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牛市思维
icon
搜索文档
量化择时周报:牛市思维,行业如何配置?-20250824
天风证券· 2025-08-24 10:14
市场趋势与仓位建议 - WIND全A指数短期均线(20日)收于5752点,长期均线(120日)收于5271点,两线差值扩大至9.12%,显著高于3%的阈值,市场处于上行趋势格局 [2][3][8][9][14] - 赚钱效应值为5.22%(前值3.73%),显著为正,建议在赚钱效应转负前保持高仓位并逢低加仓 [1][2][8][10][14] - 绝对收益产品建议仓位提升至80%,因PE估值处于85分位点(中等水平),PB估值处于50分位点(较低水平) [3][10] 行业表现与配置方向 - 近期强势行业:通信(上涨10.47%)、电子;弱势行业:房地产(微涨0.98%)、医药;资金流入明显的行业包括家电和消费者服务 [1][9] - 中期配置推荐困境反转型板块:港股创新药、证券保险;政策驱动板块:光伏、化工;科技板块:军工算力、电池(TWO BETA模型) [2][3][8][10][14] - 短期信号显示黄金股在调整后有望反弹 [2][3][8][14] 市场表现与估值数据 - WIND全A指数全周上涨3.87%,中证2000涨3.23%,中证500涨3.87%,沪深300涨4.18%,上证50涨3.38% [1][9] - 估值分位数基于2014年10月17日至2025年8月22日历史数据,当前PE分位数85%、PB分位数50% [3][10][12]
十年高点A股还能上车吗?陈嘉禾:投资者需学会算账 关注性价比
新京报· 2025-08-20 16:03
当前A股市场与十年前牛市的对比 - 当前上证指数处于3700多点附近 较十年前5178.19点的高点仍有明显差距 [2] - 十年间中国GDP总量、货币规模及股市基本面显著提升 若估值水平保持不变大盘点位应远高于十年前 [2] - 当前金融监管环境严格 对信贷资金入市的监控力度远胜以往 市场上涨斜率更为平缓 [2] A股市场估值水平分析 - A股整体估值不贵 沪深300、上证50等主要指数动态市盈率普遍在十几倍 属于全球中等偏低水平 [3] - 个股估值分化明显 部分个股市盈率达几十甚至上百倍 而港股通范围内存在大量市盈率仅六七倍的标的 [3] - 港股相较A股存在约40%的估值折扣 港股组合平均PE约6-8倍易构建 A股组合估值中枢通常在10-12倍以上 [7] 投资策略与行业偏好 - 投资核心是估值与性价比 而非简单追逐热门赛道或牛市预期 [1][4][9] - 大型公司相比中小盘股更具优势 业务透明度高且黑天鹅概率低 当前中小盘股估值缺乏性价比(大公司10倍PE时小公司常达20-30倍PE) [5][6] - 偏好金融、港口、医药批发和制造等非热点板块 因企业竞争力强且性价比高 [9] 资产配置与回报率考量 - 投资者应关注所投资产的真实回报率 例如市盈率5倍的股票意味着投入100元年赚20元 [10] - 现金回报率极低(年化1.5%) 相比7倍PE的持仓组合性价比悬殊 [10] - 建议将个人所有资产视作企业集团进行会计并表 计算整体年度利润及增长率并审视健康度 [10]
ETF日报:A股主要股指在技术面上较为强劲,仍需保持牛市思维
新浪基金· 2025-08-20 14:02
A股市场表现 - 上证指数上涨1.04%至3766.21点 深证成指上涨0.89% 创业板指上涨0.23% 科创综指上涨1.84% [1] - 沪深两市成交额24082.34亿元 较上日缩量1923亿元 [1] - 超3600只个股上涨 科技板块领涨 芯片/集成电路/半导体设备表现突出 创新药与影视板块领跌 [1] 市场资金动向 - 7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出现近20年来首次负值 但未影响股指创新高 [2] - 居民储蓄减少而非银储蓄增加 显示储蓄搬家现象 [2] - 游资对指数贡献显著 8月上半月龙虎榜营业部日均成交308亿元 创年度新高 [2] - 融资余额快速上升至接近2.1万亿元 [2] 债券市场表现 - 国债ETF下跌0.04% 十年国债ETF下跌0.10% 利率债普遍下跌 [2] - 债基和券商自营在7月下旬至8月中旬减持利率债 农商行与险资净买入增加 [4] - 股市走强对债市形成情绪压制 反映经济复苏与通缩缓解逻辑 [4] 宏观经济分析 - 1-7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6% 不及预期 房地产投资动能不足 [5] - 7月餐饮业社会零售总额增速近零 消费刺激政策可能透支未来需求 [4] - "抢出口"效应逐渐退坡 出口面临压力 [4] 汽车行业数据 - 汽车ETF单日上涨3.26% 近5日上涨5.21% 近20日上涨6.42% [8] - 2025年上半年汽车销量1565.3万辆 同比增长11.4%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44.3% [11] - 新能源汽车销量693.7万辆 同比增长40.3% 贡献全球主要增量 [11] - 上半年汽车出口308.3万辆 同比增长10.4% 新能源汽车出口106万辆 同比增长75.2% [11] - 7月汽车出口57.54万辆 同比增长22.65% 新能源车出口22.5万辆 同比增长120% [11] 汽车行业挑战 - 行业利润率从2017年7.8%下滑至2025年Q1的3.9% 显著低于制造业平均水平 [12] - 价格战与产能过剩导致供给结构性过剩 车企账期过长拖累现金流 [12] 反内卷政策影响 - 《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要求60日内付款 禁止商业汇票变相延长账期 [14] - 17家主流车企响应政策 覆盖行业90%以上销量 [14] - 工信部开通投诉窗口受理四类账期问题 [14] - 比亚迪取消"一口价"促销 实施价格管控与高额罚款 [14] 政策与利率展望 - 经济压力增大可能促使央行降准降息 维持资金面宽松 [7] - 央行可能择机恢复国债买入操作 [7] - 反内卷政策长期可能改善地方政府无序竞争 但短期引起投资与信贷收缩 [7] - 核心CPI呈现稳步上涨迹象 远期存在利率整体上行风险 [7]
十年高点A股还能上车吗?陈嘉禾:投资者需学会算账,关注性价比
贝壳财经· 2025-08-20 13:37
市场表现与指数水平 - 上证指数连续突破3600点和3700点关口 一度突破十年前高点 8月20日上涨1.04%至3766.21点 北证50指数刷新历史纪录 [1] - 当前市场点位处于3700多点附近 显著低于十年前牛市高点5178.19点 [4] 估值水平分析 - A股整体估值不贵 沪深300和上证50动态市盈率普遍在十几倍 处于全球市场中等偏低水平 [5] - 个股估值分化显著 部分个股市盈率达几十甚至上百倍 港股通范围内存在大量市盈率仅6-7倍的低估值标的 [6] - 港股估值显著低于A股 港股组合平均市盈率约6-8倍 A股组合估值中枢通常在10-12倍以上 港股相较A股存在约40%估值折扣 [10] 行业结构与投资逻辑 - 金融监管环境发生深刻变化 当前严格限制消费贷和信用卡资金流向股市 监控手段远胜以往 [4] - 大型公司具备业务透明度高和黑天鹅事件概率低优势 中小盘股估值性价比偏低 常出现大公司10倍PE时小公司达20-30倍PE现象 [8] - 投资核心应关注估值与性价比 而非单纯追逐热门赛道 当前持仓集中在金融、港口、医药批发和制造等低估值高竞争力板块 [12] 资产配置策略 - 建议投资者关注所投资产的真实回报率 以市盈率5倍股票为例 投入100元年赚20元 显著高于债券1.5%和房产3%的回报率 [13] - 持仓组合平均市盈率仅7倍多 现金性价比悬殊 建议将全部资产视为企业集团进行会计并表 计算整体年度利润及增长率 [13]
“翻倍基”超百只!行情还能维持多久?
国际金融报· 2025-08-19 13:45
市场表现 - A股市场持续反弹 上证指数突破近十年新高并稳定在3720点附近 成长风格表现优异[1] - 北证50指数和科创200指数年内涨幅均超过50% 中证2000指数年内涨幅超过30% 科创50指数年内涨幅超过10%[1] - 近一年净值涨幅超100%的权益类基金达到上百只 北交所主题基金领跑全市场[1][3] 基金业绩 - 近一年有3只北交所主题基金净值涨幅超200% 分别是中信建投北交所精选 华夏北交所创新中小企业精选和汇添富北交所创新[3] - 137只基金近一年净值涨幅超100% 另有10只基金涨幅在99%至100%之间[3] - 主动权益类基金数量达103只 被动指数型和指数增强基金仅34只 偏股混合型基金弹性更强[3] 投资方向 - 科技成长领域受青睐 包括AI应用 半导体等板块[7] - 中国制造方向受关注 涵盖高端机械 汽车 军工和医药等优质公司[7] - 新消费领域表现突出 部分公司占据国内市场主导地位且海外拓展顺利[7] 资金动向 - 市场成交额持续保持高位并创出阶段性高点 资金主要来自个人投资者通过ETF 行业主题基金和两融入市[6] - 国内储蓄余额接近161万亿元 较2015年末增加105万亿元 较去年末增加近10万亿元[6] - 7月份出现明显储蓄搬家情况 非银金融机构存款增加额高于季节性[6] 市场展望 - 短期市场风险偏好或仍有波动 但下行空间相对有限[6] - 流动性充裕下交易拥挤度压力消化后 市场或再度上攻[6] - 无风险收益下沉和资本市场改革提速将推动指数中枢逐级抬升[6]
牛市思维下的A股逻辑:加速行驶的火车正在鸣笛
搜狐财经· 2025-08-18 09:32
经济与股市背离现象 - 宏观经济承压背景下A股走出强劲上涨行情 显示股市与经济周期非完全同步 [1] - 经济低迷时期政策宽松推动资金寻求高回报机会 股市可能提前反映复苏预期 [2] - 中国宏观经济处于结构调整阶段 资本市场呈现"逆经济周期"特征 [2] 资金流动逻辑 - 国内存款利率持续下调降低储蓄收益率 倒逼资金寻找更高回报出口 [3][4] - 利率下行推动资金向股市迁移 形成正反馈机制:资金推动上涨 上涨吸引更多资金 [5] - 股市发挥资金蓄水池效应 散户、机构和海外资金加速涌入 [5] 国际资金环境 - 美联储9月降息概率极高 将导致全球货币环境宽松和风险偏好提升 [6][7] - 美元走弱促使资金流向新兴市场 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成为重要目的地 [7] - 外资注重中国在新能源、人工智能和制造业升级等领域的长期成长空间 [8] 市场趋势特征 - 牛市阶段需要切换投资思维 从熊市快进快出转为顺势而为和耐心持有 [9] - 生命线逻辑显示股价关键支撑位未被破坏时应持续持有享受趋势红利 [10] - 新能源、科技和人工智能成为中长期主线 金融和避险概念为短期热点 [11] 投资策略方向 - 精选行业龙头标的往往能跑赢大盘获得超额收益 [17] - 避免被短期震荡影响 趋势延续期间应保持持仓 [18] - 合理分配仓位而非满仓操作 才能在波动中稳健前行 [19] 市场驱动因素 - 国内利率下行与国际货币宽松形成双轮驱动 使上涨具备现实支撑和持续性 [8] - 赚钱效应显现吸引各类资金涌入 推动指数持续走高 [5] - 政策环境变化而非短期经济复苏成为股市上涨核心动力 [2]
牛市思维,下周关注哪些行业?
搜狐财经· 2025-08-17 14:06
市场趋势分析 - 市场整体处于上行趋势格局,WIND全A指数短期均线(20日)位于5658点,长期均线(120日)位于5241点,两线差值扩大至7.96%,显著高于3%的阈值[2][7] - 当前WIND全A趋势线位于5625点附近,赚钱效应值为3.73%,显著为正,建议保持高仓位(80%)[1][2][7] - 市场核心观察变量为赚钱效应持续性,若维持正值则中期增量资金有望持续入场[1][2][7] 行业配置建议 - 中期推荐困境反转型板块:港股创新药、证券保险,政策驱动板块光伏/煤炭/有色有望保持上行[3][7] - TWO BETA模型持续推荐科技板块,重点关注军工、算力及电池领域[3][7] - 短期信号显示白酒和农业板块处于情绪周期低位,或存在反弹机会[2] 策略表现 - 戴维斯双击策略本年累计绝对收益41.19%,超额中证500指数26.47%,本周超额基准1.62%[8][11] - 净利润断层策略本年累计绝对收益42.83%,超额基准28.11%,2010年至今年化收益30.29%[12][15][16] - 沪深300增强策略本年超额收益19.88%,本周超额基准0.01%,全样本年化超额9.54%[17][20][21] 估值与仓位 - WIND全A指数PE位于70分位点(中等水平),PB位于30分位点(较低水平)[3] - 绝对收益产品建议仓位维持80%,基于均线距离扩大至7.96%及正向赚钱效应[3][7] 历史数据回溯 - 戴维斯双击策略全样本年化收益25.68%,最大相对回撤-20.14%,2013年单年收益达75.63%[11] - 净利润断层策略2015年单年收益106.94%,但2024年最大相对回撤达-37.12%[15][16] - 沪深300增强策略2014年绝对收益61.35%,超额基准9.70%,2021年超额6.95%[20][21]
开启牛市思维,三大指数集体高开,创业板50ETF华夏(159367)上涨1.57%
搜狐财经· 2025-08-13 02:18
市场表现 - 2025年8月13日A股三大指数高开高走 创业板50ETF华夏(159367)上涨1.57% [1] - 全市场超2300只个股上涨 通信、有色金属等板块涨幅居前 煤炭、纺织服装、农林牧渔等板块跌幅居前 [1] 资金流动 - 央行自2024年"924新政"以来多次下调存款准备金并创设支持股市的政策工具 为股市释放大量流动性 [1] - 低利率环境下居民存款向股市转移 固收理财、货币基金及黄金ETF份额缩减 [1] - 弱美元释放全球流动性提升中国资产吸引力 外资呈现流入A股趋势 [1] - M1-M2同比增速负剪刀差持续收窄反映资金活化程度增强 居民消费和投资意愿边际回暖 [1] - 两融余额站上十年新高 个人投资者风险偏好持续回升 [1] 机构观点 - 华西证券认为增量资金来自保险、养老金、公募基金、私募基金等机构及居民配置资金 [1] - 资产配置荒下牛市思维促进居民资产配置向权益类资产倾斜 [1] - 居民增量资金入市将成为"慢牛"行情重要驱动 看好下半年A股冲击2024年高点 [1] 产品特征 - 创业板50指数选取创业板指市值前100只中流动性前50的股票 代表创业板大盘公司 [2] - 指数集中覆盖电池、证券、通信设备等行业 体现"三创四新"特征 [2] - 创业板50ETF华夏(159367)具备20%涨跌幅限制 交易弹性强于传统宽基指数 [2] - 产品管理费0.15% 托管费0.05% 处于同类最低费率档 [2]
机构:勿质疑本轮A股行情的上行空间,“牛市旗手”券商ETF(512000)单日再揽2.6亿元
新浪基金· 2025-08-13 01:14
A股市场表现 - 三大指数续创年内新高 沪指实现七连阳 盘中最高触及3669点 逼近去年924行情高点3674点 [1] - 两市全天成交1.88万亿元 连续第19个交易日超过1.5万亿元 [1] 增量资金分析 - 本轮行情增量资金来源包括保险 养老金 公募基金 私募基金等机构资金及居民配置资金 [1] - M1-M2同比增速负剪刀差持续收窄 反映资金活化程度增强 居民消费和投资意愿出现边际回暖 [1] - 两融余额站上十年新高 反映个人投资者风险偏好持续回升 [1] - 资产配置荒背景下 牛市思维促进居民资产配置向权益类资产倾斜 [1] 券商板块表现 - 券商ETF(512000)单日吸金2.68亿元 近5日资金累计净流入6.25亿元 [1] - 券商ETF基金规模超259亿元 年内日均成交额达8.25亿元 [3] - 券商指数估值与市场成交额正向相关度较高 成交额快速增长时券商指数上涨概率高 [3] 券商行业展望 - 政策密集出台后市场情绪回暖 监管扶优限劣政策导向将加快券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3] - 券商ETF跟踪中证全指证券公司指数 涵盖49只上市券商股 近6成仓位集中于十大龙头券商 [3] - 指数兼顾大资管和大投行龙头券商及中小券商业绩高弹性特点 [3]
兴业证券:7月高风偏资金主导流入 外资险资配置同步升温
智通财经网· 2025-08-10 00:07
市场资金流向 - 7月风险偏好更高的资金净流入显著,杠杆资金、私募基金为主要增量,而ETF呈现净流出[1] - 险资延续增配权益资产趋势,配置范围从金融、公用事业扩展至更宽泛的红利资产[1] - 外资7月回流明显,EPFR数据显示净流入200亿元,北向成交占比提升反映参与度回升[1][36] 公募基金动态 - 7月主动权益基金新发规模97亿元,传统费率产品月均发行稳定在100亿元左右,负债端负循环低谷或已结束[2] - 权益基金(主动偏股+被动指数)占公募整体发行规模比例回升至45%,反映持有人偏好改善[5] - 6月主动权益基金净赎回收敛至121亿元,叠加新发规模100-150亿元,资金端趋于稳定[9] ETF市场特征 - 7月ETF净流出767亿元,宽基指数ETF净流出1084亿元(中证A500 -468亿元、沪深300 -228亿元),行业主题ETF净流入317亿元[12] - 行业主题ETF中周期(+142亿元)、制造(+78亿元)、金融地产(+65亿元)、红利/低波(+53亿元)净流入居前[12] - 中证A500ETF管理规模从年初2700亿元高点降至1765亿元,7月净赎回加速至468亿元[16] 杠杆资金与私募 - 7月两融净流入1344亿元,8月初余额突破2万亿元(2015年后首次),医药(+152亿元)、电子(+145亿元)、电力设备(+116亿元)等行业获集中配置[23] - 私募基金6月仓位上升3.3pct至61.1%,突破2024年箱体上沿,管理规模较年初增长3458亿元[41] 保险资金配置 - 2025年一季度险资持股规模增长3893亿元,占资金运用余额比例升至8.4%的历史高位[27] - 7月政策推动险资入市,包括实施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机制、恢复债券利息增值税等[28] - 年内险资举牌达21次(港股占16次),举牌标的集中在银行(招商银行、农业银行等)、公用事业板块[32][35] 外资与散户行为 - 7月外资通过被动型基金回流A股,北向成交占比趋势性提升,但主动型基金仍净流出[36] - 7月上证所新增开户数194万户,较5-6月回升但低于年初水平,显示散户非本轮行情主力[44] 融资与产业资本 - 7月IPO募资242亿元(环比+150亿元),再融资420亿元(环比+182亿元),但全年融资仍处低位[47] - 产业资本净减持规模从6月207亿元增至7月333亿元,减持压力边际上升[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