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自立自强

搜索文档
在选才、育才、用才上持续下功夫(一周科技观察)
人民日报· 2025-05-11 22:30
院士增选与人才培养机制改革 - 中国科学院2025年院士增选强调推荐长期奋战在科研一线的科研人员 破除"四唯"和论资排辈现象 不以人才"帽子"为依据 [1] - 教育部更新《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5年)》 增列29种新专业 包括碳中和科学与工程 健康与医疗保障 智能分子工程 时空信息工程等 [1] - 新增专业聚焦服务国家战略 科技发展前沿和市场需求 如人工智能教育 智能视听工程 国际邮轮管理等 增强高等教育与社会需求契合度 [1] 科普活动与科技人才激励 - "五一"假期各地科技馆成为热门景点 中国科技馆推出"劳动创造未来 科技点亮生活"主题科普活动 黑龙江省科技馆新展区日均接待1万名游客 [2] - 湖北省科技馆通过"科学小百科"活动每天举办4场 以流动小推车形式带领孩子探索科学奥秘 [2] - 国家表彰科技工作者 全国劳动模范 先进工作者和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中科技人才占比显著 [2] 科技创新成果与人才贡献 - 华中农业大学李一博教授团队发现水稻耐高温关键基因并解析其调控机制 [2] -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研制国内首台套商品化串列加速器系统 实现完全自主可控 [2] - 高水平人才围绕国家战略 市场需求和科技前沿持续突破 推动千行百业发展 [2] 人才资源与科技强国建设 - 人才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核心资源 需在选才 育才 用才上持续优化 [3] - 释放人才活力将为建设科技强国提供关键支撑 [3]
走好科技自立自强新征程
搜狐财经· 2025-05-11 21:35
北京独角兽企业发展现状 - 北京独角兽企业数量和估值连续多年保持全国第一、世界前三 成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支撑 [1] - 独角兽企业定义为成立不超过10年 估值超10亿美元 拥有独有核心技术和市场潜力的未上市公司 [1] - 北京独角兽呈现"融资迅速 领域广泛 高度聚集"特征 民营独角兽成为科创重要力量 [1] 北京培育独角兽的核心优势 - 人才资源密集:汇聚90余所高校 1000多家科研院所 70余个全国重点实验室 [2] - 政策支持体系:连续8年推出1500余项营商环境升级措施 针对性发布"独角兽10条"专项政策 [2] - 形成"专项政策 管家服务 创新培育 前瞻孵化"四位一体的培育生态 [2] 独角兽企业的战略意义 - 作为新质生产力代表 是提升国际竞争力和区域竞争力的重要市场主体 [1] -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 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关键力量 [2] - 以高水平人才和高能级资本为驱动 助力国家实现科技自立自强 [2] 创新发展环境建议 - 需健全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实施更有效的培育扶持策略 [3] - 畅通科技成果转化路径 营造一流创新发展生态 [3] - 独角兽企业在新业态 新赛道的发展取决于科技实力和创新活力 需要外部环境保障 [3] 未来发展展望 - 北京锚定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目标 将在全球创新版图留下更多"北京印记" [3] - 独角兽企业在新历史起点上具备重大发展机遇 将成为科技竞争主动权的关键力量 [3]
十名大学生畅谈强国有我的责任担当(大家谈)
人民日报· 2025-05-10 21:30
科研与技术创新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生徐若航聚焦高效光电催化剂开发,结合二维半导体材料特性探索能源供给与环保应用 [6][7] - 厦门大学博士生罗元易团队突破大吨位火箭分离技术瓶颈,自主研发材料应用于梦天、问天等载荷舱 [8][9] - 浙江大学博士生王耀研究深度学习辅助光电子器件,通过跨学科设计提升性能并匹配产业需求 [10][11] 农业与粮食安全 - 中国农业大学博士生李文杰在黄淮海夏大豆产区创建丰产固氮增效技术,示范田连续3年实现亩产600斤以上 [12][13] 新能源汽车产业 - 重庆市立信职教中心学生何应对转型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学校与赛力斯合作构建产教融合培养体系 [14][15] 国际贸易与跨境电商 - 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农淑仪通过校企合作项目掌握跨境电商技能,参与企业海外订单数据分析 [16][17] - 中山大学学生黄鹿观察广交会境外采购商达28.8万人次,中国电器智能化、绿色化优势获国际认可 [18] 自贸港与对外开放 - 海南大学学生林心怡调研海南自贸港医疗健康产业,企业受益于"双15%"税收优惠及加工增值免关税政策 [19][20] 知识产权与国际竞争 - 同济大学博士生黄智明研究企业出海知识产权政策,关注新能源汽车标准必要专利许可费率等实务问题 [21][22]
市委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推动东湖科学城建设:锚定目标定位 加快建设进度、奋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科学城
长江日报· 2025-05-10 00:40
东湖科学城建设规划 - 核心定位为打造具有科学特征、创新要素集聚、策源能力突出、科创活力迸发的世界一流科学城 [1][2] - 目标是为武汉实现"三个优势转化"、重塑城市战略地位提供科技支撑 [1] - 集中了武汉优质创新资源,是建设全国科技创新高地的核心载体 [2] 重点发展方向 - 深化与高校院所、科技领军企业合作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3] - 强化国家实验室、大科学装置等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 [3] - 聚焦人工智能引领的科研范式变革和关键技术攻关 [2][3] 产业创新布局 - 巩固光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 [3] - 加快发展人工智能、先进半导体、下一代网络、量子信息等新兴产业 [3] - 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建设产业创新联合实验室和新型研发机构 [3] 人才与机制创新 - 重点引进战略科学家、青年科学家等高端科创人才 [3] - 优化创新创业生态和人才发展环境 [3] - 深化科技金融、成果转化激励等体制机制改革 [3] 实施保障措施 - 采用清单化管理和项目化推进方式确保重点任务落地 [4] - 加强跨部门统筹协调形成建设合力 [4]
科创板上市公司2024年营收1.42万亿 创新驱动发展研发投入总额达1680亿
长江商报· 2025-05-06 23:28
科创板整体业绩表现 - 2024年科创板586家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1.42万亿元,同比增长0.24% [2][3] - 近七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增长,同比增加3.09个百分点,其中54家公司增幅超过50%,285家公司营收创历史新高 [3] - 全年共实现净利润475.23亿元,五成公司实现净利润增长,同比增加7.17个百分点,其中30家公司实现翻番,32家公司扭亏为盈 [2][3] 头部公司营收与净利润 - 晶科能源、天合光能分别实现营业收入924.7亿元、802.8亿元,科创板共有22家公司营收规模超过百亿元 [3] - 传音控股、百利天恒、时代电气等10家公司净利润均超过16亿元,传音控股净利润达55.49亿元,为科创板最高 [4] - 21家科创板公司净利润超过10亿元,220家公司全年净赚过亿元 [4][5] 未盈利企业发展情况 - 54家上市时未盈利企业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744.79亿元,同比增长24%,26家公司营收超过10亿元 [5] - 合计净亏损136.41亿元,同比缩亏35.5%,天岳先进、拓荆科技从连续多年亏损到2024年净利润分别突破1亿元和6亿元 [5] - 科创板累计已有22家公司上市后首次实现盈利并"摘U",其中神州细胞、百利天恒、微电生理3家公司于本年度实现"摘U" [5] 行业细分表现 - 近120家集成电路企业合计实现营收2777.66亿元,同比增长22.2% [5] - 110余家生物医药企业合计实现营收1482.77亿元,同比增长18.1%,实现净利润33.91亿元,同比扭亏为盈 [5] - 31家创新药企业合计实现营收617亿元,同比增长45.6%,净利润同比缩亏62.1% [5] - 近180家高端装备制造与新材料企业合计实现营收2946.09亿元,同比增长3.7% [5] 研发投入与创新成果 - 2024年科创板公司研发投入总额达1680.78亿元,同比增长6.4%,最近3年复合增速达10.7% [2][6]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中位数达12.6%,持续领跑A股各板块,107家公司连续3年研发强度超20% [6] - 截至2024年末,科创板会聚研发人员24万人,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比例近三成,全年新增发明专利2万项,累计形成发明专利超12万项 [6] - 百济神州研发投入最高达141.4亿元,天合光能、中芯国际研发投入分别达55.58亿元、54.47亿元 [6] 股东回报与公司治理 - 超470家科创板公司评估2024年度行动方案同时发布2025年度行动方案,板块覆盖面超八成 [7] - 超六成公司推出2024年现金分红方案,合计分红总额达386.82亿元,超290家公司现金分红比例超过30% [7] - 2024年以来320家公司推出回购、增持方案,合计金额上限超350亿元,78家公司利用专项贷款实施回购、增持,合计金额上限近90亿元 [7]
50家投资机构“疯抢”9大科学仪器路演项目
仪器信息网· 2025-05-06 07:07
论坛概况 - ACCSI2025科学仪器投融资论坛将于5月12日举行 聚焦前沿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应用 已吸引70+投资机构参与[1][2] - 论坛主题为"数智驱动·新质引领" 由仪器信息网主办 旨在搭建科学仪器行业多方交流平台[15] 行业趋势 - 科学仪器行业正从科研深水区转变为科技产业链必争之地 国家队资本战略入局[2] - 2025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强化核心技术攻关 优化科技力量布局[2] - 全球贸易摩擦背景下 中国科学仪器资本市场呈现"暖春" 参会者可洞察科技投资风向[4] 投资机构分析 - 近三年25家投资机构在科学仪器领域投资额超200亿元 国科系占比最高[9] - 投资机构分为五大阵营: 1) 国家队科技资本(国科系/中芯聚源等)聚焦卡脖子领域 采用"基业+基地+基金"模式[9] 2) 专业基金(峰瑞/基石/九黎)注重技术壁垒和进口替代 跨界融合生物医药与高端制造[10] 3) 产业资本(海尔资本/上海新微)依托产业链资源[10] 4) 区域产业资本(西安东台商会等)绑定地方产业集群 侧重应用层技术[10] 5) 综合投资集团(北京乾泓)[10] 参会嘉宾 - 索继栓(北京市人民政府参事)将作"国家战略引领下科学仪器产业创新发展路径"报告[12] - 张金虎(国科科仪副总经理)分享"科学仪器领域成果转化实践"[14] - 庞丽琼(国科创业执行董事)解析高端科学仪器发展趋势和投资机遇[7] 路演项目 - 聚焦科学仪器前沿创新 包括: - 自动化微纳光电芯片测试系统(杭州超材光芯)[6] - 计算光学显微成像仪器平台(曦光仪器)[6] - MEMS气相色谱仪(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7] - AI+传感器芯片(苏州德锐特)[7] - 微生物自动化检测流水线(产业化应用项目)[7] 会议信息 - 时间:2025年5月11-13日 - 地点:上海松江区 - 官网:instrument.com.cn/accsi/2025/[16]
向“新”发力夯实经营业绩沪市公司2024年形稳势升
上海证券报· 2025-05-05 18:18
经营业绩 - 沪市主板公司2024年合计实现营业收入49.57万亿元,同比保持稳定,净利润4.35万亿元、扣非净利润4.14万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9%、2.4% [2] - 八成公司实现盈利,四成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230余家净利润增幅超30%,78家扭亏为盈 [2] - 主板公司经营性现金流改善明显,2024年第四季度同比增速扩大至15%,2025年一季度实体企业净利润重拾升势,经营性现金流大幅转正 [2] - 近五年沪市主板营业收入、净利润复合增速均为5%,744家"长跑型"公司贡献近七成营收、超八成利润 [2] - 科创板公司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4221.70亿元,同比增长0.24%,近七成公司收入增长,54家公司增幅超50% [3] - 科创板公司2024年净利润475.23亿元,五成公司净利润增长,30家实现翻番,32家扭亏为盈 [4] 行业表现 - 金融、能源、建筑、交运等上证180公司贡献沪市主板超八成利润 [2] - 汽车、医药生物、智能制造、精细化工等新质变量净利润三年复合增速达10% [2] - 科创板市值前10名公司2024年营收、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21.2%和24.3%,较上市前累计增长175.6%和394.8% [4] 研发投入 - 沪市公司2024年研发投入规模超万亿元,占全国企业研发经费投入近四成 [5] - 主板实体企业研发投入约9200亿元,五年实现翻倍,723家公司研发投入过亿元 [5] - 钢铁、基础化工、汽车、电子、机械设备行业研发增速居前,分别为12%、8%、7%、6%和5% [5] - 计算机、机械设备、国防军工、汽车、医药生物、通信研发强度较高,分别为14%、6%、5%、5%、4%和4% [5] - 科创板2024年研发投入1680.78亿元,超净利润2.5倍,同比增长6.4%,三年复合增速10.7% [5] - 科创板研发强度中位数达12.6%,107家公司连续三年研发强度超20% [5] 创新成果 - 科创板汇聚研发人员24万人,占员工总数近三成,2024年新增发明专利2万项,累计超12万项 [6] - 138家次公司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等重要奖项,超六成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 [6] - 超八成科创板公司核心产品瞄准进口替代及自主可控,超380家公司850余项产品或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 [6] - 超60家公司推出全球首创性产品,引领医疗装备、半导体材料、光伏组件等领域实现"弯道超车" [6] 退市机制 - 2025年沪市主板19家公司触及或实施各类退市,其中12家被强制退市 [7] - 主动退市、吸收合并、出清式资产置换等多元退出占比达37% [7] - 11家公司预计符合"摘星""摘帽"条件,6家已完成相关工作 [7]
每周主题、产业趋势交易复盘和展望:忽视关税噪音,关注自主科技
东吴证券· 2025-05-05 12:23
本周市场回顾 - 上周全A量能1.1万亿,较前一周缩量438亿,与4.14 - 4.18当周量能基本持平[9] - 上周风格偏向于小盘成长,北证50周涨跌幅2.38%居首,大盘价值周涨跌幅 - 0.92%垫底[12] - 以滚动30个交易日相对收益看,小盘股相对优势在负数区间震荡,成长股相对价值股优势在负数区间震荡回升[14][17] - 上周私募持仓表现最佳,私募重仓指数周涨跌幅1.18%,国家队指数周涨跌幅 - 1.14%表现最差[20] - 两融余额缓慢减少至低于1.8万亿,上周每日跌停家数较前一周有所增加[28] 产业趋势交易回顾与展望 - 上周强势方向有人形机器人和AI,小鹏机器人IRON亮相上海车展,总书记考察上海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39] - 2025年行业配置围绕活跃内循环、科技自立自强与扩大开放,活跃内循环关注“两重、两新”等,科技自立自强关注人工智能等,扩大对外开放关注跨境电商等[40] - 下周TMT类有联想创新科技大会、中芯国际业绩说明会;泛科技类有神经科技创新论坛;非科技类有美联储利率决议和莫斯科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庆祝活动[43] 风险提示 - 国内经济复苏节奏不及预期、海外降息节奏及特朗普政府对华政策不确定性、地缘政治事件“黑天鹅”、行业基本面不确定性风险[46]
每周主题、产业趋势交易复盘和展望:忽视关税噪音,关注自主科技-20250505
东吴证券· 2025-05-05 07:39
本周市场回顾 - 上周全A量能1.1万亿,较前一周缩量438亿,与4.14 - 4.18当周量能基本持平[9] - 上周风格偏向小盘成长,北证50周涨跌幅2.38%居首,大盘价值周涨跌幅 - 0.92%垫底[12] - 以滚动30个交易日相对收益看,小盘股和成长股相对优势在负数区间震荡,成长股相对价值股优势震荡回升[14][17] - 上周私募持仓表现最佳,私募重仓指数周涨跌幅1.18%,国家队指数周涨跌幅 - 1.14%表现最差[20] - 两融余额缓慢减少至低于1.8万亿,上周每日跌停家数较前一周有所增加[28] 产业趋势交易回顾与展望 - 上周强势方向有人形机器人和AI,小鹏机器人IRON亮相上海车展,总书记考察上海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39] - 2025年行业配置围绕活跃内循环、科技自立自强与扩大开放,活跃内循环关注“两重、两新”等,科技自立自强关注人工智能等,扩大对外开放关注跨境电商等[40] - 下周TMT类有联想创新科技大会、中芯国际业绩说明会;泛科技类有神经科技创新论坛;非科技类有美联储利率决议和莫斯科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庆祝活动[43] 风险提示 - 国内经济复苏节奏不及预期、海外降息节奏及特朗普政府对华政策不确定、地缘政治事件、行业基本面不确定等风险[46]
创新成势 澎湃向前(寰宇平)——中国科技创新突围的密码与担当
人民日报· 2025-05-03 21:31
文章核心观点 中国正通过创新构建新竞争优势,有效应对保护主义冲击,为全球科技发展注入确定性力量;中国科技强国之路越走越宽广,其科技创新突围发展的经验昭示着中国经济的光明前景 [1] 分组1:中国科技创新突破现状 - 个别国家对中国进行科技封杀,但中国科技创新不断取得突破,尖端突破密集涌现,越来越多源自中国的科技创新成为国际焦点 [1] - 2012 - 2024年中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从第三十四位升至第十一位,成为10多年来进步最快的经济体之一,昭示中国科技创新之势全面形成 [1] - 国际舆论认为封杀中国创新不会得逞,中国正由技术使用者转型为全球创新领导者,有望重塑全球创新格局 [2] 分组2:中国创新之变的原因 - 创新之变源自顶层设计的科学谋划,2012 - 2024年中国全社会研发经费从突破1万亿元人民币到突破3.6万亿元人民币,国家对创新重视贯穿战略定位等多方面,展现制度优势 [3] - 创新之变源自改革赋能的持续推进,如上海以大模型产业生态体系孵化人工智能产业,海南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知识产权改革推动登记技术合同量近3年年均增长264%,科技体制改革促进成果转化 [4][5] - 创新突围源自创新生态的全面形成,如杭州科创大走廊和辽宁老工业基地的创新发展,《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拥有26个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位居世界第一 [5] 分组3:中国科技创新的国际合作 - 科技自立自强与开放合作辩证统一,中国秉持“科技向善”,实施更加开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国际科技合作战略 [5][6] - 中国与多国开展科技合作,如巴基斯坦航天员将造访中国空间站,阿斯利康、宝马、空中客车等跨国企业与中国合作,中国作为世界研发实验室的作用日益增强 [6] - 中国提出多项倡议,在弥合全球科技鸿沟、完善全球科技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是科技创新路上一以贯之的合作者、赋能者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