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大战

搜索文档
外卖大战下,肯德基客单价提升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7 01:11
百胜中国如此业绩,与外卖大战下疯狂增长的补贴有着直接联系。 眼下,外卖已经成为肯德基的最大销售来源。二季度,外卖销售约占百胜中国餐厅收入的45%,同比提 升7%。其中,外卖为肯德基最大销售来源,占比45%,同比提升7%;外卖在必胜客的销售占比43%, 同比提升5%。必胜客最大销售来源依旧是堂食,占比48%。 需要注意的是,前述外卖占比,包含了美团等平台,也包括百胜中国自有渠道。该公司提到,目前有 70%业务来自非第三方外卖平台。 在补贴等因素推动下,二季度,肯德基同店销售同比增长1%,其中交易量连续10个季度实现正增长, 客单价同比增长1%,主要受高单价的外卖占比提升;必胜客同店销售同比增长2%,客单价同比继续走 低,交易量同比增长17%。 肯德基在外卖大战中实现客单价增长。 8月5日,肯德基和必胜客的在华运营商百胜中国发布业绩。财报显示,在二季度,百胜中国营收同比增 长4%至27.87亿美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4%至2.15亿美元。归母净利润增速低于经营利润增速, 主 要受到该公司期内投资亏损约1800万美元影响(预计主要是美团股价波动影响)。 分品牌来看,在二季度,肯德基收入同比增长4.1%至20.9 ...
外卖大战下,肯德基客单价提升丨消费参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7 01:04
百胜中国业绩表现 - 二季度营收27.87亿美元同比增长4% 归母净利润2.15亿美元同比增长1.4% [1] - 肯德基收入20.96亿美元同比增长4.1% 经营利润2.92亿美元同比增长10.6% [1] - 必胜客收入5.54亿美元同比增长2.6% 经营利润4600万美元同比增长15% [1] - 投资亏损约1800万美元影响净利润表现 [1] 外卖业务发展 - 外卖销售占餐厅收入45%同比提升7个百分点 肯德基外卖占比45% 必胜客外卖占比43% [1] - 70%外卖业务来自非第三方平台 [1] - 肯德基同店销售增长1% 客单价增长1% 交易量连续10季度正增长 [2] - 必胜客同店销售增长2% 交易量增长17% 客单价同比下降 [2] 成本结构变化 - 人工成本率同比上升0.9个百分点 食材成本率下降0.5个百分点 租金成本率下降1.1个百分点 [2] - 公司通过平台补贴方案控制成本 平台承担主要补贴比例 [3] - 坚持有纪律的外卖业务增长策略 严控盈利底线 [4] 农业板块动态 - 全国猪肉批发价格20.67元/公斤 单日上涨1.7% [10] - 大北农7月销售生猪59.39万头 销售收入9.84亿元 1-7月累计销量442.86万头 [11] - 神农集团7月生猪销量17.47万头同比下降11.99% 商品猪均价14.73元/公斤 [12] - 温氏股份7月肉鸡销售收入23.16亿元同比下降11.84% 生猪销售收入48.77亿元 [13] 食品饮料行业 - 牧原股份参与成立新能源公司 注册资本3000万元 [14] - 百威集团向纽约州工厂投资900万美元 [16] - 青岛啤酒财务公司增资至30亿元 [17] - 西麦食品在广西成立新公司 [18][19] - 乐事推出小黄人联名香蕉味新品 [21] 餐饮服务板块 - 海底捞否认改为半自助模式传闻 [22] - 野人先生创始人否认港股IPO计划 [23] - 抖音上线"随心团"独立入口 部分商品免配送费 [24] - 京东七鲜与小咖咖啡达成深度合作 [25] 其他行业要闻 - 韩国9月29日起对中国团队游客实行临时免签 [29] - 中宠股份上半年净利润2.03亿元同比增长42.56% [30] - 2025年暑期档总票房突破75亿元 [31] - 倍加洁披露股东减持计划 累计减持160万股 [26][27] - 罗莱生活在上海成立科技公司 注册资本1000万元 [28]
百胜中国(9987.HK):二季度同店收入增长回正
格隆汇· 2025-08-06 19:48
财务表现 - 25年二季度总收入同比增长4%至28亿美元,系统销售额同比增长4%,经营利润同比增长14%至3.04亿美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至2.15亿美元 [1] - 经营利润率10.9%,同比提升1pct,主要受益于同店增长带来的费用率下降和内部效率提升 [1] - 上半年收入43.4亿美元,同比增长2%,归母净利润5.1亿美元,同比增长1% [1] - 25/26/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维持9.4/10.2/10.5亿美元,对应EPS为20.1/21.6/22.2港元 [1][4] 业务亮点 - 外卖收入同比增长22%,收入占比达45%,环比提升3pct,受益于外卖平台补贴大战 [1] - 同店收入同比增长1%,自去年以来首次增速转正 [1] - 原材料占比下降0.7pct,人工占比增加0.7pct,租金及其他占比下降1.2pct [1] - 总门店数量达1.69万家,同比增长10.1% [1] 肯德基表现 - 二季度总收入同比增长4.1%至20.9亿美元,系统销售额同比增长5%,经营利润同比增长11%至2.92亿美元 [2] - 同店收入同比增长1%,客单价同比增长1% [2] - 餐厅利润率16.9%,同比增长70pct,受益于原材料价格和营运精简 [2] - 净新增门店295家(加盟店占比40%),总门店数达12,238家,同比增长12% [2] - 肯悦咖啡门店达1300家,提前完成全年计划 [2] 必胜客表现 - 二季度系统销售额同比增长3%,同店收入同比增长2%,同店交易量同比增长17% [3] - 客单价同比下降13%,因提供更具性价比产品 [3] - 经营利润同比增长16%至4600万美元,经营利润率8.3%,同比增长90pct [3] - 外卖销售同比增长15%,占餐厅收入43% [3] - WOW门店超200家,将继续转型传统门店 [3] 资本开支与门店计划 - 维持全年1600-1800家门店开店指引,上半年净开店583家 [3] - 全年资本开支预期6-7亿美元,较此前下降,因单店开支减少 [3] - 二季度管理费用1.31亿美元,费用率4.7%,同比减少0.3pct [3] 市场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476.9港元,较当前股价有36%上涨空间 [1][4]
“逃离”外卖大战的商家
虎嗅· 2025-08-04 02:39
外卖平台竞争态势 - 外卖行业持续三个多月的价格战出现缓和迹象 监管总局于7月18日约谈饿了么、美团、京东三家平台企业 平台于8月1日同步声明将规范补贴行为并反对恶性竞争[1][2][38] 商家经营成本结构 - 20元外卖订单中商家需承担约12元成本(含3元配送费减免、5元红包补贴、1.5-2元平台抽佣、2.5元基础配送费) 实际到手金额仅8元[6] - 39.6元咖啡订单经16.3元商家补贴和8.32元平台服务费后 商家实际收入降至16.98元[8][10] - 平台抽佣标准为6%-8% 新增成本包括红包补贴分摊和配送费减免 商家成本负担较以往显著提升[16] 商家营收表现 - 蜜雪冰城加盟店5月2687笔订单总收入32228元 扣除成本后账单金额17235元 平均每单收入约6元[12] - 日料店30元外卖订单实际到手金额从14-20元降至8-12元 净利润率收缩至3%-7%[24] - 茶饮商家面临线上订单激增与堂食订单锐减矛盾 堂食订单从日均50-60单跌至个位数[5] 商家应对策略 - 糖水店选择关闭外卖渠道专注堂食 恢复后仅保留免配送费活动 拒绝参与红包补贴[22] - 日料店关闭堂食大店转型外卖轻食档口 通过降低房租与人工成本提升出餐效率[25] - 部分商家通过产品涨价与收取打包费维持利润 但效果有限[18] 行业分化现象 - 库迪咖啡在京东平台5月销量突破5000万单 淘宝闪购订单日增十倍 单店日订单从200杯升至400-500杯[31][32] - 瑞幸咖啡2025年Q2营收同比增长47.1% 净利润增长43.6% 自营门店同店销售增长率达13.4%[32] - 新茶饮六小龙中五家股价上涨 奈雪的茶涨42.31% 古茗涨38.42% 未参与补贴战的霸王茶姬股价下跌[33] 消费端影响 - 出现大量超低价订单 包括2元奶茶和0.01元外卖 导致商品质量下降与预制品加热问题[6][36] - 消费者价格预期持续走低 部分用户表示"咖啡超过5元就不考虑" 形成低价依赖[36] - 平台骑手反馈爆单导致卫生条件恶化 堂食店因订单过多忽视食品安全[36]
餐饮商家,困在外卖系统里
虎嗅· 2025-08-01 00:42
外卖平台竞争态势 - 外卖行业单日总订单量从年初1亿单增长至约2.5亿单 呈现爆发式增长 [1][12] - 平台通过千亿级补贴推动市场扩张 导致餐饮商家陷入增量不增收困境 [1][11] 平台规则与商家成本结构 - 平台采用竞价排名机制 推流费按曝光或点击计费 每获得一单需支付4至5元推流成本 [7] - 商家需承担配送费减免 红包补贴 平台佣金和履约服务费 综合成本占比近四成收入 [5][6][8] - 平台推流年框标准价格逐年上涨 商家被迫持续加码投入以维持曝光率 [8] 商家经营影响 - 外卖订单暴涨导致堂食客源流失 嘉和一品周订单增长超1万单但利润同比下降 [12] - 低价订单实付金额低至0.8元或0元 造成商家负利润运营 [10][11] - 非理性补贴扰乱价格体系 消费者对合理定价接受度降低 商家丧失定价权 [13] 平台与商家关系 - 平台通过算法将流量分配与推广投入直接挂钩 形成"价高者得"的排名机制 [8][16] - 商家被擅自纳入促销活动 大量低价订单侵蚀利润 且无法自主修改配送范围等设置 [17] - 连锁品牌提出商圈分区需求需通过平台经理协调 凸显平台对规则的高度控制权 [17] 行业生态与呼吁 - 低价竞争导致"幽灵外卖"占据优势 品质商家难以承担食材与服务升级成本 [8] - 餐饮界呼吁平台公开排名算法 建立以品质和评价为核心的正向排名机制 [9] - 要求平台承担补贴成本 恢复商家自主定价权 避免低价倾销破坏行业生态 [13][14][18]
浣熊餐厅、七鲜小厨,餐饮行业的“鲶鱼”来了?
搜狐财经· 2025-07-31 05:27
外卖大战现状 - 美团7月12日即时零售日订单量超过1.5亿单 [3] - 饿了么7月14日日订单量突破8000万单(不含自提及0元购) [3] - 淘宝闪购宣布未来12个月内启动500亿元补贴计划 [5] - 市场监管总局7月18日约谈美团、饿了么、京东三家平台 [6] 平台竞争策略与观点 - 美团高管称公司是被动卷入价格战 列举2018年无锡案例说明补贴战未带来增量增长 [3][4] - 阿里最初未计划发起竞赛 双方防御动作被误解为进攻 [5] - 京东推出七鲜小厨 强调通过供应链盈利而非前端餐饮竞争 [20] 行业创新模式 美团浣熊餐厅 - 截至6月30日已在北京等地运营10家门店 入驻品牌包括老乡鸡、德克士等100多个 [10] - 目标三年内建设1200家门店 单店一线城市基建投入200万-300万元 [11][14] - 采用集合式外卖场地 支持跨品牌点餐与统一配送 [12] 京东七鲜小厨 - 投入10亿现金招募"菜品合伙人" 计划开发1000道招牌菜 [18] - 合伙人仅需参与菜品研发 京东负责选址、建店及运营 [18] - 定位10-20元价格带 承诺合伙人100万保底分成 [20] 行业影响与趋势 - 短期价格战使消费者受益(如奶茶从20元降至几元)但长期可能挤占食品安全、配送效率等资源 [7] - 浣熊餐厅与七鲜小厨被视为突破传统外卖内卷的新模式 [9][22] - 京东试图利用供应链优势打造平台式餐饮样本 美团通过多样化供给覆盖多元需求 [13][22]
中金:维持古茗(01364)目标价28港元 评级“跑赢行业”
智通财经网· 2025-07-30 06:41
业绩预测与估值调整 - 上调25/26年经调整净利润预测9%/7%至22/25亿元,当前交易在24.0/20.1倍25/26年P/E [1] - 维持目标价28港币,对应29.0/24.3倍25/26年P/E和21%上行空间,维持跑赢行业评级 [1] - 预计上半年收入增长30%左右,non-GAAP净利润为10亿元左右,基本符合市场预期 [1][2] 上半年经营表现 - 预计1H25门店增至约11,000家,新增门店约1,100家,1-5月签约门店近2,000家,因装修产能瓶颈6月缓解后3Q开店将加速 [2] - 1Q25同店高个位数增长(优于行业),2Q25同店增长超20%(外卖占比或超50%),杯量提升改善加盟商回本周期 [2] - 4Q24起推动咖啡销售多元化,1H25咖啡机销售增厚收入,预计1H25收入增长约30% [2] - 毛利率因出杯量规模效应扩张,但咖啡机低毛利部分抵消升幅,预计1H25净利率提升1ppt [2] 下半年展望与竞争优势 - 预计全年开店超3,000家,旺季开店加速,下半年同店或因基数及外卖补贴退坡回归常态但仍优于行业 [3] - 6月重点通过外卖平台推广咖啡新品(咖啡出杯量占比或超10%),当前配备咖啡机门店约8,000家 [2][3] - 数字化/私域/供应链基础使公司不依赖单一平台,外卖补贴退坡后竞争将转向品牌价值与体验稳定性 [3]
0元奶茶终结后,外卖大战还会怎么打?
36氪· 2025-07-24 09:20
外卖大战现状与监管介入 - 市场监管总局约谈美团、京东、饿了么三大平台,严令禁止"低于成本价倾销",行业单日订单峰值达2.5亿单 [1] - 平台订单量激增:淘宝闪购订单超8000万,美团即时零售日订单突破1.5亿,京东外卖日单量曾达2500万单 [1][2][12] - 商家承压明显:茶饮店频繁爆单,部分商家在堂食与外卖间"区别对待"食材使用 [1][2] 补贴模式的不可持续性 - 餐饮品牌设定外卖订单占比红线为28%,超过则面临亏损风险 [1] - "爆单"导致商家产能不足(如1小时300单),但增收不增利,配送、促销等成本使订单成"饮鸩止渴" [1] - 外卖占比过高挤压堂食资源,部分商家对堂食和外卖采用不同食材标准 [2] - 高盛预计未来12个月阿里/京东外卖业务将亏损410亿/260亿元,美团EBIT下降250亿元 [7] 平台竞争格局与策略调整 - 市场份额分布:美团与饿了么、京东形成7:2:1或6:3:1的格局 [12] - 美团强调发展质量,核心本地商业CEO称"非理性竞争无意义",可用更低成本达成同等冲击 [12][25] - 京东考虑外卖App独立,此前作为主站引流入口(40%用户会交叉购买电商产品) [13][15][17] - 淘宝闪购整合饿了么,补贴力度维持,计划8月8日冲击1亿单峰值 [10][17] 行业未来竞争方向 - 品质战争:京东通过自营"七鲜小厨"强化供应链(3年规划1万家店),美团以"浣熊食堂"聚合品牌 [20][22] - 即时零售成为核心战场,美团在"即时"占优,京东/淘宝在"零售"有优势 [22][25] - 品类与价格竞争:美团通过闪电仓扩张品类并深入供应链,淘宝/京东需补足配送时效 [27] - 系统能力差异:美团数据系统"牵牛花"可优化商家选品与周转率,京东/淘宝需重构全链条体系 [27]
邪修做饭与棒打鲜橙排骨
虎嗅· 2025-07-23 14:08
外卖行业竞争态势 - 外卖平台通过满减券、折扣秒杀等促销手段激烈竞争,优惠信息密集推送吸引年轻消费者[1] - 平台界面设计突出视觉冲击力,多种餐饮品类(炸鸡汉堡、减脂沙拉、烧烤奶茶等)同屏展示加剧用户选择困难[1] - 即时配送服务效率显著提升,从下单到送达可控制在半小时内,满足年轻群体"懒人经济"需求[3] 年轻消费群体行为特征 - 00后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度较高,倾向于利用平台补贴降低餐饮支出[1] - 单身经济催生"一人食"场景,但消费者对单人餐食性价比存在顾虑[1] - 年轻用户存在"想吃饭又怕麻烦"的矛盾心理,催生对简化烹饪流程的强需求[2][3] 厨房小家电市场机会 - 微波炉、电饭煲、空气炸锅成为年轻群体简化烹饪流程的三大核心工具,支持葱油拌面、三汁焖锅等快捷菜式制作[3] - 小家电产品创新方向需聚焦"省事"功能,如微波炉去油烟、电饭煲一锅烩、空气炸锅定时操作等痛点解决[3] - 厨房设备与外卖服务形成互补关系,部分消费者转向"半成品加工+外卖食材"的混合用餐模式[3][5] 食品饮料跨界创新 - 蜜雪冰城"棒打鲜橙"等现制饮品被创造性用作烹饪调料,形成"橙汁排骨"等跨界菜品[3] - 生鲜电商与外卖平台协同满足即时需求,提供切配好的净菜排骨等半成品,降低烹饪准备时间[3] - 短视频平台成为新式菜谱核心传播渠道,"邪修做饭"等非正统烹饪方法通过短视频快速扩散[2][3]
被外卖大战折磨的商家,不想干了
商业洞察· 2025-07-23 09:26
外卖平台竞争现状 - 市场监管总局约谈外卖平台三大巨头 要求理性竞争 暗示当前价格战已对行业造成伤害 [5][6] - 美团高管王莆中公开表示外卖大战产生大量"泡沫订单" 低价策略仅提升订单量数据但无法带来实际交易额和利润增长 [10][11] - 近三个月内行业涌入近800亿补贴资金(京东200亿+饿了么100亿+淘宝闪购500亿) 补贴演变为全民狂欢式非理性竞争 [13] 价格战对商家的影响 - 中小商家成为最大受害者 面临"不参与补贴无流量 参与则无利润"的两难困境 [36][39] - 连锁茶饮品牌因大品牌低价挤压失去价格优势 100多家门店面临生存危机 [37][38] - 绍兴黄焖鸡店铺因补贴停止导致订单归零 被迫转型高客单价品类 六年老店难以为继 [50][56] - 西贝某门店单日涌入1.1万低价订单 嘉和一品创始人预警商家倒闭潮将加剧 [68][69] 行业生态破坏表现 - 原料价格暴涨 茶饮常用黄柠檬价格达原先3倍 商家成本压力剧增 [46] - 商家被迫转向纯外卖模式 部分为压缩成本降低食材标准 埋下食品安全隐患 [78][82][84] - 10省市餐饮协会联合发声 指出部分餐品出现负4元"倒贴收益" 击穿经营利润底线 [71] 市场竞争机制扭曲 - 补贴未带来新用户 同一批消费者在不同平台间切换薅羊毛 用户忠诚度为零 [62][64] - 美团呼吁行业关注ARPU值提升而非用户总量扩张 但新进入者仍依赖补贴抢占市场 [93] - 低价补贴造成消费者价格认知偏差 正常定价反被质疑"变贵" 市场调节功能失效 [98] 长期发展隐患 - 餐饮业四方平衡(消费者/商家/骑手/平台)被打破 全产业链健康运转受威胁 [19][20] - 新能源汽车、光伏等领域恶性价格战教训表明 非理性竞争终将导致全行业受损 [105] - 平台若持续通过"钞能力"而非服务创新竞争 将挤压中小商户生存空间 最终损害消费者选择权 [1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