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药材种植
icon
搜索文档
潍坊临朐嵩山发展特色种植、产业融合,31个村增收74.5万元
齐鲁晚报网· 2025-09-29 14:19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王佳潼通讯员孙婧 "今年头一年就初见成效了,已经有开花的了,找点树枝把它插起来。"在花田里,村民们正忙碌 着。"我们前段时间经过外出参观、考察学习,结合规划,发现这里土壤条件适合种植金银花,而且投 资小、见效快。"青石崖村党总支书记刘玉美说。 村民苗万中就是金银花田的受益者之一,他满脸笑意地说:"村里雇我专门来管理这片花田,我必须把 这事干好。干好了我还有收入,老百姓来这儿看,没有不夸好的。"经过精心管护,今年青石崖村的金 银花首次开花,为村集体收入添上了"第一笔金"。 "没想到今年第一年,我们就增加了4000多元,明年每亩预计能达到2000元左右,到盛花期的时候每亩 地能达到5000-8000元,既增加了集体收入,还把荒芜的地整理好了。"刘玉美说。 "青石崖村新上一村一品金银花种植项目投资3万元,流转土地11亩,预计增收6万元左右。"嵩山生态旅 游发展服务中心党委委员张洪光说。 今年以来,嵩山生态旅游发展服务中心积极推进"固本强基"行动,从清欠减负到资源盘活,从特色种植 到产业融合,多管齐下、层层发力,为村集体经济"强筋壮骨",让农户"钱袋子"愈发鼓实。 近年来,嵩山生态旅游发展服务中心以 ...
湖南澧县“致富草”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中国新闻网· 2025-09-28 12:36
"村民积极性不高,生产效率也就低。"在游婕看来,传统的经营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新的发展需求。凭借 着在大学学习的管理专业知识,游婕决定推行"农户承包责任制",建立村民享受投工分成或投资分红的 利益联结机制。"让村民变'小老板',也就激发了村民的主人翁意识,生产效率显著提升。" 湖南澧县"致富草"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中新网常德9月28日电 (张雪盈)秋分时节,湖南常德市澧县甘溪滩镇马溪村的石菖蒲迎来丰收。微风拂 过,山林间弥漫着淡淡草木香,不少药农穿梭林间,想尽早完成采收工作。 "采完这茬正好种新苗,一亩地年收益能有1.5万元。"回乡发展5年,澧县甘溪滩镇农旅融合发展服务中 心负责人、湖南海福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游婕已对石菖蒲的习性了如指掌。 甘溪滩镇中药材资源丰富,药材种植历史可以追溯至千年前。"石菖蒲与芷、兰,都是澧水流域芳草文 化的代表,我们这里以前有很多野生石菖蒲。"游婕的父亲游从柏曾在村里当过农技员、村支书,据其 回忆,2017年,在父亲的推动下,马溪村村集体和村民共同参与,农户开始种植石菖蒲、枳壳、玉竹、 葛根等药材。 然而,2020年的一场洪灾,让2000多亩中药材毁于一旦。"站在被洪水冲刷过的土地 ...
科技破解产业瓶颈,院企共育黄精“芯片”——泰山黄精良种升级工程项目签约启动
齐鲁晚报网· 2025-09-28 09:13
2025年9月28日,山东泰尚黄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此次合 作立足国家中医药振兴与农业现代化发展大局,旨在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共同推动黄精产业迈向标准 化、科技化、高端化的新台阶,为乡村振兴与健康中国战略注入强劲动能。 签约仪式上,双方重点启动了两大核心项目:一是"博士工作站"正式揭牌,将汇聚顶尖科研人才,聚焦 黄精产业核心技术攻关;二是共同推动黄精育种育苗及快速培育项目落地,项目从源头保障黄精品质与 供应稳定,致力于突破种源"卡脖子"技术,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效优质新品种。 此次合作不仅为企业注入了核心科技竞争力,更从产业源头构建了高质量发展的基石。通过建立标准、 创新种源、智慧育苗,将极大提升山东省乃至全国黄精产业的标准化水平和抗风险能力,推动道地药材 从"种得好"向"育得好"根本性转变。项目将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黄精产业样板,带动区域黄精产业结 构优化升级,促进农民增收,是科技兴农、产业富民的生动实践,为保障国家中药材战略安全贡献独特 的"山东智慧"与"黄精力量"。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郭健 通讯员 李子安 ...
光耀太行·红土巨变 | 浑源:北岳灵秀厚植“千年芪乡”
央广网· 2025-09-22 07:23
黄芪产业 - 公司3500亩黄芪生产基地产量占年销量20% 其余从当地种植户收购约600吨黄芪[4] - 黄芪种植面积28万亩 全产业链年产值达15亿元 涉及芪农约3万多户[5] - 围绕种植端原生态保护 生产端精深加工 销售端小众高端定位 强化种质保护和品种提纯[5] - 建成全国唯一黄芪主题博物馆 2023年恒山黄芪栽培系统列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6] 凉粉产业 - 从事凉粉企业和个体户200多家 夏季摊点800多家 从业人员超1万人[7] - 对标柳州螺蛳粉百亿产值模式 推动2家企业获SC认证 建设区域公共品牌[9] - 研发沙棘凉粉 黄芪凉粉等新产品 2024年获评大同市级专业镇[9] - 建成凉粉文化园 集生产加工 康养休闲 研学旅游于一体[9] 文旅产业 - 县域内存有488处不可移动文物 其中国宝级古迹7处[10] - 2024年新建2.36万平方米恒山游客中心 提供票务 交通 餐饮 文创一体化服务[10] - 文创产品推出19个系列35款 上半年销量同比增长78%[12] - 2024年接待游客567.82万人次(增速46.52%) 综合收入18.47亿元(增速61.31%)[14] - 智慧旅游系统接入线上平台大数据 分析游客消费习惯和客源地数据[12] - 国产游戏《黑神话:悟空》高度还原悬空寺等古建 带动景区热度提升[14]
秦岭脚下,这笔“生态账”越算越值!
新华网· 2025-09-21 13:59
秋收时节,秦岭脚下的西安市蓝田县灞源镇青坪村,村民方毅和家人终于能在忙碌一夏后稍作停歇、算算"收成"。 被秦岭环抱的灞源镇海拔超1200米,气温比西安市区低10摄氏度,是避暑胜地,生态旅游是当地人增收的主要来源。 位于西安市蓝田县的秦岭山景。新华社记者 张斌 摄 "游客天天爆满,还要排队,3个月足足赚了10多万元。"36岁的方毅曾在西安打拼10年,2023年,他与父亲深谈后决心回乡拆掉自家老旧土 房,建起崭新民居,转型开办民宿。 他家民宿没有奢华的装修,却藏着最动人的生活本真与自然之美:房前屋后的青菜鲜嫩欲滴,散养土鸡最受欢迎,站在阳台远眺,秦岭的青 翠山峦尽收眼底。 尽管忙碌时常常脚不沾地,但他始终坚守着一条"铁规":厨房必须安装油烟分离器、油水分离器,污水管要全部接入村里的污水处理设 备。"再忙碌也要经常检查这些设备,全村人都这么做,没有例外。"方毅说,"游客来村,图的就是这山清水秀。要是环境被破坏了,再精致的房 子也留不住人。" 生态是生存之本,也是发展之基。蓝田县的秦保区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83.09%,涉及17个镇街,216个行政村。近年来,蓝田不断带动群 众"护绿换金",将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
甘肃成县:“红色引擎”驱动林下经济点“绿”成金
中国发展网· 2025-09-19 16:01
发展模式 - 采用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 将组织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1] - 统一开展政策宣传和技术培训 鼓励能人大户先种多种 [1] - 带动30多户群众种植猕猴桃140多亩 [1] 种植结构 - 种植徐香 翠香等四个猕猴桃品种 [1] - 猕猴桃林下套种中药材和魔芋等经济作物 [2] - 发展魔芋 天麻 桔梗 猪茯苓 柴胡等多种林下经济作物 [2] 产量与收益 - 猕猴桃亩产量约2000斤 [2] - 亩产收益达1万元以上 [2] - 单户种植4亩猕猴桃预计采收鲜果6000多斤 [2] 产业融合 - 发展林下经济与乡村旅游 休闲农业融合模式 [2] - 采用村域联合发展模式打造生态种植+旅游观光产业链 [2] - 通过抖音团购和直播进行线上宣传 已接30多订单预定800余斤 [3] 销售渠道 - 发动干部职工 驻村帮扶队 电商达人通过微信 抖音 视频号推广 [3] - 联系县内各单位工会 商超 客商打通线下销售渠道 [3] - 让猕猴桃销售链多样化 [3]
重庆大足:佛手种植电满格 满山“金果”挂枝头
中国能源网· 2025-09-17 08:36
2022年2月初,周康均向石马供电所提交了新装70千瓦的动力电申请。石马供电所接到申请后,立即组织业扩人员到基地核实负荷,勘 查电源接入点,制定供电方案。2022年2月12日,供电员工为基地通上了动力电。 秋高气爽、瓜果飘香,重庆市大足区鑫蕊琪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下称鑫蕊琪公司)佛手种植基地迎来丰收。9月17日,在金山镇长河 村,金黄色的佛手挂满了枝头,几名村民穿梭在林间,忙着采摘佛手。在佛手加工(烘烤)车间,3台切片机正将佛手切成均匀的薄片。 车间一角,3间烘干房正在烘烤佛手片。重庆大足供电公司石马供电所所长鲜盛、李晓丰来到佛手加工车间,了解基地近期的生产及用电 情况,帮助基地排查用电安全隐患。 佛手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疏肝理气、和胃止痛、燥湿化痰等功效与作用。2019年,鑫蕊琪公司在金山镇流转了900余亩土地,开 始从事佛手种植。经过6年多发展,金山镇佛手的种植面积达5000余亩,是西南地区最大的单体佛手种植基地,生产鲜果及产品销至贵 州、云南等地。 佛手不仅是药食同源的中药材,还是备受客户欢迎的摆件。"鲜佛手切片烘干,可以制成佛手茶,也可用鲜果泡酒。此外,佛手自带天 然清香,可摆在家里或车里,香味能持 ...
从“红色公牛”到“绿色长城”:乌兰布和沙漠变形记
中国新闻网· 2025-09-15 09:33
从"红色公牛"到"绿色长城":乌兰布和沙漠变形记 中新网巴彦淖尔9月15日电 题:从"红色公牛"到"绿色长城":乌兰布和沙漠变形记 中新网记者 张林虎 站在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磴口县刘拐沙头观景台,脚下是连片的梭梭林,绿意沿着沙丘起伏蔓延。 很难想象,这里曾是被称为"红色公牛"的狂暴沙海——我国八大沙漠之一的乌兰布和沙漠。 乌兰布和沙漠曾常年吞噬良田、摧毁房屋,新中国成立初期,每年向黄河输沙达7000多万吨,像一盆悬 在母亲河头顶的沙子,时刻威胁着黄河安澜与华北生态安全。如今,经过一代代人的奋斗,这片沙漠正 上演着从黄沙滚滚到绿富同兴的蜕变。 治沙接力:筑起200公里"绿色屏障" "过去那风沙才叫厉害,一场沙尘暴刮起来,三天都看不见日头。"土生土长的磴口县老人李存福的记忆 里,沙漠曾是当地最大的噩梦。 作为我国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巴彦淖尔市从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向沙漠宣战,通过防、治、用、 养多措并举,构建起自然保护地、封沙育草区、防风阻沙区、农田防护林网"四位一体"的治沙体系。 "以前沙进人退,如今沙窝窝变成了金窝窝。"这是当地百姓对沙漠变化的直观感受。在蒙能160万千瓦 光储+生态治理项目区,蓝色 ...
湖北竹山创新模式发展林下药材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9-10 06:24
林地资源开发模式 - 小阳沟林场总面积16500亩 森林覆盖率高达97.6% [1] - 采用党支部+林场+农户三方合作模式 干部带头出资联合返乡能人建立示范基地 [1] 中药材种植规模 - 淫羊藿种植面积30余亩 黄柏种植面积280余亩 [1] - 同步发展段木香菇2600棒 项目于今年3月正式落地实施 [1] 利润分配机制 - 制定明确分配方案 收益按6:3:1比例分配给投资者、林场和农户 [1] - 干部带头作用显著提升村民参与信心 推动林下药材种植积极性 [1]
暨军民赴淳安调研深化农村改革推动农民增收暨“联乡结村”帮扶工作
杭州日报· 2025-09-08 02:45
产业发展重点 - 加强中药材原生品种保护与良种选育 以科技创新推动中药材种植 加工 研发及市场开拓全链条升级 [1] - 借助专业大模型构建现代化中医药产业体系 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农业和生态工业 [1] - 深化农文旅融合 将发展动能凝聚到企业 项目和产业链上 [2] 区域经济战略 - 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度融入强城 兴村 融合三篇文章 [2] - 加快构建基础设施 城乡产业 公共服务 生态环境和科技创新等体系 扎实推进城乡一体化融合高质量发展 [2] 特色农业项目 - 威坪镇西山村香榧基地 临岐镇半夏村山茱萸谷 梅口村国家储备林种苗示范基地开展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 [1] - 范村村三叶青基地 浙江中医药大学共富产业园发展中药材规模化培育与精深加工 [1] - 叶家畈村古谷百草生物科技公司 百草临岐小镇会客厅推动淳六味品牌建设和林下经济发展 [1] 帮扶工作机制 - 坚持扶资 扶志与扶智相结合 以精准帮扶实效助力共同富裕 [2] - 优化联农带农机制和村集体经济壮大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