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科技

搜索文档
8月13日港股科技50ETF(159750)份额增加400.00万份,最新份额6.94亿份,最新规模7.50亿元
新浪财经· 2025-08-14 01:08
港股科技50ETF表现 - 8月13日港股科技50ETF(159750)上涨3 04% 成交额达8675 14万元 [1] - 当日份额增加400 00万份 最新份额为6 94亿份 近20个交易日份额累计增加1 07亿份 [1] - 最新资产净值计算值为7 50亿元 [1] 基金产品信息 - 业绩比较基准为中证香港科技指数收益率(经汇率调整后) [1] - 管理人为招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基金经理为刘重杰 [1] - 成立日期为2022年1月26日 成立以来回报率为8 12% 近一个月回报率为8 14% [1]
8月12日港股科技50ETF(159750)份额增加1500.00万份,最新份额6.90亿份,最新规模7.19亿元
新浪财经· 2025-08-13 01:11
来源:新浪基金∞工作室 8月12日,港股科技50ETF(159750)跌0.28%,成交额4823.48万元。当日份额增加1500.00万份,最新 份额为6.90亿份,近20个交易日份额增加1.03亿份。最新资产净值计算值为7.19亿元。 港股科技50ETF(159750)业绩比较基准为中证香港科技指数收益率(经汇率调整后),管理人为招商基 金管理有限公司,基金经理为刘重杰,成立(2022-01-26)以来回报为4.33%,近一个月回报为4.35%。 风险提示: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为AI大模型自动发布,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 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不构成个人投资建 议。 ...
8月6日港股科技50ETF(159750)份额增加700.00万份,最新份额6.60亿份,最新规模7.02亿元
新浪财经· 2025-08-07 01:07
8月6日,港股科技50ETF(159750)涨0.47%,成交额5747.35万元。当日份额增加700.00万份,最新份 额为6.60亿份,近20个交易日份额增加8100.00万份。最新资产净值计算值为7.02亿元。 港股科技50ETF(159750)业绩比较基准为中证香港科技指数收益率(经汇率调整后),管理人为招商基 金管理有限公司,基金经理为刘重杰,成立(2022-01-26)以来回报为6.37%,近一个月回报为6.41%。 来源:新浪基金∞工作室 风险提示: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为AI大模型自动发布,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 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不构成个人投资建 议。 ...
昨日股票ETF市场净流入资金13.57亿元,宽基ETF与港股市场ETF净流入居前
中国基金报· 2025-08-06 05:48
股票ETF资金流向 - 8月5日股票ETF市场净流入资金13.57亿元 全市场1166只股票ETF总规模达3.80万亿元 [1][2] - 港股市场ETF与行业主题ETF净流入居前 分别达31.86亿元和14.47亿元 [2] - 港股通互联网单日净流入7.29亿元 5日内恒生科技指数流入超93亿元 港股通互联网流入超30亿元 [2] 热门板块资金分布 - 资金流入前五板块为港股医药(12.8亿元) 港股互联网(7.3亿元) 港股科技(7.1亿元) 证券(4.0亿元) 港股金融(3.7亿元) [2] - 南向资金单日净买入234.26亿港元 刷新4月10日以来纪录 [2] - 港股科技板块受青睐原因包括流动性预期改善和高估值性价比 [2] 头部基金公司表现 - 易方达基金ETF规模达6808.3亿元 单日增加52.8亿元 香港证券ETF净流入3.4亿元 机器人ETF净流入1.9亿元 [3] - 华夏基金ETF中恒生科技指数ETF净流入2.87亿元 科创50ETF净流入2.14亿元 规模分别达337.97亿元和875.14亿元 [3] - 恒生创新药ETF规模突破10亿元 新能源车ETF净流入1.54亿元 [3] 宽基ETF资金动向 - 宽基ETF净流出36.24亿元 上证50指数单日净流出13.64亿元 [4] - 部分资金在沪指站上3300点后选择获利了结 [4] - 当前万得全A换手率处于历史中等水平 主要宽基指数反弹幅度不高 仍有上涨空间 [4]
多只中药ETF逆市上涨;个人投资者大举买入新发ETF丨ETF晚报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1 11:00
一、ETF行业快讯 - 三大指数震荡下挫,上证综指下跌0.37%,深证成指下跌0.17%,创业板指下跌0.24% [1] - 中药板块ETF表现强势,中药50ETF(562390.SH)上涨2.36%,中药ETF(560080.SH)上涨1.89%,中药ETF华泰柏瑞(561510.SH)上涨1.75% [1] - 国防军工板块ETF普遍下跌,航空航天ETF(159227.SZ)下跌2.31%,国防ETF(512670.SH)下跌1.94%,航天航空ETF(159208.SZ)下跌1.85% [1] - 中信证券研报指出,中药企业研发投入持续增长,创新中药将成为未来发展主旋律 [1] 二、新发ETF市场动态 - 7月29日6只ETF集中发布上市交易公告书,7月30日以来又有3只ETF发布公告 [2] - 截至7月31日,超10只ETF正在或即将发行,涵盖中证500、创业板50等宽基指数及科创板人工智能、港股科技等细分主题 [2] - 个人投资者活跃度提升,易方达国证通用航空产业ETF个人投资者持有份额占比达93.57%,前十名持有人中9位为个人投资者 [2] - 国金证券研报显示,上周以个人投资者为主的ETF被净申购,活跃度接近去年四季度以来高点 [2] 三、指数与板块表现 - 8月1日三大指数集体下跌,上证指数下跌0.37%至3559.95点,深证成指下跌0.17%至10991.32点,创业板指下跌0.24%至2322.63点 [4] - 中证1000、中证500与北证50表现相对较好,日涨跌幅分别为0.14%、-0.21%与-0.23% [4] - 环保、传媒与轻工制造板块涨幅居前,日涨跌幅分别为0.88%、0.82%与0.65% [6] - 医药生物、通信与传媒近5日表现最佳,涨幅分别为2.95%、2.54%与1.13% [6] 四、ETF市场表现 - 债券型ETF表现最优,平均涨跌幅0.01%,跨境型ETF表现最差,平均涨跌幅-0.69% [9] - 股票型ETF涨幅前三:光伏ETF龙头(560980.SH)涨2.53%,中药50ETF(562390.SH)涨2.36%,光伏50ETF(159864.SZ)涨1.94% [11][12] - 股票型ETF成交额前三:A500ETF基金(512050.SH)成交41.83亿元,A500ETF南方(159352.SZ)成交41.66亿元,科创50ETF(588000.SH)成交40.70亿元 [14][15][16] - 债券型ETF中短缺ETF(511360.SH)成交额最高,达265.48亿元 [16]
港股科技分化加大?南向上演“越跌越买”,这个指数比恒科“香”!
金融界· 2025-08-01 03:19
市场表现与资金流向 - 恒生指数和恒生科技指数震荡调整 但南向资金单日净买入港股131.26亿港元 [1] - 美团、快手、阿里、腾讯四大科技龙头合计获北水净买入超42亿港元 [1] - 港股科技50ETF(159750)近两日净流入4369万元 [1] 板块分化与驱动因素 - 整车板块跌幅扩大 创新药板块表现强势 半导体板块保持上行趋势 [4] - 互联网外卖补贴利空已被市场充分定价 新能源汽车和半导体子板块盈利持续上修 [4] - 中报业绩弹性预期成为近期关键催化因素 [4] 估值水平与投资吸引力 - 港股科技指数PE为22.17倍 处于指数发布以来6.52%的极低分位 [4] - 估值比历史上94%的时间更便宜 [4] - 在PB-ROE视角下中国资产仍深度折价 叠加人民币升值预期提升港股吸引力 [4] 指数结构与优势 - 港股科技指数覆盖腾讯、美团等科网龙头 同时纳入比亚迪、信达生物、中芯国际等硬科技企业 [6] - 形成"中国科技十雄"组合 权重占比70%以上 [6] - 创新药和新能源车可对冲互联网政策扰动风险 避免单一行业黑天鹅 [6] 历史业绩表现 - 港股科技指数今年以来涨幅29.69% 超越恒生科技指数的22.05% [7] - 近十年累计收益93.35% 跑赢恒生科技指数近34个百分点 [7] 战略定位与资金动向 - 港股科技指数并非恒生科技的替代品 而是补充 兼具互联网盈利修复与硬科技产业爆发双重属性 [9] - 南向资金通过港股科技50ETF(159750)在回调中收集筹码 布局中报季盈利拐点 [9]
7月31日港股科技50ETF(513980)份额增加600.00万份,最新份额228.69亿份,最新规模173.55亿元
新浪财经· 2025-08-01 01:07
7月31日,港股科技50ETF(513980)跌0.13%,成交额12.08亿元。当日份额增加600.00万份,最新份额 为228.69亿份,近20个交易日份额增加23.36亿份。最新资产净值计算值为173.55亿元。 港股科技50ETF(513980)业绩比较基准为中证港股通科技指数收益率(使用估值汇率折算),管理人为 景顺长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基金经理为金璜、汪洋,成立(2021-06-21)以来回报为-24.11%,近一 个月回报为6.75%。 来源:新浪基金∞工作室 风险提示: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为AI大模型自动发布,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 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不构成个人投资建 议。 ...
跟踪指数长期领跑港股科技赛道的港股通科技30ETF(159636)年内份额增长超120亿份,机构:港股科技或正处于景气修复与估值低位交汇窗口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31 04:10
W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30日收盘,港股通科技30ETF(159636)已连续16个交易日获资金净流入;拉 长时间线来看,在近21个交易日中(7月2日至7月30日),该ETF累计20日获资金净流入,累计净流入 额超26亿元;该ETF最新流通份额、流通规模分别为197.83亿份、270亿元;其中,该ETF流通份额创上 市以来新高,年内份额增长超122.59亿份,涨幅达162.93%。 除港股通科技30ETF之外,港股市场今年以来整体获南向资金净流入。Wind数据显示,7月30日,南向 资金净流入超110亿港元,连续五个交易日净流入。W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30日,今年以来南向资金 累计净流入超8500亿港元,创年度净流入额历史新高,超过2024年净流入的8078.69亿港元。 | 田回(截止:2025-07-30) | | | HKD | CNY | | --- | --- | --- | --- | --- | | | 合计 | 沪市港股通 | 深市港股通 | | | 最新 | 117.14 | 64.27 | | 52.87 | | 本周合计 | 336.87 | 186.43 | | 150.44 | ...
又创纪录了?港股科技下跌,南向却在疯狂“吸筹”
金融界· 2025-07-31 02:50
港股科技板块资金流向 - 南向资金连续两日净买入港股科技板块,昨日净买入117.1亿港元,今日截至10点半又买入36亿港元 [1] - 港股科技50ETF(159750)昨日获得1507万元资金加仓,今日开盘又有资金买入2700万份,金额约2850万元 [1] - 2025年前7个月南向资金净流入港股达8400亿港元,超越去年全年并刷新互联互通历史纪录 [4] 港股科技指数优势 - 港股科技指数比恒生科技指数更值得低吸分批建仓 [5] - 港股科技指数不仅覆盖腾讯、美团等互联网龙头,还纳入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医疗生物(创新药)等领域的优质科技公司 [7] - 港股科技指数是港股唯一全面覆盖"中国科技十雄"的科技类指数,行业分布更均衡 [7] - 港股科技指数长期表现优于恒生科技指数:今年以来涨30.94%,去年924以来涨57.40%,最近10年涨95.02% [9][11] 投资策略建议 - 中信研报建议突破3600点后增配恒生科技和科创50 [5] - 港股科技50ETF(159750)跟踪港股科技指数,支持T+0交易,可捕捉日内波段或定期定额投资 [10][11] - 可结合南向资金流向、板块轮动信号及重要技术位进行操作 [12]
港股科技指数及产品投资价值分析:如何聚焦港股科技浪潮,一键把握板块投资?
招商证券· 2025-07-28 05:17
报告核心观点 - 上半年港股市场量价齐升,创新药、AI领涨,多因素共振下港股科技后续有望持续走强,内地投资者可通过多种被动基金参与港股科技投资,不同港股泛科技指数及挂钩产品各有特点 [2][58] 各部分总结 上半年港股市场量价齐升,创新药、AI领涨 - 今年以来港股涨幅可观、南向资金涌入、交投火热,截至7月18日恒生指数涨23.76%,上半年港股通累计净买入7311.93亿港元,同比增96.86%,2月以来月度成交额超4万亿港元 [2][6] - 港股流动性宽松源于外部扰动与内部政策发力,内地企业赴港上市使港股优质稀缺资产扩容,吸引内外资金 [10][11] - 市场呈结构性行情,创新药、AI估值修复是指数上涨主因,医疗保健、原材料、资讯科技和金融4只指数跑赢恒生指数 [12] 多因素共振下,港股科技后续有望持续走强 - 短期内IPO吸水效应或使港股呈结构性行情,当前有199家公司上市申请在处理或已通过聆讯 [14] - 港股科技龙头盈利能力强、估值低,快手、美团、京东2024年度ROE超20%,截至7月18日恒生科技PE(TTM)为20.84倍,处于发布以来15.00%分位点 [20] - 中长期政策推动研发支出上升,新质生产力发展或拓宽盈利空间,美元走弱、互联互通机制优化支撑港股流动性 [22] 内地投资者参与港股科技被动投资的方式 - 内地投资者可通过QDII基金、港股通基金、互认基金和互联互通基金参与港股科技被动投资,不同基金在可投港股范围和投资类型等方面差异大 [26] - 截至7月18日,QDII基金有33只跟踪港股科技指数产品,25Q2规模1164.71亿元;港股通基金有37只产品,规模1069.58亿元;互联互通基金有5只产品,规模699.63亿元;互认基金暂无相关产品 [27] - 从指数维度,11只指数分泛科技指数和互联网指数,挂钩恒生科技指数的产品数量和规模最多 [29] 港股泛科技指数对比 - **编制方法**:恒生科技和中证香港科技指数无互联互通机制限制,前者选大中华公司股票,后者选中国内地公司股票;恒生港股通科技主题指数和恒生港股通中国科技指数更聚焦传统TMT板块;部分指数考察成分股营收增速和研发支出占收入比;恒生港股通新经济指数和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个股权重上限宽松 [33][36] - **成分股**:指数主要配置资讯科技业和非必需性消费,恒生港股通科技主题指数行业配置集中,恒生港股通新经济指数和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分散;各指数前十大成分股含科技巨头,恒生港股通科技主题指数和恒生港股通中国科技指数还配电子传媒个股,其他指数配汽车、生物科技标的 [38][45] - **收益风险与估值**:2021年以来恒生港股通科技主题指数收益率靠前,恒生港股通新经济指数风险表现优;恒生科技和中证港股通科技指数市盈率相对处于低位,各指数市销率近两年历史分位点水平偏高 [47][48] 部分港股泛科技指数挂钩产品对比 - 恒生科技指数挂钩产品多,南方恒生科技ETF规模大、流动性好、跟踪误差低,安硕恒生科技ETF年初以来跟踪误差低、收益有小幅优势 [54] - 恒生港股通科技主题指数挂钩产品发行时间短,广发产品于6月发行,华安和嘉实产品于7月28日发行,3只产品管理费率和托管费率均为0.50%和0.10% [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