续四个季度下滑 [4][5] - 主板盈利增长3.8% 创业板增长18.2% 科创板连续四季两位数下滑(-63%) [6][10] - 非金融行业毛利率/净利率同比提升10/40个基点 金融行业增长2.8% 非银金融增长22% 银行下降1% [8] 行业盈利分化 - 计算机(973%) 钢铁(549.9%) 建材(394.7%) 农业(-976.9%) 房地产(-932.5%)波动最显著 [6][9] - AI相关行业高速增长:计算机(973%) 传媒(39%) 电子(28.5%) 机械(24.3%) [9] - 家电受益以旧换新政策增长25% 有色金属(69.7%) 家用电器(25.4%)表现突出 [6][9][10] 出口依赖度分析 - 非金融行业海外营收占比从2010年6.8%升至2024年14.3% [11] - 电子(超1/3) 家电(超1/3) 汽车/机械/轻工/化工/电气设备/有色金属(超20%)出口敞口较大 [11] - 宏观层面名义GDP增速每降1个百分点 可能拖累非金融行业盈利4个百分点 [11]
绿色债券周度数据跟踪-20250505
东吴证券· 2025-05-05 13:3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对2025年4月28日至2025年5月2日绿色债券周度数据进行跟踪分析,涵盖一级市场发行、二级市场成交及估值偏离度前三十位个券情况 [1][2][3] 各部分总结 一级市场发行情况 - 本周银行间及交易所市场新发行7只绿色债券,合计规模约84.75亿元,较上周减少277.25亿元 [1] - 发行年限多为3年,发行人性质包括地方国企、央企子公司等,主体评级多为AAA、A、AA级,地域涉及北京、云南等地,债券种类有中期票据等 [1] 二级市场成交情况 - 本周绿色债券周成交额414亿元,较上周减少89亿元 [2] - 成交量前三的债券种类为非金公司信用债、金融机构债和利率债,分别为208亿元、160亿元和41亿元 [2] - 3Y以下绿色债券成交量最高,占比约83.49% [2] - 成交量前三的行业为金融、公用事业、有色金属,分别为182亿元、92亿元和15亿元 [2] - 成交量前三的地域为北京、广东、湖北,分别为160亿元、54亿元和42亿元 [2] 估值偏离度前三十位个券情况 - 本周绿色债券周成交均价估值偏离幅度整体不大,折价成交幅度小于溢价成交,折价成交比例大于溢价成交 [3] - 折价率前二的个券为20河南39(-0.7464 %)、19夷陵大保护绿色NPB(-0.5155 %),主体行业以金融等为主,地域以湖北、北京等地居多 [3] - 溢价率前三的个券为25海螺环保GN001(0.8516 %)、25华润租赁GN002(碳中和债)(0.5156 %)、港航1优(0.2596%),主体行业以金融等为主,地域以广东、北京居多 [3]
中证港股通非银行金融主题指数下跌0.07%,前十大权重包含新华保险等
金融界· 2025-04-29 12:41
指数表现 - 中证港股通非银行金融主题指数4月29日报2930.08点,下跌0.07%,成交额75.14亿元 [1] - 该指数近一个月下跌5.99%,近三个月上涨2.53%,年内至今上涨0.89% [1] - 指数基日为2014年11月14日,基点为3000.0点 [1] 指数构成 - 指数从港股通证券中选取不超过50家非银行金融主题上市公司作为样本 [1] - 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83.14%,其中香港交易所(17.05%)、中国平安(15.05%)、友邦保险(14.84%)为前三大成分股 [1] - 指数样本全部来自香港证券交易所 [1] 行业分布 - 保险行业占比最高达65.20% [2] - 其他资本市场占比21.56%,证券公司占比11.91% [2] - 其他金融服务和消费信贷占比较小,分别为1.11%和0.21% [2] 调整机制 - 指数样本每半年调整一次,分别在6月和12月的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个交易日实施 [2] - 特殊情况下会进行临时调整,包括样本退市、新上市相关行业企业市值排名前十等情况 [2] - 样本公司发生收购、合并、分拆等情形时参照计算与维护细则处理 [2]
【大涨解读】业绩增长:一季报增长股全线大涨,这些行业增速最快,或是行情反弹的重要信号之一
选股宝· 2025-04-29 06:12
一季报行情表现 - 一季报增长股集体大涨,渝三峡A、鸿博股份3连板,华阳新材2连板,今创集团等12只个股涨停,联合化学等7只个股涨超10% [1] - 截至4月29日,A股已披露一季报的4272家上市公司中3313家盈利,盈利占比77.6%,其中净利润增幅超10%/50%/100%/1000%的公司分别有1712/872/542/55家 [2] - 全A业绩修复,内需相关的食饮行业景气延续,消费龙头公司表现更优 [3] 产业链盈利增速分化 - **上游原材料**:石油石化(25Q1单季净利+15%)、钢铁(+14%)、有色(+11%)盈利改善,煤炭(-6%)、建材(-3%)承压 [4] - **中游制造**:电力设备单季净利增速达82%领跑,机械设备(+7%)企稳回升,国防军工(-1%)小幅下滑 [4] - **下游消费**:家用电器(+67%)、社会服务(+32%)、汽车(+26%)表现突出,美容护理(-10%)、轻工制造(-21%)疲软 [4] - **TMT板块**:电子行业单季净利增速达37%,计算机(+2%)边际改善,传媒(-22%)持续低迷 [4] 历史复盘与机构建议 - 机械(175%)、电子(83%)、汽车(77%)、医药(55%)等成长行业一季度盈利同比增速显著,非银金融(80%)、有色(74%)、交运(47%)等周期行业业绩兑现度高 [5] - 历史数据显示4月财报披露期绩优行业表现占优,2016-2024年电子、计算机、汽车、医药等行业多次进入盈利增速TOP5榜单 [6] - 财通证券指出消费龙头表现更优,华金证券建议重点关注盈利改善明显的成长行业和业绩支撑强的周期行业 [3][5]
非银行金融行业点评:深化个险营销体制改革,头部险企具备高质量发展优势
平安证券· 2025-04-20 10:1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强于大市(维持)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通知》从佣金和费用等方面入手、以制度规范渠道管理,推动个人代理渠道转型升级、推动人身险行业转变经营发展模式,促进保险行业高质量发展 [3] - 优化佣金分配机制等改革措施,短期可能加速个险队伍低质量销售人员的脱落,但也有助于高质量代理人的发展和留存;深化个险“报行合一”将进一步规范行业费用管控、改善“费差”水平 [4] - 头部险企个险渠道转型坚定,代理人队伍量稳质增,同时费用管控相对合规且严格,预计将在本轮个险营销体制深化改革当中更为受益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通知》主要内容 - 深化个人营销体制改革:精简销售队伍层级、佣金向一线倾斜,引导销售人员职业化发展;优化佣金分配机制(如递延发放),增强长期服务能力,缴费期5年(含)至10年的保单,佣金发放时间不得少于3年;缴费期10年及以上的保单,佣金发放时间不得少于5年 [2] - 强化管理和监督力度:深化执行“报行合一”,强化渠道管理,保险公司应审慎、合理、差异化地确定个人代理渠道产品的费用假设,健全完善费用分摊机制,加强费用投放和测算管理,强化预算执行考核刚性约束,加强费用假设回溯分析,实现精算假设费用、预算费用和考核费用相统一 [2] - 夯实行业发展基础:支持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建立人身保险产品分类和保险销售人员分级标准,实现保险销售人员分级、产品分类、差异授权 [3] 个险渠道现状 - 个人保险代理人模式1992年引入我国,推动行业快速发展、个险渠道也是人身险行保费的主要来源 [3] - 个险渠道过往的“大开大合”、“快进快出”等“人海”战术导致个人保险代理人专业化程度不高、职业归属感不强;同时,个人渠道组织架构在“金字塔”模式下,佣金在实际分配中向销售经理倾斜,导致传统营销体制激励约束不足,一线保险销售人员收入不稳定、留存率不高 [3] 头部险企个险渠道转型情况 - 截至2024年末,平安代理人活动率52.8%、太保代理人月均举绩率68.3%、新华代理人月均绩优率10.9%,均较往年有所改善、且处于较高水平 [3] 投资建议 - 若权益市场持续震荡,建议优先关注个险转型坚定、负债端发展具备韧性、资产端兼具弹性的中国太保 [4] - 若权益市场持续向好,建议关注资产端弹性更大的新华保险、中国人寿 [4]
中国卫通: 中国卫通关于航天科技财务有限责任公司的风险评估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4-01 10:23
文章核心观点 卫通公司对财务公司的经营资质、业务和风险状况进行评估,认为其有完善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能较好控制风险,各项监管指标符合要求,业务风险可控 [1][20] 财务公司基本情况 - 2001 年成立,由集团公司及十六家成员单位共十七方出资设立,注册资本 65 亿元,是集团唯一现代金融企业 [1][2] - 注册地址为北京市西城区平安里西大街 31 号 - 01 至 03 层,07 至 09 层,法定代表人是史伟国 [2] - 股东包括集团公司等十七家,集团公司出资占比 34.20% [2] - 业务包括本外币业务和经金融监管机构批准的本外币业务,如吸收成员单位存款、办理贷款等 [3] 内部控制情况 控制环境 - 以“强内控、防风险、促合规”为目标,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和规章制度体系,提升内控与全面风险管理水平 [4] - 建立以风险控制为核心的内部控制体系,覆盖各部门、岗位和业务环节,包括五个方面,各部门职责明确 [5] 风险的识别与评估 - 制定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和风险管理体系,各层级对风险管理负责,相关部门分工协作制衡,覆盖各类风险 [5] 控制活动 - 聚焦主要业务领域风险和反馈问题,推进规章制度审查评估,深化内控监督评价,落实缺陷整改 [6] - 落实党对内控体系建设与监督工作的领导,完善运行机制,统筹安排相关工作 [7] - 制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与监督工作实施方案》,推进内部控制与合规、风险管理融合 [7] - 推进规章制度体系建设,完善重要业务领域内控制度,强化信息系统关键节点控制 [8] - 加强党委对整改工作的领导协调,强化“关键少数”内控监督约束,形成监督合力,推动整改落实 [9] 总体评价 - 报告期内内部控制设计总体有效,与经营规模等相适应,实现内部控制目标,核心是控制业务风险 [9][10] 经营管理及风险管理情况 2024 年度经营情况 - 截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资产总额 1722.93 亿元,负债总额 1588.96 亿元,全年营业收入 37.13 亿元 [10][11] 风险管理情况 - 经济环境带来压力挑战,公司践行金融初心,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确保合规稳健运行 [11] - 健全监测预警指标体系,制定业务风险管控政策,加强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等,完成监管数据报送 [12] - 信用风险管控:细化信贷业务标准,防控高风险客户,加强审查提示,优化评级模型,管理综合授信和同业对手风险 [13][14] - 市场风险管控:限定投资业务品类和审批权限,监测存贷款利率,修订管理办法,开展压力测试 [14] - 流动性风险管控:加大指标预测频率,评估储备情况,优化测算模型,开展限额监测和压力测试 [15] - 操作风险管理:完善内控和规章制度体系,落实集团要求,推进制度建设,做好外规内化 [15] - 信息科技风险管控:开展评估,制定整改计划,建立监控指标体系,优化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 [16] - 法律合规:推进合同管理系统应用,规范文本管理,加强债权追索和合法合规审查 [16][17] - 征信、案件及反洗钱风险管控:加强反洗钱等工作管理,开展评估、宣传培训和排查,未发生相关风险事件 [18] - 表外业务风险管控: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差异化管理,未发生表外业务风险 [19] - 截至 12 月末,资产规模等稳定,关键监管指标合规 [19] 卫通公司在财务公司的存贷情况 - 截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存款余额 11.26 亿元,占卫通公司存款 17.35%,贷款峰值 0.29 亿元,余额 0 亿元 [20] - 存款安全性和流动性良好,卫通公司制定了金融业务风险处置预案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