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全球化
icon
搜索文档
【环球财经】英国经济学家:美关税政策是对本国消费者变相征税
新华社· 2025-08-12 13:43
新华财经北京8月12日电英国经济学家、伦敦经济与商业政策署前署长约翰·罗斯(中文名:罗思义)日 前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美国政府的关税政策将美国从全球化大势中孤立出来,造成的恶果将由 美国消费者承受。 罗思义说,美国滥施关税,分裂了全球经贸体系,将自己排除在全球化进程之外。美国占全球贸易的比 重本就有限,"如果其他国家团结起来,美国的贸易保护政策就不可能得逞"。 罗思义认为,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很难实现迫使企业赴美建厂的目的,因为美国制造业现状不佳,产 出水平不见起色。 "真正关键的是美国民众的反应。"罗思义说,"特朗普政府正试图颠覆二战以来美国一直推行的全球化 政策,这是一个重大的问题,美国民众会认同这种做法吗?还是会意识到这会让他们的生活更糟进而用 选票反对?问题的最终结果将取决于政治领域,美国中期选举对特朗普政府将是一场大考。"(记者: 高文成;视频:王沛) (文章来源:新华社) 罗思义说,对美国国内而言,关税的直接后果是推高物价,这对美国消费者是一种变相征税。绝大多数 行业和消费者都会因生产或生活成本上升而受损。民调显示,多数美国民众认为关税"有害",因为他们 切实感受到生活成本增加。 他还说,关 ...
三大业务协同发力 春风动力上半年净利增长41.35%
中证网· 2025-08-12 11:0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总收入98.55亿元同比增长30.90% [1] - 归母净利润10.02亿元同比增长41.35% [1] - 扣非净利润9.51亿元同比增长38.38% [1] 业务板块表现 - 全地形车销量10.18万辆销售收入47.31亿元同比增长33.95% [2] - 摩托车销量15.03万辆销售收入33.46亿元 [2] - 电动两轮车销量25.05万辆销售收入8.72亿元同比激增652.06% [3] 市场拓展 - 全地形车出口额占行业总出口额74.05% [2] - 全球经销网络新增130家累计突破3000家 [2] - 电动两轮车覆盖核心城市100%二线及以上城市门店占比超70% [3] - 电动两轮车成功进军全球30余个国家和地区 [3] 研发投入 - 研发费用5.49亿元占营业收入5.57%同比提升19.86% [4] - 新增发明专利28项实用新型专利101项外观专利24项 [4] - 累计持有有效专利1812项其中发明专利169项 [4] 产品创新 - 四轮车领域推出X10泥浆版ABS版U10PROU6EV等新品 [4] - 两轮车在150cc至750cc全排量段补充新品 [4] - 电动车推出AE7EZ4MO1等系列新品 [4] 品牌与产能建设 - 通过葡萄牙全球新品发布会墨西哥CFMOTODAY等活动强化品牌 [5] - 国内形成杭州重庆株洲生产基地高效联动 [5] - 海外强化墨西哥泰国基地供应能力 [5]
集团高管下场增持,长安汽车迎“强援”
环球老虎财经· 2025-08-12 07:52
公司高管增持计划 - 长安汽车及间接控股股东中国长安汽车集团共19名董事及高管计划自8月12日起6个月内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增持公司A股股份 合计增持金额不低于570万元 每人增持金额不低于30万元 [1] - 增持主体包括上市公司高管和中国长安汽车现任全体董事及高管 如中国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和董事赵非 [1] - 此次增持为首例央企集团高管集体增持下属上市公司股票的案例 打破了以往仅上市公司高管参与的惯例 [2] 公司股权结构与业务布局 - 中国长安汽车为国务院国资委直管的中央企业 资产总额达3087亿元 由117家分子公司组成 成为继一汽、东风后的第三家汽车央企 [2] - 长安汽车持有中国长安汽车35.04%的股份 是核心子公司之一 业务侧重整车研发生产销售 旗下品牌包括长安汽车、长安启源、深蓝汽车、阿维塔、长安凯程等 [2] - 长安汽车计划未来三年推出35款数智新汽车产品 [2] 产销业绩表现 - 2025年1-7月长安汽车累计销量约156.6万辆 同比增长4.1% 其中海外销量约34.9万辆 [2] - 截至7月底 长安汽车新能源车年内累计销量达53.17万辆 同比增长52.34% [2] - 中国长安汽车2025年上半年整体营收1469亿元 产销规模达135.5万辆创近8年新高 其中新能源车销量45.2万辆(同比增长49%)海外销量29.9万辆(同比增长5.1%) [2] 战略发展规划 - 中国长安汽车未来以新能源、智能化和全球化为三大战略主线 计划未来10年研发投入2000亿元 [3] - 目标2030年实现整车产销规模500万辆 其中新能源车占比超60% 海外销量占比超30% 力争跻身全球汽车品牌前十 [3]
特朗普撑不住了,深夜喊话中国,想让中方不计前嫌,帮美国一个忙
搜狐财经· 2025-08-12 05:00
美国大豆产业现状 - 美国大豆因关税战丧失价格优势,中国加征10%关税叠加原有3%税率,总税率达13%,导致每吨到岸价增加45美元[5] - 中国已提前将70%大豆进口转向巴西,巴西大豆每吨价格比美国低20-30美元[5] - 2025年4月巴西对华出口240万吨大豆,占中国月度进口量三分之一,美国同期出口量同比暴跌51.8%[5] - 2025年美国大豆对华出口量预计降至1400万吨,仅为2017年高峰期的三分之一[7] 中国市场战略调整 - 巴西2025年上半年对华出口大豆3450万吨,同比增长18%,新种植区和港口扩建保障供应稳定[12] - 中国推广低蛋白饲料技术使豆粕用量下降15%,相当于每年减少1500万吨大豆进口需求[12] - 中国国产大豆2025年预计增产8%,东北产区实现食用大豆完全自给[12] 贸易摩擦深层矛盾 - 美国限制半导体、航空设备等高科技产品对华出口,却要求中国扩大农产品进口,形成"单行道"贸易模式[15] - 中国明确表态需在平等互利基础上解决贸易摩擦,反对将农产品作为政治工具[15] 全球贸易连锁反应 - 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大豆期货价格因政治炒作单日飙升2%,但市场认为无法弥补2954亿美元贸易逆差[11] - 若关税战持续至2026年,美国可能永久失去中国市场,巴西、阿根廷份额将固化[11] - 中国通过稀土出口限制施压美国军工产业,并吸引东南亚国家转向中国航运公司[19] 产业政治化影响 - 美国农业州农民支持率显著下滑,大豆主产区仅38%农民表示继续支持共和党,较2024年下降22个百分点[8] - 特朗普政府此前发放的280亿美元农业补贴被农民批评为"施舍",无法解决市场萎缩问题[7]
莫迪突遭当头一棒!特朗普给印度加关税,金砖五国他一个都拿捏不了!只有美盟友跟着遭殃
搜狐财经· 2025-08-12 02:54
美国对印度加征关税措施 - 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对印度输美商品额外加征25%关税 使总体关税税率达50% 为美国对所有贸易伙伴征收的最高税率[1] - 加征关税导火索为印度从俄罗斯大量进口石油 俄乌冲突后印度日均进口超200万桶俄罗斯原油 俄罗斯占印度石油总供应约35%[3] - 美国此前与印度进行五轮贸易谈判未达成协议 印度拒绝削减俄罗斯石油进口量[3] 印度应对措施与外交调整 - 印度外交部声明谴责美国做法"不公平、不公正、不合理" 强调能源进口基于市场因素和14亿人民能源安全需求[3] - 印度计划采取一切必要行动保护国家利益 莫迪计划8月31日至9月1日访华参加上合组织天津峰会 为2018年以来首次访华[4] - 印度以欧盟与俄罗斯贸易数据对比指责美国双重标准:2024年欧盟与俄罗斯商品贸易额达675亿欧元 2023年服务贸易额达172亿欧元[4] 关税政策对美国汽车行业影响 - 美国对进口汽车征收25%关税导致"底特律三巨头"(福特、通用、斯特兰蒂斯)预测至2025年将遭受70亿美元利润损失[5] - 福特公司负债20亿美元 通用汽车利润骤降三分之一亏损超10亿美元 特斯拉面临关税成本压力[5] - 汽车供应链全球化导致成本上升:即使80%车辆本土生产 进口零部件仍需缴纳25%关税 钢铝铜等基础材料关税达50%[5] 关税政策广泛经济影响 - 美国新车平均价格预计上涨4%至8% 消费者生活成本增加[6] - 小型企业如底特律车桥公司因找不到便宜美国替代品面临破产风险 已起诉特朗普政府[5] - 特朗普威胁对金砖国家加征10%额外关税但未产生威慑效果[8] 军事与战略合作影响 - 印度军事装备依赖俄罗斯制造(包括S-400防空导弹、T-90坦克)维护升级需俄方支持 正通过建立合资企业生产军事备件减少依赖[8] - 金砖国家2021年签署遥感卫星合作协定 五国卫星组成星座实现数据共享 具备军事侦察与情报应用价值[9] - 汽车与军事工业供应链重叠 汽车零部件关税上涨推高军事装备生产成本 福特等车企利润下滑可能影响军事项目资金[9] 地缘政治格局变化 - 金砖国家(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南非)在经济和军事领域加强合作应对美国压力[11] - 印度通过访华等行动调整与大国关系制衡美国 此前印美关系密切时莫迪曾于今年2月与特朗普在白宫会晤[4] - 美国国内出现多项法律诉讼 民众抗议及民主党前总统密集批评特朗普政府政策[8]
日媒调查:6个月,日本企业经济信心“腰斩”
环球时报· 2025-08-11 22:45
日本企业经济信心调查 - 仅33%受访企业认为日本国内经济处于扩张状态 较1月调查的71%大幅下降[1] - 11%受访企业认为经济处于"缓慢衰退"状态 33%认为"缓慢扩张"[1] - 68%受访企业对美国关税措施表示"感到担忧"或"有些担忧"[1] 美国关税政策影响 - 美国高关税政策导致未来不确定性增加 日本各行业面临经济停滞[1] - 日美贸易协议将汽车及"对等关税"降至15% 协议前日本汽车面临27.5%综合关税[2] - 造纸企业王子控股表示"否定全球化和自由贸易可能导致全球经济陷入困境"[2] 企业成本与定价策略 - 53%受访企业计划一年内提高产品和服务价格[2] - 价格上涨主要由于日元长期贬值和劳动力短缺导致的用工成本上升[2] 企业破产状况 - 今年7月日本全国共有961家企业破产(债务1000万日元以上) 创今年单月新高[2] - 九州与冲绳地区7月有102家企业破产 较去年同期增加12% 创2009年6月以来最高纪录[3] - 九州与冲绳地区破产企业总负债额较去年同期增加42.7%[3] - 关东地区、北陆地区等地区的企业破产数量较去年同期均有增加[2] 调查方法与范围 - 调查于7月9日至8月1日进行 涵盖丰田汽车公司和日本邮船株式会社等113家大型企业[1] - 部分企业在7月23日日美关税协议达成前已做出回应[1] - 共同社每年实施两次此类问卷调查 分别在夏季和冬季进行[1]
春风动力: 春风动力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11 16:19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98.55亿元,同比增长30.90% [1][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02亿元,同比增长41.35% [1][2]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4.00亿元,同比增长60.84% [1][2] - 基本每股收益6.58元/股,同比增长40.00% [1][2]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4.96%,同比增加1.78个百分点 [1][2] 业务板块表现 - 全地形车业务实现销量10.18万辆,销售收入47.31亿元,同比增长33.95% [20][21] - 摩托车业务实现销量15.03万辆,销售收入33.46亿元,同比增长3.03% [21][22] - 电动两轮车业务实现销量25.05万辆,销售收入8.72亿元,同比增长652.06% [22][23] 研发投入与创新 - 研发费用5.49亿元,占营业收入5.57%,同比增长19.86% [23][24] - 新增28项发明专利、101项实用新型专利和24项外观设计专利 [25][26] - 累计获得有效授权专利1,812项,其中发明专利169项 [26][32] 市场地位 - 全地形车出口额占国内同类产品总额74.05%,持续领跑行业出口 [20][34] - 200CC以上跨骑车型国内市场占有率26.2%,保持行业第一 [22][34] - 欧洲市场全地形车占有率连续十年以上位列第一 [15][34] 行业发展趋势 - 全球全地形车市场规模预计2033年达295亿美元,10年复合增长率7% [7][8] - 中国全地形车行业2025年上半年出口22.73万辆,出口金额6.61亿美元 [8][9] - 中国摩托车行业2025年上半年产销双双突破千万辆,同比增长约12% [10][11] - 中国电动两轮车行业预计2025年销量回升至5,200万台 [13][14] 全球化布局 - 全球零售终端突破7,000家,覆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15][35] - 在杭州、重庆、株洲、泰国、墨西哥等地建设现代化制造基地 [37][38] - 墨西哥、泰国基地提升对美产品输出占比,强化供应链韧性 [27][38]
春风动力(603129.SH):上半年净利润10.02亿元 同比增长41.35%
格隆汇APP· 2025-08-11 12:18
财务表现 - 营业总收入98.55亿元 同比增长30.90% [1] - 归母净利润10.02亿元 同比增长41.35% [1] - 扣非净利润9.51亿元 同比增长38.38% [1]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24.00亿元 同比增长60.84% [1] 战略方向 - 围绕全球化、电动化、智能化战略推进 [1] - 通过产能扩张、技术迭代、市场拓展与治理优化实现增长 [1] 运营成果 - 产品创新、市场拓展及产业升级持续深化 [1] - 市场竞争力与发展态势表现良好 [1]
从创办第一天就考虑全球化:创投热议具身智能出海路径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1 05:24
行业市场规模与增长 - 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到2029年将超过4000亿美元 其中中国市场占据近半份额并以近15%的复合增长率位居全球前列 [1] - 2024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出口市场份额跃居全球第二 今年上半年出口增长高达61.5% [1] 企业全球化战略与布局 - 自变量机器人从创办第一天就定位为全球化公司 其基础模型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相对领先 能完成复杂工业场景任务并展现泛化能力 [2][3] - 睿尔曼智能通过海外建厂和自主品牌拓展市场 关节出货量超过10万台 其机械臂产品通过5万小时无故障认证 可靠性成为海外市场优势 [3][4][5] - 企业出海需注重本土化适配 例如针对不同市场空间尺寸调整产品设计 并通过本地化团队和充分授权实现战略执行 [6][7] 技术研发与创新 - 自变量机器人是国内最早提出端到端VLA具身智能基础模型的公司 强调物理世界基础模型应独立于数字世界 并实现多模态具身思维链技术 [2][3] - 睿尔曼智能突破减速器、电机等核心零部件技术瓶颈 打造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超轻量仿人机械臂 [3] 资本合作与生态建设 - 海外资本可通过美元基金LP或FA投行渠道接触中国企业 但需注意国际化团队建设和反投条件(如中东设厂要求) [7][8] - 新加坡国家机器人计划通过科技能力建设和产业合作项目(如RoboNexus)推动机器人技术发展 并积极寻求与中国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8][9][10]
专访丨美国高关税政策是对本国消费者变相征税——访英国经济学家罗思义
新华社· 2025-08-11 02:20
美国关税政策影响 - 美国政府的关税政策将美国从全球化大势中孤立出来,造成的恶果将由美国消费者承受 [1] - 美国滥施关税分裂了全球经贸体系,将自己排除在全球化进程之外 [1] - 美国占全球贸易的比重本就有限,如果其他国家团结起来,美国的贸易保护政策就不可能得逞 [1] 美国经济与贸易趋势 - 美国经济增速正从过去几年的高位放缓,不一定会陷入衰退,但增速会下降 [1] - 美国已不足以影响世界贸易的总体走向,虽然仍能影响进入美国的进口商品占比,但其在全球贸易中的占比将趋向于下降 [1] - 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很难实现迫使企业赴美建厂的目的,因为美国制造业现状不佳,产出水平不见起色 [2] 关税对美国国内的影响 - 关税的直接后果是推高物价,对美国消费者是一种变相征税 [1] - 绝大多数行业和消费者都会因生产或生活成本上升而受损 [1] - 民调显示,多数美国民众认为关税"有害",因为他们切实感受到生活成本增加 [1] - 关税或许能暂时保护钢铁、铝等少数行业,但对美国经济整体而言,关税导致的成本上升将损害更广泛的产业链 [2] - 美国曾限制太阳能电池板进口,结果既没有培育出像样的本土企业,还推高了新能源建设成本,损害了消费者利益 [2] 政治与政策走向 - 特朗普政府正试图颠覆二战以来美国一直推行的全球化政策 [2] - 美国民众会否认同这种做法,或意识到这会让他们的生活更糟进而用选票反对,问题的最终结果将取决于政治领域 [2] - 美国中期选举对特朗普政府将是一场大考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