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电

搜索文档
奇瑞,长舒一口气
虎嗅APP· 2025-09-11 00:15
公司发展历程 - 公司前身安徽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3月 1999年实现首台发动机和首辆轿车下线[5] - 2001年公司将20%股权无偿划转至上汽集团并更名为上汽奇瑞 获得造车资质并借用上汽销售渠道[5] - 2003年上汽返还股权后终止合作 公司成为2007年首家累计销量突破100万辆的自主品牌[5][7] - 公司曾于2004年和2016年尝试借壳上市但未成功 2018-2020年因盈利不稳定无法满足A股/港股上市要求[6][8][9] - 公司于2025年2月28日递交港交所上市申请 8月27日获证监会备案通知 9月7日通过港交所聆讯[9][10][11] 新能源转型战略 - 2023年公司乘用车销售收入94.8%来自燃油车 显著低于行业31.6%的新能源渗透率[14] - 2024年新能源业务快速推进 燃油车收入占比从Q1的90.9%降至全年76.1%[15] - 2025年Q1新能源车销售收入达186.7亿元 占比提升至30.3% 同期行业渗透率超40%[15][17] - 产品策略从纯电为主转向插电混动与纯电并行 2022年纯电占比89.4% 2024年插电/增程收入暴涨1195%占比59.9%[18][19] - 2025年Q1纯电与插电/增程销售收入比例约为4:6[19] 海外市场表现 - 公司乘用车出口量连续22年居中国自主品牌第一 海外收入占比维持在40%左右[23] - 俄罗斯市场贡献显著 2023年收入405亿元占比26.8% 2024年收入459亿元占比18.6% 2025年Q1占比降至10.9%[24] - 欧洲市场(不含俄罗斯)快速突破 2023年收入18亿元占比2.4% 2024年收入54亿元占比5.5% 2025年Q1收入37亿元占比15%[27] - 欧盟对华纯电车型加征高关税背景下 2025年3月公司在欧销售新能源车中插电混动占比达71%[28] 盈利能力分析 - 2024年毛利润363亿元 毛利润率13.5% 其中乘用车毛利润率13.2% 低于比亚迪汽车业务22.4%的毛利润率[31] - 2024年市场费用84亿元费率3.1% 行政费用60亿元费率2.2% 合计费用率5.3% 显著低于蔚来23.9%和理想8.5%[31] - 2024年研发费用92.4亿元费率3.4% 低于理想110.7亿元和蔚来130.4亿元的研发投入[31] - 2024年营收2699亿元同比增长65.4% 净利润143.3亿元同比增长37.2% 净利润率5.35%较2023年下降1.1个百分点[34] - 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449亿元同比增长80.1% 但2025年Q1降至45亿元[35][37] 资产与负债状况 - 2024年末总资产2140亿元 总负债1881亿元 资产负债率87.9% 处于行业高位[40] - 2025年3月末资产负债率87.7% 较比亚迪同期71.1%的负债率高出16.6个百分点[41][44] - 2024年添置机器设备75亿元 计提折旧23亿元 年末账面值132亿元 折旧周期约8年[42][43] - 机器设备账面值约为比亚迪1412亿元的十分之一 年折旧金额为比亚迪507亿元的二十分之一[46]
乐道L90,蔚来的关键一役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4 12:54
产品定位与市场策略 - 乐道L90预售价为19.39万元租电方案 瞄准30万级大三排SUV纯电市场 目标用户为家庭主心骨群体(家有两娃的单位领导或创业者)[1][2] - 产品搭载340KW高性能油冷后电机(功率超主流增程双电机总和) 配备85度电池与900V高压架构 实现CLTC续航超600公里及百公里14.5度低能耗[2] - 通过5145mm车长与3110mm轴距设计解决第三排舒适性问题 搭配240L前备舱实现"6人10箱"装载能力[2] 技术优势与补能体系 - 采用纯电架构释放更多车内空间 换电网络支持3分钟补能 全国已部署3400座换电站[2] - 电机重量仅79公斤(较主流90-100公斤更轻) 通过技术创新实现轻量化与成本下降[6] - 新疆光伏充电谷电成本低至0.25元/度 纯电行驶1600公里较增程节省超1000元成本[3] 交付策略与产能优化 - 改变过往"发布后等交付"模式 L90实现展车同步到店、7月23日试驾、8月1日大规模交付的快速响应[5] - 公司强调"发布即交付"能力 目标解决L60因产能爬坡延迟交付导致订单流失的问题[4][5] - 通过CBU经营机制将经营责任分解至单元 销售团队在减员背景下实现L60销量逆势增长[7][8] 销量目标与盈利规划 - 公司目标2025年达成月销5万辆 其中四季度乐道品牌月销目标2.5万辆 整体毛利率预计17%-18%[6] - 大三排SUV市场三年增长41%(从92万辆至130万辆) L90定位月销过万可贡献乐道30%以上销量[6] - 四季度盈利为经营底线 公司通过经营效率提升应对销量压力 强调技术研发投入最终驱动成本下降[6][7] 市场竞争与行业趋势 - 增程车型占大三排SUV主导地位 但理想汽车数据显示65%用户里程由纯电驱动 纯电趋势明朗化[1] - 前四月纯电车型增速63%远超增程车型的1% 公司视所有纯电车型为"队友"共同对抗增程市场[3][6] - 产品直面理想L9、问界M7及即将上市的理想i8等竞品 强调纯电体验与成本优势[1][3]
李书福拼了
虎嗅· 2025-06-11 21:16
财务业绩 - 2025年一季度营收725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5% [1] - 净利润22.8亿人民币(剔除35.9亿其他收益),同比增长134% [1] - 季度交付70.4万辆,同比增长47.6% [1] - 市盈率不到10倍,远低于部分车企30倍的水平 [2] 销量表现 - 2017年销量首次突破100万辆,达128万辆,同比增长41.6% [3] - 2018-2022年连续五年未完成销量目标,其中2019-2020年销量负增长 [4] - 2023年实际销售169万辆,完成目标 [5] - 2024年销量218万辆,同比增长29.1%,目标从190万辆上调至200万辆 [6] - 2025年销量目标271万辆(增幅25%),前5个月累计销量117.3万辆,同比增长48.6%,完成全年目标43.3% [6][7][9] 新能源转型 - 新能源车渗透率从2021年6.2%提升至2025年Q1的48% [10][11] - 2022年新能源车销量占比突破25%,2024年超40%,2025年大概率超50% [11][14][15] - 采取"赛马制"布局,涵盖高/中/低档车型及多种技术路线(纯电/插混/增程/换电) [16] - 插混车型占比从2023年Q1的8%升至Q4的45.2%,全年占新能源销量三分之一 [17] - 银河品牌成为增长引擎,2025年Q1销量26万辆,贡献率77.6% [40][41] 极氪业务 - 极氪2024年销量22.2万辆,同比增长87.2%,但2025年Q1增速骤降至25.2% [22][30][31] - 产品定位中高端,单车均价28.6万(2023年),毛利润率15% [26][27] - 2024年营收结构:整车占72.9%,电池及零部件占22.1% [24] - 2025年收购领克51%股权,合并后增速21.1% [34][36] - 母公司提出私有化要约,现金对价对应市值65亿美元 [38][39] 行业竞争 - 公司新能源战略初期观望,2022年后加速追赶比亚迪 [13][14] - 银河E5推动销量增长,2025年前5个月贡献80%增量 [40][41] - 资本运作能力突出,2024年出售附属公司收益91亿占净利润54.7% [43] - 需在智驾/固态电池等领域突破以获取先驱估值 [44]
理想汽车(LI):跟踪报告:新老产品交替期,静待纯电上市+AI技术兑现
光大证券· 2025-06-02 13:58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增持”评级 [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E理想开启全新智能+纯电+出海战略,聚焦L系列销量恢复、以及纯电爬坡兑现,虽下调2025E - 2027E Non - GAAP归母净利润,但看好理想基于家庭用户的明确定位与智能化的兑现能力,鉴于市场基于增程车型的预期已相对充分、纯电新车型仍待突破推进,维持“增持”评级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1Q25业绩披露 - 1Q25理想汽车总收入同比+1.1%/环比 - 41.4%至259.3亿元,总毛利率同比 - 0.1pcts/环比+0.2pcts至20.5%,Non - GAAP归母净利润同环比 - 20.3%/- 74.7%至10.2亿元,主要受季节性+老车销量回落等因素影响 [1] 1Q25单车盈利及2Q25E展望 - 1Q25汽车业务收入同比+1.8%/环比 - 42.1%至246.8亿元,销量同比+15.5%/环比 - 41.5%至9.3万辆,ASP同比 - 11.9%/环比 - 1.1%至26.6万元,汽车业务毛利率同比+0.5pcts/环比+0.1pcts至19.8% [2] - 1Q25研发费用率同比 - 2.2pcts/环比+4.3pcts至9.7%,SG&A费用率同比 - 1.9pcts/环比+2.8pcts至9.8% [2] - 1Q25 Non - GAAP单车盈利同比 - 31.0%/环比 - 56.8%至1.1万元,Non - GAAP净利润率同比 - 1.1pcts/环比 - 5.2pcts至3.9% [2] - 1Q25自由现金流为25亿元,截至1Q25末,在手现金合计约1,107亿元,管理层指引2Q25E交付量12.3 - 12.8万辆,预计2Q25E基本面或受老款车型清库优惠加大+新车型爬坡等因素影响 [2] AI能力及市场空间 - 纯电SUV车型i8、i6将分别于今年7月、9月发布,VLA大模型将与i8同步发布 [3] - 5月智驾焕新版车型重塑产品力,新车型爬坡或带动单月销量回升,公司已为纯电产品发布做好充足准备,预计i系列或填补30万元以上纯电SUV市场空白 [3] - 开展百城“繁星计划”开辟下沉渠道,计划2026E四五线城市开拓带来超10万辆增量,或持续释放潜在市场空间 [3] - 除自研智能驾驶系统将升级至VLA架构外,公司已开源自研操作系统星环OS,AI能力持续升级+生态圈持续扩容有望提升长期竞争力 [3] 盈利预测与估值 |指标|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营业总收入(百万元)|123,851|144,460|145,784|199,988|232,702| |营业总收入增长率|173.5%|16.6%|0.9%|37.2%|16.4%| |Non - GAAP归母净利润(百万元)|12,093|10,657|8,040|12,415|17,781| |Non - GAAP归母净利润增长率|29430.1%|- 11.9%|- 24.6%|54.4%|43.2%| |Non - GAAP EPS(元,普通股,摊薄)|5.73|5.01|3.76|5.80|8.31| |Non - GAAP ROE(归属母公司,摊薄)|20.1%|15.0%|10.5%|14.3%|17.6%| |P/E|18|20|27|18|12| |P/B|3.3|2.9|2.8|2.5|2.2| [5] 财务报表预测 - 资产负债表(单位:百万人民币) [11] |指标|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总资产|143,467|162,349|170,423|202,856|220,013| |流动资产|114,526|126,310|129,793|155,016|166,700| |库存|6,872|8,186|8,626|10,724|9,855| |应收账款|144|135|156|244|222| |现金及其等价物|91,330|65,908|67,774|86,785|97,783| |短期投资|11,933|46,905|48,000|50,000|52,000| |其他流动资产|4,247|5,177|5,237|7,263|6,841| |非流动资产|28,942|36,039|40,630|47,840|53,313| |固定资产|15,745|21,141|24,033|27,924|31,335| |无形资产|864|915|681|660|0| |其他非流动资产|12,333|13,983|15,917|19,257|21,978| |总负债|82,892|91,029|93,174|115,651|118,442| |无息负债|0|0|0|0|0| |有息负债|82,892|91,029|93,174|115,651|118,442| |夹层权益合计|0|0|0|0|0| |普通股股东权益|60,143|70,875|76,849|86,805|101,171| - 利润表(单位:百万人民币) [10] |指标|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营业总收入|123,851|144,460|145,784|199,988|232,702| |营业成本|- 96,355|- 114,804|- 117,682|- 164,477|- 190,354| |毛利润|27,497|29,656|28,102|35,511|42,348| |研发费用|- 10,586|- 11,071|- 11,243|- 12,939|- 13,962| |销售行政及管理费用|- 9,768|- 12,229|- 12,064|- 13,999|- 14,542| |经营利润(损失)|7,407|7,019|4,795|8,573|13,844| |其他收益(损失)|3,045|2,297|1,701|2,000|2,327| |税前利润(损失)|10,452|9,316|6,497|10,573|16,171| |净利润(损失)|11,809|8,045|5,722|9,415|14,454| |归母净利润(损失)|11,704|8,032|5,722|9,415|14,454| |Non GAAP归母净利润(损失)|12,093|10,657|8,040|12,415|17,781| - 现金流量表(单位:百万人民币) [12] |指标|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经营活动现金流|50,694|15,933|8,702|27,034|19,018| |净利润(净损失)|11,809|8,045|5,722|9,415|14,454| |折旧与摊销|1,805|3,058|1,941|2,398|2,854| |净营运资金增加|36,612|2,070|751|14,903|1,360| |其他|467|2,760|287|317|349| |投资活动现金流|- 12|- 41,137|- 7,653|- 8,572|- 8,570| |资本性支出|- 6,507|- 7,730|- 6,435|- 6,435|- 6,435| |其他|6,495|- 33,407|- 1,218|- 2,137|- 2,135| |筹资活动现金流|185|- 416|317|550|550| |股票/可转债等融资|- 2,751|- 996|0|0|0| |借款增加|1,750|471|317|550|550| |少数股东资金注入、以及其他|1,186|109|0|0|0| |现金及等价物净增加额|50,867|- 25,620|1,366|19,012|10,998|
理想汽车-W(02015):2025年一季报点评:毛利率好于预期,纯电+AI节奏明确
东吴证券· 2025-06-01 07:09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理想汽车-W“买入”评级 [1][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由于公司车型结构性调整,下调 2025 - 2027 年营业收入预期分别为 1436/2233/2362 亿元,同比分别 - 0.6%/+55.5%/+5.8%;因 AI 投入持续加大,下调 2025 - 2027 年归母净利润预期为 82/137/154 亿元,分别同比 + 1.6%/+67.4%/12.8%;对应 2025 - 2027 年 EPS 为 3.8/6.4/7.2 元,对应 PE 为 27/16/14 倍,考虑到公司智能辅助驾驶持续领跑,产品矩阵不断完善,维持“买入”评级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产品与技术 - 2025H2 公司将迎来纯电产品周期与 VLA 高阶智能辅助驾驶上车的共振,7 月发布首款纯电 SUV 理想 i8,9 月发布纯电 SUV 新车型 i6;截至 5 月 29 日,理想超充站建成 2355 座,i8 发布日期将建成 2500 + 座,2025 年底建成 4000 + 座 [3] - 5 月 8 日理想汽车 L 系列发布 2025 款智能焕新版车型,L6/L7/L8/L9 配置升级,AD Max 率先搭载 700TOPS 英伟达 Thor - U 芯片,并上车禾赛新一代 ATL 激光雷达,预埋 VLA 上车硬件;VLA 司机大模型将与 i8 同步于 7 月上车,8 月全量推送至 AD Max 用户 [3] 财务数据 盈利预测与估值 |指标|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 | |营业总收入(百万元)|123,851|144,460|143,640|223,300|236,150| |同比(%)|173.48|16.64|-0.57|55.46|5.75|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11,704|8,032|8,160|13,663|15,408| |同比(%)|681.65|-31.37|1.59|67.44|12.77| |EPS - 最新摊薄(元/股)|5.47|3.75|3.81|6.38|7.20| | P/E(现价&最新摊薄)|18.81|27.41|26.98|16.11|14.29|[1] 2025Q1 财务情况 - 实现营收 259.3 亿元,同环比分别 + 1.1%/-41.4%,其中车辆销售收入 246.8 亿元,同环比分别 1.8%/-42.1%,归母净利润 6.5 亿元,同环比分别 + 9.7%/-81.5% [11] - 总体毛利率实现 20.5%,同环比分别 - 0.1/+0.2pct,其中汽车销售毛利率为 19.8%,同环比分别 + 0.4/+0.1pct [11] - Q1 研发费用 25.1 亿元,同环比 - 17.6%/+4.4%,研发费用率 9.7%,同环比分别 - 2.2/+4.3pct;销售、一般及管理费用 25.3 亿元,同环比 - 15.0%/-17.7%,销售、一般及管理费用率为 9.8%,同环比 - 1.9/+2.8pct [11] - 2025 年一季度实现批发销量 9.3 万辆,对应单车收入 26.6 万元,单车毛利 5.3 万元 [11] 三大财务预测表 |项目|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资产总计(百万元)|162,349.08|179,977.47|237,329.59|261,305.04| |负债合计(百万元)|91,028.70|100,466.96|144,125.88|152,576.59| |归属母公司股东权益(百万元)|70,874.88|78,965.01|92,558.21|107,895.82| |营业总收入(百万元)|144,459.95|143,640.00|223,300.00|236,150.00| |净利润(百万元)|8,045.25|8,260.41|13,763.49|15,595.03| |经营活动现金流(百万元)|15,933.16|18,520.38|50,951.24|23,953.14| |投资活动现金流(百万元)|-41,137.17|-206.24|-91.99|-574.71| |筹资活动现金流(百万元)|-415.65|20.14|-26.62|-361.55| |每股收益(元)|3.75|3.81|6.38|7.20| |每股净资产(元)|33.40|36.88|43.23|50.40| |ROIC(%)|8.86|9.11|13.80|13.50| |ROE(%)|11.33|10.33|14.76|14.28| |毛利率(%)|20.53|20.73|20.96|21.00| |销售净利率(%)|5.56|5.68|6.12|6.52| |资产负债率(%)|56.07|55.82|60.73|58.39| |收入增长率(%)|16.64|-0.57|55.46|5.75| |净利润增长率(%)|-31.37|1.59|67.44|12.77| | P/E|27.41|26.98|16.11|14.29| | P/B|3.08|2.79|2.38|2.04| | EV/EBITDA|11.72|13.88|5.67|3.94|[12]
理想汽车-W(02015):Q4营收攀新高,纯电+智驾双擎发
华泰证券· 2025-03-17 02:06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为 146.11 港币 [1][5][8][1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4 年营收/归母净利 1445/80 亿,同比+17%/-32%,毛利率 20.5%;24Q4 营收/归母净利 443/35 亿,同比+6%/-38%,全年归母净利超此前预测 30%,系 24Q4 交付量创新高 [1] - 25 年 L 智驾系列焕新及纯电 SUV i8、i6 预计上市,VLA 模型上车 [1] - 考虑公司纯电车上市节奏变化,下调 25 - 27 年销量、收入、GAAP 归母净利及 Non GAAP 净利润预测 [5] - 选取吉利汽车、比亚迪股份为可比公司,因公司智驾能力提升、纯电新车上市后市场份额提升,提高溢价,给予 25 年 22x PE,调整目标价至 146.11 港币 [5][1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24Q4 营收与费用情况 - 24Q4 营收 443 亿元,同/环比+6%/3%,因 Q4 交付创历史新高;毛利率为 20%,同/环比-3pct/-1pct,因产品结构及终端政策变化 [2] - 24Q4 SG&A 费用 31 亿元,同/环比-6%/-8%,运营效率提升;研发费用 24 亿元,同/环比-31%/-7%,因产品组合和技术成本降低 [2] - 预计 25 年研发费用 131 亿元,同比+19% [2] 新车上市计划 - 7 月上市 i8,25H2 推出纯电车 i6,新车周期下月销有望突破前高 [3] - i8 定位中大型六座 SUV,与 L8 形成双动力矩阵,借鉴 L 系列外观元素,搭载自研 5C 超快充电池,充电 10 分钟补能 400 公里,上市时配套 2500 座超充站 [3] 智能驾驶进展 - 理想智能驾驶位于国内第一梯队,2 月推出的 1000 万 Clips 训练规模的端到端+VLM 模型 AD Max 系统接管次数显著低于特斯拉 FSD [4] - 25 年 5 月推出 L 系列智驾焕新版,Pro 版增加激光雷达,Max 版本智驾芯片由双 Orin - X 升级为 Thor - U [4] - i8 上市时同步发布下一代 VLA 模型,整合多模态感知与决策能力,目标实现“车位到车位”全场景覆盖 [4] 盈利预测调整 - 考虑 25 年细分市场竞争加剧,调整 25 - 27 年销量预测至 69/92/99 万辆(-12%/-11%/新增),营收为 1826/2361/2502 亿元(-16%/-14%/新增) [13] - 预计 25 - 27 年毛利率维持 20%左右;调整 25 - 27 年 SG&A 预测至 128/144/153 亿元,较前值-9%/-14%/新增;调整研发费用至 131/153/150 亿元,较前值-16%/-14%/新增 [14] - 调整预测 25 - 27 年净利润为 103/158/178 亿元(前值 127/184/新增),Non GAAP 净利润为 130/186/208 亿元 [14] 估值情况 - 选取吉利汽车、比亚迪股份为可比公司,可比公司平均 2025E 17xPE,基于公司优势给予 25 年 22xPE(溢价 29%,前值溢价 14%),调整目标价至 146.11 港币 [16] 财务指标详情 |会计年度|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 (人民币百万)|123,851|144,460|182,556|236,094|250,198| |+/-%|173.48|16.64|26.37|29.33|5.97|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 (人民币百万)|11,809|8,045|10,277|15,813|17,774| |+/-%|0.00|(31.87)|27.74|53.86|0.00| |EPS (人民币,最新摊薄)|5.52|3.79|4.84|7.45|8.38| |ROE (%)|22.49|12.35|13.81|18.26|17.19| |PE (倍)|18.80|27.40|21.41|13.92|12.38| |PB (倍)|3.66|3.14|2.80|2.33|1.96| |EV EBITDA (倍)|(13.12)|(13.25)|(6.59)|(4.96)|(4.89)|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