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产业链模式

搜索文档
面对“泼天流量”,老乡鸡能否乘风破浪?
搜狐财经· 2025-09-27 03:45
编辑 | 虞尔湖 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 前段时间罗永浩和西贝的"预制菜大战"响彻全国,这场纠纷近期终于偃旗息鼓。老罗赢得了民意,西贝输了口碑,谁 胜谁负看似一目了然,但实际上争吵的双方都不是赢家,反倒是让老乡鸡意外火出了圈。 在西贝和罗永浩你来我往,互飙金句期间,老乡鸡在后厨搞起了直播,大批网友纷纷涌入。大厨带领云监工们盘点食 材,普及菜品知识。一场直播下来,累计观看人数突破百万,收获好评无数。 俗话说"好事成双",在获得消费者盛赞的同时,9月12日老乡鸡官宣正式成为2025上海劳力士大师赛的指定供应商。看 来这场突如其来的意外让老乡鸡赚得盆满钵满。不过当流量退潮,老乡鸡还能继续赢下去吗? 业绩向前上市坎坷 合肥有一句顺口溜"从肥东到肥西,买了一只老母鸡",肥西母鸡汤不仅是当地一道历史悠久的经典名菜,更是合肥人 民的情感寄托。2003年退伍军人束从轩在合肥舒城路开设了一家名为"肥西老母鸡"的中式快餐店。 在快餐行业小有名气后,老乡鸡也引起了资本的注意,2018年1月获得加华伟业2亿元的独家投资。有了充裕的资金, 同年7月老乡鸡收购了武汉知名连锁餐饮品牌永和,门店数量扩大到600家。 跑出了规模,老乡鸡 ...
百瑞源凭借卓越的质量管理与全产业链建设获第五届中国质量奖提名奖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9-23 06:29
转自:中国质量报 让枸杞好看好吃更营养 百瑞源凭借卓越的质量管理与全产业链建设获第五届中国质量奖提名奖 □ 本报记者 贾润梅 "这份沉甸甸的荣誉,不仅是对我们多年坚持品质之路的肯定,更是对中国枸杞产业迈向高标准、高质 量发展的有力鼓舞。"百瑞源枸杞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百瑞源")董事长郝向峰,在企业凭借卓越 的质量管理与全产业链建设荣获第五届中国质量奖提名奖后向记者表示,这也实现了枸杞行业在该奖项 上零的突破。 "好枸杞是种出来的。"郝向峰说,百瑞源从源头抓起,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宁县、吴忠市红寺堡区等地 建成近670公顷有机标准化种植基地,推动枸杞产业从传统散户种植向企业化、规模化、标准化跨越, 并率先推广"以虫治虫"的生态种植模式,引领产业从1.0迈向4.0时代。基地已通过欧盟有机产品认证、 中国有机产品认证、零农残认证及AAAAA级生态农场认证,真正实现了从种植端夯实品质根基。 在技术创新方面,百瑞源携手中国农业大学历时6年攻克枸杞锁鲜技术,解决传统干制工艺导致的品 相、口感差及营养流失问题,实现了枸杞的"好看、好吃、更营养"。2020年,公司建成行业首条智能化 锁鲜枸杞生产线,推动枸杞干果从粗加工跨入 ...
新股前瞻|高潜力赛道VS巨头垄断态势明显,羊奶粉“小而美”宜品营养如何破局?
智通财经· 2025-09-07 05:24
公司概况 - 宜品营养科技(青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于2024年8月31日向港交所递交主板上市申请 联席保荐人为海通国际和中信建投国际 [1] - 公司是中国羊奶粉市场第二大企业 2024年市场份额达14% 婴幼儿配方羊奶粉市场份额17.6% 婴儿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本土品牌市场份额4.5% [1] - 公司采用全产业链模式 涵盖自有牧场、原料奶采购、核心配料供应加工到生产销售的全价值链 在西班牙、韩国和中国黑龙江拥有自有牧场和工厂 [2] 财务表现 - 2022年至2024年营收持续增长 分别为14.02亿元、16.14亿元和17.62亿元 2025年上半年营收8.06亿元 同比下滑10.34% [3] - 婴幼儿配方羊奶粉为核心业务 2022-2024年营收占比超55% 2025年上半年达55.6% [3] - 毛利率水平持续提升 2022年45.2% 2023年49.9% 2024年49.9% 2025年上半年达50.9% 与行业龙头持平 [3] - 2022-2025年上半年销售成本分别为7.68亿元、8.09亿元、8.83亿元和3.96亿元 同期净利润分别为2.27亿、1.68亿、1.72亿和5668.8万元 [3] 行业分析 - 中国婴幼儿奶粉行业处于"总量见顶 结构升级"调整期 2023年出生人口902万人 市场基本盘持续萎缩 [5] - 2023年实施新国标政策 行业准入门槛提高 大量中小品牌退出 集中度加速提升 [6] - 消费趋势向高端化发展 羊奶粉、有机奶粉、特配粉等细分赛道增速高于普通牛奶粉 [6] - 羊奶粉零售额从2020年208亿元增长至2024年250亿元 复合年增长率4.7% 预计2029年达318亿元 2024-2029年复合增长率4.9% [6] 竞争格局 - 奶粉行业呈现高度集中态势 飞鹤、惠氏、达能、君乐宝等巨头垄断大部分市场份额 [7] - 前十大品牌市场占有率极高 新品牌进入门槛高 马太效应明显 [7] - 宜品营养在细分领域有名气 但整体品牌声量与超头部品牌存在较大差距 [7] 发展战略 - IPO募资将用于研发、产业链升级、智能制造、品牌建设、国际扩张和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 [1] - 公司拥有宜品、蓓康僖、欧士达等多品牌矩阵 覆盖大众到高端多个价格带 蓓康僖为市场头部羊奶粉品牌 [2] - 全产业链模式有效保障奶源安全稳定 符合消费升级趋势和行业监管要求 [2]
高潜力赛道VS巨头垄断态势明显,羊奶粉“小而美”宜品营养如何破局?
智通财经· 2025-09-07 05:11
公司上市与市场地位 - 宜品营养科技(青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于8月31日向港交所递交主板上市申请 联席保荐人为海通国际和中信建投国际[1] - 以2024年零售额计 公司在中国羊奶粉市场排名第二 市场份额14.0% 在中国婴幼儿配方羊奶粉市场排名第二 市场份额17.6% 在中国婴儿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本土品牌中排名第二 市场份额4.5%[1] - IPO募资拟用于研发、产业链升级及智能制造、品牌建设及产品营销、国际扩张和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1] 业务模式与产品布局 - 公司是全产业链乳制品企业 专注于低致敏乳制品研发、生产和经销 覆盖从上游自有牧场、原料奶采购到下游品牌推广的全价值链[2] - 在西班牙、韩国和中国黑龙江拥有自有牧场和工厂 实现"牧草种植-奶牛/奶羊养殖-生产加工"全产业链模式[2] - 旗下拥有宜品、蓓康僖、欧士达等品牌 产品覆盖大众到高端多个价格带 包括羊奶、有机和纯牛奶粉 蓓康僖羊奶粉是市场头部品牌之一[2] 财务表现与盈利能力 - 2022年至2024年营收分别为14.02亿元、16.14亿元和17.62亿元 2025年上半年营收8.06亿元 同比下滑10.34%[3] - 婴幼儿配方羊奶粉是核心业务 2022-2024年营收占比超55% 2025年上半年达55.6%[3] - 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分别为45.2%、49.9%、49.9%、50.9% 与行业龙头持平 主要受益于高端产品组合和全产业链成本控制[3] - 同期销售成本分别为7.68亿元、8.09亿元、8.83亿元、3.96亿元 净利润分别为2.27亿元、1.68亿元、1.72亿元和5668.8万元[3] 行业发展趋势 - 中国婴幼儿奶粉行业处于"总量见顶 结构升级"阶段 2023年出生人口902万人 新生儿人口连续下降 市场从增量竞争转为存量竞争[5] - 2023年实施新国标 要求重新提交配方注册申请 导致中小品牌退出 行业集中度提升[6] - 消费趋势向高端化、细分化发展 羊奶粉、有机奶粉、特配粉等细分赛道增速高于普通牛奶粉[6] - 羊奶粉零售额从2020年208亿元增长至2024年250亿元 复合年增长率4.7% 预计2029年达318亿元 2024-2029年复合年增长率4.9%[6] 竞争格局与公司定位 - 奶粉行业竞争高度集中 飞鹤、惠氏、达能、君乐宝等巨头垄断大部分市场 前十大品牌市场占有率极高[7] - 公司品牌声量与超头部品牌存在差距 需通过营销投入和消费者心智建设提升竞争力[7] - 羊奶粉赛道从差异化选项演进为主流必争之地 公司需坚守品质和产业链优势 深化细分领域领导地位[7]
光明乳业2025半年报:核心指标稳中向好,全链创新构筑行业韧性壁垒
格隆汇· 2025-08-29 10:24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总收入124.72亿元 净利润2.31亿元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2.17亿元 [1] 奶源与种源技术突破 - 培育出综合育种值(GTPI)3000以上种公牛48头 其中种公牛"冠军侯"GTPI达3389 位列全球种公牛排行榜第92名 成为中国首头进入国际百强的本土种公牛 [2] - 胚胎实验室投运后累计生产胚胎104枚 为优质种牛培育奠定基础 [2] 供应链与数智化转型 - 通过智能调度系统优化物流路线 强化"领鲜"优势 [3] - 流程自动化在销售/财务/生产运营领域广泛应用 智能客服系统上线提升客户满意度 [4] - 物流智能管控平台实现生产/运输/仓储/配送环节高效协同 [4] - 2025年4月荣获"全国工业和信息化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4] 产品创新与品类拓展 - 推出光明新鲜牧场A2INF牛乳/纳滤高蛋白如实/芦荟多多风味发酵乳 覆盖液态奶/发酵乳/冷饮/奶粉四大核心品类 [5] - 针对特定人群推出光明优加益固/舒睡系列 形成"基础营养+功能细分"产品布局 [5] - 冷饮业务推出"菠萝沙沙"/"荔浦芋头奶昔杯"/"优倍鲜奶雪糕抹茶味"等多款热销新品 [5] 品牌建设与营销创新 - 与Manner咖啡联动在1200多家门店推出"光明致优娟姗拿铁" 精准触达职场人群 [6] - 官宣演员吴磊出任光明优倍品牌代言人 推动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提升 [6][7] - 作为上海国际电影节官方合作伙伴 推出电影节联名定制包装 实现"营养+艺术"跨界融合 [7]
中粮糖业: 中粮糖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27 11:07
核心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117.67亿元,同比下降21.32% [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45亿元,同比下降48.42% [2]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0.28亿元,同比下降66.42% [2] - 基本每股收益0.2080元/股,同比下降48.43% [2] 食糖产业运营 - 国内食糖年产量约1000万吨,消费量约1500万吨,缺口通过进口补充 [3] - 公司拥有13家国内制糖企业及澳大利亚Tully糖业,形成全产业链运营模式 [3][4] - 2024/25榨季国内食糖产量1116万吨,同比增产120万吨 [3] - 食糖消费中工业消费占比64%,民用消费占比36% [3] 番茄产业运营 - 全球加工番茄产量3972万吨,同比下降14%;中国产量510万吨,同比减少535万吨 [5] - 公司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大番茄加工企业,年产量约30万吨,占全国三分之一 [6] - 国内番茄制品消费仅占全球七分之一,但应用场景持续扩大至火锅、预制菜等新赛道 [5][6] 技术创新与产品开发 - 推出药用糖、液体糖等5大系列产品,成为国内产品品种最多的制糖企业之一 [9] - 注射级药用蔗糖中试生产线投产,儿童药用蔗糖通过CDE关联审批 [10] - 高端药用辅料项目获集团重大科技项目及广西重点研发计划支持 [11] - 小包装糖销售1000吨,同比增长41% [10] 成本控制与效率提升 - 甘蔗糖生产能耗及成本指标较预算和同期均有所改善 [12] - 辽宁糖业蜜洗工艺脱色率提升15%,漳州糖业日产量稳定保持1400吨 [11][13] - 通过集采战略降低海运、汽运等领域运营成本 [13] ESG与合规管理 - ESG评级提升至"AA"级,综合得分8.31创历史新高 [14] - 建立"3+3+4+N"合规管理体系,通过CQC认证标准修订合规手册 [15] - 多家番茄工厂通过Ecovadis认证,4家工厂获铜牌认证 [14] 资产与负债状况 - 货币资金21.72亿元,较年初增长159.60% [17] - 存货90.63亿元,较年初增长6.32% [17] - 短期借款41.72亿元,较年初增长19.40% [17] - 合同负债12.65亿元,较年初增长109.44% [17] 行业市场动态 - 国际糖价从20美分/磅高位跌至15.44美分/磅低位 [3] - 郑州白糖期货在5500-6200元/吨区间震荡运行 [3] - 中国番茄酱出口均价跌幅过半,库存高企但价格近期趋稳 [5]
“老粮仓”闯出新“食”代
苏州日报· 2025-08-26 23:05
核心观点 - 公司通过市场化转型和全产业链模式成功拓展校园粮油配送业务 服务范围从吴中区扩展至姑苏区、吴江区、相城区及部分高校 覆盖超560所学校70万师生[1] - 改革驱动业务转型 从政策性粮食储备转向市场化经营 2024-2025学年配送收入约900万元 2025-2026学年预计超2000万元[1] - 以国企品质保障校园食品安全 通过全流程管控和品牌文化输出建立行业标杆[2][3][7] 业务转型背景 - 2022年苏州市储备粮管理体制改革("两分离、四分开")导致公司政策性粮食储备业务划归市级管理 整建制并入吴中农发集团[2] - 核心业务剥离后面临经营困境 需寻找市场化经营方向实现自我造血[2] - 选择校园粮油集中配送领域 因国企资质与校园食品高要求(质量、安全、稳定性、可追溯性)高度匹配[2] 竞争优势与资源 - 拥有3.5万吨仓容专业粮食储备库 配备智能通风、环流控温、电子测温等控制系统[3] - 具备完整仓储管理和质量检验流程 形成从田头到餐桌的可控供应链闭环[3] - 整合种植、收购、仓储、加工、配送全产业链体系 提升品质管控和成本控制能力[4] 改革措施 - 组织架构调整:贸易部门18名员工中16人整合至市场一线 要求成为涵盖投标、合同、仓储、品控、物流及客户维护的多面手[4] - 薪酬制度改革:推行与营收、利润直接挂钩的"工资包"激励机制 替代传统薪酬体系[4] - 通过社区、企业食堂小额订单进行实战演练 2023年已实现收入增长[5] 市场拓展成果 - 2023年首次跨区服务姑苏区115所中小学及幼儿园 吴中区学校服务比例达75%[6] - 2024年新增吴江区、相城区及高校服务 总服务师生数超70万人[6] - 配送满意度评分保持100分 通过优化排班和精准调度满足多样化需求[6] 品质管控与品牌建设 - 每批次大米和食用油均提供厂家出厂报告及国家级第三方检测报告 并上传至"阳光食堂"监管平台[7] - 打造地产品牌"消夏渔歌"(源自吴王夫差与西施典故) 核心产品"南粳46稻鸭米"获国际粮油博览会金奖[7] - 3300多亩消夏湾生产基地获绿色食品认证 融合生态种植与吴地文化传播[7]
老乡鸡:全产业链“护城河”护航港股IPO之路
搜狐财经· 2025-08-22 08:49
全产业链布局 - 公司是国内唯一一家全产业链布局的主要中式快餐公司 覆盖养殖 采购 加工 物流 从养殖场到餐桌的完整链条 [1] - 全产业链模式保障产品品质与食品安全 并为门店扩张提供坚实支撑 [1] - 全产业链布局构筑难以复制的行业壁垒 成为资本市场关注焦点 [10] 养殖端运营 - 公司在安徽拥有3个养殖场 实现标准化 规模化 科学化养殖 [3] - 养殖场提供稳定且高品质的鸡肉供应 保障招牌菜品"肥西老母鸡汤"品质 [3] - 坚持选用生长周期至少180天的肥西老母鸡 鸡肉口感紧实鲜甜 [3] - 通过建立大数据平台实现养殖数据全面分析 异常预警和趋势预测 提高养殖管理水平 [3] 中央厨房与标准化 - 公司拥有使用自动化生产线的中央厨房 能对不同菜品原材料进行标准化处理 [5] - 合肥中央厨房占地6万平方米 是行业规模较大的中央厨房之一 产能可供给1200家餐厅使用 [5] - 标准化处理确保所有门店菜品口味 品质高度一致 解决中式快餐标准化难题 [5] - 公司在开设第一家餐厅前就建立系列专有标准化手册 将标准化贯穿全价值链各个环节 [8] 运营效率与投资回报 - 全产业链模式带来运营效率显著提升 2022-2024年新开业餐厅平均现金投资回本周期分别为16.1个月 12.9个月 7.6个月 [8] - 行业同期新开业餐厅平均现金投资回本期通常超过18个月 [8] 食品安全与透明度 - 全产业链布局实现整个供应链全过程控制 为食品安全提供坚实保障 [8] - 2024年发布《菜品溯源报告》 详细介绍菜品及300多家供应商 [8] - 公司是中国首家及唯一一家采取菜品溯源举措的中式快餐公司 体现对食品安全透明的坚定承诺 [8]
老乡鸡港股IPO再出发:资金缺口待解,华东市场占比超八成,社保问题待观察
搜狐财经· 2025-08-10 09:04
上市历程与战略 - 公司多次冲刺A股失败后转向港股市场 意图成为"中式快餐第一股" 自2021年起经历社保欠缴风波 招股书失效及IPO改制等多重挑战 [1] - 作为国内唯一全产业链布局的中式快餐公司 该模式提供供应链护城河和成本控制力 但需要巨大资金投入 [1] - IPO募资被视为缓解全产业链运营与门店扩张资金缺口的关键 特别是直营店拓展需要大量资金支持 [1] 财务表现与增长动力 - 2022年至2024年收入持续增长 分别为45.28亿元 56.51亿元 62.88亿元 2025年前四个月达21.2亿元 [2] - 净利润从2022年2.52亿元增至2024年4.09亿元 2025年前四个月达1.74亿元 [2] - 加盟模式放开后成为重要增长动力 2024年新增210家加盟店 首次超过同期直营店 截至2025年4月加盟店数量从118家扩增至653家 [2] 门店网络与区域分布 - 直营店数量从2022年1,007家降至2025年4月911家 部分转为加盟店 [3] - 门店总数从2022年1,125家增至2025年4月1,564家 [3] - 华东地区集中度极高 直营店中安徽及江浙沪占比79.69% 加盟店中占比94.79% 整体华东门店占比86% 其中安徽占48% [3] 供应链布局与挑战 - 供应链网络集中在华东 三个养鸡场在安徽 两个中央厨房及八个配送中心位于合肥和上海 [4] - 中央厨房产能利用率近乎满产 正在合肥建设总投资30.6亿元的食品加工及仓储物流基地项目 [4] - 华东以外地区拓店受供应链制约 运输成本可能显著增加并影响食材新鲜度 [4] 运营效率对比 - 2025年前四个月直营店单店日均销售额1.6万元 高于加盟店的1.24万元 [5] - 直营店翻座率4.8 高于加盟店的3.3 [5] - 直营店毛利率从2022年19.8%升至24.1% 加盟店毛利率从28.9%降至22% [5] 扩张计划与潜在风险 - 计划未来三年每年新开150至180家直营店 需要IPO资金支持 [6] - 报告期内存在社保及住房公积金供款缺口 可能面临高额罚款 [6]
老乡鸡港股冲刺:30亿项目缺钱,超8成门店困在华东,社保欠缴风险仍在
证券之星· 2025-08-06 03:09
公司IPO历程 - 公司最早于2021年与国元证券签订上市辅导协议拟赴深交所主板上市但最终失败[1] - 2022年10月至2023年期间公司两次尝试A股IPO均未成功[1] - 近期公司更新港股IPO招股书继续冲击"中式快餐第一股"[1] 财务表现 - 2022年至2024年公司收入分别为45.28亿元、56.51亿元和62.88亿元[2] - 同期净利润从2.52亿元增至4.09亿元[2] - 2025年前4个月收入21.2亿元净利润1.74亿元[2] 门店扩张 - 2024年全年新增210家加盟店新店数量首次超过直营店[2] - 截至2025年4月末加盟店数量从期初118家扩增至653家[2] - 同期直营店数量从1007家缩减至911家[2] 地域分布 - 直营店中安徽省及江浙沪地区门店合计占比达79.69%[3] - 加盟店中上述地区门店占比高达94.79%[3] - 安徽省门店数量占总门店数48%[3] 供应链布局 - 公司三个养鸡场位于安徽两个中央厨房及八个配送中心位于合肥和上海[5] - 2023年和2024年鸡肉加工利用率超过100%食品原料加工利用率达94.5%[6] - 正在建设总投资30.6亿元的合肥肥西县食品加工及仓储物流基地项目[6] 运营指标 - 2025年前4个月直营店单店日均销售额1.6万元加盟店为1.24万元[7] - 直营店翻座率4.8加盟店为3.3[7] - 直营店毛利率从2022年19.8%上升至24.1%加盟店毛利率从28.9%下滑至22%[7] 社保公积金问题 - 2022年至2025年4月末社保及住房公积金供款缺口分别为1070万元、2140万元、3630万元及1530万元[9] - 因社保差额可能面临的潜在最高罚款额分别约1610万元、4270万元、8190万元及3550万元[11] - 因欠缴住房公积金可能面临的最高强制执行金额分别约540万元、720万元、900万元及340万元[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