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益智
icon
搜索文档
绿色琼中捧起“金钵钵”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9-16 01:41
林下经济发展规模 - 林下经济总面积达24.24万亩 总产值3.74亿元 [2] - 林下种植面积16.64万亩 林下养殖面积4.17万亩 森林景观利用面积3.43万亩 [4] - 计划到2030年林下经济面积扩大至54.27万亩 年产值目标13.31亿元 [6] 核心产业模式 - 构建"林+药""林+菌""林+果""林+旅游"等"1+N"复合型产业体系 [4] - 林药种植面积14.82万亩(占林下种植89%) 产值约1.7亿元 [5] - 重点发展林药(益智/草豆蔻)林草(粽叶)林果(人参果/凤梨)林菌(菌菇)林畜(五角猪)林禽(鸡)林蜂(中华蜜蜂)六大方向 [6] 具体项目案例 - 红毛镇天然林下益智种植8000亩 每亩增收约1000元 [5] - 黎母山镇粽叶合作社采用林草复合模式种植5365亩 年产值1040万元 [5] - 握岱村创新林下覆膜技术种植虎奶菇 3个月收获周期 [8] 产业支撑体系 - 2016-2021年发放益智种植补助656.9万元 惠及1588户农户 [3] - 2024年发布南药黎药产业发展规划及保护条例强化政策支持 [5] - 湾岭农产品加工物流园引进40个优质项目 发展益智酒/虎奶菇干菇等精深加工产品 [9] 品牌与创新建设 - 注册"黎汉子"粽叶商标提升产品附加值 [5] - 打造"琼中好味"区域公用品牌 提升五脚猪/蜂蜜等产品知名度 [9] - 科技机构研发食用菌栽种技术 开展覆膜种植培训提升成活率 [8]
正生堂集团琼中湾岭南药产业园一期投产
海南日报· 2025-08-20 01:54
8月19日,海南正生堂南药综合加工观光产业园一期项目在位于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的海南湾岭农产品加 工物流园区投产。该项目配备4条益智、牛大力加工生产线及6条保健食品生产线,预计年加工南药2000吨以 上,可提供150多个就业岗位。图为工作人员在生产线上为产品质量把关。图/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天平 文/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宁玥 ...
东方黄花梨林下经济面积突破万亩
海南日报· 2025-07-30 01:26
据介绍,东方林下经济目前已实施5.06万亩,涵盖林下种植、养殖、采集加工和森林景观利用四大 类型。在制度设计上,东方农村产权交易中心与林业服务中心共建"流转+办证+金融"一站式服务闭 环。在政策层面,东方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首创"一树一证一码"交易模式,为每棵黄花梨颁发"身份 证",破解确权难、流通难的行业痛点。 海南日报讯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晓曈)日前,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走进位于东方市的海南黄花 梨山庄,大大小小的蜂箱错落于黄花梨树间。目前,该市黄花梨林下经济面积达11569.7亩,已形成"林 上采集加工+林下复合经营"立体发展模式。 "'养殖+有机肥+林木生长'的生态闭环,只是我们林下'掘金'的一角。"东方亿林实业有限公司副总 经理吴鑫说。放眼望去,浓密树荫下,500亩益智、铁皮石斛等南药蓬勃生长,"黄花梨+南药"的模式不 仅构成错落景观带,更成为增收的"绿色银行"。 ...
人河相守云水谣
海南日报· 2025-07-25 01:40
抱炸村与抱炸河的地理与文化背景 - 抱炸村位于三亚市天涯区立新村下辖的村民小组之一,地处三亚西北部,依傍宁远河支流抱炸河 [5] - 抱炸河源自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高山,流经抱炸村,成为当地生命之源,滋养村民生活与农业生产 [3] - 村名"抱炸"可能源自黎族方言,"抱"意为村庄,"炸"或为"什"(水田),寓意被河流环抱且有水田的村庄 [6] 抱炸村名的文化渊源 - 村名可能与当地两座大山什吉山和什耀山相关,反映黎族以山水田林命名的文化传统 [5] - 黎族方言中"什"指水田,"抱"指村庄,体现当地地理特征与文化密码 [6] - 海南地名文化专家研究显示,黎族常用自然环境要素命名村镇,如水、山、林等 [6] 抱炸村与河流的互动历史 - 1972年村民自筹资金修建漫水桥,解决雨季出行难题,体现人水互塑关系 [7] - 建桥过程艰难,村民贡献资金或物资(如家禽、采集山货),耗时一年半完成 [7][8] - 原始桥梁为五六十米长石梁,每年汛期后需全村维修,2021年被政府新建的两车道桥梁取代 [8][10] 抱炸河孕育的地方文化 - 河水用于水稻种植全过程,形成独特育秧、插秧习俗(如避忌日、留祭田) [12] - 当地酿酒文化发达,村民认为抱炸河水酿制的酒口感更柔和 [12] - 历史上河水运输木材,形成木器制作传统(如木鞋、厨具、农具) [12] - 保留祭祀习俗,节日杀猪献酒米以感恩神明,延续水文化信仰 [13] 抱炸村的现代发展 - 2021年新建抱炸一桥通车,改善300多位村民的出行条件 [10][11] - 传统漫水桥完成历史使命,象征村庄从封闭走向开放 [10] - 水文化在现代延续,体现在建筑、器物和节庆活动中 [13]
琼中:广袤绿荫下绘出“经济带”
海南日报· 2025-05-25 01:44
林下经济发展概况 - 琼中县林下经济总面积达23.52万亩,年产值突破5亿元,保有量居全省首位[1] - 形成林下种植、养殖、景观利用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将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1] - 罗担村打造万亩林下益智种植集群,累计增收640.5万元[1] 特色产业发展 - 罗担村通过引种野生益智,种植户年增收达7-8万元[2] - 水朗下村发展黎药产业,种植30种黎药并打造农文旅融合特色村[3] - 黎母山镇粽叶种植规模超5300亩,年销售额上千万元,合作社农户从24户扩展至390户[5] 产业模式创新 - 采用"合作社+产业+农户"模式,推动粽叶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5] - 黎母山镇通过培训、订单整合解决种植技术不足和市场对接问题[5] - 琼中实现菌菇、人参果、凤梨种植及五脚猪、地龙等养殖产业多元化发展[6] 文旅融合探索 - 黎母山镇合究村通过"山海共建"项目开发黎族风情游,日接待游客超100人次[7] - 推行"森林康养+"模式,整合雨林资源和文化要素发展全域旅游[7] - 开通环热带雨林旅游公路观光巴士,结合骑行嘉年华等活动激活县域经济[8] 未来发展规划 - 延伸产业链,强化文体康旅融合,打造"雨林穿越"等赛事品牌[8] - 谋划黎苗医药推广活动,创建百花岭气候康养基地[8] - 发展林下农事体验、农家乐、研学基地等休闲农业新业态[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