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科技革命

搜索文档
专访硕成科技董事长曾庆明:深耕电子材料领域,打造百年企业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8 13:13
2024年以来,AI科技革命席卷全球,推动算力、高速网络通信、智能驾驶等下游领域高速发展,PCB(印制电路板)行业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 (原标题:专访硕成科技董事长曾庆明:深耕电子材料领域,打造百年企业) 南方财经记者 杨期鑫 庞成、视频拍摄剪辑记者 朱治宣 实习生姚文琪 吴佳钒 韶关报道 2025年A股上市企业半年报数据显示,超20家PCB相关上市企业营收增幅超20%,其中胜宏科技、生益电子等龙头企业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超 300%。 在AI浪潮的推动下,广东涌现出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PCB企业。其中,成立于2013年的硕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凭借在电子材料领域的持续深 耕,成功打破该领域长期被国外企业垄断的局面,发展成为国内电子材料领域的领军企业之一。 《新粤商》:当前PCB行业发展态势如何,硕成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 曾庆明:现在我们从上市公司的半年报都可以看得出来,当前PCB行业整体呈现迅猛发展态势。以上市公司披露报表为准的话,整个行业上半年 营收增长20%以上,同时利润也是增长比较多。从行业格局上看,呈现"强者愈强"的局面:头部企业规模持续扩大,而中小厂商面临更大压力。高 端产品领域——如应用于AI、算力 ...
万亿级赛道争夺战:广东、江苏很强势,珠海或冲C位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5 04:17
全球PCB市场概况 - 2024年全球PCB市场产值达735.65亿美元 同比增长5.8% [1] - 中国PCB产值412.13亿美元 占全球56% 同比增速9.0%高于全球水平 [1] - PCB与芯片、面板并称电子信息产业三大核心元器件 被称为"电子产品之母" [1] 中国PCB产业格局 - 广东PCB产能占全国60% 形成超万亿市值上市企业集群 [3][6] - 长三角地区产能占全国30% 以外资和台资企业为主 [5] - A股市场共有43家PCB上市企业 总市值1.46万亿元 占A股总市值1.27% [6] - 广东省PCB上市企业总市值达1.03万亿元 拥有4家千亿市值龙头企业 [6] 产业转移趋势 - 珠三角产业转移路径:深圳→东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门→清远/河源 [8] - 长三角产业转移路径:苏州→苏锡常→南通/淮安/盐城 [8] - 中西部形成江西吉安/赣州、湖北黄石、湖南益阳、安徽宣城等新兴产业集群 [8] 中西部城市发展案例 - 江西信丰县吸引200余家电子企业 形成完整PCB产业链生态 [9] - 2024年信丰县电子信息规上企业141家 产值228.87亿元 同比增长23.2% [9] - 2025年8月规上企业增至150家 产值168.75亿元 同比增长21.5% [9] - 安徽广德汇聚92家电子电路规上企业 年产值突破百亿 [10] - 2024年上半年广德电子电路产业产值51.4亿元 同比增长22.3% [10] AI驱动产业升级 - AI服务器需求推动PCB向20-30层高端产品发展 采用背钻、树脂塞孔等先进工艺 [12] - 高端PCB直接制约算力、通信等前沿领域技术突破 [3] - 智能驾驶、算力服务器场景对高层数、高精度PCB需求激增 [3] 珠海产业崛起 - 珠海集聚东山精密、景旺电子等头部企业 布局超百亿级高端PCB产能 [3][12] - 目前拥有PCB链上企业174家 产值444亿元 占全国15.2% 全球8.5% [14] - 年产量达2700万平方米 形成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和40多家专精特新企业 [14] - 景旺电子投资50亿元建设年产80万平米高阶HDI产能项目 [13][14] - 东山精密规划总投资10亿美元 已投入2亿美元升级高层高速PCB设备 [13][14] - 方正科技投资21.31亿元建设人工智能及算力类高密度互连电路板项目 [13][14] 其他城市扩产动态 - 鹏鼎控股在淮安投资80亿元建设产业园 扩充软板和高阶HDI产能 [13] - 沪电股份投资43亿元扩建人工智能芯片配套高端PCB产能 [13] - 景旺电子在赣州投资30亿元建设高多层PCB智能制造项目 [13] - 胜宏科技在惠州投资26.5亿元扩充高阶HDI及高多层高端产能 [13]
格隆博士万字雄文:这会是我们这代人最纠结的一轮牛市吗?
格隆汇APP· 2025-09-13 06:24
文章核心观点 - 当前A股行情主要由两大底层驱动力支撑:时代的补偿和时代的救赎 而非经济基本面改善 [26][27][55] - 时代的补偿指过去40年货币超发但股市缺席红利 目前因其他资产性价比低 资金被迫流入股市 [39][43][52] - 时代的救赎指AI科技革命作为人类应对全球系统性危机的赌注 推动风险偏好抬升和产业变迁 [56][58][64] - 中国经济仍处筑底阶段 CPI连续67个月下行 PPI连续46个月收缩 GDP平减指数连续9个季度负增长 [20][22] - 居民消费能力受资产负债表恶化制约 债务收入比达142.4% 超过120%的自主修复能力红线 [84][85] - 需通过分配关系改革转向消费型社会 否则股市长期牛市难持续 [80][99][100] 宏观经济与市场表现 - 上证指数今年以来上涨12-13个百分点 但逊于预期 全球前十大经济体中唯A股未创历史新高 [8][10] - 发达国家长债收益率大幅走高 美国30年期国债收益率逼近5% 英国达5.69%创1998年新高 日本30年期国债收益率3.17%创历史新高 [13] - 2025年7月社零同比增速降至3.7% 新增人民币贷款-500亿元 为20年来首次转负 [91][92][93] - 居民存款规模160万亿元 7月住户存款减少1.1万亿元 非银存款增加2.14万亿元 显示资金向股市迁移 [47][49][50] 资产配置逻辑 - 股债夏普比率剪刀差扩大 显示股市相对债市配置价值显著提升 [45][47] - 大宗商品或进入超级周期 因全球科技革命断档、债务高企及长债收益率飙升 [12][14][16] - 存款利率极低 三年期定存仅1.25% 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一度降至1.7% 迫使资金寻求更高收益资产 [39][51] - 电子行业市值总和已超越传统银行业 寒武纪等科技公司估值可能持续提升 [64] 结构性挑战与转型 - 劳动力人口将从2028-2030年开始加速减少 2040年赡养比或降至2.4:1 2082年退休人口超过劳动人口 [74][76] - 居民净资产较2021年高点下跌约三分之一 房产占资产比例69% 房贷占信贷比例50% [82][84] - 需调整三大分配关系:中央与地方财权事权、国企与民企信贷资源、政府与居民收入分配 [100] - 美国消费信贷二季度环比翻倍 学生贷款达108万亿美元 中外消费行为差异源于政策路径分化 [81]
葛卫东“不动”,冯柳“腾挪”
上海证券报· 2025-08-19 13:35
知名私募基金经理操作动向 - 高毅资产冯柳连续两个季度加仓龙佰集团 二季度增持800万股至8800万股 期末持股市值超14亿元 一季度曾加仓1000万股 [1][3] - 冯柳同期小幅减仓国瓷材料250万股 二季度末持股降至2750万股 期末持股市值4.77亿元 [1][7] - 葛卫东持仓保持稳定 二季度末持有移远通信362.6万股(市值3.11亿元)和臻镭科技412.19万股(市值1.92亿元)均未变动 [1][10][12] 重点持仓公司基本面表现 - 龙佰集团上半年营收133.3亿元(同比-3.34%) 归母净利润13.85亿元(同比-19.53%) 受原材料涨价及产品降价影响 但需求旺季来临后钛白粉价格有望回升 [4] - 移远通信上半年营收115.46亿元(同比+39.98%) 归母净利润4.71亿元(同比+125.03%) 作为物联网模组龙头获长期持有 [12] - 臻镭科技上半年营收2.05亿元(同比+73.64%) 归母净利润6232万元(同比+1006.99%) 因下游需求回暖订单大幅增长 产品进入批量交付阶段 [12] 市场表现与估值 - 龙佰集团上半年股价下跌超7% 但三季度以来反弹约8% [5] - 移远通信年内涨幅超36% 臻镭科技年内涨幅超100% 显现强劲增长动能 [1][12] - 机构关注估值安全性 强调需防范基本面与估值不匹配标的的调整风险 [16] 行业布局方向 - 头部私募重点关注科技、创新药、新消费板块 认为AI革命、人形机器人、卫星互联网及金融科技蕴含结构性机会 [15] - 景林资产看好新兴领域投资机遇 包括悦己新消费、出海创新药及硬科技创新 [15] - 私募行业认为中国经济转型效果显现 叠加美联储降息预期 A股和港股结构性行情有望持续 [1]
全球TACO牛市,泡沫有多大?
国金证券· 2025-08-18 14:52
全球市场风险偏好改善的驱动因素 - 美元指数年内大幅下跌10%,提振非美股市表现[2] - 美债实际利率从高位回落30bps,缓解全球资产估值压力[2] - 全球央行年内累计降息76次,远超加息次数19次,货币供应增速加快[3] - 离岸美元融资成本显著下降,欧元/英镑/日元交叉货币基差分别处于85.4%/96.5%/99.8%分位数[4] - A股外资持股市值达22.2万亿元,较去年底上升0.75%[5] 美股泡沫化指标分析 - 美股科技板块2021-2024年资本支出年均增速达18%,高于90年代均值11%[9] - 巴菲特指标触及历史新高2.1,超出长期均值2.9倍标准差[12] - 美股总市值增速较公共债务和M2增速分别高出17.4%和18.7%[13] - 美股呈现"杠铃结构",科技巨头与小市值/高beta股齐涨显示投机性增强[11] 全球主要市场估值比较 - 美股/印股/越股/德股TTM市盈率绝对水平最高,分别达24/28/20/20倍[14] - 美股/台股巴菲特指标最高达2.1,全球7个主要市场平均水平1.2处于15年89%分位[16][17] - A股/德股/英股股价-EPS增速差达30%/28%/12%,显示显著非基本面溢价[18]
中金:增量资金加速入市 本轮行情有望延续 A股弹性优于港股
智通财经网· 2025-08-18 00:16
核心观点 - 增量资金加速入市驱动行情延续 A股弹性优于港股 但需关注资金流入和估值抬升带来的波动加剧 [1] - A股在硬科技、新能源中上游和泛消费领域占优 港股在软创新、新型消费和创新药研发领域具备优势 [1][2][3][4][5][6] - 反内卷政策有望改善A股新能源领域前景预期 光伏等板块近期走强支撑A股表现 [4] - 配置建议关注AI/算力、创新药、军工、有色、光伏、券商及保险等行业 [1] A股与港股市场结构对比 - A股非金融领域中游制造盈利占比12.3% 高于港股的5.8% 大消费板块盈利贡献相近(A股14.1% vs港股14.4%)科技领域港股10.4%高于A股的7.3% [1] - 市值结构显示A股金融行业占比超25% 大消费/TMT/中游制造占比分别为23.9%/18.4%/18.0% 其中白酒占沪深300权重6.5% 硬科技占14.0% 电力设备新能源占7.1% [1] - 港股金融行业市值占比超30% 大消费/软创新占比分别为14.4%/29.6% 软创新领域盈利贡献达13.5% 恒生指数权重占比近30% [1][2] 硬科技与软创新领域 - A股硬科技领域盈利贡献约3.5% 去产能推进后盈利能力修复 1Q25普遍高速增长 受益于DeepSeek技术突破和国产替代 [2] - 港股软创新领域汇聚互联网巨头 盈利贡献13.5% 恒生指数权重近30% 年初DeepSeek技术突破吸引大量资金配置 [2] 消费领域对比 - A股泛消费板块盈利贡献稳定 白酒行业近5年对全A盈利贡献2.5% 龙头企业ROE长期维持20%以上 但受内需不足影响增速放缓 [3] - 白色家电近5年盈利贡献1.5% 龙头企业通过出海和创新保持表现 但受地产下行和关税政策扰动 [3] - 港股新型消费领域表现占优 恒生新消费指数成份近3年累计盈利增速超200% 涵盖新型餐饮连锁、新渠道零售和潮玩等赛道 [3] 新能源领域分析 - A股新能源中上游领域全球竞争力提升 电力设备新能源板块曾贡献A股5%盈利(电池及光伏设备超4%)但供需失衡导致盈利下滑 [4] - 电池行业1Q25盈利同比增长20%以上 光伏设备盈利仍偏弱 反内卷政策引导下盈利有望改善 光伏板块近期走强支撑A股表现 [4] - 港股新能源集中于下游造车新势力 受中上游影响较小 聚焦智能化转型 但盈利贡献偏弱且处于转型期 [4][5] 医药领域对比 - A股医药生物板块盈利贡献3% 产业链较全 医疗器械为主要构成 受政策影响业绩波动 [6] - 港股创新药研发地位提升 药品及生物科技盈利占比从2022年0.4%增长至2024年1.6% 优质企业赴港上市提升板块吸引力 [6]
中金 | AH比较系列(3):买A还是买港?
中金点睛· 2025-08-17 23:39
市场表现对比 - 下半年以来A股市场表现强劲,三大指数同步创下近四年来高位,上证指数突破3700关键点位,单日成交额重新回升至2万亿元以上,上证指数/万得全A年初至今涨幅分别达10%/16%,下半年以来涨幅分别为7.3%/9.8% [2] - 港股市场同步改善,恒生指数一度突破25000点位,恒生指数/恒生国企指数下半年至今分别上涨5.0%/4.2%,涨幅略低于A股主要指数 [2] - A股市场资金筹码结构明显改善,赚钱效应带动增量资金入市,对市场表现形成有力支撑 [2] 盈利与市值结构 - 非金融领域中A股中游制造领域盈利占比较高,AH两地占比分别为12.3%/5.8%,大消费基本持平、科技领域相对偏低,A股大消费和科技分别贡献14.1%/7.3%盈利 vs.港股市场14.4%/10.4% [3] - 金融行业在沪深300及恒生指数权重占比分别超25%/30%,A股大消费/TMT/中游制造占比分别为23.9%/18.4%/18.0%,其中白酒/硬科技/电力设备新能源占比分别为6.5%/14.0%/7.1% [3] - 港股大消费/软创新占比分别为14.4%/29.6%,主导市场表现 [3] 行业优势对比 硬科技vs.软创新 - A股硬科技领域在行业高景气以及政策支持下实现较好发展,目前贡献约3.5%左右盈利,伴随去产能取得较好进展,盈利能力有所修复,1Q25普遍实现高速增长 [4] - 港股软创新领域贡献港股市场13.5%盈利,市值层面占据主导地位,恒生指数权重占比近30%,年初DeepSeek技术突破改变宏观叙事,港股互联网龙头吸引大量国内外资金配置 [4] 泛消费vs.新型消费 - A股大消费板块主要覆盖食品饮料、家用电器等领域,白酒行业近5年对全A盈利贡献2.5%左右,龙头企业ROE长期维持在20%以上水平,市值占沪深300权重达6.5% [5] - 港股新型消费企业近年表现相对占优,恒生新消费指数成份近3年累计盈利增速超200%,新消费企业实现了市值的快速扩张 [5] 新能源中上游vs.下游应用 - A股新能源中上游领域全球竞争力进一步提升,电力设备新能源板块此前一度贡献A股5%左右盈利,电池1Q25盈利同比实现20%以上增长,光伏设备等尚待进一步出清 [6] - 港股新能源领域主要集中于下游的新能源汽车,标的稀缺性较强,行业仍处于转型期,盈利贡献相对偏弱 [6] 医药产业链 - A股医药产业链涉及公司更为齐全,医药生物板块贡献A股3%盈利,医疗器械为主要构成 [7] - 港股市场医药领域聚焦创新药、生物科技等细分方向,药品及生物科技细分方向盈利占比由2022年的0.4%增长至2024年的1.6% [7] 后续市场展望 - 增量资金入市或将驱动本轮行情延续,A股上涨弹性仍将阶段性优于港股,但不排除资金流入、估值较快抬升背景下指数波动会有所加大 [14] - "反内卷"等政策更利好新能源占比相对较高的A股指数,如若后续政策力度进一步加码,A股有望相对更为受益 [15] - 配置层面建议关注景气高且有业绩验证的AI/算力、创新药、军工、有色等板块;受益于"反内卷"政策的光伏等;以及业绩弹性较高,受益于居民资金入市的券商、保险行业 [15]
高端PCB产能军备赛催生赴港IPO,胜宏科技8个月急抛两份融资计划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8-04 12:55
公司融资动态 - 账面货币资金从2023年末21.41亿元下降至2024年一季度末13.3亿元 [4][5] - 8个月内连续推出定增募资19亿元和H股发行计划 合计融资规模近90亿元 超过上市以来累计融资总额76.7亿元 [1][3] - H股发行规模或达10亿美元 发行股数不超过总股本10% [3] 资金状况与负债结构 - 短期借款从30.14亿元下降至4.68亿元 长期借款从17.77亿元增长至28.54亿元 [5] - 有息负债(短期借款+长期借款+一年内到期非流动负债)达41.29亿元 处于近四年高位 [6] - 越南和泰国生产基地总投资额32.17亿元 其中越南项目18.15亿元 泰国项目14.02亿元 [1][6] 业绩表现与客户结构 - 2024年营收突破100亿元 机构预测2025年营收达194亿元 [1] - 2025年一季度境外收入33.8亿元 占比主营业务收入82.95% [7] - 背靠英伟达等客户 一季度营收43.1亿元逼近去年上半年48.5亿元 [7] 行业扩产趋势 - AI产业催生PCB需求 沪电股份上半年净利润预增44.63% 生益科技和广合科技预增超50% [7] - 东山精密投资10亿美元建设高端PCB项目 沪电股份投资43亿元建设AI芯片配套项目 [8] - 深南电路泰国工厂总投资12.74亿元 鹏鼎控股2025年资本开支50亿元同比增51.5% [8] 竞争格局与风险因素 - 行业进入高端PCB产能"军备竞赛" 多家厂商扩产可能导致集中度变化 [2][8] - 销售毛利率达33.37%为上市以来最高 但友商扩产可能对毛利率维持形成压力 [2][9] - PCB行业具有明显周期性 产能扩张滞后于需求可能引发价格竞争 [8][9]
2025私募高质量发展聚力计划启动
中国证券报· 2025-07-30 21:08
行业规模与市场地位 - 私募基金行业管理规模突破20万亿元 稳居全球第二大市场[1] - 百亿级私募机构数量近90家[1] 活动概况与主题 - 活动主题为"新质引领·规范共赢" 聚焦私募行业服务新质生产力及畅通"科技-产业-金融"循环[1] - 汇聚头部私募基金 公募基金 银行理财子公司等百余位行业人士[1] 战略定位与行业作用 - 私募机构正从市场参与者转向价值主导者 在优化资源配置和培育新兴动能中发挥不可替代作用[1] - 私募基金高质量发展对畅通"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及服务居民财富管理需求具有战略意义[3] 评价体系与荣誉设置 - 采用定量加定性科学评价体系 覆盖十一大策略类别[2] - 设立多层次荣誉体系包括优秀管理人 私募基金领军人物 业绩长青私募基金管理人等权威参照[2] 支持服务体系 - 首创覆盖私募成长全周期的研究+资本+技术+服务+品牌支持体系[1] - 提供研究试用 梯度资金投融资 交易系统优惠等多种服务[1] - 推出8+3特色服务包 包含研究支持 资方对接 科技赋能 衍生品服务等八大权益及品牌宣传 资源链接 高端资讯三大赋能[2] 科技赋能与产品创新 - 全新升级XTP新一代交易平台实现微秒级延时 满足量化私募对高效稳定系统需求[2] - 中泰量化30品牌计划服务超万名高净值客户 销量突破170亿元[2] 投资机会展望 - 下半年投资机会集中在AI科技革命催生的半导体领域 高股息资产以及新消费与创新药等板块[2] - 需关注长期主义 合规筑基等核心共识凝聚资深力量共探发展路径[3] 生态建设目标 - 需协同构建规范 透明 开放 有韧性的行业生态[3] - 为建设金融强国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贡献私募力量[3]
权威平台聚势赋能!2025私募高质量发展聚力计划启动
中国证券报· 2025-07-30 11:11
活动概况 - 活动于7月30日在北京举行 由中国证券报与中泰证券联合主办 主题为"新质引领·规范共赢" 旨在构建私募服务新生态并启动第四届私募优选活动 [1] - 活动核心理念呼应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战略部署 聚焦优化资金供给和科技创新 推动私募行业高质量发展 [1] - 首创覆盖私募全周期的"研究+资本+技术+服务+品牌"支持体系 提供研究试用 资金投融资 交易系统优惠等实质性资源 [1] 私募行业现状 - 中国私募基金管理规模已突破20万亿元 行业处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 [1] - 行业核心命题是平衡规范与创新 引导资金精准投向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等国家战略领域 [1] 评选机制与资源整合 - 私募优选活动覆盖十一大策略类别 采用"定量+定性"科学评价体系 设立多层次荣誉体系包括优秀管理人和私募基金领军人物等 [2] - 整合中国证券报 中泰证券 中泰期货 智通财经 排排网等平台资源 搭建跨界服务网络 助力管理人对接触达银行 理财子 信托及上市公司资源 [2] - 通过量化观察池和定制化FOF子基金池等机制 畅通与长期资金的合作渠道 [2] 中泰证券业务实力 - 作为全国大型综合类上市券商 在28个省市自治区设有300余家分支机构 开展全牌照资本市场业务 [3] - 服务客户超千万户 管理客户资产达1.4万亿元 [3] - 搭建多元化综合性金融服务体系 包括托管 外包 研究 销售 交易等 为机构客户提供"管家式"服务 [3] 活动影响力与参与 - 该活动历经三届沉淀 已成为业界公认的优质私募孵化平台 累计吸引超2300家私募机构参与 [3] - 成功助推50余家优秀管理人实现规模与品牌的双重飞跃 [3] - 活动面向中国基金业协会备案的合规私募管理人开放 报名通道于8月1日通过多个平台同步开启 [3] 市场观点与讨论 - 中泰国际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表示2025年下半年政策将保持结构性发力 投资机会集中在AI科技革命催生的半导体 高股息资产及新消费与创新药等领域 [2] - 圆桌论坛汇聚公私募基金 券商资管 银行理财子及期货领域资深力量 共同探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路径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