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主动权益基金
icon
搜索文档
研究框架培训:主动投资的中美对比、基准选择、未来展望
2025-09-26 02:28
Q&A 为什么美国的主动投资基金逐渐走向被动化? 美国的主动投资基金逐渐走向被动化有几个核心原因。首先,战胜指数的难度 不断提升,导致主动基金的持仓风格逐渐向基准靠拢,收益优势收敛。其次,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早在 1993 年发布了类似于 2025 年 5 月 7 日中 国公募新规的文件,要求公共基金选择与其投资风格相匹配的宽基指数作为基 准,并强制将业绩与基准进行定期比较。此外,美国在 2000 年和 2008 年的 两次金融危机,使得投资者意识到赛道投资带来的高波动风险,从而对高波动 性风险产生厌恶。再者,美国大部分基金公司采用团队化作战机制和中长期业 绩考核体系,这使得短期跑赢市场所带来的正向回报激励有限。因此,大量产 品开始采取类似于指数增强或指数配置的策略。 今年表现最好的基金收益率接近 200%,反映了主动投资的优势。资金 端和负债端的低谷期正在走出,主动权益基金的新发规模逐渐回暖,赎 回压力明显好转。 不同类型风格下,各自最优策略如下:均衡型首选沪深 300 等宽基指标; 成长型首选沪深 300 成长等;价值型及红利型首推宽基础性指标;行业 赛道明确则直接匹配所关注领域相关标准。 研究 ...
新时代 新基金 新价值——中国公募基金新政引领行业从“重视规模”迈向“价值革命”
新浪基金· 2025-09-26 02:04
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专题:北京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系列活动 新时代、新基金、新价值 摘要: 证监会于2025年5月7日发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动方案》,既是落实中央金融工作 会议精神的系统性举措,更是行业发展历程中的里程碑事件。在"新时代、新基金、新价值"的引领下, 中国公募基金行业正迎来一场深刻的"价值革命",开启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证监会《行动方案》以"刀刃向内"的姿态,直指公募行业"旱涝保收"的暴利模式。通过浮动管理费机制 与全链条成本压缩,行业收入结构面临根本性重塑: 1、管理费与业绩强挂钩:头部机构60%主动权益基金将实施"基准分档收费",彻底打破"无论牛熊躺 赚"的商业模式。这相当于将基金公司利润与投资者回报深度绑定,倒逼机构从"收费管理员"转型为"价 值创造者"。 2、代销渠道成本重构:货币基金与指数基金费率下调压力传导至销售端,传统"尾佣依赖型"代销模式 难以为继。销售机构被迫转向投顾服务、资产配置等增值业务,行业价值分配从"渠道为王"转向"专业 优势"。 3、技术降本革命:信息技术租赁费用压缩与智能投研系统普及,将加速中小机构"去人力化"进程,行 业进入"大数 ...
“924行情”一周年:775只基金翻倍,14只收益超200%
搜狐财经· 2025-09-25 02:07
自2024年9月24日三部门"组合拳"出台以来,A股市场迎来近十年来少见的年度强势行情。彼时被称作"924行情"的拐点,在政策托底与资金回流的共同作用 下,点燃了投资者的风险偏好。过去一年,上证指数自"924行情"当日的2863点起步,最高一度突破3900点,区间涨幅超过36%,成为行情最直观的注脚。 与此同时,北证50、科创50、创业板指等成长风格指数表现更为突出,全市场翻倍股数量超过1400只,成为资本市场的现象级样本。 基金端同样收获颇丰。Choice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9月23日,775只基金(仅统计主代码基金)实现净值翻倍,其中不乏200%甚至接近300%的高回报产 品。这一成绩既体现出政策与流动性环境的托底,也折射出硬科技赛道的成长性与公募基金投研实力的分化。 政策托底与市场画像 值得关注的是,部分产品的业绩已远超"翻倍"水平。数据显示,过去一年主动权益类基金中,收益率超过200%的样本有14只。其中,德邦鑫星价值灵活配 置混合A(001412)凭借重仓半导体与计算机板块,以280.31%的回报位列第一;中欧数字经济混合发起A(018993)聚焦高端制造与数字经济主题,以 266.27%的回报 ...
4000+基金经理,超1/3投资年限低于3年
36氪· 2025-09-25 01:19
基金经理数量与结构变化 - 公募基金经理总数达到4073人 创历史新高 [1][2] - 投资年限3年以内新生代基金经理1491人 占比36.61% [1][2] - 任职12年以上资深基金经理仅224人 占比不足6% [1][2] - 年内新晋基金经理362人 刷新近年纪录 [1][2] 新生代基金经理特征 - 80后90后基金经理快速崛起 直接参与市场定价 [1] - 独立管理人模式涌现 万家基金李自龙任职不足一年管理6只产品 [2] - 研究岗3-5年即被推向核心位置 独立操盘主动权益产品 [2] - 投研平台垂直协作与内部评价机制成熟 支持年轻管理人快速成长 [2] 投资能力评价体系变革 - 头部基金公司重点关注选股框架搭建 风控体系理解和行业穿透力 [3] - 评价标准从投资年限转向研究独立性和逻辑应用能力 [3] - 年轻基金经理对宏观政策和市场节奏敏感 擅长仓位调节和行业轮动 [3] - 在成长风格主导市场中展现灵活性 震荡市中补足风控维度 [3] 业绩表现分析 - 年内45只主动权益基金净值增长率超100% [4] - 三分之二绩优基金由投资年限5年以下经理管理 [4] - 6只产品由5-10年经验中生代基金经理管理 [4] - 新生代经理面对新题材反应更快 执行更坚决 [5] 典型案例分析 - 永赢科技智选A年内收益202.47% 经理任桀投资年限不足0.9年 [6][7] - 产品围绕算力布局 在AI行情中快速调仓 维持高仓位集中度 [7] - 陈鹏等10年以上经验老将管理的产品净值增长率也超100% [9] - 安信洞见成长 工银新经济等产品表现突出 [9] 投资风格演变 - 新生代经理成长于后结构牛时期 对行业趋势和估值切换更敏感 [8] - 投资体系以基本面研究为核心 强化行业催化剂和政策红利捕捉 [8] - 操作风格偏向波段切换和快节奏博弈 介于传统与量化之间 [9] - 机构挑选标准转向市场反应能力和真实决策过程 [10]
新时代·新基金·新价值——北京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在行动 | 锻造主动管理价值 守护投资者至上初心
中国证券报· 2025-09-24 23:43
随着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改革持续推进,主动管理正重归舞台中央。唯有秉持专业主义的笃行者,才能 在时代浪潮中精准捕捉价值;唯有恪守持有人利益至上准则的守护者,方能于行业变革中筑牢长青根 基。 站在二十周年新起点,华商基金将继续以深度研究夯实基础,以卓越业绩驱动发展,以厚重责任赢得信 任,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中,与时代共进、与价值同行。 坚守主动管理: 在坚守中扎根,积星火而燎原 在被动投资呼啸扩张的年代,主动管理是一条艰难而必要的道路。 2019年至2020年,主动管理迎来历史上相对辉煌的时期,产品业绩节节攀升,行业规模不断扩大,为持 有人创造了良好的收益和体验。然而,在2021年中市场见顶后,业绩承压、规模缩水、投资者质疑,主 动管理经历了三年多的困难时期。市场偏好开始转向红利投资、被动投资,这让主动管理承受了巨大压 力。 因为难,所以才有价值。华商基金没有转身追逐风口,而是选择了一条更孤独的路,把"主动管理坚守 者"写进基因——以专业立身,不主张追逐短期赛道,而是依托自身深厚的积累,从专业角度出发,去 捕捉经济发展和产业变迁中最具生命力的公司。 在华商基金总经理王小刚看来,这段艰难时期恰恰是行业重新思考和沉淀的 ...
华商基金总经理王小刚: 锻造主动管理价值 守护投资者至上初心
中国证券报· 2025-09-24 22:25
● 本报记者 王宇露 随着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改革持续推进,主动管理正重归舞台中央。唯有秉持专业主义的笃行者,才能 在时代浪潮中精准捕捉价值;唯有恪守持有人利益至上准则的守护者,方能于行业变革中筑牢长青根 基。 因为难,所以才有价值。华商基金没有转身追逐风口,而是选择了一条更孤独的路,把"主动管理坚守 者"写进基因——以专业立身,不主张追逐短期赛道,而是依托自身深厚的积累,从专业角度出发,去 捕捉经济发展和产业变迁中最具生命力的公司。 (下转A02版) (上接A01版)在华商基金总经理王小刚看来,这段艰难时期恰恰是行业重新思考和沉淀的过程,华商 基金完成了三大产品板块的战略拼图和升级:一是主动权益风格多元化,从之前的价值成长,到成长、 均衡、价值、周期等多箭齐发;二是发力以权益思维驱动的"固收+"产品,债券部分不做下沉,重点体 现权益增强能力;三是完善指数增强产品谱系,用主动选股能力捕捉超额收益,突出"增强"二字背后的 量化智慧。 契机出现在监管政策改革之后。2024年9月26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以及《国务院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 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稳步推进公募基金改革、推动证券基金机构高质量 ...
4000+基金经理,超1/3投资年限低于3年
财联社· 2025-09-24 13:49
以下文章来源于创业板观察 ,作者吴雨其 创业板观察 . 创业板观察致力于发布深交所创业板的市场发展、政策变化、监管导向、上市企业动态等的及时信息,提供有价值的市场资讯。 截至9月24日,公募基金经理的数量已突破4000名,达到历史新高。与之相对的,是经验结构的明显变化: 投资年限在3年以内的"新面 孔"多达1491人,占比超过三分之一,而任职超过12年的资深老将,仅有224人。与此同时,年内新晋上任的基金经理已达362人,刷新了 近年纪录。 行业正在变得年轻,节奏也在变得更快。在主动权益产品频繁发行、投资风格不断切换的背景下,越来越多"80后""90后"基金经理被推上 舞台,直接参与市场定价。 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已经在今年的业绩榜单中脱颖而出,开始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基金经理的群像正在重塑,也许比行情本身变化得更快。 新生代接棒,基金经理规模突破4000人 基金经理人数达到4073人,标志着行业规模与投研队伍扩张的同步提速。但比起总量增长,更值得关注的是"结构的变迁"与"节奏的变 化"。 投资年限在三年以内的基金经理高达1491人,占比达到36.61%。 这也意味着基金行业正处于高速新陈代谢的阶段。 与此同 ...
主动权益基金“翻倍基”批量涌现 长期配置价值获重估
环球网· 2025-09-24 09:48
【环球网财经综合报道】主动权益基金正以惊人的速度上演收益回报。一批主动权益基金业绩"翻倍",批量涌现, 为投资者带来了丰厚的回报。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轮行情中,主动权益基金与被动指数基金的业绩表现差距并不明显。数据显示,从去年9月24 日到今年9月18日,普通股票型基金、偏股混合型基金与股票型被动指数基金的期间业绩均值分别为59.55%、 58.57%和60.21%,三者非常接近。 分析人士认为,这揭示了投资中一个浅显却常被忽视的道理:主动权益基金的价值,不在于能否在每个短期周期中 都战胜市场,而在于其通过深度研究、精选个股和灵活配置,为投资者创造长期可持续的超额回报的能力。基金经 理的主动管理能力,尤其是在挖掘细分优势行业和优质公司方面的优势,是其长期配置价值的根本所在。 尽管业绩层面的短期向好提振了市场情绪,但公募基金行业若想真正迎来发展的"丰收季",仍面临一个关键挑战 ——如何弥合"一旦回本就赎回"的投资者信任鸿沟。 业内指出,这需要基金管理人和投资者双方的共同努力。一方面,基金公司应持续提升投研能力,将基金经理的专 业优势稳定地转化为持有人实实在在的收益,并通过加强投资者教育,传递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的 ...
私募排排网|基金行业惠民举措暖人心!这些实招让普通人理财更省心
新浪基金· 2025-09-24 09:39
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专题:2025金融教育宣传周:保障金融权益 助力美好生活 基金行业在行动 如今,越来越多普通人把理财纳入生活规划——刚工作的年轻人想攒下第一桶金,宝妈们想给孩子存教 育基金,退休老人希望养老钱能长期增值。而公募基金,因为门槛灵活、专业管理的特点,成了不少人 的选择。 其实这些年,基金行业一直在悄悄做"惠民实事":从降低投资门槛让更多人能参与,到优化服务让操作 更方便,再到加强投教帮大家避坑……每一项举措都瞄准普通人的理财需求,就是为了让理财不再 是"专业人士的专利",让更多人能享受到金融发展的红利。下面为大家展开介绍: 一、门槛一降再降,普通人也能"轻松上车" 以前提到理财,不少人会觉得"得有一大笔钱才能开始",但现在基金行业早就打破了这个"门槛壁垒", 让工薪族、学生党都能轻松参与。 1、10元起投成常态,零钱也能理起来 还记得很久以前买基金,动辄需要几千元起步,手里有几百块、几十块零钱的人只能"望而却步"。但现 在,大部分公募基金都推出了"10元起投"的政策——不管是工资到账后剩的几百块,还是平时攒的零花 钱,都有机会投进基金里。 比如很多年轻人发了工资, ...
明星基金经理光环弱化,基金公司探索主动投资第二曲线
券商中国· 2025-09-24 08:10
"买基金就是买基金经理",这句曾被奉为圭臬的投资信条,如今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方面,部分在上一轮牛市中登顶"神坛"的明星基金经理,其产品业绩一度大幅回撤,至今仍未回本,投资者纷纷对明 星基金经理去魅;另一方面,近年来行业内掀起了一股明星基金经理的离职潮,他们或奔向私募,或暂别投研一线,给 持有人和所在的公司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值得一提的是,以ETF为代表的指数化投资浪潮汹涌而至,凭借其低费率、 高透明度和分散化的优势,不仅侵蚀着主动权益基金的领地,更挑战着主动基金经理的地位。 在多重夹击下,监管层多次强调行业要"回归本源",摒弃"明星基金经理现象";基金公司则纷纷探索"团队作战"的新模 式,力求以更持续、更稳定的方式为投资者创造价值。这场深刻的变革,不仅关系到基金公司的未来竞争力,更将重塑 整个行业的生态格局。 投资者对明星基金经理 祛魅 "如果要问今年业绩最好的基金经理,很多人不知道具体姓名,只是大概知道来自哪家公司,是什么投资风格。"华东一 位公募人士直言,"这和以往的牛市有很大区别,说明现在明星经理的光环已经明显弱化。" 回溯上一轮牛市,2019年至2021年初,消费、医药、新能源等赛道行情火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