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电动化
icon
搜索文档
7月重卡销量解读及后市展望
2025-08-05 03:15
行业与公司 - 行业为重卡市场[1] - 公司涉及解放、东风、重汽、陕汽、福田等传统企业及三一、徐工等新势力[24] 核心观点与论据 销量表现 - 2025年7月重卡销量8.3万辆,环比下降15%,同比增长42%[2] - 7月终端销量环比下降近20%,但同比仍增长约20%[8] - 7月重卡出口同比增长超20%,非俄地区稳定,非洲市场突出[7] - 全年批发量预计超105万台(国内75万+出口30万)[16][19] 驱动因素 - 以旧换新政策是下半年主要驱动力,若无此政策市场将与2024年持平[6] - 电动重卡渗透率超20%,6月冲量透支7月需求,但未来增长势头强劲[9][12][13] - 燃气重卡7月环比持平,同比降超20%,渗透率恢复至24%[10][11] - 柴油重卡7月同比增超25%,环比降20%以上,受淡季影响[14] 市场趋势 - 下半年预计先抑后扬:8月触底(批发或低于8万台),9-10月回升至9万台以上,年底甩尾效应明显[15] - 出口全年预计30万台,后几个月增速放缓(基数较高)[29] - 电动重卡全年销量或达17-18万台,渗透率24%-25%[17] - 天然气重卡全年销量或仅20万台,与2024年持平[18] 竞争格局 - 传统企业(解放、重汽等)仍占主导,但电动化或打破寡头垄断[24] - 电动重卡市场同质化加剧,前五强份额或降至10%-20%[26] 其他重要内容 风险与挑战 - 公路货运市场运价低、货源紧张,车主购车意愿弱[6] - 治超政策或影响轿运车市场,但整体贡献有限[21][23] - 燃气重卡受油气价差缩小及政策落地慢拖累[18] 数据细节 - 7月电动重卡销量14,000-15,000辆,渗透率26%[12][27] - 6月电动车终端销量冲量至18,000+台,透支7月需求[9] - 7月行业库存稳定,批发8.3万+零售5.6万,无积压[28] 宏观影响 - 中国经济转型致公路货运问题凸显(超载、超限)[22][23] - 电动化技术门槛降低,新势力更易进入市场[25]
BBA集体失守中国市场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4 23:13
核心观点 - 德系豪华车企BBA(宝马、奔驰、奥迪)集体遭遇增长瓶颈,营收下滑、利润腰斩、中国市场溃败,转型进入深水区 [1] - 业绩下滑源于关税政策、内部问题(奥迪重组费用、奔驰高低端市场失守、宝马中低端车型销量崩塌)及中国市场失守 [4] - 电动化成为突围关键,但三家路径分化:宝马领先、奥迪增势强劲、奔驰掉队,战略从"激进目标"转向"务实转型" [9][12][13][14] 财务表现 - 宝马营收676.85亿欧元(同比-8%),净利润40.15亿欧元(同比-29%),为奔驰与奥迪之和 [2][7] - 奔驰营收663.77亿欧元(同比-8.6%),净利润26.88亿欧元(同比-55.8%),创最大跌幅 [2][7] - 奥迪营收325.73亿欧元(同比+唯一正增长),净利润13.46亿欧元(同比-37.5%),规模不足宝马/奔驰一半 [2][7] - 三家下调全年预期:奥迪营收目标降至650-700亿欧元,营业利润率从7%-9%调至5%-7%;宝马汽车业务息税前利润率降1.25%至5%-7%;奔驰销售回报率从6%-8%调至4%-6% [4][5] 中国市场表现 - 宝马/奔驰/奥迪中国交付量分别下滑15.5%/14.2%/10.3%,导致全球交付量下滑0.5%/8%/5.9%至120.74万/107.63万/79.41万辆 [4] - 宝马X3/X4、i3/i4交付量分别下滑24.6%/70.8%;iX3、i3、X3销量下滑约五成 [7][8] - 奥迪A4L/Q2L销量下滑25.4%/46%;奔驰全球入门车型销量下滑12.2%,高端车型下滑5.1% [8] 电动化进展 - 奥迪纯电销量10.14万辆(同比+32.3%),渗透率12.8%,推出Q6L e-tron(PPE平台+华为智驾) [12] - 宝马纯电销量22.06万辆(同比+15.7%),为奔驰+奥迪之和,将发布新世代平台首款SUV iX3 [12][13] - 奔驰纯电销量8.73万辆(同比-14%),调整目标为2030年新能源车型占比最高50%,将推纯电GLC(MB-EA平台) [12][14] 战略调整 - 奥迪放弃2033年停售燃油车计划,2024-2026年推新内燃机/混动系列 [12] - 宝马计划2035年纯电占比达50%,押注新世代平台 [13] - 奔驰暂缓全面电动化,转向混动与纯电并行 [14]
BBA的下跌叙事中,谁将率先突围?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4 14:01
核心观点 - 德系豪华车企BBA(宝马、奔驰、奥迪)2025年上半年集体遭遇增长瓶颈,营收下滑、利润腰斩、中国市场溃败,转型进入深水区 [1] - BBA的业绩复苏取决于转型决断速度而非历史荣光,需立即行动抢占未来先机 [1] - 电动化成为BBA突围必答题,但三家路径分化:宝马领先、奥迪增势强劲、奔驰掉队,战略从"激进目标"转向"务实转型" [11][16] 财务表现 - 宝马营收676.85亿欧元(同比-8%),净利润40.15亿欧元(同比-29%),为奔驰奥迪之和 [2][8] - 奔驰营收663.77亿欧元(同比-8.6%),净利润26.88亿欧元(同比-55.8%),创最大跌幅 [2][7] - 奥迪营收325.73亿欧元(同比+唯一正增长),净利润13.46亿欧元(同比-37.5%),规模不及宝马奔驰一半 [2][8] - 三家均下调全年预期:奥迪营收目标降至650-700亿欧元,营业利润率从7%-9%调至5%-7% [4] - 宝马预计汽车业务息税前利润率下降1.25%至5%-7% [4] - 奔驰调整后销售回报率(ROS)从6%-8%下调至4%-6% [4] 中国市场表现 - 中国成为BBA全球降幅最大市场:宝马交付量-15.5%,奔驰-14.2%,奥迪-10.3% [4] - 导致全球交付量下滑:宝马120.74万辆(-0.5%),奔驰107.63万辆(-8%),奥迪79.41万辆(-5.9%) [4] - 宝马走量车型X3/X4交付量-24.6%,i3/i4交付量-70.8% [9] - 奥迪A4L销量-25.4%,Q2L销量-46% [10] - 奔驰入门车型全球销量23.3万辆(-12.2%),高端车型13万辆(-5.1%) [10] 电动化进展 - 宝马纯电销量22.06万辆(+15.7%),为奔驰奥迪之和 [14] - 奥迪纯电销量10.14万辆(+32.3%),渗透率12.8% [14] - 奔驰纯电销量8.73万辆(-14%) [14] - 宝马将推出新世代平台首款量产SUV iX3,目标2035年纯电占比50% [14][15] - 奥迪推出Q6L e-tron(PPE平台+800V+华为智驾),调整2033年停售燃油车计划 [14] - 奔驰推迟全面电动化目标,改为2030年新能源车(含混动)占比最高50%,将推出纯电GLC(MB-EA平台+800V) [16] 竞争压力 - BBA入门车型(20-40万元区间)受理想、问界等自主品牌冲击导致量利齐跌 [9] - 宝马iX3销量-50%,i3销量-50%,X3销量-43% [10] - 经销商转投鸿蒙智行进一步威胁销量 [10] - 中低端车型价格战+高端车型需求疲软双重冲击利润护城河 [10] 转型挑战 - 需同时加速电动化转型和弥补智能化短板 [16] - 奥迪重组费用持续吞噬利润 [4] - 奔驰高端与低端市场同时失守 [4] - 宝马受中低端车型销量崩塌拖累 [4] - 关税政策、中国市场竞争和车型换代影响业绩 [7]
华为问界M8纯电版上市在即 40万级SUV市场黑马?
第一财经· 2025-08-04 10:05
行业竞争格局 - 2025年国内车市竞争激烈,新能源SUV进入增长爆发期,拼价格、拼配置成为行业新手法 [1] - 一季度新上市SUV达10余款,上海车展主流车企重点发布SUV和纯电新车型 [1] - 30~40万元级别汽车销量95.72万辆,同比增长2%,新能源SUV占比超20% [1] - 行业面临"增量不增收、增收不增利"挑战,多数品牌价格倒挂加剧 [2] - 2024年汽车制造业利润同比下滑8%,利润率4.3%,一季度进一步降至3.9% [2] 问界M8市场表现 - 问界M8累计交付突破6万辆,蝉联40万级市场销冠 [1] - 问界M8预热期预订量突破15万辆,上市2个月销量超4万辆 [2] - 鸿蒙智行全系累计交付80万辆,创新势力品牌最快交付纪录 [1] - 问界家族均价39万元,鸿蒙智行成交均价41万元 [6] 产品与技术优势 - 问界M8纯电版将上市,填补40万级别纯电汽车市场空白 [1][3] - 标配宁德时代100度电池,CLTC续航最高705公里 [3] - 全系标配华为800伏巨鲸高压电池平台和高压七合一电驱 [3] - 首批搭载HUAWEI ADS4,配备192线激光雷达等先进传感器 [4] - 辅助驾驶成为车主购车主因,高速/城区领航驾驶辅助选择比例88.8% [6] 产品矩阵与市场定位 - 问界家族形成"789"产品矩阵,覆盖30~50万主流豪华市场 [3][4] - M8定位40万级别高端市场,上连30万级M7,下接50万级M9 [3] - 通过高溢价产品矩阵推动"科技豪华"替代"品牌溢价" [6] - 打破BBA对高端车市场封锁,迫使外资品牌价格下探 [6] 行业趋势与影响 - 车企核心能力排序:智能化能力=市场需求把控能力>电动化节奏 [3] - 30~40万及40万以上价格区间销量132.35万辆,新能源车进入外资主导市场 [7] - 自主品牌转向高端化、高技术、高价值趋势 [7] - 外资品牌开始寻求与国内智能化技术供应商合作 [6]
问界M8纯电版上市在即 40万级SUV市场黑马?
第一财经· 2025-08-04 09:36
行业竞争格局 - 2025年国内车市竞争激烈,新能源SUV进入增长爆发期,拼价格、拼配置成为行业新竞争手法 [1] - 2024年汽车制造业利润同比下滑8%,利润率4.3%,2025年一季度利润率进一步下降至3.9%,行业面临“增量不增收、增收不增利”的挑战 [7] - 30~40万元级别汽车销量约95.72万辆,同比增长近2%,其中新能源SUV在该价格区间占比超过两成 [1] 问界M8市场表现 - 问界M8累计交付已突破6万辆,蝉联40万级市场销冠 [1] - 问界M8预热期预订量突破15万辆,上市2个月斩获超4万辆销量 [4] - 鸿蒙智行成交均价41万元,其中问界家族均价39万元,彰显高端市场定价权 [18] 问界产品战略与矩阵 - 问界家族“789”产品矩阵形成差异化,M8瞄准40万级别高端市场,上连30万级M7、下接50万级M9 [12] - 鸿蒙智行仅用39个月实现全系累计交付80万辆,创下新势力品牌最快交付纪录 [1] - 问界M8纯电版将填补问界在40万级别纯电汽车市场的空白 [12] 问界M8纯电版产品力 - 问界M8纯电版全系标配宁德时代100度电池,CLTC续航最高可达705公里 [12] - 车型全系标配华为800伏巨鲸高压电池平台和高压七合一电驱 [12] - 首批搭载HUAWEI ADS4,搭配华为192线激光雷达,标配后向高精度固态激光雷达、4D毫米波雷达等 [14] 智能化趋势与影响 - 车企核心能力重要性排序为智能化能力=市场需求把控能力>电动化节奏,智能化建设能力是长期差异性核心影响因素 [14] - 问界M8车主购车主因中,高速/城区领航驾驶辅助选择比例达88.8%,主动安全类占比高达91% [18] - 外资品牌如BBA开始寻求与国内智能化技术供应商(如华为、Momenta)合作,实现技术本地化研发 [20] 自主品牌高端化突破 - 问界品牌通过M7、M8、M9高溢价产品矩阵,推动“科技豪华”替代“品牌溢价”,打破BBA对高端市场的封锁 [18] - 今年上半年30~40万及40万以上价格区间汽车销量约132.35万辆,越来越多新能源车进入该市场 [20] - 问界王牌家族的成功带动自主品牌转向高端化、高技术、高价值趋势,改变过去低价化、模仿化的造车思路 [20]
第二届中国品牌汽车海外展览会在智利开幕
展会概况 - 第二届中国品牌汽车海外(智利)展览会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列斯科会议中心开幕 [1] - 参展品牌包括奇瑞、福田、徐工、赛力斯等十多个中国品牌,展品涵盖燃油车和新能源汽车 [1] 市场地位与表现 - 过去10多年,中国汽车品牌成功进入智利市场,凭借先进技术和出色性价比赢得消费者青睐,市场份额在该国处于领先地位 [1] - 在2024年1月至2025年5月间智利新获认证的电动车型中,有四成以上来自中国 [1] 电动化合作与前景 - 中国是智利在绿色出行领域的重要战略伙伴 [1] - 预计到2026年初,将有约4400辆中国制造的电动公交车在智利首都大区运营 [1] - 中国品牌汽车加速向电动化、智能化和互联化转型 [1] 双边合作影响 - 中智两国在绿色发展领域深化合作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优质选择 [1] - 中智合作为智利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 [1]
机械行业周报:看好燃气轮机和人形机器人250802-20250803
国金证券· 2025-08-03 06:17
行业表现 - SW机械设备指数上周下跌0.76%,在申万31个一级行业中排名第9,同期沪深300指数下跌1.75%[3] - 2025年至今SW机械设备指数上涨15.54%,在申万行业中排名第6,同期沪深300指数上涨3.05%[3] - 机械细分板块中,激光设备/其他专用设备/其他自动化设备上周涨幅居前,分别上涨3.72%/2.56%/1.91%[20] - 2025年初至今印刷包装机械/金属制品/其他专用设备涨幅领先,分别达37.49%/34.91%/24.53%[20] 核心观点 - 燃气轮机行业景气度持续提升,25H1 GEV新签燃机订单12.2GW,同比增长35.56%[5] - 涡轮叶片全球产能严重不足,海外龙头HWM Q2发动机板块资本开支0.75亿美元,环比Q1下滑13%[5] - 机器人产业转向垂类场景应用竞争,青龙机器人已形成2.8B自动化物料分拣操作大模型[5] - 7月制造业PMI为49.3%,但叉车板块表现亮眼,6月销量137570台,同比增长23.1%[5] - 工程机械景气度稳健向上,6月挖掘机总销量18804台,同比+13.3%,其中出口10668台,同比+19.3%[36] 重点公司 - 应流股份25Q1合同负债达1.76亿元,同比增长超100%,在手"两机"领域订单超12亿元[16] - 恒立液压24年挖机内销10.05万台,同比+11.7%,墨西哥工厂建设进入尾声[16] - 建议关注组合:应流股份(PE 39.4x)、恒立液压(PE 35.2x)等[11][12] 细分行业景气度 - 燃气轮机:稳健向上[5] - 工程机械:稳健向上[5] - 铁路装备:稳健向上[5] - 船舶:下行趋缓[5] - 油服设备:底部企稳[5] - 通用机械:持续承压[5] 行业动态 - 道氏技术联手能斯达、芯培森开发人形机器人核心部件材料[62] - 科沃斯投资2亿元建设机器人核心部件及本体制造项目,预计年产2000万件[66] - 倍丰完成中大型金属3D打印装备验收,客户为大型航空装备集团[66] - 柳工全球首台矿山电动无人装载机870HE交付云南露天矿山[71]
2025汽车新质生产力发展论坛盛大召开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8-01 11:09
全球汽车产业变革趋势 - 全球汽车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是历史必然趋势[4] -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全球占比超60%,动力电池、智能座舱等领域技术领先,氢燃料电池汽车产量全球第一[25] - 中国新能源汽车已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范式转变[9] 中国汽车产业战略支撑 - 五年规划与专项规划的接力实施、举国体制与市场力量的协同、基础设施的超前布局构成三大战略支撑[9] - 5G基站、北斗导航、东数西算等新型基础设施为智能驾驶提供底层支撑[25] - 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车市场催生技术迭代需求,形成研发-应用-反馈闭环[25] 核心技术突破方向 - 需突破高安全固态电池、自主操作系统、AI大模型等卡脖子技术[5][13][26] - 动力总成效率达国际领先水平,2023年展出首台L4级自动驾驶车辆[22] - 操作系统、高端芯片仍受制于人,研发投入与海外巨头存在差距[9][25] 产业生态构建举措 - 推动智能制造与绿色制造融合,完善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生态[5] - 供应链集成化升级将一级供应商从300家扩展至500家,引入20家世界级合作伙伴[12] - 应用AI视觉质检、数字孪生技术实现全流程质量管理,缩短响应时间20%[12][16] 国际合作与标准输出 - 深化开放合作:从整车出口转向技术授权、标准输出,推动中国智能网联汽车标准国际化[5] - 需加快标准国际化以应对欧盟碳边境税、电池护照等政策构筑的贸易壁垒[9][26] - 通过一带一路输出智能网联汽车标准,掌握产业定义权[9] 企业创新实践案例 - 问界系列车型累计行驶里程超160亿公里,辅助驾驶系统累计避免风险超180万次[12] - 深蓝汽车2024年海外销量预计接近10万辆,2025年目标为10万辆[19] - 广汽集团推动科研成果转化超400亿元,构建328人才梯队[22] 可持续发展挑战 - ESG已从道德倡导升级为技术创新与全球市场竞争的准入许可[7] - 价格战导致行业增量不增利,倒逼企业转向技术竞争与品牌建设[7] - 全生命周期核算存在上游碳排放数据缺失,中小企业技术能力不足等挑战[7] 未来技术发展方向 - 新能源汽车终极形态将是能源能力+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9] - 5G+北斗高精度定位将实现L5级自动驾驶,特斯拉FSD与中国的车路云一体化路线将展开全球竞争[9] - 探索固态电池与氢燃料电池应用,光伏、风电与新能源汽车形成发电-储能-用电闭环[9][22]
捷豹路虎新高层将变:全球CEO Adrian Mardell宣布年底退休
搜狐财经· 2025-08-01 07:13
高管变动 - 捷豹路虎全球首席执行官Adrian Mardell将于2025年12月31日退休 [1] - 继任者选拔工作已启动 具体人选后续公布 [1] - Mardell于1990年加入公司 历任财务、运营等管理岗位 2018年升任CFO [3] - 2022年11月临危受命接任临时CEO 2023年7月正式出任全球CEO [3] 战略与业绩 - Mardell推动"重塑未来"全球战略转型 聚焦电动化、智能化与可持续发展 [3] - 2024/2025财年税前利润达25亿英镑 同比增长15% 创近十年新高 [3] - 企业净债务清零 现金流状况大幅优化 [3] 中国市场布局 - Mardell高度重视中国市场 多次率核心管理层访华 [3] - 推动"在中国为全球"战略落地 加速本土化研发与生产布局 [3] 后续安排 - Mardell退休后或将以顾问身份继续提供战略支持 直至新CEO平稳过渡 [3]
伯特利 | 发布员工持股计划 助力长期成长【民生汽车 崔琰团队】
汽车琰究· 2025-08-01 06:51
事件概述 - 公司发布2025年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草案,覆盖核心技术骨干和中层管理人员总计不超过258人,股票来源为公司回购专用证券账户内已回购的股份,合计不超过180万股,占公司当前总股本的0.30%,员工受让价格为24.97元/股,员工自筹资金总额不超过4,494.60万元 [2] 员工持股计划分析 - 激励对象覆盖广泛,包括核心技术骨干和中层管理人员总计不超过258人,预计2025-2030年费用摊销金额分别为416/998/998/831/515/233万元,对公司业绩影响较小 [3] - 员工持股计划授予价格为24.97元/股,相较现价折价47.03%,激励力度显著,有助于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充分调动核心人员积极性 [3] - 通过阶梯式解锁与多重考核机制推动业绩增长,保障公司长期发展 [3] 业务布局 - 智能化:公司是国内首家规模化量产和交付线控制动系统的供应商,2024年公告拟建设年产100万套线控制动系统,把握窗口期机遇扩大先发优势 [4] - 电动化:公司是国内首家实现EPB量产的供应商,2024年公告拟扩产100万套,缓解产能瓶颈强化竞争优势 [4] - 全球化:公司2012年起从事轻量化制动零部件业务,2020年起开展全球化布局,2023年墨西哥年产400万套轻量化零部件项目已投产,2024年筹划摩洛哥基地 [4] 战略整合与未来发展 - 2022年收购万达45%股权完善汽车底盘领域布局(制动+转向),收购后净利率大幅提升 [5] - 2024年11月设立伯特利汽车悬架科技公司,拟新增悬架产能20万/年,目标成为线控底盘供应商,掘金千亿市场 [5] 财务预测 - 预计公司2025-2027年收入为130.75/170.89/220.44亿元,增长率分别为31.6%/30.7%/29.0% [6][7]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15.94/21.04/27.93亿元,增长率分别为31.9%/32.0%/32.8% [6][7] - 预计2025-2027年每股收益为2.63/3.47/4.60元,对应PE分别为18/14/10倍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