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V高压平台

搜索文档
理想i6内饰官图首发:后排21.4英寸娱乐屏+零重力座椅
经济观察报· 2025-09-19 10:16
产品发布 - 理想汽车正式公布全新大五座纯电SUV理想i6内饰官图 计划于9月26日上市[1] - 新车采用家族化简约科技风格 前排配备一体式双连屏设计 取消传统液晶仪表盘 完全依赖HUD抬头显示系统[1] - 后排配备21.4英寸娱乐屏 零重力座椅及大容量冷暖冰箱 强化家庭用车舒适体验[1] 产品配置 - 车身尺寸为4950×1935×1655mm 轴距3000mm 通过短前后悬设计实现车内纵向可用空间超3.3米[1] - 基于800V高压平台打造 后驱版功率250kW续航710-720km 四驱版功率400kW续航660km 支持充电10分钟续航500公里[1] - 智能方面搭载AD Max 3.0智驾系统 支持城市NCA 配备高通8295芯片座舱[1] 市场定位 - 新车主打25-30万元市场 后排21.4英寸娱乐屏为非全系标配[1] - 二排右侧座椅支持脚踏板加安全带集成设计 搭配双拼色软质包裹 隐藏式氛围灯和天空音响系统[1]
2025年中国高压直流输电系统行业产业链全景、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研判:HVDC技术赋能多元场景,数据中心800V HVDC市场成为行业重点发展方向[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9-08 00:52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高压直流输电系统行业凭借特高压技术优势和新能源并网需求 已成为全球最大市场 2024年市场规模达892亿元 预计2028年突破3000亿元[1][7] - 800V高压平台技术加速迭代 支撑AI数据中心超高功率需求 预计2030年全球AI数据中心800V HVDC市场规模达354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46%[1][7] - 行业呈现"央企主导核心设备 民企与外资角逐细分领域"格局 中恒电气以28%市占率领跑HVDC电源市场[8][10] 行业技术概述 -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通过换流站实现交直流转换 适用于远距离大功率传输 尤其适合海底电缆输电和清洁能源并网场景[2] - 技术分为LCC-HVDC和VSC-HVDC两类 LCC容量大成本低 VSC可独立控制功率 更适合可再生能源并网[3] 产业链结构 - 上游为金属材料 绝缘材料 电子元器件及特高压开关等关键设备[4] - 中游涵盖换流阀 换流变压器 GIS设备及直流控制保护系统等核心设备制造[4] - 下游由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主导 推动西电东送等国家战略工程实施[4] 行业发展现状 - 中国建成全球最大特高压电网网络 包含19条交流特高压和20条直流特高压 总里程超4万公里[6] - 2025年上半年全国跨区输送电量4366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11.8% 西北地区外送电量1774亿千瓦时占比超四成[4] - 十四五期间国家电网规划特高压工程总投资3800亿元 预计新增线路3.2万公里 变电容量3.4亿千伏安[6] 细分市场前景 - AI算力需求推动数据中心800V HVDC技术发展 英伟达计划2027年实现800V架构规模化商用[7] - 中国市场800V HVDC规模预计从2028年20亿元跃升至2030年64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47%[1][8] - 美国市场将率先规模化商用 规模从2026年48亿元爆发增长至2027年141亿元[8] 竞争格局分析 - 央企阵营包括中国西电 国电南瑞 特变电工等主导换流阀 变压器等核心设备[8] - 民企如许继电气 思源电气通过直流控制技术等细分领域形成差异化竞争力[8] - 外资企业ABB 西门子在柔性直流输电材料和国际工程总承包保持影响力[8] 技术发展趋势 - 800V高压平台与碳化硅器件结合 可使系统效率突破98% 换流阀损耗降低30%[11] - 数字孪生技术实现故障预测准确率超95% 运维成本下降40%[11] - 构网型柔性直流技术支撑新能源接入 预计2030年沙漠戈壁外送规模突破2亿千瓦[11] 应用场景拓展 - 跨国互联工程如中老 中蒙直流项目预计2027年投运 年输送清洁能源超500亿千瓦时[12] - 数据中心场景向模块化发展 单机柜功率密度超50kW 支撑万卡集群运行[12] - 工业微电网 海上风电并网等新兴场景催生千亿级后市场服务生态[12] 全球化布局 - 中国企业通过并购海外高端设备商和主导IEC国际标准制定强化全球影响力[13] - 绿色金融工具为海外项目融资超500亿美元 利率较传统贷款低2个百分点[14] - 预计2030年HVDC设备出口占比提升至40% 在东南亚非洲市场形成一体化服务模式[14]
东风私有化退市、力捧岚图港股上市 国资车企资本棋局生变
搜狐财经· 2025-08-29 07:03
岚图汽车上市与东风集团私有化 - 东风集团股份推动旗下高端新能源品牌岚图汽车以介绍上市方式登陆香港联交所 同时启动私有化退市程序 被视为优化资本结构、集中资源押注新能源赛道的关键布局 [1] - 市场反应积极 复牌后股价飙涨 港股开盘高开近70% [1] 交易模式与结构 - 采用"股权分派+吸收合并"组合模式 分派东风集团持有的岚图汽车79.67%股权给全体股东 岚图汽车以介绍上市方式在香港联交所挂牌 [2] - 介绍上市不发行新股、不涉及融资 仅将已发行股份挂牌交易 适合已有稳定资金支持、不需立即融资但希望提升流动性和品牌公信力的企业 [2] - 吸收合并环节由东风汽车境内全资子公司作为吸并主体 实现对东风集团股份的100%控股 完成私有化 [2] 岚图汽车上市意义 - 拓宽融资渠道 获得长期稳定的资本支持 拓展海外事业布局 提升国际知名度和品牌形象 [3] - 发挥资本市场价值 完善公司治理 提升市场竞争力 推动东风国际化跃迁 成为东风公司国际化发展的新引擎 [3] 东风集团股份经营状况 - 受行业转型及市场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 整体业绩不达预期 截至2025年7月31日收盘价为4.74港元/股 市净率仅为约0.24倍 市值长期低于净资产水平 基本失去作为H股上市平台的融资功能 [3] - 2025年上半年销售汽车约82.39万辆 同比下降14.7% 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20.4万辆 同比增长33% 占集团总体销量比重增加8.9% [3] - 上半年实现营收545.33亿元 同比增长6.6% 归属于母公司权益持有人的利润为0.55亿元 同比下滑近92% 毛利率为13.9% 同比提升2.3个百分点 [4] 岚图汽车经营表现 - 2024年交付85697辆 同比增长约70% 2025年1-7月累计销量68263辆 同比增长88% 其中7月交付12135辆 同比增长102% 环比增长21% [4] - 2023年税前净亏损19.8亿元 税后净亏损14.72亿元 2024年税前净亏损收窄至2.43亿元 税后净亏损1800万元 且2024年第四季度实现单季度盈利 [5] - 盈利的可持续性取决于规模效应能否持续释放、成本控制能力能否进一步加强以及新车型的市场接受度 [5] 业绩分化原因 - 东风汽车业务重心集中在燃油车领域 收入与销量主要依赖合资车企 东风本田、东风日产等合资品牌销量均呈下滑态势 [6] - 岚图汽车主打新能源车型 契合汽车行业未来发展方向 近两年来销量表现亮眼 近4个月月销量均突破1万辆 [6] 战略意图与行业影响 - 岚图汽车上市后有望打破东风集团股份过往的港股低估值束缚 实现估值逻辑切换 [7] - 交易完成后有利于东风公司集中力量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 整合优质资源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 [7] - 东风集团股份在退市后预计将更聚焦资源支持岚图的发展 同时加速旗下其他新能源品牌(如eπ、纳米)的技术迭代与市场拓展 [7] - 交易为国资央企提供了盘活存量资产、优化股权结构的可复制路径 具有极强的行业示范效应 [8] - 私有化后汽车行业中普遍被低估的国企估值逻辑可能发生重构 国企的资本运作有望更加密集 同时有助于解决国企股权融资的困境 [8]
全新小鹏P7上市:21.98万元—30.18万元 最大续航820km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8-28 05:39
产品发布与定价 - 全新小鹏P7于8月27日在广州上市 定位未来AI豪华轿跑 推出四款车型包括702长续航Ultra 820超长续航Ultra 750四驱高性能Ultra和750四驱鹏翼Ultra 指导价分别为21.98万元 23.98万元 25.98万元和30.18万元 [1] - 公司推出多重上市权益 在2025年10月8日前下订可享至高23000元配置及积分限时送 以及至高20000元老用户复购权益 [1] - 针对小鹏P7及P7i初代车主推出专属复购权益 包括动力电池终身质保 价值5000元的5万积分 本品置换减免10000元 价值10000元的6年1500度电卡 至高总价值28999元 [1] 设计与美学 - 采用原创五型面设计 灯组 传感器 尾门等功能融入型面拼接 实现美学与功能统一 车身高度1407mm 宽度970mm 长度5017mm 宽高比1.40 长高比3.57 轮宽比0.28 [2] - 前脸采用一体式纯平发光LOGO与1.4米光翼贯穿大灯 尾部配备220颗LED流光尾灯和主动升降尾翼 支持10档调节 超千万研发投入 [4][6] - 提供七款外观色彩包括新月银 律动黄 星瀚绿 星暮紫 微星灰 星芒蓝及特别款哑光新月银 AI智驾小蓝灯分布于后视镜 尾部与方向盘 [6] 性能与操控 - 拥有50:50配重 重心低至440mm 全系标配双腔空气弹簧与DCC智能阻尼 毫秒级调节刚度与高度 [7] - 标配前245后275鸳鸯胎 搭配铝合金锻造轮辋 Brembo四活塞卡钳使百公里制动距离缩短至33.16米 [9] - 搭载自研800V XPower电驱系统 最大功率593PS 峰值扭矩695N·m 零百加速3.7秒 0.15秒即可爆发最大动力输出 [9] - 配备"0帧起手"弹射模式 Boost模式提供20秒推背感 专业赛车手模式 内燃机和科幻风格两款模拟声浪 [11] 智能驾驶技术 - 全系标配三颗自研图灵AI芯片 整车算力达2250 TOPS 高效驱动本地端VLA大模型 具备推理和预判能力 [11] - 一体化车道级智能导航全国覆盖 与SR融合 可清晰指引复杂路口 环岛和岔路场景 [11] - 搭载VLM座舱全能管家 四音区交互系统 87英寸AR-HUD 三轴灵动中控屏支持多角度调节 [13] 安全性能 - 采用16000T一体压铸工艺 88.18%高强度钢及铝混合结构 提升刚性与抗撞表现 搭载AI电池医生和18层电池防护 [15] - 配备湿滑路面AES 在摩擦系数0.3的低附着路面实现丝滑绕行 超级增强版AEB工作范围覆盖130公里每小时 [17] - 具备智能气囊预激活与ECALL自动救援功能 [17] 舒适性与豪华配置 - 后排横向宽度1400mm 膝部空间120mm 坐垫长度513mm 靠背夹角30° 后备厢575L加前备厢56L共631L储物空间 二排放倒后可扩展至1929L 全车33处收纳 [19] - 一体式运动座椅采用Nappa真皮与Dinamica超纤绒 支持16向电动调节 主副驾具备通风 加热与按摩功能 主驾配备分体腿托与主动侧翼设计 [20] - 全系标配23颗定制HIFI扬声器与7.1.4声道AI全景声 全车68处声学包围 双层夹胶玻璃 低风噪设计 三层镀银天幕可隔绝99.99%紫外线 配备AI香氛系统 [22] 电池与充电技术 - 搭载858高性能电池包 集成800V高压平台 续航820km 配备5C超充AI电池 92.2kWh三元锂电池 百公里电耗最低12.0kWh [25] - 标配800V 5C超快充 10分钟补能525km SOC 10%-80%充电仅需11分钟 具备智能升压技术自动适配公共桩 [25] 特别版车型 - 750四驱鹏翼Ultra配备专属鹏翼门 哑光新月银配色与橙耀灰内饰 Dinamica运动座椅和副驾Dinamica零重力座椅 全车升级碳纤维饰板与熏黑迎宾踏板 [23][25]
行业观察 | 锚定新能源汽车电驱赛道,“小巨人”佳腾电业卡位800V高压绝缘材料
搜狐财经· 2025-08-12 12:43
公司概况与市场地位 - 佳腾电业成立于2006年 聚焦扁线研发生产 是中国率先具备全尺寸扁线量产能力的供应商 国内微细型及中型扁线市场占有率稳居前列 部分细分领域市场份额超60% 服务全球2000多家客户包括ASML、宝马、太阳诱电 [2] - 公司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获得深圳高新投、国投创合、小米长江产业基金等多轮投资 [2] - 公司已构建全球10000余种规格扁线产品矩阵 覆盖0.001mm²–50mm²全尺寸扁线规模化量产 是业内极少数实现该能力的制造商 [6] 技术突破与产品优势 - 2018年公司锚定800V高压平台技术 联合威格斯突破核心瓶颈 2021年实现耐高温耐高压PEEK绝缘扁线量产 应用于路特斯Eletre实现"充电5分钟续航150公里" [3][9] - PEEK材料具有260℃长期耐热性 大于30kV/mm介电强度 能同步抵御高电压击穿、高温降解和化学腐蚀 被称为"特种工程塑料黄金" [8] - 2023年公司完成行业首款TPI扁线开发 补足高柔性应用场景缺口 形成PEEK扁线与TPI扁线两大支柱产品组合 [15] 客户合作与订单情况 - 公司已获得宝马、奥迪、奔驰等超80%全球一线车企800V项目定点 业绩呈指数级增长 [3][13] - 核心产品产能订单排期已规划至2026年 显示全球市场对技术产品的旺盛需求 [3] - 2024年7月获得全球光刻技术领导者ASML颁发的全球供应商卓越奖 [6] 产能布局与全球化战略 - 公司正加速推进江西赣州未来三期工厂投建计划 全面投产后预计年产值突破20亿元 [3] - 2024年成功实现中国、东南亚、欧洲、美洲四大制造基地产能扩张 全球供应链网络韧性显著增强 [3][15] - 2024年开启美国德州、德国斯图加特和泰国春武里府三个海外生产基地建设 构建"中国创新、全球交付"体系 [15] 行业趋势与市场前景 - 800V高压平台从高端车型普及至20万级市场 2025年迎来产能爆发与供应链业绩兑现期 [5] - 扁线电机功率密度跃升30% 散热性能优化 2025年全球新能源车扁线电机渗透率将超90% [5] - 2025年全球800V车型渗透率预计突破35% 伯恩斯坦分析师David Dai预测 [13] 研发投入与增长战略 - 过去三年研发投入持续超7500万元 营收占比超5% 构建系统化创新能力 [14] - 公司形成三维增长引擎:扁线成熟业务为现金牛 PI/PEEK/TPI等尖端材料业务以近90%预期年均复合增长率崛起 高分子复合材料为新增长曲线 [14] - 技术触角延伸至人工智能、低空经济、具身智能等万亿级新兴市场 战略性新兴业务成为强劲"第三增长极" [4][16]
增程+插混占比超50%,新能源车市“销量与减碳”如何兼得?
36氪· 2025-05-19 09:50
新能源汽车市场结构性变化 - 2025年4月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增程式与插混车型合计销量占比首次突破50% [1] - 2024年新能源汽车总销量1126.2万辆,其中插混与增程式车型贡献451.9万辆,同比增速85.2%,远超纯电车型15%的增速 [1] - 2025年混动车型市场份额逼近50%,纯电渗透率从60%降至58% [1] 用户需求驱动因素 - 增程式车型通过大容量电池(CLTC纯电续航200公里左右)和燃油增程器组合,满足城市通勤低成本与长途出行无焦虑需求 [3] - 理想L系列综合续航突破1000km,纯电模式下每公里成本不足0.1元,精准匹配家庭用户经济性与实用性需求 [3] - 插混车型如比亚迪DM-i在馈电状态下油耗控制在3L/100km以内,兼顾动力性与经济性 [3] 技术路线与成本优势 - 增程式结构研发成本较插混低40%,生产线改造成本仅为插混三分之一 [5] - 理想汽车2024年凭借单一增程路线实现年销超50万辆,问界M7单车型交付量突破19万辆 [5] - 插混技术通过规模化降本优势价格下探至10万元区间,比亚迪DM-i车型年销超百万辆 [5] 环保争议与技术博弈 - 增程式技术因"油→电→动能"两次能量转换,高速工况能耗较插混高15%-20%,引发碳排放争议 [6] - 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裕生指出增程产品节油率可达30%-50%,在三四线城市充电基建不足时仍是用户刚需 [6] - 欧盟政策支持插混而对增程式施加更严格碳排放核算标准,大众中国CEO批评增程式为"最糟糕的解决方案" [6] 车企战略分化与融合 - 新势力如理想、问界、零跑以增程式为突破口,传统车企如比亚迪、吉利深耕插混技术构建专利壁垒 [7] - 理想推出纯电车型Mega,小鹏、极氪加码增程赛道,比亚迪计划将800V高压平台与DM-i技术结合 [9] 未来技术迭代影响 - 800V高压平台普及可将充电时间缩短至15分钟,续航提升20%,阿维塔07增程版已支持3C快充且纯电续航达245公里 [9] - 固态电池若2027年量产可能解决纯电续航焦虑,但2025-2030年混动技术仍将是市场主流 [11][12] 行业共识与市场选择 - 增程与插混的爆发是用户需求与技术现实妥协的产物,填补纯电车型短板但陷入环保争议 [12] - 充电基建完善前市场选择"最优解"而非"完美技术",混动技术共存竞合将是短期常态 [12]
【联合发布】重点新车上市预告(2025年5月)
乘联分会· 2025-05-09 08:34
新车上市概览 - 本月将有4款重磅新车上市,分别是吉利银河星耀8、智己L6、尊界S800和传祺向往M8 [1][3] 吉利银河星耀8 - 定位为中大型插电混动轿车,5月9日上市 [3] - 提供雷神EM-i和EM-P两种电混系统,EM-i车型CLTC纯电续航60/130公里,EM-P车型CLTC纯电续航130公里 [4] - 搭载银河Flyme Auto智能座舱系统,接入DeepSeek大模型,配备116TOPS算力的双智驾芯片和激光雷达 [4] - 内饰配置包括悬浮式液晶仪表屏、横向大尺寸中控屏、AR-HUD抬头显示系统及VIP座椅 [4] 智己L6 - 2025款智己L6将于5月13日上市,预售价21.99-28.99万元 [6] - 全系升级800V高压平台,搭载灵蜥数字底盘2.0和智慧四轮转向系统,转弯半径仅4.69米 [6][7] - 标配激光雷达和英伟达Orin-X芯片,支持无图城市领航功能 [6] - 新增马蒂斯红车漆,优化前脸设计,配备分段式调节全景天幕和贝果舒压系统座椅 [6] 尊界S800 - 华为与江淮合作推出的首款车型,定位百万级超豪华车,5月31日上市 [7][8] - 搭载途灵Ⅱ龙行平台,实现智能驾驶、智能座舱和智能域控的"三智"融合 [7] - 配备L3级智能驾驶和8项黑科技,包括超级巡航、超机动性等功能 [7] - 内饰采用浅色调和天然材质,配备星空顶设计 [7] 传祺向往M8 - 广汽传祺与华为合作的中大型MPV,5月上市 [8][9] - 搭载华为鸿蒙座舱HarmonySpace,配备多块显示屏和智慧场景功能 [9] - 采用2+2+3七座布局,第二排为双零重力座椅,配备多项豪华功能 [9] - 动力系统采用2.0T插电混动,CLTC纯电续航248公里,综合续航1200公里 [9] 行业趋势 - 新车在智能驾驶方面部分达到L3级标准 [10] - 智能座舱集成前沿系统并融合大模型技术 [10] - 部分车型升级800V高压平台 [10] - 内饰设计注重舒适豪华,打造高品质驾乘空间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