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国产算力
icon
搜索文档
每日收评三大指数均小幅收跌,两市成交额连续5日超2万亿,寒武纪盘中股价触及千元
搜狐财经· 2025-08-19 09:16
市场整体表现 - 市场全天冲高回落 三大指数微跌 沪指跌0.02% 深成指跌0.12% 创业板指跌0.17% [1] - 沪深两市全天成交额2.59万亿元 较上个交易日缩量1758亿元 成交额连续5个交易日超2万亿元 [1] - 全市场超2900只个股上涨 个股涨多跌少 [1] 板块表现 - AI硬件股维持强势 工业富联涨停续创历史新高 [1] - 机器人概念股午后大涨 拓普集团等涨停 [1] - 华为概念股一度冲高 诚迈科技20CM涨停 [1] - 军工股展开调整 烽火电子跌超5% [1] - 白酒板块展开反弹 酒鬼酒涨停 舍得酒业 洋河股份 皇台酒业 水井坊等个股涨幅居前 [3] 华为概念股 - 华为概念股走强 诚迈科技 四川长虹涨停 赛微电子 利尔达 意华股份等个股涨幅居前 [2] - 鸿蒙5.0终端数量已突破一千万 鸿蒙操作系统生态迈过关键门槛 [2] - 自2023年9月25日以来 已有超3万个鸿蒙应用和元服务在开发/更新中 TOP5000应用已实现覆盖 可满足用户99%的使用时长 [2] - 华为概念股带动国产算力方向 相较于英伟达链为代表的出海硬件股 国产算力此前呈现被动跟涨走势 位阶优势较为明显 [2] 机器人概念股 - 机器人概念股午后上涨 拓普集团 宜安科技 上海机电 夏厦精密 宏润建设等个股涨停 禾川科技 丰立智能 安培龙等个股涨幅居前 [2] - 智元机器人六大核心产品线在智元商城及京东商城同步开售 意味着机器人向商业化落地迈出重要一步 [3] - 资金炒作从PEEK材料向电机 传感器 灵巧手等核心细分方向扩散延伸 [3] 白酒板块 - 国务院第九次全体会议指出要持续激发消费潜力 系统清理消费领域限制性措施 [3] - 胖东来与酒鬼酒联名打造的白酒产品酒鬼·自由爱单品 今年营收可能达10亿元 [3] - 白酒板块呈现市场预期低 估值低的特点 头部酒企具备高股息特征 已具备长期投资价值 [3] 个股表现 - 高位题材方向呈现分化态势 CPO为代表的硬件算力延续强势 工业富联再度涨停 新易盛 中际旭创 天孚通信 光库科技等续创历史新高 [5] - 液冷方向情绪集中高潮后陷入调整 淳中科技 大元泵业双双跌停 硕贝德跌超9% [5] - 芯片股寒武纪盘中股价一度超千元但很快回落翻绿 北方稀土 盛和资源留下较长上影线 CRO龙头药明康德放量跌超6% [5] 市场要闻 - 1—7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5839亿元 同比增长0.1% 其中税收收入110933亿元同比下降0.3% 非税收入24906亿元同比增长2% [8] - 1—7月证券交易印花税936亿元 同比增长62.5% [9] 后市分析 - 市场维持于2.5万亿元以上的成交额 展现出不俗的承接动能 在5日线有效跌破前指数仍具向上冲高空间 [7] - 市场呈现高低切节奏 液冷 军工 保险等陷入调整 华为概念股 白酒等位阶较低的板块获得资金回流 [7] - 后市大概率延续轮动上行模式 需在热门板块回调整理过程中寻找核心个股低吸机会 [7]
光模块龙头“易中天”持续狂飙,CPO概念或成主线?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9 05:37
市场表现 - A股三大指数8月19日午后小幅上涨 稀土、光模块CPO、创新药、白酒等概念板块领涨 [1] - 科创创业50ETF(159783)小幅上涨 持仓股中天孚通信一度涨超10% 新易盛、中际旭创、汇川技术涨幅居前 [1] 行业配置 - 通信板块二季度基金配置比例环比提升 行业整体处于超配状态 资金回流光模块趋势明显 [1] - 基金持仓集中在运营商和光模块 光模块、光器件重新成为机构关注重点 新易盛、中际旭创、天孚通信持仓比例环比上升 [1] 后市展望 - 短期市场在流动性驱动下有望维持强势 但指数高位运行时可能经历波动放大阶段 [2] - 行业配置建议关注科技方向低位的消费电子、智驾、国产算力、AI软件 以及新消费、反内卷品种和商业航天等主题投资 [2] - 中期市场趋势向上具备确定性 政策底、资产荒和美元降息周期三重逻辑未变 FOMO资金将逐步入场 居民资产搬家是趋势力量 外资和险资有望加大流入 [2] 指数信息 - 科创创业50ETF(159783)跟踪中证科创创业50指数 该指数从创业板和科创板选取50只市值最大、科技属性纯正的龙头公司 集合两板优势 包含高科技属性科创板标的和成长性盈利性好的创业板标的 [2]
3700点后,哪个方向收益最高?
2025-08-18 15:10
行业与公司 - 行业涉及生物医药、金融、算力、稀土、互联网科技、消费、AI、新能源等[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 - 公司包括华为、中芯国际、中际旭创、新易盛、寒武纪、东方财富、京东、美团、阿里等[8][9][12][14][15] 核心观点与论据 科技创新领域 - 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具有高收益潜力,国内TOKEN消耗量从1,000亿增长到30万亿,增长300多倍[3] - AI算力需求激增,豆包大模型日使用量超16.4万亿次,同比增长137倍,百度文心增长31倍[7] - 国产算力在推理端展现强劲机会,光模块板块表现亮眼[8] - 华为P80搭载麒麟2.0芯片,芯片设计突破对消费电子产业链产生积极影响[9] 生物医药 - 上半年大量BD授权事件推动港股恒生科技创新和恒生创新药板块表现良好[3] - 中美贸易压力缓解带来积极影响[3] 稀土板块 - 反内卷特征明显,海外价格是国内三倍,国内公司业绩有隐形提价空间[5] - 自7月以来涨幅显著,行情未结束,具备长期投资价值[1][5] - 中美关税谈判延期可能提升轻稀土磁材出口占比和价格[10] 金融板块 - 受益于稳定币行情和市场回暖,券商自营、经纪及香港投行业务改善明显[1][4][5] - 互联网金融出现较大行情,但东方财富估值已达4,000亿至4,200亿,不算便宜[14] 互联网科技 - 反内卷趋势下,公司通过提升物流效率和采用机器人等方式增强竞争力[1][4][5] - 外卖大战补贴逐步结束,市场回归正常份额状态[5] - 京东率先转向健康生态路线,减少补贴,转向质量竞争[11] 消费板块 - 2025年表现平平,但业绩显著改善且估值较低,预计2026年显著回升[6] 新能源行业 - 锂矿和光伏产能过剩严重,2025年锂矿需求160万吨,全球产量240万吨,供给过剩80万吨[13] 其他重要内容 市场走势 - A股市场从2025年1月至8月,从3,200点涨至3,700点,涨幅显著[1][2] - 市场存在整固需求,但仍有上行动力,新兴领域如通信和电子机会更明显[15] 行业表现 - 上周银行、钢铁、煤炭、建筑建材等传统行业表现较差[16] - 通信、电子、电力设备(尤其是AI相关环节)表现较好[16] - 医药生物板块居中,性价比不高[17] 热点转移 - 市场热点将从医药、金融逐步转向科创、稀土及港股互联网板块[18]
科创50ETF(588000)早盘走强涨1.64%,冲击六连阳,持仓股石头科技上涨超10%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8 04:00
市场表现 - 2025年8月18日早盘三大股指集体高开,科创50ETF(588000)震荡走强,截至9点56分上涨1 64%,持仓股石头科技上涨超10% [1] - 科创50ETF此前已连续五个交易日上涨,今日有望实现六连涨 [1] 公司业绩 - 石头科技2025年半年报显示,营业收入79 03亿元,同比增长78 96%,但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 78亿元,同比下降39 55%,扣非净利润4 99亿元,同比下降41 96% [1] 行业分析 - 第一上海证券强烈看好AI应用驱动的算力需求持续高增长,认为海内外AI应用进入普及拐点,国内外算力产业链共振 [1] - 海外算力产业链需求旺盛,国内算力紧平衡状态将持续,国产算力的卡脖子环节如先进制程产能、先进封装产能等预计将逐步攻克 [1] - 建议关注高端PCB、光模块、服务器ODM等细分行业 [1] ETF持仓与指数特征 - 科创50ETF(588000)追踪科创50指数,电子行业占比63 74%,医药生物行业占比11 78%,合计75 52%,行业分布集中 [2] - 科创50指数涉及半导体、医疗器械、软件开发、光伏设备等多个硬科技细分领域 [2] - 科创50指数仍在基点附近,参照创业板历史走势,未来成长空间值得期待 [2]
如何应对“恐高”情绪
2025-08-18 01:00
行业与公司 * 行业涉及券商、有色、煤炭、电网、电力、出行链(体育、OTA、景区)、恒生科技、国产算力(如寒武纪)、半导体链代工、设备材料及模拟功率等fabless公司[1][4] * 公司提及寒武纪、阿里(关注其财报CAPEX超预期可能性)[4] 核心观点与论据 市场表现与资金流入 * 市场表现强劲,成交额从1.5万亿升至2.3万亿,正向2.5万亿迈进[2] * 外资持续流入:7月以来被动资金流入A股约100多亿元(对应19亿美元),港股流入一两百亿元级别[1][6] * 融资资金规模:7月以来达2000亿元,上周流入约450亿元[1][6] * 融资余额占比:当前0.85(峰值0.9),融资成交额占比当前10.5(峰值11),显示仍有上涨空间[8] 牛市趋势与换手率 * 自由流通换手成交达4(历史强势牛市换手率均在4以上),市场参与度高,离顶部尚远[7] * 历史第二轮上涨时换手率提升,若未来无法继续提升则需警惕大周期触顶[7] 配置策略 * 龙头牛策略:券商、有色、煤炭[1][4] * 低位央企重组领域:电网、电力、出行链(体育、OTA、景区)[1][4] * 成长方向:恒生科技(港币升值推动外资流入)、国产算力(如寒武纪)、半导体链代工及设备材料[4] 重要但易忽略内容 风险因素 * 海外流动性变化:重点关注美联储Jackson Hole会议鹰派表态可能引发回调[3][11][12] * 国际关系变动:如俄乌局势低于预期但不会形成实质利空[12] 短期触顶信号 * 触顶伴随成交量缩减,当前成交上涨趋势未破(需维持2.3万亿水平)[3][9][10] * 回调机会判断:若成交量无法维持或美联储鹰派表态催化[11] 数据细节 * 外资流入A股与港股规模差异:A股约100多亿元 vs 港股一两百亿元[1][6] * 融资资金增量空间:余额占比距峰值差0.05,成交额占比差0.5[8]
再Call特种电子布:近期增量总结
2025-08-18 01:00
行业与公司 * 纪要涉及的行业为特种电子布及上游玻纤、电子纱产业,下游涉及CCL(铜箔层压板)、PCB、服务器、高端手机等领域[1] * 纪要重点讨论的公司包括宏和科技、菲利华、中材科技,也提及了中国巨石、建涛、梅州威力邦等[3][9][12][15] 核心观点与论据:需求与驱动因素 * 国产算力需求增长是核心驱动力,推动了对特种电子布(如q布、CTE产品)的需求,头部企业月出货量达5-10万米,国内需求占比过半[1][4] * 高端手机、服务器等领域对国产芯片和算力需求增加,带来新的增量市场,H20芯片安全等问题提升了市场对国产算力的预期[2][4] * 苹果新机备货周期带来影响,新一代旗舰iPhone将使用更高端的Losty产品,其价值量远高于传统电子布(传统5-6元/米 vs Losty最高120-150元/米)[23] * 明年(2026年)海外市场如Meta、Google公司的SSC、交换机等产品将进一步推动全球低阶电需求增长,预计2025至2026年全球低阶电需求约为9,000至1万米[6] * 800G交换机、1.6T交换机(将使用M9级别普通版)等新技术发展进一步推动行业需求[6][17] * AI服务器新技术(如COWOS到COP)对电子布热膨胀系数提出更高要求,推动行业发展[16] 核心观点与论据:产品、价格与成本 * 产品结构从基于海外MV链转向更多讨论国产算力中的q布问题[5] * Low CTE(低热膨胀系数)第一代产品价格上涨10%-15%,由红河及部分头部企业引领[1][5] * 市场共识认为二代低阶电(LOD K二代)是过渡性产品,一代d接电产品(LOD K一代)出货稳定[1][5] * CCL行业出现提价,主因铜箔、玻璃纤维布和树脂等核心原料价格持续高位,梅州威力邦提价5元,建涛提价10元,预计三季度玻纤布等相关产品价格将进一步提升[8] * CCL涨价可能会反馈到上游原材料,并形成循环效应[1][10] * 普通电子布价格下降(如粗纱从8,600元调至8,300元,普通电子布从3.8元调至3.6元),但对特种电子布(一代布、二代布、low CTE)影响不大[11] 核心观点与论据:供给、产能与库存 * 电子布和玻纤行业库存较低,供应商结构调整(从M7以下向M7、M8、M9转移)导致部分产能紧缺[9] * 二代布没有大幅扩产能,市场更多关注后续CTE及q布的发展趋势[1][11] * 新产能放量节奏:国产算力加快节奏,与上游厂商合作有望推动放量,但部分新产能(如GB300)放量可能会晚一些[10] * 宏和科技计划定增扩产1,200吨特种电子纱,对应1,200万米LDK二代与Lost E产能,进度近50%,预计2025年底完成,届时具备130~140万米特种电子布产能[20] * 菲利华计划扩展织布机产能,预计2026年上半年月产能达50万米,下半年提升至80万米左右,全年产能预计接近1,000万米[26] * 市场传言明年三家企业(中材、宏和、菲利华)可能会有800万米左右的总产能需求[22] 核心观点与论据:公司运营与业绩 * 宏和科技7月特种电子布出货量约70万米(LOD K一代约30万米,LOD K二代与Lost E合计约40万米),Q布月度出货量接近10万米,主要通过AH公司的四方协议供应国内客户[3][19] * 菲利华Q布月出货量接近12万米,并持续上修产能指引,其放量预期主要集中在2026年下半年,与英伟达Ruby架构相关[3][24] * 中材科技7月出货量:一代布稳定在170-180万平米,CTE和Q布出货量显著增加至5-10万米(大部分公司达7-8万米)[13] * 中材科技半年度业绩预计为8.4到10.4亿,同比增长80%~120%[15] * 对明年(2026年)的预期乐观,一代布预计年底达300-350万平米,二代布每月达40-50万平米,LOST E和Q布每月预期百万平米以上,毛利净利指引分别为50%、40%、30%,特种电子部业绩指引从10亿上调至20亿,总估值可能达400亿左右[14] 其他重要内容 * 国产CTE产品价格约为200元,海外价格可能更高[7] * 台湾地区PCB行业报告指出电子布和铜箔等上游材料存在紧缺情况,台股相关公司出现外溢效应[17] * 中游CCL供应商备货积极性和急迫性增强,市场预期从两家供应商各800万米产能变为三家各800万米[18] * 投资者需甄别公司,并非所有涉及玻纤的公司都生产特种电子布,应关注在特种电子布领域有优势及产能扩展能力的企业[12] * 菲利华在上游石英纤维拉丝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能获得更多利润空间[27]
国产算力价值量拆分
2025-08-18 01:00
行业与公司 - 国产算力产业链包括AI芯片(寒武纪、海光)、AI服务器(浪潮)、服务器电源(欧陆通)及算力租赁(方科技、宏景科技)[1] - AIDC企业包括光环新网、奥飞数据、世纪互联和万国数据,供电制冷方面受益公司包括英维克、中恒电气和科华数据,网络设备方面有锐捷网络及源杰科技等[3] - 液冷板块推荐英维克、银轮股份、高澜股份等公司[10] 核心观点与论据 - 国产算力可能在2025年第三、四季度迎来基本面拐点,配置思路包括国产算力卡、AI服务器、服务器电源及算力租赁,以及跟踪NVIDIA H20及RTX Pro芯片在国内的推进情况[2] - AI产业链市场空间与AI芯片功耗及数量紧密相关,资本开支主要来自AI巨头(字节跳动、阿里巴巴、腾讯)和AIDC企业(光环新网、奥飞数据)[4] - 以100万张平均功耗700瓦的AI芯片为例,对应12万台服务器,总功耗1.4GW,AI芯片总价值量约1,100亿元,AI服务器约1,500亿元,服务器电源约32亿元,AIDC企业总资本开支约280亿元[5][6] 液冷行业发展 - 液冷行业正在加速发展,潜力巨大,市场规模可达数百亿甚至上千亿元级别,测算方式包括按芯片价值量(单芯片2000-3,000元)或单机柜价值量(50-60万元)[1][8] - 液冷技术海外市场发展预计快于国内,2026年海外市场空间至少达数百亿元,国内为数十亿元[2] - 液冷渗透率较低但发展迅速,从0到千亿级别空间赛道,需结合机柜与芯片情况进行分析[6][7] 网络设备需求 - 网络设备需求评估需考虑巨头的组网架构,如NVA的GPU光模块配比为1:2至1:3,华为整机柜方案为1:16[9] - 准确计算光模块和交换机需求量需了解每家公司的组网结构,并推算芯片和光模块对应数量[9] 全球AI产业链趋势 - 看好全球AI产业链进入估值提升阶段,国内AI产业链有望迎来拐点,光通信板块(中际旭创、源杰科技、长光华芯)及液冷板块值得关注[10] - 全球AI呈现共振关系,而非对抗关系,通信行业首推光通信板块,同时重视硅光CPU及芯片等细分领域龙头[10] 其他重要内容 - 国产算力各大产业链环节拆分测算核心是了解AI芯片情况,资本开支主体包括AI巨头和AIDC企业[4] - 液冷资本开支需分别考虑由巨头负责的服务器内部液冷以及由IDC企业负责的外部液冷[7] - 国产算力方面值得关注的公司包括寒武纪、海光、欧陆通、浪潮、华擎技术等[11][12]
电新×通信×计算机:硬核分享AI投资观点
2025-08-18 01:00
行业与公司概述 - **行业**:AI算力、芯片、机器人、汽车电子、光通信、电源、液冷技术、空心光纤等[1][3][4][6][16][17][22][23][24][25][27][28] - **公司**:英伟达、银河通用、智微智能、天准科技、韦思佳杰、华虹半导体、寒武纪、海光、华为、Meta、深信服、金蝶、汉德、粉笔、光库科技、华茂科技、汇绿生态、剑桥科技、科华数据、泰嘉股份、天成科技等[1][2][3][4][9][10][11][12][19][20][21][22][23][24][25][27][28] --- 核心观点与论据 1. **英伟达Soar芯片的应用前景** - **机器人领域**:银河通用已展示搭载Soar芯片的机器人产品,性能显著提升,需与模组厂商深度结合(如智微智能、天准科技)[1][3][6][7] - **汽车领域**:Soar芯片潜力巨大,类似德赛西威等企业可能受益[6][7] - **市场潜力**:Soar芯片将成为英伟达产业链的重要推动力量,未来放量值得期待[6] 2. **韦思佳杰的成长潜力** - **东南亚市场表现**:作为英伟达核心分销伙伴,一季度增速良好,预计二季度持续增长[3] - **估值优势**:2025年估值约12倍,2026年不到10倍,具备较大上行空间[3][4] - **未来驱动**:受益于东南亚AI MV放量,业绩有望持续高速增长[3] 3. **国产算力链的发展** - **供给端**:华虹半导体产能预期乐观,2026年产能将较富裕,利好国产算力供应[4][8] - **需求端**:国内算力应用闭环逐步完善,大模型应用拐点预计2025年底或2026年初,将大幅提升国产卡需求(如寒武纪、海光)[4][8][12] - **长期趋势**:国产算力链前景广阔,华为、寒武纪、海光等公司将受益[4][9][12] 4. **AI算力市场的供需驱动** - **供给侧**:华虹产能释放将提供更多算力资源[8] - **需求侧**:国内巨头对推理算力需求提升,H20安全性顾虑推动国产算力需求爆发[8] - **市场情绪**:AI算力情绪扩散至应用层面,带来中长期投资机会(如金蝶、深信服)[12] 5. **新技术与投资方向** - **OCS光交换技术**:谷歌主导,鹏景科技、长飞光纤布局,长兴盛为谷歌供应商[16] - **液冷技术**:英维克(海外订单突破)、高澜股份(业务纯粹)、科华数据(整体解决方案)[16] - **空心光纤**:海外价格10万-20万人民币/千公里,国内试点价约10万,未来或降至5万-7万;长飞、亨通光电、中天科技等积极布局[17][18] - **碳化硅技术**:5.5千瓦电源方案广泛应用,9-10月或大幅上量(麦米、欧陆通参与)[24] - **芯片电改**:博科四季度或通过TI起量,MPs份额已占70%[28] 6. **短期市场变化(9-10月)** - **端侧**:Meta眼镜产品Nico若性能提升,可能快速打开市场[10] - **私有化ETF**:一体机在央国企密集落地,软件丰富将打开市场空间[10] 7. **海外与国内市场对比** - **海外优势**:北美科技公司(英伟达、谷歌等)算力需求指引一致,2028年为节点,业绩超预期[15] - **国内追赶**:大模型能力差距缩小,但软件付费意识较弱,算力应用闭环尚未完全跑通[4][12] 8. **细分领域机会** - **电源市场**:国产电源切入海外机会(如泰嘉股份),SET2方案价值量达120万元(普通电源3倍)[23] - **BBU市场**:标配化趋势明显,中国供应商或蚕食三星份额(蔚来李新公司或进Google/AWS项目)[25] - **PCB耗材**:CCL药水方向(天成科技)国产替代潜力大,占PCB成本4%[27] 9. **公司动态与潜力** - **光库科技**:主业增长70%-80%,薄膜磷酸锂调制器技术领先,收购麦杰逊扩展产品线[19] - **华茂科技**:寒武纪OEM独家供应商,北美连接器公司订单爆发,估值仍低[20] - **汇绿生态**:菲尼萨800G份额提升可能带来利润增量(400G已贡献2亿利润)[21] - **剑桥科技**:思科订单放大,明年业绩或超10亿元[21] --- 其他重要内容 - **数据指标关注点**:ToB订单预期、ToC单月数据、新产品发布(如金蝶、深信服、粉笔等)[11] - **市场环境变化**:2025年AI算力链从熊市转向赛道型牛市,光模块、PCB、电源等板块表现突出[13][14] - **风险提示**:国产算力链仍需克服技术差距和软件付费意识不足的问题[4][12]
策略周报20250817:坚定指数趋势,看好国内科技-20250817
东方证券· 2025-08-17 14:42
市场走势分析 - 指数创出924以来的新高,市场信心持续加强,科技和非银板块是推动指数上涨的核心动力,通信、电子和非银分别上涨7.7%、7.0%和6.5% [1][12] - 市场走势健康,国内资本对市场的信心仍处上行趋势,坚定持有是合适的策略选择 [2][13] 科技板块核心观点 - 科技是确定性主线,后续相对优势将进一步增强,尤其重视国内人工智能产业链 [3][14] - 人工智能细分赛道中,算力相关领域(液冷、电子布、SOFC、国产算力、先进制程)是重点,国产AI芯片核心公司本周上涨33% [4][15] - 机器人作为AI重要应用领域,重点关注新零部件方向和应用细分场景 [4][15] - AI与无人技术的深度结合在军工领域关注度提升,AI应用板块短期休整后有望卷土重来 [5][16] 行业表现数据 - 国内主要指数上周普遍上涨,申万一级行业多数呈现上涨趋势 [11][23][26] - 融资买入额占A股成交额及融资余额占流通市值均呈现上升趋势,显示市场资金活跃度提升 [11][27]
计算机行业周报:再现麒麟芯,国产算力崛起-20250817
华西证券· 2025-08-17 10:24
行业投资评级 - 计算机行业评级为"推荐",行业走势显示2025年初至今累计上涨19.39%,超额收益达12.60个百分点[5][59] 核心观点 国产算力突破 - 华为Pura80系列搭载麒麟9020芯片,采用三丛集设计及FO-PoP封装技术,性能提升显著,供应链稳定性增强[1][13][17] - 海光信息新一代C86处理器性能全面提升,与365款主流大模型适配,上半年营收54.64亿元(同比+45.21%)[13][38] - 澜起科技推出第六代津逮®C6P系列CPU,单颗支持86核/172线程,兼容Intel生态并集成安全模块[40][43] 国际政策环境影响 - 美国对华高算力GPU出口附加15%销售收入上缴条件,英伟达H20芯片被指存在安全风险,国产替代需求加速[2][14][45] - 国内网信办约谈英伟达,政策推动资本向国产AI芯片及算力链集中[14][45] 细分领域投资机会 算力基础设施 - 算力租赁推荐标的:有方科技、宏景科技、协创数据[3][15] - IDC领域关注润泽科技、润建股份,国产服务器相关标的高新发展、拓维信息等[3][15] 配套产业链 - AI电力环节建议关注中恒电气、麦格米特,绿电领域推荐盈峰环境、朗新集团[3][15] - AI芯片赛道重点标的包括寒武纪、海光信息、芯原股份[3][15] 技术进展 - 华为麒麟9020采用中芯国际7nm N+2工艺,等效性能逼近台积电5nm,计划在Mate80系列升级至麒麟9030(性能+20%)[26][27][30] - 澜起科技C6P系列通过开源社区建设强化生态,支持DDR5内存及PCIe 5.0通道[40][43] - 海光信息与中科曙光计划合并,构建芯片设计至算力服务全栈能力[38] 市场表现 - 计算机行业本周涨幅5.38%(沪深300涨2.37%),位列申万一级行业第5位[55][57] - 个股方面华胜天成周涨53.56%,*ST汇科涨45.62%,成交额前五包括中国长城(71.74亿元)、浪潮信息(69.98亿元)[6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