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财政贴息政策
icon
搜索文档
【贴息】一图读懂消费贷款“国补”
中国建设银行· 2025-09-25 08:14
政策核心内容 - 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发布《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 旨在减轻居民负担并促进消费 [2] - 政策实施时间为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 为期一年 [3] - 贴息对象为居民通过贷款经办机构办理的个人消费贷款中实际用于消费的部分 覆盖商品及服务消费 [4] 贴息适用范围 - 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覆盖衣食住行等日常消费场景 [5] - 单笔5万元以上消费限定于汽车购置及维修、教育培训、文化旅游、家居家装、电子产品、健康医疗六大领域 [5] - 养老生育领域包含适老化改造、养老机构服务及辅助生育消费 单笔5万元以上消费以5万元为贴息上限 [6] 贴息标准与计算方式 - 年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 且不超过贷款合同利率的50% [7] - 单家贷款经办机构对每名借款人累计贴息上限为3000元(对应30万元消费) [8] - 单家机构对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的累计贴息上限为1000元(对应10万元消费) [8] - 案例:年利率3%的20万元消费贷款 贴息后可减少2000元利息(原利息6000元) 相当于三分之一利息补贴 [10][12] 银行服务与实施 - 建设银行作为经办机构 自2025年9月1日起提供贴息服务 [14] - 客户通过正常贷款流程办理并授权账户信息即可申请贴息 无需附加费用 [14][16] - 业务仅通过官方渠道办理 禁止外部中介代办 [16]
贴息红包已到账 广发银行助力市民“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
搜狐财经· 2025-09-18 09:45
核心观点 - 广发银行响应国家提振消费政策 于9月1日正式上线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服务 通过降低居民信贷成本激发市场消费潜力 [1] 政策覆盖领域 - 财政贴息政策涵盖家用汽车 养老生育 教育培训 文化旅游 家居家装 电子产品 健康医疗等七大重点消费领域 [2] - 公司聚焦居民衣食住行学康养核心需求 从场景创新与服务优化两端发力实现精准惠及 [2] 产品创新与场景拓展 - 针对学习充电需求强化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学费贷款支持 [2] - 围绕安居焕新需求探索新房装修 旧房改造及成套家电家具购置贷款 [2] - 聚焦健康守护需求提供高端体检 牙齿矫治等高品质健康医疗贷款 [2] - 在家用汽车领域重点推广车E贷产品 支持全线上化办理 二类户即可申请并线上签署合同 [2] - 提供最低零首付购车方案降低购车门槛 [2] - 创新弹性尾款还款模式 允许先还息后还本减轻月供压力 [2] 服务实施机制 - 系统可自动识别符合贴息的消费交易 实现贴息资金直接利息扣减的无感享优惠模式 [3] - 对未覆盖情形提供线上申请渠道确保政策广泛覆盖 [3] - 依托申请便捷 审批高效 服务可靠的绿色通道快速释放政策红利 [3] 行业意义 - 服务消费成为民生改善关键支撑与经济发展重要引擎 [1] - 财政与金融协同引导信贷资源精准流向消费领域 降低融资成本并打通经济循环堵点 [3] - 通过深化场景融合优化消费信贷产品 助力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 [3]
消费贷“国补”启动首日
经济网· 2025-09-03 01:20
政策实施概况 - 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于9月1日正式实施 由财政部 中国人民银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印发 [1] - 贷款经办机构包括6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 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及5家业务规模较大的消费金融公司 [1] - 多数银行已完成准备工作 确保消费者及时享受优惠 [1] 银行执行细节 - 多家银行在官网 公众号发布实施细则 并在网点公告栏设置政策介绍 [2] - 手机银行App设置智能客服问答及"双贴息"专区快捷申请入口 [2] - 贴息覆盖两类场景:单笔5万元以下日常消费 单笔5万元及以上重点领域消费包括汽车 养老 教育 文化 家装 电子 医疗等 [2] - 贴息标准为年利率1个百分点 单笔5万元以下累计贴息上限1000元对应10万元消费金额 单笔5万元以上按5万元上限计算贴息 [2] - 同一贷款人在同一机构最高享受3000元贴息对应30万元消费金额 [2] 贴息操作流程 - 贷款人通过银行App或网点申请 签署协议授权查询消费交易信息 [3] - 贴息从协议生效且银行确认符合条件之日起计算 结息时系统自动扣减贴息资金 [3] - 9月1日前已申请但未用完的贷款 实际消费部分同样可享受贴息 [3] - 若未享受贴息或对金额有异议 可携带消费发票等材料到线下网点重新申请 [3] 资金用途监管 - 贴息仅针对实际用于消费的部分 严禁挪用于投资理财或房地产领域 [4] - 违规挪用将被追回贴息资金并影响个人征信记录 [4] 行业影响分析 - 政策通过财政与金融协同降低借贷成本 激发消费意愿 释放消费潜力 对扩大内需和稳定经济增长起积极作用 [5] - 政策有效降低居民借贷成本 撬动信贷资金投向消费领域 促进个人消费贷款及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增长 [5] - 政策对银行消费信贷业务作用正面 推动业务实现更稳健健康的快速发展 [5] 风险管控要求 - 银行需精准识别消费场景 通过大数据追踪交易流水确保资金用于指定领域 [6] - 严控资金用途合规性 禁止非消费类贷款享受贴息 违规将追回资金并纳入征信黑名单 [6] - 动态评估客户资质 警惕高杠杆客户过度借贷引发违约风险 [6] - 消费者需通过官方渠道办理 保留消费凭证 虚假交易套取贴息将纳入征信不良记录 [6] 银行服务优化 - 银行将聚焦支持真实消费需求 简化贴息流程 提升客户体验 深化贷款与消费场景融合 [7]
消费贷“国补”落地
经济网· 2025-09-03 01:20
9月1日起,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正式实施。记者当日采访获悉,银行普遍已做好准备,消费贷贴 息"红包"顺利上线,消费者可及时享受贴息政策。在执行过程中,金融机构在客户授权后会自动识别消 费信息,并进行定期自动贴息。 在建设银行2025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上,建设银行行长张毅表示,个人消费贷款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 息政策出台会有效降低居民和经营主体的借贷成本,撬动更多信贷资金精准投向消费领域,促进个人消 费贷款及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的有效增长。 据张毅介绍,建设银行将切实抓好组织实施,聚焦精准支持真实的消费需求,简化贴现流程,提升客户 体验,深化贷款与消费场景融合,以高质量金融服务助力扩大消费需求,让消费市场参与方更加便捷地 获得国家政策红利,激发消费潜力。 财政部相关负责人此前表示,明年8月底政策到期后,还会开展效果评估,研究视情况延长政策期限, 或扩大支持范围。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指出,财政贴息政策传递出了明确的政策信号,下一步,应加强货币政策与财政 政策协调,强化贴息政策与已出台的消费品以旧换新"国补"、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等政策工具协同, 形成叠加效应。 "本次贴息政策实施对银行来说,技术研发经历了系统 ...
头部消费金融公司:业绩分化 前景可期
金融时报· 2025-09-02 23:47
核心观点 - 四家头部持牌消费金融机构2025年上半年业绩呈现"三增一降"分化格局 蚂蚁消费金融 兴业消费金融 中银消费金融实现增长 招联消费金融业绩下滑 [1][2][3] - 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正式落地 四家机构均被纳入经办机构名单 为行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4][5] 业绩表现 - 蚂蚁消费金融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00.41亿元 同比增长67.77% 净利润14.60亿元 同比增长57.84% 资产总额3064.70亿元 [1] - 兴业消费金融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8.68亿元 同比增长213.43% 较2024年全年净利润4.3亿元实现显著反弹 [2] - 中银消费金融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6.81亿元 同比增长2.8% 净利润1.5亿元 实现从2024年中期亏损3.06亿元到盈利的转变 [2] - 招联消费金融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78.99亿元 同比下降14.77% 净利润15.04亿元 同比下降13.34% [3] 股权变动 - 中银消费金融股权结构发生变更 中国银行受让深圳市博德创新投资有限公司3.558%股权及北京红杉盛远管理咨询有限公司1.617%股权 持股比例增至47.98% [3] 政策影响 - 财政部 中国人民银行 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印发《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 对未来一年内部分机构发放的个人消费贷款给予财政贴息支持 [4] - 蚂蚁消费金融 招联消费金融 兴业消费金融 中银消费金融四家机构均被纳入财政贴息经办机构名单 [4] - 财政贴息政策有利于发挥消费金融公司扁平灵活 触达深入的专业优势 成为财政促消费的"增效器" [4][5] - 政策旨在提振消费 释放消费潜力 与其他促消费政策形成合力 [4][5]
浦发银行长春分行积极落实财政贴息政策 激发车贷业务新活力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9-02 05:42
政策响应与业务创新 - 公司推出汽车消费贷款财政贴息专项服务以落实金融监管总局政策要求 [1] - 通过政策宣导、流程优化和服务升级助力降低消费者购车成本 [1] - 首笔业务客户于8月31日申请并于政策生效日9月1日完成放款 [1] 服务模式优化 - 开展一对一政策宣讲覆盖汽车经销商门店 [1] - 使用数智化技术实现贴息全流程线上办理 [1] - 财政贴息资金直接自动扣减无需客户额外申请 [1] 客户服务体验 - 通过手机银行App实时查询贴息金额和到账进度 [1] - 重点解答贴息金额计算方式和资格条件等核心问题 [1] - 首笔业务获得客户高度认可 [1] 未来发展规划 - 公司将持续优化消费金融服务响应国家促消费号召 [2] - 进一步为汽车消费市场繁荣与经济复苏贡献力量 [2]
消费贷“国补”,今天启动!
搜狐财经· 2025-09-02 04:29
政策核心内容 - 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于2025年9月1日正式实施 持续至2026年8月31日 [1][3] - 中央财政首次对个人消费贷款进行贴息 覆盖汽车 家电 装修 旅游 健康医疗等领域 [1] - 政策采用"免申即享"模式 符合条件的消费者无需额外申请 由贷款经办机构直接扣减贴息资金 [4] 政策覆盖范围 - 贴息精准聚焦三大消费领域:日常生活消费 大额商品消费和服务消费 [4] - 单笔5万元以下日常消费不设限制 包括小额生活消费和买车 装修 购置家具家电 手机电脑等大额商品消费 [4] - 单笔5万元及以上消费重点瞄准家用汽车 养老生育 教育培训 文化旅游 家居家装 电子产品 健康医疗等领域 [4] 金融机构参与情况 - 23家经办机构参与政策实施 包括6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 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和5家其他个人消费贷款发放机构 [4] - 政策基本覆盖主流金融机构 确保政策惠及面 [4] 消费者受益情况 - 以一笔5万元 年利率3%的消费贷款为例 原本一年需支付1500元利息 享受年化1个百分点贴息后 一年可节省500元利息 仅需支付1000元 [4] - 政策设置贴息上限:单笔5万元以下个人消费贷款累计贴息上限为1000元 全部个人消费贷款累计贴息上限为3000元 [4] 政策杠杆效应 - 1%的贴息比例可实现财政每出1元钱带动约100元的信贷 [1] - 财政的"小投入"可以撬动万亿级消费增量 对服务消费带动作用更加明显 [1] - 政策能够实现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有效协调配合 缓解银行体系的资金成本压力 [7] 市场预期影响 - 广发证券研究显示:在中性假设下 消费贷和经营贷年度增量约3万亿元 同比多增约6000亿元 [7] - 消费贷年度增量11118亿元 同比多增3200亿元 经营贷年度增量19214亿元 同比多增2735亿元 [7] - 贴息政策有望改善经营贷等的新增势头 为消费复苏和经济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7]
个人年贴息上限3000元 “免申即享”
南方都市报· 2025-09-01 23:10
政策核心内容 - 中央财政首次对个人消费贷款进行贴息 覆盖汽车 家电 装修 旅游 健康医疗等领域 执行期为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 [2] - 采用"免申即享"模式 由贷款经办机构在结息时直接扣减贴息资金 无需消费者额外申请 [3] - 财政贴息政策具有杠杆效应 1%的贴息比例可实现财政每出1元钱带动约100元信贷 撬动万亿级消费增量 [2] 政策覆盖范围 - 单笔5万元以下日常消费不设限制 包括小额生活消费及买车 装修 购置家具家电等大额商品消费 [3] - 单笔5万元及以上消费重点瞄准家用汽车 养老生育 教育培训 文化旅游等7大领域 以5万元消费额度为上限进行贴息 [3] - 参与机构包括6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 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和5家其他个人消费贷款发放机构 共23家经办机构 [3] 消费者受益情况 - 以5万元 年利率3%的消费贷款为例 享受年化1个百分点贴息后 一年可节省500元利息 从1500元降至1000元 [4] - 单笔5万元以下个人消费贷款累计贴息上限为1000元 全部个人消费贷款累计贴息上限为3000元 [4] - 政策通过减少1%利息支出相对增加居民收入 提高对汽车 家电 旅游等消费能力 [5] 政策实施机制 - 贷款资金需直接用于消费场景 提现或转账给个人可能导致无法贴息 刷信用卡消费不纳入贴息范围 [7] - 系统自动识别消费交易信息开展贴息 未能识别的可通过提供真实消费发票申请人工审核 [7] - 严禁提供假资质 假材料等套利行为 违法违规套取贴息资金将纳入个人不良征信记录并依法处理 [7] 政策影响预期 - 财政贴息实现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同配合 缓解银行体系资金成本压力 商业银行净息差仅1.42个百分点 [5] - 广发证券研究显示中性假设下消费贷和经营贷年度增量约3万亿元 同比多增约6000亿元 [6] - 消费贷年度增量11118亿元 同比多增3200亿元 经营贷年度增量19214亿元 同比多增2735亿元 [6]
消费贷“国补”启动首日:多家银行App设专区支持一键申请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9-01 16:11
本报记者 彭妍 杨洁 9月1日,由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印发的《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 案》正式实施。此次贴息方案规定的贷款经办机构包括全国性或跨区域的6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12家 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5家业务规模相对较大的消费金融公司等其他个人消费贷款发放机构。 《证券日报》记者从多家银行获悉,目前多数银行已完成各项准备工作,确保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新 政策落地后,消费者能及时享受到这一实实在在的优惠。 多家银行发布实施细则 民生银行海淀区某网点个贷经理向《证券日报》记者介绍,此次贴息精准聚焦消费领域,具体覆盖两类 场景:一是单笔5万元以下的日常消费。二是单笔5万元及以上的重点领域消费,包括家用汽车、养老生 育、教育培训、文化旅游、家居家装、电子产品、健康医疗等。贴息标准为年利率1个百分点,其中单 笔5万元以下的个人消费贷款,累计贴息上限1000元(对应累计消费金额10万元);单笔5万元以上的消 费,按5万元上限计算贴息。同一贷款人在同一家贷款机构,最高可享受3000元贴息(对应累计消费金 额30万元)。 "总体判断,两项贴息政策出台会有效降低居民和经营主体的借贷成本,撬动 ...
消费贷贴息今日开闸,申请攻略看这里!
齐鲁晚报· 2025-09-01 06:17
政策核心内容 - 中央财政首次对个人消费贷款进行贴息 政策执行期为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 [1] - 贴息政策要求贷款资金实际用于消费 且银行需通过账户交易信息识别消费用途 [1] - 财政贴息与服务业主休贷款贴息政策协同实施 共同刺激消费市场 [1] 银行实施情况 - 工商银行APP提供消费贷贴息协议签署功能 通过短信验证即可申请 [3] - 农业银行APP设立"双贴息"专区 兴业银行开设贴息申请与进度查询专区 [6][9] - 银行在收取贷款利息时自动扣减财政贴息资金 消费者无需额外报销流程 [13] - 存量贷款若消费行为发生在9月1日后 签署补充协议后可享受贴息 [13] 贴息计算方式 - 以5万元贷款年利率3%为例 1个百分点贴息可节省500元利息支出 [13] - 单家银行最高贴息金额为3000元 政策期内多次消费可累计贴息 [13] - 现金消费或转账需提交发票审核 通过POS机或扫码消费可自动识别贴息 [13] 覆盖产品范围 - 工商银行涵盖融e借、房产抵押组合贷、汽车贷款等 排除信用卡和住房贷款 [14] - 交通银行包括惠民贷、家居贷、车贷等 第三方平台申请的惠民贷除外 [14] - 中国银行中银e贷、浦发银行i车贷、华夏银行龙e贷等主流产品均支持贴息 [14] 风险管控措施 - 银行禁止虚假交易和中介包装贷 违规套取贴息将追回资金 [15] - 浦发银行明确套取贴息需承担法律责任 严重者纳入黑名单 [15] - 金融机构需加强贷款用途管控 减少多头借贷和过度授信 [15] 政策影响分析 - 财政贴息直接降低居民信贷成本 提升金融杠杆消费意愿 [16] - 刺激商业银行和消费金融公司贷款投放 稳定利率水平 [16] - 建设银行预计政策将促进个人消费贷款有效增长 [19] - 邮储银行认为政策有助于释放消费需求 推动业务健康发展 [19] - 政策需与以旧换新补贴、养老再贷款等工具形成协同效应 [19]