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电池技术

搜索文档
中自科技(688737.SH):原位聚合半固态电芯具备中试连续化生产能力
格隆汇· 2025-09-23 08:56
技术研发进展 - 确定原位聚合方案并完成配方优化 实现电芯由液体向固态转变[1] - 所制固态电池倍率及低温放电性能与电解液方案持平 且循环寿命更优[1] - 完成能量密度300Wh/kg电芯材料选型及制备[1] 生产能力建设 - 原位聚合半固态电芯具备中试连续化生产能力[1] - 电芯已通过第三方检测机构安全性能测试(国标GB38031-2020)[1] - 保证针刺后不起火 不爆炸[1]
【新能源周报】新能源汽车行业信息周报(2025年9月15日-9月21日)
乘联分会· 2025-09-23 08:39
行业动态 - 多家车企包括赛力斯、比亚迪、小米汽车等积极响应中汽协《汽车整车企业供应商账款支付规范倡议》[8] -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8月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22.7% 工业机器人增长14.4% 3D打印设备增长40.4%[8][11] - 新能源汽车险亏损现象逐步改善 头部保险公司实现盈利 行业赔付率同步改善[11] - 香港特区将批出三个区域用于自动驾驶测试 重点验证跨区行走和接驳能力[17] - 中国新能源汽车累计销售量突破4000万辆 产销量连续10年全球第一 上半年市场渗透率达44.3%[21] - 前8个月福建省汽车出口值增长55.9% 达135.3亿元 对欧盟出口增长119.4%[20] - "澳车北上"政策持续升温 拱北海关备案车辆超5万辆次 单月备案量最高达3709宗[11] 政策信息 - 工信部等八部门印发《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 提出2025年汽车销量目标3230万辆 新能源汽车1550万辆[28] - 河南省推动新能源汽车智能化网联化升级 运用AI算法加强动力电池等技术攻关[29] - 广州市推进新能源汽车与电网双向互动规模化应用 计划2025年底前新建智能有序充电站600座[30][31] - 福建省构建绿色交通运输体系 加强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 推动城市公共服务车辆电动化替代[31] - 工信部就智能网联汽车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安全要求征求意见 相关标准预计年底发布[32] 企业合作与战略 - 华为与北汽打造享界品牌战略共同体 计划3年投入200亿资金 专注设计、智驾等四大领域[35] - 理想汽车与宁德时代签署五年全面战略合作协议 累计交付100万辆零电池热失控事故[43] - 吉利汽车与极氪合并协议获股东高票通过 极氪将成为吉利全资子公司[37] - 小米汽车二期工厂研发综合楼等规划验收通过 总建筑面积约40万平方米[41] - vivo与小鹏汽车达成战略合作 将带来全新手车互联体验[44] - 华为乾崑智驾系统ADS 4具备45EFLOPS云端AI算力和10亿公里高质量训练数据[15][16] - 蔚来完成11.6亿美元股权发行 资金用于研发智能电动汽车核心技术等[41] 技术突破与产能布局 - 宁德时代签约多个项目 包括20亿元创新研发基地和65亿元新一代电池生产线[14] - 亿纬锂能固态电池研究院成都基地揭牌 "龙泉二号"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达300Wh/kg[14][15] - 孚能科技第三代半固态电池计划2026年量产 能量密度提升至400Wh/kg[17][18] - 宁德时代钠离子电池能量密度达175Wh/kg 纯电续航超500公里 明年批量供货[18][19] - 比亚迪全球首发新一代储能设备"浩瀚" 单元容量14.5兆瓦时 体积能量密度233度电/立方米[46] - 蔚来充换电站总数达8246座 累计投入超180亿元 其中高速换电站1001座[51][52] 产能与出口扩张 - 小鹏汽车首个欧洲本地化生产项目启动 首批G6与G9车型在奥地利麦格纳工厂下线[37] - 零跑汽车重启欧洲制造计划 2026年起将在西班牙生产车型[43] - 广汽埃安车型正式引入葡萄牙市场 AION V作为首款车型揭幕[49] - 特斯拉超级充电网络实现辽宁省地级市全覆盖 共39座超级充电站[37] - 小米汽车与苹果深度合作 系统级整合Apple Music实现账号永久同步[49][50] 新产品发布 - 一汽奔腾悦意03加推565km畅享版 一口价8.88万元[55][57] - 2026款岚图梦想家正式上市 售价32.99-43.99万元 搭载800V岚海智能超混技术[58][62] - 哈弗大狗PLUS PHEV限时售价14.18-15.18万元 纯电续航105-150km[64][65] - 2026款比亚迪海豹07 DM-i售价14.98-18.68万元 纯电续航135-230km[69][70] - 比亚迪唐DM-i智驾版175KM系列上市 售价17.98-19.98万元[72][73] - 奥迪E5 Sportback售价23.59-31.99万元 最高纯电续航773km[75][76] - 享界S9T正式上市 售价30.98-36.98万元 增程版纯电续航251-354km[78][81]
日经BP精选:中国企业瞄准硫化物固态电解质,包围日本出光兴产
日经中文网· 2025-09-23 02:58
编者荐语: 日经中文网"开设了"日经BP精选"栏目。日经BP是日本经济新闻社媒体集团的一员,成立于1969年。作 为日本领先的B2B媒体公司,聚焦经营管理、专业技术及生活时尚三大主要领域。敬请读者关注。 以下文章来源于日经BP ,作者日经BP 纯电动汽车(EV)用全固态电池的量产最早将于2026年启动。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当然必须先于电池 量产全固态电池特有的材料,即固态电解质。从推进这种材料量产的情况来看,也可以了解什么样的全 固态电池今后将成为主流。 出光兴产在硫化物类的 开发方面压倒其他企业 从结论来说,量产方面进展最快的固态电解质是被称为硫化物类的材料。作为其原料的是硫化锂。目 前,在这种硫化锂以及硫化物类固态电解质的生产方面行动较快的厂家之一是日本出光兴产。 出光兴产在全固态电池、硫化物类固态电解质和硫化锂领域的专利申请数与其他公司的比较 (来源:日经XTECH拍摄的出光兴产的解说 板) 出光兴产透露称,截至2024年底,该公司硫化锂相关的专利申请数为19件,高居首位,达到第2位的近2 倍,从硫化物类固态电解质来看,出光兴产也以223件排在第2位,正在接近第1位。用于相关量产的投 资额达到约213亿日 ...
固态电池负极行业深度:材料体系、技术路线与市场前景
材料汇· 2025-09-22 15:07
文章核心观点 - 固态电池凭借高安全性、显著提升的能量密度和快充潜力,成为全球电池技术前沿热点和关键突破方向,负极材料作为核心组成部分直接决定电池整体表现 [2] - 传统液态锂电池受限于能量密度、安全性和快充瓶颈,固态电池以固态电解质替代液态电解质,从根本上解决易燃易泄露隐患,为能量密度提升开辟新路径 [2] - 短期石墨与硅碳负极凭借成熟技术占据主流,硅基负极因理论比容量远高于石墨成为重要发展方向,锂金属负极拥有极高理论比容量和最低电化学势,能实现能量密度质的飞跃 [2] - 固态电池行业受政策与市场需求双重驱动,技术落地势在必得,半固态电池已量产,产业正向全固态推进 [22][30] 行业背景 - 传统液态锂电池存在三大痛点:能量密度局限影响续航,当前能量密度逐步逼近上限,优化路径包括提升电极比容量和优化电池结构 [8][9] - 安全性痛点凸显,液态电解质体系成风险根源,电解液主要成分为可燃有机物碳酸酯类,燃点低于200℃,易发生热失控 [10] - 快充性能不足影响使用效率,电池内部阻抗对快充性能起决定作用,快充时锂离子迁移速率受电解液扩散阻抗和电极界面阻抗限制 [14] - 固态电池安全性优势突出,采用固态电解质可从根本上解决电解液带来的安全性问题,能量密度可超500Wh/kg,远超液态电池300Wh/kg极限 [16][19] - 政策驱动明显,GB38031-2025新国标将"不起火、不爆炸"设为强制要求,工信部和财政部或投入60亿元鼓励全固态电池技术研发 [21][22] - 动力电池市场快速攀升,2024年全球锂离子电池出货达1545.1GWh,其中动力电池1051.2GWh,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新能源车产销同比增长超47% [22] - 低空经济发展带动固态电池需求,对能量密度和安全性要求进一步提升,人形机器人发展助推固态电池需求,预计2035年锂电池出货量达72GWh,市场规模360亿元 [24][28] - 半固态电池已量产,液体含量5-10wt%,全固态是终极目标,技术瓶颈包括离子电导率低和固-固接触界面性能较差 [30][32] 负极材料主要体系 - 负极材料直接影响电池容量、首效、循环等性能,在动力电池成本中占比不超过15% [35][38] - 固态电池负极短期以石墨和硅碳为主,长期预计使用金属锂,碳族负极技术成熟但理论容量低,氧化物负极可能造成巨大容量损失和体积变化 [39][40] - 硅基负极理论比容量高达4200mAh/g,约为石墨10倍,主要问题是体积膨胀,碳包覆和金属氧化物包覆是优化策略,惨硅比例有望从当前5-10%提升 [41][43] - 锂金属负极理论比容量3860mAh/g,远高于石墨负极372mAh/g,拥有最低电化学势-3.04V,可使电池能量密度进一步提升,但存在体积膨胀、锂枝晶生长等问题 [45][46] - 技术迭代路径清晰:2025-2027年石墨/低硅负极+高镍正极体系,目标能量密度200-300Wh/kg;2027-2030年高硅负极+高镍正极,目标400Wh/kg;2030年后复合锂负极+高比容正极,目标500Wh/kg [48][49] 锂金属负极的制备方法 - 挤压/压延法是最成熟工艺,可将锂金属加工到250-400μm,辊压工艺可降低至20μm,但制备超薄锂带存在难度,厚度不均、断带和起皱等缺陷 [54][55] - 电沉积方法可通过调控反应动力学控制超薄锂负极厚度,具有厚度可控、镀层均匀优点,但尚未成熟 [57][58] - 液相法(熔融法)将锂熔融后涂覆在集流体上,能将锂箔厚度控制在10-50μm,关键问题在于锂金属与铜集流体浸润性较差 [59][60] - 气相沉积法中蒸发镀最具前景,可制备超薄锂层,厚度范围从纳米到几十微米,已用于生产薄膜电池锂金属负极,沉积速度超过100纳米/秒 [62][67] - 无负极技术具有高能量密度650Wh/kg和体积能量密度1300Wh/L优势,对金属锂需求减少,制备流程简化,有效降低电池成本 [69] - 压延法率先实现规模化落地,长期关注蒸发镀、液相法,5-6μm是理想锂层厚度,压延法可制备20μm锂箔,但向超薄突破有难度 [71][76] 锂金属负极改性方案 - 电解液体系优化包括选择合适的溶剂、锂盐和添加剂,高浓度电解液与多盐协同作用形成更稳定SEI层,固体电解质可抑制锂枝晶生长 [82] - 3D结构化设计为金属锂构建三维导电骨架,引导锂离子均匀沉积,采用结构化基底作为稳定锂沉积宿主是解决锂枝晶问题的有效途径 [85][86] - 电解质/负极界面改性通过人工涂层增强固-固接触,降低界面电阻,如在锂金属表面预先构建含氟、氮等元素的稳定界面,提升锂金属稳定性 [87] 负极路线进展与格局 - 海外企业LG、SKOn、Solid Power、Factorial Energy均采用锂金属负极路线,国内大多数企业仍以硅碳负极为主,头部厂商宁德时代、清陶能源等采用锂金属负极 [89] - Solid Power第二代锂金属全固态电池重量比能量密度可达440Wh/kg,体积比能量密度930Wh/L,Factorial Energy与梅赛德斯-奔驰联合开发全固态电池Solstice,能量密度达450Wh/kg [89][92] - 形成锂企驱动、负极厂布局、箔材厂切入的多方竞合格局,锂企如赣锋锂业、天齐锂业拥有原材料优势,负极厂如璞泰来、贝特瑞拓展锂金属负极领域,箔材厂如英联股份、中一科技延伸精密箔材加工技术 [96][97] 相关公司 - 天铁科技主营轨道减震产品,锂化物产品通过昌吉利和安徽天铁研发生产,年产5.3万吨锂电池用化学品及配套产品项目2024年10月投产,与欣界能源合作压延法锂金属负极,年采购量不低于100吨 [100][102] - 赣锋锂业拥有五大类逾40种锂化合物及金属锂产品生产能力,金属锂产能排名全球第一,已实现300mm宽度超宽幅超薄锂带量产,铜锂复合带中锂箔厚度达3微米,布局固态电池技术 [105][107] - 英联股份是消费品金属包装产品提供商,跨界布局复合集流体和锂金属负极,依托溅射工艺技术储备研发锂金属/复合集流体负极一体化材料 [110] 市场规模预测 - 动力电池市场规模逐年快速攀升,2024年全球锂离子电池出货达1545.1GWh,其中动力电池1051.2GWh [22] - 人形机器人用锂电池市场规模2025年将超过1亿元,2035年出货量达72GWh,市场规模360亿元 [28] - 低空经济发展明显带动固态电池需求,全国超20省份或地市发布低空经济三年行动方案 [24]
调研速递|领湃科技接受投资者调研,固态电池技术情况引关注
新浪证券· 2025-09-22 11:11
公司技术研发状况 - 公司于2019-2022年间获授极少量固态电池专利申请 并于2022年获得1项固态电池实用新型专利 [1] - 目前公司没有固态电池技术研发项目 未获得新的技术专利 现有产品不涉及相关技术 [1] - 公司未形成固态电池生产工艺及产线 没有对外进行专利授权 尚无实际应用场景和实际生产能力 [1] 公司投资者关系活动 - 公司于2025年9月19日14:30-17:00通过全景网召开业绩说明会 采用网络远程方式接受投资者提问 [1] - 上市公司接待人员包括董事会秘书周华佗 财务总监申菊及证券事务代表万峰 [1]
马斯克100万台KPI催化人形机器人量产 多家电池企业最新进展追踪
高工锂电· 2025-09-22 10:38
2025(第十五届)高工锂电年会 暨十五周年庆典&高工金球奖颁奖典礼 主办单位: 高工锂电、高工产研(GGII) 倒计时57 天 协办单位: 卡洛维德 总冠名: 海目星激光 年会特别赞助: 大族锂电 会议合作: 陈女士 13560731836(微信同号) 人形机器人产业正从技术 " 功能实现 " 向应用 " 能力进化 " 的质变阶段过渡。这一转变的背 后,是政策推动与商业雄心的双重驱动。 近期,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的发布会释放了明确信号。 科技部表示,正在推动人形机器人在汽车制造、物流搬运等场景的应用落地,这为该产业迈向万亿 级市场奠定了基础。工业细分场景的明确,意味着商业化路径正逐渐清晰。 市场的热度也体现在资本层面。人形机器人公司 Figure 的 最新 估值已达到 390 亿美元,这反 映出全球资本对该赛道的认可度正快速提升,也预示着未来产量的爬升 斜率 将更为陡峭。 在产业雄心方面,特斯拉及其 CEO 埃隆 · 马斯克( Elon Musk )再次成为焦点。 专场冠名: 英联复合集流体、逸飞激光、华视集团、欧科工业空调 金球奖全程特约赞助: 思客琦 时间&地点: 2025年11月18-20日 深圳前海 ...
固态电池设备行业周报:韩国SKOn计划2029年全固态电池量产-20250922
财通证券· 2025-09-22 10:21
核心观点 - 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加速 多家企业计划2027-2029年实现量产 技术突破和资本投入持续增加 [3][30][37][39] - 锂电设备板块基本面持续改善 受益于固态电池中试线落地和锂电扩产周期重启 年初至今锂电设备(中信)指数上涨122.31% [3][7] - 动力电池需求保持高增长 2025年前8月产量同比+54.3%至970.7Gwh 装车量同比+43.1%至417.9Gwh [3][41] 市场表现 - 本周固态电池指数下跌2.09% 跑输上证指数1.3%的跌幅 锂电设备(中信)下跌0.93% 锂电池(中信)上涨9.25% [3][7] - 年初至今固态电池指数上涨48.53% 锂电设备(中信)上涨122.31% 锂电池(中信)上涨46.79% 显著优于上证指数13.97%的涨幅 [3][7] - 固态电池指数当前PE-ttm为35.2x 处于2021年以来76%分位数 万得全A PE-ttm为22.1x 处于94.9%分位数 [7][8] 产业链价格 - 碳酸锂价格7.3万元/吨 环比上涨0.15万元/吨 六氟磷酸锂价格5.75万元/吨 环比上涨0.1万元/吨 [3][13] - 正极材料价格总体稳定 磷酸铁锂3.43万元/吨持平 三元材料115.3元/千克 环比上涨0.65元/千克 [3][13] - 石墨电极平均价1.25万元/吨 环比持平 [3][13] 技术进展 - SK On全固态电池试点工厂竣工 计划2029年实现量产 [3][39] - 孚能科技计划2027年推出第三代硫化物全固态电池 能量密度目标500Wh/kg以上 [3][37] - 当升科技实现固态电解质吨级稳定制备 硫化物全固态电池专用正极材料已实现吨级出货 [38] - 天齐锂业年产50吨硫化锂中试项目动工 采用自主开发新技术具备低风险快速量产能力 [35] 资本运作 - 中固时代完成Pre-A轮融资 由科力远集团战略领投 用于河北保定超大容量固态电池中试线建设 [30] - 星科能源在安徽滁州建设年产3GWh全固态电池研发生产项目 一期投资10亿元 建成后年产0.6GWh [36] - 多家上市公司推进股权运作 包括英联股份子公司引投估值达10.8亿元 纳科诺尔解除限售144.14万股 [19][24] 全球动态 - 松下能源宣布发力全固态电池生产 计划2026年度实现样品出货 重点应用于工业机械等领域 [32] - 欧洲新能源车市场保持增长 2025年前7月纯电动车注册量137.6万辆 同比+25.9% 混动车注册量275.5万辆 同比+15.3% [47][48] - 动力电池出口持续增长 2025年前8月出口量111.5Gwh 同比+30.3% 单8月出口15Gwh 同比+34.82% [3][41] 投资建议 - 建议关注前道设备企业 包括纳科诺尔、宏工科技、曼恩斯特、信宇人等 [3] - 推荐锂电设备龙头企业 包括先导智能、赢合科技、利元亨等 [3] - 布局增量环节企业 包括骄成超声、海目星、联赢激光、德龙激光、先惠技术、誉辰智能等 [3]
领湃科技(300530) - 20250919 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9-22 10:14
固态电池技术现状 - 公司曾于2019-2022年投入固态电池专利研发 [2] - 拥有1项发明专利(复合聚合物固态电解质及锂电池)和1项实用新型专利(固态电池) [2][3] - 目前无固态电池研发项目且未获得新技术专利 [3] - 现有产品不涉及固态电池技术 [3] - 无生产工艺、产线及实际应用场景 [3] - 未对外进行专利授权 [3] 投资者活动信息 - 活动形式为网络远程业绩说明会 [2] - 活动时间2025年9月19日14:30-17:00 [2] - 接待人员包括董事会秘书、财务总监及证券事务代表 [2]
【联合发布】2025年8月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洞察报告
乘联分会· 2025-09-22 08:40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整体表现 - 2025年1-8月新能源汽车产量达938.2万辆,同比增长31.4%,累计渗透率45.0% [5] - 市场增长由政策支持、消费者认可度提升、出口表现亮眼及技术进步共同推动 [7] 新能源汽车市场结构 - 2025年8月车型占比:轿车45.1%(同比下滑2个百分点)、SUV 44.1%、MPV 3.6%、卡车4.0%、客车3.2% [11] - 卡车份额持续扩大,商用车中卡车同比增幅达85.6%,MPV市场增幅30.6% [11] 动力电池装机量与结构 - 2025年8月动力电池装机量60.9GWh,同比增长29.8%;1-8月同比增幅39.9% [17] - 单车平均电量51.6kWh(同比增长17.0%),比亚迪、特斯拉和小米为装机量主要贡献企业 [17] - 电芯外形结构:方形电芯占比98.6%、圆柱形1.0%、软包0.4% [18] - 磷酸铁锂电池占比持续增长,受益于碳酸锂价格回落、安全性优势及能量密度提升 [18] 动力电池企业竞争格局 - 2025年8月前三企业市场份额74.2%,前十企业占比96.9% [20] - 宁德时代装机量占比42.8%,中创新航位列第三(占比8.6%),欣旺达和瑞浦兰钧同比增速分别达108.1%和86.1% [20] 驱动电机配套情况 - 2025年8月前十企业份额合计62.4%,7家企业配套量环比上升 [23] - 汇川联合动力、联合汽车电子和华为因理想汽车和赛力斯销量下滑,配套量跌幅分别为4.6%、11.5%和15.0% [23] - 弗迪动力前五车型占比42.7%,比亚迪秦PLUS占比11.2%;华为主要配套问界系列(M8车型份额38.7%) [26] 电控供应商市场 - 2025年8月TOP10电控供应商份额占比58.2% [29] - 弗迪动力、汇川联合动力、特斯拉和英博尔配套量同比下降;华为配套企业中赛力斯占比71.4% [29] - 凌昇科技因零跑车型销量增长出货量提升显著 [29] 固态电池技术发展 - 电解质技术路线包括硫化物(离子电导率25-32 mS/cm)、氧化物(1-5 mS/cm)、聚合物(0.1-1 mS/cm)及复合电解质 [35][36] - 核心优势:高安全性(通过针刺挤压测试"零起火")、能量密度400-500Wh/kg(较液态电池提升70%-100%)、快充速度提升200% [37][39] - 商业化进程:半固态电池于2024-2026年覆盖高端电动车,全固态电池2027-2030年应用于eVTOL及机器人领域 [40] - 2030年全球出货量预计614GWh,市场规模2500亿元,渗透率10% [40] 固态电池企业布局 - 国内赣锋锂业、辉能科技、国轩高科、卫蓝新能源、清陶能源和宁德时代加速研发 [44] - 海外丰田、三星和QuantumScape快速推进产品开发 [44]
存储第二轮涨价信号枪打响,闪迪、美光之后,群联也跟进暂停报价;机器人行业需求旺盛,激光雷达订单有望爆发——《投资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1 23:32
重要市场新闻 -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将于2025年9月22日下午3时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金融监管总局负责人、中国证监会负责人、国家外汇局负责人将介绍'十四五'时期金融业发展成就并答记者问 [1] 存储行业动态 - 存储市场第二轮涨价启动:闪迪宣布所有渠道和消费者产品价格上调10%以上 美光科技存储产品价格上涨20%-30% 群联跟进暂停报价 [2] - 涨价驱动因素:云端服务提供商2025财年资本支出提高180亿美元 推动AI领域存储需求增长 DRAM价格指数半年内上涨约72% NAND供给从消费市场转向企业市场 [2] - 行业展望:美光科技将在9月23日发布的2025财年Q4财报中给出超预期业绩指引 预计四季度企业级存储价格继续上涨 [2] 激光雷达行业增长 - 市场需求激增:深圳市某激光雷达企业上半年机器人传感器国内销售额同比增长近100% 某机器人企业激光雷达采购量达去年4倍 [3] - 产量数据:上半年工业机器人产量37万套(同比增长35.6%) 服务机器人产量882.4万套(同比增长25.5%) [3] - 市场前景:激光雷达成为机器人自主感知关键传感器 预计2025年中国市场规模达240.7亿元 2026年升至431.8亿元 未来三四年将成为继车载辅助驾驶后最大市场 [3] 锂电池产业政策导向 - 政策动向:工信部在2025遂宁国际锂电产业大会表示将编制《"十五五"新型电池产业发展规划》 加强产业统筹布局防范低水平重复建设 [4] - 技术重点:明确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全气候电池、快充技术为战略重点 推动技术突破与产业化应用 [4] - 市场预测:新型电池产业2025-2030年市场规模从4800亿美元增至7800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约11%) 半固态电池已产业化 全固态电池处于研发阶段 预计2027年实现量产 [4] 上市公司股东减持 - 瑞丰高材:持股5.2%股东桑培洲计划减持不超过240万股(占总股本0.96%) [6] - 环球印务:持股10.98%股东香港原石国际有限公司计划减持不超过320.04万股(占总股本1%) [6] - 海泰科:苏州新麟三期创业投资企业计划减持不超过146.81万股(占总股本1.5276%) 赵冬梅计划减持不超过96.1万股(占总股本1%) 减持期间为2025年9月25日至12月24日 [6] - 秀强股份:香港恒泰科技及其一致行动人计划减持不超过817.51万股(占总股本1.06%) 减持原因为自身资金需求 [7] 公司治理风险 - 臻镭科技:实际控制人、董事长郁发新被黄石市监察委员会实施留置措施 暂不能履行董事职责 由董事张兵代为履行董事长职责 公司称日常经营未受重大影响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