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转债

搜索文档
低利率时代的配置选择,景顺长城安悦180天持有期债基正在发行
新浪基金· 2025-07-16 01:25
债券市场与一级债基 - 截至2025年7月14日10年期国债收益率降至1.68% 债券收益率持续下行背景下可转债增强收益的一级债基受关注 [1] - 一级债基采用"纯债+转债"双债增强策略 主投债券资产不直接投股票 通过可转债"股债双性"特征追求更高收益 [1] - 2025年一季度末一级债基总规模达8000亿元 同比增加超1000亿元 2015-2024年期间仅2022年出现0.81%下跌 其余年份均为正收益 [1] - 过去10年一级债基指数最大回撤4.13% 显著低于偏债基金指数(-8.17%)和二级债基指数(-12.02%) [1] 景顺长城新产品策略 - 景顺长城安悦180天持有期债基采用债券打底+灵活配置转债策略 为稳健投资者提供收益进阶选择 [1] - 该基金采用"杠铃式"转债配置结构 一端配置稳健型大盘转债和高到期收益率转债 另一端精选股性强的成长转债 实现稳中有进 [2] - 引入风险预算机制 每日评估风险并调整资金分配 约束组合风险敞口降低波动 [2] - 持有满180天免赎回费 管理费0.20%/年+托管费0.05%/年 显著低于同类产品平均水平 [2] 基金经理与市场展望 - 拟任基金经理米良拥有11年从业经验 代表作景顺长城30天滚动持有成立以来净值增长率9.06% 跑赢基准2.07个百分点 [3] - 该基金成立后每个自然半年度均为正收益 最大回撤仅-0.20% 低于同期短债基金指数(-0.55%) [3] - 基于当前经济基本面 预计货币政策维持宽松 财政政策克制叠加美联储可能降息 对债市保持乐观 [3] - 需关注利率下行过快及权益市场回暖对债市的压制 将重点配置高弹性高流动性品种 转债或存结构性机会 [3]
彻底火了,创十年新高!
中国基金报· 2025-07-13 11:14
转债指数表现 - 中证转债指数盘中一度涨至452.27点,创2015年6月19日以来新高,年内涨幅达8.75% [3] - 转债市场上涨带动可转债基金表现亮眼,十多只可转债主题基金年内净值增长率超10% [3] - 中欧可转债债券A今年以来业绩达13.42%,暂列第一,博时转债增强A、南方昌元可转债A等基金年内净值增长率均超12% [3] - 可转债相关ETF收益较好,博时中证可转债及可交换债券ETF年内业绩为8.58%,海富通上证投资级可转债ETF净值增长率为6.71% [3] 市场驱动因素 - 一季度股市以"AI+机器人"为主线,小盘品种刷新近年来高点,二季度消费板块接力成为阶段性主线 [3] - 去年末转债存在一定低估,一季度进入补涨阶段,固收优质资产相对稀缺逻辑继续演绎发酵 [3] - 权益市场环境较过去三年出现积极变化,驱动可转债市场呈现出较强的赚钱效应,低利率环境下可转债关注度明显上升 [4] - 银行板块持续走强带动大盘权重转债上涨,中小盘主题持续活跃,可转债市场中八成左右个券属于中小盘标的 [4] - 金融板块持续上涨,银行类转债在转债指数中占比较高,带动转债指数上涨 [4] 基金经理观点 - 博时可转债ETF基金经理高晖表示将以"科技+红利+内需"的思路进行哑铃型配置,关注AI眼镜、半导体、汽零、机器人、算力、内需、红利低波板块 [6][7] - 南方希元可转债基金经理刘文良看好科技自主可控方向,包括人工智能、半导体设备材料、军工等板块,产业周期向上趋势明显 [7] - 华宝可转债基金经理李栋梁表示贵金属、军工、创新药、TMT等都有机会,后续将根据市场走势灵活操作 [7] 下半年投资机会 - 在中美贸易战趋缓、全球流动性有望再度放松的情况下,转债市场下半年仍可提供较好的机会 [6] - 权益市场下限明显提升,结构性机会较多,债券市场维持低利率环境,板块性、中小盘个券性机会较多 [7] - 创新药、新消费板块短期情绪过热可能需要消化,但后续或仍有创新高的机会 [7] - 在充裕的流动性环境中,中小盘主题将持续活跃,可继续发挥可转债的攻守特性 [7]
彻底火了,创十年新高!
中国基金报· 2025-07-13 11:00
转债市场表现 - 中证转债指数7月11日盘中涨至452.27点,创2015年6月19日以来新高,年内涨幅达8.75% [3] - 可转债基金表现亮眼,十多只主题基金年内净值增长率超10%,中欧可转债债券A以13.42%业绩暂列第一 [3] - 博时转债增强A、南方昌元可转债A、华宝可转债A、宝盈融源可转债A等基金年内净值增长率均超12% [3] - 可转债相关ETF收益较好,博时中证可转债及可交换债券ETF年内业绩为8.58%,海富通上证投资级可转债ETF净值增长率为6.71% [3] 市场驱动因素 - 一季度"AI+机器人"主线带动小盘品种上涨,二季度消费板块接力成为阶段性主线,估值抬升推动转债超额收益 [3] - 去年末转债存在低估,一季度进入补涨阶段,固收优质资产稀缺逻辑持续发酵 [3] - 权益市场环境改善驱动可转债赚钱效应,低利率环境下关注度上升,中小盘标的占比八成带动指数表现 [4] - 银行板块持续走强带动大盘权重转债上涨,金融板块上涨推高银行转债及指数 [4] 投资策略与方向 - 基金经理建议下半年关注"科技+红利+内需"哑铃型配置,包括AI眼镜、半导体、汽零、机器人、算力、新消费和创新药、红利低波板块 [6] - 科技自主可控方向(人工智能、半导体设备材料、军工)产业周期向上,三季度或重拾升势 [7] - 创新药、新消费板块短期需消化过热情绪,但后续仍有创新高机会 [7] - 中小盘主题在流动性充裕环境中将持续活跃,可发挥可转债攻守特性把握机会 [7] - 贵金属、军工、创新药、TMT等行业和主题存在机会,需根据市场走势灵活操作 [7]
本周热点:可转债感觉目前已经处于高位了,大家后续怎么安排?
集思录· 2025-07-11 08:00
为什么消费刺激不起来? - 文章探讨当前消费难以提振的原因 但未提供具体数据或分析框架 [1] 2015年7月股市腥风血雨的应对或者经历 - 回顾2015年股市剧烈波动时期的应对经验 但未披露具体市场数据或操作细节 [1] 结束内卷,反不正当竞争 - 讨论行业竞争环境改善的必要性 但未涉及具体行业案例或政策影响 [1] 可转债市场现状 - 指出可转债市场当前估值处于高位 但未提供具体估值指标或历史分位数 [1] - 探讨投资者对可转债后续配置策略 但未展示持仓结构或资金流向数据 [1] 平台服务定位 - 集思录定位为数据驱动的投资社区 专注固定收益类产品数据服务 [1] - 平台投资理念强调本金安全与稳健增值 但未披露具体风控指标 [1]
银行纷纷下架可转债,市场或现千亿元缺口,投资者“疯抢”新债
华夏时报· 2025-07-09 05:15
银行可转债市场动态 - 多家中小上市银行近期触发可转债强赎条款,包括齐鲁银行、杭州银行、成都银行、苏州银行、南京银行等,涉及发行总额合计480亿元 [1] - 浦银转债预计通过转股和强赎完成摘牌,规模达500亿元,另有紫银转债、上银转债、常银转债等排队转股 [1] - 银行板块整体走强,二季度A股银行板块上涨16.02%,正股价格大幅上涨促使银行加速转股进程 [2] 银行可转债供需分析 - 银行转债规模占整体转债市场18.7%,2025年新发规模仅170亿元,却有超500亿元规模面临退市,供需矛盾突出 [4] - 存量规模预计骤降至1000亿元以下,机构资金可能分流至中小规模成长债(如新能源、AI概念)或低估值蓝筹债(如公用事业、消费板块) [4] - 银行转债因其信用资质强、抗风险属性显著、正股股息率突出,长期受投资者青睐,但供给持续减少引发配置替代需求 [3][6] 机构投资者策略调整 - 机构投资者转向挖掘"股性强,债底稳"的标的,如银行、央企、能源板块中转股预期明确的转债 [6] - 套利策略关注含权较强、转股溢价率收敛空间大的转债,量化基金利用价格波动获取超额收益 [6] - 公募基金持续减配银行转债,转向红利资产或其他替代品填补配置空白 [5][6] 新债发行与市场反应 - 中国广核发行49亿元A股可转债,利率设定为0.2%-2.0%,初始转股价格3.67元/股 [7] - 新债上市首日涨幅明显,因资金面充裕且供给偏紧,但发行节奏尚不足以完全替代银行转债留下的缺口 [8] - 市场期待银行转债发行回归正常,未来银行可能在股价走高窗口期重新发行新一轮转债 [9] 银行可转债功能与前景 - 可转债转股前融资成本较低,转股后可补充核心一级资本,尤其受股价破净银行青睐 [3] - 银行转债摘牌是资本补充周期中的阶段性节点,未来中小银行仍需持续优化资本结构支持地方经济 [9] - 股价上涨提升市场对银行基本面认可度,但若未来股价调整可能对存量转债形成折价压力 [9]
银行转债存量“缩编”机构底仓资产如何腾挪
中国证券报· 2025-07-08 20:50
银行转债市场动态 - 年初以来银行板块持续走强,带动多只银行转债加速转股并摘牌,如杭银转债7月7日摘牌,南银转债将于7月18日摘牌 [1] - 中信证券测算今年约1000亿元银行转债完成转股,叠加发行节奏放缓,市场整体规模将缩量 [2] - 截至7月8日可转债总存量为6646.47亿元,较年初减少689.75亿元,天风证券预计下半年规模或缩减至6000亿元以下 [3] 银行转债退场影响 - 银行转债转股有助于补充银行核心一级资本,降低资本补充压力,支撑风险资产投放 [2] - 相较于增发、配股等传统方式,可转债转股操作成本较低,性价比高 [2] - 银行转债退出加剧可转债市场供需缺口,提升存量银行转债投资价值,影响机构配置策略 [3] 机构配置情况 - 可转债因"债底保护+股票期权"特点成为资管机构重要配置品种,提升投资组合收益表现 [3] - 某银行系险企可转债仓位中银行转债占比近40% [4] - 某信托公司可转债投资占比30%-70%,银行转债占其可转债投资比例8%-12% [4] - 某股份行理财公司配置可转债规模约40亿元,占比0.4% [5] - 某公募基金"固收+"产品可转债仓位占28% [5] 替代资产探索 - 银行转债缩量后,机构关注转债ETF、生猪光伏大盘转债、公共事业建筑建材等低波稳健品种 [6] - 部分机构考虑增加REITs和行业主题ETF配置 [6] - 低价债性转债(价格115元以下)可能成为替代选择 [6] 市场供需展望 - 供给端持续收缩,需求端显著扩张,供需矛盾加剧或促使可转债估值易上难下 [7] - 机构在资产荒背景下不会轻易减仓,等待估值上行机会 [7] - 股性转债在股市向好时可能迎来"正股上涨+估值提升"的戴维斯双击 [7]
中证转债指数创十年新高机构提示关注半年报绩优标的
上海证券报· 2025-07-06 18:03
中证转债指数表现 - 中证转债指数今年以来涨幅达7.94%,跑赢主要宽基指数,并创下10年新高,7月4日收报447.46点,盘中最高至449.36点 [2][3] - 过去两年中证转债指数均取得正收益,去年涨幅6.08%,Wind可转债等权重指数今年涨幅更高达9.39% [3] - 年初市场经历调整后步入上行通道,3月中旬深调后单边走强,近期连续刷新2015年后高点 [3] 可转债市场驱动因素 - A股韧性是可转债表现的核心逻辑,正股今年以来涨幅达15.97%,优于中证转债指数 [4] - 中小盘可转债指数领涨,涨幅11.17%,低价指数和金融指数涨幅均超7%,医疗保健、日常消费等五大行业指数涨幅超7.7% [5] - 指数设计特点助推走强,银行转债退出且新券发行规模小,配置效应推高价格 [6] 明星品种与条款博弈 - 惠城转债价格突破2000元,收报2231.292元,去年涨幅188.95%,今年涨幅133.79%,成为历史第二高价券 [7] - 提前赎回条款博弈活跃,今年以来58只可转债退市,70%触发提前赎回,形成止盈循环机制 [8] - 转股价下修条款提振内在价格,上半年218只可转债365次触发下修,42只公告提议下修,占比11.78% [9] 市场结构与资金动向 - 可转债价格中位数突破123元,市场呈现股性特征,转股溢价率走低,A股上行空间决定指数高度 [11][12] - 浦发转债到期博弈升级,信达系资金介入推动价格大涨,成为市场焦点 [10] - 供需紧平衡持续,银行转债加速退出,高到期收益率和双低可转债或成底仓替代 [13] 后市布局方向 - 中报绩优标的是机构关注重点,建议布局高成长空间与业绩支撑共振方向 [2][13] - 基本面与宏观政策仍是关键影响因素,内需提振领域正股绩优可转债具配置价值 [13] - 市场谨慎情绪升温,需关注高估值风险,建议通过仓位滚动配置不同风格品种 [11]
固定收益深度报告:关税缓和,经济动能增强,转债稳中求进
联储证券· 2025-07-04 11:4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转债价格整体稳步修复,指数表现优于权益指数,估值分化且转股溢价率下降;发行节奏放缓,净融资额低位,不同行业预发行规模和未转余额差异大;关税扰动渐消,对转债市场不利冲击将退;扩内需促消费政策频出,相关转债涨势有望延续;正股行业盈利能力改善,个债净利润提高,转债内在价值提升;建议关注扩内需、银行等红利、正股成长性高的转债 [3][10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可转债:价格稳步修复,个债估值波动分化 - 转债与权益指数先降后升,债券收益率震荡下行:受特朗普关税影响,二季度权益市场下跌后回升,上证综指和沪深300指数4月7日降幅达7.6%,6月5日基本收复;债券收益率一季度高位,4月7日降至1.63%,后多在1.65%-1.70%震荡;转债市场指数跌幅小于权益市场,中证转债指数4月7日降幅4.4%,5月中旬修复 [10][11][13] - 转债与权益指数相关性较高,涨势优于权益指数:2025年中证转债与上证综合指数走势一致且收益率更高,相关性达0.93和0.92;与债券收益率也有一定相关性,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与中证转债和上证转债指数相关性为0.4654和0.3926 [15][16] - 多个转债行业上涨,涨跌方向与正股较为一致:多数转债行业上涨,24个行业涨、5个行业跌,涨幅大的有国防军工等,跌幅大的有社会服务等;正股行业涨跌幅度分化更大,20个行业涨、9个行业跌 [22] - 多数个债价格上涨,多行业上涨比例超一半:多数转债个债价格较上季度上涨,不同行业上涨个数多,国防军工等行业所有个债均涨;个别转债涨跌幅度大,中旗转债涨幅112%,东时转债等降幅15% [25] - 转债估值分化,整体转股溢价率在下降:多数个债转股溢价率下降,占比56%;与债券余额无显著相关性;不同分位数转股溢价率均下降,如第90分位数从109元降至95.6元 [29] 转债净融资处于低位,供给节奏趋缓 - 转债发行放缓,净融资处于同期低位:2025年可转债发行规模低,3月110亿元,二季度4-6月分别为34亿、88亿、43亿元;到期规模平稳;净融资额处于近五年同期低位,二季度累计约128亿元 [35] - 不同行业预发行分化,高端制造业规模较大:可转债预发行规模储备足,不同行业差别大,房地产业涉及规模最高85亿元,高端制造业相关领域预发行规模较高 [37] - 转债未转余额比例较高,行业差异较大:大部分可转债余额占初始发行额比例高,80%以上规模远高于80%以下;不同行业比例分化,邮政业等为100%,教育行业最低为23% [38] 关税扰动渐近尾声,转债外部不利冲击消退 - 特朗普乱施关税,涉及多国多领域贸易商品:2025年特朗普对多国商品加征关税,如2月对加拿大和墨西哥加征25%关税,4月推出“对等关税”,对我国商品关税多次提高;中美进行经贸磋商,5月12日美国对我国商品关税降至30%,我国降至10% [43][46] - 关税冲击权益与转债指数下行,后逐渐稳步回升:特朗普加征关税使美国股指2-4月下降,纳斯达克指数4月8日降幅13.2%,美债收益率下降;关税缓和后,美股和收益率逐步修复;国内权益和转债市场指数受冲击下降,后基本修复,债券收益率维持低位 [48][52][53] - 出口逆势而增,投资消费受关税影响暂未显现:贸易端出口增速提升,2-5月累计同比增速分别为2.2%、5.7%、6.4%、6%,进口增速负增但改善;生产端工业增加值增速受影响不明显,PMI受影响显著;投资端固定资产投资及分项增速受影响未显现;消费增速边际提高,物价指数边际下降 [56][60][62] - 关税不可持续,转债市场外部冲击趋于消退:特朗普反复加征和暂停关税,真实意图是以关税谈判;美国面临通胀压力,加关税不利通胀目标;美国与多国磋商,预计关税冲击后续消退 [76][77] 消费利好政策持续推进,相关转债涨势有望延续 - 促消费利好政策频出,必选消费修复进度加快:202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提振消费,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安排3000亿元国债支持以旧换新,《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等明确促消费举措;必选消费类增速修复,5月粮油等消费累计同比10.4%,日用品类7.2%;以旧换新政策推动家电和通讯器材类消费增速提升,5月分别为30.2%和27.1% [78][81][86] - 转债消费板块整体上涨,个债涨跌幅分化:消费相关转债价格整体上行,食品饮料行业8只转债均涨,新乳转债涨幅11%;通信类转债涨跌差异大,奥飞转债涨幅63%;家电类转债普遍上行,亿田转债涨幅超72% [90] - 以旧换新政策持续推进,新型消费须防范过热风险:2025年安排3000亿元国债支持以旧换新,前两批累计下达1620亿元,下半年近半资金将下达,利好相关转债;关注新型消费业态,但注意短期过热风险,如奥飞转债正股涉及动漫等业务 [94][95] 正股业绩改善,转债内在价值或进一步提升 - 正股行业净利润实现正增,个债正股净利润整体改善:大部分正股行业净利润环比增速中位数正向增长,28个行业正增;过半行业同比增速中位数正增,20个行业正增;大部分正股净利润分位数值为正,较上季度全面改善 [96][99] - 多数正股净利润正增,与同行业上市公司比表现适中:与同行业未发行转债公司比,转债正股净利润增速表现适中;部分行业正股净利润同比和环比增速多数正增,从分位数看表现适中 [101] 转债策略:建议关注扩内需高红利高成长性转债 - 关注扩内需方向,尤其是提振消费相关领域:关税扰动消退,内部促消费政策效果显现,相关领域或有进一步表现 [6] - 关注银行等红利方向:货币政策适度宽松,银行间资金充裕,银行业转债正股净利润表现优,提升转债内在价值 [6] - 关注正股成长性高的个债:同一行业转债表现分化,正股盈利能力差异大,建议关注成长性高的正股与转债 [6]
2025年7月可转债市场展望:从修复到繁荣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7-04 07:1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6月权益市场涨势较好,转债整体表现强势,市场迎来普涨行情,转债估值从去年底部修复的进程尚未结束,有望进一步走向繁荣 [5] - 银行股估值重估叠加银行转债强势转股,银行转债稀缺性上升,后续强势有望延续;产业趋势叠加流动性宽裕,小盘转债强势上涨 [5] - 采取类银行转债+小盘成长转债+低价低波转债的哑铃策略依旧有效,不建议降仓,建议替换板块与风格 [6] 各部分总结 6月转债市场回顾:权益强势下的修复 - 权益和转债市场情绪佳,等权和加权指数创2025年以来新高,2025年以来收益率分别达10%、7%,价格中位数抬升至124元 [5][11] - 6月上旬加权指数和大盘、高评级占优,下旬等权指数和小盘、低评级占优,全月各风格表现均佳,分化不大,先进制造稍强 [5][14][19] - 转债略跑输正股但幅度不大,百元溢价率拉升至31%逼近2月底高点,兜底溢价率距3月底高点有距离,且在评级和正股市值间差异不大 [20][26][27] - 短久期转债规模上升,长久期下降,年内到期预计500 - 600亿,下半年发行预计100 - 200亿,高等级、低平价、双低、大盘转债退出规模大 [31][36][40] - 6月增量资金多为绝对收益机构,上交所自营等增持,深交所专业机构增持、产业与散户减持,底仓退出使低波转债需求和价格上升,债性转债估值提升 [47][48][50] 7月转债市场展望:定价逻辑能延续吗? - 银行转债行情本质是确定性溢价,估值锚可能是股息率看齐国债+50bp或PB修复到1,底仓银行等顺次受益,最终低波类转债受益,各方乐见银行转债强赎退出 [64] - 小盘转债走势类似2021年,超额走势接近2021年,其持续超额受益于小盘股票驱动、去年评级底部及市场不担心评级风险,银行转债退出资金流入,产业趋势是核心支撑 [65][73][79] - 银行转债行情未结束但需关注调整风险,小盘转债行情有持续性但有回撤风险,当前风险在于投资者行为而非定价逻辑 [80] 选券方向与7月标的 - 选券关注银行转债如紫银转债、青农转债;类银行转债如燃23转债、能化转债;低波特征转债如部分光伏转债 [6][86][88] - 正股替代类转债关注道通转债等,底部反转类关注崇达转2等,低估类关注部分光伏类转债等 [6][93] - 7月建议关注紫银转债、青农转债等10只转债 [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