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V

搜索文档
特变电工(600089.SH):不涉及机器人业务
格隆汇· 2025-09-26 08:09
公司业务范围 - 公司明确表示目前不涉及机器人业务 [1] 制造业数字化应用 - 公司在制造业数字化车间应用机器人、机械臂和AGV实现少人化和无人化生产 [1] - 相关技术应用显著提升生产效率并提高矿区安全水平 [1]
特变电工:目前不涉及机器人业务
新浪财经· 2025-09-26 07:46
公司业务澄清 - 特变电工明确表示目前不涉及机器人业务 [1] 制造业数字化应用 - 公司在制造业数字化车间应用机器人、机械臂和AGV等自动化设备 [1] - 自动化应用实现少人化和无人化生产模式 [1] - 自动化技术有效提升生产效率 [1] 矿区自动化应用 - 煤炭矿区大量应用机器人技术 [1] - 自动化设备显著提高矿区安全水平 [1]
海康威视:做得好安防,能否做得好工业?
雷峰网· 2025-09-25 07:48
公司战略转型 - 从安防领域拓展至工业领域已超过10年 通过物联感知和AI技术深入制造业现场[3][4][7] - 工业数字化是技术积累的自然延伸 可见光 红外 X光 声波等感知技术与工业需求高度契合[13] - 打造30000多种硬件型号的产品矩阵 覆盖多维感知技术 解决物理世界数字化痛点[13] 技术优势与布局 - 构建物联感知与AI的飞轮效应 感知驱动AI进化 AI提升设备智能化能力 形成竞争壁垒[18][24][25] - 感知技术融合解决工业难题 例如融合光谱煤质分析仪将检测时间从8-24小时缩短至实时 样品量从1克提升至1吨以上[22] - 观澜大模型获信通院可信AI大模型能力评测首个5级评分 已在电力 石油 化工等行业落地应用[22] 市场机遇与需求 - 中国工业体系拥有41个大类 207个中类 666个小类 制造业规模连续15年全球第一[15] - 工业数字化需求迫切 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 需提质 增效 降本[15][16] - 数字化从选择题变为生存题 市场容量巨大且增长迅猛[16] 应用场景与案例 - 在自身制造基地实现数字化样板间 处理30000多种产品 日均近万个订单 75%高定制化场景[28] - 观澜大模型在质量管控中应用 准确率稳定在99%以上 检测螺钉漏打 LOGO缺失等问题[29] - 铝工业中高温高亮相机将操控时延压至70毫秒 光栅测温系统24小时监测电解整流柜[30] - 钢铁厂吊运系统使40吨卡车装车时间从15-20分钟缩短至7-8分钟[30] - 智能点料机8秒清点万颗电子料 效率为人工7-8倍 精度达99.99%[34] 效率提升成果 - 智能物流系统使用千余台AGV和CTU机器人 效率提升80%[34] - 睿影在线CT设备检测PCBA电路板 准确率提升80%[34]
叉车行业专题汇报 :既有无人叉车,更是机器人落地先锋场景
2025-09-24 09:35
叉车行业与无人化技术发展关键要点 涉及的行业与公司 * **行业**:叉车制造行业 无人叉车细分领域 自动驾驶设备行业(包括无人矿卡 无人物流车辆) 智慧工厂解决方案行业[1][3][8] * **公司**:杭叉集团 安徽合力 九识智能 西迪智驾 国自机器人(杭叉旗下) 华为(合作方) 新松机科 极智嘉 海康机器人 蓝箭智能 今天国际[1][3][5][14] 核心观点与论据:行业趋势与市场需求 * 2025年下半年无人叉车板块呈现显著增长趋势 被称作“无人叉车元年” 当前渗透率极低(约1.66%)但增长潜力巨大[3][9][10] * 全球叉车市场需求分化 零售 电商 物流占据约50%市场份额 内销因政策促进更新需求而复苏 出口保持稳健增长[1][6] * 锂电池驱动的大车型销量增速超过40% 大车型锂电化率已提升至30%以上 锂电替代内燃机趋势持续加强[1][6][7] * 无人化产业趋势有望复制锂电化的发展路径 国内外替代性强 预计将继续扩大市场份额[1][7] * 无人矿卡 无人物流车辆等自动驾驶设备前景广阔 能适应复杂工业场景 实现全环节自动驾驶 是智慧工厂解决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1][8] 核心观点与论据:技术发展与产品特性 * 无人叉车是传统叉车技术与AGV(自动导向车辆)技术融合的高端新兴品类 与传统叉车(人工操作 内燃机驱动)和AGV小车相比 智能化程度更高 能在复杂场景中进行拣选 检测和制造等任务[2][3][11] * 行业增长的核心驱动力是技术基础(激光导航 机器视觉 5G 物联网等)和经济效益 AI能力是下一步核心关注点 旨在提高设备通用性和周转效率[12][13] * 无人叉车型的毛利率达到30%以上 高于传统叉车15%-20%的水平 实现客户降本与制造增利双赢[3][13] * AGV均价从2018年的60万元降至2023年的22万元 而无人叉车型均价稳中有升 但仍低于整体AGV均价 无人化部分(定位导航 控制及通信装置)占总成本47%[13] 核心观点与论据:竞争格局与企业动态 * 无人化产业格局非常分散 收入过亿的企业约10家 前五大份额仅20% 前十大份额30% 总体市场规模约400亿人民币[14] * 海康与极智嘉体量最大 各自份额5%-10% 其次是合力杭叉(10-20亿级别)[14] * 杭叉集团拥有国自机器人并与华为合作开发智能解决方案 合力与多家科技公司合作 两家公司主业复苏 积极探索新技术 有望成为最早实现机器人批量出货的公司[1][3][5] * 传统叉车制造企业在生产制造上具备优势(电池包 自制减速机 电机 电控 车架等) 形成了规模化效应 新兴无人叉车企业多为轻资产型 其车体成本占比约25% 通常由传统龙头企业代工[16] * 渠道和客户是传统叉车企业的重要竞争要素 其成熟的国际渠道网络(覆盖欧美 东南亚 巴西 澳大利亚等地)使得产品升级时客户群体保持一致 提高了复用程度[17] 核心观点与论据:财务表现与估值展望 * 传统叉车毛利率虽不如无人叉车型 但规模化效应使费用投入比例有限 产品结构优化有长期改善空间 新兴产业需重新投入渠道费用 实现盈利较难[18] * 合力预计2026年业绩为16亿(对应12倍估值) 杭叉集团预计业绩为25亿(对应15倍估值)[19] * 智慧物流业务可对标港股极智嘉10倍PS估值 合力智慧物流收入约10亿 杭叉合并国自机器人后整体营收约15亿 若给予同样PS估值 两者市值可增加100-150亿[19] * 人形机器人短期内有望实现批量出货 对应新增50-100亿市值增量 两家公司未来仍有50%增长空间 目前合力估值相对更低[19][20] * 板块催化剂包括:具身智能在物流领域中的应用带来估值重估 以及中美关税变化可能成为出口链利好催化剂[21] 其他重要内容 * 2023年中国市场AGV销量约为12.5万台 8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52% 市场规模约200亿人民币[10] * 2023年无人叉车总销量不到2万台 市场规模约40亿人民币[10] * 在所有AGV中 潜伏式小型车辆占比最高(58%) 其次是无人叉车(15.6%) 在无人叉车型中 托盘式和堆垛式占比接近70% 平衡重式占比仅约8%[11] * 政策文件明确提出要全面推动人形机器人在汽车制造 物流搬运 电力巡检等场景加速落地应用 促进了无人叉车市场发展[4] * 行业持续加大技术投入 预计江淮将成立专门子公司进行技术开发合作[15] * 传统企业正向智能仓储领域的识别 包装 分拣等环节渗透 并推出智能机器人产品[18]
中国信通院李海花:工业数据挖潜要打消企业顾虑,需让其价值可见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9 08:01
(原标题:中国信通院李海花:工业数据挖潜要打消企业顾虑,需让其价值可见) 21世纪经济报道见习记者冉黎黎 厦门报道 9月16日—17日,2025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论坛在厦门举行。论坛期间,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工业互联网与物联网研究所副所长李海花接受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采访。 李海花表示,工业互联网为新型工业化提供了重要途径和方法论,而今人工智能快速发展也得到了产业界的高度重视,正将工业互联网和AI的融 合发展作为重要研究议题组织相关研究,希望能够找到一些可行路径,加速推出"小快轻准"的产品,让企业对AI的场景化需求和相关的场景化工 具能对标起来。另外,数据是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重要资产。目前,很多工业企业已经在数据"挖潜"上开始探索,但由于涉及一些核心 内容,企业不愿拿出核心数据,或仅在封闭的短链条中共享。要打消企业顾虑,需要制度建设,也需要技术手段,而核心之处则在于让企业看到 数据流转的价值。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新动能积 厚成势、传统动能焕新升级。 推进新型工业化持续走深走实,工业互联网和人 ...
天风证券:无人叉车渐成制造物流自动化关键 行业迎来渗透加速期
智通财经网· 2025-09-17 03:30
无人叉车行业概述 - 无人叉车已成为智能物流核心设备 应用领域涵盖生产线配送 仓储出入库 园区转运 港口装卸等全流程场景 成为制造物流自动化的关键工具 [1] - 行业受人口红利减弱 用工成本上升 政策推动 新工业革命和技术进步四大因素驱动 [3] - 全球龙头与中国本土新锐正共同推动行业快速成熟 [1][4] 技术演进 - 无人叉车融合传统叉车与AGV技术 具备自动导引 搬运与堆垛功能 优势在于自动导航 避障与路径规划 降低人工成本与安全风险 [1] - 从AGV到AMR技术演进 AMR具备快速部署 人机协作与回本周期缩短从2年降至1年以下 在智能仓储中效率更高 [2] - 核心导航依赖SLAM技术 激光SLAM适合工业场景 视觉SLAM适合动态应用 两者逐步走向多传感器融合 [2] - 车体经历由传统叉车改装→专业化车体→新形态自主设计的演进 控制系统采用本地控制器+云端调度平台双中枢架构 [4] 市场规模与渗透率 - 2019年中国无人叉车出货2700台 渗透率0.44% 2023年增至1.95万台 渗透率1.66% [3] - 预计2025年达3.9万台 渗透率3.17% [1][3] - 2023年中国市场规模23.85亿美元 占全球45% 亚洲整体占比47% 成为全球增长核心 [3] - 全球机器人控制系统市场2024年规模约800亿元 2020–2024年出货量复合增速高达84.4% [4] 产业链与竞争格局 - 产业链上游为零部件如电机 传感器等 国产化率已较高 中游为无人叉车制造与集成 下游涵盖仓储物流 制造 港口 农业等 [3] - 代表企业林德(中国)深耕车体与智能解决方案 杭叉智能形成仓配一体化模式 [4] - 丰田物料搬运 永恒力等国际龙头在智能化仓储设备布局居前 [4] - 极智嘉(Geek+)2021年成全球仓储机器人市占率第一 客户超1000家包括耐克 沃尔玛 宝马等 覆盖40多个国家 [4] - 仙工智能以控制器为核心 2024年市场份额达23.6% [4] 成本与供应链 - 随着供应链成熟与国产零部件崛起 无人叉车平均价格明显下降 未来仍有进一步下探空间 [1]
天风证券:需求扩张与智能升级共振 无人叉车行业迎来渗透加速期
智通财经网· 2025-09-17 02:37
无人叉车技术演进 - 无人叉车融合传统叉车与AGV技术,具备自动导引、搬运与堆垛功能,已成为智能物流核心设备 [1] - 相较于传统叉车,其优势在于自动导航、避障与路径规划,降低人工成本与安全风险,更适合标准化、重复性场景 [1] - 核心组成包括车体、驱动装置、定位导航装置、车载控制系统、电源与安全装置 [1] - 从AGV到AMR技术演进,AMR凭借高感知、自主导航与AI赋能加速普及,具备快速部署、人机协作与回本周期缩短(从2年降至1年以下)的优势 [2] - 核心导航依赖SLAM技术,激光SLAM以高精度点云建图适合工业场景,视觉SLAM以低成本图像识别适合动态应用,两者逐步走向多传感器融合提升性能 [2] 行业驱动因素与市场规模 - 行业受四大因素驱动:人口红利减弱与用工成本上升推动自动化替代、政策推动(如《中国制造2025》与"工业4.0")、新工业革命带来智能仓储需求、技术进步提升效率与安全 [3] - 产业链上游为零部件(电机、传感器等)且国产化率较高,中游为无人叉车制造与集成,下游涵盖仓储物流、制造、港口、农业等领域 [3] - 中国无人叉车出货量从2019年2700台(渗透率0.44%)增至2023年1.95万台(渗透率1.66%),预计2025年达3.9万台(渗透率3.17%) [3] - 2023年中国市场规模23.85亿美元,占全球45%,亚洲整体占比47%,成为全球增长核心 [3] 产品演进与竞争格局 - 无人叉车车体经历由传统叉车改装→专业化车体→新形态自主设计的演进 [4] - 控制系统采用"本地控制器+云端调度平台"双中枢架构,全球机器人控制系统市场2024年规模约800亿元,2020–2024年出货量复合增速达84.4% [4] - 代表企业包括林德(中国)深耕车体与智能解决方案、杭叉智能形成仓配一体化模式、丰田物料搬运和永恒力等国际龙头布局智能化仓储设备 [4] - 系统集成代表极智嘉(Geek+)2021年成全球仓储机器人市占率第一,客户超1000家(耐克、沃尔玛、宝马等)覆盖40多国,仙工智能控制器份额达23.6%(2024年) [4] 成本与供应链发展 - 随着供应链成熟与国产零部件崛起,无人叉车平均价格明显下降,未来仍有进一步下探空间 [1]
天风证券-机械设备行业:无人叉车,智造升级引擎,物流变革新支点-250916
新浪财经· 2025-09-16 15:20
行业定义与技术演进 - 无人叉车融合传统叉车与AGV技术 具备自动导引、搬运与堆垛功能 已成为智能物流核心设备 [1] - 核心组成包括车体、驱动装置、定位导航装置、车载控制系统、电源与安全装置 [1] - 从AGV到AMR技术演进 AMR凭借高感知、自主导航与AI赋能加速普及 回本周期从2年降至1年以下 [1] - 导航技术依赖SLAM 激光SLAM适合工业与矿井场景 视觉SLAM适合动态与AR/VR应用 两者逐步走向多传感器融合 [1] 市场驱动因素与规模 - 行业受四大因素驱动:人口红利减弱与用工成本上升、政策推动(如《中国制造2025》)、新工业革命带来智能仓储需求、技术进步提升效率与安全 [2] - 2019年中国无人叉车出货2700台(渗透率0.44%) 2023年增至1.95万台(渗透率1.66%) 预计2025年达3.9万台(渗透率3.17%) [2] - 2023年中国市场规模23.85亿美元 占全球45% 亚洲整体占比47% 成为全球增长核心 [2] 产业链与竞争格局 - 产业链上游为零部件(电机、传感器等)国产化率较高 中游为无人叉车制造与集成 下游涵盖仓储物流、制造、港口、农业等 [2] - 车体经历由传统叉车改装→专业化车体→新形态自主设计的演进 [2] - 控制系统采用"本地控制器+云端调度平台"双中枢架构 全球机器人控制系统市场2024年规模约800亿元 2020–2024年出货量复合增速84.4% [2] - 代表企业包括林德(中国)深耕车体与智能解决方案 杭叉智能形成仓配一体化模式 极智嘉(Geek+)2021年全球仓储机器人市占率第一(客户超1000家覆盖40多国) 仙工智能2024年控制器市场份额达23.6% [2]
无人叉车:智造升级引擎,物流变革新支点
天风证券· 2025-09-16 14:42
行业投资评级 - 强于大市(维持)[1] 核心观点 - 无人叉车作为智能物流核心设备,融合传统叉车与AGV技术,通过自动导航、避障与路径规划降低人工成本与安全风险,更适合标准化、重复性场景[2] - 技术从AGV向AMR演进,AMR凭借高感知、自主导航与AI赋能加速普及,回本周期从2年降至1年以下[3][29] - 行业受人口红利减弱、政策推动、新工业革命需求及技术进步四大因素驱动,中国市场快速扩张,2023年全球占比达45%[4][59] - 产业链上游零部件国产化率较高,中游制造与集成竞争加剧,下游应用覆盖仓储物流、制造、港口等多领域[4][52] - 代表企业包括林德、杭叉智能等传统厂商,以及极智嘉、仙工智能等系统集成与控制器供应商,共同推动行业成熟[5][91][94][105][111] 技术演进与产品特性 - 无人叉车核心组成包括车体(20%成本)、定位导航装置(25%成本)、车载控制系统(16%成本)、电源装置(14%成本)等[13][15] - 平均价格明显下降,2018-2023年从约70万元降至约30万元,因规模化应用、供应链成熟及竞争加剧[16][17] - 导航方式多样,包括激光、视觉、二维码等,2022年AMR(激光SLAM+视觉SLAM)占比32.98%,二维码导航占比35.02%[25][43] - AMR导航依赖SLAM技术,激光SLAM适合工业高精度场景,视觉SLAM成本低且适应动态环境,两者趋向多传感器融合[3][34][37][40][44][45] 市场需求与规模 - 中国无人叉车出货量从2019年2700台(渗透率0.44%)增至2023年1.95万台(渗透率1.66%),预计2025年达3.9万台(渗透率3.17%)[4][66][67] - 2023年全球移动机器人市场规模53亿美元,中国占23.85亿美元(45%),亚洲整体占比47%[4][59][63] - 应用行业以锂电(21%)、光伏(19%)、汽车汽配(13%)为主,场景包括生产线配送、仓储出入库、园区转运等[4][20][73][75] 竞争格局与企业动态 - 车体经历传统改装→专业化→新形态自主设计演进,控制系统采用"本地控制器+云端调度平台"架构[5][78][79][80][81][84][87] - 全球机器人控制系统市场2024年规模约800亿元,独立控制器销量2020-2024年复合增速84.4%[5][90] - 极智嘉2021年全球仓储机器人市占率第一,服务超1000家客户(耐克、沃尔玛、宝马等),覆盖40多国[5][105] - 仙工智能2024年控制器市场份额23.6%,产品适配300余种零部件,服务超1500家客户[5][111][112] - 传统企业如林德中国为凯傲集团亚太研发中心,杭叉智能提供仓配一体化方案;丰田、永恒力通过收购强化布局[5][91][93][94][97][98][100]
杭叉集团(603298):业绩稳健增长,多元化业务成效渐显
中邮证券· 2025-09-02 09:01
投资评级 - 维持"增持"评级 [2][8] 核心观点 - 杭叉集团2025H1业绩稳健增长 营收93.02亿元同比增长8.74% 归母净利润11.21亿元同比增长11.38% [5] - 公司持续深化全球布局 海外市场产品销售近6万台创历史新高 同比增长超25% 海外子公司达20余家 [6] - 智能物流业务爆发式增长 累计落地7000余台AGV 覆盖20余个行业 新能源锂电池业务对外营收超亿元同比增长超100% [7] - 盈利能力稳步提升 2025H1毛利率21.96%同比增长0.55个百分点 期间费用率10.71%同比增长0.15个百分点 [6] 财务表现 - 2025H1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0.96亿元 同比增长11.04% [5] - 预计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为180.16/197.71/215.09亿元 同比增速9.28%/9.74%/8.79% [8]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2.15/23.80/25.41亿元 同比增速9.57%/7.42%/6.76% [8] - 2025-2027年对应PE估值分别为14.70/13.69/12.82倍 [8] 业务发展 - 国际化战略持续推进 筹建中东、日本、美国、越南、泰国等海外公司 总投资额达1.44亿元人民币 [6] - 智能物流技术取得突破 开发毫米级导航精度系统 "中策未来工厂"项目成为行业标杆 [7] - 北美团队推动AGV+5G技术出海 定制化方案提升客户仓储效率50% [7] - 杭叉智能年产万套自动化设备生产基地项目顺利结顶 投产后将提升智能物流产业能力 [7] 公司基本情况 - 最新收盘价24.87元 总市值326亿元 总股本13.10亿股 [4] - 52周最高价24.87元 最低价16.67元 资产负债率33.5% 市盈率16.15倍 [4] - 第一大股东为浙江杭叉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