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理想L9
icon
搜索文档
9X预售单八成来自豪华车换购 极氪汽车再“上攻”
北京商报· 2025-09-30 14:12
此前,在50万元MPV级市场,极氪汽车已推出极氪009,如今随着极氪9X的落地,构成极氪在50万级市场的双旗舰布局。业内人士认为,极氪9X的到来, 将进一步巩固极氪汽车高端品牌形象,同时高溢价车型也能为企业带来更多利润空间。 而相比于极氪009所在的MPV市场,50万元级的新能源SUV市场竞争更为激烈。理想L9聚焦"家庭需求",成功打造"标签",让消费者有明确认知。而问界M9 则是绑定华为,背靠华为光环也让其在这个市场有识别度。近期,蔚来更是将ES8价位下探,性价比提升。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成员颜景辉认为,消费者选择车型时,首先考虑的还是价位问题。在同等价位上,极氪9X不仅要面对同级别的新能源汽车竞 争,也要与传统燃油车对位。 9月29日晚,极氪9X正式上市,该车型推出Max版、Ultra版、Hyper版、曜黑版共计四个版型,官方零售价为46.59万—59.99万元,超级置换权益后限时售价 为45.59万—58.99万元。 极氪9X的到来,填补了极氪汽车在50万元级SUV市场的空白。近年来,在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走高局面下,自主品牌与造车新势力开始集体上攻。其 中,理想L9、蔚来ES8、小鹏G9、问界 ...
9X预售单八成来自豪华车换购,极氪汽车再“上攻”
北京商报· 2025-09-30 12:34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成员颜景辉认为,消费者选择车型时,首先考虑的还是价位问题。在同等 价位上,极氪9X不仅要面对同级别的新能源汽车竞争,也要与传统燃油车对位。 为此,极氪汽车也将极氪9X配置拉满。作为极氪的旗舰级SUV,极氪9X以方正硬朗的全尺寸SUV造 型,被外界称为"杭州湾库里南"。在介绍配置时,极氪汽车相关人士表示,研发团队以劳斯莱斯库里南 为标杆,全车配备11块PVB隔音夹层玻璃,加入双主动降噪技术,使车内语音清晰度在120公里时速下 达到库里南92%的水准,在60公里时速通过粗糙路面二排噪音比库里南低。 9月29日晚,极氪9X正式上市,该车型推出Max版、Ultra版、Hyper版、曜黑版共计四个版型,官方零 售价为46.59万—59.99万元,超级置换权益后限时售价为45.59万—58.99万元。 极氪9X的到来,填补了极氪汽车在50万元级SUV市场的空白。近年来,在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走高 局面下,自主品牌与造车新势力开始集体上攻。其中,理想L9、蔚来ES8、小鹏G9、问界M9等车型相 继进入SUV市场,并开始攻入BBA"腹地"。此外,据第三方统计数据,去年三季度,自主品牌新车销量 份额在 ...
极氪攻占豪车上甘岭
华尔街见闻· 2025-09-30 10:52
作者 | 柴旭晨 编辑 | 王小娟 当一款售价50万级别的中国品牌汽车,在上市后13分钟大定破万,1小时订单冲上4万台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款"爆品"的诞生,更是一个市场旧有格局被 打破,新时代加速来临的序幕。 9月29日晚,被冠以"杭州湾库里南"之名的极氪9X正式上市,其火爆程度甚至超出了内部预期。吉利汽车集团高级副总裁林杰在采访中坦言,原本预计9X会 有大需求,但现在看产能还是准备地保守了。 要知道,9X预售1小时的42667台订单量,相当于奔驰EQ系列去年在华销量的七成,也相当于宝马iX系列去年在华销量的两倍;作为参照,国产50万元"攻擂 者"问界M9的月销量稳定在1万-1.6万台。 可以说,国内50万元+赛道又有新挑战者了。 在业内人士看来,9X和问界M9、理想L9、蔚来ES8这些旗舰SUV走的路数并不一样。问界是主打智能化、理想深度绑定家庭场景、蔚来则凭借家庭用车+品 质服务+换电模式的组合拳打动用户。而极氪9X的核心卖点,是极致的豪华感。 为了与市场上"9系SUV"销冠竞争,吉利把能给的技术和配置几乎都给到了极氪9X——吉利顶配的千里浩瀚H9智驾方案、多颗激光雷达、车内搭载搭载五块 屏幕、双Tho ...
李想本身倾向i6没有二排电视
理想TOP2· 2025-09-28 15:08
产品配置与用户偏好 - i6二排电视选装率超过50% [1] - i8二排电视选装率超80% [1] - 官方宣布i6二排电视选装率超40% 铂金音响选装率超40% 四驱选装率超30% 可拆卸拖钩选装率超15% [2] 产品开发决策过程 - 公司创始人曾反对i6配置二排屏幕 但产品线坚持提供用户选择机会 [1] - 第一代L9二排电视灵感来自创始人 团队成员坚持实现电动关闭功能 [2] - 25款L9的21.4寸电视 主驾背后小桌板 双腔双阀配置均在创始人多次明确反对前提下上线 [2] 产品设计特点 - i6天窗设计突破车身结构限制 在保证坚固性前提下实现完整天窗 [1] - 公司产品线覆盖多车型场景 MEGA i8 L9 L6满足不同家庭出行需求 [1] 公司运营动态 - 创始人深度参与i6标定工作 [2] - 第三方渠道提供理想汽车实际经营情况与长期基本面交流平台 [3]
为什么增程车很少用2.0T?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9-26 07:50
核心观点 - 增程式电动车普遍采用1.5T发动机替代传统燃油车时代的2.0T发动机 主要因技术路线变革、效率成本优化及用户需求变化 [1][5][6] 技术路线差异 - 增程式混动中发动机仅作为发电机使用 不直接驱动车轮 核心需求为高效稳定发电而非动力输出 [1][5] - 系统依赖强三电配置(大容量电池包、高功率电机) 例如理想L9配备50度电池包和330kW驱动电机 实现5.18秒加速性能 [3] - 发动机发电功率仅需满足120km/h-150km/h巡航需求(约31kW) 无需过大功率储备 [3][15] 效率优势 - 1.5T发动机热效率普遍突破40% 如奇瑞混动专用发动机达44.5% 广汽增程专用达43% 显著高于2.0T发动机的38%以下水平 [8] - 更高热效率直接降低整车能耗 提升发电经济性 [8][17] 成本与供应链 - 1.5T发动机因技术成熟、产量大、维修体系完善 成本显著低于2.0T发动机 [11] - 低排量带来更低车船税:1.6L以下基准税额300-540元 而2.0L排量税额为360-660元 [12] 空间布局优化 - 1.5T发动机体积与重量更小 利于整车动力系统布局 为电池和电机预留更多空间 [10] - 2.0T发动机需特殊设计(如仰望U7采用水平对置结构) 增加技术难度与成本 [10] 用户需求匹配 - 1.5T发电功率(60-70kW)已覆盖日常使用场景 120km/h巡航功率需求仅约31kW [15] - 2.0T高功率优势(如高原/高速工况稳定性)在多数用户场景中利用率极低 [13][15] - 电池技术提升使纯电续航增加 进一步降低增程器使用频率 弱化大排量必要性 [17] 行业应用现状 - 主流增程车型(理想L系列、问界M系列、零跑C系列等)均采用1.5T发动机 [6] - 仅高端性能车型(仰望U7/U8、极氪9X)保留2.0T配置 以满足特定定位需求 [6][13]
“YU7扛住了!”雷军揭秘造车背后:我们拆解了三辆Model Y 小米YU7曾是最后的底牌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6 06:03
产品战略与决策 - 小米汽车在2022年SU7开发关键时期面临纯电轿车市场挑战 决定同时启动YU7项目作为备用方案以应对SU7可能失败的风险 [1] - 面对行业增程SUV赛道成功案例 公司内部经过激烈争论后选择不走模仿路线 而是冒险开发运动型SUV YU7 [2] - YU7项目对标特斯拉Model Y 通过拆解学习竞品细节 并以低于竞品1万元的起售价(25.35万元)定位市场 [2] 市场表现与交付数据 - YU7上市后取得超预期市场反响 三分钟内大定数量突破20万辆 [3] - 在18小时内锁单量超过24万辆 该数据引发行业关注与质疑 [3] - 自7月6日启动交付至演讲时 YU7累计交付量已超4万辆 [6] - 截至8月底 SU7系列累计交付量超过33万辆 [6] 产品线扩展与服务创新 - 公司推出"小米定制服务"试运营 包含5款定制车漆 内饰配色 轮毂及专属车标等配置 [6] - 定制服务每月限量40辆 仅支持YU7 Max和SU7 Ultra车型 要求选配金额超过10万元 [6] - 通过SU7 Ultra和YU7等产品序列 公司逐步扭转外界对手机企业造车的质疑 [6]
从内耗焦虑到押上家底,雷军解锁小米造车“生死时刻”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9-26 01:31
公司战略转型 - 小米集团2020年决定从互联网公司转向硬核科技公司 持续投入底层核心技术 [2] - 公司同时布局芯片和汽车两条新赛道 2021年3月正式官宣造车 首期投资100亿元人民币 计划10年内投资100亿美元 [3] - 创始人雷军将造车视为人生最后一次重大创业项目 亲自带队并押上全部声誉 [3] 汽车业务发展历程 - 2021年12月小米SU7 Ultra项目立项 对标保时捷和特斯拉 [3] - 2022年春节后团队连续召开21天会议 决定暂停Ultra项目 数月后SU7取得突破性进展后重启 [3] - 2022年夏天在SU7开发关键阶段立项YU7作为备用方案 [4] - 2024年3月推出首款车型SU7标准版 售价21.59万元 2025年2月推出SU7 Ultra 2025年6月YU7正式上市 [4] 汽车销售表现 - 2025年1-8月小米汽车累计销量达22.48万辆 完成全年35万辆目标的约64% [4] - YU7自7月6日开启交付后累计交付超4万辆 [4] 产品研发策略 - YU7研发过程中以理想L9和特斯拉Model Y为参照对象 [6] - 公司2025年初购买三辆Model Y进行零部件拆解学习 [6] 面临挑战与召回事件 - 3月底智驾死亡事故使公司陷入舆论危机 [8]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9月19日公告因辅助驾驶系统安全隐患召回11.69万辆SU7标准版 占已售SU7总销量三成 [8] - 1月曾因泊车辅助缺陷召回3.09万辆SU7 [8]
雷军回应小米手机跳过16
新浪财经· 2025-09-25 18:16
公司战略与研发投入 - 芯片研发被视为公司成功的必由之路 自研手机SoC至少需要坚持十年并投入至少五百亿[1] - 公司坚定从互联网公司转型为硬核科技公司 持续投入底层核心技术以应对行业竞争压力[1] 产品对标与行业定位 - 小米17系列全面对标苹果iPhone17系列 包括外观、价格、续航和拍摄效果等方面[1] - 汽车业务中YU7研发以理想L9和特斯拉Model Y为参照 购买三辆Model Y进行零部件拆解学习[1] 市场竞争与用户策略 - 建议不选择YU7的顾客考虑特斯拉Model Y或即将发布的理想i6 表达对友商产品的认可[1] - 强调用户支持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 手机生态支持与苹果互联并欢迎苹果用户购买[1] 品牌叙事与高管影响 - 凡客创始人陈年受公司造车经历鼓舞 将企业迁至杭州转型直播电商并重回抖音男装头部[1] - 回应跳过手机型号"16"命名为"17" 解释因产品过强而选择跳过特定型号命名[1] 行业挑战与认知转变 - 2020年面临苹果、三星、华为等行业巨头竞争压力 同时遭遇外界对组装厂、缺乏技术等质疑[1] - 高管曾陷入严重内耗 最终通过坚定技术投入实现战略转型[1]
又做“冰箱彩电大沙发”?就算冒险,小米也要做一款运动型YU7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5 15:24
行业竞争格局 - 理想L9发布后其"彩电冰箱大沙发"设计获得现象级成功 引发多家车厂跟进模仿[2] - 同类大空间SUV车型预计将有几十款新车集中上市 市场竞争趋于白热化[2] 公司战略决策 - 面临核心战略分歧:选择跟随行业主流设计或坚持独立研发路线[2] - 经过激烈内部讨论后放弃同质化竞争策略 避免陷入红海市场[2] - 最终确立差异化产品定位:为驾驶者设计好看好开的运动型SUV[2] - 该定位传统上仅豪华品牌敢于尝试 被视为非常冒险的产品策略[2] - 产品核心特性兼顾家庭日常使用需求 在运动性与实用性间寻求平衡[2]
雷军:内部买了三辆特斯拉Model Y拆解
财联社· 2025-09-25 14:51
小米汽车产品战略 - 小米汽车在2022年夏季面临关键产品定义分歧 内部激烈争论是跟随理想汽车开创的大空间增程SUV赛道 还是坚持自主研发路线[2] - 公司最终决定不跟随潮流做超大空间SUV 认为市场需求总量有限 同类产品"肯定没前途" 选择将竞品目标瞄准特斯拉Model Y[3] - 团队购买三辆Model Y进行拆解学习 将第二款车型小米YU7定位为运动型SUV 并从续航、空间、售价等方面全面对标特斯拉[3] 小米YU7产品特性 - 研发团队通过多轮设计方案优化 证明YU7内部空间表现不亚于Model Y 足以满足用户需求 最终推动项目正式立项[3] - 续航里程经过去年年底长途实测后大幅提升 标准版CLTC续航从原规划620公里增加至835公里 增幅超过200公里但定价不变[3][4] - 产品定价具有竞争力 YU7标准版售价25.35万元 较特斯拉Model Y焕新版便宜1万元 但续航多出242公里[4] 市场表现与产能状况 - YU7发布后市场反应火爆 18小时后锁单量达24万辆 交付两个月19天累计交付超过4万辆[5] - 小米汽车8月完成总交付36396辆 其中SU7和YU7交付量几乎各占一半 SU7首次未入围乘联分会单月交付超2万辆车型榜[5] - 公司正通过智能化技术改造提升工厂产能 计划大幅缩短车辆交付周期 部分车型有望较原定周期提前6周[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